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学习要求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脊液改变和病因学治疗;了解朊蛋白病、爱滋病所致的神经障碍和神经梅毒的致病因子、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和及相关辅助检查;了解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风疹性脑炎的致病因子和临床表现;

了解寄生虫脑病的病原体和临床表现及其治疗一、选择题

A型题

1. 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嗜神经的RNA病毒

B.嗜神经的DNA病毒

C.非嗜神经的RNA病毒

D.非嗜神经的DNA病毒

E.Ⅰ型为DNA病毒Ⅱ型为RNA病毒

2. 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发生脑炎的主要途径是:

A.不洁助产器械的应用

B.原发性胎儿宫内感染的延续

C.分娩时不洁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的接触

D.静脉输血导致的医源性感染

E.喂乳妇的乳头不洁

3.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时,对于该病毒感染具有确定诊断价值的是:

A.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B.病程中1次抗体滴度呈6倍以上增加

C.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2倍以下增加

D.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3倍增加

E.病程中6次以上抗体滴度呈3倍以下增加

4.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腰穿脑脊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轻、中度增高

B.细胞数增多

C.细胞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D.可以有红细胞增多

E.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

5. 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预后无影响的是:

A.诊断、治疗是否及时

B.对症支持处理是否完善

C.免疫治疗是否得当

D.脑脊液中的病毒数量

D.抗病毒药物的疗程是否足够

6. 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A.肠道病毒

B.单纯疱疹病毒

C.带状疱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流感病毒

7. 病毒性脑膜炎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春夏季节

E.无规律,一年四季散发

8. 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唯一可靠的方法是:

A. PCR检查脑脊液中的病毒

B.有无头痛

C.有无脑膜刺激征

D.血清或脑脊液中病毒抗体滴度的增高

E.病毒分离和组织培养

9. 对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病理改变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血管周围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B.皮质下白质病变明显

C.可出现嗜酸性包涵体

D.可累积小脑、脑干、或脊髓的白质

E.病灶区的少突胶质细胞缺失,轴突相对完整

10.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患者发病后的存活期多为:

A. 5年

B. 3年

C.多于10个月

D.9个月以内

E多数患者积极治疗后病程可迁延8~12年

11. 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

B.隐袭起病、缓慢发展

C.发热明显

D.发病前多有麻疹感染史

E.最后多死于并发的感染和循环衰竭

12.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朊蛋白致病的:

A.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B.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D.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E.橄榄-脑桥-小脑变性

13. 发病最多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属于:

A.散发型

B.医源型

C.家族型

D.变异型

E.医源型和家族型

14.下列疾病的病理改变中不会出现炎性反应的是:

A.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B.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C.神经梅毒

D.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

E.神经Lyme病

15. 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中晚期可以出现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局灶性慢波

B.每秒3次出现的棘慢波综合

C.间隔0.5~2秒的周期性棘-慢复合波

D.1.3~2.6HZ的负-正-负三向波

E.1.3~2.6HZ的正-负-正三向波

16. 大多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患者发病后可存活:

A. 1年以内

B. 10年以上

C. 2个月以内

D. 5年以上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资料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一、颅脑先天发育异常 【病理基础】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是由胚胎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分类方法很多,本节从诊断和鉴别诊断出发,按病变的解剖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中线部位的病变、神经皮肤综合征、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 中线部位的病变:脑膜和脑膜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chiari畸形、Dondy-Walker综合征、透明隔囊肿、透明隔缺如、胼胝体脂肪瘤等。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 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等。 神经元和脑回形成异常:无脑回畸形、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 【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重者可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及各种神经症状体征,容易伴有其他器官和组织发育异常和疾病。【影像学表现】 1、脑膜和脑膜脑膨出:CT和MRI表现颅骨缺损、脑脊液囊性肿物或软组织肿物、脑室牵拉变形并移向病侧。 2、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表现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侧脑室之间。可伴有其他发育畸形如胼胝体脂肪瘤、多小脑畸形等。 3、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平面以下5mm以上,邻近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及脑干位置形态可正常或异常,常伴有脊髓

空洞症和Dondy-Walker综合征。 4、Dondy-Walker综合征:在MRI矢状面后颅凹扩大,直窦和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等,并发脑积水。 5、无脑回畸形:CT和MRI均显示大脑半球表面光滑,脑沟缺如,侧裂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 6、脑裂畸形:脑皮质表面与侧脑室体部之间存在宽度不等的裂隙,裂隙两旁有厚度不等灰质带。 7、脑灰质异位:CT和MRI均见白质区内异位灰质灶,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并发脑裂畸形。 8、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两侧室管膜下或脑室周围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9、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sturge-weber综合征):CT和MRI表现病侧大脑半球顶枕区沿脑沟脑回弧条状钙化。伴有脑发育不全和颅板增厚。 10、神经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颅神经肿瘤(听神经、三叉神经和颈静脉孔处),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和脑血管异常。二、颅脑损伤 (一)脑挫裂伤(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病理基础】脑外伤引起的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散在小出血灶等。可分为三期 1、早期:伤后数日内脑组织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要变化。 2、中期:伤后数日至数周,逐渐出现修复性病理变化(瘢痕组织和

神经病学题库(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内容参考)

第八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脱髓鞘疾病常见的病理改变: A.神经纤维髓鞘破坏 B.病变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 C.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D.神经轴索严重坏死 E.神经细胞相对完整 2.下列哪项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无关: A.病毒性感染 B.自身免疫反应 C.环境因素如高纬度地区 D.血管炎导致缺血 E.遗传易感性 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复发-缓解型 B.继发进展型 C.原发进展型 D.进展复发型 E.良性型 4.女性,24岁,一年前疲劳后视力减退,未经治疗约20余日好转,近1周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麻木,2日前向右看时视物双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球后视神经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 D.脑干肿瘤 E.脊髓压迫症 5.一青年,7个月前因轻截瘫诊断急性脊髓炎住院治疗,2周后基本痊愈;近20天来感觉四肢发紧、阵发性强直伴剧烈疼痛,用芬必德无好转,入院时查头部MRI及BAEP、SEP和VEP均正常。对确诊多发性硬化最有价值的是: A.脑电图检查 B.CSF-IgG指数增高和寡克隆IgG带(+) C.检查发现有感觉障碍平面 D.Lhermitte征(+) E.脊髓MRI检查 6.男性,40岁,因感冒半月后出现性情改变如欣快、暴躁和猜疑,以及EEG弥漫性慢波,以脑炎诊断住院20天,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准备3日后出院。但患者病情反复,新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更应考虑MS: A.视力减退并排除眼科疾病 B.局灶性癫痫发作 C.查到感觉障碍 D.双侧Babinski征(+) E.头颅MRI检查有信号异常 7.一中年患者因感冒半月后出现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最不可能的疾病是: A.脱髓鞘脑炎 B.多发性硬化 C.Fisher综合征 D.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试题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临床最常见的脑炎是()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E.腺病毒性脑炎 2.男患,50岁,突发头痛,呕吐,体温40℃,伴躁动,2日后频繁癫痫发作、昏迷,3日后死亡。病理检查脑实质内出血性坏死、细胞核内包涵体。该病为() A.腺病毒性脑炎 B.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灶部位是() A.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 B.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 C.顶叶及枕叶D.丘脑下部 E.脑干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脑脊液压力增高 C.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D.脑电图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CT显示颞叶低密度病灶 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B.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C.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 D.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 E.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B.HTLV-1逆转录病毒 C.朊病毒感染 D.HlV病毒 E.巨细胞病毒 7.AIDS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是() A.脑弓形体病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D.分枝杆菌感染 E.李斯特菌感染 8.下列哪项不符合脑囊虫的病变部位分型() A.脑室型 B.蛛网膜型(脑膜型) C.精神型(痴呆型)

D.脊髓型 E.脑实质型 9.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下列哪项不正确() A.成人总剂量300mg/kg B.应治疗3~4个疗程 C.常规快速加量D.用药后可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 E.用药过程须严密监测 二、多选题 10.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病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有() A.细菌 B.病毒 C.螺旋体 D.朊蛋白 E.寄生虫1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 B.单纯疱疹病毒是嗜神经DNA病毒 C.成人病例多由HSV-Ⅰ型病毒感染 D.HSV-Ⅱ型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或性接触传播 E.本病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的临床表现是() A.急性起病、高热,可伴口唇疱疹 B.可出现癫痫发作 C.常见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D.精神症状较明显 E.可发生智能障碍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是() A.蛋白细胞分离 B.可见红细胞 C.细胞数明显增多 D.蛋白含量增高 E.脑压增高 1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最常见的改变是() A.单、双侧顶叶高波幅慢波 B.单、双侧额叶高波幅慢波 C.单、双侧颞叶高波幅慢波 D.单、双侧枕叶高波幅慢波 E.各脑叶高波幅尖波 1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改变是() A.皮质下白质广泛的低密度区 B.颞叶及海马低密度区伴点状高密度C.基底节区多发性低密度灶 D.单、双侧颞叶及海马局灶性低密度区E.可无异常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孙婷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ICU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总结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护理要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救治质量,缩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因为其所在部位与外界隔绝,一般医疗途径难以到达感染的部位,加上目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医疗手段缺乏,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上常常采用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脑室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等,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又相反的为病原体提供了绕过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加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并发颅高压诱发脑疝而死亡。由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在总结了我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后,分析如下: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 1.1 病原体的种类: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感染。而真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则极为罕见。细菌感染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绝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病原菌与社区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差别。一项来自脑脊液培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病菌分布如下[1]: 表1 脑脊液标本438 株致病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菌株数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316 72.2 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35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 46 10.5 其他葡萄球菌 10 2.3 肠球菌属 13 3.0 链球菌属 7 1.6 其他 5 1.1 革兰阴性菌 122 27.8 肠杆菌属 27 6.2 不动杆菌属 27 6.2 铜绿假单胞菌 16 3.7 大肠埃希菌 12 2.7 肺炎克雷伯菌 12 2.7 其他假单胞菌 5 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5 1.1 变形菌属 5 1.1 其他 13 3.0 合计438 100.0 了解与感染相关的病原体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护理提供的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念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脊髓实质\被膜&血管等, 引起急性\慢性炎症(或非炎症) 性疾病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螺旋体 立克次体朊蛋白 根据感染部位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 急性亚急\性慢性 CNS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病因&发病机制 ?HSV--嗜神经DNA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 少数儿童&青年为原发性感染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Ⅱ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性器官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 多急性起病, 潜伏期2~21 d(平均6d) 前驱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腹泻等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2. 临床常见症状: 轻度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丧失 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幻觉) 3. 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 多有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去皮质状态, 早期也可出现昏迷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 脑疝形成而死亡 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升高 ?细胞数增多, 重症可见红细胞 ?确诊: 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2次); ?血液\CSF<40 ?早期快速诊断: 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异常, 以颞\额区为主 影像学检查--CT ?局灶性低密度区散布点状高密度(颞叶常见) 影像学检查--MRI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膜或脊膜的炎症),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细菌侵犯出现的脑部临床表现),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临床表现),脓肿以及蠕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 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如脑(脊)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有时用来指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应(如发生多发性硬化)、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或骨髓腔注入化学物质引起。脑炎是脑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脓肿是局限的感染,可在身体各部位形成,包括脑。细菌和其他感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由血行感染或直接感染通过穿通性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入颅。 病理 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同一病原体可以引起轻的、反复的甚至致死的疾病,也可以不引起疾病。血液中的蛋白不能轻易地弥散进入CNS,因此不利于抗体的产生。脑脊液(CSF)正常时可见到IgG及IgA但无IgM,因为IgM分子量要大些。体液免疫反应,往往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这种反应常在血管内进行,导致神经组织内或邻近组织的严重的血管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 CNS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1)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2)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3)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4)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 髓鞘破坏 CNS感染时常有髓鞘的破坏:髓鞘的破坏可继发于神经元的受损,即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neuronolyticdemyelination),另外一种称为轴周脱髓鞘(periaxialdemylination)。后者可见于病毒感染时,也可见于脱髓鞘疾病时。炎性过程中引起脱髓鞘的机制可能有下列5种:①病毒对少突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概念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一方面取决于细菌数量及毒力强弱,更重要的病因及是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关。少数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毒力强时,病原菌从鼻咽部进入发病机血循环形成短暂菌血症,仅少数病人发展为败血症,出现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病原菌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髓腔内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偶可发生化脓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等迁徙性病灶。? 发热、毒血症症状及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脑膜炎主要表现是脑膜刺激症,即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颈强直及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炎则多为脑实质损害表现,临床表剧烈头痛、神志障碍、病理反射及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现? 1、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后数日或数周达高峰。诊断要? 2、常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点辅助? 3、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可累及脑、脊髓或脑脊髓膜。多呈弥散性损害。检查? 4、脑脊液检查:多为确诊依据。可发现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可能发现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感染证据。? 5、脑电图:对脑炎性损害有辅助诊断价值,可区分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 6、影像学检查(CT、MR):可能显示病变部位、范围、性质等,但不能代替脑脊液检查。 1、观察生命体征,定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心肺情况。 2、全身营养支持疗法: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治疗一

般治疗化的食物;一般需静脉输液,根据病情可给肠内或肠外营养。 3、昏迷或精神错乱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4、对症治疗:有抽搐者给予抗癫痫药物;高热者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 1 5、防治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药物可给予20%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或甘油盐水、地塞米松等。如头部邻近器官有化脓病灶,需清除病灶,消除感染源。? 1、脑脊液正常或轻微非特异性异常:可能为轻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感染后脱髓鞘脑部、非病毒感染的无菌性脑膜炎等;也可能为某种感染不典型改变,需结合病史、病程演变过程及复查脑脊液等进一步确诊。? 2、脑脊液异常符合病毒性改变:抗病毒治疗。特异治疗? 3、脑脊液异常符合结核性改变:抗结核治疗。? 4、脑脊液异常符合化脓性改变:抗菌药物治疗。? 5、脑脊液异常符合新型隐球菌感染:抗真菌治疗。? 6、脑脊液异常不能确诊或不能排除某种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需近期复查脑脊液。? 首先严格执行常规安全护理措施, 如正确执行医嘱, 严格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严格交接班, 备好抢救物品和器械等。同时,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表现, 每天认真评估, 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变化, 预见性的提出现存的或潜在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即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病毒等,临床中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部位不同 可分为:1.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2.脑膜炎、脊 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3.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不同,有 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之分 CNS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 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HSV 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故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近90%的人类HSE是由Ⅰ型引起,6%-15%系由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 然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数年后或机体 免疫力低下时,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病毒激活,故约70%HSE起因于内源性 病毒的活化,仅约25%的病例是由原发感染所致,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 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人脑而引起脑炎。 儿童期发病的HSE多为病毒新近感染;绝大多数新生儿的HSE系HSV-Ⅱ引起,母亲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 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以 皮质浅层和第3、5层的血管周围最重,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急性 期后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包涵体也见 于皮质及白质的星型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核内。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

脑疝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⑴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一旦患者有剧烈头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和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警惕是脑疝前驱期。 ⑵意识观察: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是脑疝出现之前的重要表现。 ⑶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 ⑷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 2、急救护理要点 ①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②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前和术中用药等。 ③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④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⑤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⑥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⑦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 ⑧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防止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腰椎穿刺的护理配合要点 1 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腰穿的目的、过程以及病人可能出现的反应,必须配合医师的 事项。告知此手术的安全性,消除病人的疑虑及紧张心理。 2)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限制陪客,减少人员走动以免尘土飞扬,嘱患者排空二便, 治疗前不宜进食过饱,脱去外裤卧于床上。 3)头痛剧烈,颅内压过度增高的病人,应遵医嘱应用脱水药以降低颅内压,以免术 中出现脑疝,并注意观察脱水效果及病人主观症状有无改善。 4)全面评估患者,及时发现有无腰穿禁忌证存在,如:脑脊液外漏、腰穿处皮肤感 染、出血、颅内压过高、全身体质较差以及伴有精神症状不合作患者。 5)物品准备:腰穿包、测压管、局麻药品、一次性消毒手套、电筒、血压计、听诊 器、皮肤消毒物品。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影像检查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平片:评估颅骨的骨质改变,不能直接显示脊髓 造影检查 1.脊髓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显示椎管内有无肿瘤、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梗阻的程度。 ·有创,已被MRM代替 2.脑血管造影 ·将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 CT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平扫:显示含有钙化、骨化的病变有优势 平扫+增强扫描 CTA:诊断效果类似DSA MR检查 ·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MRI优点: ①软组织分辨率高②由于骨结构没有信号,故没有骨组织的干扰③无射线 ④任意平面成像⑤多种参数、序列成像 平扫:T1上解剖结构较好,T2发现病变敏感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MRA: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其他: 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敏感性极高 磁敏感成像SWI:对于小静脉、小出血灶显示有较大优势 血氧饱和度水平依赖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情况 灌注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正常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CT表现 脑的解剖 大脑:间脑、颞叶、额叶、顶叶、枕叶 小脑:半球、蚓部、扁桃体 脑干:中脑、桥脑、延髓 脑室:侧脑室、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四脑室 CT扫描 平扫:头部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含脑脊液):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骨: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造影增强CT及CTA: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剂量:成人50~100ml;小儿~kg。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表现 MR形态: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清楚显示脑部与脊髓的形态结构,如灰白质、脑室、脑裂、脑干、脑血管、脑垂体等。其效果可与大体标本媲美。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颅内疾病的平扫基本CT征象 1、常规CT通过密度的变化反应信息 1)低密度病变: 脑水肿灶 脑梗死 脑软化 囊肿 慢性血肿 2)等密度病变: 部分脑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