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XX市而言,与过去高速增长“常态”相比,新常态下XX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有望保持引领态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主要动力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正发生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

一、因势而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逐步显现。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处于平稳合理区间,主要指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的发展动力不断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势头向好,转型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最大亮点。

(一)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X-XX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9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提升2.1个百分点。传统农业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平稳增长,产量达248.5万吨,增长1.8%,扭转去年下降局面;主要经济作物较快增长,油菜籽产量7.6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573.6万吨,增长7.1%。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开工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6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4000家,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41.6亿元,接待人数达2300多万人次。

(二)工业发展活力增强。新常态下,虽然传统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兴产业支撑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9月以来工业增速持续回升,X-XX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28.77亿元,同比增长12.0%。多数行业增长较快。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多数行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长30.0%,汽车制造业增长27.7%,医药制造业增长26.4%。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全市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过渡依赖烟草和工程机械的状况有所改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园区工业增长较快,发挥了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引领作用。X-XX月,全市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水平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1百分点,改变了去年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

(三)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新常态下,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实体经济投资加快,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创新。X-XX 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30亿元,同比增长18.3%。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工业项目落地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21.6%。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受国家和全省出台房地产政策利好,10月以来降幅收窄,X-XX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75.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8%;X-XX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34.61亿元,同比增长17.4%,5月以来增速稳步回升,显示房地产市场在低迷中有所回暖。民间投资增长加快。X-

XX月完成民间投资3640亿元,增长21.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5%。

(四)消费市场优化升级。本轮新常态中,全市消费相对稳定,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明显加快。X-XX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 61.23亿元,同比增长12.9%。今年以来各月累计增幅保持在12.8%-13.4%之间,消费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增速比较优势明显。XX市作为区域性消费中心,消费需求较为旺盛,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1%)居省会城市第三,今年以来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始终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商品较快增长。X-XX月,汽车、石油、中西药、食品类等主要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3.8%、16.4%、16.5%和17.6%。网络消费大幅增长。互联网商品销售升温,X-XX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增长56.5%。

(五)开放经济发展加速。新常态下新动力正逐步发力,随着国家内陆开放政策带动,全市外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出口增速明显加快。X-X X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78.85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额4 77.59亿元,同比增长38.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利用外资较快增长。X-XX月,全市实际到位外商投资36.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引进内资稳步推进。X-XX 月,全市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投资项目252个,实际到位资金557.23亿元,同比增长12.3%。

(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新常态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民生指标总体好于去年同期,显示新常态下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就业形势好于预期。X-XX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5万人,同比增加1万人,提前

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物价调控好于预期。X-XX月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稳定在3.5%调控目标以内,今年以来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八大类商品中其中食品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幅较大,同比分别上涨4.2%和6.8%。民生支出稳步增加。X-XX月,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一般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4%、26.3%、159.4%和12.3%。

同时,从最近调研了解情况看,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在企业层面上,凡是具有创新能力,主动转型升级的企业增长势头整体较好。在产品层次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产品销售也都很好。这些情况都说明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升级上正在积聚新能量,孕育新突破。

二、应势而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新常态下呈现三大特点:速度上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上呈现优化升级,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更加兼顾三个平衡:经济增长与消费、环境承载能力、社会公平的平衡;在XX市发展上体现为三种态势:一是由工业主导走向工业、服务业发展并重。本轮经济下滑主要是受到外需疲软、工业经济回落影响,而消费相对稳定,且服务需求取代传统物质需求成为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房地产相关消费回归常态,而文化娱乐等升级型消费较为旺盛。二是投资型工业受到冲击较大,消费型工业相对平稳。重化工行业增速明显放缓,汽车、手机等行业经过前期高速扩张后进入平稳发展期,工程机械在经济下行和基础设施建设放缓背景下呈现负增长,未来要保持工业较快增长须加快消费

型工业培育力度。三是投机性需求减弱,投资性需求提升。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业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工业等实体经济投资加快,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创新。总体来看,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积极因素不断积累,XX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势头有望延续,也需要经济应对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制约等因素,积极通过转型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由企稳转向回暖。

(一)从全国走势看,XX市与全国经济增长走势基本适应。我国已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国家把“定向调控”、“精准发力”作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调控思路上不再采取“强刺激”政策,而是保持政策定力,守住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这一底线,将主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因此地方经济增速将主要是稳定为主。从近年来全国、全市GDP 增速关系看,两者呈现同向波动,全国发展大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XX市经济发展走向。

(二)从全省来看,XX市经济增速预计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省会城市是所在省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同时受全省经济发展影响也较大。近年来,省会城市与对应省份GDP增速偏离度缩小,2011-2014年2 6个省会城市GDP增速高于相应省、自治区增速的平均幅度分别为0.5、1.

0、1.0和0.7个百分点,整体处于[0.5,1.0]这个区间,差距在1个百分点以内的城市数分别为14、12、17和18个,加之明年国家核算制度改革影响,1个百分点以内差距将成为一种常态。虽然XX市偏离度稍大,2010-2014年分别为0.9、1.7、1.7、1.9和0.8个百分点,2011-2013年偏离度均超过1.5个百分点,目前逐步回归到全国平均水平。从发展态势看,XX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内符合全国发展趋势。

(三)从省会城市看,XX市未来一段时期发展仍能保持相对领先。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省会城市经济出现调速换挡趋势,当前增速普遍回落且低于发展预期,经济增长支撑动力有所减弱,其中工业和投资增速下滑是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省会城市G DP平均增速年均回落1.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平均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与年初目标相比平均差距达1.8个百分点,20个城市增长在1 0%以下,同时经济下滑时经济总量大的城市稳增长压力相对更大。预计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将整体稳中略降态势,10%以下增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增长常态。

(四)从XX市发展来看,经济增长基本面向好,转型升级亮点增多。通过模型回归以及产业、需求分析显示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平稳。一是回归显示潜在增长率在下降,但当前总体稳定。采用国际上通用预测经济增速的计量经济模型(ARIMA模型)对1979-2014年全市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显示2015年全市GDP增速为9.8%。二是产业支撑有力,优化升级成常态。农业方面,政策支持有力,全市农业基础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会展农业、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农业有望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方面,园区、骨干企业、支柱产业、新兴行业等发展动力有望齐头并进。随着加快园区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工业将继续平稳较快发展;比亚迪、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等企业发展壮大,以及上海大众等新项目陆续投产,汽车制造业有望实现大的飞跃;电子信息产业来势较好,今年有望成为新的千亿产业集群,以蓝思科技等企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烟草制品业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工程机械经历负增长稳增长相对压力减小,明年工业经济有望保持稳定。服务业方面,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服务业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业明年有望扭转下降趋势,盈利和非盈利性服务业则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三是需求总体平稳,但动力略显不足。投资方面,随着城铁、地铁、磁悬浮以及上海大众XX市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将有力支撑和带动投资增长,预计明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左右,受政策利好影响,民生投资、产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但受投资基数偏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城区投资空间受限等影响难以实现较快增长。消费方面,消费品市场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相对稳定是今后一段主基调,但随着消费基数不断增大、汽车销售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并传导石油等商品、居民收入增速趋缓等因素影响,对消费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总体来看,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制约,反映市场供求的PPI持续下降,企业产品销售率和生产能力利用率不高,需求不足将继续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但随着转型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投资效率将有所提升。出口方面,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三、顺势而为,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三季度以来工业、财政收入、出口等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升,房地产市场逐步趋稳。在本轮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要在保持投资、工业等主要增长动力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加快消费、服务业发展,形成协同拉动,强化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提振发展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着力在转型创新发展上提速提效。

(一)强化工业第一推动力。工业是全市经济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中坚力量,要始终强化工业发展第一推动力作用,形成“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强大合力。一是发挥工业园区主阵地作用。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园区发展规划出台为契机,加大园区空间统筹力度,科学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整合发展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坚持工业立园、特色兴园,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加快园区产业链集群发展,推动园区产业由单纯的企业集聚向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链齐备的产业集群发展;按照“满园扩园”要求,加快产业开发覆盖范围的配套服务,让园区成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二是发挥骨干企业主力军作用。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大,抗风险能力强,是拉动工业增长主力军。强力推进“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工程,壮大骨干企业队伍,支持汽车、电子信息、医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发挥带动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三一、中联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产业选择1-2个市场前景好、技术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新成长一批50亿级产业龙头。三是发挥创新驱动主动力作用。在当前传统工业产品增长乏力情况下,创新发展显得尤为关键,但全市企业创新不足,80%规模工业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建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为契机,加快高端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力争在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3D打印、生物技术、两型住宅、节能环保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抢占发展先机;借

鉴重庆“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经验,推进工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增强服务业支撑作用。服务业既是XX市发展的“短板”,也是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要加快在全省率先建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服务业发展特色优势及《XX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抓好金融、现代物流、文化产业、休闲娱乐、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全省服务业“十百千”计划为契机,创造“非禁即入”公平发展环境,建议参照武汉等城市经验,研究制定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办法和目录,培育产业主体和消费市场。二是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占到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近1/ 3,要结合生态、休闲、宜居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传统服务业经营业态转型升级。三是稳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是全市财税收入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柱产业,需加强房地产政策引导,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加强监测分析,因地施策进行分类引导,以市场化导向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

(三)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 0%以上,扩大有效投资仍是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当前全市投资存在着产业投资力度不够、资金来源单一、投资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一是加强产业投资。产业投资规模和效益关系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产业投资规模偏小,产业投资占比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同时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占比偏低。在保持投资规模同时,必须加快投资结构调整,完善产业投资规模和效益考核办法,建议将产业投资纳入对区县考核,引导产业

投资发展和效率提高。二是创新投资主体。探索推广公私合作(PPP)模式,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产业发展基金,借鉴重庆、武汉等城市产业引导基金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益。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三是提高投资效益。在重视扩大投资规模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投资效率,提升项目投资单位产出,立足于产业链条延伸、功能完善和创新增量投入,发挥项目投资综合效益。

(四)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当前,全市消费需求保持基本稳定,但总体依然不旺,主要面临收入增速放缓对个人消费制约、网络销售对传统销售制约、经济下行对企业经营模式制约等三大制约,需要激活消费需求,适应消费模式和方式新变化。一是创新消费模式。当前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较大挑战,友阿等传统零售企业销售呈现负增长,但XX市网上零售占比不到1%,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差距较大,容易造成消费外流。要加大培育力度,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商品销售类、消费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消费。二是提升消费能力。增强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的联动性,优化收入分配比例,扩大内需和就业;加大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减少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三是挖掘消费潜力。以增设公共服务性消费网店、增加服务种类等方式,提升社会服务消费品质,学习借鉴重庆、天津、合肥等城市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经验,加强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扩大信息、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鼓励节能汽车、绿色家居建材等消费,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培育自主品牌特

别是高端品牌,减少消费外流。

(五)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的主旋律,是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主动力,要顺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一是抓改革发展先机。主动对接全国、全省相关改革措施,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勇于突破创新,大胆探索,深入研究,主动设计改革方案,争取在市内扩大试点或率先试点,同时要加大对区县、乡街等改革力度,鼓励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和成功经验。二是抓重大改革落地。对于方向明确、见效快且可操作的改革,如简政放权、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养老和医保覆盖范围、降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准入门槛等,要做到重点推进,快人一步。三是抓改革政策跟进。要建立改革推进督查落实机制和改革效果科学评价机制,跟进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实施效果。注重改革系统性,实现相关改革协同推进、共同着力。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新登记注册企业呈现“井喷”,但全市新增规模企业数同比增速却出现下降,建议配套相关改革跟进以激活注册企业,真正把“纸上的”单位落实在“地面上”和“项目上”来。

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

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 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面临发展新问题,也迎来了转型提升的新机遇,电商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从理论与实践看,大力发展电商,对于县域经济意义重大,应该加快推进。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传统的以外贸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受到挑战,国际经济又与国内经济问题交织,从而引发“三期叠加”的转型期和新常态。从普遍层面看,当前县域经济有四个困难: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由此导致的现实情况是,经济增长乏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靠土地生财的经营城市套路也因房地产不景气受到限制,但民生、社会建设的刚性支出却相应不断扩大,一些县域财政运转困难。 二是招商引资的土地、环境约束越来越严,产业转移承接困难。在前些年,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承接了一部分东部的产业转移,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生态要求的日益趋紧,目前的县域招商引资面临政策红线的约束。 三是经济转型升级面临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才支撑等现实制约。虽然经过国家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但县域经济处于整个经济发展低端的现实并没有改变,经济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成为县域经济最大的现实瓶颈。 四是经济要素流出格局没有扭转,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难以同步。由于县域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虽然政府提出了人才回流的信号,但实际的情况远非可以乐观,“四化”同步面临诸多现实制约。 二、电商带给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新机遇 今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电商的战略性定位,要求“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就县域而言,电商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为县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了一个有效平台。电商创业,只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启动资金只需几千元,产品有农民生产,发货有物流公司代理,自己只需要用好网络就行。一些青年只要有好产品,方法得当,在网上几个月就能致富,满足了年轻人的要体面、收入好、挺时尚的创业心理。吴堡县郭家沟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XX市而言,与过去高速增长“常态”相比,新常态下XX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有望保持引领态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主要动力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正发生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 一、因势而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逐步显现。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处于平稳合理区间,主要指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的发展动力不断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势头向好,转型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最大亮点。 (一)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X-XX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9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提升2.1个百分点。传统农业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平稳增长,产量达248.5万吨,增长1.8%,扭转去年下降局面;主要经济作物较快增长,油菜籽产量7.6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573.6万吨,增长7.1%。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开工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6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4000家,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41.6亿元,接待人数达2300多万人次。

(二)工业发展活力增强。新常态下,虽然传统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兴产业支撑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9月以来工业增速持续回升,X-XX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28.77亿元,同比增长12.0%。多数行业增长较快。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多数行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长30.0%,汽车制造业增长27.7%,医药制造业增长26.4%。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全市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过渡依赖烟草和工程机械的状况有所改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园区工业增长较快,发挥了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引领作用。X-XX月,全市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水平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1百分点,改变了去年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 (三)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新常态下,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实体经济投资加快,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创新。X-XX 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30亿元,同比增长18.3%。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工业项目落地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21.6%。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受国家和全省出台房地产政策利好,10月以来降幅收窄,X-XX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75.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8%;X-XX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34.61亿元,同比增长17.4%,5月以来增速稳步回升,显示房地产市场在低迷中有所回暖。民间投资增长加快。X-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X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XX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X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X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X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食品工业、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纺织产业以及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X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一是经济基础不牢固。全市多数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一业或一企”独大的现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

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亿元,较2010年的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较2010年提高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5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亿元,较2010年增加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倍,年均增长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搬迁贫困群众万人,稳定脱贫万人,解决了农村万

学习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五篇【精选】

**日,在我县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了题为《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专题讲座。听了**的讲座后,我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应该说,“新常态”这种提法并非新词。国内很多经济学者试图从理论和未来宏观政策的层面论述中国经济出现的这种“新常态”。但是,这种经济的下滑、风险的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是后危机时期短期的不稳定表现,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争论和分歧很大。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性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既然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 第一,要从昔日的 d 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中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是普遍大众创新的结果。他说,“繁荣的历史进程从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到20 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广泛实现自主创新的结果。”他强调,“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公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 **日,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听了**的讲座后,我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探究 文章简述了新常态下加快经济产业转型的意义,分析了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改革的主线,提出深化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合理布局,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序推进服务业市场扩大开放;做好金融产业发展;深化大企业改制发展;完善法治市场经济。 标签:经济新常态;县域经济产业转型;主线;重点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经过30 多年发展后走上的一个新平台,是21世纪中国经济一种趋势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表现为经济相对稳定、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一、新常态下加快经济产业转型的意义 1、新常态由中国经济现实条件所决定,是经济内在发展条件成熟的必然结果 从结构层面看,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逐步成为需求主体;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收入差距缩小。从发展方式来看,粗放型增长切换到创新型增长,增长动力更加稳健,周期性波动明显缩小,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社会保障趋于完善。从就业情况看,经济总量持续增大,结构不断优化,吸纳就业的能力日益增强,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适当放缓速度不会影响就业。 2、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地位极其重要 我国县域经济的规模总量、就业吸纳能力、投资和消费等一般占省域经济60%以上,认识、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不是被动的容忍过程,而是经济“破茧成蝶”,由大变强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过渡阶段。不但要关注县域经济发展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把握机遇,主动发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经济制度,才能充分奠定“全面小康”的体制机制基础。 二、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改革的主线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突破,更是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市场的决定作用是主要方面和目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重要前提和条件。 1、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县级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能力要素,只有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富裕、和谐、文明目标。像xx这样的贫困边境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及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经济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3亿元,增长为地方财政收入1652万元,增长为工业增加值1490 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95万元,增长%全县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 : 20 : 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旅游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明显改善,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支撑xx县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加大项目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康进程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L、下,20xx年我县 实施的重大项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设施农业、退牧还草工程、白户牧民定居工程、xx县和平小区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工程、xx 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下迁县城及市场改扩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质石油勘探、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通过以上项目的大力建设,使我县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道路建设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经济环境,扩大开放开始提速 “ ^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有大集团、大公司来我县投资,20xx 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9000万元,本地外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宏泰商贸、野马经贸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雄哈尔、海龙等一批企业落户xx,积极参与优势 资源开发,为农牧民创收带来了机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xx县总体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 地区和牌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济总虽仍然很小,县域经济实力偏弱 20xx年全县经济总虽占全地区的2%,地方财政收入占 全区财政收入的%,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40%。可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 经济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 1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阶段概述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都是我国城乡经济转接口,承担着国民经济战略基石地位。县域经济在我国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自建国以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封闭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活动开展全部依靠政府指令,甚至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随着市场而变,在这个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动力属于单一结构。 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一世纪初是逐步开放时期。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资本黏合作用强化,居民需求被企业逐步纳入生产经营规划过程中,同时,县域政府则由独断型政府转向竞争性政府,由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企业和县域政府双轮驱动的结构。 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是开放时期。尽管竞争性政府在一段时期内作用进一步强化,但其负面效应也逐步放大,2012年中共十八大尤

其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向市场决定的企业主导型驱动结构转变。 2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市场条件发生深刻变化 在原先地方政府政绩考评体系下,恶性竞争思维非常常见。但多年发展经验表明,这种做法极大的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当前县域经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就是克服恶性竞争,强化产品质量意识,突出市场导向。 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 在有限放开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人口规模与经济投资结构的变化同其吸纳承载人才能力呈正比关系。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惯性,我国大多县域及中心镇普遍规模偏小,吸纳能力偏弱,产业发展不健全。由此引发问题也非常多,例如县域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功能不健全,优质教育、医疗、科研资源缺乏,欠缺足够承载力,很难吸引人才、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还容易导致大量人口外流,从而导致乡镇经济发展疲弱,各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由此形成不良循环。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较强的资源环境约束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 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