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高血压治疗形势的改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该指南的更新和

再版。第2版指南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内容、正在研究的新药、药物的循证推荐,同时增加具有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降压药物章节,丰富了药物治疗的内容。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071

62017台湾高血压管理指南更新

关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存在着很大争议。2017年5月,由台湾心脏病学会(TSOC)和台湾高血压学会(THS)联合更新了高血压管理指南。新版本是对2015版的更新,根据SPRINT试验和几项荟萃分析结果,修订了血压治疗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对部分高血压患者群体,新版本提出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AOBP)目标。文章链接:台湾高血压指南更新降压目标值推荐,AOBP是什么你知道吗?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3428

国外指南

1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

11月13日,由ACC、AHA等多个学术机构制定的《2017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正式颁布。官方网站公布了指南全文、执行摘要和系统回顾三个文件。与十多年前的上一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变化非常大。新版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及其分类,降低了治疗门槛和目标值,对高血压的管理更加积极。

文章链接:重磅!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发布,变化何其多……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450

22018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共识

在全球范围,高血压是导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的决定因素和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存在种族差异。1月8日,《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管理的共识文件》发表。共识指出,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要兼顾亚洲人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参与了本共识的制定。文章链接:改善亚洲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请收下这份量身定制的共识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810

32018亚洲共识:清晨高血压的管理

清晨血压激增是高血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月16日,《清晨高血压的管理: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发布,针对亚洲患者清晨高血压的管理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晨高血压的定义、发生机制、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治疗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王继光、朱鼎良、李燕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参与了共识撰写。

文章链接:清晨血压升高?专家告诉你怎么用药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860

4

2018亚洲共识: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是亚洲地区死亡的主要原因。家庭血压监测(HBPM)可能会改善高血压控制,由于其诊断准确且可以预测心血管结局,是常规诊室血压测量的有效辅助手段。目前,亚洲还没有关于HBPM的指南。因此,亚洲心血管专家组发布了一份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亚洲地区的临床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参与了共识撰写。

文章链接:家庭血压监测:亚洲专家组的共识声明(2018)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955

5

2018加拿大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2018年5月,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再次更新了高血压诊治指南,今年成人和儿童高血压指南合为一个文件,提出了高血压的循证管理框架。本文主要介绍降压治疗目标值、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强化降压三部分内容。

文章链接:高血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2018 CHEP指南更新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5523

6

2017国际共识:1级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对于低-中度心血管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如何治疗仍存在

争议。本共识由40位国际专家共同起草。经过对研究证据和总价意见的总结,共识提出了对年龄<80岁的低-中危1级高血压患者的4条推荐意见。

文章链接:1级高血压,服药还是单纯改变生活方式?国际共识来了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3439

7

2017ACP:≥60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对≥60岁高血压患者采取缓和的收缩压目标值,提出了三点建议:(1)收缩压≥150 mmHg的高龄患者需要启动降压治疗,以降低死亡、卒中与心脏事件(高质量证据);(2)存在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病史的高龄患者考虑启动或强化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中等质量证据);(3)心血管高危患者考虑启动或强化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降低卒中和心脏事件风险(低质量证据)。

文章链接:ACP/AAFP指南:高龄患者降压目标宜宽不宜严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2580

期待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版早日正式颁布!

10000+专业医学试题

真人PK游戏体验14个医生专属排位等级等你挑战非医莫入,虐到你哭!(小编玩了3天,刚升到「实习医生」)医脉

通最强医脑,帮助医生轻松提高医学知识水平,赶快邀请同行来对战吧!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高血压治疗形势的改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该指南的更新和

2017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目标值应低于140/90mmHg。我国约有2.9~3 亿高血压患者,1/3 成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71% 的脑卒中和54%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文教授介绍了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的更新要点。本文将分别就新指南的降压目标值、血压测量、药物治疗原则等更新内容进行介绍。降压目标值本次指南修订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血压目标。新指南经过20 余场专题研讨会,其中大部分是围绕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血压目标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1)一般高血压:<140 /<90mmHg;(部分130/80mmHg 上下)王教授提到,我国血压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医生认为降压目标即是140/90 mmHg ,新指南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小于140/90 mmHg ,部分可降至130/80mmHg 上下,这样即使出现波动也能维持血压在140/90 mmHg 以下。(2)老年(65~79 岁):<150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mmHg;(3)80 岁以上:<150 /<90 mmHg;(SBP140~150mmHg)另外,新指南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作出了建议。血压测量王教授提到,新指南在血压测量方面进行了重要推荐,尤其是推荐使用国际标准(BHS,ESH,AAMI)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 目前仍可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汞的环境污染,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医用电子血压计取代。药物治疗原则旧指南推荐高血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但为提高控制率,实现血压达标,新指南修改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从常规剂量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要点解读 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 和(或)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4.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指标变化 增加130~139/85~89 mmHg范围,列入危险分层表; 将糖尿病区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 疾病史增加了CKD,并按照CKD 3期和CKD 4期进行了区分。 表3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 5.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包括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在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 2018)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发布。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备注:当SBP和DBP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201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在第27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 2018)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发布。在“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会”上,多位参与指南编写和讨论的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 1.诊断性评估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情况,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2.分类与分层 新版指南中,高血压的定义不变,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表1 高血压的分类

备注:当SBP和DBP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3.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家庭血压监测还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表2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20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2017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压目标值应低于 140/90mmHg 我国约有 2.9~3亿高血压患者,1/3 成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我国71% 的脑卒中和54%的心梗死亡与高血压有关。 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文教授介绍了即将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的更新要点。本文将分别就新指南的降压目标值、血压测量、药物治疗原则等更新内容进行介绍。 降压目标值 本次指南修订最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血压目标。新指南经过20余场专题研讨会,其中大部分是围绕高血压相关疾病的血压目标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1)一般高血压:<140 /<90mmHg;(部分130/80mmHg 上下) 王教授提到,我国血压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医生认为降压目标即是140/90 mmHg,新指南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小于140/90 mmHg,部分可降至130/80mmHg上下,这样即使出现波动也能维持血压在140/90 mmHg 以下。 (2)老年(65~79岁):<150 /<90 mmHg。如患者可耐受,则可降至<140 /<90mmHg; (3)80岁以上:<150 /<90 mmHg;(SBP140~150mmHg) 另外,新指南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蛋白尿、冠心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作出了建议。 血压测量 王教授提到,新指南在血压测量方面进行了重要推荐,尤其是推荐使用国际标准(BHS,ESH,AAMI)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 目前仍可使用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汞的环境污染,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医用电子血压计取代。 药物治疗原则 旧指南推荐高血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但为提高控制率,实现血压达标,新指南修改为一般高血压患者应从常规剂量开始,而老年人仍从低剂量开始用药。具体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1)常规剂量开始(老年人小剂量开始):不达标者加量至足量; (2)合理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处方,复方制剂; (3)尽量用长效降压药:每天口服一次,维持24小时; (4)个体化。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

重磅更新!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9 月 20 日,在第 27 届国际高血压学会科学会议(ISH 2018)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专场正式召开。与会专家对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发布《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笔者整理了其中要点,供诸位先睹为快。 诊断评估、分类与分层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1.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区分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 3.寻找其他心脑血管危脸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做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程度,指导诊断与治疗。 诊室血压测量步骤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使用标准规格袖带(气囊长 22~26 cm、宽 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首诊时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测量血压时,应至少测量 2 次,间隔 1~2 分钟,若差别≤ 5 mmHg,则取 2 次测量的平均值;若差别>5 mmHg,应再次测量,取 3 次测量的平均值;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分钟和 3 分钟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评估靶器官损害 在高血压患者中,评估是否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诊断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检出无症状性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早期检出并及时治疗,亚临床靶器官损害是可以逆转的。 提倡因地因人制宜,采用相对简便、费效比适当、易于推广的检查手段,开展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筛查和防治。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高血压定义:在末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 SBP ≥ 140 mmHg 和(或)DBP ≥ 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 级、2 级和 3 级。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 个层次。不同血压测量方法对应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

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648559.html,/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2]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1。表1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 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图1 不同性别和基线年龄组1991—2000年高血压累计发病率1.2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防治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2015年调查显示,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表2)[1]。2004—2009年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研究)[5]结果显示,高血压控制率低于2002年,这可能与选取人群的方法等有关。表2 我国四次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调查结果不同人口学特征比较,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血压治疗率显著高于农村[6];与我国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高[7,8];不同民族比较,少数民族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汉族[1,9]。 1.3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多种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人群中普遍存在危险因素的聚集,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增加,血压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大[10,11,12,13]。 1.3.1高钠、低钾膳食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INTERSALT研究[14]发现,研究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中位数增加 2.3 g(100 mmol/d),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位数平均升高5~7/2~4 mmHg。现况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 g,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15],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14,16]。 1.3.2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17],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的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居民高于南方[18]。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19]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1]。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内脏脂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8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8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 9月20日下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在京发布。本文选取“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部分,介绍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糖尿病等8种临床情况的处理要点。 高血压伴冠心病 要点: ?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I,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IIa,B),应注意DBP不宜降得过低(IIb,C)。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CCB(I,A)。 1.降压治疗的目标 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DBP不宜降至60 mmHg以下。高龄、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2.药物选择

图1 高血压伴冠心病的药物选择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要点: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I,C)。 ?高血压合并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首先推荐应用ACEI(不能耐受者可使用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I,A)。 1.降压目标 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这一推荐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先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果能良好耐受,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2.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处理 图2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药物的选择 高血压伴脑卒中 要点: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IIa,B)。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10 mm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于2018年12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指南共分为10个章节,并对重要章节和段落进行了要点总结。现将指南所有的要点汇总如下,供广大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学习和了解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 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要点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要点3A 诊室血压测量步骤 -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 cm、宽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 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