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过程与方法:

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各个统计图的优点和缺点,感受统计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的能力以及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描述数据,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2.教学难点:读图、识图、获取信息.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认识条形图和扇形图

问题 1:展示空气质量图(课本 54 页),2002 年 1 月 1 日,这 31 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为一级,二级,…,五级的城市各有多少个?各占百分之几?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按空气质量级别对这 31 个数据分组,数出每一组的城市个数,再计算它们所占的百分比,列出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质量为各级的城市个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如空气质量为二级的有8 个城市,占 25.8%.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作以下归纳:

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

问题 2:对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怎样描述呢?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想到可以利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为了清楚地描述空气质量为各个级别的城市的个数,可以用条形图[如图(1)]来描述;为了清楚地看出各个空气质量级别的城市个数占总城市数(31 个)的百分比,可以用扇形图[如图(2)]来描

述.

图(1)

图(2)

学生独立完成上述统计图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述两种图形的制作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对两种图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条形图:

(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扇形图: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清楚地看出各个项目占总数的百分比,但不能看出各个项目的频数以及数据总数.

二、小组合作,认识折线图

问题 3:出示图片(课本第 58 页:两会漫笔)分析上面报纸中的数据(文中提到 1993 年,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34 561 亿元),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可以很好地描述我国 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你能制作相应的统计图吗?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可以用折线图来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然后小组合作,制作折线图,如图(3).

图(3)

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归纳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主体探究,认识直方图

问题 4:为了研究 800 米赛跑后学生心率的分布情况,体育老师统计了全班同学一分时间脉搏的次数,并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根据下列表格,你能用统计图描述表中的数据吗?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小组讨论,发现可以用类似条形图的方法进行描述,如图(4).

图(4)

通过上述统计图可以发现:

(1)脉搏次数x在 155≤x<160 范围的学生最多,有 14 个;

(2)脉搏次数x在 135≤x<140 范围的学生有 2 个;

(3)脉搏次数x在 150≤x<155 范围的学生比在 160≤x<165 范围的学生少 2 个;

(4)全班一共有 49 个学生.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作以下归纳:

体育老师把全班学生的脉搏次数按范围分成成 8 组,每一组的两个端点的差都是 5. 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上述这样的表格称为频数分布表,利用频数分布表画出的统计图叫做直方图.

归纳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四、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问题 5: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下表是我国近几年的进出口额数据.你能用统计图来描述这两组数据,从而对它们进行比较吗?

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折线图和复合条形图来描述这两组数据,如图(5)(6).

图(5)

图(6)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描述数据的方法——几种常见的统计图.

作业:

习题 12.1.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数据与统计图表知识点 一、抽样: 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于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调查,这就是抽样。 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的集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的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二、常见的统计图: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 1.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 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 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 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 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 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 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 2.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 (3)绘制方法: 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 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 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 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 3.扇形统计图: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常见的统计图表

常见的统计图表 考点一统计图表的简单应用 (2015·温州)某校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参加人数最少的小组有25 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小组有( ) A.25 人B.35 人C.40 人D.100 人(2015·武汉)下面的折 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 :00 气温最低B.6:00 气温为24 ℃ C.14:00 气温最高D.气温是30 ℃的时刻为16:00

变式:(2015·苏州)某学校“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中,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别选了一项球类运动),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其中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6人,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名. 考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的应用 兰州市某中学对本校初中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做了总量控制,规定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 小时.该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本校初中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出频数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的一部分. (1)在表中,a=(),b=();(2)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请估计该校1 400 名初中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在1.5 小时以内完成了家庭作业.

变式 1:下图是某学校全体教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中采用“上限 不在内”的原则,如年龄为 36 岁统计在 36≤x <38 小组,而不在 34≤x <36 小 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 50 人 B .年龄在 40≤x <42 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该学校总教职工人数的 20% C .教职工 年龄的中位数一定落在 40≤x <42 这一组 D .教职工年龄的众数一定在 38≤x <40 这一组 变式 2:某学校为了解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情况,随机抽取本校 100 名学生进 行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若该校共有 1 200 名学 生,则估计该校喜欢“踢毽子”的学生有 人. 考点三 统计的综合应用 (2015·金华)小明随机调查了若干市民租用公共自行车的骑车时间 t (单位:分), 将获得的数据分成四组,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一经过比较,如与国外、外单位比,与历史数据比,与计划相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作出判断和评价。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为了消除时间间隔期不同而产生的指标数值不可比,可采用年平均数和年平均发展速度来编制动态数列。此外在统计上,许多综合指标是采用价值形态来反映实物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计算不同年份的发展速度时,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反映实物量的变化。

常用的统计图有

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A、条形;折线;扇形 B、条形;射线;扇形 C、折线;线段;扇形 D、曲线;折线;扇形 小丽家上个月的教育支出占全月总支出的25%,绘制她家上个月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时, 圆的面积表示(),表示教育支出的扇形圆心角是()°。 A、全月总支出;60 B、全月总支出;40 C、全月总支出;120 D、全月总支出;90 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 (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的质量为60 g,那么这个 鸡蛋中的蛋白的质量为( )g。 A、20%;32% ; 31.8 B、20%;42% ; 31.8 C、15%;32% ;23.8 D、15%;32% ; 31.8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太阳上的氢元素约占75%,下面图()能正确地表示这个信息。 A、 B、 C、 右面是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某校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情况如右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近视的有()人,假性近视的有()人。 A、50 ;64 B、50 ;65 C、60 ;64 D、60 ;68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同学少()人。 A、12 B、24 C、20 D、16 (3)视力正常的同学与视力非正常的人数比是()。 A、19:21 B、13:31 C、21:31 D、19:31

李明家5月份的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如下。 (1)李明家5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钱? A、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3600元钱。 B、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1800元钱。 C、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000元钱。 D、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400元钱。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A、

2017八年级数学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doc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16种统计分析方法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 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 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统计过程控制的几种常用方法

统计过程控制 1、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1.1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过程控制(Stas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是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技术。 SPC中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因此,要想推行SPC必须对控制图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否则就不可能通过SPC取得真正的实效。 对于来自现场的助理质量工程师而言,主要要求他们当好质量工程师的助手:(1)在现场能够较熟练地建立控制图; (2)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控制图能够初步加以使用和判断; (3)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 大量实践证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单纯了解控制图理论公式的推导是行不通的,主要是需要掌握控制图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概念,懂得各项操作的作用及其物理意义,并伴随以必要的练习与实践方能奏效。 1.2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 (1)要想搞好质量管理首先应该明确下列两点: ①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②质量管理学科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对于质量管理所提出的原则、方针、目标都要科学措施与科学方法来保证他们的实现。这体现了质量管理学科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一为过程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休哈特;另一为产品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道奇。其后,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制图。道奇与罗米格则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这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在他们之后,虽然有数以千记的论文出现,但至今仍未能脱其左右。休哈特与道奇是统计质量控制(SQC)奠基人。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加工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这标志着统计过程控制时代的开始。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归纳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二、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 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三、难点 绘制扇形统计图; 样本的抽取;

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确定组距和组数。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概念 1.数据的整理:我们利用划记法整理数据,如下图所示, 2.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 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如下图所示: 收 集 描 述 整 理 分 析 得 出

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5.抽样调查分类: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6.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8.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为了使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所有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察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又称“子样”。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统计图表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 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 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 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 ()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 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 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 图是()。 二、1、下表是大成小学2001学年各年级学生 人数统计,按要求解答问题。 年级合 计 一二三四五六 人 数 280 265 220 180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 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 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 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 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

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5、李刚、王芳、小亮和昊昊四个人某一天上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1)李刚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他离家走了一段路以后就进入农贸市 场,由于人多,走得比较慢,走出农 贸市场后,他加快速度,一直走到学 校。 (2)王芳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天爸爸顺路带了王芳一段路,然后她自己步 行到学校。 (3)小亮这天最有趣,他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以后才发现忘记带美术课要用的 材料了,于是他赶紧回家,拿了材料

数理统计中的几种统计推断方法

数理统计中的几种统计推断方法 ——导学文章之九 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分布以及分布的数字特征作出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参数估计问题,另一类是假设检验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点估计 1、矩估计 首先讲“矩”的概念, 定义:设X 是随机变量,k 是一正整数,若k EX 存在,则称k EX 为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记为k a ;若存在,则称它为X 的k 阶中心矩,记为k b 。 显然,数学期望EX 就是1阶原点矩,方差DX 就是2阶中心矩。 简单的说就是用样本矩去估计相应的总体矩,用样本矩的连续函数去估计相应的总体矩的连续函数。矩估计法的理论基础是大数定理。因为大数定理告诉我们样本矩依概率收敛于总体的相应矩,样本矩的连续函数依概率收敛于相应总体矩的连续函数。 我们通常样本的均值X 去估计总体的均值E X :即总体为X 时,我们从中取出n 个样本12,,n X X X ,我们认为总体的均值就是1 1 n i i X X n ==∑,(当然这只是对总体均值的一 种估计,当然会有误差) 当2 EX 存在的时候,我们通常用 2 1 1 n i i X n =∑作为总体X 的2EX 的估计 一般地,我们用 1 1 n k i i X n =∑作为总体X 的k EX 的估计,用 1 1 () n k i i X X n =-∑作为总体的 () k E X EX -的估计。 例:设总体X 在[,]a b 上服从均匀分布,参数,a b 未知,12,,n X X X 是一个样本,求,a b 的矩估计量。 解:由矩估计法知道:2 a b EX += 由于2 2 ()DX EX EX =-,因此2 2 2 2 ()() ()124 b a a b EX D X EX -+=+= + 用矩估计法,也即用1 1 n i i X X n == ∑作为E X 的估计,用 2 1 1 n i i X n =∑作为2EX 的估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与统计图表 数据的整理练习浙教版

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1课时数据的整理 知识点1数据的收集方法 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1)直接途径: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和实验等; (2)间接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等. 1.在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体温测试示数如下: 37 ℃,37.1 ℃,37.2 ℃,36 ℃,37 ℃,37.3 ℃,37 ℃.这组数据是医生用什么方法收集得到的?( ) A.测量B.查阅文献资料 C.调查D.直接观察 知识点2数据的整理 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常用的方法:将数据分类、排序.经过整理的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2.某校七年级(1)班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为了直观地了解全班同学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应对这组数据进行怎样的整理?根据这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可按50~59,60~69,70~79,80~89,90~99分组) 整理数据 教材例2变式题生活委员小李收集了七年级(1)班同学出生月份的分布情况:

1月份5人,2月份4人,3月份3人,4月份3人, 5月份2人,6月份3人,7月份2人,8月份3人,9月份7人,10月份8人,11月份7人,12月份7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反思]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同班同学的到校方式,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发表你的观点,并与同伴交流.

统计学常用检验方法

统计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检验,如何知道何时用什么检验呢,根据结合自己地工 作来说一说: 检验有单样本检验,配对检验和两样本检验.单样本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地 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地差异性.配对 检验: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两个同质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地处理;,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地处理;,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 检验:检验和就是统计量为地假设检验,两者均是常见地假设检验方法.当样本 含量较大时,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故可用检验进行分析.当样本含量小时, 若观察值符合正态分布,则用检验(因此时样本均数符合分布),当为未知分布时应采用秩和检验.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检验中要用到检验.从两研 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地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检验,若不等,可采用'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其中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就可以用 检验.b5E2R. 简单地说就是检验两个样本地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选择何种检验(等方差双样本检验,异方差双样本检验)地前提条件.p1Ean. 在检验中,如果是比较大于小于之类地就用单侧检验,等于之类地问题就用双侧检验. 卡方检验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率(构成比)进行比较地统计方法,在临床和医学实验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临床科研中许多资料是记数资料,就需要用到卡方检验.DXDiT. 方差分析 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方差分析( )由英国统 计学家首先提出,以命名其统计量,故方差分析又称检验.RTCrp. 其目地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地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要学习地主要内容包括5PCzV. 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地方差分析(): 用途:用于完全随机设计地多个样本均数间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地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完全随机设计()不考虑个体差异地影响,仅涉 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所以亦称单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 研究中按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一个处理因素地多个水平中去,然后观察各组地试验效应;在观察研究(调查)中按某个研究因素地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该因素地效应.jLBHr. 两因素方差分析即配伍组设计地方差分析(): 用途:用于随机区组设计地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地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随机区组设计考虑了个体差异地影响,可分析处理因素 和个体差异对实验效应地影响,所以又称两因素实验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地检验效率高.该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先按配比条件配成配伍组(如动物实验时,可按 同窝别、同性别、体重相近进行配伍),每个配伍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受试对象,再按随机化原则分别将各配伍组中地受试对象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值得注意地是,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时间(或部位)重复多次测量所得到地资料称为重复测量数据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表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数据的表示--统计图表

§5.2 数据的表示--统计图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表示; 2、学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据。 教学分析: 重点:数据的表示; 难点:选择一种适当数据表示方法。 教学设想: 以启发学生自主动手为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中初步学会了收集数据、分类整理、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简单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另外,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化发展趋势、注意变化发展的速度、留心那些在重复实验过程中发生频数为最小与最大的对象。对于各种表示方法,教师组织讨论时不必评判出哪一个最好,重要的是分析每一种方案的长处与不足,如果一些一些学生特别看中某一方案的长处而并怎么在意它它的短处,那么他们一定要坚持这一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新课拆析: 1、知识设疑: (引例)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活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6.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 对于上例中,为了让这些数据更有次序,使得使用这些数据的人员能更方便去使用,我们要求: (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 (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递增趋势; (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 2、知识形成: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作出: 统计表:

折线图: 从上表与上图中,可以发现: (1)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 (2)增长的趋势有快有慢。 3、例题讲解: 在2000年第27年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下表) 奥运奖牌榜(第27届) (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 (2)从所获奖牌总数情况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 (引表)中国奥运奖牌回眸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试题统计图表

2013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试题 统计图表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 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 二、1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5、李刚、王芳、小亮和昊昊四个人某一天上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1)李刚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他离家走了一段路以后就进入农贸市场,由于人多,走得比较慢,走出农贸市场后,他加快速度,一直走到学校。 (2)王芳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天爸爸顺路带了王芳一段路,然后她自己步行到学校。 (3)小亮这天最有趣,他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以后才发现忘记带美术课要用的材料了,于是他赶紧回家,拿了材料以后就一路跑步赶到了学校。 (4)昊昊这天和往常一样,出门后走一段路到汽车站,然后坐公交车到学校。下面的四幅图中,你认为分别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学上学的情况?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6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式中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统计图表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 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 二、1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5、李刚、王芳、小亮和昊昊四个人某一天上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1)李刚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他离家走了一段路以后就进入农贸市场,由于人多,走得比较慢,走出农贸市场后,他加快速度,一直走到学校。 (2)王芳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天爸爸顺路带了王芳一段路,然后她自己步行到学校。 (3)小亮这天最有趣,他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以后才发现忘记带美术课要用的材料了,于是他赶紧回家,拿了材料以后就一路跑步赶到了学校。 (4)昊昊这天和往常一样,出门后走一段路到汽车站,然后坐公交车到学校。下面的四幅图中,你认为分别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学上学的情况?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6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模板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排列图 因果图 散布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控制图的重要性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种类及选用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CAQ系统的基础,这里简要介绍制造企业应用最广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控制图 获得有效的质量数据之后,就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对质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成分。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此处介绍的方法是生产现场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统计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等。 排列图 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洛特(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 1.排列图的画法

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 (1)确定分析的对象 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 (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 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 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1) 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 (5)画排列图 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