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

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
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

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起源和发展

海商法是一门古老的法律,它起源于欧洲,形成于中世纪的海上贸易和运输,传播并发展到世界各地。现代海商法不仅是国内立法的渊源,而且也存在于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成为具有国际性和相对国际统一性的一部法律。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海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形成的海商法教学、科研和司法与仲裁等实务,以及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劳合社等机构,从各个领域推动了海商法的发展和完善。CMI和IMO等国际海事组织在推进海商法的国际化和世界统一化的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规则,起到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12月11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第6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联合国贸法会(UNCITRAL)提交的《联合国全程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并于2009年9月23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签字仪式,将公约定名为《鹿特丹规则》。这是各国海商法界为海商法立法的统一和完善,在海牙规则、海牙—威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可以说,海商法的立法与实践,以及世界各国对海商法学的研究和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越来越引起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也为海商法这一古老法律的新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海商法传入中国并见诸于法律中,最早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清朝政府1904年(光绪三十年)起草的《钦定大清商律》中,海船法一编便有263个条目。尽管该法律草案因清王朝的覆灭而未能颁行,但其被包含在商事立法中而且规定之具体,却成为中国海商法现代起源的标志。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海商法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于1929年12月30日颁布的《中华民国海商法》该法自1931年1月1日施行后又历经三次修改。[1]台湾地区的海商法沿袭了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以成文法典的形式制定海商法,其体例和基本内容等相对独立于其他商事立法,不仅是台湾地区的现行的重要海事法律,而且也是研究我国海商法现代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法律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18 000多公里海岸线,47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几千个大小岛屿和60多个对外开放港口的海洋大国。广阔的水域和良好的通航条件为航运业和国际贸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制定一部完整的中国海商法,也成为健全我国法律体系,保护和促进航运事业、国际贸易事业,以及开发和利用海域和海洋资源,维护海上交通安全和秩序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面推翻旧的法律体系和废除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后,制定一部新的[2]海商法便成为了海事立法的当务之急。1952年组建了海商法起草委员会,至1963年经

过十年的努力,九易其稿,完成了向国务院递交的送审稿。“文化大革命”期间,海商法的起草工作被搁置,直到1982年才恢复了海商法起草委员会的工作。又经过十年艰辛的努力,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参阅大量的国外立法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和有关行业、部门意见,于1992年6月7日完成最后审定稿,由国务院提交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992年11月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于1993年7月1日施行。

新的海商法共有15章278条,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该法尽管吸收了国内外有益的东西,甚至借鉴了许多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但它既不是脱胎于旧中国的海商法,也不是盲目移植外国海商法而成的翻版,而是一部全新的海商法。它是在中国经济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在不断健全中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体制需要而完善过程中,体现对外开放特色和需要的一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也是中国海商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所体现的先进性、国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至今亦被广泛认可。

海商法的施行,不仅对航运业、国际贸易业、保险业和金融业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规范作用,而且促进了海商法教学和科研的快速发展。比较突出的是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代表和龙头的海商法教学与科研,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国际上正在逐步扩大影响。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每年为法律界、航运界和其他相关行业培养大批的海商法专门人才。实务部门的经营也从过去的单纯业务管理发展为学习和运用海商法管理和经营。海商法作为一条重要的纽带将教育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海商法作为一部实践性的法律,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性。它不仅规范着航运业、保险业、国际贸易业等行业的实务经营,而且在解决实务中产生的大量矛盾和纠纷方面有着不可的替代的作用。加强海事司法和仲裁,对于海商法的适用意义重大。1984年11月1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做出决定,在沿海一定的港口城市设立海事法院。最高法院于11月28日决定,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5个沿海城市设立海事法院。随着海事审判事业在全国展开,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又先后在武汉、厦门、宁波、海口和北海等地设立了海事法院。各海事法院根据开展审判业务和方便诉讼的需要,又在辖区内设立了若干个派出法庭。现在,全国沿海地区已有10个海事法院进行海事司法专门管辖。打破行政区划的界线设立专门的海事法院从事海事审判,在世界范围内独有,成为中国海事司法的一大亮点,也是建设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所必需。经过20多年的司法实践,海事法院审理了大量的海事和海商案件,其中成功地审理了许多涉外案件,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海事司法的良好

形象。海事法院的审判案例不仅在解决实务中存在的纠纷方面直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而且为海商法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性资料。海商法的条文规定与海事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的有机结合,对海商法本身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海商法的普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海事仲裁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海事司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国际的海商法不是封闭的海商法,而是发展中的海商法。在立法的环节借鉴和移植国外的成功经验,走的是一条立法的捷径。但是,捷径往往也是险途,它自身存在的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陷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3]弥补这种缺陷,海商法在中国的现代发展离不开对国外先进的海商法理念和海商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探索。我国的海商法界专家和学者致力于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海商法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关国际公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商法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海商法教学和研究机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个层次的讲座、研讨会和国际会议等,为我们认识外面的海商法世界开阔了视野,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使我们看到了海商法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特别是从1980年开始,香港杨良宜先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海商法讲座或培训,对一代中国海商法工作者、学者、教师和海运业、经贸从业人员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一些留学英美等国的学子归国后发表的以英美海商法规定和案例分析为内容的文章,对海商法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司玉琢教授为首的海商法专家和学者,就我国海商法的修改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议,体现了我国海商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代表团全程参加由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召集的鹿特丹规则起草和制定,是我国海商法界进入世界范围内的海商法研究和争取话语权的的重要标志。

令人欣慰的是,海商法在中国大陆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海商法的教学和科研已经从航海院校发展到普通高等法律院校,海商法的交流和研究在中国海商法协会等组织的推动下,已经遍及沿海省份。辽宁省法学会成立了海事海商法研究会,上海成立了亚太地区海事司法研究中心并开通了上海国际海事法律信息交流平台,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还设立了海商法的研究中心。一批海商法学博士撰写的专著和论文,带来了海商法研究领域的空前繁荣。

中国海商法的现代起源和发展经历了高起点和快速发展的历程,用了很短的时间。但是,海商法在中国的繁荣和立足于世界海商法界尚需假以时日。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以及以上个世纪集装箱运输革命带来的航运业变化的新形势下,从事中国海商法研究的专

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任重道远。曙光已现,前途光明,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

2020年整理汉字的来历.pdf

借着歌谣的魅力 众所周知,写字教学如果就写字教写字,教师教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往往事倍功半。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通过师生诵读歌谣、表演歌谣、创作歌谣等途径,引领学生趣学写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歌谣,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 由于汉字起始是象形的,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因此汉字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具外在的线条美、章法美,更有内在的生态美和情感美。正如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所称赞,“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中国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千百年来,中华书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为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和书法之妙,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我们将傅建华的一首《汉字谣》引入了课堂: 汉字谣 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 甲骨铭千载,钟鼎铸辉煌, 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 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 篆隶楷草行,欧柳颜赵王。 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 从小学规范,长大写的棒。 结合学生诵读歌谣,我们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的第一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形象生动,蕴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曾扩展到整个东南亚,至今仍为一些亚洲国家所使用。我们还对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和书法趣闻,特别是祖籍我们山东临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苦练书法的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演歌谣,让学生掌握写字之法 笔者曾到过许多学校,走进课堂看学生的写字,坐姿不端者,随处可见,或前俯后仰,或左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古人记事的方法~了解古人造字的方法。 教师:象形字卡片、不同时期“马”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做的游戏叫猜猜看。请看卡片,出示象形字卡片,~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2.师小结:这些符号就是古老的汉字。这些古老的汉字是如何一步步演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回到远古时代~变成我们今天的汉字的呢? 再现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板书课题——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二、情景模拟~探索汉字起源 1.师:同学们~汉字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就产生的~那你们想知道在没有汉字以前~古人是怎样记事的吗,那就让我们通过时空隧道来到远古时代,课件:古人生活的图片,。现在我们就是一群古人~此时太阳从天边升起来了~我们开始了一

天的劳动。我是你们的首领~现在我来分配任务:我们分成几组~你们去猎羚羊~你们在家里守护那头快生产的母马~你们去采摘果子~你们去小河里打鱼……夕阳西下~我们满载而归。我来看一看嗯~不错~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呢:现在请各小组想一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今天打猎的收获记录下来~但不能用文字。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文字呢。 2.教师深入各组~引导~你们组猎了几头羚羊,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你们组负责守护母马~原来部落里有几头马,今天又新生了一头小马~你们打算怎样记录,你们组采了几篮子野果,哪边的树上果子比较多,你们组打了多少条鱼,……各小组尝试用各种方法记录。 3. 各组展示记录方式~让其他组猜测本组要表达的意思~并评论那组表达得 更简捷准确。 4. 刚才~我们尝试着用古老的方式来记事~谁来谈谈自已的体会?,生谈体会, 教师总结:正像同学们说到的那样~用这样的方式记事费时、费力~还不容易 清楚地把事情表达出来。 5.古人的记事方法 师:课前老师也请大家去了解了古人记事方法~除了刚才你们的方法外~古人 还使用了哪些方法,学生汇报~师板书。 ,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 学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怎样结绳记事,这种方式有什么不足,,生推测, 怎样刻木记事,这种方式又有什么不足,,生推测, 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这种方式有什么不足之处呢,,生~画图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意思~但是太慢了。,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外形与往常显得有点异样:从舰上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安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而在跑道上一架待飞的“柯蒂斯”式飞机此时正迎风而立。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著名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在检查完各项设施后,迅速跨入座舱,启动发动机。随着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向前急速滑去,但由于木质甲板长度太短,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结果机头直往下扎。就在围观的人们以为一场悲剧即将发生时,沉着的伊利操纵尾舵,拉起了机头,驾驶着飞机在海面上空蹒跚前进了几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 两个月后,美国海军又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了航空母舰的舰上降落试验。由于飞机在战舰甲板上降落比起飞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因此美国海军特地选择了一艘吨位更大的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而且在其尾部安装了比“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甲板更长、更宽的一段木质跑道:长约36米、宽约9.6米。为了能迅速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沿着甲板横向设置了22根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伊利还把自行车内胎缠在身上,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1911年1月18日,这天海面风大浪涌,战舰颠簸不已,而舰长又错误地决定抛锚停航,并将舰尾迎着风向。幸亏伊利技艺高超。他关闭了发动机,降低高度,压低机尾,钩住了其中的11根拦阻索;通过一段距离的减速滑跑,飞机总算在距平台前端9米处停住。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可是因“巨舰大炮”的思想在不少国家海军领导人头脑中作祟,他们对“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方案并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要使飞机能在军舰上起降,就必须拆除军舰上的大炮,而这将大大降低军舰的战斗力。因此,早期的海军强国并没有大力发展阿德那种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的航母设想,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研制水上飞机及其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固有的缺点也充分显示出来:吊放与回收不方便,起降受风浪影响大等。于是,英国转而把一艘商船改装为设置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的航空母舰,命名为“百眼巨人”号。这艘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成为现代常规航母的雏形。1918年英国首次专门设计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两年后设计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却赶在英国人之前,于1922年提前服役,夺取了世界上首艘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桂冠。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但因“大舰巨炮”思想始终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战列舰依然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时间:2012-09-11 08:43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王加丰 一、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演变 现代化理论,现在通常叫发展理论。它的本义,或者说从狭义上看,指研究第三世界或后进国家如何发展的理论。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当时发展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书中,他探讨了诸如中国、印度等为什么不发展起资本主义的问题。美国建国初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9世纪上半叶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专门讨论过后进国家如何进行工业化的问题。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关于发展理论的研究大体停滞,或者说没有引起应有重视,因为这时的发达国家都忙于解决因为工业化而引发的一系列国内国外的迫切问题,无暇顾及第三世界的发展。 二次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独立,它们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变得非常尖锐。当时正处于冷战的气氛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竭力想缩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殚精竭虑的要把这些刚刚开始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拉入自己的怀抱,设立专门机构,探讨这些国家的发展问题,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理论由此开始。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所谓的“第四点计划”(即对落后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用大量美援来争取第三世界国家,为此需要研究这些国家如何使用这些援助的问题,这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契机。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现代化研究带有三个特点:反共色彩浓厚;企图为第三世界国家找到一条模仿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由于把西方的发展道路作为楷模,所以又有必要对西方的发展道路进行新概括。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华·惠·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16-2003)。 罗斯托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经济史入手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960年肯尼迪上台后任命罗斯托为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国务院顾问等职务。 1960年罗斯托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该书的副标题是《非共产党宣言》。这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反共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自命不凡:他要用这本书来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另外,从学术探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把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研究与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概括结合起来。这为后来的现代化研究提出了一种方向,即一方面研究第三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罗斯托在这本书中把现代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起飞,向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后来,他又提出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 罗斯托的理论是从反共出发的,但不是说他书中的观点一无是处,否则今天可能没有人再读他的这本书了。他把现代经济增长分成若干阶段的做法是一种创新,尽管你可以不同意他的六个阶段的分法。书中的一些具体结论也很有说服力或有一定的预见性。比如,他认为苏联的发展模式能较容易进入工业成熟阶段,但很难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如果进入了高消费阶段,其发展模式也“很可能会萎谢”。他在1990年写的《第三版序言》中还这样讲到中国:“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巨人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现在已超过了起飞而向技术成熟阶段前进,这就避免了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在20世纪进入该阶段时出现过的“世界悲剧”。 [1]这里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在起飞阶段最具侵略性,过了这个阶段就可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从他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来看“中国威胁论”或诸如此类的理论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4.[2018海南高考,1,2分]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草书 5.[2017全国卷Ⅲ,24,4分]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6.[2016全国卷Ⅱ,24,4分]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7.[2020陕西汉中第五次质量检测]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B.艺术的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8.[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这一角度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赘述。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 注一: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注二: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汉字的起源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

熵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熵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一、熵的起源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 1822 – 1888)在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后不久,首次从宏观上提出了熵(Entropy)的概念。Entropy来自希腊词,希腊语源意为“内向”,亦即“一个系统不受外部干扰时往内部最稳定状态发展的特性”(另有一说译为“转变”,表示热转变为功的能力)。在中国被胡刚复教授(一说为清华刘先洲教授)译为“熵”,因为熵是Q除以T(温度)的商数。 他发表了《力学的热理论的主要方程之便于应用的形式》一文,在文中明确表达了“熵”的概念式——dS=(dQ/T)。熵是物质的状态函数,即状态一定时,物质的熵值也一定。也可以说熵变只和物质的初末状态有关。克劳修斯用大量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严格证明,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For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in an isolated system, the thermodynamic state variable known as entropy is always increasing.),此即熵增加原理。 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便可以从数学上表述为熵增加原理:△S≥0。在一个可逆的过程中,系统的熵越大,就越接近平衡状态,虽然此间能量的总量不变,但可供利用或者是转化的能量却是越来越少。 但是克劳修斯在此基础上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应用于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的观点:宇宙的熵越接近某一最大的极限值,那么它变化的可能性越小,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热寂说至今仍引发了大量争论,没有得到证明。 二、熵的发展 在克劳修斯提出熵后,19世纪,科学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1872年奥地利科学家玻尔兹曼(L. E. Boltzmann)首次对熵给予微观的解释,他认为:在大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所构成的体系中,熵就代表了这些微粒之间无规律排列的程度,或者说熵代表了体系的混乱度(The degree of randomness or disorder in a thermodynamic system.)。这也称为是熵的统计学定义。 玻尔兹曼提出了著名的玻尔兹曼熵公式S=k(lnΩ),k=1.38×10^(-23) J/K,被称为玻尔兹曼常数;Ω则为该宏观状态中所包含之微观状态数量,或者说是宏观态出现的概率,一般叫做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微观特性(Ω)与其热力学特性(S)的关系,后来这个伟大的等式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三、熵的应用 自从Clausius提出熵的概念以来,它在热学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提及这个概念,我们往往把它与热力学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联系在一起,除了热学之外,从它的宏观、微观意义出发,它还被抽象地应用到信息、生物、农业、工业、经济等领域,提出了广义熵的概念。熵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在热学领域对熵进行一个基本的探讨。 (一)、熵的定义(Definition) 1.宏观:宏观上来说,熵是系统热量变化与系统温度的商。(A macroscop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flow into a system and the system's change in temperature.)这个定义写成数学关系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精)

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 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5.三突出创作原则 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 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 7.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8.政治抒情诗: 1963年起,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的潮流,内容直露地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甚至以标语口号来替代情感的抒发,诗歌变为“战歌”。诗的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大量运用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方法,红日、红旗、青松、风暴等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象征符号。代表作家有:郭小川、贺敬之。 9.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等;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的《锻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说过即逝,无法保存。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清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经由第三者转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损耗现象,严重影响人类语言深入传播和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随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刻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但汉字的起源确切年代仍是历史之谜.。但与此相关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则流传了四五千年。汉字的发明于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它不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人创造的,它应该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体系的完备也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造就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有3500历史的殷商时期,构成汉字的甲骨文体系就已经发达和完备。

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起初的字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有字形就可知道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事物的增多,文化的普及,以及汉字书写材料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从殷商至清末,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形态。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目前所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个,其中1700个左右已经被破解。甲骨文多为象形指事会意,受录写的材料刀片和龟甲兽骨的影响,字形简略了许多,初步显示符号化趋势。此外,因为甲骨文未完全定型,字的笔画位置变化较大,往往一字有多种写法。但就甲骨文内容而言,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由此可见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 金文 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为吉金。这种普遍铸在青铜器货币符玺上的文字。统称为”金文“。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末期,盛行于西周,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多大区别,但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笔画粗壮,肥笔较多;转弯处向圆转。 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著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虽然金文是书法的鼻祖,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不及碑文传世的多。但它因铸于铜器,比竹简布帛上的文字流传久远,因此对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大篆 大篆又叫籀文,据说是周文王的太史籀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已通行于秦国等地。大篆主要书写在木牍、竹简或帛上,固定而字形整齐,结构疏密得当,笔画较金文更弯曲圆转,字体比较美观。但与甲骨文、金文在本质内涵上没有很大不同,仍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造方法。 小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