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8318869.html,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李德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加强学生核心

素养是个重大命题!本文立足于北川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试图结合禹羌文化这一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具体的历史选修课活动,展示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禹羌文化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学校作为开发载体,历史教师作为开发主体,并结合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对本校学生进行学校历史课程授教的一种活动。

北川禹羌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形式多样。从课程的形式上可以设置成选修课与学分挂钩,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普及;也可设置成综合实践课,去实地调查和接触身边的禹羌文化,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也能按照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在师生的互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开发时,要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形式,达到开发目标。

下面笔者就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展示关于课程中《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的开发案例。

《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大禹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大禹精神现代传承

3、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意识

4、增强学生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

5、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团结友好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禹精神的内涵及价值,能够讲述大禹精神当代传承的故事,从中学习大禹精神。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8318869.html, 浅谈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李德军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7期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加强学生核心 素养是个重大命题!本文立足于北川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和发展,试图结合禹羌文化这一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具体的历史选修课活动,展示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禹羌文化 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学校作为开发载体,历史教师作为开发主体,并结合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所推崇的教学理念,对本校学生进行学校历史课程授教的一种活动。 北川禹羌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形式多样。从课程的形式上可以设置成选修课与学分挂钩,利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普及;也可设置成综合实践课,去实地调查和接触身边的禹羌文化,然后进行成果展示;当然也能按照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在师生的互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具体开发时,要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形式,达到开发目标。 下面笔者就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展示关于课程中《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的开发案例。 《大禹精神及当代传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大禹精神”的内涵和外延 2、了解大禹精神现代传承 3、让学生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意识 4、增强学生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学习、生活态度 5、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团结友好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禹精神的内涵及价值,能够讲述大禹精神当代传承的故事,从中学习大禹精神。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技本课程是学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 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 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c因此,栓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亮点。但是,一直以来,课程都是由国家开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 本趋势。在课程根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校本课程的外发具打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校水课题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向=个部分构成:同家课样、地方课程利学校课程。共中,同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仑反映了国家教育标脏,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小小学教育的共向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文施国家课程,以保rd: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n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成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入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咋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社区的个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均。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 国家课程标难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凹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小向,宏观课程结构的 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现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住出现课程结构中 ,1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是国家教育最高标难而不是起码标准、地 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枚课程管理体制卜,国家课程

202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229-78 202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2020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0xx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 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 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 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

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x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

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综 述 发布日期: 2012-04-30 发布: https://www.360docs.net/doc/0c8318869.html, 2012年第2期目录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基本上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晚于国外相关的研究不少时间。现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然越来越深入,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到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大量的研究论述。但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究。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8318869.html,/9/view-1687285.htm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统计;文献综述 一、文献来源和检索方法 本文的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评论》、《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六种核心期刊。 本文选取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1-2010年这20年,并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93篇,剔除无关论文最后得到88篇论文,从而得到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初步统计结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统计分析与综述 1.年度数量统计分析 图1校本课程开发论文年度数量统计图 如图1所示,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论文数量在1999年之前基本为零,自1999年之后平稳的增长,在2004年达到高峰,自2006年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在1999年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还是个新兴事物,而并不是说1999年之前我国学者们没有关注到校本课程开发这个领域。在1992年《课程?教材?教法》的第4期中就刊登了《香港教育署推行“学校本位课程设计”》一文,专门介绍1988年以来香港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二部分第14条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可能直接促进了我国专家学者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更多的研究和关注。而随着200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和2004年课程改革试验工作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专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数量大幅度增加并达到高峰。 2.内容统计与综述 图2校本课程开发论文分类统计图 如图2所示,本人通过阅读和筛选大致将这六种期刊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论文按内容主题分成以下几类: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国外经验介绍;实践和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①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研究。通过笔者的统计和阅读,发现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本身的研究是整个研究中占的比例第二多的(见图2),共有21篇。并且主要集中在2003和2004年之前,在这之后的相关研究较少,多为实践总结之类,我想这是符合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规律的。 通过阅读筛选,我发现这部分还可以细化分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产生与辨析,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或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等。 A.概念的产生与辨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是由菲吕马克(Furumark)等人在1973 年一次讨论课程的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他们当时把它界定为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1979 年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其实也是教育制度内权限与资源重新分配的现象。它基于这

浅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29卷 增刊V o l .29 Sup.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 niversity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7年5月M ay,2007 α 浅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 甄翠媛 (广州市第11中学,广东广州510160) [摘 要]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配合新课改的一大举措。本文分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必要性、可行性、作用以及具体操作程序,以期对历史教学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82(2007)增20086202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我们充分认识到现行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其开发已是大势所趋。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对于构建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作用的、适应学校办学条件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历史校本课程,是责无旁贷的。以下就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必要性、可行性、作用以及具体操作程序作一些阐述: 一、“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自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 理体制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以来,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正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验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已有许多不同的意义界定。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其内涵极其丰富,现借鉴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的提法,把“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历史教师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内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历史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的教育产物,使课程实施不再是机械被动地执行外部的指令,而是在保证国家课程基础精神和基本框架的前提下做“自己”的事。 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能性 新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贴近社会”。但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适应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环境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转换。实施历史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社会的需要是多样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有进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更多地关注学校人才的基本 质量,关注教育要求的统一性,因而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就给校本课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学校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历史校本课程的内容可更加贴近自然,更适应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历史教师发 展、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 (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新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注重探究式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历史校本课程具有多样化、实用化、以活动为主的特点。课程的丰富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课程的实用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健康、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获得为社会需求而学习的策略,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 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1]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而是“学生成长中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人、课程改革的研究人、教学艺术的探索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教师不感觉无味,就需引导他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历史教师在参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专业水平会不断提升和发展,因为历史教师需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技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以及行动研究的素养才能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的质量。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历史教师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 — 68—α 收稿日期:2007-03-15 作者简介:甄翠媛(1972-),女,广东省台山市人,广州市第11中学中学历史一级教师。

江苏无锡第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是指咱们的祖先在对竹子进行培植、应用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和前面讲过的兰文化有所不同的就是,它的物质文化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两个属性都非常强,它可以分为两大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依托于竹子而产生,又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咱们中国人携手已有数千年之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一、竹,人之挚友 竹子是人非常真挚的朋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以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咱们中国人过去把这个节给予升华比附于气节,竹子为什么受欣赏跟它有这个节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据统计咱们中国有25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竹子也逐渐开始向北进军。在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竹子,过去北方竹子是活不下来的,一到冬天就冻死了,现在气温提高了,所以竹子已经开始向北方扩展了。但是它的原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它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咱们古人观察出来的。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 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 依窗而立疏影婆娑增静谧。 临池而长柔身映水更清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育竹和用竹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竹子长得非常快,它光滑柔韧,坚固轻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先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在洪荒满目,文明初启之时,即原始社会的狩猎期、采集期,竹子曾经作为武器协助人类与野兽搏斗。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竹弓、竹箭到抛石机,之所以弃木用竹,是因为竹子韧性非常强,轻易拉不断。有许多箭也是竹子做的,尤其是南方。北方人喜欢用木,南方人特别习惯于用竹。发展到宋代,有火药箭、竹管火枪等,都离不开竹子的协助。 竹子对咱们中国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竹子曾经作为建筑材料帮助人类抵御风雨。最早的建筑为各种茅棚,是非常简陋的。竹子,有相当的强度,最早的好多建筑它都是竹子搭的。到现在,在竹乡,竹子还在作为建筑材料被应用着,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设计说明

校本课程开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切实地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科学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背景具体表现为“四个需要”。 一是体现我校特色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中外名校成功经验表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我校要实现“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深化素质教育,造就‘做地球村主人’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富有特色、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名校,除切实、科学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外,还应

校本课程论文

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上徐小学唐传建 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学校或没有开展,或开展了校本课程也开始向应试教育靠拢,有个别学校甚至以竞赛辅导课代替校本课程。 我认为原因有三:①考试指挥棒的作用。②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并过分拘泥于统编的教科书。③对校本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这些多年来传统惯性,给校本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打消顾虑,激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热情,并通过本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点滴经验——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主题式校园文化建设 朋友聚会,因为都是老师,话题自然离不开教学。我顺便问了句:“你们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了吗?”朋友们都笑了:“语、数、英都来不及上了,谁还上校本课?”“什么是校本课呀?”可见校本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也由于老师们的不重视,校本课程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到了冷落的尴尬情境。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更新理念——校本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本课程并不神秘

校本课程是专家们做的事? 许多教师有疑惑,校本课程很复杂,它需要经历:需要评估→确定目标→校本教材开发→实施→评价体系→反馈→调整→再实施→再反馈的过程,需要建构太多的观念:质量观、课程观、评价观等,这似乎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哪能完成?以致于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止步不前。 其实校本课程并不神秘,它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权。 1.校本课程的课程开发从本质上看是教师在学校一级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2.校本课程在定位上是以兴趣性为主,非学术性质。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3.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采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 5.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知识是一把利剑,能力则是舞剑的技术”。你要想在战场上战胜对手,单有一把利剑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剑在不会舞剑者的手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高超的舞剑技术,才能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过来,一个高超的舞剑能手,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历史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课程名称一:中外历史风云人物评述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各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实践,更加深切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的理顺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走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的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以更多的聪敏和智慧去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程内容

(三)授课方式及计划 本课程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课时,授课15课时,复习考试3课时。使用多媒体投影、录像资料等教学设备。 (四)课程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参与度、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学期授课结束时通过纸笔测试或小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二、选课建议 1、选择本课程的同学应对历史学科有较高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 2、限定人数50----60人。 课程名称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人类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体会这些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学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收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世界优秀文明的濡染。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确立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二)课程内容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2、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雄伟的金字塔 3、佛教建筑的瑰宝-----印度泰姬陵 4、圣城----耶路撒冷 5、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 6、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1和选修3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高二文科班 课程目标(重点):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三门历史必修课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专门的学习探索,高中阶段开设六门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具体、丰富和延伸。我们特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册教科书共九个单元31课,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通过学习,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上九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外国5个,这些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和主要特色。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为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汇报时不必说。解释是可以说。必修1和选修1同时进行.高一已讲过必修1,现在主要讲选修1课程刚要)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时2)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共0.5课时)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共0.5课时)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共0.5课时) 第4课《梭伦改革》单元小结及练习(共0.5课时)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时2)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0.5课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0.5课时)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0.5课时) 第4课《商鞅变法》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时2)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共0.5课时) 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共0.5课时)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共0.5课时) 第4课《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时2)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0.5课时)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共1课时)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共0.5课时)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时2)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共0.5课时)

(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儒家思想的光辉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校本课程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万宝奎 一、总体指导思想: 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与史学研究接轨。以问题为核心,确立研究主题;以研究为铺垫,构建课程体系;以乡土历史、文化史中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主张为载体,丰富实践探究。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制作PPT展示、网络辅导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让学生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第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命运,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引导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第四接受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校本课程理念,塑造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 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山东省“1751”工程学校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二、前期准备 首先,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山东省现在是实施新课改的第8年,课程改革日益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以下是小编搜集的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现实好处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使 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 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让校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 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用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学生朝气蓬勃的气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挖掘学生特长,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三、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 四、遵循原则 1、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潜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习惯。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资料,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潜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 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 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用心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资料安排的 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搞笑、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务必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校园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 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校园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取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 人员,落实人数。 定资料:各组要按照校园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 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资料。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持续清静的学习 与辅导环境。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 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务必辅导好一 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初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为学生带给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取和资料选取,体现教育资料的多元性和选取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安玉香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以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的途径,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在校内实施并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师与 其他学科教师,或历史教师与其他机构、人员合作,在具体实施历史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学生需求的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思想,采用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等方式,并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这些专业活动必须含有历史知识。 一、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1.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课程类型。相反,可以有不同的变式,不同的类型,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从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校本开发的课程领域仍然集中于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因为只有这一部分课程国家控制不十分严格。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也就是选修课、活动课与研究性课程的开发。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重点中学逐步开设历史选修课,到了90年代,逐渐有了历史活动课,在1999年和2000年的重点中学里又开始有了历史研究性课程。目前,一些重点中学又开始了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一是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缺乏课程理论的支撑,不能保证课程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二是课程类型繁多,既造成开发资源的浪费,又使学生疲于应付,违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 2.研究的薄弱性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从1994年到2003年,笔者能见到的有关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章只有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赵俊老师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一文。这虽不能证明中国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但至少说明了研究的薄弱性。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其状况,提出对策,使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更上一层楼。 二、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针对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开发课程的现象,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一定要遵循理论联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讨许明芳(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摘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决定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力提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度成为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客观要求。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放;利用历史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课程资源丰富而复杂等,本文就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一、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崭新的话题,如何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成为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重点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作为一门有独特性质的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重视的是,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都必须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坚持在国家课程标准宏观的指导下,组织各方面、各种有可能的力量,做好本省、本地区课程资源的规划;其次,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想开发一些质量较高、可供学校选用的课程资源和范本,就必须制定一些相应的、能够促进地方课程资源发展的评价手段。二、有效开发并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措施 1.积极挖掘课文中的隐性信息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与解读好课文内容的相关信息,它是开发与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就通常的教材分析而言,它更多地会关注显性知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做法有强烈的必要性,但是它却不是充分存在的。课本征文及相关材料中的信息,既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挖掘。 2.剖析文中典型的素材,提取有效的信息在教学中,人们常常会听到教师在讲”提取”“提炼”等词,其中提炼是指提炼课程教学的灵魂,提取则是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取历史事物蕴涵的各种信息,这些方法既有利于推进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提问,针对文字材料,可以这样问:”你能从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针对图片材料,可

校本课程规划

-校本课程规划

坎苏小学201 7 -- 2 0 18学年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基本思路 本次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以拓宽教学领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较差,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迅速、不断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但在我们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 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2)已有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分析:

我校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我校之前开发过的校本课程有4门,分别是《硬笔书法相关知识教学》、《经典诵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哈萨克民族知识》、《冬不拉弹唱》、《小小足球队》。但随着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变化,我们对原有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及课程门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 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优势,结合上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本学年度,结合以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 老师完成校本课程纲要、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补充或编写教材等,基 本形成能满足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3)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积累文化知识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校本课程论文.完整版

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东昌府区梁水镇联合校李玉华 内容提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 意识、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 进行 环境教育,可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自己 的生 活的环境、爱大自然,从而影响带动他人,使学生成为有公众意识、 社会责任感强的环保小卫士。 主题词: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目的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利用校本教材,培养学生了解校史爱学校、爱老师、爱集体、爱周边环境,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为学校增光的责任感。 在校本课程环境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中各种自然过程的发展、演变,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学会欣赏和爱护环境、古迹及动植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内容 在校本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学校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北京、了解江北水城的热情,关注周边环境。在实施方法上,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周围的生活,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实践中形成对自我和学习自信的态度,发展个性,陶冶性情。我校的六项校本课程内容分别是: 校史教育篇:记载了中心小学的十几年校史,有市区知名的老教师,也有身在海外,仍然关注学校发展的老教师和老毕业生。历任领导一贯重视双基教学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思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快规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校本课程开发使高中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中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使学生获得实际发展需要的课程,促进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推动普通高中涵式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课程,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 2、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激发教职员工的课程意识,引导并激励学校及教师通过反思,强化学习机制,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当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 4、目标导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5、多样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