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的住院患者。

一、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临床常见症候:

淤血阻络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

感染、重度昏迷等。

(六)中医症候学检查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舍、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

(4)心电图;

(5)康复评定项目:

①根据ASIA修订的SCI神经功能分级。

②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

③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 ,SIS)评定感觉功能。

④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

⑤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断尿培养、

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七)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械的运用等。

(2)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疗法、灸法等。

(3)推拿治疗:根据分期辩证选用手法。

(4)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热疗、离子导入、多功能灸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淤血阻路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补肾通督。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心理治疗,穴位注射、药物熏洗等。

4.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气压、压疮、尿路感染等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治疗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22-2008)。

5. 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提高一个或一个以上级别。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中ASIA残损评级B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55份及以上;C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60分及以上;D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95份及以上。

3. 膀胱功能改善:导尿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

4.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其它系统疾控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因患者不配合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4. 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但仍然存在脊髓压迫症状,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期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ICD-10编码:T09.302)

患者姓名: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门诊号:_____住院号:_______

发病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标准治疗时间≤35天实际治疗时间______天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26个学科临床路径目录(1010个)

26个学科分册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1 《临床路径释义》主编工作会议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1病种的学科分类按国家卫计委1010个病种目录中的出现顺序整理。 ▲标注的病种都是2016年发布的对已有病种的修订版。

目录 1.心血管病分册(共计25个,其中2016年发布10个) (4) 2.呼吸病分册(共计26个,其中2016年发布9个) (5) 3.消化病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27个) (6) 4.血液病分册(共计42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7) 5.肾脏病分册(共计31个,其中2016年发布21个) (8) 6.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9) 7.风湿病与自体免疫病分册(共计19个,其中2016年发布19个) (10) 8.感染性疾病分册(共计23个,其中2016年发布17个) (11) 9.神经内科分册(共计40个,其中2016年发布20个) (12) 10.普通外科分册(共计86个,其中2016年发布39个) (13) 11.神经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2个) (15) 12.胸外科分册(共计35个,其中2016年发布15个) (16) 13.心血管外科分册(共计20个,其中2016年发布5个) (17) 14.泌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7个) (18) 15.骨外科分册(共计109个,其中2016年发布72个) (19) 16.妇产科分册(共计63个,其中2016年发布48个) (21) 17.小儿内科分册(共计48个,其中2016年发布18个) (22) 18.小儿外科分册(共计54个,其中2016年发布33个) (23) 19.眼科分册(共计51个,其中2016年发布34个) (24)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编码:S22.3/S22.4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骨折分类 (1)少数(≤2)肋一处骨折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 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 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 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复位或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3)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3. 中药外治 4. 其他疗法 5. 并发症防治 6. 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264.尿路感染临床路径之令狐文艳创作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令狐文艳 (2016年版) 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N3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1.症状、体征 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2.辅助检查 (1)尿培养 (2)尿常规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3.对症及支持治疗。 4.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39.001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 (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检查: (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 (2)女性必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疗程一般为3-15天(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疗程不同)。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出院标准。

脊髓损伤

各种原因造成脊髓直接或间接性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但其临床表现早期与晚期有所不同。脊髓横贯损害时,由断面以下所支配的肌肉麻痹,随意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脊髓完全性损害或表现为脊髓休克,或表现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前者为急性发生,后者为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的。也可表现为脊髓的不完全性横贯性损害。 一、脊髓休克 见于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后,在受损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 脊髓休克时期的长短除与脊髓损伤本身的各种因素有关外,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感染(如褥疮、尿路感染),是否有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也有关,特别是褥疮引起的蛋白质丧失,以及膀胱与直肠功能不全等,均可延长休克期限。通常为3~4天至6~8周,平均2~4周。 二、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休克过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但各种感觉无恢复,并可早期出现总体反射,即当损伤以下的皮肤或黏膜受到刺激时,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两下肢内收,腹肌收缩,反射性排尿和阴茎勃起等,但运动和各种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无恢复。这种屈曲性截瘫通常是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的指征。而伸直性截瘫现时为脊髓非完全性横贯损害。 三、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病变呈完全性横贯损害者比较少见,更多见者是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其发生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如为急性病变,其损害虽然是不完全性的,但在早期其生理功能却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很难区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脊髓休克逐渐消除后,真正的病灶与体征方可显现出来,其脊髓休克时间通常较完全性损害要短。如为慢性病变,则无脊髓休克表现,随着病变的发展,脊髓损害的表现逐渐出现并加重。 l_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肢体瘫痪的程度通常比完全性横贯损伤要轻,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和病理反射的出现亦不如完全性横贯损害显著,腱反射的亢进亦较轻,早期即可出现回缩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多数在病灶以下出现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类别、程度则根据感觉传导束受损的情况而定,肛门周围感觉常为完好,并可出现疼痛症状。 3.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其出现与脊髓病变程度有关,通常与肢体瘫痪的轻重相平行。轻者可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常有排尿困难,重者则常有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大便常秘结,失禁者较少。 四、脊髓半横切损害的表现 脊髓半横切损害的表现即Brown—Seqtlard综合征,典型者极为罕见,临床多为不典型者。 1.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 一、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劳淋(TCD编码:BNS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码:N39.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淋证(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 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28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劳淋(TCD编码:BNS070)和再发性尿路感染(ICD-10编 码:N39.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 169 —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 神经功能分级 (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 (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审批稿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1.症状、体征 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2.辅助检查 (1)尿培养 (2)尿常规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着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3.对症及支持治疗。 4.纠正易患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住院后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 (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检查: (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2)女性必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

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①主诉: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 ②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骨折分类 1.少数(≤2)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局部肿痛,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少见并发气、血胸者。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常可出现连枷胸。 (三)骨折分期和证候分型 1.早期:伤后2~3周内 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损伤早期,胸胁部肿、痛并见,气促,呼吸困难。或胸胁满闷、胀痛,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2.中期:伤后4~8周 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损伤中期,胸胁瘀血未尽,筋骨未坚,胸胁刺痛,夜间隐痛、胀痛,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脉弦而涩。 3.后期:伤后8周以上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胸胁部隐隐作痛。或伴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呼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肋骨一处骨折,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多数肋骨折,成角、移位较多者选择进行复位。肋骨骨折患者往往疼痛剧烈,病人呼吸困难,影响咳嗽排痰,易并发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因此,肋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固定制动、消肿止痛,预防血气胸并发症的发生。 (一)外固定 1.胶布固定法(见附图1) 适用于少数肋骨一处骨折,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不能敷贴伤药治疗。 常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患者正坐,两臂外展或上举,用宽约6~7厘米胶布数条,在呼气末即胸廓最小时,由后至前紧贴于骨折侧的胸壁上,胶布两端均超过中线约10厘米,第一条胶布贴在骨折下2肋,然后向上作叠瓦状式固定,互相重叠约1/2,一直至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肋骨为止,固定时间3~4周。 2.绷带纸板固定法(见附图2)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皮肤过敏患者可用。 据肋骨骨折区域,准备长方形纸板,软硬度适中,高度超过骨折区上下2肋,宽度超过胸部前后中线5cm,修剪四角整齐并塑形,边缘粘贴胶布以保护皮肤,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再将纸板贴紧骨折区,用宽绷带环胸包扎固定,时间3~4周。 3.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见附图3)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包括普通多头带、弹力固定带、弹力钢片固定带等,具有操作简便、舒适有效和不易松动的特点。 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以骨折区为中心,多头带环胸包绕,各接头分别打结包扎固定。目前多选择成品肋骨固定带,一般为搭扣式弹力固定带,对于多根肋骨骨折、损伤严重者,可选用带钢片支撑的弹力固定带,固定时间3~4周。 4.胸壁牵引固定法(见附图4) 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

泗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中风病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A B C D E四川省康复医院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唐虹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 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有

运动功能。1、上颈段脊髓损伤(C1-4) 此段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故损伤后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延髓甚至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上颈髓损伤时,常有颈枕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c1~2损伤时病人大多立即死亡,C2~4节段内有膈神经中枢,伤后多出现膈肌和其他呼吸肌麻痹,病人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损伤平面以下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不完全瘫痪。 2、下颈段脊髓损伤(C5-8) 此段损伤多引起肋间神经麻痹,膈肌麻痹,四肢瘫痪,双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双下肢为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C8~T1损伤可出现尺神经麻痹的爪形手和交感神经节受损的Horner征。 3、胸段脊髓损伤常有根性疼痛,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Te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脊髓休克期中可出现交感神经阻滞综合征,即血管张力丧失,即脉搏徐缓下降,体温随外界的温度而变化,脊髓休克期过后可出现总体反射。 4、腰骶段脊髓损伤(L1~S2) 按其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T10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 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脊髓损伤的专题

脊髓损伤的专题 发布日期:2008-12-28 概要 发病率每年每百万人口37- 43 人发病(Gibson, 1992),全美国:10,000人/年(NSCISC,1999) 罹患率全美国:200,000 人(NSCISC, 1999) 原因车祸:37.2%;暴力:26.8%;坠落:21%;运动:7.1%;其它:7.9% 脊髓损伤的残疾后果完全性四肢瘫32.3%;不完全性四肢瘫30.2%;完全性截瘫26.1%;不完全性截瘫 6.0%;正常0.6% 年龄分布0-15岁: 4.0% 16-30岁:54.1% 31-45岁:23.3% 46-60岁:10.9% 61-75岁: 6.0% 76- 岁: 1.7% 前言:1998年7月22日,在美国纽约纳苏郡举行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不幸摔伤,第6、第7颈椎骨折脊髓损伤、胸以下失去知觉、运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桑兰,这们坚强的中国女孩并没有垮掉,她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和力量同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谱写了一曲不屈的人生之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桑兰受伤后,美国医务人员给她提供了最先进的颈椎修复手术和特级药物治疗,7月30日转入西奈山医院接受良好而艰苦的、每天6小时的康复治疗。桑兰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康复治疗活动和训练,努力地与医生配合着每一个康复行动,她的毅力感染了医院的其他病人,也给周围的工作人员很大的鼓励。1999年6月,桑兰回国被送到我国规模最大、医疗设施最先进的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脊髓的功能 脊髓神经由许多束神经和神经细胞组成。它可以将身体的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刺激传导至中枢(大脑),也可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运动肌群而产生随意的运动。另外,还负责一些神经反射,以控制大小便括约肌的神经功能。脊髓损伤的后果

心衰病临床路径表单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表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衰病临床路径) 2014年 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住院号: 病房床号: 入院时间: 纳入路径时间: 实际住院天数: 主管医生: 主管护士: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及床号: 预计住院天数:14天-20天入院时间:年月日出院时间:年月日 第1天 项目目标:完成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初步诊断评估病情 选择治疗方案,完成住院病例和首次病程记录,向家属交待病情, 辅助检查,中医治疗。 变异项目 及原因 执行人 诊断与评估心功能:□NYHAⅡ级□NYHA III级 原发病:□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 □心肌病□甲亢心□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阳气亏虚,血瘀水停□夹痰□夹瘀□ 检查必查:可查: □血常规ST!□凝血四项ST!(必要时)□急诊生化ST!□尿常规ST!(必要时) □心电图ST!□血气分析ST!(必要时)□胸片/必要时ST □心梗七项ST!(必要时) □D二聚体ST!(必要时) 饮食□低盐NaCl<5g/d □限水(必要时)□低脂□糖尿病饮食 活动□卧床休息,床边小坐 告知 病情 □书面病重通知口头病情通知 监护及给氧□记24小时出入量或称体重qd □测血压bid~tid 或血压监护(必要时)□心电监护(必要时) □低流量吸氧必要时 □监测SO2必要时□监测血糖必要时 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利尿剂(速尿/HCT/安体舒通) □ACEI 或ARB(洛丁新或代文,厄贝沙坦等)□β阻滞剂(倍他乐克或比索洛尔等) □洋地黄药物(地高辛或西地兰等)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正性肌力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必要时抗血小板制剂或抗凝剂(阿司匹林) 中医辨证治疗(按方案执行) 口服成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加味参附颗粒)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针剂(尽量减少静脉給药,如确需使用尽可能静推以控制入量):□生脉针□参麦针 □参附针□活血化瘀类针 汤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 一般治疗□补液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 □电解质,酸碱平衡管理□血脂管理□辨证选择特色疗法□抗感染(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褥疮等) □心律失常控制□戒烟□ 健康教育□病人□家属 □病房环境介绍□检查教育 主管护士:护长:

肋骨骨折中西医诊疗规范标准

骨折病(肋骨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医概念:骨折病 西医概念:肋骨骨折临床多见,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则少见。 分类及定义:肋骨呈扁平,为两层薄弱的密质骨中包裹一层松质骨,因此,肋骨较为脆弱,易于骨折。一肋一处骨折多见,多肋多处骨折少见,一旦发生则可并发脏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因肋骨与肋骨之间均有肋间肌,即由肋间肌和肋间外肌交叉固定,将肋骨连成一体,故肋骨骨折一般移位较少发生。 中医临床表现:骨折处压痛,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则加重,胸廓挤压征阳性。 西医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病史:大部分有明显的外伤史,凡是有胸部外伤病人,疑有骨折,必须拍片排排除。 2、症状和体征: ①叩击痛:骨折处压痛,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则加重,胸廓挤压征阳性。 ②畸形:多根双处骨折时,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可出现塌陷畸形。③肿胀:伤后局部肿胀,可有血肿和瘀斑。 ④功能障碍:骨折后呼吸运动略减弱,深吸气运动受限尤为明⑤骨擦音和骨擦感:体检时可检查到,但不能故意去检查他

3、辅助检查:X线检查:最终要X线片检查确诊,X线片检查作为骨折分类和治疗参考也不可缺少。线状不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X线片可能不能立即显示骨折线,待2-3周后因骨折部骨折吸收,骨折线才会显示明晰,因此临床上怀疑肋骨骨折的X线片虽未显示,也应按肋骨骨折处理,2-3周后再拍片复查中医诊断: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 中期:伤后3~4周左右,疼痛减轻,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主要应判断是否合并有血气胸。合并闭合性气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检查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或消失。合并开放性气胸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脉细数,伤侧呼吸音低微和消失,同时可听到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的声音,叩诊为鼓音。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手法 单纯肋骨骨折,因有肋间、外肌的保护和其余肋骨的支持,所以无明显移位,且稳定,一般无需手法整复。移位明显的骨折尽量争取复位。

尿路感染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尿路感染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尿路感染(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1.症状、体征 急性膀胱炎可有膀胱刺激症状,急性肾盂肾炎时常同时伴有寒战、发热、腰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2.辅助检查 (1)尿培养 (2)尿常规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2.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足够疗程,预防或治疗败血症。 3.对症及支持治疗。

纠正易患因素。4. (四)标准住院日为3-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住院后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尿培养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 (3)泌尿系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检查: (1)残余尿超声、腹部CT、静脉肾盂造影(IVP)、血培养、降钙素原、血沉、尿找抗酸杆菌等(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注意除外尿路复杂因素和系统性疾病) (2)女性必要时需进行妇科检查 (七)选择用药。 抗生素治疗:选用对致病菌敏感、抗菌药在尿及肾内浓度高(宜选用杀菌剂)、肾毒性小的抗菌药,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疗程一般为3-15天(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疗程不同)。血培养阳性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八)出院标准。.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2010年版)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ICD-10:S22.3\S22.4伴S27.2)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ICD-9-CM-3:3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主诉:胸痛、咳嗽、血痰、气促、呼吸困难; (2)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以及CT。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廓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2 2.3\S22.4伴S27.2闭合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应≤12小时。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电解质; (2)X线胸片、心电图; (3)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质疏松相关的骨代谢检查、骨髓瘤相关检查、胸部CT、血气分析、腹部B 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廓固定术。 3.术中用药:抗菌药物。 4.输血:视出血情况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X线片等。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康复专科查体: 1、脊髓损伤平面:(肌肌力≥3 感觉关键点:) 2、腱反射 C5 :肱二头肌反射 C6 :旋后肌反射 C7 :三头肌反射 L3 :股四头肌反射 S1 :腓肠肌反射 S2~4:球-肛门反射 3、SCI损伤程度(ASIA损伤分级):A B C D E 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4、ADL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 5、功能恢复预测: 6、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1)C4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法: 残余能力训练:训练用嘴咬住一根小棍或头来操作一些仪器或做其他活动;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2 ) C5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案: 肌力训练:增强二头肌的肌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进食;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脊髓损伤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的患者。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痿病(TCD编码: WB44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 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常见证侯: (1)瘀血阻络证 (2)气虚血瘀证 (3)脾胃虚弱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临床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等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感染、重度昏迷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