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大声朗读/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可以得出:(呈现上问题答案)。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得出:

问题二: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XXX段落,可以得出:

问题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4.拓展延伸

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巩固练习/拓展视野活动)。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评价总结。

5.小结作业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搜集.......)

课堂导入的设计

(一)导入的作用:①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②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③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④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⑤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二)导入的方法:①情境导入(多媒体居多:利用图片、视频引入)②生活实例导入③故事导入④以旧引新导入(文言文)

表述示例:

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结束之后,请学生畅谈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②: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③:开课之初,给学生讲授XXX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询问学生听完故事后的感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议论抒情类/教学流程

案例分析题

一、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主观题——真题类型

一、作用/目的/意图类

1.教师所用教学资源的作用

2.教师所提问题的目的

3.引用别人的评价的意图

二、复述/评价做法类

4.概括/梳理教学任务

5.评析该老师是如何……的

6.从……的角度,评价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7.评价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8.对比、评价两位教师的优缺点,提意见

(1)总说:采用视频/图片/音频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法新颖,能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2)分说:(微观作用)

结合案例,找出具体内容,阐述这个情境创设: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能否使学生获得某方面能力的提升(观察、想象、语言表达、思考)/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说明文:

语言严谨性)

(1)总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中常见的互动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课堂提问,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思维活动,是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检验教学效果。)

(二)分说:此处教师提问; (问题具体内容),让学生回归文本、钻研文本,理解的作用。

具体分析提问的作用。

(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感受与鉴赏”目标指出: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分说:教师在引用名家名言作为总结,不仅实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本课目标。

激发了对的兴趣,拓展了,开阔了,促进了。

(梳理教学过程,概括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一、

二、

三、

(或首先,然后,接下来,最后……)

一、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程内容,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二、解决阅读障碍,疏通字词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深入研读,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重点分析拟人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课下练笔,介绍喜欢的动物。

(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分说:分条列举教师行为+好处,重点关注教师以下行为:①教师如何提问;②提问后如何引导;③学生回答后如何点评;④点评完如何总结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疑,合理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耐心引导,客观评价。

二、作文评价

确定文体:记叙文:写人(品质

/性格);叙事(事情的道理);写景;状物议论文

评价学生习作要素

一、主题优点: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主题集中;

缺点: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二、内容(材料)优点:1.贴近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章中……

2.

【叙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中祥写了……略写

了……表达出……

叙事跌宕起伏,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3.【写人】叙述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文中描

写了XXX的语言、动作、心理……

4.【景物】按照空间顺序,引人入胜,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

句贴切得体,情景交融。

缺点: 1.内容前后联系不紧密,与文章主题联系不够密切

2.【叙事】详略失当,主次不够分明。文中……

3.【写人】人物描写匮乏,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结构优点:1.标题设置悬念

2.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

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

缺点:结构混乱,脉络不清。

四、语言优点: 1,语句通顺,言辞优美,语言表达能力强;

2,语言活泼,风趣幽默。

3,语言平实质朴,刻画细致

4,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缺点:语言过于平淡,语句多处不通顺;遣词造句不恰当。修辞手法运用较少。

五、情感优点:感情真挚、细腻、发自肺腑

缺点:感情过于平淡,情感缺乏深度

(1)本文通过叙述……,突出了“……”这一主题。(概括作文内容)(2)这篇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接指出缺点)

(3)建议……。如:…………。(给出改进建议)

议论文:《拿来主义》《劝学》

(1)理顺思路,严谨结构。

①“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讲与论点相关的小故事生动引出论点;借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引出论点;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论点;由与论点相关的优美语句引出论点。

②“分析问题”。对论点进行论证,重中之重。按照一定的层次展开论述。一般来讲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三种。

③“解决问题”。对论点的重申或针对现实的号召。

(2)理性议论,彰显深度。

①摆出事实论据后,对论据有中肯的分析。

②围绕论点进行理性议论。(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③做严密性的补充论述,彰显思想上的深度。

议论文点评角度优点: 1.中心论点明确

2.论证结构合理、清晰、完整。

3.论据充分,与论点统一;论证方法多样化;

4.论证语言清晰流畅,表达严谨,逻辑性强,用词准确

缺点:1.中心论点不明确。

2.论证结构混乱(不完整)

3.论据脱离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单一,无法论证中心论点。

4.论证语言不够流畅,表达漏洞较多,逻辑性差,用词不当。答题模式:

(总说)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论据和论证方法都很单一,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现代汉语

第二节:汉字 第三节:词汇 第四节:句子 第五节:标点符号 第六节:修辞 第一节:语音

考点一:整体认读音节(16个):

考点二:音变

①上声(三声)变调

a 两个上声相连 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b 三个上声相连

三声+

三声+三声——二声+二声+二声

三声+三声+三声——三声+二声+

三声 ②“一”的变调

在四声前,变为二声 (例:一半)

在非四声前,变为四声(例:一般,一连,一举) ③“不”的变调 在四声前,变为二声(例:不变)

④轻声 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如:对头(仇敌,名词)对头(正确,形容词) ⑤儿化 儿化的作用:①区别词义:头(脑袋)——头儿(领头的) ②区别词性:盖(动词)——盖儿(名词)

③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 小猫儿、小孩儿 第二节:汉字

考点一:汉字形成的演变 汉字七体——甲金篆隶草楷行

1、甲骨文(写在动物兽骨、龟甲上):殷商时代——象形文

2、金文(最早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象形文

3、篆书(体正势圆,左不见撇,右不见捺)大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的文字

4、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狐为直)

秦隶——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隶——以秦隶为基础演变,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5、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6、楷书 “楷”——笔画平直、规矩整齐,可为楷模 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7、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 笔画连绵,各自独立。《兰亭集序》

第三节:词汇:成语

望洋兴叹——庄子 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韩非 洛阳纸贵——左思 完璧归赵——蔺相如、廉颇 闻鸡起舞——祖逖 四面楚歌——项羽

炙手可热——杜甫 老骥伏枥——曹操 学而不厌——孔子 舍生取义——孟子 东床坦腹——王羲之 紫气东来——老子 韦编三绝——孔子

第四节:句子 考点一:句子的成分

我 狠狠地 打 死 可爱的 你。(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后作补语) 窗外的 树叶 几乎 黄 透了。

口诀:主干就是主谓宾 定语修饰代和名 状语总在形动前 补语却在形动后

考点二:病句辨析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1.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主语残缺:【标志:遇到介词等放在句子开头,居中使用“使”、“令”等词】例经过……,使……

宾语残缺: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相当汇报成果。

成分赘余:班会上,班长首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我县的粮食总生产量,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动宾搭配不当:出租车无论……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主宾搭配不当:今年麦子的收成是近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3、语序不当

定语顺序排列不当:规律——属数动形名(我的一件刚买的新的羊毛大衣。)

状语语序排列不当:规律——因时地情人 (小明的父亲为了弄清小明和人打架的原因,昨天在派出所心情沉重地和张所长谈了一次话。)

虚词位置不当:

a.“把”字句表否定式“把”的位置不当。否定词+把

b.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4、句式杂糅常见句式杂糅标志:

①本着……为原则②对于……问题上③原因是……造成的④是因为……的原因⑤是由于……的结果

5、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②词的多义导致表意不明③停顿不同导致表意不明④修饰语两可导致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①一面对两面

②否定失当【标志:不要、不会、禁止、忌、以防、劝阻、阻止、避免、忘记、反问句】

第五节:标点符号

考点一:问号使用注意事项

①有疑问词但事实陈述语气,不用问号

②选择问句在最后加问号

③主谓倒装的倒装疑问句在最后加问号。例:怎么了,你考点二:顿号使用注意事项

1.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加顿号

2.句末有“啊”“啦”“呀”等不加顿号

3.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加顿号

4.并列双引号、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

考点三:冒号使用注意事项

1、“某某说”在引文中间,不应用冒号

2、仅做句子某成分的引用部分,前不用冒号

3、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

4、同一句中不能出现两个冒号

5、冒号后不用再加提示性词语

考点四:引号使用注意事项

1、整句引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

2、局部引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

3、报纸、杂志、电视等栏目名,法律法规文件名,电影、电视片名等各种作品不用引号

4、转述他人的话不用引号

考点五:破折号使用注意事项

1.破折号不能与“是”“有”等提示的词同时使用

2.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时,不与括号连用

考点六:省略号使用注意事项

表省略是不能与“等”“等等”“什么的”同时使用。

第六节:修辞

考点一:比喻:

①条件:甲乙本质不同,且有相似点

②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只出现喻体)、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A像B,像C,又

像D)

考点二:比拟

特点: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的种类:拟人——事物人格化

拟物——把人当作物、把甲物当作乙物,把抽象概念当作实物来写

考点三:借代(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名,而借用同他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例:红领巾在做广播体操。

借代无法还原成明喻

考点四:对偶

①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

②对偶的种类:

正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反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串对(逻辑、假设)——“流水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考点五:通感(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考点六: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

考点七: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双关的种类:①语义双关——词的同义(路)/②谐音双关——词的同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考点八:反语:运用跟本以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

古代汉语

第一节:通假字

第二节:古今异义

第三节:词类活用

第四节:常考虚词

第五节:文言特殊句式与修辞

中外文学

专题一:古代文学

第一节:先秦文学

考点一:《诗经》: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公305篇。风雅颂、赋(直言其事)比(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引起所讲之物)——六艺《关雎》《蒹葭》

考点二: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楚辞》第二部诗歌总集。

考点三:史传散文:

1.尚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书》

2.《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

4.《国语》《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考点四:诸子散文

1.儒家孔子“仁”;孟子“性善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荀子“性恶论”《劝学》

2.道家老子“无为”《道德经》;庄子“天人合一”《庄子》;

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公输》

4.法家韩非子“君主集权”《扁鹊见蔡桓公》

考点五:神话《山海经》

第二节:秦汉文学

考点一:贾谊《过秦论》

考点二:汉乐府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考点三:古诗十九首

考点四:汉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考点五:司马迁和《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壁”

考点六:班固与《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一:建安文学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瑒刘祯

考点二: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考点三: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考点四:南北朝民歌南朝——清丽缠绵北朝——粗犷豪放《木兰诗》考点五:《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本小说集

考点六:陈寿《三国志》《隆中对》《出师表》

考点七:范晔《后汉书》

考点八:郦道元《水经注》地理志《三峡》

考点九:王羲之《兰亭集序》

第四节: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一:“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考点二:陈子昂“诗骨”《登幽州台歌》考点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考点四: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考点五:孟浩然,“三水田园诗”“王孟”《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考点六: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竹里馆》《使至塞上》

考点七: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

考点八: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

考点九:王昌龄“七绝圣手”《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考点十: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与岑参“高岑”

考点十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考点十二:李白“诗仙”酒第一、剑第二、诗第三写了一万多首,保有1200首

考点十三:杜甫“诗圣”“沉郁顿挫”安史之乱前唐朝人口5000多万,后1300多万考点十四:韩愈《马说》

考点十五:柳宗元《小石潭记》

考点十六:刘禹锡“诗豪”《陋室铭》“沉舟侧畔千帆过”

考点十七: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元稹《钱塘湖春行》

考点十八:李贺“诗鬼”《雁门太守行》

考点十九:杜牧“怀古诗”《泊秦淮》借古讽今

考点二十: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

考点二十一:温庭筠与李商隐合称“温李”“花间派”

考点二十二:李煜“千古词帝”《虞美人》《相见欢》

第五节:两宋文学

考点一:柳永“婉约派”《雨霖铃》

考点二:李清照“婉约派”《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声声慢》

考点三:范仲淹“豪放派”“范文正公”《岳阳楼记》

考点四:欧阳修六一居士《醉翁亭记》

考点五:王安石“临川先生”《伤仲永》《登飞来峰》

考点六:苏轼“东坡居士”《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

考点七:陆游《示儿》《游山西村》

考点八:辛弃疾“南宋豪放派”

考点九:姜夔

第五节:元明清文学

考点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考点二:王实甫《西厢记》

考点三:冯梦龙

考点四:汤显祖《牡丹亭》

考点五:吴敬梓

考点六:南洪北孔

专题二:现当代文学

考点一:郭沫若新诗奠基人《星空》《女神》

考点二:闻一多《死水》《红烛》

考点三:徐志摩“新月派”

考点四:戴望舒“雨巷诗人”

考点五:艾青

考点六:鲁迅

考点七:矛盾《子夜》

考点八:萧红

考点九:老舍《骆驼祥子》《茶馆》

考点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考点十一:沈从文“乡土小说”《边城》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初中语文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知识部分(84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4题,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滕的美;______________;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 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悟. 美的心灵。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凝.固()感悟.()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仿照前后语句,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字数可以不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填在下面语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若大江东去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 B、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 C、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3.古诗(词)文默写。(10分) (1)这次诗歌大赛,涌现出大量具有新时代独特风格的作品,完全打破了陈旧的文风,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赵翼《论诗》中的名句填写) (2)关心民生疾苦是诗人的良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已及人、舍己为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的“壮岁旌旗拥万夫”,明显有居高临下的个人英雄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真实地流露了忠君和个人名节思想。 (4)君子之道的内容为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岳飞的“精忠报国”;范仲淹的“____________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

目录 《背影》 (2) 《水调歌头》 (5) 《望岳》 (8) 《苏州园林》 (12) 《雪》 (14)

《背影》 一、真题回顾 1.题目:《背影》 2.内容: 背影(节选) 朱自清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仔细揣摩文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3)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4)有适当的板书。 二、真题解析 【课题】《背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介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进入课堂 3 回顾上节课所学,直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及主要脉络。文章用父亲的“四次背影”将内容串联起来,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的学习本文的重中之重——第二次和第三次背影。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质朴、爱子(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微胖) 3.父亲是如何给儿子买橘子的?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体现了什么? 明确:蹒跚、走、探身、穿、爬。两手攀着、两脚上缩、向左微倾。(说明父亲年纪大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但依然坚持要为儿子买橘子,体现了浓浓的爱子之情) 4.父亲回来后,“一股脑儿”的将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什么是“一股脑儿”?你能 表演一下吗?这体现了什么? 明确: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所有的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 5.父亲将橘子给了儿子后,心情怎样?他当时的境地是真的很轻松吗? 明确:很轻松似的。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当时父亲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这段时 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加上身体又不好,而为了消除儿子心中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和满足。 6.本段写了两次父亲的背影,分别是在“月台买橘”和“父子分手”之时,望着父亲的 背影,儿子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两次流泪。感动、心酸、懊悔、难舍夹杂的情感。 7.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出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情感?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 楷书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及答案 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操《观沧海》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李白《行路难》 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试题答案: D 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试题答案: A

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 )。 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 B、梳理文本情感变化的线索 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 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试题答案: B 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 )。 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渎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人理解课文内容 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人混乱 试题答案: A 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

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 C、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 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人把握人物形象 试题答案: A 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 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题答案: A 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 )。 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B、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初中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 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 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 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

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 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 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全)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 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 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 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

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 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 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 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 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七)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

‘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 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必考名著知识梳理 《西游记》 1、名著背景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写于明朝,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现在仍然是我国四部古典名著之一。 2、中心思想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写作特点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任务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4、人物性格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压迫。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话、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 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5、阅读感受 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和心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水浒传》 1、名著背景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本书写于明朝。 2、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4、写作特点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安徒生童话》 1、名著背景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 2、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三个时期 ①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豌豆上的公主》等。 ②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③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2.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 3.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A.鲁迅笔下的子君 B.丁玲笔下的莎菲 C.茅盾笔下的静女士 D.巴金笔下的瑞钰 4.学习完《木兰辞》后,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认识,以下各位同学对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B.《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C.《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顶针 D.《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把“愁”比喻成“头发”,“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比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5.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B.父异焉 C.稍稍宾客其父 D.并自为其名 6.学习完初二下册最后一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下列语句中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7.学生们学完《威尼斯商人》后,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请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教师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初中语文知识点和学科特点

1.语文学科的特点 一、基础性、工具性 多年来,这是一种比较公认和权威的观点.过去的几本《大纲》都作了肯定,新的《教学大纲》继续这样表达。新版高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这些表述都是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具体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培根说过:求知可以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的交际当中,语文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最好体现。 二、人文性、思想性 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写道:“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的高中《语文大纲》也有同样的内容,只是对高中的要求提高了,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和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之外,还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这些都反映了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近几年,又有人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与思想性,二者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高尔基说过:“文学就是人学”。人文性与思想性一样,都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两者只是对一样东西的不同表述。基于这种认识,语文教学就要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训练的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点。 三、开放性、多样性 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可以读,可以问,可以说,可以唱,有时哄堂大笑,有时屏声静气,有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伏案疾书,洋洋洒洒。新时期的教学,更具有这种特点。 当然,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多少语文教师在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着课外的语文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然而,面对社会,面对生活,语文学习又无处不有。看小说、看报纸、看电视、看文艺演出等等,甚至街头的标语、广告、都是学习语文的良好机会。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也很恰当。 四、实践性、应用性 通常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习,既要“学”,又要“习”。《论语》说:“学而时习之。”用现在的话说,学,即输入信息;习,就是进行练习。《说文解字》中对“习”的解释为“鸟三飞也”,意即反复练习。实践出真知。读书、写字、作文、讲话、听话、写信等等,都是语文实践活动,也是语文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比较机械,效率不高。现在,专家们提出要重视学法指导和民主教学等。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供了条件。五、地方性、区域性 任何理论的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地方和环境。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语文教学也脱离不了地方实际。地方实际决定了地方性,地方性决定了地方特色。不同地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 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 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 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 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 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 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8月7日...8月8日...8月9日...8月10日...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3分)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小说 (一)小说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二、议论文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