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高中物理

第一节力,重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质性)

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

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二.力的三要素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

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3.重力的大小:

①计算公式:G = mg

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

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

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

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

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主谓宾: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二.弹力的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 A

例6:物体A沿墙壁自由下滑,它和墙壁之间有没有弹力?V

(接触但不挤压,所以无弹力。)

三.弹力的方向

1.①轻绳类(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绷紧的绳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绳运动状态无关。张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

②轻弹簧类(质量不计,有明显的形变量):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弹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处处相等,且与弹簧运动状态无关。弹力在瞬间不变化。

规律:沿着绳或弹簧,指向它们恢复原状的方向。(绳子收缩时是两端向中间收缩。)

2.硬质的面(点)接触类(不可形变):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还能承受扭曲等。弹力在瞬间可以发生变化.

规律:垂直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注意:点面(或切面)接触类型时,要清楚谁提供点,谁提供面(或切面)。

四.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 kx

第三节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分类

1.滑动摩擦力:(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2.静摩擦力:(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

3.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高中阶段暂不研究.

总结: 提供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前, 无动力来源的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在正常向前行驶时)均向后.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相互接触且挤压③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

对比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得出:

某接触面要产生摩擦力必先产生弹力。(产生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①某接触面若有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②某接触面若有弹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摩擦力

③某接触面若没有弹力也一定没有摩擦力

④某接触面若没有摩擦力则该处可能有(或没有)弹力

3.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理解相对运动,就是(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都以对方互为参照物来判定自己的运动。不加相对两个字的运动,都是默认以(不动的)地面为参照物

(问题:滑动摩擦力是否总是阻力?————————不是)

例13:分析A的受力情况N a

f

4.大小:f = μN

μ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N为两表面间的正压力

一般来说平常做题μ<1,但实际μ也可以大于或等于1

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题:是不是和运动方向也相反?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

三.静摩擦力

1.定义:(产生摩擦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间相对静止。

2.产生条件:三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相互接触且挤压③两物体间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3.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大小:(现阶段)利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静摩擦力大小是一个范围,0≤f≤fmax静fmax= f滑(实际上fmax静略大于f滑)

5.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如何判定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利用假设光滑法,假设该接触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则物体间必发生相对运动,该运动方向即为趋势方向。

注意:在判定某接触面是否存在静摩擦力时也可用假设光滑法,静摩擦力只有必须有时才有,可有可无时一定没有。

例19:

小球与槽之间无摩擦木块于地面之间无摩擦

(无相对运动趋势)(无相对运动趋势)

例21:试判断以下几个接触面是否有摩擦力

木块与斜面接触点间▁▁▁摩擦力。

小球与挡板接触点间▁▁▁摩擦力。 方向▁▁▁▁▁▁▁▁▁。

F

箱子与地面间▁▁▁摩擦力,方向▁▁. 则AB 之间▁▁▁摩擦力。 第四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遵循以下方法和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亦即该分析哪个物体)

2.隔离物体受力分析

3.分析时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先分析重力

4.围绕物体一周,依此分析各接触点看是否存在弹力

5.在有弹力的地方进一步分析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注意事项

1.每分析一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

2.只分析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合力和分力只分析合力)

3.只分析按性质命名的力(向心力和回复力等不分析)

4.注意利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某些力的有无﹑大小﹑方向。

N 和G 是一对平衡力 N 1 和N 2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第六节 力的合成 一.几个概念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

2.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加速度等)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叫标量。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2.定义:已知几个分力求它们的合力。

3.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条邻边(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两条邻边所夹的)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则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合

三.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

1.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注意0°, 90°, 120°, 180°特殊角)

2.两个力合成合力的范围:︳F1 -F2︱≤ F合≤F1 + F2

F合max= F1 + F2F合min = ︳F1 -F2︱

3.三个力合成合力的范围:F合max= F1 + F2 +F3

求最小值时先用F大– F小– F小若结果大于零,则F合min就是那个差值(F大– F小– F小)

若结果小于等于零,则F合min = 0

第七节力的分解

一.力的分解

1.定义:已知一个力(相当于合力)求它的分力。

2.分解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①.按平行四边形定则,以一个力为对角线可以画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有无数对分力。

②.一个力有两个确定分力的条件:——————(请选择)

a.已知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还知道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还知道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c.已知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还知道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还知道两个分力的大小。

A B

例3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的挡板挡住。若挡板逆时针旋转(始终保持M静止),则小球对挡板和斜面的压力如何变化?

评析:此题考虑使用图解法。

1.能使用图解法时,物体一般受三个力。

2.这三个力的特点是,一个力是恒力(大小方向都不变);一个力只是大小变化,方向不变;还有一个大小方向都变化。

3.最后的结果是: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那个力一直减小(或一直增大);还有一个大小方向都变化的力总是先减小后增大。 二.正交分解

1. 定义:把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作分解。 2. 方法: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选定坐标系的依据:若是平衡状态 ,直角坐标系可任意取 , 以分解力个数少为宜;若物体有加速度,则加速度方向定为X 轴,其垂直方向定为Y 轴。 ②在坐标轴上的力不需要分解,不在坐标轴上的力需要分解。 ③把力就分解到坐标轴上。

例:两根等长的轻绳,下端结于一点挂一质量为m

点上,已知两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T ,则每根绳的长度不得短于多少?

例36:长为5米的绳子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的相距4米的两杆的顶端,绳上挂一个光滑的的物体。平衡时绳子的张力是多大? 方张力均相等。如果拴结各个地方张力可以不相等。

例37:如图,物体受到在一个水平面内东偏北30度的力F 的作用,欲使物体向东运动,则还需

第八节 共点力的平衡和应用 一.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F 合 = 0 即F 合X = 0 和 F 合Y = 0 ,物体平动平衡. 2.M 合 = 0 , 物体转动平衡. 二. 应用

1.两个力平衡: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三个力平衡:任意一个力和其它两个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

3.多个力平衡:任意一个力和其它所有力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

例44:斜面对木块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没有具体说是哪一个力,就是(斜面对木块)所有力的合力, 它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

3.动态平衡分析(三种类型)

例45:质量为M 的小球用轻绳固定在O 点,墙壁光滑。当轻绳在缓慢缩短的过程中,绳子张力,

T

T2N

例46

中正确的是()

A.绳的拉力不断增大。

B. 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C.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D. 船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例:如图2-35,在人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 N,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人拉绳的力为T,则人在运动中:

A.N、f和T都增大;

B.N和f增大,T大小不变;

C.N、f和T都减小;

D.N增大,f减小,T大小不变.

例47:如图所示,在一水平木板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两物体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把木板A端缓慢抬高使之绕B端旋转,试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变化情况。评析:此题考虑使用分段函数。

A

第九节整体法和隔离法

1.何时可用整体法?

条件:①被研究对象不止一个物体。②所求的力为外力。

③物体间相对静止。(或者它们的加速度一样,或者它们的加速度大小一样。)

例48: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上,它们都相对地面静止。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m若沿斜面匀速下滑,M

M M

2.如何受力分析?(和一个物体时相似,但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例:如图2-55所示,F1=F2=1N,分别作用于A、B两个重叠物体上,且A、B均保持静止,则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A.1N,0;B.2N,0;C.1N,1N;D.2N,1N.

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按图2-56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B均保持相对静止,则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图2-35

图2-56

A .μ=tgθ;

B .μ=

2

1

tgθ; C .μ=2tgθ; D .μ与θ无关. 例:水平地面上有一斜面体A ,在A 上放一物体B .

若对物体B 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且由零逐渐增大的力F , A 、B 始终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2-57所示,则: A .B 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 .地面对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 .地面对A 的地支持力一定减小; D .A 对B 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例49: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木板之间夹着4块质量均为M 的木块。用两个大小均为F 的力压木板,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第二块对第三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评析:很多题既要用整体法也要用隔离法,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第二章 直线运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其他物体(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 参考系:为了研究的方便,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1.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它相对于所选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应用中以简化运动为标准。未强调参考系的运动都是以地球(地面)为参考系。所有公式里物理量的参考系也都是地球(地面)。如W = F·S E k = mv 2/2 S = at 2/2 三.质点

1.定义: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对空间有占有性)

2.能看成质点的条件:①平动的物体一般都可以看成是质点。(注意区分平动和转动)

②转动的物体有时候也可以看成是质点。(只要物体的尺寸不影响研究的问题。)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看成是质点 ;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看成是质点。

四.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五.时间和时刻

对应在数轴上,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例1 (秒) 注意:1. 所标数字均表示某时刻末。(“1”表示第1秒末) 2.前一秒末即为后一秒初。(第2秒末就是第3秒初) 3.第几秒表示时间就是1秒。(第3秒就是第3个1秒)

图2-57

4.计时起点不一定是运动的起点.

六.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联系

1.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路程合成用算术和。

2.位移的大小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的轨迹长度。

3.随时间延长(运动物体的)位移不一定增大,而路程一定增大。

4.它们的单位都是米。

5.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取等号)

例2:一支长150m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兵从队尾前进300m赶到队前并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200m,在整个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大小是▁▁▁,通讯兵的路程是▁▁▁。

B

例3: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b>c,

则从顶点A到达顶点B的最短路程为▁▁▁, c

位移大小是▁▁▁ A a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包括方向和大小)一直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例4: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第一秒内的位移是1米,前两秒的位移是2米,前三秒的位移是3米……则汽车()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E. 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5:甲乙两站之间相距60 km。从上午8时开始,每隔10分钟从甲站向乙站开出一辆汽车,速度都是60 km/h。上午10时一乘客坐在以60 km/h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的车里,正当他刚出发时,同时一辆汽车从甲站开出,他在途中遇到从甲站开出的汽车有多少辆?

二.速度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公式:V=S/t

3.性质: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4.单位:m/s(国际单位),km/h(常用单位)换算:1 m/s =3.6 km/h

5.物理意义: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6.注意:V可以用S/t的比值来算,但V只和自身有关系,与S和t无关。

从函数角度讲,V只能处于自变量的位置。(只能主动的变化,只能在等式的右边)

三.平均速度

1.定义:(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2.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和一段位移。

3.公式:V = S/t

4.性质:V是矢量,V与S(位移)同方向。

5.单位:m/s(国际单位)km/h(常用单位)

6.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侧重于变速)运动的快慢。

三.瞬时速度:

1. 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2. 理解:瞬时速度就是时间趋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3.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速率:

1.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通常所说的速率是瞬时速率的简称,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3.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应用路程除以时间。

第三节位移—时间图象

一.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

方法一:(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二:速度(包括方向和大小)一直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三:(图象法)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二. 图象的xy轴分别表示什么?X轴表示时刻,Y轴表示位置。

三.怎么求位移,时间?△Y表示位移(一定是末—初),△X表示时间。

四.怎么求速度?V=S/t=△Y/△X,也就是倾斜的直线斜率。

例12:分析下列图象

静止从参考点向正方向在参考点前向正方向在计时后从参考点向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正方向匀速运动

从远处反方向从远处反方向匀速从参考点出发两物体同时不同地

匀速回到参考点返回并通过参考点反方向运动正方向匀速出发

两物体同地不同时追上相遇相向运动且相遇分段研究

正方向匀速出发

注意:图象不是运动轨迹。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2.理解:加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a = △V/△t =(V t-V0)/ t (加速度也称速度的变化率)

3.性质:a是矢量,△V的方向就是a的方向。

4.单位:m/s2

5.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6.注意:a可由△V/△t来计算,但不由△V,△t来决定,而只由自身所决定。

反例:飞机匀速飞行,a = 0,但V是很大的。

从函数角度讲,a只能处于自变量的位置。(只能主动的变化,只能在等式的右边)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及判断标准

1.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和初速度V的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和初速度V的方向相反)

注意:不能光凭a的正负来判断。

第五节速度—时间图象

一.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

方法一:(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方法二:加速度(包括方向和大小)一直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方法三:(图象法)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方法四: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定值(△S=aT2)

二.图象的xy轴分别表示什么?X轴表示时刻,Y轴表示瞬时速度。

三.怎么求加速度?

△Y表示速度的变化,△X表示时间。a =△V /△t =△Y/△X,也就是倾斜直线的斜率。

四.怎样判断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加速度a的符号和初速度V的符号相同,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加速度a的符号和初速度V 的符号相反,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五.如何利用图象求位移?

面积法:X轴﹑Y轴﹑图象﹑时间界限所围的面积大小即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X轴上方的面积为正,X轴下方的面积为负)

分析下列图象

正向匀速直线运动向正向做初速为0 向正向做初速不为先静止后向正向做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正向匀减速运动正向匀减速运动直到向负向做初速为0 两物体都正向做匀

直到速度减为0 速度减为0并反向运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且a相同

两物体先后出发两物体同向匀加速两物体同向分别匀分段研究

正向匀加速运动运动t1时刻速度相等加速,匀减速运动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原始公式推导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a=(Vt-V0 )/t Vt-V0 = at Vt = V0 +at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通过面积法)

S=(Vt+V0 )t/2 把Vt = V0 +at代入可得S= V0t+at2/2

二.导出公式(需推导)

1.Vt2-V02=2aS

2.V=(Vt+V0)/2

三.特殊规律

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V1末:V2末:V3末=1:2:3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S前1:S前2:S前3=1:4:9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且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连续的奇数比。

S第1:S第2:S第3=1:3:5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且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

S第3―S第2 =S第2―S第1= 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t第1:t第2:t第3 = 1:(√2 –1):(√3 - √2 )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t/2=(Vt+V0)/2

t/2 t/2

V0 V t/2 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与这个过程初末速的关系

V S/2 =√(Vt2+V02)/2

s/2 s/2

V0 V s/2 Vt

例33:如图为一做匀变速的小球每隔1秒钟的闪光照片(下方为刻度尺,21 cm处是先拍摄的)。试求其加速度大小?加速度方向呢?小球在27 cm处的速度有多大?速度方向呢?小球做什么运动?若21 cm处是后拍摄的,情况有如何?(总结规律)

21 27 (cm)

加速度方向:从密集的点指向稀疏的点;速度方向:从先拍的点指向后拍的点。

若是打点计时器,则刚好相反.( 加速度方向从稀疏的点指向密集的点;速度方向从后打的点指向先打的点)

第七节自由落体运动

一.物理学发展史

1.三个实验:①纸片和纸团②伽俐略比萨斜塔实验③牛顿管(钱羽管)

2.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二.自由落体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照小球的闪光照片,分析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差为常数)

三.重力加速度

1.大小:g = 9.8 m/s2 = 9.8 N/kg

2.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变化规律: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在地球上同一地方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

四.计算公式

1.速度公式:Vt = V

+at (取向下为正方向)

2.位移公式:S= V

t+at2/2 gt2/2 (取向下为正方向)

3.所有匀变速的一般和特殊公式都适用。

第八节竖直上抛运动

一.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条件:①V0≠0,方向竖直向上②只受重力

3.对运动的分析:

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V0竖直向上,g竖直向下)

分段研究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分析:初速度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问题:匀减速直线运动是不是速度一直在减小?——————不是)

二.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 Vt = V

0 +at 0 - g t ① 上升阶段

(取向上为正方向 a=-g )

1.分段研究 位移公式 S= V

0t+ at 2/2 S= V 0t- gt 2/2

② 下降阶段 速度公式 Vt = V

0 +at (取向下为正方向a= g )

位移公式 S= V

0t+ at 2/2 gt 2/2 注意:上升阶段中的t 是从抛出是开始记时 ;下降阶段中的t 是从最高点开始记时。 2. 全程研究 位移公式 S= V

0t+ at 2/2 0t- gt 2/2 (取向上为正方向 a= -g )

速度公式 Vt = V

0 +at 0 - g t 注意:t 是从抛出是开始记时。

3.对式中可能出现的正负号的讨论:

为正:说明物体处于上升阶段 为正:说明物体处于抛出点上方 速度 位移

为负:说明物体处于下降阶段 为负:说明物体处于抛出点下方 三.运动中的几个特殊值

1.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要的时间t 上

Vt = V 0 +at Vt = V 0 - g t 上=0 t 上 = V 0 /g 2.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Vt 2- V

02 =2aS 0 - V 02 =2 gH H=V 02 /2 g 3.下降到抛出点所用时间t 下

S= V

0t+ at 2/2 gt 下2/2 t 下 = √2H/g = V 0 /g

4.全程用时t

t=t 上 +t 下 =2 V 0 /g 5.回到抛出点的速度

Vt = V 0 +at Vt = g t 下= g V 0 /g = V 0

6.运动对称性: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以最高点为界具有对称性。 时间多值性:对于一段位移可能出现两段时间。 追及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

1. 速度相等是关键,此时两物体不是最近就是最远。在此之前若是靠近,此时两物体就是最近;

在此之前若是远离,此时两物体就是最远。 2. 相遇时两物体位移相等。(若是同地出发)

3.若是用数学办法分析相遇,可以列出各自位移对时间的二次方程,通过草图找出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学等量关系将两方程合二为一,解这个方程。当时间t 有唯一解则两物体相遇一次;时间t 有两个解则两物体相遇两次;时间t 无解则两物体不能相遇。 4.要注意检验,看所求时间内物体有没有停止的可能性。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伽俐略斜面实验:

V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理解:两层含义,若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有外力,虽然它也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由于外力的作

用,它的运动状态会被迫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是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

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描述运动状态用运动状态改变

速度即速度改变

力V V变化产生加速度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

三.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受到惯性,可以说由于惯性或物体具有惯性。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 惯性也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的标志。(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

一.实验

1.物体质量一定时,a与F成正比。

2.外力F一定时,a与m成反比。

3.总结:F=Kma

※公式有两种:

①决定式,既能计算,又能表明影响因素。如a=F/m ,R=ρL/s , C =εs/4πkd 等。

②量度式,只能用于计算,不表明影响因素。如a=△V/△t , R=U/I , C = Q/U 等。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2.公式:F= ma (在各量单位都取国际单位时,K=1)

※ a的单位有两种,(第二章用)m/s2 或(第三章用)N/kg

3.注意:①F是指合外力。

②F,a方向相同。

③各量对应同一时刻,同一物体。

4. 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范围: 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对于微观或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 三.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

2. 受力分析。

3. 力的分解,确定各分力大小

4.求合力F合

5.通过运动学公式求a

6.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列方程。

注意:在解题之前需先选定正方向,F合和a代入时都要带上矢量符号进行计算。

第三节力学单位制

一.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

1.选定的几个(特殊)物理量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它们的单位(m ,kg ,s)就是基本单位。

在力学中,只要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就都是基本单位。

2.由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如速度,加速度,力等,它们的单位(m/s ,m/s2 ,kg·m/s2)就是导出单位。

二.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1.如m ,kg ,s ,m/s ,m/s2 ,N等都是国际单位。

2.如km,cm ,g ,h ,km/h ,cm/s2 等都是常用单位。

注意: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这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如kg既是基本单位又是国际单位;而N是导出单位,也属于国际单位。cm是基本单位但不是国际单位,而是常用单位。

第四节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联系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常规题。

二.整体法。

例14: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加一

例15:四个相同的木块互相接触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第一个木块施加一个推力F,则1

拓展与提高:总结例14和例15,有什么规律?若地面不光滑,结果又如何?

以15题为例

地面光滑: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N12=3F/4

匀加速运动: N12=3F/4

物体运动

匀速运动: N12=3F/4

地面粗糙:

单独推1都推不动: N12 = 0

物体静止

单独推1能推动, 但推不动整体: N12 = F- f max1

三.整体牛顿第二定律

例17:在倾角为θ固定光滑斜面上,用一根绳子栓住长木板,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质量是猫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板往上爬,以保持其相对地面的高度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的加速度有多大?

例18:质量为m的光滑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上,倾角为θ.m沿斜面下滑,M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M

四.超重和失重。

注意:1. 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

2.超重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力或拉力大于自身重力。

失重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力或拉力小于自身重力。

完全失重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力或拉力为0。

(可见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都不可能是平衡状态,必有加速度。)

3.加速度a的方向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加速度a的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例20:在升降机里,弹簧称下挂一质量为10 kg的物体。当升降机以5 m/s2 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则弹簧称的示数是多少?

例22:一方形小盒内装一小球,它们一起沿光滑斜面

下滑。当斜面的倾角逐渐增大,小球对盒前壁的压力

T大小▁▁▁▁(填增大,减小,不变)

五.弹簧专题。

例24:如图所示,重物质量为M。被两根绳子A,B悬挂处于静止状态。其中B与竖直方向成θ角。若剪断A,则B的张力有多大?若B是弹簧,则结果又是多少?

结论:

1.无论是弹簧还是绳子,被剪断时均没有弹力.

2.没被剪断的弹簧在瞬间弹力一定不变, 没被剪断的绳子在瞬间弹力可以不变.

3.没被剪断的绳子的作用总是让物体相对悬点静止.

例27:如图,在光滑桌面上用力F推木块,前方固定一劲度系数足够大的弹簧,则木块接触弹簧后的运动情况是()

A. 立即做匀减速运动。B. 还是匀加速运动。

C. 先匀加速,后匀减速。

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E. 先加速,但加速度减小;后减速,但加速度增大。 例28:四种情况下拉力F 均相等,判断弹簧弹力大小。

F 地面光滑 地面粗糙

例29:如图,两个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 ,k 2,且k 1 >k 2。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m ,且M >m 。现要求两弹簧的总长 度最短,则应如何放置?

结论: 要求两弹簧的总长度越长, 劲度系数大的和质量大的应放在下端六.临界状态

例32: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度的光滑斜面顶端,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斜面以多大的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斜面无压力?若斜面以加速度a=2g 向左运动,则绳子张力T 有多大?

例33:一小车其光滑斜面上放有木块,斜面倾角为θ,小车以恒定的加速度在光滑地面上向前运 七.分解加速度(其实把力分解到加速度方向和把加速度分解到力的方向都是等效的,实际情况中以分解个数少为标准,大多数情况都是分解力。)

例34:质量为m 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 匀加速运动,如图a 与水平方向成θ,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例: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有一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质量为m ,它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 .

(1)写出滑块下滑加速度的表达式a . (2)写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表达式v m . (3)若m=2kg ,θ=30o,g 取10m/s 2.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3-19中曲线所示,图中 t =0时v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 的值.

图3-15为一空间探测器的示意图,

P 1、P 2、P 3、P 4是四具喷气发动机,P 1、P 3、 的连线与空间一固定坐标系的x 轴平行,P 1、 P 4的连线与y 轴平行.每台发动机开动时, 都能向探测器提供推力,但不会使探测器 转动.开始时,探测器以恒定的速率v 0向正 x 方向平动.要使探测器为向正x 偏负y60o 的方向以原来的速率v 0平动,则可

A . 先开动P 1适当时间,再开动P 4

B .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2

C . 先开动P 4适当时间;

D .先开动P 3适当时间,再开动P 4适当时间;

第四章曲线运动

第一节 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一. 曲线运动的定义: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二.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 1. 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 每时每刻速度方向都在变 3. 曲线运动肯定是变速运动 4. 曲线运动必存在加速度。

总结:

1.做直线运动的条件: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或有外力,但外力与初速度共线。 2.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必须受外力,且外力与初速度不共线。

第二节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一.能够合成或分解的物理量有:力, 速度, 加速度, 位移 二.合成和分解遵循的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注意事项:

1. 合运动是实际运动。 2. 各分运动不相互干扰。

3. 合运动及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四.应用。 1. 小船渡河。(合成) 条件:船速V 1,水流速度V 2,河宽d ①求小船渡河最小位移。

渡河时情况如图,船头必须倾斜向上游,以保证

V1V合V合垂直河岸,这样船就垂直到对岸,位移就最小,即为

河宽d。(两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而V合=√V12—V22 所以t =d /√V12—V22

注意: 此种情况必须满足条件V1>V2

②求小船渡河最短时间。

渡河时情况如图,船头必须垂直河岸。V合倾斜向下游。

V合= √V12 +V22

t =d / V1

即为小船渡河最短时间

2.汽车牵引(速度的分解)

例:汽车以速度V匀速前进,此时绳子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此时物体M的速度有多大?

总结:①合运动被分解,看见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②不沿绳子的合速度被分解

③将该速度正交分解为两个分速度,一个沿绳子,

另一个垂直绳子。

V1=Vsinθ V2=Vcosθ 根据

同一根绳子各处速度大小相等,所以M的速度V2=Vcosθ。

越往左运动θ越大,所以V2=Vcosθ越小,即M会减速运动.

滑轮两边的汽车和重物最多只有一个匀速运动.

五.合运动轨迹的总结.(两分运动均为直线运动)

1.两分运动共线(成0°和180°角)时,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2. 两分运动不共线(以90°角为例)时:

①两分运动均为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两分运动中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A.且初速度均为零,则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两分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B.初速度一个为零, 另一个不为零, 则合运动为匀变速曲线

运动. 若V1 / V2 = a1 / a2

则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C.初速度不为零

若V1 / V2 ≠ a1 / a2

则合运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第三节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条件:1.水平初速度。 2. 只受重力。

三.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即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g)曲线(看轨迹)运动。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

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在一次摩托车跨越壕沟的表演中,摩托车从壕沟的一侧以速度沿水平方向飞 向另一侧,壕沟的宽度及两侧的高度如图所示。若摩托车前后轴距为1.6m,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不能越过壕沟 B.摩托车能越过壕沟,落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 C.摩托车能越过嫁沟,落地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为5 D.在跨越壕沟的过程中,摩托车与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2.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时刻速度为v,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已知小于周期T,则() A.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B.一定小于四分之一周期 C.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D.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 3.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间距均为1.0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 的平衡位置.一列简谐横波以2.0m/s的速度水平向左传播,t=0时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0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0s<t<5.0s这段时间内() A.质点c保持静止B.质点f向下运动 C.质点b的速度逐渐增大D.质点d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4.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搬到海南岛后走时将() A.变慢,调准时应增加摆长B.变快,调准时应增加摆长 C.变慢,调准时应减小摆长D.变快,调准时应减小摆长 5.关于光的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

B.只有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后才能发生衍射 C.光的衍射没有否定光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为波动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6.空间有一水平匀强电场,范围足够大,场中有一粒子源,某时刻释放出速度大小相同的同种带电粒子,速度方向沿垂直于电场的竖直面内各方向,粒子的重力不计,如图所示,则() A.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动量相同 B.同一时刻所有粒子的位移相同 C.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等势面上 D.同一时刻所有粒子到达同一水平面上 7.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拖车与汽车脱钩,而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各自受的阻力不变,则脱钩后,在拖车停止运动前( ) A.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B.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C.汽车和拖车的总动量增加 D.汽车和拖车的总动能减小 8.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两列相干水波的波峰和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分别为5cm和6cm,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M、O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2cm B.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D.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9.如图所示为某时刻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沿相同方向传播的波形图,M为a波与b 波的交点,且a波上的M 质点正在向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最新_最全}

高中物理 第一节力,重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质性) 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 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 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 二.力的三要素 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 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 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四.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 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 3.重力的大小: ①计算公式:G = mg 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 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 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 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例3:铁环,篮球等 ③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 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 篇一: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合) 目录 第五章曲线运动…………………………………………………………………………………………… 2 第1节曲线运动............................................................................................................3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6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8) 第4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21 第5节圆周运动………………………………………………………………………………………………27 第6节向心加速 1 度.........................................................................................................34 第7节向心力...............................................................................................................38 第8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39)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 天 (58) 第1节行星的运动…………………………………………………………………………………………… 63 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7 第3 节万有引力定律 (74) 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80 第5 节宇宙航行............................................................................................................88 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89) 2 第1节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速度:任一时刻(或任一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与 这一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处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指向质点运动的方向 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从 该时刻(或该点) 脱离曲线后自由运动的方向,也就是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静电场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作用时,它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2. 如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零.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 eV和5 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m点时,其电势能变为-8 eV时,它的动能为() A.8 eV B.13 eV C.20 eV D.34 eV 3. 下列粒子从静止状态经过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速度最大的是() A. 质子() B. 氘核() C. α粒子() D. 钠离子(Na + ) 4. 对关系式U ab = Ed 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式中的d 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 B. a 、b 两点间距离越大,电势差越大 C. d 是a 、b 两个等势面的距离 D.此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U 变小,E 不变 B. E 变大,W 变大 C. U 变小,W 不变 D. U 不变,W 不变

6. 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小球,从平行板电场中的P 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垂直于E 进入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 、B 、C 三点() A. 落到A 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B 点的小球不带电 B.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 三小球到达正极板时动能关系:E KA >E KB >E KC D. 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关系:a A >a B >a C 7. 一束正离子以相同的速率从同一位置,沿垂直于电场方向飞入匀强电场中,所有离子的轨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所有粒子() A. 具有相同的质量 B. 具有相同的电荷量 C. 电荷量和质量的比相同 D. 属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8. 某一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352,则电场中A、B两点间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为() A.E a 大于E b ,φ a 高于φ b B.E a 大于E b ,φ a 低于φ b C.E a 小于E b ,φ a 高于φ b D.E a 小于E b ,φ a 低于φ b 9. 下列对物理现象、概念认识正确的是:() A.由于地球大气阻力作用,从高空下落的大雨滴落地速度大于小雨滴落地速度 B.以匀加速运动的火车为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成立,这样的参考系是非惯性系 C.汽车在通过水库泄洪闸下游的“过水路面”最低点时,驾驶员处于失重状态 D.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器的电容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10. 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测电荷q 无关() A. 电场强度E B. 电势U C. 电势能E p D. 电场力F 11. 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 板向B 板运动,当到达B 板时速度为v ,保持两板电压不变,则() A. 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 增大 B. 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 变小

高中物理课堂笔记----选修3-2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 一、电磁感应现象 Ⅰ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是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 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Ⅱ 1、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回路所围面积中的磁通量变化,因此研究磁通量的变化是关键,由磁通量的广义公式中θφsin S B ·=(θ是B 与S 的夹角)看,磁通量的变化?φ可由面积的变化?S 引起;可由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B 引起;可由B 与S 的夹角θ的变化?θ引起;也可由B 、S 、θ中的两个量的变化,或三个量的同时变化引起。 2、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这是初中学过的,其本质也是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3、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内就产生感应电动势;穿过线圈的磁量发生变化时,线圈里就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导体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或者线圈是闭合的,就产生感应电流。从本质上讲,上述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所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归结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Ⅱ ①电磁感应规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 BLv E =——当长L 的导线,以速度v ,在匀强磁场B 中,垂直切割磁感线,其两端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 . 如图所示。设产生的感应电流强度为I ,MN 间电动势为E ,则 MN 受向左的安培力BIL F =安,要保持MN 以v 匀速向右运动,所施 外力BIL F F ==安外 ,当行进位移为S 时,外力功BILvt BILS W ==。 t 为所用时间。 而在t 时间内,电流做功t E I W = ,据能量转化关系,W W '=,则 BILvt t E I =。 ∴BIv E =,M 点电势高,N 点电势低。 此公式使用条件是B I v 、、方向相互垂直,如不垂直,则向垂直方向作投影。 t n E ??=φ,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变化率成正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如上图中分析所用电路图,在?t 回路中面积变化t Lv S ?=?,而回路的磁通变化量t B L v S B ?=?=?φ,又知BLv E =。 ∴t E ??=φ 如果回路是n 匝串联,则t n E ??=φ。 公式一:t n E ??=φ 注意:1)该式普遍适用于求平均感应电动势。2)E 只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t ??φ有关, 而与磁通的产生、磁通的大小及变化方式、电路是否闭合、电路的结构与材料等因素无关。 公式二:E=Blvsin θ 注意:1)该式通常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且导线与磁感线互相垂直(l ⊥B )。2)θ为v 与B 的夹角。l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即l 为导体实际长度在垂直于B 方向上的投影)。 公式三:t I L E ??= 注意: 1)该公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出。适用于自感现象。2)E 与电流的变化率t ??I 成正比。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归纳 学习物理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一物理笔记都整理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笔记总结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 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 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 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 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 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第一章静电场

4 电势能和电势(电势能要求定量计算) 5 6 7 8 9 5 磁 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人教版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原〕第十六章电磁感应〔新〕第四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1 划时代的发现(增加)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三、楞次定律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4 楞次定律 五、自感现象 5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增加) 六、日光灯原理(删除) 6 互感和自感 *七、涡流7 涡流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原〕第十七章交变电流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表征交 变电流的物理量〔新〕第五章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原〕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电阻率三、半导体及其应用(删除)四、超导及其应用(删除)五、电功和电功率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七、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新〕第二章恒定电流1 电源和电流(增加) 2 电动势(要求通过非静电力做功定量计算)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观点推导) 8 多用电表(增加,以例题,说一说,做一做的形式展开)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增加) 高中 物理 四、静电屏蔽 六、回旋加速器静电现象的应电容器 3 与带4电磁粒场3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第六章传感器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 3-5 〔原〕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第十九章原子核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高中物理必修一笔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举例:质点(地球公转长途运行的火车,长跑运动员);非质点(自转的物体上的点,火车过桥,体操运动员)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实际上不存在)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坐标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第二节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 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t=t 2—t 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典型题: 一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了一圈,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 1.75 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第三节 运动运动的描述——速度 1.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X=X 2—X 1 2.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v=s/t 速度是矢量,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快慢 3.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是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v=s/t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0 1 2 3 4 n-1 n t /s 第3秒初 第3秒(内) 第3秒末 第n 秒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使用情况反馈 东北师大附中张凤莲 一、教材的优点 1.物理思想上过去重视物理知识的传输过程,现在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整个新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吸收前辈经验理论,发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2.学生过去是被动接受,应付大量的试题(能够提高解题能力),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的教学活动,新教材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课程中的作用。 这样的过程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内容新颖,引进现代信息 (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

容)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新教材的“选择性”很强(“做一做”、“实验”、“科学漫步”中的计算机软件、传感器) 5.紧密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体验,三维目标同等强调。 (做飞标,体验摩擦力,体验超重和失重) 二、教材章节的习题配备问题 1.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9页第3题 原题要求平均速度,实际只能求的是平均速率。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2.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27页第4题 第5题计算求解过程必须用到下一章《机械能》的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否则无法解答,严重存在“知识越位”现象,此题在20XX 年版里有,到20XX年版时删掉了。仍保留的第4题解决本题时也需要用还没有学的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也建议去掉,或者置于动能定理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 3.选修3-4第55页第3题 教参答案给错了:甲:,乙:。正确答案:乙: 4.选修3-4第十三章第4节第59页第3题讲到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学生理解起来曲率和曲率半径不太容易,这个问题数学学科老师

最全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加习题练习状元笔记)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状元笔记)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秘诀:“想”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 ........(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 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 .............)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F合=0 a=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F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 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 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 (1)力或定义的公式(2)各物理量的定义、公式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①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③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④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⑤加速度a的正负含义:①不表示加减速;②a的正负只表示与人为规定正方向比较的结果。 ⑥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 ⑦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 ⑧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⑨如何判断分子力随分子距离的变化规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册精品教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2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3 7.2 分子的热运动 5 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 6 7.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8 第三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8 7.4 物体的内能11 第四节物体的内能12 第八章气体14 8.1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14 第一节气体的等温变化玻意耳定律 14 8.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第二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16 8.3 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8 第三节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9 8.4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1 第四节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22 第九章物体和物态变化25 9.1 固体25 第一节固体25 9.2 液体26 第二节液体26 10.1、2 功和内能热和内能29 第一节功和内能热和内能30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0 第三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31 10.4 热力学第二定律 32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33 10.5 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五节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5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课堂笔记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9.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x/t ,矢量。 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标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