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

一、国际关联

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

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

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

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

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

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

合作。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

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

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

2.27,总部华盛顿.。宗旨:促进国际贸易

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

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

的作用。)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开始运行,凡

是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集团目前除世界银

行外其它五个机构是:1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1945年年成立2世界金融公司(IFC),1956年成立 3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成立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1988年成立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1966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世界银行的宗旨:(1)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

国家对资源的开发;(2)通过担保或参加私人贷款及其他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

外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可运用该行自有资本或筹集的资金来

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3)鼓励国际投资,协助成员国提高生产能力,促进成员国国际

贸易的平衡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4)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与其他方面的国际

贷款配合(政府出面,长期的生产性贷款和技术援助,优惠贷款,贷给私人)

世界银行(WBG)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一道,成为国际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3.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1 961年9.30成立在法国巴黎,简称经合组织或经合发组织。它是主要发达国家和政府间的经济协调机构的基础上,总部巴黎。(财主俱乐部)

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OECD主要关心工业化国家的公共问题,也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

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4.欧盟EU: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993年11

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正式诞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组织。

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

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煤钢、原子能,经济合并)、欧盟。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

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

弘扬联盟的个性”。27个成员国:法、德、意、荷、比利时、卢森堡、英、丹麦、爱尔兰、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六个为欧

盟创始国,划线为11个欧元创始国)

5.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实现商品,

劳务一体化。是指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由美国、加拿

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

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6.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是联合国处理有关贸易和发展问题(宗

旨)的常设机构,简称贸发会议,它是联合国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中心机构,由发展中

国家倡议并据第十九届联大1995号决议于1964年12月成立。设在日内瓦的秘书处是贸发

会议的办事机构。中国于1972年加入,主要成员与处理的事物是发展中国家的。4年一届

7.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是一个区域性经济

论坛和磋商机构。1989年成立。秘书处—新加坡。APEC现有21个成员,分

别是欧洲的俄罗斯;亚洲的中日韩、香港、台湾、菲律宾、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美

洲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秘鲁。此外,APEC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

采取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方式性质: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

济集团化组织,是非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为本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

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在围绕亚太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以下7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主要讨论与全球及

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特点:1分布地域广2GDP最多3人口多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1.成员国的广泛性 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3.开放性 4.自愿性5、松散性

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总部在维也纳。是发展中国家建立最早、

影响最大的一个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12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

委内瑞拉,安哥拉,厄瓜多尔,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比联合酋长国(西亚国家)。加粗的是创始国

三、世界贸易市场(商品、资本的分布)

世界商品交易所的分布: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有固定组织形式,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章程

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场所。世界主要交易中心有:纽约,亚特兰大,巴尔的摩,哥德堡,休斯顿,洛杉矶、、、商品: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

被称为“城中之城”。我国的贸易中心主要位于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世界

最重要的商品交易所是伦敦,纽约,芝加哥,阿姆斯特丹等地。

有色金属:伦敦、纽约、新加坡(锡)天然橡胶: 伦敦、纽约、新加坡、吉隆坡可可豆: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巴黎谷物:芝加哥、温尼伯、伦敦、利物浦、鹿特丹、安特卫普、米兰

食物:伦敦、纽约咖啡:伦敦、纽约、利物浦。鹿特丹、哈佛、汉堡、阿姆斯特丹棉籽油:纽约、阿姆斯特丹、伦敦

羊毛:伦敦、纽约、安特卫普、墨尔本大米:米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豆油和向日葵:伦敦生丝:横滨、神户棉花:纽约、新奥尔良、芝加哥、利物浦、亚历山大、圣保罗、孟买

世界主要资本市场分布:1.世界主要债券市场证券交中心是以股票和债券形式流通

的资本市场。世界主要证券交易中心:纽约、伦敦、东京。世界主要的地区债券市场:美国的债券市场,欧洲的债券市场,日本的债券市场,此外还有瑞士和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新加

坡和香港)等债券市场。

世界货币市场;可分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世界外汇市场主要有:伦敦,法兰克福,巴黎,

东京,苏黎世,罗马等。伦敦和苏黎世是最大的黄金现货市场,也是两个最大的国际黄金市

场,纽约和芝加哥也是主要的黄金。纽约和芝加哥是最大的黄金期货市场。

四、世界经济自由区:经济特区的种类

经济特区:指一个国家(地区)划出某一区域,实行特殊政策。

a)商业型的自由贸易区及自由港

自由港只在所在国关境之外,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口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拣

练、长期储存或销售产品。只有当外国商品进入所在国海关管制区是需要纳税。但外国船舶进出时仍需要遵守主权国家的卫生,移民,治安等政策和法规。

b)工业型的自由贸易区及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指一国在本国境内划出专门从事出口产品的加工制造的特殊的经济区域。允许

在区内进行产品加工和制造后出口,且提提供一些列优惠条件,同时在国内税收方面吃了实行政策优惠措施外,还提供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其他的配套条件,出口加工区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出口产品。自由贸易区是指划在关境以外,应许外国商品免税自由进出的地区,与自由港具有同等的地位。

c)商业综合型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指划在关境以外,准许外国商品免税自由进出的地区,与自由港具有同等的地位的地区。各国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活动。

d)科技型的自由贸易区及科学工业园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改造和促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

发,以高科技产业的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性特别区域,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和方便条件将智力、资金高度集中,从事新、高技术研究和产品生产的新兴产业开发基地。

建立经济特区的条件:1、良好的地理位置2、良好的基础设施 3.有充足的劳动资源4接近原料市场,靠近消费市场5、用地方便,出租低廉6、优惠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

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区别:后者是工业利润,前者是商业利润。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异同:区别: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是为了方便转口和对

进口货物进行简单的再加工,以转口邻近国家和地区为主要对象,发展转口贸易(为了商业利润)出口加工区多设在发展中国家,是利用船只货物出入自由方便,规定投资的优惠条件,以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发展出口加工同:通过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

五、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国际海洋运输:以船舶为装载在工具,利用水的浮力借助动力,在航道航行的一种方式,

具有专业一体化的运输工具。优越性:运量大,运费低,对货物适应性强,海洋运输本身是

一种无形贸易,具有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

世界十大船队:巴拿马,利比里亚,希腊,挪威,日本,塞浦路斯,巴哈马,美国,中国,

俄罗斯。

世界主要港口;鹿特丹,汉堡,马赛,纽约,新奥尔良,神户,东京,横滨,千叶,名古屋,

伦敦,香港,新加坡,巴生港,高雄,上海。

世界重要海峡:英吉利海峡,国际货运量最大的水道之一,地吃国际海运要冲。

马六甲海峡: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20万吨的货轮不允许通过,应绕道龙母望加锡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在亚洲西南部,阿曼和伊朗之间,是波斯湾出印度湾的咽喉,东连阿曼湾。

土耳其海峡:黑海沿岸国家通过大西洋唯一的通道

国际航海运河:1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与红海之间

的连接的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可通过的吨位满载25万吨级的油轮,14%的海运贸易通传亮2万/年

2巴拿马运河是太平洋与大西洋加勒比海之间沟通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从巴尔

波亚起到克里斯蒂巴尔为止,一般可通过 6.2万吨级油轮。

3基尔运河全长98km,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日德半岛,东起波罗的海基尔湾,西至北海易北

河口的布龙斯比特尔科克,可通过2万级油轮,船舶年通量8万/年。

航线种类:

1按船舶营运方式划分,定期航线是指用固定的船舶,按固定的船期和港口,并以相对固定

的运行,经营客货运输业务的航线。定期航线又称班轮航线,主要装运东西,不定期航线

是临时根据货运的需要而选择的航线。2按航程远近分,见教材P159-160。

世界大洋航线:1 北大西洋航线贯通北美和西欧世界最繁忙的国际运输大动脉

2 北太平洋航线3苏伊士运河航线 4 巴拿马运河航线5南非航线西北欧和非洲南部,6南美航线欧洲与南美国家的交通航线从大西洋先开始到太平洋东

岸7南太平洋航线8 加勒比海航线(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国)。

国际铁路运输:特点: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输成本低,运输准确性和连续性高,

受气候影响比较小。

国际铁路运输:

国际主要铁路干线:1 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海參葳,经伯力,赤塔,伊尔库茨克,

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古比雪夫,止于莫斯科。全长9300多千米,然后又向远东延伸至纳霍德卡,东方港。

2 加拿大连接东西两大洋铁路: a 、鲁伯特港——埃德蒙顿——温伯尼——魁北

克(加拿大国家大铁路) b 温哥华——卡尔加里——温伯尼——桑德贝

——蒙特利尔——圣约翰——哈利法克斯(加拿大太平洋大铁路)

3 美国连接东西两大洋铁路

a 北太平洋铁路;西雅图——斯波坎——俾斯麦——圣保罗——芝加哥——底特律

b 圣菲铁路:洛杉矶——阿尔布开克——堪萨斯城——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华盛

顿——巴尔的摩

c 南太平洋铁路:洛杉矶——图森——帊索——休斯顿——新奥尔良

d 联合太平洋铁路:旧金山——奥格登——奥马哈——芝加哥——匹兹堡——费城——纽约

大陆桥运输:指利用横贯大陆的铁路作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运输链接起

来,组成一个海-陆-海方式的连贯运输,是以集装箱为核心,采用水运、铁运、汽运相结合

的联合运输方式。优越性:运输时间短;运输费用省;货损或货差率小;运输质量高;

手段简便;提前结汇,减少资金占用。

方便旗船:指在外国登记,悬挂登记国的国旗,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

海洋运输:1.近洋航线:指航行通过一个或数个海区的航线。 2.远洋航线:指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

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标准集装

箱;宽8英尺高8英尺长20英尺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1 提高装卸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2 减少货物损差,提高货物

运输的安全与质量 3 缩短货物在途的时间,加快车船的周转4节省货物运输包装,简化理货手续 5 减少货物运输费用 6 推动包装的标准化7 有利于组织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是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陆,空和内河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机地

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批国际间的货物运输。(详见P181-183)。

西伯利亚大陆桥:最早,最长,应用最广泛路线: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萨马拉—莫斯科

新亚欧大陆桥:大连方案路线:大连—哈尔滨—满洲里—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

利亚—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萨马拉—莫斯科—布里斯特(白俄罗斯)--华沙—柏林—鹿特丹

六、日本的经济特征

高度发达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资本的集中垄断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

日本工业布局具有临海性的形成原因:

1.日本是一个对外贸依存性很高的国家,工业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与“三湾一

海”地区》2.日本资源较为贫乏,海岸线曲折,临海多优良港湾,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工业布局临海,可以方便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

通便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3.临海地形较为平坦,沿海平原集

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可以扩大用地面积。 4.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太平洋临海地区,是

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

七、德国工业的主要特点

1侧重重工业2工业外向型3工业主要有中小企业组成 4 垄断程度高

5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对外贸易在德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德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多年来,对外贸易一直起着德国经济发动机的

作用,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速。(1.对外贸易是德国经济的支柱)

2.扩大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在德国每4个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为外贸而工作)

3.德国国内产业总值中约三分之一是出口产品所创造。(德国劳动力成本较高,自

然资源也较贫乏,其出口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品质精良、技术先进、服务周到和讲求

诚信等方面。)4.带动国民经济,提高GDP(占了三分之一)。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德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

同,近年来联邦德国以制成品出口逐步代替半成品出口。进口方面制成品比重也越

来越大。在联邦德国的出口总额中主要由原来的食品、原料等初级产品逐步过渡到

制成品,尤其是它的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很具竞争力。机械设备、化工品、电

子技术产品、汽车、钢铁,在出口商品中居首位。进口商品以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

德国商品成本高,出口竞争力受到削弱,因此德国集中力量发展高质量和高技术的

产品生产。加上全面周到的服务和信守交货合同,使得“德国造”商品享誉世界。从

1952年起,至今多半是贸易顺差。

八、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其农业基本状况:

1、重视农业发展,实施大量的财政补贴。法国农业经济发达,其农业产值占整个

欧盟农业总产值的22%,居欧盟第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政府重

视农业发展,采取了大量补贴政策,此外,政府为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设置了

一些专门机构服务农业,如国家农业银行、农业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与民间农

业协会一起,为促进法国农业的发展,不定期地联合举办一些研讨会,围绕一些

热点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当好参谋与顾问。2、积极

推行“理性农业”发展。所谓理性农业,就是采取可行的、有意义的措施,实行

标准化生产,使农业发展不单注重农产品产出,而且更促进人类生活、动物生存

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实现可循环的、良性发展。 3.法国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

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

产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小麦、玉

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也位居西欧前列。

法国农业政策的特点:1.以补贴为中心增加农业收入 2.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

模 3.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 4.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5.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

及6.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九、英国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1.英国从原来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

2.带动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3.使原来英国最落后的苏格兰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由于为石油开采服务的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在苏格兰地

区崛起,在苏格兰东西两岸也出现不少为石油工业服务的工业点。 4.北海油田的开采使苏格兰成为英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阿伯丁成为英国和西欧最大的石油港。

十、美国农业的特点

1.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垄断程度高

2.农产品长期生产过剩

3.农业商品性较高,部门结构全面

4. 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

经济的一般特征:

1经济实力最强(经济规模宏大)2劳动生产率高,3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高,4

经济命脉掌握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5资本高度集中,6生产布局合理,7国际地

位下降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张旭红)

各位专家好,我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的张旭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负责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将工作岗位应用与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是这门课程一直探索、追寻的。今天,我所要汇报的题目是融工作、学习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思路与实施,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设计;三、实施条件;四、教学效果;五、课程特色;六、建设思路。 一、课程定位 我将从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来阐述课程的定位。

(一)、课程地位课程性质 是公共必修课,学时是128学 时,课程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 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 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是我院学生入学后学习的首 门计算机类公共课程,它可以没 有前导课,但是如有中学信息技 术课程的基础,学习效果会更 佳。后续课程是服务于不同专业 学习或应用于不同专业或职业 6 10 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课程。如平 面设计、会计应用、机械CAD 制作、课件制作等课程。计算机 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高校有着 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目前高校 开设最为普遍、受益面最广的一 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 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是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起 始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 丰富、覆盖面广、适应性强及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内容又进行了深化和提炼,这门课程的选择依据是:公司、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处理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三大模块、七个项目、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三大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应的七个项目是:1、计算机基础知识;2、操作系统及应用;3、文字处理与编辑;4、数据处理与分析; 5、演示文稿与展示; 6、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7、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为了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十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是:1、认识计算机;2、购买计算机;3、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

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教材分析】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当学生们对各种物体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发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这一课将通过观察和辨认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 【学情分析】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因为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当然,学生们在区分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这样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学生认识到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学生调查出我们周围的最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等。 2. 科学探究:学生小组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观察和辨认不 第 1 页共5 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3.4《它们吸水吗》说课稿1(新版)教科版版

它们吸水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 课《它们吸水吗》 【教材分析】本课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 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设计理念】纸是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但对于学生来说,纸虽然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纸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纬度地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好铺垫。 【教学资源或材料】

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材料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材料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材料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同学们对周围的常见材料如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不陌生,但对于这些材料了解并不深入。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知道一些常见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了解这些材料的主要的物理特性,发展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运用观察,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生活经验为基石,激发兴趣,突破教学难重点”的教学主线.教学时我不仅仅要让学生动起来亲手实践,而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得到科学依据,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一.根据学生心理水平激兴趣,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科学课标中提倡的”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要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基本理念为指导,体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力求借着生活这个”百科书”让学生感知理解材料概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科学学习中. 二.观察材料的特性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才2个多月,对科学课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在比一比,猜一猜等轻松的活动中学习.为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猜谜语活动,让他们打一材料.

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猜谜语,而是把谜面一句一句呈现,让学生对所猜的谜底的范围不断缩小,最后,谜面呈现完才得出谜底——木头.这一生活中最常见的,最容易了解的材料,再拿出一块木头进行验证,补充木头的特征.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木头的特点也能够粗步了解.此外这为后面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其他材料的特性作了铺垫,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材料的特点. 三.整合内容开展比赛,调查身边的材料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在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时,采用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调查比赛,凸现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这一教学重点.首先,我对教材进行整合,将身上的物品,书包的物品,教室的物品三张调查表整合为一张.让学生在调查中,发挥小组合作能力,比一比哪个组快速完成调查表.并在快速完成调查表后全班交流. 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而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也引导学生去分析使用不同的材料也可以制成一件物品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也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目标. 我想: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为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我不仅让小组讨论,还利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木头,玻璃,塑料,纤维,金属,纸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拓展延伸了课外知识. 本环节中我意在不仅完成预计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学到只有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谈收获.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材料形成较完整的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外延伸 继续调查搜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新的材料,它们又可以制作哪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真正有效的课外实践不仅可以帮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科学理念,而且使科学课程目标得以更好实施. 总之,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充分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 一、课前介绍 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 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 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 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

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点和变化。 纵观个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状况,可以发展四种制约因素(或条件): 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 ③人口及劳动力条件 ④社会经济基础。 2、分析世界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分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进出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劳务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原因。 具体来说,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各区域、和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与对外贸易形成的发展条件、历史过程、现状特点等,从而揭示区域之间的不同规律。例如对日本、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的研究,对亚洲“四小龙”的研究等都是立足于区域特点和差异分析,揭示国际贸易经济贸易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特点,这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三、扩充内容——亚洲“四小龙”介绍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一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实验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观察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1 / 4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计算机网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选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几种分类方法;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简单局域网的组建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本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并学会如何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网络知识有很大的好奇心,但也仅仅把它作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工具。随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加深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学习兴趣,这也对本节内容的教授起到了很好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掌握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能力目标 能够在提供设备、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建立简单局域网。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知识、思想、精神的融合; (2)增进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基本分类方法。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2.难点 如何组建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 3.重点的突破 采用任务驱动法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但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把这个重点作为一个任务展示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网络的了解来引出重点知识的学习。此知识点以教师讲授,学生交流为主。 4.难点的突破 有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特点,历史,分类的学习,引出如何组建简单局域网,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知识需要了解,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网络的几种拓扑结构,了解此知识后,采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组建工具,设备内容讲完后,教师通过实际演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水晶头、局域网的组建操作,继而让学生最终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演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 六、学法指导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它们吸水吗》说课稿

《它们吸水吗》说课稿 曾庆华 一·说教材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每组一份) 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每组一个) 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 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播放古代造纸录像) 本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XXX学院的任课教师X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它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的一节。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堂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Excel 2003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本教材是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其内容难易适中,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2、Excel 2003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 3、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排序、筛选、合并、分类汇总以及建立数据透视表,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广泛,也是Excel 2003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来看,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本节的内容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相当多的大一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计算机学习,已经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悉了word和Excel 2003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心

理上,学生对上机操作尤其感兴趣。我认为应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并配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身心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处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2)数据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3)建立数据透视表。 2、能力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课程的热爱,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难点是建立数据透视表、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实验—观察—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教学文案

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核心 (二)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和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地”是指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地理环境整体。人类活动是人地关系巨系统中的主体与中心。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人和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 ②人类利用自然的农业阶段; ③改造自然的工业化阶段; ④人和自然共生阶段。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的中心内容:共生思想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基本目的:寻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 一、社会地域分工的规律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地域分工规律是经济规律的一个特殊的变种,是由各国间商务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商务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二、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源泉 (一)生产要素多样化的新特点 (二)生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 (三)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产生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 贸易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古代环地中海贸易中心区及其演变 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 ⑴地中海贸易区; ⑵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 ⑶罗斯贸易区(包括基辅、诺夫哥罗德等城市); ⑷汉萨贸易区(德意志北部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⑸不列颠贸易区。 亚洲的主要贸易区有: ⑴东亚贸易区; ⑵东南亚贸易区; ⑶南亚贸易区。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 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2. 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由局部向全球发展 (一)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二)大机器生产引发了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 (三)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联系内容发生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说课稿

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给它们分类。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教科书插图给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其依据是“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然后归纳材料的特点。提示特点归纳的依据是硬度、在水中沉浮的能力、柔韧性和吸水性。 第二部分:材料与环境。 这里出现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概念,需要教师举例说明和讲解。建议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对能够再次加工利用的材料进行梳理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时播放与材料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资料或图片也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部分:课外阅读。 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材料与人类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认识探究材料的意义。 “蔡伦与造纸术”,可以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伦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发明在历史上的作用。 复合材料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课后阅读与实践。例如鼓励

他们做一张用普通纸和塑料薄膜做成的复合纸,并同普通纸 的性能进行对比。 二、说学情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 -以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为例一、本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解决、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了解计算机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操纵计算机;掌握常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环境配置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选用的是董正雄老师编写的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配有应用基础学习指导辅助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基础以及数据库基础内容。该教材以及学习指导相互补充,虽然在某些章节的讲解不够细致(如:分节符、图表中的系列、信息编码中字符的显示、数据透视表),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本计算机的基础教材,还是比较优秀的教材。 针对教材中不够细致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进行补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工作性质为背景,构建相应的模拟场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以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为出发点,分析他们思考问题的缺陷,有针对性的引导、指正。 本科、专科学生的理解能力、专心程度、知识细节准确度的把握程度都不相同;不同的专业、层次的学生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不同,种种的因素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对所讲授的专业内容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描述,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恰当的事件、词语、例子来类比,多进行相似比较,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进行等价转化变为学生“易消化”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终审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七节 “处理表格数据”说课稿 一高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word中处理表格数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处理表格数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所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章节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表格处理工具进行排序、计算,表达意图。 本节内容较少,在日常的教学中我都是按照半个课时来进行的,今天我按照要求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带领学生学习,也围绕一课时进行说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的编辑和调整,这一节讲述的是对表格中的信息也就是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以后EXCEL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这样的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及数据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Word表格功能来加工表格中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二、说教法 假设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班的班主任,设置一个期中考试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对此表格的加工处理算出每个学生成绩的总分平均成绩,并且按照总分和平均分排出次序,这其中就包含了数据的计算和排序。这样使得上课的内容与处理表格数据各种操作有机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说学法 表格数据的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根据我平时上课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已进行过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情况具体如何,还需要通过本堂课来进行实地检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也可以说是从头学习表格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内容为数据的求和计算、排序等。另外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课堂共同探究、分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教师在WORD中一给出了一段充满数据的表格,是一份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表,现在假设每一位学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要求计算出表格上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最后现按照总分和平均成绩排好序,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引出课题:处理表格数据。 2、新课教学 展示情境中中的表格: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制定单位:经济学院 制定人:何金旗 审核人:郎永峰(系主任) 编写时间:2011年8月

一、课程信息 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课,2个学分,共计划32课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布局的规律,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分布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和研究它们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各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状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经验,为健全和拓展我国市场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文献阅读及讨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与国际关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与分布,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世界煤炭分布和贸易格局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世界旅游贸易的主要形式,旅游资源的发开发与利用;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世界海运港口、口岸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世界铁路分布与大陆桥运输线;各地区经济贸易大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历程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确定贸易活动安排;三大经济区域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根据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贸易格局,讨论我国应如何改革、完善现存的贸易制度、方式和策略;根据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各洲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各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及潜在的发展机会;能运用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分析 (一)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 ——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归纳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学生在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 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出示一个谜语:“两个柱子一般长,光夹菜,不喝汤”打一生活用品,以此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接着给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筷子。制成这些筷子的材料各不相同,等学生看完这些筷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屏幕上呈现的三种筷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相信学生可以说出这些材料的名称,趁此提出本课的主题——这些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本部分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材料 本环节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由于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它们的材料有关,而与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所以实验材料的选择主要应满足实心这一条件。相信学生会说出这些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字。接着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把这些材料进行一定的分类,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预测各个物品的沉浮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3篇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3篇 2020精选中职计算机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屏幕图像》。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四、学法;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获取屏幕图像》是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六章第1节。这节课是多媒体素材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后面学习处理图像做好铺垫。获取屏幕图像在工作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如课件制作、简单图片截取等。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snagit软件中截取部分图像、抓取窗口、抓取对象的方法。 2、能使用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3、会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及研究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snagit截取图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多区域、多窗口截屏操作。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 采用了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首先创设学习请讲,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实践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