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多元合理——经济合理

4.什么是公共管理的策略

5.什么是公共事务,它的特征

公共事务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活动,它决定全体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提高

特征: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政治性、责任性

6.什么是公共权力,如何理解它的作用

公共权力是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是公共组织实现自身职能的前提条件,它属于公众,为公共利益服务。

作用:

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克服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引导社会秩序向某一定方向发展

7.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主体:公共机构中的各种管理者;政府执行机关中的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

内容:根据公众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执行政治家制定的政策和法律

行为: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为公众提供服务活动

关注的焦点:效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为取得结果负责和管理者个人责任;行政过程、程序和政策转变为实际行动,定向机构、人员和办公室管理

实践:管理者、理事长、经理;官员头衔的称呼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基础:更少的政府、更多的治理(governance)

趋势:公共管理科学化、公共管理民主化、公共管理法制化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

1.计划的内容(重点)

(1)计划内涵:计划是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方案和系统措施,制定计划是一个组织如何达到目标的逻辑过程。

(2)特征:未来性、行动性、管理职能性

(3)计划的主要类型:远景计划、城市和地区计划、应急计划

2.决策

决策的内涵:是在一系列可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决策的程序:发现问题或机会、收集事实、作出决定、实施和评价决策

3.组织(设计:紧密松散结构)

组织的五种类型:领导者-追随者类型、合伙型、金字塔型、矩阵型、团队型

4.领导(方式方法:激励&沟通)

激励:人类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倾向

沟通:组织中的正式沟通(群体、专门的工作小组、委员会会议)、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人际交往、非正式接触)

5.简要说明政策,计划,规划,决策,预测的联系与区别

政策:为实现既定目标制定的方针路线和行为规则(城市居民安全和改善住房优先的政策)

计划:根据政策制定的目的性数量指标和系统的实施方案(犯罪率和事故率降低25%,增加1万套公共住宅)规划:依据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增加1千名警力,向建筑公司提供政府支持的长期贷款)

决策:在一系列可供挑选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增加警力的方法、提供贷款的替代方案等)

预测:对未来事件的估计与预报(犯罪率和事故率预测、住房需求预测等)

6.城市和地区计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计划——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的根本机制;全面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基本职能;与东欧失败的计划经济之间没有联系;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国家越是有最严格的城市计划

交通体系——交通规划

地区计划——土地利用规划

地区的观念;尽可能地集中发展;最大化地使用现有场地建设“城市村”

7.什么是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结果的正规化程序,其目的在于识别组织的适应性挑战并指导组织作出反应,以获得更长期的竞争优势

8.简要分析公共决策程序的重要性

9.决策实际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种决策错误倾向:

仅仅只看到问题的一两个方面就做出决策;

过分倚重现有的或最近的信息

盲目自信,将自信与能力混为一谈,高估自己的准确性

忽视事物变化的随机性,轻易地从单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来推断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

不愿审查和改进决策,不善于总结以前的相关重要的决策经验和教训

第三讲政府的作用

1.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宏观经济的调控者

外部效应的消除者

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

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政府和企业,社会,事业单位的关系

与企业:规制和服从的关系;催化和反应的关系;示范和跟从的关系;认同和归依的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与社会:政府来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政府管理要依赖社会,政府与社会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

与事业单位:

3.论述:为什么实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公共管理

主体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努力协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将传统的科层统治模式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现实的区域公共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区域内部或者区域外部公共事务为主要对象的管理活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公共事务本身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多样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建立政府与私营部门、非政府的公共部门以及公民的合

作伙伴关系,对于提高区域的公共管理水平、实现公共物品的多元提供等都不无裨益,而且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是实现网络化治理和协同治理的有效途径。

第四讲政府间关系

1.概念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2.未来趋势:网络模式以及如何建立

概念: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表现: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2) 地方分权改革(3) 横向联系的扩展

策略: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五级制向三级制转变);地方的合理分权;建立网络模式

第五讲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它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它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

(2)它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3)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总是在一定时期起作用)

(4)它是一个政治过程。(它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

(5)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

2.选择事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地位

(1) 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公共管理就是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

(2)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各项基本功能都是以公共决策为基础的。

(3) 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管理的各环节或阶段都包含着决策的活动,公共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3.公共政策的功能

(1)它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它是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3)它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4.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每一个的作用

信息子系统

咨询(参谋)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

5.公共政策过程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

第六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和非营利组织中的雇员(在我国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和某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特别是政府公务员从招聘、录用、培训、晋升、调动、考核、评价、工资福利分配、离退休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的一系列活动所实施的管理。

3.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进口”环节

(1)职位分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2)考试录用(将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管理”环节

(1)考核(2)奖惩(3)纪律(4)职务升降(5)职务任免(6)交流与回避(7)培训(8)工资保险福利转任:转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

离任:是一种官方的说法,可以作为离职的概念,也可以说离开现有的职务,后续有其他的用途和岗位待定,有别于离职的是,它只是离开工作岗位并不是离开公务员队伍

“出口”环节

(l)辞职辞退(2)退休(3)调出

离休:离休是中国针对已退出工作岗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设立的一种较优越的社会保障措施,也是涉及干部政策的一项制度。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的作用,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有效管理与配置过程。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的主要内容

(1) 预测与规划

(2) 教育与培训

(3) 选拔与使用

(4) 配置与管理

第七讲公共财政管理

1.公共财政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是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2)为市场活动提供同质的服务(3)非营利性(4)法制性。

2.公共财政管理的概念

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3.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公共支出管理

4.公共预算,公共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它是政府提高公共财政收支效率、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公共财政手段,也是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控制的重要杠杆。

公共预算管理: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计划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基本模式包括:分项排列预算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

5.什么是公共收入管理

公共收入的获得主要有三种方式:征税、收费和发行公债

6.税收及基本特征

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税收是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90%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7.政府收费及特征

政府收费是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

政府收费的特征:

直接有偿性:指缴费人可以从政府的服务或特许行为中直接获益。

排他性:指缴费人所获得的服务与利益是排他的,即谁缴费,谁获益。

非规范性:政府收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变动性。

8.什么是发行公债

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

9.公债的作用

第一,增强政府宏观管理的能力

第二,弥补赤字,维持政府收支平衡

第三,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10.我国购买性支出的范围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公共支出

我国购买性支出的范围: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11.论述购买性支出的类型以及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作用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