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gts n 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

midas gts n 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
midas gts n 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

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系统的研制

第18卷第1期 1999年2月电 子 显 微 学 报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Vol -18,No .11999-02文章编号:1000-6281(1999)01-0141-144 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系统的研制 胡小唐 禹国强 刘安伟 杨 勇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摘 要: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以柔性铰链为弹性导轨、压电陶瓷为驱动器的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机构, 并以激光干涉仪微位移检测装置和微机控制系统构成了数字闭环控制的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系统。 关键词:柔性铰链;压电陶瓷;激光干涉仪;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台 分类号:T H 744.3;T M 282.7;T H 703.6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9675082);微米/纳米技术国际预研—微机理研究专项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 .96002)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诸多领域迫切需要超微定位技术,尤其是在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纳米加工、测量与三维超微定位技术更是密不可分。目前国内外研制的超微定位机构还只是一维、二维及拼接式三维超微定位机构,还没有在整块材料上直接加工出三维运动机构的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机构。虽然拼接式结构和一体化结构相比加工简单,但安装复杂,安装精度要求高,安装时三运动方向上存在的垂直度误差将产生交叉耦合误差。其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对外界温度、振动较敏感、运动方向上的刚度易变化、长期稳定性差等缺陷,并且由于粘接、紧固件的连接,在纳米级尺寸必然存在爬行、蠕动等致命弱点。而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机构以其一体化和整体性结构的独特优势,可以避免拼接式结构的这些缺陷和弱点。因此发展三维一体化的超微定位机构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微定位系统的构成 超微定位系统由微定位机构(微定位工作台)、微位移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构成,如图1。  图1 超微定位系统构成 F ig .1 Block diag ram o f ultr a -m icro po sitio ning sy st em 1.微定位机构 微定位机构是指行程一般小于 毫米级,灵敏度和精度优于亚纳米、 纳米级的机构,通常由微位移器和导 轨两部分组成。根据导轨形式和位移 驱动方式可分成以下五类: (1)柔性铰链为弹性导轨—压 电、电致伸缩位移器构成的微定位机 构;(2)滚动导轨—机械式或压电、电致伸缩位移器构成的微定位机构; (3)弹性导轨—机械式或电磁及压电、电致伸缩位移器构成的微定位机构; (4)气浮导轨—伺服电机或直线电机驱动器构成的微定位机构; (5)滑动导轨—机械式位移器构成的微定位机构; 导轨形式的选择对微定位机构的定位精度和位移分辨率有重要的影响,在不考虑微位移器的误差的前提下,微位移定位机构的定位误差范围的大小为: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徐晓雄刘松林李白 随着信息技术研究的深入及数字地球、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概念的出现,人们对空间三维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基于测距测角的传统工程测量方法,在理论、设备和应用等诸多方面都已相当成熟,新型的全站仪可以完成工业目标的高精度测量,GPS可以全天候、一天24小时精确定位全球任何位置的三维坐标,但它们多用于稀疏目标点的高精度测量。随着传感器、电子、光学、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理论获取物体表面三维信息的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成为主流,但它在由三维世界转换为二维影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丧失部分几何信息,所以从二维影像出发理解三维客观世界,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上述获取空间三维信息的手段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如何快速、有效地将现实世界的三维信息数字化并输入计算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瓶颈。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为信息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20世纪90年代,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装置在精度、速度、易操作性、轻便、抗干扰能力等性能方面的提升及价格的逐步下降,它在测绘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逐步成为快速获取空间实体三维模型的主要方式之一。

使用国产地面激光扫描仪扫描的输电线三维模型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特点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克服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局限性,采用非接触主动测量方式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能够对任意物体进行扫描,且没有白天和黑夜的限制,快速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换成可以处理的数据。它具有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强、精度高、主动性强、全数字特征等特点,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节约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其输出格式可直接与CAD、三维动画等工具软件接口。目前,生产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公司有很多,它们各自的产品在测距精度、测距范围、数据采样率、最小点间距、模型化点定位精度、激光点大小、扫描视场、激光等级、激光波长等指标会有所不同,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如成本、模型的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之后,选用不同的三维激光扫描仪产品。

17 关于悬索桥移动荷载分析理解

关于悬索桥移动荷载分析理解 1 实例介绍 人行悬索桥桥跨150m,f/L=1/15,桥面宽4.5m。主缆和吊杆采用索单元模拟,其他为空间梁单元。 图1 有限元模型 图2 一次成桥验证 2 问题重现 在公路-Ⅱ级作用下,位移达到1756mm,如下图: 图3 移动荷载最大竖向位移

3 问题分析 一次成桥验证,桥梁的位移基本满足要求,表明在恒载作用下,索单元的无应力长度是合适的,成桥的设计状态是合理的。此时,关于索单元有大位移分析需要的几何刚度,到拆分析需要的平衡单元节点内力,以及小位移线性分析需要的初始单元内力。 施工阶段分析控制 当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索单元自动转化为桁架单元并考虑初始单元内力的影响(几何刚度),进行线性分析,此时移动荷载的分析状态为:活载+桁架单元(考虑初始单元内力)+成桥边界。但要注意,初始单元内力只有刚度效应,没有内力效应。实际移动荷载的分析状态为:活载+桁架单元(考虑初始单元内力)+桁架单元初拉力(由恒载内力产生)+成桥边界。对比发现,相差桁架单元初拉力,因此,程序进行移动荷载分析时,输出的位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4 验证 建立成桥模型:索改为桁架单元,给桁架单元添加恒载产生的初拉力,这样自重+初拉力进行线性分析时,应该达到成桥平衡状态。这也是实际的成桥分析状态。 图4 桁架模型成桥状态 由图可以看出,在自重+初拉力作用下,基本满足设计状态。 分别查看MVmax+初拉力和MVmin+初拉力位移

此时查看的位移,才是有实际意义的。但要注意仅是指线性分析合理的情况。 5 结果分析 实际位移达到1372mm,表明该桥的成桥刚度非常小,可以从成桥(自重)吊杆力看出。

Midas-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目录 midas Civil 技术资料 1 ----移动荷载设置流程 1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 2 二、定义车辆荷载 5 三、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7 四、移动荷载分析控制 9 五、运行并查看分析结果 12 参考文献 14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桥梁部 2013/05/17

本章主要结合中国规范JTG D60-2004[1]进行纵向(顺桥向)移动荷载分析介绍,移动荷载分析主要是计算移动荷载(车道、车辆或人群荷载)在指定路径上(车道线、车道面)移动时产生的各种效应(反力、内力、位移、应力)的包络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如下:(1)定义车道线/面; (2)定义车辆荷载--车道荷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等活荷载; (3)定义移动荷载工况; (4)定义移动荷载分析控制; (5)运行分析并查看结果。 一、定义车道线(车道面) 荷载>移动荷载>移动荷载规范-china,定义车道线或车道面,确定移动荷载路径,程序提供车道单元和横向联系梁两种方法,其中,车道单元法是将作用在车道中心线上的荷载换算到车道单元上(换算为集中力和扭矩),单梁模型中常用;而横向联系梁法是将移 图1-1车道单元法及横向联系梁法示意图 动荷载作用在横梁上,然后由横梁按比例传递到临近的纵梁单元上,梁格模型中常用,此时需要将横梁定义成为一个结构组,传力示意如图1-1所示。 随后即可进行车道线定义,首先是“斜交角”设置,对于斜桥梁格模型可以输入起点和终点的斜交角度,此设置需跟横向联系梁法配合使用,车道单元法不需要设置此项。 “车辆移动方向”,对于直桥,选择三者无差别;如果是斜桥,则车辆移动方向不同,分析结果也不同,故要选择“往返”。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案例

中国移动 1公司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号段)”和“159”。中国移动通信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5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4亿户,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01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中国移动通信已连续5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224位。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列中国企业500强综合榜第四位,列服务企业500强第二位。上市公司成为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既是一个财务稳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赢利性公司,又是

第8-1章 移动荷载列作用下的桥梁动力分析

第三章 简支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分析 3.1 简支梁在匀速移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 简支梁在移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分析:如果移动荷载的质量与梁的质量相比小得多,就可以不考虑荷载的质量惯性力而简化成为图3-1所示的分析模型,相当于仅考虑移动荷载的重力作用,用一个移动的力P(t)来表示。 图3-1 移动力P (t )作用下的简支梁模型 假设简支梁为等截面(EI 为常数),恒载质量均匀分布(单位长度梁的质量m 为常数),阻尼为粘滞阻尼(即阻尼力与结构的振动速度成正比),阻尼效应和质量及刚度性质成正比,荷载P (t )以匀速V 在梁上通过,梁的运动满足小变形理论并在弹性范围内,按照图3-1所示的坐标系,梁的强迫振动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2424 ,,(,)()(y x t y x t y x t m c EI x Vt t t x δ???++=????)p t (3-1) 对于简支梁,边界条件为:(0,)0,(,)0y t y L t ==。上式中c 为阻尼系数。 对式(3-1)的求解,其方法与之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相同,即用振型分解法(数学上称分离变量法 )。这一变换的表达式如(2-38)所示,为。 式中为广义振型坐标,是时间t 的函数;1(,)()()i i i y x t x q t φ∞ ==∑()i q t ()i x φ为主振型函数。这个式子说明:结构的任一合理位移都可以由此结构具有相应振幅的各个振型的叠加表示。 结构任一变形的振型分量均可由振型的正交特性得到。对于本章讨论的具有均匀截

面特性的梁,为了计算第n 阶振型对位移的贡献,把(2-38)式的两端都乘以()n x φ并进行积分,结果为 1 ()(,)()()()L L n i n n i x y x t dx q t x x dx φφ∞ ==∑∫ ∫φi (3-2) 由于振型的正交性,当时,等式的右边的积分为0,最终,无穷级数就只剩下一项。于是得到剩下的第n 项的振幅表达式为 n ≠ 2 ()(,)()()L n n L n x y x t dx q t x dx φφ=∫∫ (3-3) 按上述原理对简支梁的振动方程进行分解。将(2-38)式代入(3-1)式,得 2424 111 ()()() ()()()()()n n n n n n n n n d q t dq t d x m x c x EI q t x Vt p dt dt dx φφφδ∞ ∞∞ ===++=?∑∑∑t (3-4) 将上式的每一项都乘以第i 个振型函数()i x φ,并沿梁的全长积分,并考虑振型的正交性(根据前面的假定,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均满足正交条件),第i 个振型的广义坐标运动方程为 2422240000 ()()() ()()()() ()()()L L L i n i i i i L i d q t dq t d x m x dx c x dx EIq t x dt dt dx x Vt p t x dx φφφφδφ++=?∫∫∫∫i (3-5) 对于等截面简支梁,振型函数可假定为三角函数,由于式中的下标均表示任意阶, 为方便叙述,用n 替代(3-5)中的i 表示,这时 ()sin n n x x L πφ= (3-6) 由于2 0sin 2 L n x L dx L π=∫ 0 ()()sin ()sin L n x n Vt x Vt p t dx P t L L ππδ?=∫ 则将(3-6)式代入(3-5)式,并积分,得到 24424 ()()()()sin 222n n n d q t dq t mL cL L n n Vt EIq t P t dt dt L L ππ++= (3-7)

中国移动LTEVOLTE案例分析汇总

中国移动L T E V O L T E 案例分析汇总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广东移动4GTD-LTE详细案例分析 案例1: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上发或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 Precondition Failure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MO UE: MT UE: 时间:10:16:

【问题分析】 1、呼叫过程中,被叫发送Ringing 180后,收到网络下发的专载去激活命令,QCI 1 被释放,被叫随后上报580 Precondition Failure,主叫同样收到网络侧转发的 580消息,呼叫接续中止,导致未接通。 2、从信令中可以看到,被叫回复Ringing 180且主叫也已经收到Ringing 180,被叫 随后收到网络侧下发的RRC重配,携带有QCI 1被释放的信息,被叫去激活专有 承载。由于专载已被释放,业务资源已不存在,所以被叫上发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失败消息。主叫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接续被中止,导致了会话未接 通。 3、从MME下发到Node B的E-RAB RELEASE COMMAND,原因上看是Nas层 nomal_release,导致专载QCI 1被释放。 4、专载QCI 1被释放,去激活后,被叫发送INVITE 580,主叫收到网络侧转发的 INVITE 580,会话流程中断,导致未接通

移动测量系统及实景三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测量系统及实景三维技术的 发展与应用
周落根

韩聪颖
王星卓?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实景三维地理信息产业的
形成和发展, 分析了移动测量行业和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的竞争格局, 对其未来发展进行 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测量系统 实景三维技术 地理信息服务
一 引言
移动测量技术是当今测绘界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 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 集成了全 球卫星定位、惯性导航、图像处理、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及集成控制等技术,通过采集空间 信息和实景影像, 由卫星及惯性定位确定实景影像的位置姿态等测量参数, 实现了任意影像 上的按需测量。 移动测量的多传感器系统可加载于如航天航空飞行器、 陆地交通工具、 水上交通工具等 多种载体上,形成不同的移动测量系统,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例如,陆基移动测量系统通 过车载平台上安装的 GPS、INS、CCD 等传感器协同运行,沿道路采集周围地物的可量测实景 影像数据。
二 我国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
在两院院士李德仁先生的推动下,我国从 1995 年开始对移动测量技术进行研究,由武 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多个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后, 于 1999 年完成移动测量系统样机的研制。 目前国内在移动测量技术领域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 国内某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虽然在此领域有着较为深厚的学术底蕴, 但其技术水平
?
周落根,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聪颖,王星卓,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IDAS中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

MIDAS中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我的理解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原理,MIDAS自己也讲的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很多累死软件对横向荷载的分布处理也不是很完善,下面我就我个人理解,参考其他前辈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跟帖,多多讨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定义一般车道时,应该就是选择距离设计车道中心线最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然后定义偏心来按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加载。偏心距离是车道中心距离就近梁单元中心的距离。结构尺寸确定后,车道中心和每个纵梁的中心(如果是单梁那就是结构的中心)都是已知的,这时就很容易确定车道的偏心距离了。横向联系梁车道定义时和一般车道定义方法是一样的,要选择就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定义偏心、定义跨度、定义车道分配单元,唯一不同的就是横向联系梁要选择横向联系梁结构组而已。MIDAS官方的说法是: 车道单元是定义车道位置的参考单元,civil中目前横向车道位置需由用户定义。车道偏心量为车辆中心线距参考单元距离。我理解的具体加载情况是: 一根单梁,车道中心布置,如果定义车道时不考虑车辆宽度,则荷载加载在梁单元中心线上;而如果定义车道时考虑车辆宽度(貌似2006版才有了这个功能) 1.8m,则荷载为偏心梁单元荷载,分别加载在梁单元中心两侧 0.9m的位置上,因此换算成梁单元荷载就是集中载和换算扭矩。 对于单梁分析,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构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梁格模型,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是没有考虑车辆宽度的(但是,我在邵旭东的《桥梁工程》中看到了一句大实话: 车道荷载的单向布载宽度为 3.0m,这个才更接近实际情况)。具体的,根据规范进行双车道中载和偏载加载时,一个是把车道荷载分别加载在两个车道设计中心线上,一个就是以最小间距3m来在一侧布置2个车道加载。如具体偏载情况: 第一个车道中心位置:

中国移动案例分析

中国移动公司案例分析 中国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CMCC )的简称,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8,000亿元人民币,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的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中国移动已连续六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表1.1),并跻身于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第一梯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在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全球最强势100品牌”排名榜中,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中国移动还是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 中国移动商业模式 在启动3G后,全行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3G时代,运营商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尽管同2G相比3G的带宽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3G只能沦落为简单的互联网接入通道,而不能给运营商带来与成本相匹配的收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中国3G没有大吸引力的最大障碍物。 全球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猛进入21 世纪,日韩、欧美等地区,通过采用 RFID 技术,大力开展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经过几年发展,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2008 年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额约为 550 亿美元。据英国调研公司Juniper Research 预测,2013 年全球手机移动支付额将达6000 亿美元,增长近 10 倍。 中国移动手机移动支付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业务实现的佣金提取以及合作商户接入的比例分成。为此,中国移动建立了两级移动支付业务中心。其中,全国级中心,主要处理清算及结算业务,运营商可根据业务实现情况,提取佣金。相比银行卡刷卡佣金分配环节,手机移动支付佣金分配环节少,可由运营商直接控制,佣金比例比银联更具优势。运营商可通过具竞争力的佣金比例,以及更便捷的T+n 资金划拨周期,获得盈利;省级中心,主要处理各省商户接入管理与运作等事宜。与提供运营平台的合作商,按交易流量,比例分成,实现收益。 普遍分析观点分析认为,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将给中国移动带来三重收益:其一,应对联通和电信的竞争:通过在 SIM 卡附加增值服务,增强用户体验,能帮助中国移动加快预付费用户群向后付费用户群的转移,捆绑用户;其二,降低发展用户成本:该项业务能够显著降低中国移动在新增用户与留住已有客户方面的支出;其三,引领移动支付市场:在手机移动支付行业中抢占先机,并从行业快速增长中获利。 新的商业模式是中国移动的最大增长驱动力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做客人民网时表示,三新和两新成为中国移动增长的驱动力。“三新”指“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过去那么多年来一直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两新”指“新领域”和“新模式”,“比如手机支付、手机金融、手机游戏等,都需要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开拓新的模式”。 在这些创新中,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必须。简单的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大概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收费到免费。在现在这个社会中,虽然赚钱是必须的,但收费却并不是必须的,一直在涨价的银行、铁路、电力、有线,其实都是外表强悍内心虚弱,而一直免费的谷歌、淘宝等却是无往而不利。中国的通信行业资费水平在持续下降,未来“打电话不要钱”可期,运营商必须探索适合免费经营的商业模式。

midas gts n 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

Basic Tutorials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 1 三维移动列车荷载案例 1.1学习目的 列车振动是周期加载现象,这是由于火车车轮间隔性地与铁轨发生震动。振动周期与铁轨间隔及列车速度有关。 列车振动的特点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车辆、轨道、支撑结构、地面、地下结构等。这些因素是交互作用,激发和传播的,是比较复杂的振动现象。 在本教程中,会涉及以下概念: ?从二维网格拓展生成三维网格。 ?特征值分析。 ?生成移动列车荷载。 ?分析结果——周围的振动效应和垂直地面沉降。 ?分析结果——建立随时间变化曲线 Section 1 学习目的及概要 ?列车动力荷载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Basic Tutorials 2 |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1.2模型和分析总概述 本教程进行动力分析,分析了列车移动荷载通过路堤的时候的振动荷载周围结构的影响和地表响应 ,火车上行为移动载荷应用于堤防。 分别建立底层、顶层、分层的加固层的路基,最后在最上层加上路面。

Basic Tutorials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Chapter 10. 3D Moving Train Load Time History | 3 [打开附加开始文件(10 _train_start)] *:分析> 分析工况>设置 ?设置模型类型,重力方向,初始参数和单元系统。单位系统可以在建模过程中随时改变甚至在执行分析之后。输入的参数会自动转换为当下单位系统对应的值。 ?本教程是一个三维模型,重力方向是Z 向,使用SI 单位制(kN,m,sec)。 Section 2 设置分析条件 ?分析设置

中国移动LTE VOLTE案例分析汇总

广东移动4GTD-LTE详细案例分析 案例1: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上发或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 Precondition Failure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Log文件名: _UE1.lte _UE2.lte MO UE: MT UE: 时间:10:16:14.320 【问题分析】 1、呼叫过程中,被叫发送Ringing 180后,收到网络下发的专载去激活命令,QCI 1被 释放,被叫随后上报580 Precondition Failure,主叫同样收到网络侧转发的580消息,呼叫接续中止,导致未接通。 2、从信令中可以看到,被叫回复Ringing 180且主叫也已经收到Ringing 180,被叫随后 收到网络侧下发的RRC重配,携带有QCI 1被释放的信息,被叫去激活专有承载。 由于专载已被释放,业务资源已不存在,所以被叫上发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失 败消息。主叫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接续被中止,导致了会话未接通。 3、从MME下发到Node B的E-RAB RELEASE COMMAND,原因上看是Nas层 nomal_release,导致专载QCI 1被释放。 4、专载QCI 1被释放,去激活后,被叫发送INVITE 580,主叫收到网络侧转发的INVITE 580,会话流程中断,导致未接通 【问题定位】 在正常的会话流程中,由于MME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使得QCI 1被释放,导致未接通。 【解决措施】 需要核心网查看MME在什么情况下会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 【测试验证】 案例2: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Server Internal Error 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Log文件名: .lte 95000612.lte MO UE: MT UE: 时间:10:19:29.051 【问题分析】 1、主叫发出UPDATE后,被叫收到UPDATE并回复UPDATE 200,随后被叫发送Ringing 180, 主叫同时收到UPDATE 200和Ringing 180。按照正常的信令流程应该是先收到UPDATE 200,再收到Ringing 180。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宋宏1,2 (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武汉 430079;2.中煤航测遥感局 西安 710054) 摘 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国际上近期发展的一项高新技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一先进技术用于空对地观测及工业测量系统,快速获取特定目标的主体模型,我国在863计划中也重点支持了这一研究方向。本文论述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分类和应用现状,比较了相关技术方法之异同,评价了地面扫描仪优缺点,指出该技术面临的诸多挑战。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LIDAR激光雷达 地面激光扫描仪 近景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1 引言 激光扫描系统平台分为机载和地面两大类型。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与激光测距技术点对点的距离测量不同,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在空间信息获取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从传统的人工单点数据获取变为连续自动获取批量数据,提高了量测的精度与速度。 2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仪器技术指标和分类 2.1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原理 径向三维激光扫描仪是一种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的新型三维坐标测量仪器,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方式,以点云形式获取地形及复杂物体表面的阵列式几何图形的三维数据。仪器要包括激光测距系统、扫描系统和支架系统,同时也集成CCD数字摄影和仪器内部校正等系统。典型的径向三维激光扫描仪有很多,如Optech ILRIS-36D、Leica HDS 3000、Mensi GX RD 200+等。 目前三维激光扫描仪主要采用TOF脉冲测距法(Time of Flight),是一种高速激光测时测距技术,采用脉冲测距法的三维激光点坐标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脉冲测距法获得测距观测值S,精密时钟控制编码器同步测量每个激光脉冲横向扫描角度观测值α和纵向扫描角度观测值θ。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一般使用仪器内部坐标系统,X轴在横向扫描面内,Y轴在横向扫描面内与X轴垂直,Z轴与横向扫描面垂直。由此可得三维光脚点P 坐标(X s,Ys,Zs)的计算公式: 图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工作原理 图2 采用脉冲测距法的三维激光点坐标 2.2 地面扫描仪技术指标 1) 典型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毫米级精度仪器见表1。 表1:中远距离的毫米级仪器装备主要技术指标 生产厂家 Optech Leica Mensi 产品 ILRIS-36D HDS3000 GX RD200+ 激光安全性 Class 1 1500nm Class 3 Class 3 532nm 距离精度 7mm@100m 单点4mm@50 单点7mm@100m 定位精度 8mm@100m 6mm@50 单点12mm@100m

道路桥梁荷载计算与设计方法

道路桥梁荷载计算与设计方法 摘要:桥梁荷载是指桥梁结构设计所应考虑的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的统称。本文依托实测车辆的统计数据,对桥梁车辆设计荷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公路桥梁荷载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逐步完善实现科学化和合理化。 关键词:设计荷载;公路桥梁;荷载效应;分项系数 前言 桥梁荷载是指桥梁结构设计所应考虑的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的统称,包括恒载、活载和其他荷载。包括铁路列车活载或公路车辆荷载,及它们所引起的冲击力、离心力、横向摇摆力(铁路列车)、制动力或牵引力,人群荷载,及由列车车辆所增生的土压力等。在公路桥上行驶的车辆种类很多,而且出现机率不同,因此把大量出现的汽车排列成队,作为计算荷载;把出现机率较少的履带车和平板挂车作为验算荷载。车辆活载对桥梁结构所产生的动力效应中,铅直方向的作用力称冲击力、它使桥梁结构增加的挠度或应力对荷载静止时产生的挠度或应力之比称为动力系数μ,也称冲击系数。最近的研究成果把动力系数分为两部分:一为适用于连续完好的线路部分μ1;另一为受线路不均匀性影响部分μ2。动力系数则为μ1与μ2之和。在计算公式中,除考虑桥梁的跨度外,反映了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公路桥梁汽车荷载的冲击力为汽车荷载乘以冲击系数,平板挂车和履带车不计冲击力。 1 公路桥梁荷载标准 2004 年修订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采用车道荷载形式。2004 版公路桥梁荷载标准中规定:汽车荷载修改调整为车道荷载的模式,废除车队荷载计算模式。并且提出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kq和集中荷载KP 的标准值 2 荷载效应计算 2.1 影响线计算 桥梁结构必须承受桥面上行驶车辆时的移动荷载的作用,结构的内力也随作用点结构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研究并确定其变化范围和变化规律和内力的最大值此过程中作为设计标准。因此,需要确定的是荷载最不利位置和最大值。首先要确定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将多种类型的移动荷载抽象成单位移动荷载P=1 的最简单基本形式。只要经过清楚地分析内力变化规律,其他类型的荷载就可以根据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变化规律叠加原理求出。影响线是内力(或支座反力)在移动单位荷载的作用下的引起的变化规律的图形。所以,影响线是研究车辆荷载等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内力最大值的基本工具。初步选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工程规模及结构类型、使用要求、材料

ArcGIS10完整的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ArcGIS10完整的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地理学与空间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GIS的本质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地理环境,直观地表达客观世界的各种要素。借助GIS可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管理、查询、可视化和分析、处理,以便人们进行科学决策。历经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二维GIS技术早已进入了成熟期。由于二维GIS的成熟应用,以至于GIS已经突破最初的测绘和地学的行业范畴,发展成为跨行业通用的平台软件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并越来越多地涉足面向个人的信息服务领域。 2三维GIS是GIS的重要发展趋势 GIS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直接地展示复杂的地理信息,同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二维GIS相比,三维GIS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GIS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二维GIS行业应用的深入,人们使用三维GIS来展现真实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3三维GIS面临的挑战 三维可视化仅仅是三维GIS的一个方面,三维GIS与二维GIS一样,三维GIS涉及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可视化、空间分析、系统定制到数据发布与共享的各个环节。 当然,三维GIS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技术瓶颈: 1、昂贵的数据投入。对于GIS来说,数据为王是最恰当不过的。再好的系统,缺乏实时、全面的空间数据时只能是个摆设。显然,数据的获取对GIS来说至关重要。与二维空间数据相比,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成本更为昂贵,尤其是大面积的三维场景建模。长期以来,三维空间数据获取的效率低下和高成本都成为阻碍三维GIS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量数据处理与管理的技术瓶颈。随着遥感影像、DEM以及大量的三维模型等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数据量急剧增加,处理海量数据便成为三维GIS所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文件型的数据共享不能够满足空间数据量较大的应用需求。因此,如何将地理数据像普通的结构数据一样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RDBMS)中,实现集中式的GIS数据管理和存储;如果二者在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上都不一致,同样的数据要在两种软件中分别存储一份,不仅增加了数据冗余,而且增加了数据更新维护的代价。 3、海量数据可视化瓶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维GIS技术在工作效率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三维GIS却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已有的三维GIS项目,三维场景大多以显示影像和地形为主,一旦加入非常密集的矢量(如等高线)、或者整个城市的模型建筑,三维显示效率就大打折扣。 4、缺乏高端的三维分析功能。三维GIS应该在扩展原有二维GIS强大分析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三维特色分析功能,才能为业务管理带来更多的提升。 5、二三维开发体系分离,业务系统定制困难。 6、此外,还有海量三维的网络传输、数据发布、客户端数据共享等问题。 7、只有降低三维建设成本和突破三维软件本身的技术限制,才能推动市场从繁荣走向真正的成熟。

公路桥梁设计荷载研究

公路桥梁设计荷载研究 文章依托实测车辆的统计数据,对桥梁车辆设计荷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公路桥梁荷载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逐步完善及其科学化和合理化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标签:设计荷载;公路桥梁;荷载效应;分项系数 1 公路桥梁荷载标准现状 2004年修订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采用车道荷载形式如图1所示。2004版公路桥梁荷载标准中规定:汽车荷载修改调整为车道荷载的模式,废除车队荷载计算模式。并且提出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kq和集中荷载KP的标准值。 2 车辆荷载效应计算理论 2.1 影响线计算 桥梁结构必须承受桥面上行驶车辆时的移动荷载的作用,结构的内力也随作用点结构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研究并确定其变化范围和变化规律和内力的最大值此过程中作为设计标准。因此,需要确定的是荷载最不利位置和最大值。首先要确定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将多种类型的移动荷载抽象成单位移动荷载P=1的最简单基本形式。只要经过清楚地分析内力变化规律,其他类型的荷载就可以根据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变化规律叠加原理求出。影响线是内力(或支座反力)在移动单位荷载的作用下的引起的变化规律的图形。所以,影响线是研究车辆荷载等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内力最大值的基本工具。初步选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工程规模及结构类型、使用要求、材料情况、施工条件、造价等因素,根据路基地质条件,几种可供考虑的路基处理方案。勘察工作提供的资料一般仅作一般性的对软土描述,土的物理力学组成状况性质指标没有提供。结构力学中认为影响线是一个指向不变的单位集中荷载沿结构移动时某一量值变化规律图形。实际上,影响线是以荷载位置为变量的某量值的函数。 有限元法目前被公认是求解工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通用方法,实际上,其应用范围还要广泛得多。桥梁结构影响线一般采取此种方法。 2.2 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荷载横向分布”概念得到应用,桥梁空间结构的计算理论被大量的试验验证和研究,于是用平面问题可以来处理空间计算问题,合理地简化为空间问题提供了实用理论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原理是用一个近似的影响面去代替精确的影响面。荷载横向分布的原理可以归纳如下:(1)建立在用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 MIDAS中关于移动荷载车道的定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原理,MIDAS自己也讲的不是很清楚,事实上很多累死软件对横向荷载的分布处理也不是很完善,下面我就我个人理解,参考其他前辈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积极跟帖,多多讨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定义一般车道时,应该就是选择距离设计车道中心线最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然后定义偏心来按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加载。 偏心距离是车道中心距离就近梁单元中心的距离。结构尺寸确定后,车道中心和每个纵梁的中心(如果是单梁那就是结构的中心)都是已知的,这时就很容易确定车道的偏心距离了。横向联系梁车道定义时和一般车道定义方法是一样的,要选择就近的一根纵梁作为车道单元,定义偏心、定义跨度、定义车道分配单元,唯一不同的就是横向联系梁要选择横向联系梁结构组而已。 MIDAS官方的说法是:车道单元是定义车道位置的参考单元,civil中目前横向车道位置需由用户定义。车道偏心量为车辆中心线距参考单元距离。 我理解的具体加载情况是:一根单梁,车道中心布置,如果定义车道时不考虑车辆宽度,则荷载加载在梁单元中心线上;而如果定义车道时考虑车辆宽度(貌似2006版才有了这个功能)1.8m,则荷载为偏心梁单元荷载,分别加载在梁单元中心两侧0.9m的位置上,因此换算成梁单元荷载就是集中载和换算扭矩。对于单梁分析,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构没有影响,但如果是梁格模型,是否考虑车辆宽度对结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规范规定的等效车道荷载是没有考虑车辆宽度的(但是,我在邵旭东的《桥梁工程》中看到了一句大实话:车道荷载的单向布载宽度为3.0m,这个才更接近实际情况)。 具体的,根据规范进行双车道中载和偏载加载时,一个是把车道荷载分别加载在两个车道设计中心线上,一个就是以最小间距3m来在一侧布置2个车道加载。如具体偏载情况: 第一个车道中心位置: 人行道边缘+0.5+0.9 第二个车道中心位置: 人行道边缘+0.5+0.9+3.1 ,用梁中心线计算出偏心距离输入即可。 希望能抛砖引玉,大家多多发言和讨论来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更深一层的也希望能以此为开始给我们板块注入新的活力和增添新的风气,希望除了资料和图纸的分享以外能更多一些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多一些答疑和解惑,也多一些朋友和老师,在使得板块更有活力也更人性化的同时也能让大家工作和学习更进一步,有道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啊! 谢谢大家!

中国移动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移动营销分析报告

目录 一、背景 (3) 二、问题 (3) 三、探究分析 (3) (1)环境分析 (3) 中国移动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 通信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 中国移动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4) (2)顾客分析 (5) (3)产品策略分析 (5) (4)价格策略分析 (5) (5)渠道分析 (6) 中国移动营销渠道现状: (6) 中国移动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6) (6)营销策略分析 (7) 中国移动的广告策略: (7) 中国移动的公关策略 (7) 附录:团队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背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20日,其前身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后来从里面分离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从中分离出。它是一家基于GSM 网络(即GPRS网络)和TD-SCDMA 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简称中国移动。它的主营业务有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等多种增值业务。它旗下主要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中国移动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中国移动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运营的运营商,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国资委公布的2009年度运营状况显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以利润总额1484.7亿元再次蝉联榜首,成为108家央企中的最赚钱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移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代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全面、真实地分析和掌握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并制定和实施与时俱进的战略目标。 二、问题 2012年4月中国移动在财报中表示,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了公司业务发展。虽然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增长,不过较之前相比,增速却有所放缓。根据中移动此前发布的2011年财报,2011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和5.2%。同时财报显示,平均每月每户(ARPU)收入由于较上季度大幅降低。一季度,中国移动的ARPU为65元,较上季度的74元下跌12.2%,显示出中移动高端用户流失明显。引起人们思索的是,是什么导致这通信行业巨头利润的增速的放缓?又是什么使得移动利润大头高端用户的流失?中国移动在面临移动普及率上升、电信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产业价值链结构变化等严峻挑战时,又将采取怎么的措施来稳住其公司业务的发展呢? 三、探究分析 (1)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1. 人口因素中国现在将近13亿的人口为中国移动用户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并且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拥有移动电话成为人们满足个人通信需求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不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和生活习惯等不同,造成了消费者对通信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这对通信企业产品多元化及差异化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