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武汉市2014届高中9月调考语文质量分析

洪山区语文高考指导小组

为了便于高三老师明天(周一)评讲试卷,我把高考指导小组同志们的质量分析整理后发给你们,仅供老师们参考。

质量分析主要是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赋分标准、答题情况及主要错误、备考建议。

文言文翻译

一、赋分标准

12.1 具翻译为“全部、详细、都、全”给1分,翻译为“具体、一一”不给分。

以翻译为“把、将”给1分,翻译为“来、被、让、使”或没译不给分。

语意符合语境给1分,如“闻”,译为“使他知道、使他听闻、使他听说”或者“报告给他(皇帝、武帝、官府”均可给分。

语序颠倒不扣分,省略句式没有译出不扣分。

12·2 西翻译为“向西”,有活用现象,给1分。

无所:翻译为“没有什么、什么”给1分,

语意正确与否的关键扣最后一句话“无所不至”,至:不能翻译成“到”,因为不符合语境,结合语境可译为“没有什么不发生”“什么都可以做”“没有什么干不出来”。

官:译为皇上、朝廷、官府等均可,不扣分;人情,没有译古今异义,译成人之常情,没扣分。

12·3 遣:翻译成派,派遣给1分。

执录:翻译成关押、逮捕、扣留等给1分。

语意正确给1分。

13 断句划线超过1处,扣1分,多2处,扣2分,多3处,0分。

对1处给0.5分,但四舍五入,实际给1分,依次类推。

二、得分与失误情况分析

12.1 人均1.17分,只能扣住“具”。失分原因是看不懂,所以乱译,扣不住点“以”,语意不同。

12.2 人均0.83分,失分原因是简单的不规范翻译,看不出应该活用为“向西”,或者不知道文言文单音词应该变成双音词。难的翻译不到,如“至”。

12.3人均0.82分。失分原因是简单的不规范翻译,如“遣”译成“派遣”时写错字、还有就是根本不知道“执录”的意思,无积累。

13 人均2.13分,较好,因为读得懂,而且四舍五入,立足给分。

三、备考建议

1扎实落实课本,积累各种文言现象,要有清泉活水,才是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根本。

2立足课本,选取课文中经典句子,有意识培养、锻炼提升学生

的翻译能力。在实战中,培养学生规范翻译的方法,自然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马房山鲜志英)

诗歌鉴赏

(1)、

答题标准:①对陈七慷慨从军、以身报国的钦佩、赞赏、仰慕、敬重之情;②对自己蹉跎岁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才能无所施的遗憾之情;③表达忠心报国的决心。(3分,各1分)

得分情况:均分(0.94)。①审题不清,忽略了题干中的“概括”、“内涵”等重要信息,直接翻译诗句;②读题不读诗,只抓住题目中的“送”、“从军”字样,将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定位为“对友人的不舍、思念”,“对友人上战场的担忧”,“对战争的厌恶”和“作者忧国忧民”等;③不能正确贯通诗意,尤其是“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句,将诗中对陈七和自己作者张冠李戴;④用语混乱,如“表达了……的情景”等。

(2)、

答题标准:①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昂扬、豪迈等)之气(1分);②“君负鸿鹄志”、“一闻”、“忽争先”等词句,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慷慨从军、以身报国的赞美、钦佩之情(2分);③“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句中表达了自己以文报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2分),充满阳刚之气。

得分情况:均分(1.27)。①没有明确掌握此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模式,忽略了第一个答题步骤,导致第一个答分点缺失;②架空文本分析,不能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壮逸之气”,③只摘抄相关诗句,用笼统的感知代替了具体深入的解读。

15、名句默写:

得分情况:均分(3.51)。①内容张冠李戴;②记忆不准确,任意加虚词或换用虚词;

(石牌岭胡慧娟)

现代文阅读

第17题:

评分标准:“改得好”主要在思想境界的提升。“生不逢时”谓遭逢乱世,不满无奈,满腹牢骚,态度消极;“生正逢时”是对动乱时世的批判,语含愤激,又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之意,道出志向远大,乐观进取,敢于抗争的精神品格。赋分前1后3。

考情:不足在没有对比,仅及一面;脱离语境,不论背景、人、事,评述错位;搬用原文(如“风流、得皮实英风豪气”),不作简析。得分在2、3分的占多数。

建议: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落实对比;既要结合文本,也要个性感悟,有分析。

第18题:

评分标准: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全文”主要在两个材料上,

前者为乐观坚韧,与逆境争,不向命运低头;后者则侧重有眼光志向为真理为理想为国家奋斗到底的精神动力。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深入内在。

考情:审题不严,无视全文材料及思路,纠缠“皮实”,误作解释词语。回答宽泛,思想层次浅。看不出背景,说不出“逆境抗争”;没有关注打油诗,也就看不出奋斗到底的动力支柱。均分不足2分。

建议:加强审题,区分词语题与文意概括题;培养整体感,明确答题方向、区间、依据。

概括建立在分析基础上。

第19题:

评分标准:文本分析5分,其中理解句意3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结合现实分析3分。

考情:没有联系吴祖光其人其事其诗,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只是就诗说诗。均分3分。

建议:两句诗化腐朽为神奇,关键在人物思想品格、精神世界的伟大,关乎文章主旨。答题应加强对全文材料主旨的关注。结合文本,有基本分析。

(长虹何冬青)

语言运用

第20题是评述“空中授课”的意义,总分4分,内容、形式各2分。内容要求观点鲜明,立足于“国际地位、科技发展、科普教

育”的高角度给分,若仅谈“形式新颖、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扣1分;形式上题目要求“语言对称”“不超过30字”各1分,鉴于“语言对称”不易把握,改题时要求学生“句式结构大致相同,是整句”就给分。但字数超过30字扣1分,因学生易忽略字数要求,故此处扣分较严。

第21题是阅读《药》中的一段文字,说说两处连用“运气”一词的妙处。总分4分,评分标准在标答的基础上有所变动。点出“运气”一词词性变化1分,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动词、形容词皆可;分析词义2分,前一个有“我给了你运气”或“使你有了运气”的意思,后一个有“有好运”或“运气好”的意思;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1分,表现了康大叔“炫耀、讨赏的心理”或“康大叔自以为是的性格”。

第23题推介你最喜欢的报纸或杂志,要求突出报刊特色,运用两种修辞,不超过80字。总分4分,内容2分,形式2分。内容要突出报刊特色,泛泛而谈扣1分;形式2分,两种修辞各1分。因答题卡上有字数提示,故本题不存在字数扣分。

一、得分情况及失分原因

第20题均分2.43分,失分原因在于句式不能构成整句,不关注句子结构的大致相似;第二评述意义认识高度不够,仅仅停留在“小我”意识;第三忽略字数要求,长篇大论。但学生答案中也不乏“小我”“大我”兼顾的好句子或立意角度高的句子,如“空中授课创意

好,教授知识你我他;航天技术创新高,宣向世界中国强”;“神十空中授课,中国地位跃千里;中国实力大增,国人豪情渐深厚。”最后少数学生偷换评述对象将“空中授课”换为“神十飞天”。

第21题均分0.56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对《药》生疏,解读错误,更有甚者在分析华老栓的形象“华老栓善良,人与人感情质朴”,而忽略了说话主人公康大叔;其次对《药》略知一二的学生答题空洞,说套话,如“运气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和性格。”

第23题均分2.94分。失分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运用两种修辞”有学生理解为一种修辞的两次使用,如比喻的修辞手法出现两次;第二报刊特色不突出,泛泛而谈,如答“xx报刊杂志选材广泛、内容丰富”等等。其他原因还有不写推介的报刊名或就写“我最喜欢的报纸杂志”、推介语中不用修辞、推介名著作品。

二、备考建议

语言运用题应是学生的得分阵地,但本次考试学生却严重“失守”,其主要原因在于审题粗心大意,老师要给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规范学生答题。其次在平时教学中多与学生扯扯闲话,谈谈时事话题或老师对生活的见解,学生阅历毕竟有限,老师的寥寥数语可提升学生认识问题的高度。最后不要忽略小细节,如报刊、杂志的书名号,字数要求等等。

(关山杜娟)

作文

1、武汉市九月调考作文有别于以往作文选题,题目选取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的一段景物描写名句加以延展,以“风与墙”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开放度大,可以展开多方位的联想,考生应化实为虚,探求“风”与“墙”的象征意义及联想意义,并论证其相应关系。比如:“风”可以象征变化、变通、灵动、自由、开拓、进取等等,“墙”可以象征保持、保护、坚守、稳重、封闭、阻挡等等,在种种象征意义中,找准相应的对应关系展开作文。例如“变通与坚守”“开拓与封闭”“灵动与稳重”,题目没有局限于一个主题,而是在更开阔的领域展开思维,只要符合“风与墙”的象征意义的对应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2、因为本次作文审题难度大,材料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有很大的跳跃性,对学生写作带来了很大不便,所以本次作文评卷中,对联系材料并从材料中引出观点适当放宽了要求。但在作文评讲中还是要严格按照高考作文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文章内容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不可天马行空,完全与材料脱节。

3、本次作文以43分为切入分。评分标准是:文章完篇,结构完整,有主题,内容正确。其他标准依照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执行。

4学生作文主要问题:第一,审题不准,没能从题目的象征联想意义上立意,不能化实为虚,而是就题目写“风”与“墙”,显得浅薄,思路不开。第二,单纯的写“风”或者“墙”,没有将两者结合

起来,没有注意二者的关系。第三,胡乱联系,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牵扯在一起,再冠之以“风”与“墙”的名目。第四,论据老旧。总是“老三样”的论据,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缺少新鲜事例,与现实生活脱节。

(洪高蔡诗贵关山李咏婷蔡诗贵执笔)

2013年9月8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