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钟面上的行程问题练习(1)

最新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钟面上的行程问题练习(1)
最新小学奥林匹克数学 钟面上的行程问题练习(1)

钟面上的行程问题练习

1.2时20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成多少度?

2.7时48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成多少度?

3.3时45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成多少度?

4.8时55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成多少度?

5.从时针指向4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成直角?

6.从时针指向5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重合?反向成一条直线?

7.在5时和6时之间,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8.3时与4时之间,什么时刻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成一直线?

9.从时针指向4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重合?

10.4时与5时之间,什么时刻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成一直线?

11.当钟面上4时1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12.8时到9时之间,在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60度?

13.在7时和8时之间,什么时刻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14.从时针指向8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重合?反向成一条直线?

15.钟面上的指针指在3点的那一刻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距“3”的距离相等?(画图思考)

1995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3.下面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 数数×科学=学数学 那么“数学”两字代表的两位数是 4.我们规定,符号“ °”代表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例如: 3.5 2.9=2.9 3.5=3.5.符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例如:3.5△2.9=2.9△3.5=2.9。请计算 5.在如图的中间圆圈内填一个数,计算每一线段两端的两数之差(大减小),然后算出这三个差数之和。那么这个差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 6.在下面的方框中各填人一个数字,使六位数11□□11能被17和19整除,那么方框中的两位数是 。 7.在下表中 第n 行有一个数A ,在它的下一行(第n+l 行)有一个数B ,并且A 和B 在同一竖列。如果A+B=391,那么n= 。 8.2个蟹将和4个虾兵能打扫龙宫的 10 3 ,8个蟹将和10个虾兵就能打扫完全部龙宫。如果单让蟹将去打扫,与单让虾兵去打扫进行比较,那么要打扫完全部龙宫,虾兵比蟹将要多 个。 9.某中学初中学生共780人,该校去数学奥校学习的学生中,没进奥校学习的有 人。 10.一张长方形纸片,把它的右上角往下折叠如下页甲图,阴影部分面积占原纸片面积的 7 2 ;再把左下角往上折叠如乙图,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占原纸片面积的 (答案用分数表示)。

(甲图) (乙图) 11.130克含盐5 %的盐水,与含盐9%的盐水混合,配成含盐6.4%的盐水,这样配成的6.4%的盐水有克。 12.小张、小王、小李同时从湖边同一地点出发,绕湖行走。小张速度是5.4千米每小时,小王速度是 4.2千米每小时,他们两人同方向行走,小李与他们反方向行走,半小时后小张与小李相遇,再过5分钟,小李与小王相遇。那么绕湖一周的行程是千米。 3.下面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 数学×科学=学数学 那么“数学”两字代表的两位数是。 4.我们规定,符号“ °”代表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例如: 3.5 2.9=2.9 3.5=3.5.符号“△”表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例如:3.5△2.9=2.9△3.5=2.9。请计算 5.在如图的中间圆圈内填一个数,计算每一线段两端的两数之差(大减小),然后算出这三个差数之和。那么这个差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6.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有的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分4块就少2块。这些糖共有块。 7. 在下面的方框中各填人一个数字,使六位数11□□11能被17和19整除,那么方框中的两位数是。 8.每次考试满分是100分。小明4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4分(或更多),他至少再要考次。 9.在下表中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 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 10、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1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 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 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 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 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 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 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 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 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 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

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 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3。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边讲边练: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 2、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集锦及解答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集锦及解答 一、填空题 1.三个连续偶数,中间这个数是m,则相邻两个数分别是___m-2____和___m+2_ __。 2.有一种三位数,它能同时被2、3、7整除,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是____966___,最小的一个是____126____。 解题过程:2×3×7=42;求三位数中42的倍数126、168、 (966) 3.小丽发现: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是互质数,积是144,小表妹和读初三哥哥的岁数分别是_____9____岁和____16____岁。 解题过程:144=2×2×2×2×3×3;(9、16)=1 4.一个四位数,它的第一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0的个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1的个数,第三个数字表示这个数中数字2的个数,第四个数字等于这个数中数字3的个数,那么这个四位数是____1210___。 5.2310的所有约数的和是__6912____。 解题过程:2310=2×3×5×7×11;约数和=(1+2)×(1+3)×(1+5)×(1+7)×(1+11)6.已知2008被一些自然数去除,得到的余数都是10,这些自然数共有____11____个。 解题过程:2008-10=1998;1998=2×33×37;约数个数=(1+1)×(1+3)×(1+1)=16(个) 其中小于10的约数共有1,2,3,6,9;16-5=11(个) 7.从1、2、3、…、1998、1999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多少个数,才能使其中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4?__ 1000 __。 解题过程:1,5,9,13,……1997(500个)隔1个取1个,共取250个 2,6,10,14,……1998(500个)隔1个取1个,共取250个 3,7,11,15,……1999(500个)隔1个取1个,共取250个 4,8,12,16,……1996(499个)隔1个取1个,共取250个 8.黑板上写有从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的奇数:1,3,5,7,9,11,13…擦去其中的一个奇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预赛(A)卷 1.计算: 12-22+32-42+52-62+…-1002+1012=________. 2.一个两位数等于其个位数字的平方与十位数字之和,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 3.五个连续自然数,每个数都是合数,这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最小是________. 4.有红、白球若干个.若每次拿出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拿到没有红球时,还剩下50个白球;若每次拿走一个 红球和 3个白球,则拿到没有白球时,红球还剩下50个.那么这堆红球、白球共有________个. 5.一个年轻人今年(2000年)的岁数正好等于出生年份数字之和,那么这位年轻人今年的岁数是________. 6.如下图, ABCD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 72平方厘米,E,F分别为AB,BC的中 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平 方厘米. 7.a是由2000个9组成的2000位整数,b是由2000个8组成的2000位整数,则a×b的各位数字之和为________. 8.四个连续自然数,它们从小到大顺次是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9的倍数,这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最小 是____. 9.某区对用电的收费标准规定如下:每月每户用电不超过10度的部分,按每度0.45元收费;超过10度而不超过 20度的部分,按每度0.80元收费;超过20度的部分,按每度1.50元收费.某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电费7.10元 ,乙用户比丙用户多交3.75元,那么甲、乙、丙三用户共交电费________元(用电都按整度数收费). 10.一辆小汽车与一辆大卡车在一段9千米长的狭路上相遇,必须倒车,才能继续通行.已知小汽车的速度是大 卡车的速度的3倍,两车倒车的速度是各自速度的;小汽车需倒车的路程是大卡车需倒车的路程的4倍.如果 小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那么要通过这段狭路最少用________小时. 11.某学校五年级共有110人,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活动小组,每人至少参加一组.已知参加语文小组的 有52人,只参加语文小组的有16人;参加英语小组的有61人,只参加英语小组的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63 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有21人.那么三组都参加的有________人.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一)》教案

行程问题(一)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创设情景:(课件)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遗址公园的两位工作人员张叔叔和王阿姨,在工作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请听他们的电话录音: 张叔叔:喂,王芳吗?我是小张,公园的历史画册做好了,我给你送去。 王阿姨:太好了,正好要到那边去开会,我去迎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见面后再细说。张叔叔:好就这样,一会见。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画册,王阿姨去迎张叔叔。 (2)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张叔叔和王阿姨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和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车,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张叔叔乘坐小轿车,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55千米。 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理解,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114千米。 板书画图: 师: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结果会怎样? 生:开始的时候是同时走的,方向是面对面的,也就是相对,可以说相向而行。结果是相遇了。(演示)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二、新授(15分钟) 1、学习【知识要点】

师:行程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有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一般指两人(或两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是研究速度和相遇时间与两地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吗? 生: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距离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两地距离÷相遇时间=速度和 师:追及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同时从不同地点出发,或不同时间从同一地点出发按同一方向运动。两个运动物体速度有快、慢之分,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快的物体追上慢的物体。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呢? 生: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之差 追及距离=速度之差×追及时间 速度之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师:这些关系式希望同学们都能牢记在心,并记录在积累作业薄上,最为资料储存起来。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吧。 【例1】 出示例1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38千米,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4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师:相向而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对着开。 师:请同学们们认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 生:已经知道两种车的速度,和时间,还知道剩余的路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复习试卷试题

行程问题 乡镇: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例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辆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经过3小时, 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 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3快车从甲站到达乙站需要8小时, 慢车从乙站到达甲站需要12小时, 如果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 相遇是快车比慢车多行180千米, 甲、乙两站相遇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 行了3.2小时后, 两列还相距全程的5/8, 两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相遇? 例5客车从甲地, 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一段时间后, 客车行了全程的7/8, 货车行的超过中点54千米, 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当甲车行到全程的7/11时与乙车相遇, 乙车继续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 又行驶了154千米到达A地。甲车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 例7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0小时, 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15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90千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相遇时客车和货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例8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 在距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 已知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4/5, 甲、乙两地相遇多少千米? 例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8小时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 甲车又用了6小时到达B地, 乙车要用多少小时才能从B地到达A地。

201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201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1.(1+1/2)(1-1/3)(1+1/4)(1-1/5)……(1-1/2005)(1+1/2006)=____。 2.若1/n=3/16,则1/(n+1)=_____。 3.用数字1、2、3、4、5、6、7、8、9组成一个最小的九位数,使它的相邻二数字之和都是合数。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4.一个长15厘米,宽25厘米,高9厘米的长方体分成若干个小立方体,再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立方体。那么,这个大立方体的表面各是______平方厘米。 5.一条河流经过A、B两座城市。一条船在河上顺流航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逆流航行的速度是每小时22公里,乘船从A到B花费的时间是与从B到A花费的时间之差为4小时,那么,A、B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6.设三位数2A5和13B之积能被36整除,那么,所有可能的A+B之值的和是多少? 7.一个水池上有A、B、C三个进水龙头。下面的表列出了只打开其中两个龙头时灌满水池需要的时间。那么,打开三个龙头时灌满水池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A B C时间 开开关3小时 开关开4小时 关开开5小时 8.把两个相同的硬币放入一个3×3的方格的两个不相邻小方格上,一共有多少种放法? 9.小王在书店看上了一本书和一本画册,共需a元b分(b可以是二位数,这里把“角”都换成了“分”)。他立即回家取钱去买。由于匆忙,他取了b元a分钱。到书店后小王发现了错误,取去的钱可以买三本书和两本画册。如果书每本售价3.50元,那么,画册每本的售价是多少元? 10.一个二位数,如果将它的两个数字交换后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75%,就称这样的数为AL数。那么,所有AL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11.一个售货员可以用三个各重若干公斤、共重13公斤的砝码准确地称出1到13公斤的任何重量为整数公斤的货物。那么,这三个砝码的重量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成的数是______。 12.下面是一个加法算式。其中,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D=5。

第二届华博士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网上竞赛试题及答案

第二届华博士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网上竞赛试题及答案 选择正确的答案: (1)在下列算式中加一对括号后,算式的最大值是()。 7 × 9 + 12 ÷ 3 - 2 A 75 B 147 C 89 D 90 (2)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应是( )度. A 500 B 540 C 360 D 480 (3)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5.9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乙数,那么甲数是( ). A 1.75 B 1.47 C 1.45 D 1.95 (4)一个顾客买了6瓶酒,每瓶付1.3元,退空瓶时,售货员说,每只空瓶钱比酒钱少1.1元,顾客应退回的瓶钱是( )元. A 0.8 B 0.4 C 0.6 D 1.2 (5)两数相除得3余10,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和是143,这两个数分别是( ) 和( ). A 30和100 B 110和30 C 100和34 D 95和40 (6) 今年爸爸和女儿的年龄和是44岁,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今年女儿是多少岁? A16 B11 C9 D10 (7)一个两位数除250,余数是37,这样的两位数是( ). A 17 B38 C 71 D 91 (8)把一条细绳先对折,再把它所折成相等的三折,接着再对折,然后用剪刀在折过三次的绳中间剪一刀,那么这条绳被剪成( )段. A 13 B 12 C 14 D 15 (9) 把两个表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 A 12 B 18 C10 D11 (10)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重叠( )次. A 23 B 12 C 20 D13 (11)某车间四月份实际生产机器76台,其中原计划生产的台数比超产台数多60台, 求四月份比原计划超产多少台机器? A 16 B 8 C 10 D 12 (12)一块红砖长25厘米,宽15厘米,用这样的红砖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多少块? A 15 B 12 C 75 D 8 (13)图中ABCD是长方形,已知AB=4厘米,BC=6厘米,三角形EFD的面积比三角形ABF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求ED=?厘米 A 9 B 7 C 8 D 6 (14)一天,甲乙丙三人去郊外钓鱼已知甲比乙多钓6条,丙钓的是甲的2 倍,比乙多钓22条,问他们三人一共钓了多少条? A 48 B 50 C 52 D 58 (15)张师傅以1元钱4个苹果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个,又以2元钱5个苹果有价格把这些苹果卖出,如果他要赚得15元钱的利润,那么他必须卖出苹果多少个? A 10 B 100 C 20 D 160 2006年“希望杯”全国数学大赛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及问题详解

1.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的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米/分? (2)小张和小王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2. 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行走,他们在C点第一次相遇,C离A点80米;在D点第二次相遇,D点离B点6O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3.甲村、乙村相距6千米,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在出发后40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小王到达甲村后返回,在离甲村2千米的地方两人第二次相遇.问小张和小王的速度各是多少?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解:画示意图如下. 5.小王的步行速度是4.8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5.4千米/ 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8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解:画一张示意图: 6.一只小船从A地到B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求A至B两地距离. 行程问题(一)(基础篇) 行程问题的基础知识以及重要知识点★提到行程问题就不得不说3个行程问题中一定会用到的数 ——s,t,v s ——路程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三年级“奥林匹克”数学指导(含答案)

三年级“奥林匹克”数学指导 时刻、时间与钟表 同学们,你一定知道钟表是用来记时的,爸爸妈妈当你很小时就会教你如何看钟表、报时间,可钟表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什么叫“时间”它有两层意思: 1. 表示某一种特定时候。 如:北京时间八点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等等,为了区别别一种含义,我们把表示某一种特定的时候,叫时刻。(也叫点) 2. 表示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如:从早上8时到10时,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从杭州到上海火车运行的时间是2小时30分。这叫做时间。 我们可以从单位名称上来区分时刻与时间的差异。 时刻,一般用“时”如:飞机上午8时起航,指飞机离开机场时刻。时间一般用“小时”共飞行了8小时,指飞机从上午8时起飞到下午4时降落,在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 同学们不仅要会读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还要学会观察钟面所表示的不同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关系。找出规律。 如:长短针位置的判断时刻,确定长,短针互换位置后的时刻,反射到镜面上的钟面的时刻等等。有利于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例1 根据前3个钟面的规律,画出第4个钟面的长、短针。

3 分析:前面三个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1时,3时30分,6时,相邻两个钟的时间差都是2小时30分。因此第4个钟也应是在第3个钟6点的基础上增加2小时30分,应显示出的时刻是8点30分 例2 按次序观察图中各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找出各种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规律,请在第5只钟面上标出符合规律的时刻

分析:把各钟面表示的时刻依次排列起来 11点30分→12点5分→12点40分→1点15分→()→2点25分 发现它们相邻两钟的间隔时间都是35分钟,因此第5个钟面的时刻应是1点50分。 例3 见图:是反射在镜面上的两只钟面的长针和短针的位置,请说出各钟面的时刻? 分析:同学们我们只要用镜子实践一下,就会发现任何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左边的在镜子反射后成为右边,右边的在镜子反射后变为左边了,因此,要从镜面上反射出来的钟面时刻推出原钟面的时刻,只要将镜面上的钟面左右翻转半圈,这两只钟面表示的时刻分别为6点40分和8点15分

1998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1998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1998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预赛(A)卷 1.计算: =________。 2.在左下图的乘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数字,那么计算所得的乘积应该是________。 3.在右上图中,已知矩形GHCD的面积是矩形ABCD面积的,矩形MHCF的面积 是矩形ABCD面积的,矩形BCFE的面积等于3平方米。矩形AEMG的面积等于________平方米。 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9828,这三个自然数的和等于________。 5.如果四个两位质数a、b、c、d两两不同,并且满足等式a+b=c+d,那么a+b的最大可能值是________。 6.某数除以11余8,除以13余10,除以17余12,那么这个数的最小可能值是________。 7.一个长方体,表面全涂上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体积都等于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7,那么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等于________。 8.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生产1998把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的产量比乙车间多________把。 9.一个运输队包运1998套玻璃茶具。运输合同规定:每套运费以1.6元计算,每损坏一套,不仅不得运费,还要从总费中扣除赔偿费18元。结果这个队实际得运费3059.6元。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茶具套数是________。

10.买来一批苹果,分给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分5个苹果,那么还剩余32个;如果每人分8个苹果,那么还有5个小朋友分不到苹果。这批苹果的个数是________。 11.某司机开车从A城到B城。如果按原定速度前进,可准时到达。当路程走了一半时,司机发现前一半路程中,实际平均速度只可达到原定速度的。现在 司机想准时到达B城,在后一半的行程中,实际平均速度与原速度的比是 _______。 12.某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定价格的______%。(注:“按100%的利润定价”指的是“利润=成本×100%”) 预赛(B)卷 1.计算:=________。 2.在下图的乘法算式中,每个□表示一个数字,那么计算所得的乘积应该是 ________。 3.右上图中有六个正方形,较小的正方形都由较大的正方形的四边中点连接而成。已知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那么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________cm2。 4.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168,那么这三个自然数的和等于________。 5.如果四个两位质数a、b、c、d两两不同,并且满足等式a+b=c+d,那么a+b的最小可能值是________。 6.一个小于200的数,它除以11余8,除以13余10,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7.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整数厘米,它的体积是1998立方厘米,那么它的长、宽、高的和的最小可能值是________厘米。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行程问题之变速行程上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 了基础。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 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 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 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 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 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 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之变速行程(上) 例1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地出发到距离A地18km的B地,当甲到达B地时,乙、丙两人离B地分别还有3km和4km,那么当乙到达B地时,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例2 小芳从家去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则能早到4分钟。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例3 一辆汽车由A地到B地,原计划用5小时20分,由于途中有33 5 ,因此千米的道路不平,走这段不平的路时,速度只相当于原速的3 4 比计划晚到了12分,则A、B两地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例4 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一辆汽车先用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 了一段路,然后速度提高1 继续行驶,共用4.4小时到达,请问这辆 4 车出发几小时后开始提速? 例5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比原来时间提早1小时到达;若以原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6 甲、乙二人爬山,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2倍,当甲到达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当甲下到山脚时,乙才下到半山腰。从山脚到山顶有多远? 例7 客、货两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客

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收集

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真题及答案收集 目录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及答案 (1)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4) 2007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 (7) 200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8) 2008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 (10) 200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卷及答案 1、计算4567-3456+1456-1567=__________。 2、计算5×4+3÷4=__________。 3、计算12345×12346-12344×12343=__________。 4、三个连续奇数的乘积为1287,则这三个数之和为__________。 5、定义新运算a※b=a b+a+b (例如3※4=3×4+3+4=19)。 计算(4※5)※(5※6)=__________。 6、在下图中,第一格内放着一个正方体木块,木块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 F六个字母,其中A与D,B与E,C与F相对。将木块沿着图中的方格滚动,当木块滚动到第2006个格时,木块向上的面写的那个字母是__________。 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BC,AE=E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0.75平方 厘米,则三角形ABC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厘米。

8、一个正整数,它与13的和为5的倍数,与13的差为3的倍数。那么这个正整数最小是 __________。 9、若一个自然数中的某个数字等于其它所有数字之和,则称这样的数为“S数”,(例: 561,6=5+1),则最大的三位数“S数”与最小的三位数“S数”之差为__________。 10、某校原有男女同学325人,新学年男生增加25人,女生减少5%,总人数增加16人, 那么该校现有男同学__________人。 11、小李、小王两人骑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向同一方向行进。小李的速度比小王的速 度每小时快4千米,小李比小王早20分钟通过途中乙地。当小王到达乙地时,小李又前进了8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___千米。 12、下列算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则:白+衣的可能值的平均数为 __________。 答案: 1、1000 2、22.3 3、49378 4、33 5、1259 6、E 7、2006 8、 7 9、889 10、170 11、40 12、12.25 1.【解】原式=(4567-1567)-(3456-1456)=3000-2000=1000 2.【解】原式==21.5+0.8=22.3 3.【解】原式=12345×(12345+1)-(12343+1)×12343 =+12345--12343 =(12345+12343)×(12345-12343)+2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 相遇问题。它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快速-慢速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 出第三者来达到解题目的。 三、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动而相离,就是相离问题。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 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四、流水问题 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问题通常称为流水问题,流水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仍然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 的关系进行解答。 船在静水中行驶,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划行速度或叫做划力;顺水行船的速度叫顺流速度;逆水 行船的速度叫做逆流速度;船放中流,不靠动力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走的距离叫做水流速度。各种速度的关系 如下: (1)划行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试卷汇总含答案

思维调查卷 时间:30分钟 总分:100分(基分20)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试卷说明:本卷共6题,要求简单明了写出解答过程,最后的结果请填在试题的横线上。 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沿环行跑道匀速跑步,如果出发时乙的速度是甲 的2.5倍,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甲的速度立即提高1 4 ,而乙的速度立即减少1 5 ,并且乙第一次追上甲的地点与第二次追上甲的地点相距(较短距离)100米,那么这条环行跑道的周长是______米; 2. 两块手表走时一快一慢,快表每9小时比标准表快3分钟,慢表每7小时比标准表慢3分钟。现在把 快表指示时间调成是8:15,慢表指示时间调成8:31,那么两表第一次指示的相同时刻是___:___; 3. 一艘船在一条河里5个小时往返2次,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行4千米,水速为2千米/小时,那么 第三小时船行了_____千米; 4.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到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 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 310 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 就比独自步行提早了5分钟到学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______分钟; A C B

行程问题下 【老师寄语】:解行程问题要会读题,一遍快速归类浏览;二遍逐句解读整理;三遍回头寻找误解。最终要学会“纸上谈兵”。 ——陈拓 一、环行运动: 1. 男、女两名运动员同时同向从环形跑道上A 点出发跑步,每人每跑完一圈后到达A 点会立即调头跑下一圈。跑第一圈时,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5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3米。此后男运动员平均每秒跑 3米,女运动员平均每秒跑2米。已知二人前两次相遇点相距88米(按跑道上最短距离),那么这条跑道长______米; 2. 在一圈300米的跑道上,甲、乙、丙3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按同一方向跑步,甲的速度是6千米/ 小时,乙的速度是 307 千米/小时,丙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_____分钟后3人跑到一起,_____小时 后三人同时回到出发点; 3. 某体育馆有两条周长分别为150米和250米的圆形跑道〔如图〕,甲、 乙俩个运动员分别从两条跑道相距最远的两个端点A 、B 两点同时出发, 当跑到两圆的交汇点C 时,就会转入到另一个圆形跑道,且在小跑道上必须顺时针跑,在大跑道上必须逆时针跑。甲每秒跑4米,乙每秒跑5米,当乙第5次与甲相遇时,所用时间是______秒。 4. 如图,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行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 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 ,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那么A N N B ______; 二、时钟问题: 5. 早上8点多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这时小明看了一下手表。过了大约1小时下课铃响了,这时小明又看 了一下手表,发觉此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好与上课铃响时对调,那么上课时间是_______时______ 分。 6. 一只旧钟的分针和时针每65分钟(标准时间的65分钟)重合一次,这只钟在标准时间的1天(快或慢) ______分钟; C B A A B C D N P M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及答案(四年级)(奥数试题精选)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网上竞赛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 1、下面的△,○,□各代表一个数,在括号里填出得数: △+△+△=36 □×△=240 ○÷□=6 ○=( ) A 120 B 100 C 130 D 124 2、如果一个整数,与1,2,3这三个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可以添加括号)组成算式,结果等于24,那么这个整数就称为可用的,那么,在4,5,6,7,8,9,10这七个数中,可用的数有()个. A 5 B 6 C 7 D 4 3、有100个足球队,两两进行淘汰赛,最后产生一个冠军,共要赛()场. A 97 B98 C 99 D 50 4、七个小队共种树100棵,各小队种的棵数都不同,其中种树最多的小队种了18棵,种树最少的小队至少种了()棵. A 10 B 8 C 9 D 7 5、将一盒饼干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吃了八块后,这时三个小朋友共剩的饼干数正好和开始1个人分到的同样多,问每个小朋友分到()块。 A 24 B 20 C 12 D 16 6、每次考试满分是100分,小明4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为了使用权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4分(或更多),他至少再要考( )次. A 5 B 6 C 3 D 4 7、甲乙丙丁四个人比赛乒乓球,每两人都要赛一场,结果甲胜丁,并且甲乙丙胜的场数相同,那么丁胜的场数是()场。 A 0 B 1 C 2 D 3 8、有一位探险家,用6天时间徒步横穿沙漠。如果一个搬运工人只能运一个人四天的食物和水,那么这个探险家至少要雇用()名工人。 A 2 B 3 C 4 D 5 9、在右图的中间圆圈内填一个数,计算每一线段两 数之差(大减小),然后算出这三个数之和,那么这个 13 差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 A 28 B 30 C 31 D 29 32 41 13

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模拟试卷(答案)

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2.将1、2、3、4、5、6、8、9这八个数组成两个四位数,使这两个数的差最小,这个差是______. 3.如图,将它折成一个正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数之和最大是______. 4.将1至9这九个数分别填在下面九个方框中,使等式成立: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边AB=8厘米,AB上的高等于3厘米,四边形EFOG的面积等于2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______. 6.2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2300,取出其中所有的第偶数个数(第2个,第4个,……,第200个),将它们相加,则和是______. 7.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分钟走75米,迟到8分,如果每分钟走80米,迟到6分,他应以每分钟走______米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 8.快慢两列火车的长分别是200米、300米,它们相向而行.坐在慢车上的人见快车通过此人窗口的时间是8秒,则坐在快车上的人见慢车通过此人窗口所用的时间是______秒.

9.至少有一个数字是0,且能被4整除的四位数有______个. 10.如图,九个小正方形内各有一个一位数,并且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整数的和相等,那么x=______. 二、解答题: 2.甲、乙、丙三人,甲每五天去李老师家,乙每四天去李老师家,丙每六天去李老师家。三人在1997年元旦去了李老师家,下一次三人在李老师家相聚是几月几日? 3.编号为1至7的7个盘子,每盘都放有玻璃球,共放有80个,其中第1号盘里放有18个,并且编号相邻的三个盘里的玻璃球数的和相等,问第6个盘中玻璃球最多可能是多少个? 已知他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乘车每小时行16千米,则此人从家到单位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模拟试卷24 一、填空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