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冶金原理作业讲评(二))

焊接冶金原理作业讲评(二))
焊接冶金原理作业讲评(二))

作业讲评(二)

1、焊接接头的形成要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熔池凝固、固态相变五个阶段。

2、结晶的驱动力与过冷度成正比,过冷度越大,结晶的驱动力就越大。

3、液态薄膜是结晶裂纹形成的内因,拉伸应力是裂纹形成的必要条件。

4、手工电弧焊时有三个反应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

5、焊接溶池凝固与一般铸锭凝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2)过热度高;(3)熔化和凝固同时进行。

6、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SiO2 25.1%, TiO2 30.2%, CaO 8.8%, MgO 5.2%, MnO 13.7%, FeO 9.5%, Al2O3 3.5%,计算得B2为-1.16,则该熔渣为酸性渣。

7、同种钢材焊接时,焊条选用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相等,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应等于或稍高于母材,合金成分与母材相同或接近。

8、改善焊缝金属性能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是焊缝就是固溶强化、变质处理(向焊缝中添加合金元素)、调整焊接工艺。

9、焊缝中气孔的形成过程是由形核、长大和上浮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不同的阶段构成。

10、硫在熔池凝固时容易发生偏析,以低熔点共晶的形式呈片状或链状分布于晶界。因此增加了焊接金属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同时还会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腐蚀性。控制硫的主要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中的含硫量;(2)用冶金方法脱硫。

1.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答:(1)焊接材料:焊条药皮、焊剂及焊丝药芯中造气剂。直接输送进入焊接区。(2)热源周围的气体介质:不可避免,侵入焊接区(真空除外)

(3)焊丝和母材表面上铁锈、油污、氧化铁皮以及吸附水等(直接输送)

(4)焊接过程中所进行物化反应产生气体。

2.试述熔池在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晶粒主轴成长的平均线速度和焊接速度的关系。

答:熔池结晶过程中,晶粒成长方向与最快散热方向一致,垂直于结晶等温面;因结晶等温面是曲面,晶粒成长方向的主轴必然弯曲,并指向焊缝中心。晶粒成长的平均线速度R和焊接速度V的关系为:R=Vcosθ,θ为R和V的夹角。

3.低合金钢焊缝组织CCT曲线如图,写出在No.2、No.7和No.9室温下的焊缝组织和硬度值。

答:No.2的焊缝组织为:AF+B+M,硬度值为HV278;

No.7的焊缝组织为:PF+FSP+P,硬度值为HV140;

No.9的焊缝组织为:PF+FSP+P,硬度值为HV123。

4.如何防止焊缝中夹杂物的产生?

答:①防止焊缝中产生夹杂物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正确选用焊条和焊剂,使其更好地脱氧、脱硫等。②采用适当的焊接工艺操作,如选用适宜焊接工艺参数,以利于熔渣的浮出;

③多层焊时,应注意清除前层焊缝的熔渣;④适当摆动焊条,注意保护熔池以免空气侵入。

5.焊接热循环不同于热处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焊接热循环和热处理都是金属材料先升温再降温的过程,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焊接热循环具有以下特点:①加热温度高,一般超过Ac

以上100~200℃;②加热速度快:

3

以上保热源强烈集中,加热速度比热处理快几十至几百倍。③高温停留时间短,在Ac

3

温的时间很短(一般手工焊约为4~20s,埋弧焊时30~100s),而热处理的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控制保温时间。④焊后一般在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个别情况下才进行焊后保温或焊后热处理。而热处理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冷却速度,或是在冷却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保温。⑤局部加热:焊接组织转变是在应力作用下进行的,并且转变的过程是不均匀的。

6、液化裂纹和多边化裂纹在本质上的有何区别?

答:液化裂纹是被焊金属中低熔点共晶被重新熔化,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发生开裂引起的。液化裂纹主要发生在含S、P、C较多的镍铬高强钢、奥氏体钢以及某些镍基合金的热影响区或多层焊层间部位。而多边化裂纹则是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晶格缺陷发生移动和聚集,形成二次边界,即所谓“多边化边界”。因边界上堆积了大量的晶格缺陷,故在高温下处于低塑性状态,只要有轻微的拉伸应力,就会沿多边化的边界开裂,产生所谓“多边化裂纹”。多边化裂纹多发生在纯金属或单相奥氏体合金的焊缝中或热影响区。这种裂纹是由于晶格缺陷移动聚集,而与低熔点共晶无关,这是它与液化裂纹本质的不同。

7.认读 6Mn钢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为1300℃时的CCT曲线图。(对比图3-55)

8、简述CO 气孔的形成原因、特征及如何防止。

答:① CO 气孔主要是在焊接碳钢时,由于冶金反应产生了大量的 CO ,CO 不溶于金属;②在结晶过程中,熔池金属的粘度不断增大,CO 不易逸出,很容易被围困在晶粒之间,特别是在树枝状晶体凹陷最低处产生的 CO 更不易逸出。③ CO 产生这种反应是吸热过程,会促使凝固加快,因而由 CO 形成的气泡来不及逸出时便产生了气孔。④由于CO 形成的气泡是在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气孔沿结晶方向分布,有些像条虫状卧在焊缝内部。防止措施:一般可以采用气体保护、纯化焊接材料、降低熔渣氧化性和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加快冷却速度。

9、综合分析碱性焊条药皮中CaF2的作用及对焊缝的性能的影响。

答:(1)造渣。在碱性渣中加入CaF2能促进CaO熔化,降低非均匀相碱性渣和酸性渣的粘度。因为CaF2在渣中产生F-,而F-能破坏Si-O键,减小其尺寸。

(2)脱硫。CaF2能降低熔渣的液面张力和粘度,有利于S2-的扩散,同时易形成挥发的SF6因而有利于脱S;

(3)脱磷。在碱性熔渣中加入CaF2有利于脱P,这是因为CaF2在渣中形成的Ca2+,与渣中P2O5反应生成(CaO)3?P2O5进入熔渣,有利于脱P。

(4)脱氢。渣中CaF2与可以与熔渣中的OH离子反应,生成HF气体,使H2O在渣中的溶解度下降,以降低H气孔生成的倾向。

对焊缝性能的影响:提高韧性和塑性,消除氢气孔,并抑制冷裂纹的产生,提高焊缝金属的机械性能。

10、试述焊接冷裂纹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

答:冷裂纹是焊接生产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裂纹,它是在焊后冷却过程中,在Ms点附近或更低的温度区间逐渐产生的,也有的要推迟很久才产生。冷裂纹的起源多发生在具有缺口效应的焊接热影响区,发生位置一般均在HAZ中的熔合区或物理化学性能不均匀的氢聚集的局部地带。冷裂纹的断裂,有时沿晶断裂,有时穿晶断裂,而且常常可见到沿晶和穿晶的混合断裂,且断口是具有金属光泽的脆性断口。根据被焊钢种和结构的不同,冷裂纹可分为以下三类:氢致裂纹(延迟裂纹)、淬硬脆化裂纹和低塑性脆化裂纹。

产生冷裂纹主要影响因素:①钢种的淬硬倾向、②熔敷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③焊接接头的应力状态。当焊缝和热影响区中有对氢敏感的高碳马氏体组织形成,又有一定数量的扩散氢时,在焊接拘束应力的作用下,就可能产生氢致裂纹。

11、分析结晶裂纹成因及其防止措施。

答:结晶裂纹是焊缝结晶过程中,由于先结晶的金属较纯,后结晶的金属杂质较多且富集在晶界。一般来讲,这些杂质所形成的共晶都具有较低的熔点,例如,当碳钢或低合金钢的焊缝含硫量偏高时,能形成 FeS,FeS与Fe能形成低熔点共晶,熔点只有988℃。这些低熔点共晶在焊缝凝固过程中被排挤在晶界形成一种所谓“液态薄膜”。此时,焊缝凝固过程中由于收缩使焊缝受到了拉伸应力,焊缝中的液态薄膜就成了薄弱地带。根据金属断裂理论,在高温阶段当金属晶间延性或塑性变形能力δmin不足以承受当时发生的应变ε时,即发生高温沿晶断裂。

影响热裂纹的因素从本质上可分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两方面,因此,其防止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冶金措施,金属的化学成分对结晶裂纹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用冶金方法提高抗热裂性能就是通过调整焊缝的化学成分来控制液态薄膜或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状态,以便提高金属在脆性温度区的塑性。A 限制焊缝中有害杂质含量。焊接低碳钢、低合金及不锈钢时,碳、硫、磷是最有害的元素,它们使结晶温度区间大大增加,而增大T B,且在钢中都具有易偏析的特性,故

结晶裂纹倾向显著增大。因此,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中的硫、磷含量一般限制在0.03~0.04%以下,焊丝含碳量一般不得超过0.12%。高合金钢中的硫、磷含量必须限制在0.03%以下,焊丝中的含碳量限制更严格,有时甚至采用超低碳焊丝(C<0.03%)。除了严格限制母材中硫、磷含量外,重要的焊接结构应采用脱硫、磷能力强的碱性焊条或焊剂,以减少结晶裂纹的倾向。

B 改善焊缝结晶形态焊缝在结晶后,晶粒大小、形态和方向,以及析出的初生相等对抗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越粗大,柱状晶的方向越明显,则产生热裂纹的倾向就越大。为此,常在焊缝及母材中加入一些细化晶粒元素,如Mo、V、Ti、Nb、Zr、Al、RE等,一方面使晶粒细化,增加晶界面积,减少了杂质的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又打乱了柱状晶的结晶方向,破坏了液态薄膜的连续性,从而提高抗裂性能。同时,调整焊缝的一次组织及改变相的组成也能提高抗热裂性能。例如焊接单相铬镍奥氏体钢时,加入少量铁素体化元素,形成γ+δ双相组织(δ相数量一般控制在5%左右),能够打乱枝晶方向,隔断液态薄膜,增强晶界的联系,防止结晶裂纹的产生。

(2) 工艺措施方面:焊接时影响热裂纹倾向的因素很多,如焊接工艺及规范、接头型式、焊接顺序、温度等。A 焊接工艺及规范焊接时控制线能量可改善热循环及降低冷却速度,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具体措施是焊前预热或采用大的焊接线能量。B 接头型式接头型式影响散热条件和结晶特点。堆焊和熔深较浅的对接接头因焊缝形状系数较大,低熔共晶物的分布与焊接收缩方向一致,热裂倾向很小。熔深较大的对接接头和各种角焊缝由于焊缝形状系数的调节受限且散热不均匀,热裂倾向较大。C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对于同样的焊接材料和焊接规范,若焊接次序不同,热裂倾向也不同。合理的焊接次序应尽量保证多数焊缝不在拘束条件下焊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焊接应力。

12、试述熔池的结晶形态,并分析结晶速度、温度梯度和浓度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答:从宏观看,焊缝的晶体形态主要是柱状晶和少量等轴晶。如果在显微镜下看,还可以发现,每个柱状晶内还有不同的结晶形态,如平面晶、胞晶、树枝晶等,而等轴晶内一般都是树枝晶。这些柱状晶或等轴晶内部的微观形状称为亚晶。结晶形态主要决定于合金中溶质的浓度C0,结晶速度R和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它们对结晶形态的影响。具体见图。由图可知,

对熔池结晶而言,在熔合区,结晶速度R小,温度梯度G大,故G/R大,且先结晶的金属纯度高,溶质浓度低,故熔合区的结晶形态主要是平面晶。

随着结晶过程向焊缝中心推移,结晶速度R逐渐增加,温度梯度G逐渐减小,溶质浓度逐渐升高,结晶形态由胞状晶、胞状树枝晶向树枝晶转变,最后在焊缝中心,随

着R增大,G减小,进入等轴晶区。

13、试述低合金钢焊缝固态相变的特点,根据组织特征如何获得有益组织和避免有害组织?

答:焊缝是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凝固与相变,是铸态组织,焊缝气体含量和氧含量均比母材高。与低碳钢焊缝金属组织比较,低合金钢焊缝组织要复杂得多,随匹配材料的比例、与母材混合后化学成分和冷却条件不同,可出现不同组织。具体为:

(1)合金元素多除碳、锰、硅固溶强化外,还采取其他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过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沉淀硬化等方式,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如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

(2)低合金钢焊缝中某些相变在一定条件下将被抑制,如珠光体。珠光体属于典型的中温扩散型相变,在焊接条件下,除非很缓慢冷却,一般很难得到珠光体。在有B、Ti 等其他细化晶粒元素时,珠光体转变全部受到抑制。同时,珠光体转变受到抑制将扩大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

(3)对于低合金钢焊缝中的F、P,与低碳钢的虽然组织结构相同,但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性能不同。

根据钢焊缝成分和冷却速度不同,焊缝组织一般有四种组织形态:

一、铁素体:主要有先共析铁素体(PF)和侧板条铁素体(FSP),针状铁素体(AF),细晶铁素体(FGF)。其中,PF和FSP组织粗大,降低金属韧性,应减少组织中含量而提高AF和FGF含量;

二、贝氏体:一般分为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和条状贝氏体四种,其中,上贝氏体具有铁素体晶粒和碳化物粗大,方向性明显等特点,容易产生组织脆断,应减少其含量;而下贝氏体中铁素体针细小而均匀分布,位错密度高,还有弥散碳化物析出,因此,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粒状贝氏体中无论残留A、马氏体还是奥氏体的分解产物,都可以起到第二相强化作用;

三、珠光体:珠光体为F和碳化物层间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可以分为层状、粒状和细珠状珠光体。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片间距离,片间距离越小,塑性变形能力越大。与片状珠光体相比,粒状珠光体强度和韧性均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四、马氏体:马氏体可以分为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片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孪晶马氏体)和M-A组元;其中,马氏体相变属于典型无扩散相变,无论板条马氏体还是片状马氏体,均具有高强高硬度特点,但韧性主要取决于它的亚结构,相同条件下,低碳马氏体比高碳马氏体韧性好得多,因此,板条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而孪晶马氏体特点是硬而脆,应尽量避免。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於流动的物质。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2、在图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H1=2m ,H2=6m ,管径D=15mm ,如果不计损失,问S 处的压强应为多大时此管才能吸水?此时管内流速υ2及流量Q 各为若干?(注意:管B 端并未接触水面或探入水中) 解:选取过水断面1-1、2-2及水准基准面O-O ,列1-1面(水面)到2-2面的贝努利方程 再选取水准基准面O ’-O ’, 列过水断面2-2及3-3的贝努利方程 (B) 因V2=V3 由式(B)得 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图),已知d 1 ?15cm ,d 2=10cm ,水银差压计液面高差?h ??20cm 。若不计阻力损失,求常温(20℃)下,通过文氏管的水的流量。 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处测量静压力差p 1和p 2,则由式 const v p =+22ρ可建立有关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ρ ρ22 212122p v p v +=+ 根据连续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积A 1和A 2与流体流速v 1和v 2的关系式为 所以 ])(1[)(2212212A A p p v --= ρ 通过管子的流体流量为 ] )(1[)(22 1 22 12A A p p A Q --=ρ )(21p p -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 074.0))15 .01.0(1(10)1011055.13(2.081.92)1.0(4])(1[)(22 2 2 3332 212'2 =-??-????=--?=πρρρA A h g A Q (m 3/s) 式中 ρ、'ρ——被测流体和U 形管中流体的密度。 如图6-3—17(a)所示,为一连接水泵出口的压力水管,直径d=500mm ,弯管与水准的夹角45°,水流流过弯管时有一水准推力,为了防止弯管发生位移,筑一混凝土镇墩使管道固定。若通过管道的流量s ,断面1-1和2-2中心点的压力p1相对=108000N/㎡,p2相对=105000N/㎡。试求作用在镇墩上的力。 [解] 如图6—3—17(b)所示,取弯管前後断面1—1和2-2流体为分离体,现分析分离体上外力和动量变化。 图 虹吸管

焊接冶金学习题总结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部分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1、定义: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从而形成永久性连接工艺。 2、物理本质:焊接的物理本质是使两个独立的工件实现了原子间结合,对于金属而言,既实现了金属键结合。 二、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三、试述熔焊、钎焊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钎焊母材不溶化,熔焊母材溶化。 1.温度场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1、定义:焊接接头上某一瞬间各点的温度分布状态。 2、分类: 1)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动; 2)非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各点随时间而变动; 3)准稳定温度场——温度随时间暂时不变动,热饱和状态;或随热源一起移动。 3、影响因素: 1)热源的性质 2)焊接线能量 3)被焊金属的热物理性质

a.热导率 b.比热容 c.容积比热容 d.热扩散率 e.热焓 f.表面散热系数 4)焊件厚板及形状

第一章 二、焊接化学冶金分为哪几个反应区,各区有何特点? 1、药皮反应区:指焊条受热后,直到焊条药皮熔点前发生的一些反应。(100-1200℃) 1)水分蒸发:100 ℃吸附水的蒸发,200-400 ℃结晶水的去除,化合水在更高 温度下析出 2)某些物质分解:形成Co,CO2,H2O,O2等气体 3)铁合金氧化:先期氧化,降低气相的氧化性 2、熔滴反应区:指熔滴形成、长大、脱离焊条、过渡到整个熔池 1)温度高:1800-2400℃ 2)与气体、熔渣的接触面积大:1000-10000 cm2/kg 3)时间短速度快:;熔渣和熔滴金属进行强烈的搅拌,混合. 3、熔池反应区 1)反应速度低 熔池T 1600~1900℃低于熔滴T ;比表面积,接触面积小300~1300cm2/kg;时间长,手工焊3~8秒埋弧焊6~25s 2)熔池温度不均匀的突出特点 熔池前斗部分发生金属熔化和气体的吸收,利于吸热反应熔池后斗部分发生金属凝固和气体的析出,利于放热反应 3)具有一定的搅拌作用 促进焊缝成分的均匀化,有助于加快反应速度,有益于气体和夹渣物的排除。然而,没有熔滴阶段激烈。 三、焊接区内有那些气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1、种类:金属及熔渣蒸气 2、来源: 1)焊接材料 2)气体介质

冶金传输原理-吴铿编(动量传输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题目改成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 4.b 5.b 6.a 7.c 8.a 9.c (不能承受拉力) 10.a 11.d 12.b(d 为表现形式) 13. 解:由体积压缩系数的定义,可得: ()()69 669951000101d 15101/Pa d 1000102110 p V V p β----?=-=-?=??-? 14. 解:由牛顿内摩擦定律可知, d d x v F A y μ= 式中 A dl π= 由此得 d 8.57d x v v F A dl N y μμπδ ==≈

1.a 2.c 3.b 4.c 5. 解: 112a a p p gh gh gh p ρρρ=++=+汞油水 12 2 2 0.4F gh gh d h m g ρρπρ++?? ??? ==油水 (测压计中汞柱上方为标准大气压,若为真空结果为1.16m ) 6.解:(测压管中上方都为标准大气压) (1) ()()13121a a p p g h h g h h p ρρ=+-=-+油水 ρ=833kg/m 3 (2) ()()13121a a p p g h h g h h p ρρ=+-=-+油水 h 3=1.8m. 220.1256m 2 D S π== 31=Sh 0.12560.50.0628V m =?=水 ()331=S 0.1256 1.30.16328V h h m -=?=油 7.解:设水的液面下降速度为为v ,dz v dt =- 单位时间内由液面下降引起的质量减少量为:2 4 d v πρ 则有等式:2 24 d v v πρ =,代入各式得: 20.50.2744 dz d z dt πρ-=整理得: 12 0.5 2 0.2740.2744 t d z dz dt t πρ --==??

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考试答案

[试题分类]:专升本《钢结构设计原理》_080175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形截面所示的拉弯构件强度计算最不利点为()。 A.截面上边缘“1”点 B.截面下边缘“3”点 C.截面中和轴处“2”点 D.可能是“1”点,也可能是“3”点 答案 2.验算型钢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挠度时,用荷载的()。 A.组合值 B.最大值 C.标准值 D.设计值 答案 3.应力集中越严重钢材(). A.弹塑性越高 B.变形越大 C.强度越低 D.变得越脆 答案 4.下列最适合动力荷载作用的连接是() A.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 B.焊接结构 C.普通螺栓连接 D.高强螺栓承压型连接 答案

5.梁上作用较大固定集中荷载时,其作用点处应() A.设置纵向加劲肋 B.减少腹板厚度 C.设置支承加劲肋 D.增加翼缘的厚度 答案 6.某排架钢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其中永久荷载的标准值为80,可变荷载只有1个,其标准值为40,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是0.7,计算梁整体稳定时采用的荷载设计值为() A.120 B.147.2 C.152 D.164 答案 h 7.在焊接工字形组合梁中,翼缘与腹板连接的角焊缝计算长度不受60的限制,是因为() A.截面形式的关系 B.焊接次序的关系 C.梁设置有加劲肋的关系 D.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的关系 答案 8.减小焊接残余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是() A.采取合理的施焊次序 B.常温放置一段时间 C.施焊前给构件相同的预变形 D.尽可能采用不对称焊缝 答案 9.下图所示简支梁,除截面和荷载作用位置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则以哪种情况的整体稳定性最好?()

钢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2011年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一、填空题: 1.钢结构计算的两种极限状态是和。 2.提高钢梁整体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是和。 3.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4.钢材的破坏形式有和。 5.焊接组合工字梁,翼缘的局部稳定常采用的方法来保证,而腹板的局部稳定则 常采用的方法来解决。 6.高强度螺栓预拉力设计值与和有关。 7.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小于,也不得小于;侧面角焊缝承受静载时,其计算长 度不宜大于。 8.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与、和有关。 9.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和。 10.影响钢材疲劳的主要因素有、和。 11.从形状看,纯弯曲的弯矩图为,均布荷载的弯矩图为,跨中 央一个集中荷载的弯矩图为。 12.轴心压杆可能的屈曲形式有、和。 13.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和。 14.按焊缝和截面形式不同,直角焊缝可分为、、 和等。 15.对于轴心受力构件,型钢截面可分为和;组合截面可分为 和。 16.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有、、、 和。 二、问答题: 1.高强度螺栓的8.8级和10.9级代表什么含义? 2.焊缝可能存在哪些缺陷? 3.简述钢梁在最大刚度平面内受荷载作用而丧失整体稳定的现象及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4.建筑钢材有哪些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分别由什么试验确定?

5.什么是钢材的疲劳? 6.选用钢材通常应考虑哪些因素? 7.在考虑实际轴心压杆的临界力时应考虑哪些初始缺陷的影响? 8.焊缝的质量级别有几级?各有哪些具体检验要求? 9.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在抗剪连接中,它们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0.在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时,对虚轴为什么要采用换算长细比? 11.轴心压杆有哪些屈曲形式? 12.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计算与轴心受压构件有何不同? 13.在抗剪连接中,普通螺栓连接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传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何不同? 14.钢结构有哪些连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15.对接焊缝的构造有哪些要求? 16.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是如何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对结构性能有何影 响?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17.什么叫钢梁丧失整体稳定?影响钢梁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高钢梁整体稳定的有效措施 是什么? 18.角焊缝的计算假定是什么?角焊缝有哪些主要构造要求? 19.螺栓的排列有哪些构造要求? 20.什么叫钢梁丧失局部稳定?怎样验算组合钢梁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 三、计算题: 1.一简支梁跨长为5.5m,在梁上翼缘承受均布静力荷载作用,恒载标准值为10.2kN/m(不包括梁自 重),活载标准值为25kN/m,假定梁的受压翼缘有可靠侧向支撑。梁的截面选用I36a轧制型钢,其几何性质为:W x=875cm3,t w=10mm,I / S=30.7cm,自重为59.9kg/m,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x=1.05。 钢材为Q235,抗弯强度设计值为21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为125 N/mm2。试对此梁进行强度验算并指明计算位置。(恒载分项系数γG=1.2,活载分项系数γQ=1.4)

(机械)(焊接)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习题 绪论 1.试述焊接、钎焊和粘接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3.能实现焊接的能源大致哪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焊接电弧加热区的特点及其热分布? 5.焊接接头的形成及其经历的过程,它们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 6.试述提高焊缝金属强韧性的途径? 7.什么是焊接,其物理本质是什么? 8.焊接冶金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与炼钢相比,在原材料方面和反应条件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 2.调控焊缝化学成分有哪两种手段?它们怎样影响焊缝化学成分? 3.焊接区内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4为什么电弧焊时熔化金属的含氮量高于它的正常溶解度? 5.氮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含氮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手弧焊时,氢通过哪些途径向液态铁中溶解?写出溶解反应及规律? 7.氢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 8既然随着碱度的增加水蒸气在熔渣中的溶解度增大,为什么在低氢型焊条熔敷金属中的含氢量反而比酸性焊条少? 9.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手工电弧焊时焊缝含氢量的影响。 10.今欲制造超低氢焊条([H]<1cm3/100g),问设计药皮配方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11. 氧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减少焊缝含氧量? 12.保护焊焊接低合金钢时,应采用什么焊丝?为什么? 13.在焊接过程中熔渣起哪些作用?设计焊条、焊剂时应主要调控熔渣的哪些物化性质?为什么? 14.测得熔渣的化学成分为:CaO41.94%、28.34%、23.76%、FeO5.78%、7.23%、3.57%、MnO3.74%、4.25%,计算熔渣的碱度和,并判断该渣的酸碱性。 15.已知在碱性渣和酸性渣中各含有15%的FeO,熔池的平均温度为1700℃,问在该温度下平衡时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各为多少?为什么在两种情况下分配到熔池中的FeO量不同?为什么焊缝中实际含FeO量远小于平衡时的含量? 16.既然熔渣的碱度越高,其中的自由氧越多,为什么碱性焊条焊缝含氧量比酸性焊条焊缝含氧量低? 17.为什么焊接高铝钢时,即使焊条药皮中不含,只是由于用水玻璃作粘结剂,焊缝还会严重增硅? 18. 综合分析熔渣中的CaF2在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所起的作用。 19.综合分析熔渣的碱度对金属的氧化、脱氧、脱硫、脱磷、合金过渡的影响。 20.什么是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手工电弧焊冶金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反应条件有何不同,主要进行哪些物理 化学反应? 21.什么是熔合比,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熔合比在实际生产中有什么意义?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课后答案

第三章:合金结构焊接热影响区( HAZ最高硬度 1.分析热轧钢和正火钢的强化方式和主强化元素又什么不同,二者的焊接性有何差别?在制定焊接工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答:热轧钢的强化方式有:( 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Mn,Si 。( 2)细晶 强化,主要强化元素: Nb,V。(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 ;正火钢的强化方式:( 1)固溶强化, 主要强化元素:强的合金元素( 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V,Nb,Ti,Mo ( 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 Nb,V,Ti,Mo. ;焊接性:热轧钢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当量较低冷裂纹倾向不大,正火钢含有合金元素较多,淬硬性有所增加,碳当量低冷裂纹倾向不大。热轧钢被加热到1200 C以上的热影响区可能产生粗晶脆 化,韧性明显降低,而是、正火钢在该条件下粗晶区的V析出相基本固溶,抑制 A长大及组织细化作用被 削弱,粗晶区易出现粗大晶粒及上贝氏体、 M-A 等导致韧性下降和时效敏感性增大。制定焊接工艺时根据材料的结构、板厚、使用性能要求及生产条件选择焊接方法。 2. 分析Q345的焊接性特点,给出相应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答:Q345钢属于热轧钢,其碳当量小 于0.4 %,焊接性良好,一般不需要预热和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从脆硬倾向上,Q345钢连续冷却时,珠 光体转变右移,使快冷下的铁素体析出,剩下富碳奥氏体来不及转变为珠光体,而转变为含碳量高的贝氏 体与马氏体具有淬硬倾向,Q345刚含碳量低含锰高,具有良好的抗热裂性能,在Q345刚中加入V、Nb达 到沉淀强化作用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应力裂纹。被加热到1200 C以上的热影响区过热区可能产生粗晶脆 化,韧性明显降低,Q345钢经过600CX 1h退火处理,韧性大幅提高,热应变脆化倾向明显减小。;焊接材料:对焊条电弧焊焊条的选择:E5系列。埋弧焊:焊剂 SJ501,焊丝H08A/H08MnA电渣焊:焊剂HJ431、 HJ360焊丝H08MnMo A CO2气体保护焊:H08系列和YJ5系列。预热温度:100?150C。焊后热处理:电弧焊一般不进行或600?650 C回火。电渣焊 900?930 C正火,600?650 C回火 3. Q345与Q390焊接性有何差异? Q345焊接工艺是否适用于 Q390焊接,为什么?答:Q345与Q390都属 于热轧钢,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只是Q390的Mn含量高于Q345,从而使Q390的碳当量大于 Q345,所以Q390 的淬硬性和冷裂纹倾向大于Q345,其余的焊接性基本相同。Q345的焊接工艺不一定适用于 Q390的焊接, 因为Q390的碳当量较大,一级Q345的热输入叫宽,有可能使Q390的热输入过大会引起接头区过热的加剧或热输入过小使冷裂纹倾向增大,过热区的脆化也变的严重。 4. 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时,选择焊接材料的原则是什么?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材料有什么影响?答:选择原 则:考虑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状态对焊接接头强韧性的影响。由于一般不进行焊后热处理,要求焊缝金属在焊态下应接近母材的力学性能。中碳调质钢,根据焊缝受力条件,性能要求及焊后热处理情况进行选择焊接材料,对于焊后需要进行处理的构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应与基体金属相近。 5. 分析低碳调质钢焊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简述低碳调质钢的焊接工艺要点,典型的低碳调质钢如 (14MnMoNiB HQ70 HQ80)的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预热措施,为什么有最低预热温度要求,如何确定最高预热温度。(P81)答:焊接时易发生脆化,焊接时由于热循环作用使热影 响区强度和韧性下降。焊接工艺特点:①要求马氏体转变时的冷却速度不能太快,使马氏体有一自回火” 作用,以防止冷裂纹的产生;② 要求在800~500C之间的冷却速度大于产生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速度。此外,焊后一般不需热处理,采用多道多层工艺,采用窄焊道而不用横向摆动的运条技术 ; 典型的低碳调质钢在 Wc> 0.18 %时不应提高冷速,Wc< 0.18 %时可提高冷速(减小热输入)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小于 481KJ/cm;当焊接热输入提高到最大允许值裂纹还不能避免时,就必须采用预热措施,当预热温度过高时不仅对防止冷裂纹没有必要,反而会使800?500C的冷却速度低于出现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使 热影响区韧性下降,所以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提高预热温度,包括层间温度,因此有最低预热温度。通过实验后确定钢材的焊接热输入的最大允许值,然后根据最大热输入时冷裂纹倾向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预热和预热温度大小,包括最高预热温度。 6. 低碳调质钢和中碳调质钢都属于调质钢,他们的焊接热影响区脆化机制是否相同?为什么低碳钢在调质 状态下焊接可以保证焊接质量,而中碳调质钢一般要求焊后热处理?答:低碳调质钢:在循环作用下, t8/5 继续增加时,低碳钢调质钢发生脆化,原因是奥氏体粗化和上贝氏体与M-A组元的形成。中碳调质钢:由

冶金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1、什么是连续介质,在流体力学中为什么要建立连续介质这一理论模型? 答:(1)连续介质是指质点毫无空隙的聚集在一起,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介质。 (2)引入连续介质模型的必要性: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后,流体运动中的物理量均可以看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连续函数分析方法来研究流体运动,实践表明采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解决一般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1-9 一只某液体的密度为800kg/,求它的重度及比重。 解: 重度:γ=ρg=800*9.8=7840kg/(˙) 比重:ρ/=800/1000=0.8 注:比重即相对密度。液体的相对密度指该液体的密度与一个大气压下4℃水的密度(1000kg/)之比---------------------------------------------课本p4。 1-11 设烟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3kg/m3,试计算当压力不变温度分别为1000℃和1200℃时的密度和重度 解:已知:t=0℃时,0=1.3kg/m3,且= 则根据公式 当t=1000℃时,烟气的密度为 kg/m3=0.28kg/m3烟气的重度为 kg/m3=2.274kg/m3 当t=1200℃时,烟气的密度为 kg/m3=0.24kg/m3烟气的重度为 kg/m3=2.36kg/m3

1—6 答: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起点计算的压力,是流体的实际,真实压力,不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表压力: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用压力表进行测量。压力表上的读数(指示值)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既: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采用真空表测量。真空表上的读数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差值,称为真空度。既:真空度=︱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1-8 1 物理大气压(atm)= 760 mmHg = 1033 2 mm H2O 1 物理大气压(atm) = 1.033 kgf/cm 2 = 101325 Pa 1mmH20 = 9.81 Pa 1-21 已知某气体管道内的绝对压力为117kPa,若表压为70kPa,那么该处的绝对压力是多少(已经当地大气压为98kPa),若绝对压力为68.5kPa 时其真空度又为多少? 解:P 绝=P 表+P 大气 =70kPa+98kPa =168kPa P 真=-(P 绝-P 大气) =-(68.5kPa-98kPa) =29.5kPa 1、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作为不可压缩流体? 答:对于气体,在压力变化不太大(压力变化小于10千帕)或流速

钢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

<钢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四种厚度不等的Q345钢板,其中 厚的钢板设计强度最高。 (A)12mm (B)18mm (C)25mm (D)30mm 2、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 。 A 整体稳定性 B 静力强度 C 刚度 D 局部稳定性 3、考虑角焊缝应力分布的不均匀,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宜大于 。 A 40hf B 60hf C 80hf D 120hf 4、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 A 等厚度原则 B 等稳定原则 C 等强度原则 D 等刚度原则 5、最大弯矩相等的情况下,下列简支梁整体稳定性最差的是 A .两端纯弯作用 B .满跨均布荷载作用 C .跨中集中荷载作用 D .跨内集中荷载作用在三分点处 6、钢材塑性破坏的特点是 。 A 变形小 B 破坏经历时间非常短 C 无变形 D 变形大 7、.梁的最小高度是由___ _____控制的. A 强度 B 建筑要求 C 刚度 D 整体稳定 8、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抗剪连接以 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 螺杆被拉断 B 螺杆被剪断 C 孔壁被压坏 D 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刚被克服 9、梁整体失稳的方式为 。 A 弯曲失稳 B 剪切失稳 C 扭转失稳 D 弯扭失稳 10、受弯构件的刚度要求是ν≤[ν],计算挠度ν时,则应 。 A .用荷载的计算值 B .用荷载的标准值 C .对可变荷载用计算值 D .对永久荷载用计算值 1.钢材牌号Q235,Q345,Q390是根据材料 命名的 (A) 屈服点 (B) 设计强度 (C) 极限强度 (D) 含碳量 2.当角焊缝无法采用引弧施焊时,其计算长度等于 。 (A) 实际长度 (B) 实际长度-2t (C) 实际长度-2h f (D) 实际长度-2h e 3.普通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受剪连接的五种可能破坏形式是:I 螺栓杆剪断;Ⅱ孔壁挤压破坏;Ⅲ钢板被拉断;Ⅳ钢板剪断;Ⅴ螺栓弯曲破坏。其中 种形式是通过计算来保证的。 (A )Ⅰ,Ⅱ,Ⅲ (B )Ⅰ,Ⅱ,Ⅳ (C )Ⅰ,Ⅱ,Ⅴ (D )Ⅱ,Ⅲ,Ⅳ 4.计算梁的 时,应用净截面的几何参数。 (A) 正应力 (B) 疲劳应力 (C) 整体稳定 (D) 局部稳定 5.钢结构受弯构件计算公式nX x x W M γσ=中,x γ 。 (A )与材料强度有关 (B )是极限弯矩与边缘屈服弯矩之比 (C )表示截面部分进入塑性 (D )与梁所受荷载有关

【免费下载】焊接冶金与焊接性

焊接冶金与焊接性 绪论 1,焊接的本质和途径: 焊接: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共同作用,使所焊材料达到原子间结合,实现永久性连接的工艺。 焊接途径:1加热2加压 焊接本质:原子间结合焊接的结果:永久性连接 2,焊接接头的组成:是指被焊材料经焊接后,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焊缝;融合区;热影响区。 1)焊缝:是由被焊材料和添加材料经融化凝固后形成。 2)热影响区:是指受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使母材发生微观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 3)融合区:是部分熔化的母材和部分未熔化的母材所组成的区域。 3焊接热循环:1)概念:在焊接过程中,某点工件上的温度随时间由低到高达到极值后, 又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2)主要参数:加热速度Vh,描述工件温度上升快慢。 峰值温度Tm,是热循环曲线上对应的最高温度。 高温停留时间Th,在某一较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 冷却速度或冷却时间Vc,T8、5 3)热循环的特点:1,加热速度非常快;2,峰值温度高;3,高温停留时间短;4,冷却速度快;5,加热具有局部性和移动性。 第一章焊接化学冶金 1,焊接化学冶金的反应区 1)药皮反应区:指开始化学反应的温度到药皮溶解(100——1200),主要反应有水分的蒸发,某些物质的分解及铁合金氧化。 2)溶滴反应区:溶滴形成,长大,过度到熔池的过程。主要反应有气体的溶解和分解,金属的蒸发,金属和合金的氧化还原,以及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溶滴反应区特点:1,反应温度高;2,反应时间短;3,相接触面积大; 4,溶滴金属与熔渣发生强烈的混合。 3)熔池反应区:特点:1,反应温度略低;2,反应时间增长;3,反应具有不同步性; 4,熔池反应具有搅动作用。 2焊接熔渣及其性质 1)熔渣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2,冶金处理作用;3,改善焊接工艺性能。 2)熔渣的种类和成分:1盐型熔渣:由金属的卤化物和不含氧的化合物组成。 2盐——氧化物型熔渣:由金属的氟化物和氧化物组成。 3氧化物型熔渣:由各种金属氧化物组成 3焊接熔渣对金属的氧化 1)置换氧化:是指被焊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发生的置换反应 而导致的氧化。 2)扩散氧化:是指熔渣中的氧化物通过扩散进入被焊金属而使焊缝增氧。 (满足分配定律) 4焊缝金属的脱氧 1)先期脱氧:指焊条药皮中的脱氧剂与分解出的氧化性气体发生的反应. 2)沉淀脱氧(影响最大,最主要):是利用溶解在液态金属中的脱氧剂,将被焊金属及其合金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并使脱氧产物浮到熔渣中去。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课后答案 李亚江版

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焊接性及其实验评定 1.了解焊接性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工艺焊接性?影响工艺焊接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焊接性是指同质材料或异质材料在制造工艺条件下,能够焊接形成完整接头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能力。影响因素:材料因素、设计因素、工艺因素、服役环境。 第三章:合金结构钢 1.分析热轧钢和正火钢的强化方式和主强化元素又什么不同,二者的焊接性有何差别?在制定焊接工艺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热轧钢的强化方式有:(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Mn,Si。(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正火钢的强化方式:(1)固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强的合金元素(2)细晶强化,主要强化元素:V,Nb,Ti,Mo(3)沉淀强化,主要强化元素:Nb,V,Ti,Mo.;焊接性:热轧钢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当量较低冷裂纹倾向不大,正火钢含有合金元素较多,淬硬性有所增加,碳当量低冷裂纹倾向不大。热轧钢被加热到1200℃以

上的热影响区可能产生粗晶脆化,韧性明显降低,而是、正火钢在该条件下粗晶区的V析出相基本固溶,抑制A长大及组织细化作用被削弱,粗晶区易出现粗大晶粒及上贝、M-A等导致韧性下降和时效敏感性增大。制定焊接工艺时根据材料的结构、板厚、使用性能要求及生产条件选择焊接。 2.分析Q345的焊接性特点,给出相应的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艺要求。 答:Q345钢属于热轧钢,其碳当量小于0.4%,焊接性良好,一般不需要预热和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从脆硬倾向上,Q345钢连续冷却时,珠光体转变右移,使快冷下的铁素体析出,剩下富碳奥氏体来不及转变为珠光体,而转变为含碳量高的贝氏体与马氏体具有淬硬倾向,Q345刚含碳量低含锰高,具有良好的抗热裂性能,在Q345刚中加入V、Nb达到沉淀强化作用可以消除焊接接头中的应力裂纹。被加热到1200℃以上的热影响区过热区可能产生粗晶脆化,韧性明显降低,Q345钢经过600℃×1h退火处理,韧性大幅提高,热应变脆化倾向明显减小。;焊接材料:对焊条电弧焊焊条的选择:E5系列。埋弧焊:焊剂SJ501,焊丝H08A/H08MnA.电渣焊:焊剂HJ431、HJ360焊丝H08MnMoA。CO2气体保护焊:H08系列和YJ5系列。预热温度:100~150℃。焊后热处理:电弧焊一般不进行或600~650℃回火。电渣焊900~930℃正火,600~650℃回火

冶金传输原理吴铿编(动量传输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仅限参考) 1.d 2.c 3.a(题目改成单位质量力的国际单位) 4.b 5.b 6.a 9. c (不能承受拉力)10.a 11.d 12.b(d为表 现形式) 13?解:由体积压缩系数的定义,可得: 14?解:由牛顿内摩擦定律可知, A f dl ■ dVx . v F = J A x - Ldl — : 8.57N 7.c 8.a 1 dV V dp 1 995 — 1000 103 1000 10“__106__ -5 10^1/Pa 式中 由此得 dy

dy &

第二章参考习题答案(仅限参考)1.a 2.c 3.b 4.c 5?解:P厂P a ‘油g0 、水gh?二'汞gh P a 兀h =—F p 7油gh< ?水gh, 2 r d =0.4m Pg (测压计中汞柱上方为标准大气压,若为真空结果为1.16m )

6?解:(测压管中上方都为标准大气压) (1)P l = P a '油g h3 - ?水 g ?-h i P a 3 p =833kg/m3 (2)P 厂P a '油g % 一0 二 ^水g h, - h l P a h3=1.8m. D2 2 S 0.1256m 2 V水=S0 =0.1256 0.5 = 0.0628m3 V由=S h^h^ 7-0.1256 1.^0.16328m3 7 ?解:设水的液面下降速度为为dz V, V =-一 dt 3T 单位时间内由液面下降引起的质量减少量为:V「一 4 则有等式:v^2",代入各式得: 4 豈汙巾274」5整理得: -P 二 d2 1 t z°5dz=0.274 dt =0.274t 2 0

同济大学钢结构设计原理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钢结构,应选用综合性能好的钢材。 2.冷作硬化会改变钢材的性能,将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3.钢材五项机械性能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 4.钢材中氧的含量过多,将使钢材出现热脆现象。 5.钢材含硫量过多,高温下会发生热脆,含磷量过多,低温下会发生冷脆。 6.时效硬化会改变钢材的性能,将使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7.钢材在250oC度附近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现象,称之为蓝脆现象。 8.钢材的冲击韧性值越大,表示钢材抵抗脆性断裂的能力越强。9.钢材牌号Q235-BF,其中235表示屈服强度 ,B表示质量等级为B 级 ,F表示沸腾钢。 10.钢材的三脆是指热脆、冷脆、蓝脆。 11.钢材在250oC度附近有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现象,称之为蓝脆现象。 12.焊接结构选用焊条的原则是,计算焊缝金属强度宜与母材强度相适应,一般采用等强度原则。 13.钢材中含有C、P、N、S、O、Cu、Si、Mn、V等元素,其中 N、O 为有害的杂质元素。 14.衡量钢材塑性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伸长率。 15..结构的可靠指标β越大,其失效概率越小。 16.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硫、磷极限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极限含量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对于或大于50 t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冷弯试验的的合格保证。 17.冷弯性能合格是鉴定钢材在弯曲状态下塑性应变能力和钢材质 量的综合指标。 18.冷弯性能是判别钢材塑性变形能力和钢材质量的综合指标。 19.薄板的强度比厚板略高。 20.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Q345钢材时应采用 E50 焊条。 21.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强度。

焊接冶金学及金属材料焊接 习题答案模块二

模块二 2-1答: 与铸锭凝固相比,焊缝结晶有以下特点:(1)熔池的体积小,冷却速度大。由于熔池的体积小,而周围又被冷金属所包围,所以熔池的冷却速度很大,平均约为4~100℃/s,比铸钢锭的平均冷却速度要大10000倍左右。因此,对于含碳量高、合金元素较多的钢种容易产生淬硬组织,甚至焊道上产生裂纹。由于冷却速度快,熔池中心和边缘还有较大的温度梯度,致使焊缝中柱状晶得到很大发展。所以一般情况下焊缝中没有等轴晶,只有在焊缝断面的上部有少量的等轴晶(电渣焊除外)。(2)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在电弧焊的条件下,对于低碳钢或低合金钢来讲,熔池的平均温度可达1770±100℃,而溶滴的温度更高,约为2300±200℃。一般钢锭的温度很少超过1550℃,因此,熔池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由于液态金属的过热程度较大,合金元素的烧损比较严重,使熔池中非自发晶核的质点大为减少,这也是促使焊缝中柱状晶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焊缝条件下,气体的吹力,焊条的摆动以及熔池内部气体的外逸,都会产生搅拌作用。这一点对于排除气体和夹杂是很有利的,也有利于得到致密而性能好的焊缝。 2-2答: 焊缝金属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而存在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一般焊缝中的偏析主要有以下三种。(1)显微偏析一般来讲,先结晶的固相含溶质较低,也就是先结晶的固相比较纯,而后结晶的固相含溶质的浓度较高,并富集了较多的杂质。由于焊接过程中冷却较快,固相的成分来不及扩散,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着由于结晶有先后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2)区域偏析焊接时由于熔池中存在激烈的搅拌作用,同时焊接熔池又不断的向前推移,不断加入新的液体金属,因此结晶后的焊缝,从宏观上不会像铸锭那样有大面积的区域偏析。但是,在焊缝结晶时,由于柱状晶体继续长大和推移,此时会把溶质或杂质“赶”向熔池的中心。这使熔池中心的杂质浓度逐渐升高,致使在最后凝固的部位产生较严重的区域偏析。(3)层状偏析熔池金属结晶时,在结晶前沿的液体金属中,溶质的浓度较高,同时也富集了一些杂质。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这一层浓度较高的溶质和杂质可以通过扩散而减轻偏析的程度。但冷却速度很快时,还没有来得及“均匀化”就已凝固,造成了溶质和杂质较多的结晶层。 2-3答: 对于一般钢铁材料来说,合金元素在液相中的溶解度总是大于固相中的溶解度,熔合区正是液固两相发生强烈接触的地方,所以在液固两相的分界面处,溶质原子就会从固相向液相扩散。焊接条件下,在熔合区元素扩散转移的过程是明显存在的,特别是象C、S、P等强偏析元素,不均匀性更大。 2-4答: 在焊接条件下,熔化过程是很复杂的,即使焊接规范十分稳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也会使热能的传播极不均匀(如周期性熔滴过渡,电磁吹力的变化等)。另一方面,在半熔

冶金传输原理课后题 沈巧珍版

第一章 1-9解 3/78408.9800m N g =?==ργ 8.01000 800 =比重 1-10解 3 3 /kg 1358010 5006790m V m =?== -ρ 3/1330848.913580m N g =?==ργ 1-11解 273 10 t t += ρρ 31000/279.027******* .1m kg =+ = ρ 31200/241.0273 120013 .1m kg =+ = ρ 或 RT P =ρ C R p T == ρ 221100T T T ρρρ== 31 01/279.01000 273273 3.1m kg T T =+?= = ρρ 32 02/241.01200 273273 3.1m kg T T =+?= = ρρ 1-12解 T V V V P T V V t V ?-=? ? ? ????= 1111α 423.1200 273400 2731212=++==T T V V

增大了0.423倍。 1-13解 ?? ? ?? +=27310t v v t s m t v v t /818.5273 90027325 27310=+= ? ? ? ??+= 1-14解 RT P =ρ K m K mol J K mol L atm K s m T P R /27.29/31.8/082.0/05.287273 293.110132522=?=??=?=?== ρ 1-15解 RT P = ρ ()33 111/774.020*********.65m kg RT P =+??==ρ () 33 222/115.137273287102.99m kg RT P =+??==ρ 1-20解 dP dV V P 1- =α 7 9 0210210 5.0%1?=?= -=-P P dP 1-18解 2 2 2111T V P T V P = 2.020 27379273100792.610032.15 5122112=++???=?=T T P P V V 111128.02.0V V V V V V -=-=-=? 体积缩小了0.8倍。 1-19解 C PV k = nRT PV =

钢结构设计原理题库及答案

钢结构设计原理题库 一、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下列情况中,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情况是 【 】 A 强度破坏 B 丧失稳定 C 连接破坏 D 动荷载作用下过大的振动 2.钢材作为设计依据的强度指标是 【 】 A 比例极限f p B 弹性极限f e C 屈服强度f y D 极限强度f u 3.需要进行疲劳计算条件是:直接承受动力荷载重复作用的应力循环次数 n 大于或等于 【 】 A 5×104 B 2×104 C 5×105 D 5×106 4.焊接部位的应力幅计算公式为 【 】 A max min 0.7σσσ?=- B max min σσσ?=- C max min 0.7σσσ?=- D max min σσσ?=+ 5.应力循环特征值(应力比)ρ=σmin /σmax 将影响钢材的疲劳强度。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情况下,下列疲劳强度最低的是 【 】 A 对称循环ρ=-1 B 应力循环特征值ρ=+1 C 脉冲循环ρ=0 D 以压为主的应力循环 6.与侧焊缝相比,端焊缝的 【 】 A 疲劳强度更高 B 静力强度更高 C 塑性更好 D 韧性更好 7.钢材的屈强比是指 【 】 A 比例极限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B 弹性极限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C 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的比值 D 极限强度与比例极限的比值. 8.钢材因反复荷载作用而发生的破坏称为 【 】 A 塑性破坏 B 疲劳破坏 C 脆性断裂 D 反复破坏. 9.规范规定:侧焊缝的计算长度不超过60 h f ,这是因为侧焊缝过长 【 】 A 不经济 B 弧坑处应力集中相互影响大 C 计算结果不可靠 D 不便于施工 10.下列施焊方位中,操作最困难、焊缝质量最不容易保证的施焊方位是 【 】 A 平焊 B 立焊 C 横焊 D 仰焊 11.有一由两不等肢角钢短肢连接组成的T 形截面轴心受力构件,与节点板焊接连接,则肢 背、肢尖内力分配系数1k 、2k 为 【 】 A 25.0,75.021==k k B 30.0,70.021==k k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2、在图3.20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H1=2m ,H2=6m ,管径D=15mm ,如果不计损失,问S 处的压强应为多大时此管才能吸水?此时管内流速υ2及流量Q 各为若干?(注意:管B 端并未接触水面或探入水中) 解:选取过水断面1-1、2-2及水平基准面O-O 1-1面(水面)到2-2面的贝努利方程 再选取水平基准面O ’-O ’, 列过水断面2-2及3-3的贝努利方程 (B) 因V2=V3 由式(B)得 图3.20 虹吸管 g p H g p a 22022 2121υ γ υ γ + + =+ + g p p a 22222υ γ γ + + =g p g p H H a 202)(2322 221υγυ γ+ +=+++g g p 2102823222υ υ γ + =+ + ) (28102水柱m p =-=γ ) (19620981022a p p =?=) /(85.10)410(8.92)2( 222s m p p g a =-?=-- =γ γ υ

) /(9.1)/(0019.085.104 )015.0(32 22s L s m A Q ==??= =πυ

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图),已知d 1 =15cm ,d 2=10cm ,水银差压计液面高差?h =20cm 。若不计阻力损失,求常温(20℃)下,通过文氏管的水的流量。 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处测量静压力差p 1和p 2,则由式 const v p =+22ρ可建立有关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ρ ρ22 212122p v p v +=+ 根据连续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积A 1和A 2与流体流速v 1和v 2的关 系式为 2211v A v A = 所以 ])(1[)(2212212A A p p v --= ρ 通过管子的流体流量为 ] )(1[) (22 1 2212A A p p A Q --=ρ )(21p p -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 074.0) )15.01.0(1(10)1011055.13(2.081.92)1.0(4])(1[)(22 2 2 3332212'2 =-??-????=--?=πρρρA A h g A Q (m 3 /s) 式中 ρ、'ρ——被测流体和U 形管中流体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