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敲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第一节 敲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第一节 敲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一.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知识要点】

1、阴极射线

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

史料: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所以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2、汤姆孙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C 1C 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A '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 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qE B qv =0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B

E v =0 (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20tan m v qEL =

θ 又因为:)2(tan L D y

+=θ 且B E v =0 则:L B L D Ey m q 2)2(+= 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

'

汤姆孙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和不同的方法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是相等的。这说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并由实验测得的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是氢离子比荷的近两千倍。若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机同,则其质量约为氢离子质量的近两千分之一。汤姆孙后续的实验粗略测出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确实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差别不大,证明了汤姆孙的猜测是正确的。汤姆生把新发现的这种粒子称之为电子。

电子的电荷量 e=1.60217733×10-19C

第一次较为精确测量出电子电荷量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的。密立根通过实验还发现,电荷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电子的质量 m =9.1093897×10-31kg

【自主练习】

1.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就是稀薄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

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

C.阴极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普朗克发现并命名的

D.阴极射线的荷质比比氢原子的荷质比小

2.关于电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

B.物体的带电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的带电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

D.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个电子的缘故

3.(双选)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的结论,并求出了阴极射线的比荷

B.汤姆生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C.电子的质量无法测定

D.汤姆生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做研究,并研究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4.关于电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所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电量最小值为1.6×10-19 C

D.物体所带的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图4

5.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如图4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向应为( )

A.平行于纸面向左B.平行于纸面向上

C.垂直于纸面向外D.垂直于纸面向里

6.(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汤姆生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量e=1.602 177 33(49)×10-19 C

B.电子电荷量的精确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C.汤姆生油滴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量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量只能是e的整

数倍

D .通过实验测得电子的荷质比及电子电荷量e 的值,就可以确定电子的质量

图5

7.如图5所示,在平行板两极间接上电压为400 V 的恒压电源,在平行板的中间有A 、B 两个小孔,一个电子以300 eV 的动能从A 孔射入,则电子从两板间出来时其动能为( )

A .0

B .300 eV

C .700 eV

D .400 eV

8.如图6所示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

图6

示波管内抽成真空,A 为发射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电极,A 、K 间电压为U.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为2v

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为v 2

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为v 2

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为22

v

第一节参考答案

1.C [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负极发出的电子流,故A 、B 错;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在1876年提出并命名为阴极射线,故C 对;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流,故其荷质比比氢原子荷质比大的多,故D 错.]

2.A [电子的电荷量是最小值1.6×10-19 C ,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它的整数倍,所以

A 不正确,

B 、

C 正确;一个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失去电子的缘故,所以

D 正确.]

3.AD

4.B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量为1.6×10-19 C ,并提出了电荷量子化的观

点,因而A 、C 对,B 错;任何物体的电量都是e 的整数倍,故D 对.因此选B.]

5.C [由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方向向右传播,说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向右,相当于存在向左的电流,利用左手定则,使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平行于纸面向上,由此可知磁场方向应为垂直于纸面向外,故选项C 正确.]

6.BD 7.B

8.D [由eU =12mv 2得v = 2eU m

,由公式可知,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与加速电极之间的距离无关,对于确定的加速粒子——电子,其速度只与加速电压有关,由此不难判定D 正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班级姓名学号命题:刘刚审题:刘金娥2018.10.8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会用四个量子数来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会吸收或放出 光子,并了解其应用。 3.了解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 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认识从原子、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讨论模型 方法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 5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 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

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 各周期元素的种数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 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 32 86 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 26 118 ②族 族序数 罗马数字 用表示;主族用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主族 7个 副族 7 个 第VIII 族是第8、9、10纵行 零族是第 18 纵行 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②主族序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 族:碱金属 第ⅠIA 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 有关概念: (1) 质量数: (2) 质量数( )= ( )+ ( ) (3) 元素:具有相同 的 原子的总称。 (4)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 的 原子。 (5) 同位素: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 原子,互称同位素。

第一节 敲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一.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 【知识要点】 1、阴极射线 气体分子在高压电场下可以发生电离,使本来不带电的空气分子变成具有等量正、负电荷的带电粒子,使不导电的空气变成导体。 史料:科学家在研究气体导电时发现了辉光放电现象。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较早发现了气体导电时的辉光放电现象。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研究辉光放电现象时认为这是从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所以他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2、汤姆孙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C 1C 2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A '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 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qE B qv =0 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B E v =0 (3)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20tan m v qEL = θ 又因为:)2(tan L D y +=θ 且B E v =0 则:L B L D Ey m q 2)2(+= 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思考:利用磁场使带电的阴极射线发生偏转,能否根据磁场的特点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来计算阴极射线的比荷?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原子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一节走进微观 知识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教学难点: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16第一段。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 观察下图,请学生讨论、回答。

讨论后老师播放多媒体资料,将学生思路引入到微观粒子中去。 探究点二微观粒子 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剩余部分内容,提炼并总结: 1.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2.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3.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4.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 第一节走进微观 一、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第一节走进微观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彩图呈现多种物质分子和原子结 构,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组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继而又将原子的结构模型、质子和中子的结构展示出来,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熟知的事物,结合倍数关系理解原子与分子的数量级,但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分子、原子“小”的概念。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练习题(带答案)

一、原子的诞生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原子核的科学家是( ) 解析:汤姆生最早提出了电子学说,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学说,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核,玻尔最早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答案:B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下列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答案:C 二、能层与能级 1..M能层对应的电子层是( ) A.第一能层 B.第二能层 C.第三能层 D.第四能层 答案:C 2.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 答案:D 3.下列各电子能层中含有3p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 答案:C 能层具有的能级数为( ) 解析:每一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N能层为第四能层,故能级数为4。 答案:B 5.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d能级的是( ) 能层能层能层能层答案:C 6.下列能级中,不属于M能层的是( ) 答案:B 7.在N能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 答案:D 9.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数最多的是( ) 答案: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B.同一原子中,2p、3p、4p电子的能量相等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D.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n为能层序数) 答案:D 11.下列是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相同 答案:A 12.画出Be、N、Ne、Na、Mg这些元素的基态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有K层与L层的元素有 (2)含有M层的有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有。 答案: (1)Be、N、Ne (2)Na、Mg (3)Be、Mg 三、构造原理和电子排布式 1.若以E(n 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 (3s)>E(2s)>E(1s) (3s)>E(3p)>E(3d) (4f)>E(4s)>E(3d) (5s)>E(4s)>E(4f) 答案:A 2.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电子层共有8个电子 答案: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6、4 、8、6 、8、6 ~20、3~8、1~6

高中物理 第4章 原子核 第1节 走进原子核学业分层测评 粤教版

走进原子核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B.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和含铀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 D.伦琴发现了X射线 E.玻尔发现了中子 【解析】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贝克勒尔在1896年发现了铀和含铀的矿物的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伦琴用高速电子流撞击阴极发现了X射线.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答案】BC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B.卢瑟福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提出了光子假说 E.普朗克首先提出能量量子假说 【解析】卢瑟福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错.卢瑟福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中并没有发现电子,而是发现了质子,故B错. 【答案】CDE 3.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11H),氘(21H),(31H),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E.它们的质量数不相等 【解析】氕、氘、的核子数分别为1、2、3,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同,都为1,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故中子数各不相同,所以本题A、B、E选项正确.【答案】ABE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E.玻尔吸取了普朗克、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基本假设 【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是卢瑟福提出的;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卢瑟福的猜想;光子说是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而提出的.玻尔在1913年把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取分立值的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答案】CDE 5.13 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下列有关13 6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7 D.原子核的电荷量为6 C E.原子核的电荷量为9.6×10-19 C 【解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原子核的电荷量等于核内所有质子电荷量的总和.故选项A、C、E正确. 【答案】ACE 6.某种元素的原子核用A Z X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 B.原子核的中子数为A-Z C.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 D.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Z E.原子核的质量数为A 【解析】根据原子核的符号的含义:A表示质量数,Z表示质子数,则中子数为A-Z,所以A、B、E正确. 【答案】ABE 7.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是从发现________开始的.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使人类认识到原子核结构的复杂性. 【答案】天然放射现象 8.用符号表示以下原子核: (1)铀238 (2)有6个中子的碳原子核

第一章原子结构 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鲁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认识的演变过程 1.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二、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1) (2)原子光谱形成原因: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波长的光。(3)氢原子光谱是最简单的光谱。 2.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所以原子是稳定的。 (2)只有电子在原子轨道间跃迁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并且以光的形式进行。 (3)在原子核外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玻尔只引入一个量子数n,n越大,轨道的能量越高,n取1、2、3、4…的正整数,所以原子核外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当电子在原子轨道间的跃迁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的。 三、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

【关键提醒】(1)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运动状态不同。 (2)任一电子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电子层数。 (3)每个电子层(n)中,原子轨道总数为n2个,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2n2种。 2.不同原子轨道能量大小关系 (1)相同电子层不同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ns

第1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课时) 第一课时再谈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说原子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感觉往往能够影响其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后续学习兴趣。学生的起点能力总体相对较低,而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也有较大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既要关注和体现与初中知识架构的衔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高中化学学习并非是高不可攀,又要体现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基于上述想法,提出以下建议: 1、第一章的内容显然是围绕原子展开的,所涉及到的是微观领域的范畴,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微观视角、如何引出原子?显然是第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初中知识链接:选择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这个知识框架,以复习的形式得以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不陌生,出微粒的种类:分子和原子,并补充了离子,体现了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并科学地、简单地分析了原子是构成分子和转化为简单离子的基础微粒,体现了学习和认识原子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开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程度和水平,以达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确立努力的方向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你的学习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原子?) 3、原子如此重要,历史上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人们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告诉学生,这段内容的学习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整个阶段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让每个学生做一下电视剧的制片人,按照时代、国家、人物、事件、观点的顺序进行排序和分类。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A、H B、Al C、Fe3+ D、N2 3. 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A.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B.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 C.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H2O2有氧气而H2O中没有 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 5.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 A.Ag B.2H C.S D.Fe 6.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指() A.钙这种金属B.钙原子C.钙元素D.钙分子 7.一定含有两种元素的物质是() A.混合物B.氧化物C.化合物D.单质 8.一定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 A.氧化物B.单质C.化合物D.纯净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0.下列对于N2、N2O、N2O3、N2O5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氮分子B.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C.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D.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测试题 2019.9 1,写出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符号: 1s22s22p63s23p6 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在氪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前,当此元素的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的原子轨道内,电子恰好为半充满,则该元素的名称,位于第周期,第族。 3,在某一周期(其稀有气体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中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2,7;A,C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4,D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1)写出A、B、C、D的元素符号:A ,B ,C ,D ,(2)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有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推测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并根据洪特规则推测在d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有几个?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B.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

运动 D.同一原子中,1s、2s、3s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 6,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7,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8,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6s B.2d C.3f D.1p 9,下列哪个能层中包含d能级的是() A.N B.M C.L D.K 10,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测试题答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1新人教版选修3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1)新人教版选 修3 " 5、识记常见元素(1~36号) 能力与方法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与态度 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重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难点 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阅读引言]思考并讨论: 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两方面是什么关系? 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如何决定性质?分别举例说明。 [识图]读第一章章图 [讲]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物质由原子构成,且原子是不可分的微粒;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为实心球体,

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同种分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电子镶嵌其中并中和正电荷,使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4、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并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 5、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轨道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6、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现代科学家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运用电子云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问]宇宙什么是时候诞生的?我们的地球从那里来?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投影]宇宙大爆炸图片: [讲]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问]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讲]阅读课本后回答: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强调]至今,所有恒星仍在合成元素,而且这些元素都是已知的,地球上的元素仅22种。[板书]1、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2、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阅读]科学史话,说明思维性推测与科学假设的关系。 [复习] 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投影]核外电子排布的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4)次外层电子数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第一节敲开原子的大门教学案粤教版选修3_5

第一节 敲开原子的大门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5 1.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阴极射线,在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两端加上高电压,这时阴极会发出一种射线,使正对阴极的玻璃管壁上出现绿色荧光。 2.汤姆生的实验验证表明,阴极射线本质上是由带负电的微粒组成。 3.汤姆生测定阴极射线中带电粒子比荷的基本思想是,一个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带电粒子以速率v 垂直进入磁场B 中,如果粒子仅受磁场力作用,将做圆周运动,向心力即为 洛伦兹力:m v 2 r =evB ,只要确定了粒子运动的速率及半径,就可以测出比荷。 4.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量e =1.6022×10 -19 C 。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5 阴极射线的探究 1.在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两端加上高电压,这时阴极会发出一种射线,使正对阴极的玻璃管壁上出现绿色荧光,这种奇妙的射线被称为阴极射线。 2.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判断 (1)方法一: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上电场,通过打在荧光屏上的亮点的变化和电场的情况确定带电的性质。 (2)方法二:在阴极射线所经区域加一磁场,根据亮点位置的变化和左手定则确定带电的性质。 3.阴极射线荷质比的测定 (1)让某一速率的电子垂直进入某一电场中,在荧光屏上亮点位置发生变化。 (2)在电场区域加一与其垂直的大小合适的磁场,抵消阴极射线的偏转。由此可知qE - qvB =0。则v =E B 。

(3)去掉电场,只保留磁场,磁场方向与射线运动方向垂直,阴极射线在有磁场的区域将会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根据磁场情况和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半径r,则由qvB= mv2 r 得 q m = v Br = E B2r 。 4.阴极射线的本质 汤姆生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断定,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后来,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1.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 飞向阳极,如图3-1-1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 向应为( ) A.平行于纸面向左B.平行于纸面向上 C.垂直于纸面向外D.垂直于纸面向里 解析:由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方向向右,说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向右,相当于存在向左的电流,利用左手定则。使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平行于纸面向上,由此可知磁场方向应为垂直于纸面向外,故C正确。 答案:C 电子的发现 1.电子的大小 电子是构成各种物体的共同成分,它的质量比任何一种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小得多,它的电荷与氢原子的电荷大小基本相同。电子所带电量为e=1.6022×10-19 C。 2.电子电量的测定——密立根油滴实验 (1)如图3-1-2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A、B与电源相连接,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喷嘴喷出的小油滴经上面的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 图3-1-2 (2)小油滴由于摩擦而带负电,调节A、B两板间的电压,可以使小油滴静止在两板之间,此时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即mg=Eq,则电荷的电量q= mg E 。 3.电子发现的物理意义 电子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比原子小的粒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传统观 图3-1-1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个电 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 练习: 1、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 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 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2、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 _____ _。 二、能层与能级 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是不同的,按电子的______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元素和氟氧等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列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3.通过氧化镁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初步了解钠与氯、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引言]从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与宏观物体是否相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以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并注意它们的运行轨迹是否确定。 [电脑演示以下运动] 1.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 2.火车的运动; 3.炮弹的抛物线运动; 4.天体的运行; 5.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什么不同? [生]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方向,电子没有。 2.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路线,电子没有。 [讲述]正如大家所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行、导弹的发射、车辆的行驶等,它们都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可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准确地测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可以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 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让我们先来研究氢原子核外唯一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特点。 [电脑显示]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示意图(由慢到快) [师]我们看到,当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时,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团云雾,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形成的云雾之意。 [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怎么能形成一团云雾呢? [启发]这是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太快(2.2×106 m·s-1),使我们眼花缭乱的结果。 [问]大家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1.快速进退录像带时,与此情景有点相似。 2.武打影片里,形容剑舞得快时,舞剑人的周围常是一团剑影。 3.科幻动画片里,飞牒的运行及争斗场面。 4.风车快速旋转时的现象。 [师]好,大家的联想很丰富。以上场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快。电子的运动速度更快得多。因此,在核的周围形成带负电的电子云便好理解了。由于电子难以捕捉,又没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投影展示](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电子云示意图) [讲述]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曾在那里出现过一次。黑点多的地方——也即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的地方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少,在离核近的地方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是: [板书并讲述]运动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可用电子云形象地表示。 【问题探究】 A.电子云是笼罩在原子核外的云雾; B.小黑点多的区域表示电子多; C.小黑点疏的区域表示电子出现的机会少; D.电子云是用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 [生]这是从不同角度考查对电子云的理解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可用电子云来描述,小黑点的疏密程度与电子出现机会多少相对应,C是正确的,而B是错误的。电子云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形式,并非真有带负电的云雾包围着原子核,因此,不可能用高速照相机拍摄下来,因而A和D都错。 [过渡]在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学习物质结构的意义。 2.了解原子核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3.熟知核外电子能层与电子层的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 同能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层和能级的关系(能量关系和数量关系) 难点:能层和能级与电子数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作探究多媒体技术微课导学案自学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分析选修三的作用与地位(体现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稳定) 教学活动1 新课导入:比较利用微课沙画再现中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对比现代西方研究原子结构的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魔力和我过古代人民对宇宙的探索及美好愿景 利用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活动2 学生自学情况检查与讲评,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预习练习的完成情况 教学活动3 问题式探究 1问题探究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1.如何比较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的能量? 2.同一能层中,各能级之间的能量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3.1s、2s、3d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4.钠原子第三能层只有3s能级填充电子,是否可以说钠原子第三能层只有3s能级?钠原子有3个能层填充电子,是否可以说钠原子只有3个能层? 5.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 (1)1s,3d (2)3s,3d,3p (3)2p,3p,4p 让个体能够表达自己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互动探究2各能层与能级最多填充的电子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能层相同类型的能级中所容纳的电子数有什么规律? 3.第5能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多少?写出你推导的两种方法。 4.下列能级表示正确(实际存在的)且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的是( )。 A.1s、2p、3d B.1s、2s、3s C.2s、2p、2d D.3p、3d、3f 学生充分讨论让每个组都有人能够表达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活动4 老师指点迷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形成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一、能级的表示方法与能量 1.将能层序号写在s、p、d、f等能级符号前,共同表示能级;如同第几层楼的第几级楼梯一样,如3d、4s等。 能层就是电子层,能级是电子层中的电子亚层。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周期序数。 3.同一能层中,E s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东风高级中学杜先军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K、L、M、N、O、P、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