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语文万能答题公式在高考语文复习固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但掌握一定的语文答题公式和模板将在考试中事半功倍,学会一定的语文答题技巧才能快速提高语文分数,可以说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模板是考高分的捷径。下面是总结的语文高分模板,希望可以给考生一些参考。

2020年高考语文万能答题公式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

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

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十二、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

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

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

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以“物”为线索;以“事”;以“人”;以“时间”;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2020高考语文常考答题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2020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

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高考必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分类别等

说明法的作用: 打比: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模板-参考模板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环境描写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反映(暗示)社会背景。 (2)渲染气氛。 (3)人物形象。 (4)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5)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2、某些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的中心。 (2)结构上: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②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③结尾: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 (3)感情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表现手法上:修辞...... 4、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 / 2

5、分析人物形象: (1)点出人物的身份/地位。 (2)根据具体句子刻画性格。 6、开头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如《药》。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使情节完整紧凑)。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7、结尾(结局)作用: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 (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模板公式归纳word版

高考语文小说答题模板公式归纳 1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

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 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路: 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作用。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

高考语文通用答题模式、万能模板

高考语文通用答题模式、万能模板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最新高考语文阅读题11个万能答题模板大分享

2017高考语文阅读题11个万能答题模板大分享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是拉开分数的一大重要题型,有的时候是每小题相差不起眼的小几分累积起来,有的时候是别人答满答对而你无话可说的七八分。 其实语文阅读理解题也是有章可循的,有万能的答题思路和作答模板。只要能在平时的训练中运用熟练,高考的时候一定能保阵地不失。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非常实用的答题模板。 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开头的作用 1、吸引读者:(1)巧设悬念;(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2)铺垫、伏笔关系(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结尾的作用 1、中心类:(1)点明中心;(2)深化主题;(3)拓展主题。 2、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 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路步骤 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 01 我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01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 02 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 02 他,他们 体现出客观真实。 常用的表现手法 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等等 常见的有:对比、象征、衬托、比喻、幽默、讽刺、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高中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标准模板.doc

精品文档 6 分)分, 4 分,做一、代文小(10 1 、懂文章 1-2 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真通文章文章的(或点)是什 么;文章各个段落什么,段落的关系是什么。、科学答2等,” 果”“具体表 1)真勾画干关,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句和“原因”“(不能表 明”“‘XX'的明不”。如果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句的,如“关于有否定“ ”的和排除。”等,首先需要从四个中做“答非所 的原因‘XXXXXX' 分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2)干上表示性的要区分。析和推(推断)”:最的目,需要的就是照理解,往往一个就照文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一个点。:的目,往往一个就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点,除了照理解,要概括分析。”:主要考关系,注意无 中生有和因果适当。“分析和推(推断))根据勾画的关,将逐一在文中定的信息 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3 目会出一个在文中有多个的信息源区域。)勾画 找到的文字,尤其注意文中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 4(圈点相 异,然后仔辨析。(勾画圈点的 文字要在旁上号和番号)5)注意如下和法:(表示范、程 度的: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一 A ?? 定、重、非常、可能、似乎?? B 表示、空的:已、将要、正 在、完成、束、成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 表示指代的:之、其、、那、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没有、无、无非、拒、妨碍、防止、肯定表示各种 关系的:因果关系、折关系、条件关系、假关系、并列关系、 E 关系。)型:( 6 答非所(不需要回到原文) A B 上。 AB 冠李戴,表述的内容到 C 无中生有(缺乏根据),内容在原文中无 依据。 D 概念,和冠李戴似,但里更多指向果。 E 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 混淆(空穿越或将然已然),将要生的成已生。或然必然,可能生成必 定生。 G 因果乱,没有因果关系的成因果关系。 H 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原文 信息反,正确的, 的。 I 指代有,文中某的代的指代表述。 J 、做的两个意 3 1 )整体整体把握 的意。拒不文章直接做。( 2)段和完 整句的意。(分) 13 分,做 12 二、文言文( 25 分,,然后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 6 (关于内容的) 1、文章后,看第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将各在文中 勾画出来。再文章,思考些 2、依次目(包括翻)点涉及的人与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弄懂文章内容之后再按照如下序做: 3 ,即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方法 同小。 1)先做第 6(。做必将回原文中,在境中思考。理解也,断 54 、(2)接着 做第句也,都要句做内容和法的分析。其中断句,要注意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断句法,根据句意思的理解,用感断句。 A B 虚志法,盖、夫、至若等常常在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文答题模板 高考语 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一)某句话 总 领下文;2、文中: 垫 ; 下文作辅 置悬 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 类文章),设 文章 叙类 领下文;总 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 承上启下;总 叙类 论文、记 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 (议 文章);照应 开头 人:生动形象;答题 、拟 合句子语境。1、比喻 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 语气、一气呵成等;答 格式: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 格式:引起读 者对 + 者注意和思考;答题 题格式:强 问:引起读 调了+对 象+特性3;设 调了??突出了??5、 比:强 语气等;4、对 :强 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 调,加强 样 题 目,句 的解答:这 的 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句子含义 语 调了??加强 反复:强 时,把它们 所 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语或短语 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用了比喻 、对 什么? 换成另一个行吗?为 指的对 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某句话中某个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 该词 什么?动词:不行。因为 (四)某句话 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 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 生动 该词 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因为 ,表范围等), 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 准确地说 等):不行。因为 该词 为 什么?一 换 ? 序能否调 成??,与事实 换了后就变 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 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 认识 事物的(由 ? 为 换 中某两三个词 的顺 句话 序能否调 应的关系。(3) 词与上文是一一对 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 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 叙类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 文章:回答 些 是递进关系,环相扣,不能互换 这 词 间+地点)+人+事。2.说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 清楚(什么时 明对 象 )+说 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 明(介绍 明类 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 问 题是什么,作者观 的 点怎样 。格式: 文章:回答清楚议论 +说 明内容(特点)3.议 论类 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 证方法证 用什么论 明了(论证了)+论 、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 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 手法诸 表现 中常用的修辞 比手法、讽 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 合、虚实 结合、委婉含蓄、对 问、反问 言常用 、设 、反复等。分析诗歌语 、借代、比拟 方法有夸张 、排比、对偶、比喻 美、绚 丽、含 洁、明快、清新、新奇、优 、形象、凝练、精辟、简 语有:准确、生动 的术 备相关知识 些表 。首先要弄清这 各种表达技巧,储 归纳 蓄、质 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 价诗 歌的思想内容和 体味、辨析。至于评 歌进行仔细 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 合具体诗 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 度,则 作者的观 点态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模式及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万能模式及答题模板 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文章(段落)开头 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文章(段落)中间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 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文章(段落)结尾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回读原文的方法1、找准了原文中

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回读原文的步骤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答题模板 高三学生必备精品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第1 页共27 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 常有:1. 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 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 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 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 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 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 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 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能模板

【语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术语万 能模板 一、常用术语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 一)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 二)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 ( 时间或空间 ) 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 )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 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 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 ( 指拟人 ) ,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 五)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 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 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 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模板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 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1)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 (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钟,阅读13分钟,做题12分钟) 1、浏览文章后,看第6题(关于内容的选择题),然后读文章,弄清楚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人物关系与相关事件。 2、依次浏览题目(包括翻译),并将各题在文中对应处勾画出来。再读文章,思考这些问题点涉及的人与事。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必背套话!!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 一: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精简版

【现代文部分】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结构类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三)修辞类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感知能力。即对文章阅读后一种基本的感觉、知晓能力。新课程特别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1、如阅读记人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表现了人物怎样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 2、阅读记事的记叙文,就要看记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通过事件反映了什么主题; 3、阅读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就要看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这些景或物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4、阅读说明文,就要看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或作用等等。 概括提炼能力是语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够考查你是否读懂和对文章的准确体会和感想。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平时阅读中要多练习归纳段意和文意,培养善于概括的能力和习惯。 词语和句子理解词语含义,还是理解句子含意或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具体的文章去理解。善于捕捉那些含义深刻的重要词语和含意深刻的重要句子,结合上下文去寻找、揣摩和体味它的含意,千万不要抛开具体的文章语境去就词语理解词语,就句子理解句子。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新课标要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表达方式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课外阅读指课本(教材)之外的阅读内容,不管是课内读的还是课外读的内容。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