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经典控制理论

1.2 经典控制理论

1.2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

经典控制理论

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差别。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同属于自动控制理论的范畴,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方式。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物理模型,而自动控制理论,归根结底,是个数学问题。那么,把真实的物理系统理想化之后,即为物理模型,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为数学模型。经典控制理论着重研究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即外部描述),现代控制理论不但研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而且还研究系统内部各个状态变量,采用状态向量描述(即内部描述)。两种描述,都有时域和频域方法。从广义上讲,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层面更宽,而经典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仅仅用线性时不变定常连续系统。 2、传递函数 那么怎么把一个物理模型,描述出数学模型,很简单,就是利用了传递函数。任何一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都可以用一个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把输出量的微分线性组合放在方程等式左边,输入量的微分线性组合放在方程右边,等号两边分别取拉普拉斯变换,就得到了我们的传递函数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线性微分方程转换成了代数方程,传递函数表达了一个系统输入-输出的关系,一旦系统给定,传递函数就不会变化,即传递函数不受输入和输出的变化影响。传递函数又可定义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s变换与输入量的s变换之比。传递函数的局限在于,它只能反映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输出的特性,因此传递函数模型也常被称为“黑箱”模型,我们只能看到由它引起的外部变化,并不能解决系统内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状态空间模型和现代控制理论,因此状态空间模型又称“白箱”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以便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3、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已知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这个系统的动态性能从最根本上讲取决于什么,这些决定因素是如何影响系统性能的。这个问题其实是经典控制理论最最核心的问题,经典控制理论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基于这个问题展开的。给定一个传递函数G(s),决定系统性能的最根本因素就是系统的零点和极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极点的分布,它决定了系统是否是稳定的,是否有震荡,震荡的频率和幅度等等系统最关键的东西,零点的存在起的是一种调节作用,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是雪上加霜。学习经典控制理论,最终目的是学会如何根据各种被控对象来设计合适的控制器,但从上面的意义上来讲,设计控制器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整个系统的零点和极点控制在我们希望的区域或范围内(被控变量的可控性)。 4、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概括来讲,有三种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分析。 那么PID调节,属于哪种分析方式呢?属于时域分析。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这样的观点。PID,含有零点、含有极点,零极点的概念,在频域分析法中同样存在,应该属于频域分析。

过程自动化中经典控制理论的指导意义

过程自动化中经典控制理论的指导意义 ——郝庆超董延凯 自动化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大到军事,航天,小的楼宇电梯。而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今阶段,过程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领域,不断的发挥着提高效率,控制质量,节约成本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除“工艺”,“电气”等之外,不可或缺的生产保障范围。 就生产过程自动化而言,整体上可分为三大环节,即“过程检测(Process Detection)”、“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过程控制装置(Process Control Devices)”。此三大环节工作内容,即为过程检测装置把实际的现场的工程量检测出来,即当前的压力、流量、温度等,转换成为控制系统环节可以识别的电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环节接收到由过程检测装置传输来的信号,一则显示该信号的工程值,反应当前现场的实际情况,一则根据此信号值,经过相关的计算,将结果转换为过程控制装置(即现场控制阀门或电机等)可以识别的电信号,传送给过程控制装置;过程控制装置根据过程控制系统传输来的电信号,修正其执行机构的执行量大小,进而影响现场的实际情况,而该实际情况又重新被过程检测装置识别,再转换传送给过程控制系统,等等,周而复始形成整套循环,此为过程控制自动化中,大的闭环控制系统。该闭环控制系统,又是由或多或少的多个小的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组成,根据生产需要,其规模、内容、精度及相关设备的性能,也不尽相同。但归咎其理论,都基于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为原则和依据。 如果把过程自动化系统比作是人,过程检测装置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等感官,其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些基本的和非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检测现场情况。过程控制装置相当于人的四肢,根据要求执行各种动作。而过程控制系统,则相当于人的大脑,分析和计算各种信息,并发出各种命令。从原来的二型及三型盘装仪表,到现在的PLC(可编程控制器)、DCS (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等,其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是极为复杂的,也正应为此,经典控制理论在过程控制系统中,也是体现的最为明显的。 那么,何为经典控制理论? 一般来看,自动控制理论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经典控制理论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而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是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及变参数、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问题。二者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现代控制理论也不能看做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续和推广,其采用的数学工具、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都有着明显区别。而在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里,控制系统主要是以数学模型和函数为基础,研究SISO系统,表面上看,有多输入多输出,而其输入多以计算变参数及补偿的方式出现,主要的输入对象,即控制对象是单一的,输出也多为一输出一控制。因此,按照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特点,用经典控制理论研究其分析和设计的实际问题,是相对最合适的。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三大基本要求,即稳定性、精确性和快速性。此三大基本要求直接影响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而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在各个过程控制系统中,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判断系统该回路的稳定性、速度和准确度。那么,对于实际的应用中,我们研究经典控制理论的方式和指导意义又是什么呢?如何根据其数学特点来分析过程自动化控制中的问题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典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来说明这一点。 按照实际的过程生产特点,无论是化工,电力,冶金,制药,其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单回路控制系统,即单一的PID控制。那么就此,我们结合经典控制理论,来研究一下单回路PID的控制的实际应用。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综述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的经典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拉氏变换、传递函数;主要方法是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主要问题是系统的稳、准、快。 二: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以此为峰方程组、矩阵论、状态空间法主要方法是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理论;重点是最优控制、随即控制、自适应控制;核心控制装置是电子计算机。 三: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先进控制理时期,先进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先进控制理论内容丰富、涵盖面最广,包括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参数不随时间而变)系统。 发展过程 1.原始阶段 中国,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指南车:一种开环自动调节系统,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2.起步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有一个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两大部分,那就是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之前,不管你什么怎么划分人类社会也好(农业牧业手工业),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力,就是必须得有人亲自去做。18世纪中叶之后,机器的出现,使得以机器取代了人力,所以称之为革命。然后机器的出现变革了人类的整个历史,直至现代社会文明的如此进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什么扯这么多?如果机器不能控制,那和工具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钱学森也在最新一版的工程控制论中提到技术革命。 1769年,控制思想首次应用于工业控制的是瓦特,发明用来控制蒸汽机转速的飞球离心控制器。以后人们曾经试图改善调速器的准确性,却常常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1868年以前,这一百年来,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还出于“直觉”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稳、准、快)的协调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科学家们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19世纪后半叶许多科学家开始基于理论来研究控制。 1868年,麦克斯韦(J.C. Maxwell)通过对瓦特的调速器建立起线性常微分方程,解释了瓦特蒸汽机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判据,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途径。 1877年,劳斯(E.J.Routh)提出了不直接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根的稳定性判据。 1895年,霍尔维茨(A.Hurwitz)也独立提出了类似的霍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他俩把麦克斯韦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各自提出了直接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两个著名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霍尔维茨判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满足了20世纪初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中时域分析法的基础。 3.发展阶段 早期的控制的目的是防止不稳定,控制目的比较单一,于是劳斯和霍尔维茨的代数稳定判据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基本满足了控制工程师的需要。直至二战前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战争的发生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推动的科技的发展这方面。战争武器的 1 / 4

经典控制理论考试试题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解答 第一章考试题库 1、重庆三峡学院04至05学年度第2 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试题册A卷(02级电信) 一、填空(本题共20 分,共10小题,每题各2 分) l.自动控制是。2.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是。3.一个反馈控制系统通常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4.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5.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6.一个设计性能良好的控制系统,应当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7.根轨迹的模值方程为 ,相角方程为。8.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定义为。9.对于高阶系统,系统主导极点是指。10.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定义为:。二、(本题共15 分) 某工业过程温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电位器上设定的电压u r是系统的输入量,箱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θ为输出量,插入箱体内的热电偶的输出Uθ与θ成正比。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方框图。 二、(本题共15分)测得某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c(t)如图所示,已知该系统具有单位负反馈,试确 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四、(本题共15 分,共2小题) 1)设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试用劳斯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2)下图表示开环传递函数G(s)的奈奎斯待图,P为G(s)的正实部极点数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a)(b) 五、(本题共15分)已知最小相位开环系统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六、(本题共2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个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量不小于45度,截止频率不低于50rad/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试题A卷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20 分,共10小题,每题各2 分) 1、在没有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使之达到一 定的状态和性能。 2、检测误差,用于纠正误差。 3、控制器、测量装置、比较装置、参考输入变换装置、执行机构、被控对象。 4、随动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5、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 6、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7、 8、 9、有一个或两个闭环极点距离虚轴最近,这些极点在该高阶系统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其它极点距离虚轴较远,可以近似忽略。 10、G(Z)=C(Z)/R(Z)。 二、(本题共15 分) 三、(本题共15 分) 四、(本题共15 分) 1)不稳定, 2)(a)不稳定、(b)不稳定 五、(本题共15 分) 六、(本题共20 分)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就是非线性系统。但就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 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与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就是描述与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与复杂的微分与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就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与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就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与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与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就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就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瞧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就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与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就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与就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

控制理论的简要发展历史(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之间的联系等)

自动化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 世纪初,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来自于物 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0 届IEEE 决策与控制年会的全会开篇 点:“控制将是21 世纪的物理学”。 稳定的条件是其特征根均有负实部,Roth 和Hurwitz 等人提出了间接的稳定判据, 研究的,其研究成果可以看成是现代广泛应用的PID 控制器的前身,而1942 年,Ziegler 和Nichols 提出了调节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 微分)控制器参数的经验公式方法,此方法对当今的PID 控制器整定仍有影响。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学。按照自动 控制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理论一般可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这些理论主要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分析设计和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以输出反馈为主要控制手段的自动控制问题。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日趋复杂、规模日趋庞大,特别是空间技术的发展,使自动控制理论有了一次新的飞跃,逐渐形成了“现代控制 统的分析设计问题。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数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一些新型控 制技术,诸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鲁棒控制等的出现,使自动控制理论又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主要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系统理论和在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现代控制理论”不能看成是“经典控制理论”简单的延 伸和推广,在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种方法原理截然分离。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许多用经典理论控制解决的问题,同样可以用现代控制 理论从方法上看更加完备或结果更强,但是,经典控制理论简洁实效的分析方法和控制方式,往往是现代控制理论难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们又有很强的互补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为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都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系统的频域分析技术是在Nyquist、Bode、Nichols 等进行的早期关于通信学科的频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Harris 于1942 年提出的传递函数概念将通信学 科的频域技术移植到了控制领域,构成了控制系统频域法理论研究的基础。Evans 在1946 年提出的线性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技术是那个时代的另一个里程碑,在这些成果

经典控制理论综述

经典控制理论综述 07020108 裴璐1.经典控制理论的定义 经典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经典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系统运动的稳定性、时间域和频率域中系统的运动特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校正方法。早期,这种控制理论常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随着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和以最优控制理论为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开始广为使用现在的名称。 2.经典控制理论的组成 经典控制理论由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三个部分组成。1,线性控制理论是经典控制理论中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主要分支。在线性控制理论中,由于叠加原理带来的数学处理上的简便性,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成熟和便于工程应用的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的方法。2,采样控制理论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研究采样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基本特性和分析设计方法的一个分支。采样控制系统不同于连续控制系统,它的特点是系统中一处或几处的信号具有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的形式。应用采样控制,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控制器的利用率和通用性。3,自动控制理论中研究非线性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分析方法的一个分支。严格说,现实中的一切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只是为了数学处理上的简化而导出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非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是不能采用叠加原理来进行分析,这就决定了在研究上的复杂性。非线性系统理论远不如线性系统理论成熟和完整。由于数学处理上的困难,所以至今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用来处理所有类型的非线性系统。 3.经典控制理论的典型成果应用分析 我们比较熟悉的经典控制理论应用有双容水箱的液位控制系统,还有磁浮球的高度控制等。双容水箱是通过PID,或内模等控制器把水箱中的液位稳定的控制在同一个高度上。磁浮球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 1946年,美国福特公司的机械工程师D.S.哈德最先提出“自动化”一词,并用来描述发动机汽缸的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50年代,自动调节器和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使自动化进入以单变量自动调节系统为主的局部自动化阶段。60年代,随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

经典控制理论

典型信号 (单位)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 ) 0,)(1≥t t 室温调节系统和水位调节系统 (单位)斜坡函数(Ramp function ) 速度 0,≥t t (单位)加速度函数(Acceleration function )抛物线 0,2 12 ≥t t (单位)脉冲函数(Impulse function ) 0,)(=t t δ 正弦函数(Simusoidal function )Asinut ,当输入作用具有周期性变化时。 ============================================================================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 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 ()()()() ()()()(1111011110t r b t r dt d b t r dt d b t r dt d b t c a t c dt d a t c dt d a t c dt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系统传递函数为: )() ()()()(11101110s N s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n n n n m m m m = ++???++++???++==----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有关系 )()()(s R s C s G = 如果将dt d S ? 置换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 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30到40年代,奈奎斯特、伯德、维纳等人的著作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又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在总结了以往的实践和关于反馈理论、频率响应理论并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频率法理论。1948年又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这种建立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2.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分析和设计单变量系统,采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方式,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3.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不是最佳的,人们自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一个特定的应用课题,能否找到最佳的设计。综上所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线性定常对象,单输入单输出,完成镇定任务。即便对这些极简单的对象、对象描述及控制任务,理论上也尚不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经典理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现代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中首先得到透彻研究的是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对刻划控制系统本质的基本理论的建立,如可控性、可观性、实现理论、典范型、分解理论等,使控制由一类工程设计方法提高为一门新的科学。同时为满足从理论到应用,在高水平上解决很多实际中所提出控制问题的需要,促使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辩识与估计理论、卡尔曼滤波、鲁棒控制等发展为成果丰富的独立学科分支。在50年代蓬勃兴起的航空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此期间,贝而曼提出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庞特里亚金证明了极大值原理,使得最优控制理论特得到极大的发展。卡而曼系统地把状态空间法

控制理论的经典分析

经典:小孩学走路PK经典控制理论 电源网讯开关电源从理论上来说,是个强病态系统,但经过工程化近似好多问题可以运用经典控制理论来解决。而经典控制理论里面的PID调节,有个脍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详的口诀,就是著名的PID调节口诀: 参数整定寻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弯,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变很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要加长; 联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 比1; 一看二调多分析,调节质量不会低。 这是一条所有学过《自动控制理论》的人,都能熟记于心的口诀。小弟不才,原与各位共同讨论这个话题。PID调节,何为P,何为I,何为D?何为零点,何为极点及它们在系统中的影响,让我们在此一一讨论。 所谓P者,即proportion比例环节,作为最基本的控制作用,瞬态反应快,比例增益变大会减小稳态误差增加稳态精度,但会使系统稳定性下降。所谓I者,即integral积分环节,只要还有误差(即残余的控制偏差)存在,积分控制就按部就班地逐渐增加控制作用直到余差消失,所以积分的效果比较缓慢。 所谓D者,即differential环节,微分控制是一种“预见” 型的控制,它测出偏差的瞬时变化率,作为一个有效早期修正信号,在超调量出现前会产生一种校正作用。如果系统的偏差信号变化缓慢或是常数,偏差的导数就很小或者为零,这时微分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微分控制的特点是:尽管实际测量值还比设定值低,但其快速上扬的冲势需要及早加以抑制,否则等到实际值超过设定值再作反应就晚了。但如果作为基本控制使用,微分控制只看趋势不看具体数值所在,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把实际值稳定下来,但无法保证稳定在设定值,所以微分控制不能作为基本控制作用。 上述可算是对PID调节的三个工具作用做的总结,如何使用它们,就要引出几个很重要的概念:负反馈、传递函数、零点、极点。 一、何谓自动控制 小时候没见过大世面,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搞不清自动化跟电气工程的差别,看到自动化专业,马上能联想到的是:这边一按按钮,那边机器自动开始工作,然后人就可以一边去泡杯茶,下象棋,两三个小时回

结合MATLAB谈谈对经典控制理论的理解

结合MATLAB谈谈对经典控制理论的理解 郭亭亭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092 摘要: 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指导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控制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概念、方法和体系已经渗透到许多科学领域。在20世纪40和5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经典控制理论至今仍被成功地应用于单变量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本文从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结合MATLAB谈谈我对经典控制理论的理解。 关键字:根轨迹;频域法;时域法;MATLAB Comprehension of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Combing with Matlab At present, the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transport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The control theory guid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to analysis and design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its concept, method and system has penetrated to many fields of science. In the 20 century 40 s and 50 s developed in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is still being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single variable constant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MATLAB talk about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0、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化的程度也要求越开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大到社会生产国防健身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就要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也要越来越高。在20世纪40和50年代就发展成熟起来的经典控制理论至今仍旧被人们广泛应用,尤其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PID控制经久不衰,这就说明经典控制理论有一定的优势是其他控制理论所无法替代的

经典控制理论试验

实验一自动控制系统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 (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典型元部件的作用; (2) 观察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正反馈系统的工作情况; (3) 了解系统的阶跃响应和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实验设备 (1) XSJ-1型小功率直流系统一套 (2) LZ3型X-Y记录仪一台 (3) KSD-2型随动系统实验装置一台 3.实验内容 (1) XSJ-1型小功率直流系统 该系统的原理图如图4-1-1所示。除双路直流稳压电源外,该系统组装成两部分,即控制箱和执行机构。控制箱中装有给定电位器及刻度盘、两级运算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等。两级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可通过选择该运放反馈电阻的插孔位置来改变。功放级的增益是通过调节电阻R4来确定。放大器级与级之间设有隔开的插孔,以便于加入串联校正装置。 执行机构中装有低速直流力矩电动机SL Y-5、直流测速发电机70CYD-1和反馈电位器WH70B。这三个元件安装在一个圆柱筒里,它们的转轴经联轴器连接。由于采用力矩电动机,它可以直接拖动负载(惯性轮),省去了减速齿轮,电动机和测速发电机都是永磁式,省去了激磁绕组。 反馈电位器和给定电位器都是精密电位器,它们的结构参数相同。 ①开环调速系统 调速系统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轧钢机转速的调节,发电机转速的稳定等。一般要求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如调速范围宽且平稳,受干扰影响小等。 在组成调速系统时,应将反馈电位器的转轴与电动轴脱开,以避免电位器磨损。然后按图4-1-2接线,便构成开环调速系统。 利用给定电位器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动方向。利用数字测速仪,或将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接至示波器或记录仪,便可观测转速变化情况,如电动机可能的最低运行速度、调节范围及阶跃响应曲线等。根据开环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可以求出电动机的时间常数T m。 ②闭环调速系统 如果将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接到运放A2的输入端,便构成闭环调速系统,如图4-1-3所示。调整运放A2的增益后,转动给定电位器,就可观测电动机转速变化情况。如果在运放A2的反馈电阻中串入电容,即引入比例一积分校正,调速范围可以明显加宽。 48

经典控制理论考试试题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解答 经典控制理论习题解答 第一章考试题库 1、重庆三峡学院04至05学年度第2 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试题册A卷(02级电信) 一、填空(本题共20 分,共10小题,每题各2 分) l.自动控制是。2.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是。3.一个反馈控制系统通常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4.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控制系统可分为、、。5.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6.一个设计性能良好的控制系统,应当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7.根轨迹的模值方程为 ,相角方程为。8.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定义为。9.对于高阶系统,系统主导极点是指。10.采样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定义为:。二、(本题共15 分) 某工业过程温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电位器上设定的电压u r是系统的输入量,箱体内液体的实际温度θ为输出量,插入箱体内的热电偶的输出Uθ与θ成正比。试分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方框图。 二、(本题共15分)测得某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c(t)如图所示,已知该系统具有单位负反馈,试确 定其开环传递函数。

四、(本题共15 分,共2小题) 1)设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试用劳斯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2)下图表示开环传递函数G(s)的奈奎斯待图,P为G(s)的正实部极点数目,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a)(b) 五、(本题共15分)已知最小相位开环系统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六、(本题共2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一个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量不小于45度,截止频率不低于50rad/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试题A卷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20 分,共10小题,每题各2 分) 1、在没有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使之达到一 定的状态和性能。 2、检测误差,用于纠正误差。 3、控制器、测量装置、比较装置、参考输入变换装置、执行机构、被控对象。 4、随动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5、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输出的稳态分量与输入的复数比。 6、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7、 8、 9、有一个或两个闭环极点距离虚轴最近,这些极点在该高阶系统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其它极点距离虚轴较远,可以近似忽略。 10、G(Z)=C(Z)/R(Z)。 二、(本题共15 分) 三、(本题共15 分) 四、(本题共15 分) 1)不稳定, 2)(a)不稳定、(b)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