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2T13:06:13.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孙翊1 秦富忠2,3

[导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孙翊1 秦富忠2,3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24)

(3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18-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egal system for heart failure in animal models of pressure overload Sun Yi.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China; Qin Fuzhong. Shanxi Provinci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4, China, China

【Abstract】Heart failure is one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pathologic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study of heart failure. In this paper, the pressure overload for heart failure models of various methods of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del method, targeted to improve study.

【Key words】Heart failure; Pressure overload; Animal models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我国心衰的发病率非常高,据《201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

5.4%。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尽管心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发展为心衰,由于医学伦理方面原因限制了人体体内实验,所以迫切需要模拟各种原因来建立动物心衰模型来探究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及相关的防治工作。

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有多种制作方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缩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高血压模型;容量超负荷法:动静脉瘘、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下腔静脉缩窄、快速静脉输液等;心室快速起搏法;心肌缺血法:结扎或电凝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等;心肌损伤法:用药物、细菌毒素、射线等损伤心肌;基因改造法;特殊类型的心衰模型:离体灌流心衰模型、右心衰模型、舒张性心衰模型等。本文重点讨论压力超负荷制作心力衰竭的方法。

1.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多选用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猫、猪、羊等动物。小鼠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生化指标及调控机制与人类相似,现多采用基因缺陷小鼠进行心衰模型研究。但小鼠体形较小,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豚鼠体形适中、性情温顺,与人类在某些电生理方面较为相似,而且在手术操作、造模时间及可重复性和实验花费方面有一定优势,虽然大鼠较豚鼠更为躁动,但其更易存活且价格更为便宜,已经成为心衰模型中的首选动物。兔、犬、猫、猪、羊等动物体形更大,循环系统更为接近人类。手术操作容易许多,造模更易成功,但也更为昂贵。

2.压力超负荷法制备心衰模型

压力负荷指心肌收缩之后遇到的阻力或负荷,主要取决于主动脉的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度和循环血容量。主要通过主动脉缩窄术或采用继发(自发)高血压模型来增加后负荷,模拟了血压升高-心肌肥厚-失代偿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主动脉缩窄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体重的大鼠、采用不同粗细的针头从而把握好缩窄程度,如果缩窄过松,会导致心衰造模时间延长甚至造模失败,缩窄过紧则容易形成急性左心衰竭,提高动物的死亡率。

2.1 升主动脉缩窄

Michael Ibrahim等用200~300g大鼠,0.9mm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6周左室肥厚,术后10周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Zoltán Szabó等用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8周左室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心肌缩短分数(FS%,fractional shortening)下降,心脏重量/体重(HW/BW,heart weight/body weight)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脏功能低下,心肌肥厚显著。[3] Fuzhong Qin, Deborah A. Siwik等在关于活性氧在压力超负荷心衰模型中介导Ca2+-ATP酶活性降低的研究中,用10周龄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12周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重比值、肺脏重量、肺脏重量/体重比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前壁厚度(AWTd)、厚壁厚度(PWTd)、收缩末期容积(LVESD)均增加,左室缩短分数(LV FS%)下降,术后1周起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4]升主动脉缩窄术手术难度较大,一般需要自制穿线器引导丝线缩窄于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而且国内外越来越多得采用转基因小鼠造模,无疑对造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腹主动脉缩窄

Ryuichi Matsukawaa, Yoshitaka Hirooka等用12周龄Wister大鼠,21G针头缩窄15周后,测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FS%降低,HW/BW增加,肺脏重量/体重(LW/BW,lung weight/body weight)增加,体重(BW,body weight)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鼠已经达到心衰状态。[5]该造模方法术后动物存活率较高,但术后饲养时间较长,造模关键在于缩窄位置要位于双肾动脉分叉以上。

2.3 肺动脉缩窄

Shohei Ikeda, Kimio Satoh等为证明Rho激酶通路在右心肥厚及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用27G针头分别缩窄小鼠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约30天,成功造成心衰模型,实验过程中,与升主动脉缩窄相比,肺动脉缩窄右心衰竭明显、右心室氧化应激更严重、死亡率更高。[6]

2.4 肾血管性高血压

Zhu GQ等用250~300g的SD大鼠,用内径0.2mm银夹缩窄右肾动脉,保留左肾,即两肾一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术后4周测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K J 2008B 318)[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33004[作者简介]王 寅(1981-),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 [文章编号]1000-2200(2010)02-0206-03 综 述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王 寅 综述,王洪巨 审校 [关键词]应激,心理学;动物模型;大鼠;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39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心理应激触发机体产生的生理学效应包括急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引发炎症反应过程。因此,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在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用于临床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并且通过这些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了解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的预后评估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心理应激模型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将主要的几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1 慢性抑郁型动物模型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为迟缓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同时可伴有睡眠减少,体重降低等躯体症状。1.1 模型制作 1.1.1 慢性温和的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 ic m ild stress ,C M S) 由K atz 等 [1] 于1981年创立,但缺点较多,如过强的 应激刺激常导致动物死亡。由W ill ner 等[2-3] 对其进行改 进,是目前应用和研究较多的一种抑郁症模型。让大鼠在2~4周内每天经历一种不愉快的轻度应激,包括冷水游泳(4 ,5m i n),电击(电流强度1.0mA,频率1次/分),热环境(45 ,5m in),日夜颠倒,闪光刺激(频率3次/分),禁食,禁水,夹尾(1m in)等刺激。每种刺激形式不连续2天出现,形成一种CM S ,避免动物对同一种刺激产生适应。1.1.2 束缚应激模型 慢性束缚模型[4-5] 是将动物限制在 一个狭小的容器内(直径5cm ,长20cm ),使动物产生无助 或抑郁,每次刺激时间约1h 。 1.1.3 行为绝望(behav i oural despair ,BD )模型 亦称之为 强迫游泳模型 (f o rced s w i m m i ng test ,F S T ),由Porso lt 等1977年建立,被R enard 等[6-7]应用,是将大鼠(或小鼠)置入盛水的环形玻璃缸内强迫游泳。动物最初在水中拼命游动、挣扎,试图逃脱,随之感到逃脱是不可能的,便不再挣扎和游动,仅将头部露出水面,肢体漂浮,维持一种不动状态,称之为 BD 。由此衍生出小鼠的悬尾模型(tail suspension test ,T ST ),是将小鼠尾部悬挂,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 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 绝望 状态[7-8]。 1.1.4 其他类型 如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9],孤养模型[10]等抑郁模型。 1.2 模型行为评分 目前尚无公认的经典测量抑郁情绪的测验,在各种抑郁模型动物中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测量抑郁水平:多用敞箱试验[1]进行行为测评,表现为大鼠自发性探究行为明显减弱,运动能力降低。体重减轻、性行为减少、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升高,睡眠周期紊乱。同时发现老鼠天生偏好糖水的兴趣下降,运用糖水消耗试验测定24h 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若糖水消耗显著降低,表示抑郁模型造模成功[2]。1.3 模型评价 上述抑郁模型可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及抑郁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因其采用的刺激因子类似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应激事件强度,较好地模拟了人类快感缺乏、兴趣降低这一核心症状,并且模型稳定持久,作为抑郁应激模型是理想的。2 焦虑动物模型 焦虑是事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伴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为担忧。2.1 模型制作 2.1.1 间氯苯哌嗪(mCPP)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 1998 年B ilke -i Go rz 等[11]建立了W istar 大鼠mCPP (2.5m g /kg)诱导焦虑的明暗模型,焦虑症状是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减少表现的。谭德讲等[12]用ddy 小鼠取代W i star 大鼠建立mCPP 诱导焦虑的明暗箱模型,是一个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焦虑模型。 2.1.2 V oge l 饮水冲突试验和条件性电击饮水冲突是将动物的饮水行为和不确定的电击结合起来,动物如果想满足饮水的需要就可能受到电击的创伤,由此造成动物在饮水和避免电击之间的冲突,产生焦虑反应[13]。而条件性电击模型中,将某种信号和电击随机结合起来,信号出现后可能会出现电击,也可能不出现电击,动物处于期待性焦虑反应[14]。2.1.3 社会行为模型 该类模型包括天敌暴露[15]、社会隔离、母爱剥夺[16]等。天敌暴露模型是将动物暴露于对其生命有强烈威胁的另一动物面前,天敌就会进行猛烈的进攻, 而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提高。但这一模型往往会对试验动物造成创伤,故多采用可视天敌暴露和天敌气味暴露等模型。2.2 模型行为评分标准 经典的测量动物焦虑反应的方法是高架十字迷宫试验[17]和敞箱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是 206 J Bengbu M ed Co l,l Februar y 2010,Vo.l 35,N o .2

最新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研究进展1

重新认识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综述) 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cute heart failure syndrome,AHFS)指的是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逐渐或突然加重,需要紧急处理的一类临床状态,其症状主要源于肺淤血。 1.流行病学 AHFS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流行病方面有其相似性,如在美国年发病率均为100万左右,住院死亡率都是3-4%,但AHFS 后果更严重。AMI临床干预目标明确,经规范治疗后可明确获益,而且对AMI临床干预的临床证据比较充分,多数的干预措施具备A级试验和研究级别的证据。AHFS 则相对而言证据明显不足,且多数干预措施获益不确切1。 根据ADHERE、EURO HF和OPTIMIZE三个登记研究20万例以上的资料统计,ADHERE研究2发现所有AHF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4% , 而在ICU治疗的心衰患者死亡率高达10.6%。而EURO HF研究3发现AHF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达6.9%,再住院者达24.2%。OPTIMIZE研究4发现AHF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2.9-3.9%, 出院后2-3月死亡率9.5-9.8%,再住院者29.2-29.9% 。 以上资料均提示AHFS的治疗效果甚为不佳,关于AHFS的治疗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更应引起目前人们对AHFS治疗的重视。 2. 预后判断 近年的研究发现,影响AHFS患者近中期以后的主要因素包括:低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肾功能减退、低钠血症和血浆脑钠素等1。

Ghoerghiade等在2006年报道,对OPTIMIZE-HF 研究的48000多例住院AHFS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分析中发现,入院时收缩压是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图1)5。 图1. OPTIMIZE-HF结果(收缩压与在院死亡率)5。 OPTIMIZE-HF研究的48000余例住院AHFS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90天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冠心病(多数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图2)6。AHFS合并冠心病是很常见的,资料显示冠心病与AHFS住院死亡率以及出院后期死亡率较差相关6。 图2. AHFS合并冠心病和无冠心病患者的90天存活率Kaplan-Meier曲线6.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浪群 北京爱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红军 随着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动物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酶GST等)以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褪黑素、a-硫辛酸、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受体和酶)以及DNA的氧化损伤。脂质、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ROM)——自由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ROM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化物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羟基自由基(·OH),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自于肠道先天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NO),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数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文献综述题目: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动物热应激的生理变化机制 摘要:随着畜牧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的逐步深入畜禽应激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有关动物应激机理的研究则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只有彻底弄清楚HSPs的调控机制才有可能了解应激的作用本质,为应激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为动物生产中的应激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热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异性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HSPs作为应激的调控蛋白对阐明动物的应激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应激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在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合成增加,而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则受到抑制。从而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免疫功能等造成影响。文章综述畜禽热应激发生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关键词: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系统动物营养学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映的总和。随着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热应激对畜禽生产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显示,热应激严重影响机体呼吸、循环、消化、免疫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改变。但有关畜禽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多从静态和局部的角度出发,少有以机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动态的研究热应激发生发展规律的报道。文章运用系统动物营养学的思维方法,以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探讨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 1.畜禽热应激生理变化规律探讨 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对温热环境强度量化和统一的困难,可能也是造成各试验结论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之一。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是机体新陈代谢的2个方面,热刺激下机体散热受阻导致能量代谢失衡,引起物质代谢失衡,机体便做出一系列反映来维持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运动着的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可推测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同样有一个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1开始阶段 只有能量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当温热环境最开始作用于机体时,抑制了机体的散热,在很短时间内(也许是数十分钟到数小时)无法散发的热量在体内蓄积,引起体温的细微变化,作用于体内的温度感受器(如颈动脉窦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与体表神经末梢由于温热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冲动一同传至中枢神经;中枢首先从行为调节与加强机体散热上做出反映,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有利于散热的行为与生理变化,如静止、伸展四肢及轻微喘息等[1]。正如Zhou和Yamamoto(1997)的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肉鸡呼吸频率升高,此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平衡没有受到影响。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2T13:06:13.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孙翊1 秦富忠2,3 [导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 孙翊1 秦富忠2,3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2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太原 030024) (3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建立动物模型模拟病理生理过程是研究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本文综述了压力超负荷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的各种方法,以深入认识造模方法,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18-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egal system for heart failure in animal models of pressure overload Sun Yi.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01, China; Qin Fuzhong. Shanxi Provinci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4, China, China 【Abstract】Heart failure is one of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pathological physiological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study of heart failure. In this paper, the pressure overload for heart failure models of various methods of legal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del method, targeted to improve study. 【Key words】Heart failure; Pressure overload; Animal models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以左室结构、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激活为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我国心衰的发病率非常高,据《2014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 5.4%。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尽管心衰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发展为心衰,由于医学伦理方面原因限制了人体体内实验,所以迫切需要模拟各种原因来建立动物心衰模型来探究其发生的病理生理及相关的防治工作。 心力衰竭模型模型有多种制作方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缩窄升主动脉、腹主动脉、高血压模型;容量超负荷法:动静脉瘘、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下腔静脉缩窄、快速静脉输液等;心室快速起搏法;心肌缺血法:结扎或电凝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法等;心肌损伤法:用药物、细菌毒素、射线等损伤心肌;基因改造法;特殊类型的心衰模型:离体灌流心衰模型、右心衰模型、舒张性心衰模型等。本文重点讨论压力超负荷制作心力衰竭的方法。 1.心力衰竭模型实验动物的选择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多选用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猫、猪、羊等动物。小鼠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生化指标及调控机制与人类相似,现多采用基因缺陷小鼠进行心衰模型研究。但小鼠体形较小,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豚鼠体形适中、性情温顺,与人类在某些电生理方面较为相似,而且在手术操作、造模时间及可重复性和实验花费方面有一定优势,虽然大鼠较豚鼠更为躁动,但其更易存活且价格更为便宜,已经成为心衰模型中的首选动物。兔、犬、猫、猪、羊等动物体形更大,循环系统更为接近人类。手术操作容易许多,造模更易成功,但也更为昂贵。 2.压力超负荷法制备心衰模型 压力负荷指心肌收缩之后遇到的阻力或负荷,主要取决于主动脉的顺应性、外周血管阻力、血液黏度和循环血容量。主要通过主动脉缩窄术或采用继发(自发)高血压模型来增加后负荷,模拟了血压升高-心肌肥厚-失代偿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主动脉缩窄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体重的大鼠、采用不同粗细的针头从而把握好缩窄程度,如果缩窄过松,会导致心衰造模时间延长甚至造模失败,缩窄过紧则容易形成急性左心衰竭,提高动物的死亡率。 2.1 升主动脉缩窄 Michael Ibrahim等用200~300g大鼠,0.9mm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6周左室肥厚,术后10周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Zoltán Szabó等用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术后8周左室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心肌缩短分数(FS%,fractional shortening)下降,心脏重量/体重(HW/BW,heart weight/body weight)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脏功能低下,心肌肥厚显著。[3] Fuzhong Qin, Deborah A. Siwik等在关于活性氧在压力超负荷心衰模型中介导Ca2+-ATP酶活性降低的研究中,用10周龄小鼠,27G针头缩窄升主动脉12周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重比值、肺脏重量、肺脏重量/体重比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超声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前壁厚度(AWTd)、厚壁厚度(PWTd)、收缩末期容积(LVESD)均增加,左室缩短分数(LV FS%)下降,术后1周起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4]升主动脉缩窄术手术难度较大,一般需要自制穿线器引导丝线缩窄于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之间,而且国内外越来越多得采用转基因小鼠造模,无疑对造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腹主动脉缩窄 Ryuichi Matsukawaa, Yoshitaka Hirooka等用12周龄Wister大鼠,21G针头缩窄15周后,测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增大,FS%降低,HW/BW增加,肺脏重量/体重(LW/BW,lung weight/body weight)增加,体重(BW,body weight)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鼠已经达到心衰状态。[5]该造模方法术后动物存活率较高,但术后饲养时间较长,造模关键在于缩窄位置要位于双肾动脉分叉以上。 2.3 肺动脉缩窄 Shohei Ikeda, Kimio Satoh等为证明Rho激酶通路在右心肥厚及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用27G针头分别缩窄小鼠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约30天,成功造成心衰模型,实验过程中,与升主动脉缩窄相比,肺动脉缩窄右心衰竭明显、右心室氧化应激更严重、死亡率更高。[6] 2.4 肾血管性高血压 Zhu GQ等用250~300g的SD大鼠,用内径0.2mm银夹缩窄右肾动脉,保留左肾,即两肾一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术后4周测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北京安贞医院刘小慧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 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 杂,预后不良。严重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以上。 一、心衰的分期和治疗原则 心衰可分为ABCD四期,针对不同分 期的病人应分别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美国心脏学会和心脏病协会2005年修订了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采用了一种新的心力衰竭分级方法,将病程分为ABCD四期。A期:有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但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无心衰症状;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无心衰症状;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即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指南虽没有重大的突破,却对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期患者:治疗目的是控制心衰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降低心衰危险。高血压是心衰主要危险因素,理想的血压控制可使心衰危险降低50%。糖尿病显著增加A期患者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影响心衰患者预后,因此应严格控制血糖。调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衰发生。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史、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ARB) B期患者:治疗目的是延缓左心室重构,预防心衰发生。所有A期建议均适用于该期患者。应根据最新指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血运重建可降低心衰危险。对于所有有适应症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降低梗死或死亡发生率。 C期患者:A期和B期患者I类建议中的措施也适用于该期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C期心衰的基石,有液体潴留证据或曾有液体潴留史的患者应使用利尿剂并限制钠盐摄入。及早联合使用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因副作用不能耐受ACEI患者,ARB为有效替代药物。中度心衰和LVEF降低的患者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及实验性治疗

心力衰竭模型制备及实验性治疗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备。 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方案。 3.急性心力衰竭时的各项心功能及生化免疫等变化意义。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手术台,1ml、2ml、10ml注射器,心导管,气管套管,动脉夹,手术器械一套, 7.5号针头,头皮针头,木夹,压力换能器,小动物呼吸机,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 验系统 3.药品:25%乌拉坦,2%戊巴比妥钠,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泰盟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设置 信号输入: 1)第1通道:左心室内压; 2)第4通道:心电。 2.实验动物麻醉 取家兔一只,称重,用20%乌拉坦溶液,按5ml/kg静脉注射进入麻醉,将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颈部手术 1)气管插管 做一倒T形切口,连接气管插管。 2)连接呼吸机 插入与动物呼吸机连的气管插管,结扎固定。将呼吸频率调至35次/min。 3)左侧颈外静脉插管,左侧颈外静脉插管,插至右心房开口处(取血) 按试管编号,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用5毫升玻璃针管分别从静脉插管内取 血3~4毫升,打开抗凝管瓶塞移入,测BNP,测生化指标(心肌酶谱等)。 4)左心室插管(测左室内压)

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将心导管插入颈总动脉内,观察屏幕显示先出现血压波形,继 续将导管插向左室腔。当波形由血压波变成下沿达0 mmHg附近具有明显舒张期 而峰顶平坦的波形时,即表明导管口已通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室腔内,再送入导管 约0.2~0.4cm,若还保持同样波形则可把心导管结扎固定。 4.连接心电 将心电输入线的三个针形电报分别插入右前肢及右、左后肢皮下,记录II导联心电。 5.建立静脉通路 将头皮针连接在输液瓶(NS),然后用头皮针头刺入耳缘静脉中,并用木夹或胶布固定,用于心衰模型造模给药。 6.连续记录正常心室内压、心电 7.戊巴比妥钠制备心衰模型 先以2%戊巴比妥钠溶液 2.2ml/kg缓慢静脉注射,待左心室内压下降至给药前的30%~40%为急性心衰指标。 8.药物治疗 1)静脉注射1%呋塞米0.5ml/kg 2)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1.5ml/只 3)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ml/kg 4)静脉注射阿托品(5mg/ml) 0.1ml/kg 5)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4ml/kg 6)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溶液约20滴/分钟(70ug/min) 四、实验结果 1.左心室插管 2.正常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动物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 畜牧业 特别是现代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 强,动物 应激医学已成为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应激医学研究中,动物氧化应 激又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课题。 1 氧化应激概念与起因 1.1 氧化应激概念 动物在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通常不会导致组织细胞 的损伤,机体依靠自身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谷胱甘肽硫转酶 GST 等) 及非酶类的抗氧化剂(包括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甘肽、褪黑素、 a- 硫辛酸、类胡萝 卜素、微量元素 铜、锌、硒等),可以保护机体组织和细胞防止自由基的损伤。当动物机 体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的水平高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时,氧化还原状态失衡,过量的 自由基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即诱发氧化应激,并导致氧化损伤。因此,氧化应激 (Oxidative Stress) 是机体应答内外环境,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对机体进行多层次应激性调节 和信号转导,同时造成氧化损伤的重要生命过程。器官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依赖于 它的抗氧化系统的状态和氧化剂与抗氧化之间的动态平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蛋白质过氧化 (受体和酶 )以及 DNA 的氧化损伤。 脂质、 蛋白质和 DNA 的氧化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衰老等过程。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都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诱导胃肠道、免疫系统等多方面的氧 化应激。 1.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1 自由基的产生 细胞在正常新陈代谢和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 基。首先,肠上皮细胞的主动新陈代谢本身就是 性有关。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包括超氧 化物阴离子 ( · OH) ,它们都是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不可避免的 产物。其次,另一个内源性氧化应激源 自于肠道先天 及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与许多共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 氮 (NO) ,其在食物和水的吸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当动物遭受应激刺激或患病时,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自由基,过量的自 由基数量 将超过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 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结果会导致机体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四种致细胞损伤机制: 1) 对脂类和细胞膜的破坏,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对蛋白质、酶的损伤,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功能丧失和酶失活。 3) 对核酸和染色体的破坏,从而导致 DNA 链的断裂,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4) 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1.2.2 氧化应激的起因 1.2.2.1 外源性因素 1.2.2.1.1 日粮 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或不良可能使体内自由基增加,而且还影响抗氧化酶生物合成及 内源性抗氧 都会产生活性氧代谢物 (ROM) ——自由 ROM 的来源,其生成与电子传递链的活 (O2-) 、过氧化氢 (H2O2) 和羟基自由基

动物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 (一)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体内外各种强烈因素(即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机能和代谢的改变。 任何对动物机体或情绪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以成为应激原。当这种应激反应真正威胁到动物的健康时,动物就会觉得不适。根据动物是否感到不适这一标准可将应激反应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性应两类。 (二)良性应激:是指使动物感到愉快的应激,是对动物的有益应激。如猪有玩耍时的奔跑行为和交配行为。 (三)恶性应激:是指那些危及动物福利和健康的应激,常使动物感到无聊、压抑和紧张。恶性应激是引发一种或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另外,也有人将应激反应分为免疫应激反应和非免疫应激反应。 二、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素 (一)气候因素 过冷、过热、强光照射.湿度过大都会对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有资料表明,低温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若舍内温度低l 0℃以下,就会引起猪的应激反应,尤其仔猪会冻死,低温伴有通风不良或贼风侵袭,湿度过大,会进一步加重猪的应激反应。在高温环境下,几乎所有规模化猪场都造成

母猪采食量下降,临产期、围产期死亡及仔猪死亡,母猪发情率降低,返情率提高20%~30%,窝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成活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达到20%以上。 (二)有毒有害气体 冬天畜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动物产生刺激,产生应激反应,浓度过高,就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使抗病力下降,呼吸系统发病。 (三)惊吓等环境因素 如噪音、突然断电,强辐射、奇光、外人入舍、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突然更换或衣着及工作程序的变化等都会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 (四)饲养管理因素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员的粗暴对待、去势、断尾、打号、断喙.接种疫苗、注射药物、保定等,此时动物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通过这些变化来动员机体的防御机能,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 (五)营养因素 主要指饲料中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饲养管理中,饲喂时间、饲喂次数、饲喂量、突然更换饲料、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都会造成应激。

(完整word版)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乾安县中医医院高凤兰 学习目标: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期、诱因、临床表现及最新的治疗。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能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认识,掌握心衰治疗的新进展,让这些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延长心衰病人的生命。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1.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在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2.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另外还有心脏病外的疾病引起的心衰,如急性肾炎、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肺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低下。 二.心力衰竭的类型及分期 1.类型:按发展进程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部位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 2.分期:2005-2009版新版心衰指南制定了心功能分期,能够可靠而客观的识别心衰患者,并且各期心衰有其治疗措施。心功能分为 A.B.C.D 期。

A期: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无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服用心脏毒性药物或酗酒史,曾有过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 治疗高血压鼓励戒烟,治疗血脂紊乱,不提倡饮酒,使用ACEI类制剂。 B期: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症状。 左室肥厚和纤维化,左室扩大或收缩力减弱,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 A期所有的治疗、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C期:患者过去曾出现过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困难和乏力,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无症状患者。 A期的所有治疗、常规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饮食限制。 D期: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心力衰竭反复发作需住院治疗,且不能安静出院等待心脏移植需持续静脉用药以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或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非住院患者。 三.临床表现及诱因 (一).1.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 2.睡眠时突发呼吸困难,坐起时好转。 3.下肢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

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III.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A、压力超负荷/主动脉缩窄 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肥厚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缩窄(i.e.缩窄升主动脉)。 小鼠行主动脉缩窄(TAC)可以引起心脏机械性的压力超负荷,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衰(20,84)。TAC通常诱导方法采用在近胸骨端行小切口, 缩窄主动脉的这样的开胸手术。TAC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心室重构,但该模型可以用于肥厚发病过程中多种基因学的研究。主动脉缩窄模型能很好的模拟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在主动脉缩窄造成心肌肥厚几个月后会导致心衰。 B、容量超负荷 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CHF(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檐沟血或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瓣膜闭锁不全就会引起心室容量超负荷。在慢性动脉和/或二尖瓣瓣膜回流疾病中的容量超负荷,我们会观察到“舒张期压力-容积曲线”整体右移,说明心脏僵硬度增加,即发生LVH (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36)。通常情况下,容量超负荷CHF模型制备方法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即于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血管夹在近肾动脉端夹闭主动脉阻断血流;用0.6-mm的针头由主动脉远端刺入,继续进针刺入下腔静脉,使动静脉联合。退针后,缝合血管壁伤口。4-5周后,就能复制出心肌肥厚模型,并具有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舒张末期压力增加的特点(257)。 C、冠状动脉结扎 冠状动脉结扎常用于复制心衰动物模型。冠脉左前降枝(LAD)结扎后会阻断心脏的供养和营养输送,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心脏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血氧和营养供输阻断后,心肌细胞死亡,心脏整体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由于这种动物模型非常接近临床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该模型是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13)。 D、转基因型心脏肥大模型 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受条件限制,在此不能针对于所有模型作一全面的综述,但在此文中,我们介绍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成功模拟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演变为心衰的过程。表1列举的是截止目前,研究学者们发现的较成熟的心肌肥厚/心衰模型。 表1:小鼠心衰模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代谢转变模型ECM紊乱转基因模型 肌侵蛋白,TNFα,G i,Gαq,PKCβ,PKA,β1AR, 磷酸化蛋白, 肌集钙蛋白, 钙调磷酸酶, L-型Ca2+ 通道 线粒体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 脂肪酸氧化(FAO) 通路的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

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进展涉及五个研究,包括COMMANDER HF、EMPA -HEART、PIONEER-HF、TRED-HF、UCM-502935。 1 .COMMANDER HF COMMANDER HF是有关利伐沙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既往研究显示华法令并不能改善射血分数减少的心衰患者的预后,而有关利伐沙班的ATLAS ACS 2TIMI 51研究显示:立伐沙班(2.5mg BID)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梗塞后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心衰与凝血酶相关途径的激活有关,抗凝药是否能通过影响这一过程,改善合并CAD的慢性心衰恶化患者的预后呢? 研究分组为:利伐沙班2.5mg BID组和安慰剂组,入选对象为射血分数降低的窦性节律CAD患者。主要疗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塞、卒中。研究结果显示立伐沙班未能改善全因死亡、心肌梗塞、或卒中,也未能改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率。主要终点事件未改善的结果推测与入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恶化HF相关。安全性方面,主要安全终点并无显

著性安全优势,特别是对于符合ISTH标准的主要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的发生率更高。 有关该研究的血栓栓塞事件复合终点(心肌梗塞、缺血性卒中、突然或无目击者的死亡、肺栓塞或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事后分析,显示血栓栓塞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降低,但心肌梗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局限性:入选对象是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HFpEF的患者结论未知;血栓栓塞事件并不是该研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左心衰竭右室压力训练动物实验的病理学观察.

左心衰竭右室压力训练动物实验的病理学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左心衰竭状态下经过压力训练的右心室心脏病理学变化。方法用14只绵羊,首先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方法造成左心衰模型,然后在该模型上采用右心室压力超负荷训练,并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选择性结扎绵羊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对角支动脉,可以获得稳定的左心衰模型。病理学检查显示右心室心肌细胞肥大。结论本实验初步证明了在左心衰竭状态下经过压力训练的右心室可以适应高压环境。该实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右心室训练;左心衰竭;绵羊模型;病理形态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experiment on right ventricle training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heart pathology on pressure trained right ventricle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Methods In this study, 14 sheep were used.We first built a left heart failure model through the ligatio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Then we went on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pressure trained overloaded right ventricle. Echocardiogram, hemodynamic measur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utilized in the experiment.Results A reliable left heart failure model in sheep using choice liga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its diagonal branch. The pathological study suggested that myocardial cells of the right ventricle was hypertrophy.Conclusion This study preliminary proved that pressure trained right ventricle may adapt high pressure after failed left ventricle, and has a good foreground on it. 【Key words】 right ventricle training; left heart failure;sheep model; pathomorphology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心力衰竭中尤其以左心室衰竭为著,且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心力衰竭诊断后5年生存率在30%~40%[1]。因此,为了有效地寻找一条治疗左心衰 竭的新方法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我们建立了动物模型,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增加右心后负荷,以训练右室。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超声、血液动力学及病理形态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与分组采用雄性绵羊14只,年龄1~1.5岁,体重27~40k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单纯造成左心室梗死;实验组 (n=7),训练右心室。主要实验过程,将绵羊静脉诱导麻醉后,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5min后开放阻断的冠脉,在血液动力学指标平稳后,再次阻断上述冠脉,造成左心室心肌梗死模型。手术7天后,再次开胸行右心室加压法制备压力负荷性右心室肥厚模型,同时监测主动脉收缩压和右心室收缩压,使右心室收缩压逐渐由20mmHg升高到40mmHg , 最终使两者压力接近平衡。1周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做病理检查。 1.2 心肌肥厚测定去除心房后,称全心湿重(THW),然后从心尖部开始每隔1cm厚横切,观察、测量左心梗死面积。将两心室分离,分别称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