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统计学错误

文献统计学错误
文献统计学错误

文献统计学错误分析

班级:10预防一大班

姓名:* * *

学号:201004011

一、误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

原文题目“重组vMIP—II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为分析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vMIP—II对体外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实验共分四组:对照组、vMIP—II组、LSP(内毒素)和vMIP—II+LS组,观测不同时效对IL—12释放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为原表)。

统计错误分析:误用t检验处理重复测量数据或析因设计的定量资料。此外,统计表栏目设计不够符合规范。重复测量数据是研究生实验中经常遇到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处理重复测量数据是许多统计中常见的错误。本例的干预因素有两个(vMIP一II组和LSP 组,分别均有用与不用两水平),测量时间有三个水平。由于本例各实验单位彼此不独立,因此正确的统计方法应该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多因素、多水平进行处理,而不能简单采用配对t检验。假如各实验单位是彼此独立的,则本实验设计就属于析因设计了,实验分组包括vMIP —II(用与不用)和LSP(用与不用),加上另一个实验因素“时间”,就成了“三因素析因设计”了。

二、非平衡多因素组合实验中统计方法的误用

原文题目“益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松质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及定量研究”。该治疗实验部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益骨胶囊低剂量治疗组(即中药治疗低组)、模型加益骨胶囊高剂量治疗组(即中药治疗高组)、模型加强骨胶囊组(即阳性对照组),观测治疗作用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见表3

统计错误分析:在医学实验中经常会涉及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对于上表的资料,有很多作者会将其视为单因素多水平设计的定量资料,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或采用t检验反复比较,或只是简单把上述资料合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本例的动物建模实验中,“组别”所代表的因素属于“非平衡组合因素”_1J,表3中的“组别”并不是一种因素的多个水平,包含的内容既有是否建模,又有益骨胶囊的不同剂量,还有不同的药物(包括建模中的不服药,服益骨胶囊,服强骨胶囊)。在5个组中,并没有将上述诸多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组合全部考虑

进去。许多此类实验中,研究生都把建模加不同药物的各种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这是毫无意义的,也是不符合专业知识的。组间非实验因素的均衡性相差很大时,是无法进行比较的。试问这样比较后得出的差异性到底是来源于建模本身还是来源于药物的疗效呢?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拆分法分成若干组进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加合理。上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组合:①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的比较,属成组设计,可以反映建模“与否”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模型组、中药治疗低组、阳性对照组的比较。③模型组、中药治疗高组、阳性对照组的比较。④模型组、中药治疗低组、中药治疗高组的比较。后三组属单因素3水平设计,可以分别反映建模基础上不加药物,加不同药物以及不加药物和加不同剂量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统计分析上述各个组合时必须根据资料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统计处理:如果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上述第一个组合采用t检验,后三个组合可以采用方差分析处理。否则,应该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三、数据不准确,样本大于总体

王荣彬,刘洁华,孙明亮.等三种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对比分析.临床荟萃,1992;7(11)515-516

文中开篇明言“用三种剂量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倒”结果部分指出“再通率:大剂量组20侧患者中,再通率为2O%(12/60),3小时内用药者再通率为62.5%(518),6小时内用药者再通率为58.3%(7/12例)。中等剂量组2O例患者中,再通率25%(12/20),3小时内用药者再通率为778%(7/9),6小时内用药者再通率为545%(6/22)。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错误:①计算不准确,12120应是60%,6/22应是273%而不是作者算得的25%和54.5%;②使用数据不准确,样本大于总体。“大剂量组再通率为2O%(12/60例)”中剂量组“6小时内用药者再通率为54.5%(6/22)”中60例和22例均大于样本所在的总体,违犯了样本不得大于总体的原则。如果按作者“大剂量组再通率为20%”计算,则2组间有显著差异,据下文推算,大剂量组的再通率为60%,(12120),而非作者的2O%(12/60)。③时间表示不科学,6小时内包括3小时在内,按作者的意思A文应表示为0~3h,-6h,这样就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意思,也不会造成读者误解。

四、对统计结果阐述推理不科学

郭昌喜,农民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探讨,临床荟萃1992;7(11):521~522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2 0 1 6 /2 0 1 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国民经济统计学
课程代码:
论文题目: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统计学
学院:
理学院
课程(论文)成绩: 课程(论文)评分依据(必填):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

.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摘要:综合国力,是国家实力和权力的综合体现。国家实力是指一国自己做事的 能力,是一个绝对概念。有学者把实力定义为“逾越障碍和影响结果的能力”[1] 。 权力则指一国促使别国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学者将权力定义为“促 使其他行为体做其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2] 。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实力与权力这 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实力不以国家关系为前提,或无须以他国为参照系, 而权力则是以国家关系为前提。
一、中西方对综合国力观点的差异
对于综合国力的定义,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存在若干差异,西方学者侧重于强 调国家权力的比较,其代表思想是以强权治为中心。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中央情 报局前副局长克莱因说:“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实力是该国政府影响他国政府主动 或者被动去做某件事的能力,不论是通过说服、威胁甚至是通过武力。”而在今 天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实力并不只是国家之间相互影响 的能力。而是利用经济、军事、外交或其他软实力相结合的方法来影响他国的能 力。
但中国学者则更偏向于国家实力的比较,认为综合国力更多的是强调国家的 和平与发展,即再保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他国互惠互利、和平共处。学 者黄硕风在其 2001 年出版的《综合国力新论》中说道:“综合国力是国家生存 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物质力、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学者王诵芬在 其 1996 年出版的《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研究》中写道:“综合国力是国家拥 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国确立国际地 位、发挥国际影响作用的基础。”
.

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第一章到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社会最终产品 2、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A、会计学 B、统计学 C、经济学 D、哲学 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 B、不包括 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 D、以上都对 5、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基层单位 D、机构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8、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10、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1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文献统计学错误

文献统计学错误分析 班级:10预防一大班 姓名:* * * 学号:201004011 一、误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 原文题目“重组vMIP—II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为分析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vMIP—II对体外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实验共分四组:对照组、vMIP—II组、LSP(内毒素)和vMIP—II+LS组,观测不同时效对IL—12释放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为原表)。 统计错误分析:误用t检验处理重复测量数据或析因设计的定量资料。此外,统计表栏目设计不够符合规范。重复测量数据是研究生实验中经常遇到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处理重复测量数据是许多统计中常见的错误。本例的干预因素有两个(vMIP一II组和LSP 组,分别均有用与不用两水平),测量时间有三个水平。由于本例各实验单位彼此不独立,因此正确的统计方法应该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多因素、多水平进行处理,而不能简单采用配对t检验。假如各实验单位是彼此独立的,则本实验设计就属于析因设计了,实验分组包括vMIP —II(用与不用)和LSP(用与不用),加上另一个实验因素“时间”,就成了“三因素析因设计”了。 二、非平衡多因素组合实验中统计方法的误用 原文题目“益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松质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及定量研究”。该治疗实验部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益骨胶囊低剂量治疗组(即中药治疗低组)、模型加益骨胶囊高剂量治疗组(即中药治疗高组)、模型加强骨胶囊组(即阳性对照组),观测治疗作用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见表3 统计错误分析:在医学实验中经常会涉及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对于上表的资料,有很多作者会将其视为单因素多水平设计的定量资料,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或采用t检验反复比较,或只是简单把上述资料合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本例的动物建模实验中,“组别”所代表的因素属于“非平衡组合因素”_1J,表3中的“组别”并不是一种因素的多个水平,包含的内容既有是否建模,又有益骨胶囊的不同剂量,还有不同的药物(包括建模中的不服药,服益骨胶囊,服强骨胶囊)。在5个组中,并没有将上述诸多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组合全部考虑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国民经侨核算的收人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 C、国民可支配收人 D、社会总产出 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 A、基层单位 B、产业部门 C、常住单位 D、非常住单位 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 C、中间消耗 D、固定资产投资 5、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的数量。 A、最初投人 B、中间投人 C、最终产品 D、总产品 6、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 ) A、金融资产 B、地下资产 C、版权I D、机器设备的租借 7、收人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 ) A、经常性收人 B、转移性收人 C、生产性收人_ D、分配性收人 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 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 A、某企业购人机器设备 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 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 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 A、期初资产存量 B、期末资产存量 C、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 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总量 11、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划分的。 A、资产负债流动性 B、企业的经营过程 C、资产性质 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A、地理领土 B、经济领土

如何快速准确发现稿件或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361354.html,/docview-4375.html 如何快速准确发现稿件或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学咨询中心胡良平刘惠刚 稿件或论文中统计学应用的质量如何,是科研工作者或临床医生撰写论文时,以及杂志编辑或审稿专家审阅论文时,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一提起统计学,很多人都感到很棘手,认为统计学内容涉及面很宽,应用起来又十分灵活,掌握起来就更困难了,非统计学工作者怎能看出稿件或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呢!其实不然,只要你具备一些起码的统计学知识,再加上大胆发挥“常识”的作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错误。本文将教你一些这方面的技巧,请在审阅稿件或论文的统计学错误时试用一下,其效果会让你大为惊喜! (一)检查有无过失误差 很多人在稿件或论文中出现了一些“过失错误”。例如,数据抄写错误或仪器未校准或试剂过期等造成数据不准;同一张表内同一个指标的小数位不一致;统计图中坐标轴上的刻度值违反数学原则(两轴交汇处不是坐标原点、等长的间隔代表不等的数量、横轴上左大右小、纵轴上上小下大);各分项数据之合计与文中所写的合计值不等;正文中所描述的数据与统计表中所列的数据不一致。 例1:原文作者研究非脱垂子宫切除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略)。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根据原作者在文字叙述部分的介绍可知,CISH组总病例数应为228例,其中子宫>8孕周病例数应为208例,而表1中将总病例数写成208例,将子宫>8孕周病例数写成188例;将TAH写成TAHP,且该组中子宫>8孕周病例数应为182例,而表1中却写成112例。如此多的过失误差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是不应该的。 (二)检查统计学部分的写法 关于文中所用的统计学的交代应非常清楚,不应含糊其词。例如一项研究描述了以下内容:(1)运用SAS(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定量资料;(3)用χ2检验处理定性资料;(4)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5)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从(1)的写法只能得知原作者采用了什么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没有交代清楚软件的版本和序列号,更没有交代文中的资料究竟是采用了哪些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的。 从(2)的写法只能得知原作者处理定量资料用了两类参数检验方法,即t 检验和方差分析,至于这些统计分析方法选用得是否正确则不得而知。因为通常情况下,比较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会用到的t检验有3种、方差分析有10种之多,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上。讲t检验时,应注明是“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还是“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讲方差分析时,应注明是“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x因素析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具有x个重复测量的x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等。况且,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属于参数检验方法,资料是否满足检验的前提条件,也没有考察。若不满足,即使实验设计类型碰巧对了,计算方法也是错误的。应该选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找不到相应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对经济统计学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对经济统计学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经济论文计量经济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经济统计学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我国经济统计学发展的基本阶段我国的经济统计学有六十年的发展史,特别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是经济统计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术以及实际应用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一样飞速前进,数理统计学与经济统计学两个分支分别或得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两者对立发展的局面。我国经济统计学发展的基本阶段一般概括为四部分: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的经济统计学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缓,涉及领域范围较小,集中在国民收入和国民所得的统计与计算分析。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是我国现代经济统计学发展的起步阶段。该阶段的研究核心问题是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经济统计分析两大部分。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统计学的高速发展期,掀起了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热潮,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有了明确的界定,为推动我国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四个阶段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球一体化发展阶段,这是我国经济统计学的完善阶段,也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以及经济统计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二、经济统计学的热点分析及应用 1.统计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应用,应用为统计学的发展赋予活力“十五”期间异方差性时间序列问题研究、离散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数据挖掘理论研究、异常数据诊断的研究、非参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抽样与非抽样误差理论的研究等将是统计理论研究的热点。知识经济、新经济对统计理论与方法提出更高要求,如何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统计数据的收集,空间遥感技术的运用等都为统计理论提出新挑战,统计工作者必须创新出适合各种复杂类型数据的统计方法才能适应实践的需求。 2.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保险领域国家的经济安全及其金融危机的防范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的研究是与统计学方法紧密联系的研究热点,投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与纠正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与纠正 一、设计与实施 1.对象合格标准不明确 ●只报告来源和时间段,总体不清晰:大杂烩,得不到科学结论; ●事前未规定合格标准和排除标准,事后排除; ●不报告按照合格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对象的过程。 2.结局指标多而杂--是事先规定的最重要的结局指标,通常以此为准来计算样本量。 常见错误:终点指标过多, 大海捞针 临床试验时,不知道哪个指标在组与组间有差异;“确定某个指标后,万一组间没有差异,岂不被动?!” 生理、生化、组织学、基因,都做;“内容丰富,显得水平高?!” 许多仪器一下子可以做许多项目;“许多项目一一分析,哪个有意义,就报告哪个指标?!” 哪些指标可能有组间差异,必须心中有数。 假说:预计将要得到的结论——假说是科研的灵魂心中无数,不要“先上马再说” ●指标多,实验工作量大。大海捞针——碰运气,不是科研! ●指标多,翻来覆去分析,制造假阳性! Nature杂志统计学指南: ?常见错误之一。仅分析1个指标时,P(假阳性)=0.05,P(1次分析不犯错误)=0.95 ,同时分析2个指标时,P(2次分析均不犯错误) = [P(1 次分析不犯错误)] 2 P(假 阳性)=1 - 0.952 ≈ 0.10, 同时分析 3 个指标时, P(假阳性)=1 - 0.953 ≈ 0.14 同时分析 10个指标时,P(假阳性)=1 - 0.9510 ≈ 0. 40 ?常见错误之一(Nature) ----多重比较不校正 多重比较: 对一组数据作多项比较时,必须说明如何校正α水平,以避免增大第一类错误的机会---- Bonfferoni校正(α/k来校正,k为两两比较次数) 3 不重视对照 为何必需对照? ●消除非研究因素的混杂实验组和对照组受非研究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相同,使两组 的差异主要反映研究因素的效应。 ●鉴别研究因素的效应和自然发展结果。例如,研究某药物对口腔溃疡模型兔的疗效, 口腔溃疡有自愈的倾向,必须有对照扣除自愈效应。 常见错误 ?没有对照!千方百计省去对照组,以减少一半工作量!? 自身前后对照/历史对照/文献对照/ “标准”对照 ?对照不当对照太弱:安慰剂对照/对照过强:西药+加中药~西药/对照剂量有争议:试验药,大剂量~对照药,中小剂量 /对照基线不可比:试验组年轻、病轻 ~ 对 照组年老、病重 应当如何?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National Accounts Statistics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3 四、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是对国民经济数量现象方面进行方法论研究的一门课程。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引导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向专业的学生加深经济统计专业知识的掌握。该门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容:存量统计、经济总量统计、经济过程统计、经济动态统计、经济结构统计、经济预测与预警系统、国民经济核算。 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统计学专业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适用学科专业:统计学专业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Ch1 总论(4) §1.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2 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 §1.3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 §1.4 国民经济活动分类 §1.5 统计平衡表方法 Ch2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4) §2.1人力资源统计 §2.2自然资源 §2.3资产负债核算 Ch3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6) §3.1国民经济统计的一般问题 §3.2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 §3.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

§3.4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3.5国内生产总值的扩展 Ch4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6) §4.1财政与税收统计 §4.2金融与货币统计 §4.3价格统计 §4.4通货膨胀统计 §4.5资金流量分析 Ch5 国民经济动态统计(6) §5.1经济增长统计 §5.2经济周期统计 §5.3经济动向预测方法 Ch6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6) §6.1产业结构统计 §6.2市场结构统计 §6.3区域结构统计 §6.4投入产出分析 Ch7国民经济关系统计(6) §7.1国际贸易统计 §7.2国际投资统计 §7.3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 §7.4国际收支统计 §7.5国际经济比较统计 §7.6国力比较统计 Ch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6) §8.1国经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点§8.2国民经济核算史 §8.3国民经济账户 §8.4国民经济矩阵 §8.5社会核算矩阵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统计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统计学考博难度解析及 经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经济统计专业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南财经大学。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统计学院的经济统计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统计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0714Z1经济统计学 研究方向:01国民经济核算0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03金融统计分析 考试科目:①1101英语②224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③3176国民经济统计学 二、考试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9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立即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再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查询。 三、申请材料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

医学期刊统计学错误思考

医学期刊统计学错误思考 本文作者:张巧莲郑玉建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正确使用能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并使科研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反之,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误用,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质量,反而会使读者产生误解,甚至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近年来,医学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统计分析结果表达已成为医学论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然而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有不少作者对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熟悉,实际应用中统计方法滥用、错用和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据国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不同医学期刊发表论文的调查,有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比例最高者达66%,最低者也有20%[2-4]。国内有学者对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85年统计错误的论文比例为24%,1995年为36%[5]。这些调查研究均说明统计方法误用的严重性以及正确应用的紧迫性。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针对医学论文的科研设计与统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6]。这种研究有助于及时了解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应用统计方法的水平。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

的共识与重视,促进我国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1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正确设立对照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设立对照的意义在于说明临床试验或实验研究中干预措施的效应,减少或防止偏倚和机遇产生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期刊发表的论

国民经济统计学

一国民经济分类体系 1 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分为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为SNA与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MPS只承认物质生产,只对五大物质生产部门计算产值,对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手指统统作再分配处理。而西方体系SNA既承认物质生产,也承认非物质生产,二者只是生产成果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 2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构包含三部分:(1)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2)附属表;(3)国民经济账户 二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 3常住单位:指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4我国将基本单位按性质分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5我国常用的国民经济分类和主要标志有:(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分类标志,划分国民经济的经济类型,分为9种【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其他】;(2)以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分,为国民经济的两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和各行业;(3)以产业发展的时序,为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一以农业为主的农、林、牧、渔、猎;二以制造业为主的采矿、建筑;三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政府】;(4)以产品的经济用途,为国民经济的两大部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5)从掌握和分析资金流量及存量的角度,为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为四类:部门、大类、中类、小类。标准分类为20个部门】 6我国的机构部门分为以下一些部门:(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国外部门 三劳动力资源 7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蕴存于人们体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用,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8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数 9人口资源:指我国在特定时点具有生命的常住"自然人”(长期居住有我国国籍)的人口数量 10就业人口:指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11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四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指我国境内所以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同时具有某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2 0 1 6 /2 0 1 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 课程代码: 论文题目: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统计学 学院:理学院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摘要:综合国力,是国家实力和权力的综合体现。国家实力是指一国自己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绝对概念。有学者把实力定义为“逾越障碍和影响结果的能力”[1]。权力则指一国促使别国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学者将权力定义为“促使其他行为体做其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2]。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实力与权力这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实力不以国家关系为前提,或无须以他国为参照系,而权力则是以国家关系为前提。 一、中西方对综合国力观点的差异 对于综合国力的定义,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存在若干差异,西方学者侧重于强调国家权力的比较,其代表思想是以强权治为中心。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克莱因说:“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实力是该国政府影响他国政府主动或者被动去做某件事的能力,不论是通过说服、威胁甚至是通过武力。”而在今天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实力并不只是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而是利用经济、军事、外交或其他软实力相结合的方法来影响他国的能力。 但中国学者则更偏向于国家实力的比较,认为综合国力更多的是强调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即再保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他国互惠互利、和平共处。学者黄硕风在其2001年出版的《综合国力新论》中说道:“综合国力是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物质力、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学者王诵芬在其1996年出版的《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研究》中写道:“综合国力是国家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国确立国际地位、发挥国际影响作用的基础。”

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陈正伟 2012-5-20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 p3 经济领土 p13 常住单位 p13 机构单位 p15 基层单位 p17 经济流量 p20 经济存量 p20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 p44 综合生产观 p35 中间产品 p42 最终产品 p42 生产者价格 p45 购买者价格 p45 基本价格 45 增加值 p54 工厂法 p49 产品法p50 第四章 资金流量 p135 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 国民总收入 p149 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 经常转移 p151 资本转移 p151 实物社会转移 p154 储蓄 pp156 第五章 金融交易 p179 金融资产 p175 货币黄金p176 通货 p176 净金融投资 p179 第六章 经济资产p198 积累核算 p218 永续盘存法 p208 重估价核算 p221 名义持有损益 p224 中性持有损益 p224

实际持有损益p225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p237 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 经常帐户 p243 离岸价格 p246 到岸价格 p246 二、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 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 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 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P15-17 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P29 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见笔记 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见笔记 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 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 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 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 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 第四章 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 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P135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总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p150 4、结合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说明其包含的基本平衡关系。P165 5、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分析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p160 第五章 1、理解金融交易和非金融交易的关系,其意义何在?p180 2、为什么说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不是金融交易的平衡项,而是金融交易核算的起点?p181 3、试述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上的基本平衡关系。P190 第六章 1、简述资产负债存量核算的基本思路。P208 2、什么是国民财富?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度量国民财富?p213-214 3、根据国民资产负债表,说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平衡关系是什么?p215 4、什么是资产物量的其它变化?具体包括哪几种类型?p219 5、从国民经济核算来看,正确理解持有损益概念应注意哪些要点?p222 第七章 1、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何识别不同机构单位的常住性?p235-236

最新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分析资料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分析 总之,期刊学术影响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不同的年限其变化趋势或规律可能不同。在2003-2008年肝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高,高于CJCR期刊与医药卫生期刊,但仍存在基金论文比低、国际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其中(WJG》、《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的学术影响力居领先地位,但《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的波动较大。学术影响力变化趋势有5种,其中震荡上升是主要的。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分析罗明媚张叶萍高岩哈尔滨医药哈尔滨150076摘要将近年来医学期刊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分为统计学方法的误用、不注明统计方法或统计量、不注明所应用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表格的不规范使用、率和比混淆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医学期刊论文的统计学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从医学期刊编辑的角度提出编审在今后工作中的应对策略和努力方向。医学统计学应用是医学科学研究中必需的手段,是医学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胡良平等认为,一篇医学论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文字和统计学三个方面,但近年来医学期刊发表的论文中存在大量统计方法误用、统计描述不准确等现象,直接影响着科研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现对我国

医学期刊刊载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谈谈为避免这些统计学错误的出现,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今后工作中的努力方向。1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1.1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医学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学推论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根据实验的数据类型和实验目的来确定使用哪种统计方法。如,计量资料应用啦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则应选用x谶秩和检验,这对于医学科研工作者是最为基本的统计学知识。1.1.1用槛验代替方差分析:处理因素不同,多个处理组均数比较采用凇验代替方差分析,使假阳性的概率增加,又使其检验效率减小,这是最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如某刊201lt〕Z第8期一文中,将90ff0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C---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对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三组患者痛觉阻滞最高平面比较。应该使用方差分析,而不是用啦验。1.1.2等级资料误用x裣验:如某刊2011年第1期一文中,对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将疗效分为5个等级: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这篇文章用的是x畿验,结果丁苯酞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K0.01)。但该文的资料属于等级资料,应采用Ridit48分析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x凇验代替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使等级资料丢失了等级信息,这是目前医学科技期刊的常见统计学错误。1.2只写脂而不注明所用的统计学方法或统计量:在目前的医学科技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论文没有对统计量进行描述,有些甚至缺少对统计推论方法的介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资料 1. 概念题 常住经济单位 完全消耗系数 经济资产 完全需求系数 2. 简答题 什么是经济存量和经济流量?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怎么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如何区别?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试写出从生产、分配和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 机构部门分类为何要以机构型单位作为分类标志?机构型单位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三章P90 3-20.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净收入;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解:(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国外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4)GNDI=GNI+得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941.2+0.5=941.7亿元 (5)NNDI=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2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80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417亿元,上缴生产税10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5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6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8亿元。试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余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980-0-417-(102-3.5)=464.5(亿元) 原始总收入=增加值+该地区初次分配净收入之和 =980+(28+3.5)-(63+417+102)=429.5(亿元)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该地区再次分配净收入之和 =429.5+(-65.8-6-4)=353.7(亿元) 第四章P128 4-15.假设国民经济分为(农业)、轻(轻工业)、重(重工业)、其他4个部门,通过调查取得一下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出1200,轻工业总产出1560,重工业总产出2040,其他总产出1200;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 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生选拔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申请-审核”、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四种方式。实行“申请-审核”方式的学部院系有教育学部、心理学部、物理学系、天文系、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化学学院等。硕博连读仅限本校在读的二年级学术学位硕士生申请,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进行。本科直博生主要接收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类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每年的9-10月进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依托于我校数学、心理、教育、地学、经管等文理强势学科,密切结合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企业部门等现实发展需求,旨在建成国内外一流的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和数据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拥有一个本科专业(统计学,授理学学位)、两个学术型硕士、博士专业(经济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应用统计,授理学学位),同时招收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并设有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敬业勤勉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4人。学院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80%教师的年龄在45岁以下。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长江学者2人,杰青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组建了我国统计学教育的精英团队。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学院教师在统计学国际最顶尖的四大杂志(Annals of Statistics、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和Biometrika)发表学术论文8篇,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科研著作、杂志、教材等20余部。学术成果得到多领域重要的科技和政策应用,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科研奖励20余项。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2 0 1 6 /2 0 1 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国民经济统计学
课程代码:
论文题目: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学生:
专业﹑学号:
统计学
学院:
理学院
课程(论文)成绩: 课程(论文)评分依据(必填):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1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摘要:综合国力,是国家实力和权力的综合体现。国家实力是指一国自己做事 的能力,是一个绝对概念。有学者把实力定义为“逾越障碍和影响结果的能 力” [1] 。权力则指一国促使别国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学者将权力 定义为“促使其他行为体做其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 [2] 。在国际竞争中,国家 实力与权力这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实力不以国家关系为前提,或无须 以他国为参照系,而权力则是以国家关系为前提。
一、中西方对综合国力观点的差异
对于综合国力的定义,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存在若干差异,西方学者侧重于 强调国家权力的比较,其代表思想是以强权治为中心。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中 央情报局前副局长克莱因说:“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实力是该国政府影响他国政 府主动或者被动去做某件事的能力,不论是通过说服、威胁甚至是通过武 力。”而在今天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实力并不只是国 家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而是利用经济、军事、外交或其他软实力相结合的方 法来影响他国的能力。
但中国学者则更偏向于国家实力的比较,认为综合国力更多的是强调国家 的和平与发展,即再保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他国互惠互利、和平共 处。学者黄硕风在其 2001 年出版的《综合国力新论》中说道:“综合国力是国 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物质力、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学者 王诵芬在其 1996 年出版的《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研究》中写道:“综合国力 是国家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国 确立国际地位、发挥国际影响作用的基础。”
2

国民经济统计学习题 (1)

《国民经济统计学》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何界定? 2.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如何?其自身学科性质如何? 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统计分类的经济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5.SNA与MPS的有何区别? 6.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优点是什么? 7.我国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类、三次产业分类情况如何。 8.熟悉以下概念:常住单位、经济流量、存量、市场价格。 第二章生产核算 1.什么是生产?国民经济统计的生产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2.我国的生产概念与SNA中的有何区别? 3.什么是货物、服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5.什么是总产出?其作用如何? 6.工业、农业、建筑业等部门总产出的具体核算方法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7.什么是中间消耗?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8.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其作用如何?掌握其三种计算方法。 9.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现称GNI)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0.试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11.如果一个农场和一个工厂都增加了自用原材料的生产,根据中国目前通用的计算方法,对工业和农业总产值会产生何种影响? 12.如何通过国内生产总值体现总供应和总需求的对应关系? 练习题 2.1某年某地区已知总产出与中间投入资料如下: 部门产出(亿元)中间消耗率(%) 农业2400 50 工业8750 72 建筑业1020 70 金融业 480 35 其他服务业3200 64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后答案 杨灿 第二版

3-16 (1)NDP=GDP-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亿元) (2)GN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940+1.2=941.2(亿元) (3)NNI=GNI-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亿元) 或=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882+1.2=883.2(亿元) (4)GNDI=G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0+1.2+0.5=941.7(亿元)或=GNI+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941.2+0.5=941.7(亿元) (5)NNDI=NDP+得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882+1.2+0.5=883.7(亿元)或=GNDI-固定资本消耗=941.7-58=883.7(亿元) 3-17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980-417-102+3.5=464.5 原始总收入余额=增加值+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支出=980+28-417-(102-3.5)-63=429.5 或=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64.5+(28-63)=429.5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余额+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29.5-6-4-65.8=353.7 4-15 投入部门 最终产品总产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小计 产出部门 农业70.2 174.4 149.3 132.4 526.3 673.7 1200 轻工业 2 451 26.3 92.5 571.8 988.2 1560 重工业31.3 217.8 876.2 237.4 1362.7 677.3 2040 其他31.3 251.2 270.7 184.7 737.9 462.1 1200 小计134.8 1094.4 1322.5 647 3198.7 2801.3 6000 增加值1065.2 465.6 717.5 553 2801.3 总投入1200 1560 2040 1200 6000 A= 0.06 0.11 0.07 0.11 0.00 0.29 0.01 0.08 0.03 0.14 0.43 0.20 0.03 0.16 0.13 0.15 4-16 投入部门 最终产品总产出 1 2 3 4 产出部门1 60 120 10 15 395 600 2 78 360 70 45 647 1200 3 18 12 6 15 149 200 4 30 60 16 30 164 300 增加值414 648 98 195 总投入600 1200 200 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