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垄断

金融市场的垄断
金融市场的垄断

金融市场的垄断

全球化进程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金融市场了。尽管贸易的在日益繁荣,移民在不断增加,但这些趋势与国际金融交易的突破性增长相比均相形见拙。据估计,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额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1.2万亿美元,这几乎是贸易增长速度的3倍,发达工业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如此之快。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增长了5倍,西方七国的跨国性证券与产权交易在这一期间几乎增长了10倍。

全球化进程是不容置疑的,它不仅渗透于发达工业国家,同样也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流量的增加是其标志之一,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83 年至1989年间的0.5%发展至1994年至1996年间的3.5%之多。仅列出外国资本的主要流向就能清晰地表明金融市场已触及全球。1990至1995年间最大资本输人国降序排列依次为:中国、墨西哥、巴西、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外国资本同样涌人玻利维亚、波兰、俄罗斯、印度以及越南——而这些国家在几年前还未象现在这样提出许多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措施。

信贷商—无论它们是想得到国外生产设备的公司还外资“投机商”——都当然承认向国外投资是一种机遇,在资本交流市场日益扩大的年代,这一机遇并不仅限少数国家,专业投资者已经认识到,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国的篮子中,将资本分散投资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金融一体化的益处

在低收人国家中,金融全球化引起了很大的争辩。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依赖国际资本市场对发展中世界利弊兼有。他们认为,被廉价劳动力所吸引的跨国投资商从发展中国家转人到低附加值的轨道之中。

大量证据表明金融一体化(开放国内外汇交易市场)会深化金融业的发展(即使本国金融市场更为活跃、流动性更强、效率更高),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又将鼓励投资高涨,加速经济增长,更快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最近几年国外直接投资的经历更具有说服力。吸收了高额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享用外资的较高水平。通过本国公司向外资企业学习而形成的积极的生产过剩有增多的趋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外直接投资不仅使得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增长,也使得国内生产商的出口量上升。实际上,对于拥有足够的可以利用潜在生产过剩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的国家来说,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外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是相当积极的。

所有这些都反驳了认为市场对低收人国有害的“从属论”理论家及其他左倾思想家的观点。在金融全球化时期,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要比发达国家发展快得多(特别是过去的30 年间)。而且,进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比那些尚未进人的国家发展快得多(无论是通过资本输入量来衡量,还是通过除本国储蓄之外的其他渠道来积累资本的程度,或是由本国利息率与世界利率的适应程度来衡量)。

金融一体化的风险

然而,象一台庞大的机器一样,金融一体化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全球资本市场允许即便是很小的国家吸收巨额外资以增强其经济增长潜力时,所处环境的很小变化也会导致人们情绪的剧烈变动,从而促使投资者急于寻找退路。危机由此产生。因此,外资在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重了国家经济的脆弱性。政策合理,就会受益9:政策失败,就会使国家受到严重的惩罚。近年来其副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在墨西哥和泰国。为了更好的理解与资本流动性相联系的风险在近年来尤为明显的原因,我们可以用车辆来做一个类比。在为了适应大型车辆与速度较快车辆运行需要而设计的高速公路出现以前,因急转弯、路堤等问题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在不断增加。由于本国与国际决策机构不能迅速适应急剧膨胀的国际金融活动,金融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银行的调控就是一个范例。当发展中国家向外国资本开放时,国外资金的相当份额要经过它们的银行系统流动。于是,银行可以从国外吸收资金:可以通过提供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外国投资者。由外来资金筹措的银行贷款的迅速增加,可以使经济发生强烈震荡。如果银行职员不能正确估价因贷款增加而带来的风险,他们的债券的价值就会下跌。如果银行向投资者提供外币储蓄,使投资者免受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损失,但以本币计量它们的贷款,它们就自己承担了这一风险。银行进行“关系贷款”(即借贷大部分流入

内部人员手中),只能增加银行风险,恶化对款项的划拨。如果政府能够保全陷人困境的银行,外国投资者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高存款利率(既然政府保证保全他们的担保者,他们就能在发生危机时免受损失)。在最近的泰国金融危机中,所有这些因素都表现出来。

由于银行对宏观经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将金融体系置于风险之中的快速国际化趋势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因为发展中国家在整个金融债务中所占份额比发达国家要大。贷款银行倒闭对没有其他资金来源途径的小公司的影响尤人重大,这些公司恰是在发展中国家提供巨大的产值与就业机会的公司。金融危机结束后的清算工作,即重组、再投资、清除无资偿债银行,对于已陷人预算赤字的贫困国家代价尤为惨重,工作极为艰难。

解决金融一体化弊端的一个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保持比发达国家更高的资本与流动性清偿能力标准,把银行放入自动控制的轨道。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应付贷款损失的最低准备标准,增强银行适应危机能力并鼓励其对保险资产的投资9 还可以增加储备需求量,减少银行准备金。但决策者们担心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会因此削弱,往往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这可以理解。

因而,国际协定成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引人注目的方式。如果国家认识到金融国际化需要它们以更高的标准控制银行,并且全面实施这一标准,那么根本不担必本国银行会丧失市场份额。达成这类协定是受国际清算银行支持的巴塞尔银行业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但这两个实体不愿意对那些资本流动易发生逆转的国家实施严格的指令性标准。况且,巴塞尔委员会只对国际银行起导向作用,其成员只限于高收人国家。要把国际清算银行与巴塞尔委员会转变成为适于协调与调整全球银行业并向新兴市场的银行指明特定风险的全球性机构尚需假以时日。

对付金融危机

金融国际化对宏观经济管理同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低收人国家来说,流动资本的涌人象一股浪潮,能够使一国经济偏离最佳宏观经济策略的轨道。如果资本流量突然加大,与稳定价格相一致的慎重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资本急剧膨胀及房地产市场过热。如果受到过量资本流动的干扰,平衡预算政策会加深消费失控。而消费旺盛则会导致本国出口产品的短缺,加大目前

的财政赤字(即商品与服务贸易赤字),并且导致对汇率的过高估计。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投资者可能开始担心当前的财政赤字与高估的汇率;资本流人也可能被突发的事件所干扰,如邻国突然宣布货币贬值,或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等。低收入国家的利率随即上升。银行贷款枯竭。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破灭。经济增长速度随着需求的减少而放慢。依靠银行信贷的公司不得不面对更高利率,而且,随着销售量的减少,偿还贷款也发生了困难。银行成为整个链条的薄弱环节,存款者开始担心银行的偿付能力,争先恐后取出存款投向国外。当局被迫提高利率以吸引资金返回,然而高利率只能恶化本国经济形势并使银行系统陷人困境。

这就是对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简要描述。专家们可能对突然引起危机的原因持有异议——财政金融政策不当,或对,2 月20 日比索贬值准备不足,或根本与墨西哥本身发展无关(就象美国的高利率一样)——但对危机的后果毫无异议。

遣憾的是,任何政策实施起来都有其缺陷为了控制消费而提高利率只能吸引过多的外资,使偿还公债更加困难。为了限制通货膨胀、转移对外国商品的需求而重定利率只能加重贸易赤字,损害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抑制需求的从紧性财政金融政策虽然在理论上很有吸引力,一旦实施却困难重重。这是由于税额的增加与公众消费的减少与政府所需要的速度并不一致。

最佳解决危机的办法就是在以上方面谨慎行事。尽可能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允许汇率在更大范围内波动,从而产生一种风险因素,以调节外资的起伏状况。实行浮动汇率政策的最大益处在于它有助于避免固定货币(即将本币与某一单一货币或货币体系挂钩,固定其汇率)因资本流向发生转移而产生的危机。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就在于,固定汇率在全球资本市场很难保持下去。这种汇率制度也许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成功地运行,但如果投资商对政府保持汇率稳定的许诺产生怀疑,它就会瓦解。而在民主社会中,对政府决策的怀疑是难以避免的。保持货币稳定需要提高利率,这自然会以给生产者带来损失,从而必然引起其对国内政治的不满。因此,几乎没有政府会采取这一政策。如果任市场调节,货币投机者的资金来源要远远超过受中央银行控制的资金来源。只要回忆一下1992年欧洲,1994年墨西哥或是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人们就不会再怀疑固定汇率制与危机密切相关了。

对过度从紧的汇率政策的警告,普遍适用于富国与穷国。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中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从1995年的不足1/3发展为1997年的将近2/3。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1995年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占发展中国家的70%,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占30%;现在比例恰好相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作用何在

就布雷顿森林缺席而言,金融一体化的含义夏加深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了管理战后固定货币体系而设立的。国际资本流动性的增强,使固定汇率制变得步履维艰,故而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资本流动性及其影响迫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考虑其作用。在理论上,它的任务是显而易见的,即为政府提供支持并防止浮动汇率发生紊乱,防止增长速度、价格与金融体系失去平衡。由于国家政策具有国际影响,而政府并不考虑任意制定政策的责任的影响,这一任务只有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实体来承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使各国政府认识到,其政策不仅给本国经济,而且给其他国家及国际体系所带来的危险。它同样给由于严重的收支平衡问题而暂时被拒绝给予商业信贷的国家以贷款,以使调整时期货币短缺得到控制,不至于引起金融体系的崩溃及灾难性萧条。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必须对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保持高度警觉。这是因为在一个市场出现的问题可能波及整个发展中世界,如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蔓延到阿根廷,1997年泰国危机蔓延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巴西。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十分警惕。它必须经常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对话。考虑到市场转移速度,它必须尽快支付贷款。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基金组织已建立一个应急金融机构,以便在紧急协商后支付基金;今年早期,它就利用这一机构援助了泰国与菲律宾。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银行的挑战更为巨大。现在,大多数国家能够通过商业途径取得贷款。那些拒绝向私人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对多边发展银行的需求大大减少了。资本市场的弱点命名它不能再象从前那样为世界银行的借贷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一些最贫困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仍然限制商业市场的开放。世界银行既向这些国家提供授助,也向它们提供贷款许多事例证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增强了倡导改革的政府的作用力,并且帮助复

兴国重新打开私人资本市场。

金融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经济发展趋势是可以逆转的。金融国际化的趋势实际是对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形势的逆转。在某种积度上,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最初几十年,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比现今更加广泛。受外资支持的市场份额很多。国家的财政盈余及赤字比现在更大。相对于其经济规模,外资的输人与输出量更大。各国利息率的联系比现今更为密切。但是,20 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陷人萧条,决策者实行闭关政策,全球金融市场瓦解了。又过了几乎斗个世纪才重新加回到了当时的轨道上。

虽然银行家们的作法并不是完美的,但他们学会了避免象2 0 世纪3 0 年代前人所造成的那种灾难。储蓄保险的扩展并非灵丹妙药,但它却排除了工业国家银行体系整体崩溃的危险。因此,全球金融危机不可能导致国家切断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

而且,机构与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国家更加难以控制国际资本流动。但只要加强对银行的宏观调控,限制投机活动是可能的。只是随着本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对国际金融交易的控制越来越难。19世纪60年代跨洋电缆的铺设加快了这种交易的速度,现今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这种交易变得更加迅速。现在只要按动键盘,亿万美金就可以跨越国界流动。国家要使其资本与国际资本流动相隔离,只有采取全面抑制本国金融交易的措施。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样做的代价会日益增加。

由于这些原因,扭转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并不想回到混乱的年代,决策者们除了学会适应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外另无选择。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不定项选择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A.工业资本( ) B.银行资本 ( ) C.金融资本( ) ) D.产业资本( )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 A.规律已消失( )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 )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4.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是: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 )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 B.人事联合( ) C. 买方垄断( ) D. 买方垄断( )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 8.垄断的基本特征: 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D. 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 A.辛迪加( ) B.卡特尔( ) C.康采恩( ) D.托拉斯( )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资本集中度较高( ) B.产品有差异( ) C. 信息较完备 ( )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金融垄断资本及其在新阶段的特点

金融垄断资本及其在新阶段的特点 张宇蔡万焕 一、金融垄断资本与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对当前资本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理论界主要有以下观点: (1)全球资本主义。该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技术革命和企业的跨国化经营使生产过程全球化了,同时赋予资本和生产极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场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占据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霸权地位。 (2)社会资本主义。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企业由许多个人出资、集体所有、合伙经营,这样的资本被称为股份资本或社会资本,即社会化的资本。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主义阶段是社会化程度更高、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的资本主义,所以可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 (3)晚期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是“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或“由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曼德尔)。国家干预的强化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使得自由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消失了;经济危机由于国家干预持续不断的作用而发生转移,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文化领域,加剧了危机对社会机体的全面侵蚀。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去实行对生产和分配的社会调节,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生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证垄断资本获取最大利润。 (5)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该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金融资本急剧膨胀的新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信息革命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技术和生产力基础,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则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要条件。 (6)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该观点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球拓展;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即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资本主义。其最重要的变化发生于金融资本之中。 金融资本或者金融垄断资本,一是指借助资本所有权享有剩余索取权利益(股息、利息、分红等收入)的食利性资本,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国债、贷款、金融衍生工具等食利性金融资本,这种含义的金融资本是狭义的或纯粹的金融资本;二是指这种食利性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金融资本对经济生活的控制,这就是列宁所说的金融资本或金融垄断资本。 那么,金融垄断资本的支配地位的新发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从微观层面看,由于金融机构及金融业迅速发展,非金融企业通过银行借贷、证券市场等筹集的金融业资本总量在金融资本内部赶超产业资本并占据优势地位,企业利润来源越来越以金融业资本为主,即金融资本在微观层面占据垄断地位;从宏观层面看,在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膨胀,金融业利润在利润总量中比重上升甚至超过产业资本利润,经济活动

资本论单选题答案

单选题答案
(资本主义论单选 35) 【答案】D
【解析 01】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 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因此,本题正 确答案是 D。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 定价值规律。 【解析 02】从全社会看,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 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垄断企业通过垄断价格多得的利润,正是其他商 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失去的价值部分。 垄断价格的总和加上非垄断价格 的总和必然等于价值的总和。因此选项 A、B、C 不正确,正确答案是 D 选项。
单选 34 答案) 【答案】C 【解析 01】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
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 额利润。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 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对国 内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解析 02】通过控制市场占有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通过加强对其他 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利用所控的国家机器, 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再分配手段,把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 的一部分转化为高额利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
(单选 33 答案) 【答案】D 【解析】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
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

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 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 D。
(32 答案) 【答案】D 【解析 01】金融寡头是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
上产生的。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 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 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 【解析 02】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 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金融寡头还 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 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 与社会生活。而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在政治方面的统治,因此,答 案是 D 选项。
(资本主义论单选 31 答案) 【答案】C 【解析 01】在金融资本形成
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 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 权。而本题考查的是金融寡头参与经济上统治的途径。在金融资本形 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解析 02】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 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 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 【解析 03】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_栾文莲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1 〔作者简介〕栾文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732。 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 主持人:栾文莲 〔主持人语〕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堪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比拟,至今5年来世界仍然在危机的影响中。各国都在研究试图走出这场危机的道路、方式与发展模式,期待着理论创新。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进行实验室的试验进而得出经验性的结论,社会科学只有深入观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站在历史发展进程的轨道上,观察、研究发现其细微的变化,得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包括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夜。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条件下,两制国家并存,充满着博弈、斗争或合作,对大危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和对外交往中防范风险。本栏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几位学者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的文章,主要对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问题,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发展模式问题进行了阐述。以飨读者,同时我们也期望读者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 栾文莲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愈加显 著。其原因: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使更多的剩余资本脱离生产部门流向高利润的金融部门;金融市场的独立与发展实现了G -G'运动;垄断的深化;金融资本的全球化;金融运行中的自我膨胀、虚拟化机制;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金融与产业分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生产方式凸显其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金融与产业;分离;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金融〔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1-0026-06 · 62·

金融帝国主义

金融帝国主义 郎咸平教授说,现在的很多商品价格已经不是由供需决定,国际金融炒家已经凌驾于供需之上,他们拥有商品的定价权,在幕后操纵着商品价格,剥削着其他国家,他们是金融上的帝国主义。 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商品价格由一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即市场调控。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者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实质上就是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当垄断不断地发展,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就会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进一步发展的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寡头,他们是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是国家幕后的真正主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垄断资本就自然而然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如2004年由美国操纵的大豆危机,就导致中国70%的企业破产,然后被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粮商陆续收购。此后,四大粮商开始垄断我国大豆市场及其整个产业链,进而取得了大豆产品的定价权。这些行为及手段反应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即通过各种办法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正如郎教授所说,所有的商品基本不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比如石油,国际价格能飙升到147美元,然后又急转直下,沉沦到35美元,这已经超出供需调节了。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当垄断资本主义取得一定统治地位之后,理论上他们确实有这样的操纵能力,实际上也应该有。比如《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里讲到的高盛集团,有能力让中国工商银行做替罪羔羊,能够狙击雷曼兄弟等。这些跨国公司,金融寡头可以操作国民经济命脉,甚至可以控制整个世界的经济,足见它们势力的强大。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放大他们的能力和阴谋,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出来抵制这些金融炒家,削弱他们的能力,积极维护商品价格稳定。 马克思主义指出,无论资本主义如何强大都是暂时的,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并且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所以从长期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金融帝国主义也终将消失。

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会存在全球外汇市场? 答:通常认为,国际贸易是引起外汇市场建立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各国的货币制度存在着差异,因此各国的货币币种不同。国际贸易中债权债务的清偿需要用一定数量的一种货币去兑换另一种货币,这个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依靠外汇市场交易。 透过国际贸易需要跨国货币收付这种现象,挖掘外汇市场起源的本质。可以看出,外汇市场真正的起源在于:(1)主权货币的存在;(2)非主权货币对境外资源的支配权和索取权的存在;(3)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与预期的外币负债有关的汇率风险,外币资产可能会起到直接的防范作用,而且即使没有任何外国购买计划,增加外国资产也有利于降低国际投资组合的风险;(4)投机获利动机的存在, 本国居民也许仅仅是认为外币资产被低估,因此他们可能只是为了纯粹的投机目的而要求持有外汇,从而赚取更高额的回报。 2.外汇市场有哪些功能? 答:外汇市场作为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集中地反映了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动态和各国汇率变化的趋势,外汇市场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投资和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实现提供r便利条件。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反映和调节外汇供求。一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收支以及资本金融项目的变化都最终反映到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上,政府、企业、个人通过外汇市场可以解决自己的外汇供求问题。 (2)形成外汇价格体系。银行接受顾客买卖外汇后,需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调节.因而自然产生外汇 的供需,加上银行本身自发性的供需,在市场通过竞价过程,便会产生汇率,随后,银行对顾客交易的汇率再根据上述银行间成交汇率加以确定。 (3)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结清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实现货币购买力的国际转移,是外汇市场最基本的功能。 (4)提供外汇资金融通。外汇市场是理想的外汇资金集散中心,从而成为世界资本再分配的重要渠 道,为银行外汇业务提供平衡头寸的蓄水池作用。限制的外汇资金大量涌向外汇市场,为外汇需求者提供越来越多的可筹资金,还对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促进投资的国际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外汇市场也为金融资本的输出、国际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和外汇投机等提供角逐场所。 (5)防范汇率风险。外汇市场通过各种外汇交易活动(如远期外汇买卖、期货或期权交易等),可以减少或消除汇率风险,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金融监管第1章

一.早期意大利金融监管的诱生 商业银行产生以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为标志。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出现,大量商业银行出现。限制高利贷和银行权力在15世纪的意大利就已经存在。15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美第奇家族银行就是被敌视的典型之一。 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著名家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二.英国金融监管的萌芽 1833年的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纸币为国家银行纸币兑换的法定货币,确立了英格兰银行的垄断地位。并允许在伦敦城内设立合股银行,打破了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城内的独占格局。 英格兰银行 是英國的中央銀行,该银行于1694年以私营方式成立,自1931年起服从于财政部的政策并于1946年被收归国有。1997年间英格兰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共机构,由政府全资所有但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纸币发行权,并且该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获得了管理全国货币政策的授权。而财政部则保留了在极端情况接管该权限的资格。它負責貨幣供給,印發鈔票和鑄造硬幣,向英國政府和其他銀行提供貨幣,管理黃金和通貨儲幣。银行总部自1734年起一直设置在伦敦金融城的针线街,因此被人戏称为「針線街的老管家婆」。銀行的首腦為總裁,由政府任命。 三.美国金融监管的雏形 银行监管法律的起源在美国。1791年华盛顿总统特许通过,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国银行成立。各国中央银行的建立是金融自由走向管制的迈步。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联邦储备银行乃于1914年11月由美国众议院所通过成立,以协助联准会监理银行与金融。此相关建议最初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Alexander Hamilton所提出,他后来推动创立了中央银行制度。由于他的努力,美国于1791年成立了第一家国家银行,总部设于当时的第一大城-费城,并于其他主要城市设置分行。起初在接受民众存款、发行法定货币、开放借贷、购买证券等方面,执行着基本的银行功能。当时,这些分布于各地方的分行犹如民营企业,在管理权与“所有权”上,有些许混淆。20世纪的美国已晋升为世界工业大国;在国际金融方面,日益扮演着吃重的角色。因此美国国会于1913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使之在执行中央银行任务上的金融管理与弹性政府功能上得以法制化。此法案明定此“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能、7位董事的设置、分行数量的限制、要求全美各银行皆须加入此体系的规范,并确定了联准会主席即联邦储备银行最高长官(中央银行总裁)的权责。1914年11月,美国于国会正式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允许于弹性供应货币及公共需求的原则上,发行美钞,协助联准会和白宫推动政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