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第25卷第10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5 No.10 2006年10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2006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

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刘远明1,2,3,夏才初1,2

(1.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3. 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摘要:简述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的破坏机制及其贯通强度依赖于节理和岩桥的特性,阐述现有的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强度准则及其不足。研究直剪应力状态下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的受力特点,提出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机制,引入起裂角,在此基础上建立含起裂角的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破坏强度准则。通过与前人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破坏机制能较好地解释试验现象,理论计算的峰值强度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岩石力学;节理岩体;直剪;起剪角;破坏强度;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10–2086–06

STUDY ON FRACTURE MECHANISM AND CRITERIA OF FAILURE

STRENGTH OF ROCK MASS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DISCONTINUOUS JOINTS UNDER DIRECT SHEAR

LIU Yuanming1,2,3,XIA Caichu1,2

(1.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2.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Rock masses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discontinuous joints are commonly found in nature,and their failure mechanism and strength strongly depend on the properties of joints and rock bridges,which are defined as the areas between joints. Several shear failure criteria of the rock mass are viewed and compared,and their weaknesses are pointed ou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brittle rock mass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discontinuous joints under shear condition are analyzed,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s of the rock mass are proposed. The rock mass may fail in three ways,failure in tension,failure in shear,and failure in mixed tension and shear. A modified criterion of failure strength of the rock mass is proposed for failure in mixed shear and tension. The equation of the shear strength contains the properties of geometry and mechanics of joints and rock bridges. Shear initiation angle as a new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firstly and also is contained in the equati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can explain the phenomenon in direct shear test,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criterion of failure strength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Key words:rock mechanics;jointed rock mass;direct shear;shear initiation angle;failure strength;coplanar close discontinuous joints

收稿日期:2005–06–10;修回日期:2005–09–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142)

作者简介:刘远明(1975–),男,199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现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liuyuanming75@https://www.360docs.net/doc/0c9525448.html,

第25卷第10期刘远明等.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 2087 ?

1 引言

岩体是水利、交通、采矿、石油开采等工程广泛遇到的一类复杂工程介质。岩体作为一种地质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受过各种复杂而不均衡的地质作用,并最终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岩体不是均质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滑动面、裂纹、节理、软弱面、夹层以及断层等组成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和非连续的复合结构体。大量工程岩体(如边坡、坝基等)的破坏和失稳,通常是由于荷载作用或条件改变,岩体中的某些结构面的张开、闭合、起裂、扩展及贯通而产生新的剪切滑动面所引起的[1]。结构面按照发育程度和规模可分为五级,其中IV级结构面主要是指节理面[2]。工程节理岩体的破坏常由节理和岩桥(新发生破坏的完整岩石)共同破坏组成的。对非贯通节理岩体,由于岩桥的存在使其受力及破坏特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节理端部应力高度集中,导致脆性断裂破坏。整体的破坏特征表现为由原生节理和自节理端部扩展的岩桥断面所组成的复合破坏面[3]。在非贯通节理岩体中,岩桥的贯通破坏模式及其变形和强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非贯通节理面的规模、密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控制[4]。因此,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在理论上和工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体中的节理主要处于压剪应力状态下,非贯通节理岩体的抗剪强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内容。B. Stimpson[5]提出的将节理和岩桥抗剪强度参数按连通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强度准则,是建立在节理和岩桥的破坏同时遵循Mohr- Coulomb破坏判据基础上,这种准则计算的节理岩体的抗剪强度偏高;E. Z. Lajai[6,7]提出的不同正应力下破坏方式不同的分段破坏准则,把张性破坏、剪性破坏和挤压破坏3种方式截然分段考虑,使其所得结果过于安全。H. H. Einstein等[8]将E. Z. Lajtai 的岩桥受剪破坏理论运用于边坡稳定分析;J. J. Hung和T. T. Lee[9]考虑到岩桥内部的孔隙和微裂纹,对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抗剪强度公式进行修正;范景伟和何江达[10]提出的基于断裂力学的强度准则,实际上只是节理尖端的初裂强度,而不是岩体的峰值贯通破坏强度,而初裂强度明显低于贯通破坏强度;梁作元等[11,12]通过修正初裂强度得到的破坏准则,物理含义不明确,传压系数和似断裂韧度的取值带有很大的人为随意性;钱惠国等[13]提出的结构影响函数法破坏准则,需要大量的试验工作才能建立;徐靖南等[14,15]运用断裂力学分析得到压剪应力作用下共线裂缝的破坏准则。白世伟等[16~19]根据模型试验研究结果对直剪条件下共面闭合非贯通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任伟中等[18]推导了相应的峰值破坏强度准则,然而,该准则表达式中含有需要预先计算的裂纹扩展长度。裂纹的扩展长度按照等效次生裂纹计算,计算公式较复杂且含有断裂强度应子,因而计算裂纹长度常常很困难,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较大,这对该峰值强度公式的实际应用带来很大不便。

本文研究了直剪应力状态下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机制,引入了起剪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起剪角贯通破坏强度准则。通过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提出的破坏机制能较好地解释试验现象,且理论计算的峰值强度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

2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

强度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在压剪应力作用下,其受力特点如图1所示。由图1(b)可知,在微元体内,与剪切面夹角为α的斜面上[6]:

)

2

sin(

)

2

cos(

2

1

2

1

a

a

a

α

τ

α

σ

σ

σ+

+

= (1)

)

2

cos(

)

2

sin(

2

1

a

a

α

τ

α

σ

τ?

=(2)

式中:

a

σ,

a

τ分别为外加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α为斜面与剪切面的夹角。

图1 直剪试验应力分析图

Fig.1 Stress analysis under direct shear test

)

2

cos(

2

)

2

sin(

d

d

a

a

=

+

?

τ

α

σ

α

σ

·2088·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

a

a

2)2tan(στα=

(3)

在压剪应力作用下,应力状态具有明显特点,即最大主应力1σ为压应力,最小主应力3σ为拉应

力[6],即当0≤α<4/π时,

2/12a 2a a )4(2)2sin(τστ

α+=,2/12a 2a a )4()2cos(τσσα+=,a a 12arctan 2

1

στασ=(最大主

应力面与剪切面夹角),则

])4([2

1

2/12a 2a a 1τσσσ++= (4)

当2/π≤α<4/π3,2/12a 2a a )

4(2)2sin(τστ

α+?=,

2/12a 2a a )

4()2cos(τσσα+=,a a 32arctan 21

π21στσ+=a (最

小主应力面与剪切面的夹角),则

])4([2

1

2/12a 2a a 3τσσσ+?= (5)

节理(为方便叙述,不妨将扩展的裂纹称为“新节理”)扩展的条件为

00tan c +=?στ (6)

式中:0c ,0?分别为岩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又

t 3R =σ (7)

式中:t R 为岩块抗拉强度。

如图2所示,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破坏机制为:岩桥应力满足式(6),节理以剪切破坏方式扩展;岩桥应力满足式(7),节理以拉破坏方式扩展。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形式可分为3种:拉破坏、剪破坏、拉剪复合破坏。初裂角是岩桥初裂时最小主应力3σ与原节理面的夹角初δ,2/π1=+σαδ初。由式(4)和

(5)可知:在节理扩展的过程中,随着剪应力的增加,

1σ,3σ大小和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因而节理因拉

破坏而扩展的方向也是不断变化的;外加法向应力对节理岩体的扩展贯通有重要影响。当剪应力达到峰值强度时,非贯通节理岩体最终贯通方式既可能是拉破坏,也可能是剪破坏,这取决于法向应力的大小和非贯通节理岩体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质,包括节理面的几何位置、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岩桥的抗剪强度参数等。

如图3所示,直剪试验模拟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最终贯通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原节理AB 以拉破

图2 节理扩展图 Fig.2 Joint propagation

图3 剪破坏贯通破坏图 Fig.3 Sketch of shear failure

坏扩展实际路径为曲线BG ,方向随节理端部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岩桥破坏时节理扩展方向趋向于贯通时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见图2)。

本文将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简化为如下模型:假定节理以拉破坏扩展路径为节理BE ,节理

BE 平行于贯通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于贯通破坏时的最小主应力方向;节理BE 与原节理AB 延长线夹角为q β,这里不妨将q β称为起剪角;节理CD 端部的扩展与节理AB 相同;最终非贯通节理岩体通过节理EF 而贯通破坏。

根据以上的节理贯通机制和简化模型,可得

2/πq q =+αβ (8)

式中:q α为贯通时节理BE 端部的最大主应力面与剪切面夹角,且

a

aq q 2arctan

21

στ=

a (9) 由式(8),(9),可求出起剪角:

a 2

/1a t t q )]([2arctan 212πσοβ+??=R R (10)

对如图3所示的几何条件,由正弦定理,得

)

(22)

πsin(sin q q

a b d

?=

??βθβ (11)

第25卷 第10期 刘远明等.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 2089 ?

)

(22)

sin(sin q q a b d

?=

+βθβ (12)

)()

sin(sin q q a b d ?+=

βθβ (13)

对如图3所示的破坏路径,可按照静力平衡条 件[18]:∑∑==00Y X ,,得

+???

?

??+′+?=n j n 0

n a tan )tan()()(σ??θθτc b a b ac b j q 0

q 00)sin()cos(sin cos )(c b a

b c a b ++′+′′?βθ?θβ? (14)

式中:j c 为节理面的黏聚力,j ?为节理面的内摩擦角。

0d )

(d a =θ

θτ,并化简得 ???

?

???′?++)cos()(tan 0

q q 2?ββθB A 0)cos()]tan[()sin(2q q 0

q =′??+′??ββθ?β (15) 解式(15),可得

)cos(1)cos()sin()tan(0

q 0

q 0

q q ?β?β?ββθ′?++′?±′?=+B

A

B A

(16)

式中:a n )(σac b A ?=,n c 为压应力传递系数;

q n 0

sin )(βσc a b B ′?=;0c ′,0?′分别为弱化了的岩块黏聚力和内摩擦角。

当θ满足式(16)时,)(a θτ取得极小值,此时的

min a τ为直剪条件下岩体的贯通破坏强度。

由式(14)可知,峰值强度反应了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几何特性和力学性质,包括节理几何位置、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岩桥的抗剪强度参数等。与提出的峰值表达式相比,该式中不含材料的断裂强度因子,且起剪角物理意义明确,计算方便。

3 分析验证

3.1 破坏机制对试验现象的解释

白世伟等[15]选取砂m ∶石膏m ∶水m = 3∶3∶

2(质量比)的混合料制作模型试件,进行了模拟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破坏的直剪试验。试验的剪断面典型破裂形态如图4(a)所示:剪断面粗糙不平,起伏

(a) 白世伟等[15]试验

(b) 朱维申等[12]试验

(c) E. Z. Lajtai [6]试验一

(d) E. Z. Lajta [7]试验二

图4 典型直剪试验破坏图

Fig.4 Typical failure diagrams under direct shear test

度大;节理尖端的起始破裂方向都不沿原有的节理平面扩展。在正应力较小时,图4(a)方式的下半块试体中出现一条由节理尖端并一直切穿试体下表面的贯通裂纹。这与前述的节理破坏机制吻合:节理扩展方向与原节理方向斜交,先以拉伸破坏方式稳定扩展;当节理尖端应力满足式(6)时,最终节理岩体因剪切而破坏;当节理尖端应力满足式(7)时,节 理不稳定扩展,最终节理岩体因拉伸而破坏。

朱维申等[12]选取砂、重晶石、松香、酒精混合配制成“岩石”模型材料,进行直剪应力状态下的模型试验,典型破坏阶段如图4(b)所示:首先在预制节理处出现斜向推力的羽状小裂纹,然后节理的端部先在迎推力方向出现张裂纹,另一端则出现另一条张裂纹,随着剪应力的增加,在相邻的两条张裂的近正交方向出现一对压性横裂纹,这4条裂纹形成棱形方块。这些现象也与前述节理剪断应力满

·209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

足式(6)时破坏机制相一致。比较图3与4(b),图4(b) 所形成的压性横裂纹是图3所示的节理岩体沿节理

EC 贯通破坏的结果。

E. Z. Lajtai [6]选取水和石膏混合料制作模型试件,模拟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直剪试验的典型剪断面破裂形态如图4(c)所示;后来的模拟试验的典型剪断面破裂形态如图4(d)所示[7]。同样,节理扩展路径与前述的节理剪断应力满足式(6)时破坏机制相吻合。

3.2 计算的峰值强度与试验实测值的比较

将前述建立的剪切破坏强度准则应用于白世伟等[15]的试验工况,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压应力传递系数按朱维申等[12]的建议取为2/3,弱化的岩桥的抗剪强度参数参照表1的抗剪强度参数取其值的80%,弱化后的抗拉强度亦参照表1的抗拉强度取其值的80%,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也列出了任伟中等[18]

根据试验实测的的夹角和

裂纹长度(以张拉破坏扩展的新节理长度)进行计算

的峰值强度。

表1 模型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

Table 1 Physic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model material

容重

γ /(kN ·m -3

) 抗压强度

R c /MPa

弹性 模量

E e /GPa 泊松比

ν

抗拉强度 R t /MPa

岩块 黏聚力 c 0/MPa

岩块内 摩擦角

?0/(°)

15.0 14.273 4.68 0.1 2.78 4.23 26.55 不同正应力下节理面 切向刚度K n /(MPa ·cm -

1)

节理面 黏聚力 c j /MPa

节理面 摩擦角

?j /(°) 节理面法 向刚度K n

/(MPa ·cm -

1) σn = 1 MPa σn = 2 MPa σn = 3 MPa

0 35.2 431.10 4.67 16.25 38.54

表2 理论值与试验值的对比表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theoretical and testing results

长度/cm

试验

编号 两边节理岩桥 正应力

σn /MPa

实测剪切强度

τ/MPa 任伟中等[18]计算的剪切强度τ/MPa 本文计算的剪切强度τ/MPa 相对误差/% 1 13.5 3 2.0 1.191 7 1.507 0 1.366 411.752 12.0 6 2.0 1.665 0 1.714 7 1.669 20.253 9.0 12 1.0 1.750 5 1.801 8 1.867 3 6.674 9.0 12 2.0 2.291 7 2.357 1 2.299 80.355

9.0

12

3.0

2.867 8

2.925 3

2.631 4

8.66

由表2可知,本文理论计算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最小相对误差为0.25%,最大的也仅为11.75%。尽管由于对弱化抗剪强度参数的取值有一定局限,

但在取该值时,各工况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所反映强度大小变化一致,这说明了建立的剪切破坏准则是正确的。

同样,将本文建立的剪切破坏强度应用于E. Z. Lajai [6]和梁作元和朱维申[11]的试验工况,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也较好,这里不再列出。

4 结 论

本文研究了直剪应力状态下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机制和引入了起剪角,并建立了含起剪角贯通破坏强度准则。通过与前人的试验和强度准则的分析比较,可得以下结论:

(1) 提出的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破坏机制能解释前人所做试验的现象。

(2) 提出的起剪角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计算。 (3) 提出的含起裂角的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贯通破坏强度准则所考虑的因素较全面,包括节理几何位置、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岩桥的抗剪强度参数等,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4) 按本文提出的准则计算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贯通破坏强度理论值和实测值吻合得较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周维垣. 高等岩石力学[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Zhou

Weiyuan. Advanced Rock Mechanics[M].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ess ,1990.(in Chinese))

[2] 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2.(Cai Meifeng ,He Manchao ,Liu Dongya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2.(in Chinese)) [3] 朱维申,李术才,陈卫忠. 节理岩体破坏机制何锚固效应及工程应

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Zhu Weishen ,Li Shucai ,Chen Weizhong. Failure Mechanics and Anchorage Effect of Joints Rock Ma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ineering[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2.(in Chinese))

[4] Reyes O ,Einstein H H. Failure mechanics of fractured rock —a

fracture coalescence model[A]. In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ock Mechanics[C]. [s. l.]:A. A. Balkema ,1991. 333–340.

[5] Stimpson B. Failure of slope containing discontinuous planar joints[A].

In :Proc. the 19th U.S Symp. on Rock Mechanics[C]. [s. l.]:[s. n.],1978. 296–300.

第25卷第10期刘远明等. 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 ? 2091 ?

[6] Lajai E Z. Shear strength of weakness planes in rock[J]. Int. J. Rock

Mech. Min. Sci. Geomech. Abstr.,1969,6(7):499–515.

[7] Lajai E Z. Strength of discontinuous rocks in direct shear[J].

Geotechnique,1969,19(2):218–233.

[8] Einstein H H,Veneziano D,Baecher G B,et al. The effect of

discontinuity persistence on rock slope stability[J]. Int. J. Rock Mech.

Min. Sci. Geomech. Abstr.,1983,20(5):227–236.

[9] Hung J J,Lee T T. A study 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 of partial

continuity[A]. In:Barton N R,Stephansson O ed. Proc. Int. Symp.

Rock Joints[C]. [s. l.]:[s. n.],1990. 295–300.

[10] 范景伟,何江达. 含定向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J].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1992,11(2):190–199.(Fan Jingwei,He Jiangda.

Strength properties of intermittently joints rock mas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992,11(2):190–

199.(in Chinese))

[11] 梁作元,朱维申. 压剪应力作用下含共面闭合节理岩石材料的切破

坏准则探讨[A]. 见:朱维申编. 中国青年学者岩土工程力学及其应

用讨论会议论文集[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70–474.(Liang Zuoyuan,Zhu Weishen. Research on shear failure criteria of rock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d joints under compression and shear loads[A]. In:Zhu Weishen ed. Proceedings of Chinese Youth Scholar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for Computer Method in Rock and So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C]. Beijing:Science Press,

1994. 470–474.(in Chinese))

[12] 朱维申,梁作元,冯光北,等. 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的物理模拟及其

强度预测分析[A]. 见:计算机方法在岩石力学及工程中的应用国

际学术讨论文集[C].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486–

493.(Zhu Weishen,Liang Zuoyuan,Feng Guangbei,et al. Physics simulation and strength analysis and forecast for properties of jointed rock mass[A]. In: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ethods to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C]. Wuhan: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1994. 486–493.(in Chinese))

[13] 钱惠国,潘瑞林,蒋爵光. 确定节理岩体抗剪强度的结构影响函数

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2):30–38.(Qian Huiguo,Pan Ruilin,Jiang Jueguang. The structure affection func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 mass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1992,(2):30–38.(in Chinese)) [14] 徐靖南,朱维申. 压剪应力作用下共线裂纹的强度判定[J].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1995,14(4):306–311.(Xu Jingnan,Zhu Weishen.

The strength of co-linear cracks failure under shearing-compressive stress[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995,14(4):306–311.(in Chinese))

[15] 白世伟,任伟中,丰定祥,等. 共面闭合非贯通岩体强度特性直剪

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1999,20(2):10–16.(Bai Shiwei,Ren Weizhong,Feng Dingxiang,et al. Research on the strength behavior of rock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intermittent joints by direct shear test[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1999,20(2):10–16.(in Chinese)) [16] 白世伟,任伟中,丰定祥,等. 平面应力条件下闭合非贯通岩体破

坏机制及强度特性[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6):635–

640.(Bai Shiwei,Ren Weizhong,Feng Dingxiang,et al. Failure mechanism and strength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containing close intermittent joints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999,18(6):635–640.(in Chinese))

[17]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等. 直剪条件下共面闭合非贯通岩体的

强度特性分析[A]. 见:第六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

集[C].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47–151.(Ren Weizhong,Bai Shiwei,Feng Dingxiang,et al. Strength behavior of rockmass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intermittent joints under direct shear condition[A]. In:Proceedings of the 6th Congress of Chinese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C]. Beijing: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0. 147–151.(in Chinese))

[18] 任伟中,王庚荪,白世伟,等. 共面闭合非贯通岩体的直剪强度研

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0):1 167–1 172.(Ren Weizhong,Wang Gengsun,Bai Shiwei,et al. Strength behavior of rock mass containing coplanar close intermittent joints under direct shear condi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3,22(10):1 167–1 172.(in Chinese))

[19] 沈婷,丰定祥,任伟中,等. 由岩桥和岩桥组成的剪切面强度特

性研究[J]. 岩土力学,1999,20(1):33–38.(Shen Ting,Feng Dingxiang,Ren Weizhong,et al. Research on strength property of shear plane including discontinuity and rock bridg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1999,20(1):33–38.(in Chinese)

岩石力学复习提纲(11)120105

岩体力学复习提纲 一.概念题 1.名词解释: 【(1)岩石;(2)岩体;(3)岩石结构; (4)岩石构造;(5)岩石的密度;(6)块体密度; 【(7)颗粒密度;【(8)容重;【(9)比重; 【(10)孔隙性;【(11)孔隙率;(12)渗透系数;【(13)软化系数;【(14)岩石的膨胀性;(15)岩石的吸水性;(16)扩容;(【17)弹性模量;(18)初始弹性模量;(19)割线弹性模量;(20)切线弹性模量;(21)变形模量; (22)泊松比;(23)脆性度;【(24)尺寸效应; (25)常规三轴试验;(26)真三轴试验;【(27)岩石三轴压缩强度;(28)流变性;【(29)蠕变;(30)松弛; 【(31)弹性后效;【(32)岩石长期强度;(33)强度准则。 【2.岩石颗粒间连接方式有哪几种? 【3.何谓岩石的水理性?水对岩石力学性质有何影响? 【4.岩石受载时会产生哪些类型的变形?岩石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从岩石的破坏特征看,岩石材料可分为哪些类型? 5.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哪几种类型,并用图线加以说明。 6.简述循环荷载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特征。 7.简述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与强度特征。 【8.岩石的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有何区别? 【9.岩石各种强度指标及其表达式是什么? 10.岩石抗拉强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在劈裂法试验中,试件承受对径压缩,为什么在破坏面上出现拉应力破坏? 11.岩石抗剪强度有哪几种测定方法?如何获得岩石的抗剪强度曲线? 12.岩石的受力状态不同对其强度大小有什么影响?哪一种状态下的强度较大? 13.简述影响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因素。 14.岩石典型蠕变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图示并说明其变形特征? 15.岩石流变模型的基本元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征?

2.1岩石破坏准则1

2.1岩石破坏强度准则 岩石的破坏主要与外荷载的作用方式、温度及湿度有关。一般在低温、低围压及高应变率的条件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坏,而在高温、高围压、低应变率作用下,岩石则表现为塑性或者塑性流动。对于较完整的岩石来说,其破坏形式可以分为:1)脆性破坏;3)延性破坏。图2-1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破裂前应变值、破坏形态示意图和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2-1 岩石破坏形态示意图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岩石破裂种类繁多、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裂纹产生和扩展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模型进行描述,很多学者针对不同岩石破坏特征提出多种不同岩石的强度破坏准则。本节主要对已有的岩石强度破坏准则进行总结,找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1.1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也称朗肯理论,该理论是朗肯(W.J.M.Rankine)于1857年提出的。它假定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其后土体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这时土体内的任意水平面和墙的背面均为主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作用在该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即为主应力。朗肯根据墙后主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考察挡土墙后主体表面下深度z 处的微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土体的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竖向应力 sz 保持不变,而水平向应力sx 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大主应力为 s1=gz ,而最小主应力 s3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 pa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当主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1σ和小主应力3σ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粘性土: 213...2tan tan 454522c ??σσ??????=-++ ? ???? ? (1) 无粘性土 231.tan 452?σσ???=- ??? (2) 该理论认为材料破坏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因此,作用于岩石的三个正应力中,只要有一个主应力达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或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岩石便被破坏。 因此,朗肯强度破坏准则可以表示为:c σσ≥1,或者t σσ-≤3 式中,1σ为岩石受到的最大主应力,MPa ;3σ为岩石受到的最小主应力,MPa ;c σ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t σ为岩石抗拉强度,MPa 。 朗肯强度破坏准则只适用于岩石单向受力及脆性岩石在二维应力条件下的受拉状态,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中的岩石不能采用这种强度理论。 2.1.2最大正应变强度理论 岩石受压时沿着平行于受力方向产生张性破裂。因此,人们认为岩石的破

第三章2岩石的破坏准则

,. 五、岩石的破坏准则 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

,. 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 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 最大正应变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 八面体应力理论 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 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 伦特堡理论(Lundborg) 经验破坏准则

,. 1、最大正应力理论 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适用条件: 单向应力状态。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 写成解析式: 0))()((22322 2221=---R R R σσσ 0))()((223222221≥---R R R σσσ 破坏

,. 2、最大正应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 u εε≥max 式中 m ax ε——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 u ε——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 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

岩石的破坏准则汇总

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的破坏准则 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 1

岩石的破坏准则 2 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岩石的破坏准则 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 最大正应变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 八面体应力理论 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 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 伦特堡理论(Lundborg) 经验破坏准则 3

岩石的破坏准则 4 1、最大正应力理论 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适用条件: 单向应力状态。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 写成解析式: 破坏

岩石的破坏准则 5 2、最大正应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 式中 m ax ε——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 u ε——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 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

岩石力学第3次作业答案ok

岩石力学第3次作业答案 1、岩石试样中含有一结构面,其与最大主应力平面夹角为,试依据Mohr-Coulomb准则导出其强度判据。 解:假设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为c j,j,岩石的强度参数为c,,因此可以判断破坏的形式:沿结构面重剪破坏,剪断破坏。 显然岩体是否发生破坏,与结构面所在方位和应力大小有关,随着应力的增加,如果不沿结构面破坏,将会发生剪切岩石的破坏。 沿结构面破坏的条件为: 对应的最小值: 同样也可导出岩体剪断破坏时对应的应力状态。 若处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则有:

若:,则可能发生沿结构面破坏。 可以总结为: (1),当 (2),、 当(3), 2、简述钻孔应变法测定地应力的原理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 答:钻孔应变法测量地应力通过在孔底安装位移或应变片通过套芯钻头将套孔岩芯的应力完全解除,通过测量套孔岩芯应力解除前后的孔径变化或孔底及表面应变变化情况确定地应力值及方向。下面以孔底应变法确定应力方法为例介绍。 在计算时利用,因此可建立3个方程联合求解的方程组,从而得出应力状态,从而一个平面内的应力状态得以确定。 3、水压致裂法和钻孔应变法的优缺点。 答:水压致裂法明显的优点是可以达到很深的深度,在测量时其结果与岩石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关系不大,可直接导出应力,但一般适合能测水平方向的应力,要求岩体较为完整。钻孔应变法适应性较广,测量结果较准确,但由于需要开凿隧道和洞室,成本较高。 4、工程岩体等级在确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以Q指标为例进行说明。答:应该考虑岩体完整程度、岩石本身的强度性质、地下水、主要结构面的影响、地应力的情况,如下式所示: 5、在某岩层中开挖一隧道,已知其直径a=2m,埋置深度为1000m,岩体的强度参数为:,内摩擦角为300,岩体平均重度为25kN/m3,试判断围岩塑性区存在及发展情况。 答:假定岩体的强度准则符合Mohr-Coulomb准则,则可得: ,从而得出:c=0.58MPa 由于洞室埋深较大,可按静水压力状态确定地应力,于是: ,根据弹性应力集中系数,显然有进入塑性区 根据塑性区半径计算公式:

3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前已述汲水对岩石强度影响: 膨胀、崩解、溶解 水→岩软化 渗透→水压水 对岩石强度有影响的是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压力,统称为孔隙水压力,用p w表示。如果饱和岩石在荷载作用下不易排水或不能排水,那么,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就有孔隙压力,岩石固体颗粒承受的压力将相应的减少,强度则降低。 对岩石中有连接的孔隙(包括细微裂隙)系统,施加应力σ,当

有孔隙水压力p w时,岩石的有效应力为 σ—岩石总应力(MPa);σ'—有效应力(MPa); p w——孔隙水压力(MPa) 在有孔隙水压力作用时,可利用《岩石破坏准则》来分析岩石的稳定性。 1.莫尔摩伦准则

根据莫尔库伦强度理论,考虑有孔隙水压力p w 的作用,其岩石的抗剪强度为: ①?στtg c f ?'+= 或可见,由于p w 的存在,岩石的抗剪强度降低。 ②对于用主应力表示的莫尔库伦破坏准则,考虑p w 作用,则有 c R N +'='?σσ3 1,式中w p -='11σσ,w p -='33σσ 推出 由上式可解得p w ,即岩石从初始作用应力σ1和σ3达到岩石破坏

时所需施加的孔隙水压力: 亭定(Handin)砂岩实验结果,在p w为零时作一系列的实验,绘莫尔应力圆,得到p w=0时的包络线,即岩石强度曲线。 当施加主应力σ1、σ3时,(p w=0)岩石稳定(莫尔圆II),在此主应力下,增加p w直至破坏(莫尔圆I与包线相切)。 从上面分析可见,p w对岩体强度影响很大。在实际工程中,特别是坝址区,对某种岩石,当主应力σ1、σ3一定时,水库蓄水后,如

果有渗流,则p w 从0增加p w ′,当 w p '-1σ 和w p '-3σ的应力圆与包线相切或相交时,岩体将失稳。 2.格里菲思准则 如果把有效应力引入格里菲思破坏准则,用1σ'和3 σ'代替原式中的1σ 和3σ ,即 w p -='11σσ,w p -='33 σσ w p 4331>+σσ时,

节理岩体

3.9. 隐式节理模型: 节理岩(Jointed Rock)模型 岩土材料在各方向上的特性值可能会不同,从而引起各方向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应不同,这样的特性叫做各向异性(anisotropic)。各向异性又分为弹性各向异性和塑性各向异性。弹性各向异性是指各方向使用不同的弹性刚度值,塑性各向异性是指像节理岩模型那样在各方向上使用不同的强度特性值。 节理岩模型是各向异性弹性-完全塑性(anisotropic elastic perfectly-plastic)模型,即同时具有弹性横观同性(transversely isotropic elastic)模型和塑性各向异性(anisotropic plastic)模型的特点。节理模型适合于模拟分层的岩石,该模型可模拟具有三个层方向和结合方向的完整岩。完整岩要输入五个参数和一个方向,是属于横观同性弹性材料,其各向异性特点表现在断层等现象上。假定主结合方向的剪切应力遵循库伦(Coulomb)准则,沿着该方向产生最大剪切应力时将产生塑性滑动(plastic sliding)。可以定义三个滑动方向(平面)的强度,第一个平面假定与弹性横观同性方向一致。各平面可具有不同的剪切刚度。 M ajor joint direction 图2.31 节理模型示意图 节理模型适合模拟具有连续的接缝或接缝的集合的岩石,接缝应平行且接缝中不能填充有断层粘土,接缝宽度与结构物的尺寸也要小很多。 节理模型的几个基本特性值如下: A. 完整岩的横观同性弹性特性: ,,,,x z xy zx xz E E G νν B. 三个方向上遵循库伦准则的剪切磨坏参数: ,i i c φ 3.9.1. 横观同性弹性材料刚度 节理模型中的横观同性特性与前面章节中介绍的正交异性材料相同。 3.9.2. 三个方向上的塑性反应 为了考察具有局部坐标系(n, s, t)的平面的塑性条件,需要先计算笛卡尔坐标下的应力。局部坐标应力包括正应力n σ和两个独立的剪切应力 s τ和t τ。 T i i σσ=T (2.96)

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的破坏准则 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 最大正应变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 八面体应力理论 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 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 伦特堡理论(Lundborg) 经验破坏准则

1、最大正应力理论 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或??R??R?tc13适用条件:单向应力状态。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写成解析式: 222222???)?R)(R0(R??)(?312 222222???)?R0RR(?)(?)(?破坏312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2、最大正应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 ???u max式中——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axm——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u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31211R?????????)(????????? 3221u E E?????????)??(????3321R或RR —c t222222??????0()(?))(???u21u3u推出:??????222222????????????R?(???[R[)]?(??)]R0[?(??)]31131322?)))R破坏232321131实验指出,该理论与脆性材料实验值大致符合,对塑性材料不适用。专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二章 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 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的裂隙。 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X 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a ) (b )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不同应力的组合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对岩石破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123(,)f σσσ=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 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c εε≤ (2-1) c ε—拉应变的极限值,ε—拉应变。

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σ1>σ2>σ3下, 3ε是最小主应力。按弹性力学有3 3E E σμ εσσ= -12(+),即33E εσμσσ=-12(+)。若3ε<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E >0,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3σμσσ-12(+)<0,3μσσσ12(+)> 若3ε=0ε<0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0t E σε=?0t E σε=。 按最大线应变理论30εε≥破坏,即 312()t σμσσσ-+≥ (2-2) 式中0ε是允许的拉应变。 二、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材料内微小裂隙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宏观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依据是:1)、任何材料中总有各种微小微纹;2)、裂纹尖端的有严重的应力集中,即应力最大,并且有拉应力集中的现象;3)、当这种拉应力集中达到拉伸强度时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来源:由玻璃破坏得到的启示。 格里菲斯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岩石的裂隙可视为极扁的扁椭圆裂隙; 2、裂隙失稳扩展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3、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按格里菲斯理论,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 1)、当1330σσ+>时,满足 21313()8()0t σσσσσ-++= (2-2)

几种岩石屈服准则

Mohr- Coulomb 强度准则评价 优点 ?同时考虑了拉剪和压剪应力状态;可判断破坏面的方向。 ?强度曲线向压区开放,说明与岩石力学性质符合。 ?强度曲线倾斜向上说明抗剪强度与压应力成正比。 ?受拉区闭合,说明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岩石破坏;受压区开放,说明三向等压应力不破坏。 不足 ?库仑准则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破坏判据,未从破裂机制上作出解释。 ?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中间主应力对强度影响在15%左右)。 ?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都是以剪切破坏作为其物理机理,但是岩石试验证明:岩石破坏存在着大量的微破裂,这些微破裂是张拉破坏而不是剪切破坏。 ?莫尔—库仑准则适用于低围压的情况。 Griffith 强度准则评价: 优点: ?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反映了岩石的真实情况; ?证明了岩石在任何应力状态下都是由于拉伸引起破坏; ?指出微裂隙延展方向最终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 不足: ?仅适用于脆性岩石,对一般岩石,莫尔强度准则适用性远大于Griffith准则。 ?对裂隙被压闭合,抗剪强度增高解释不够。 ?Griffith准则是岩石微裂隙扩展的条件,并非宏观破坏。 扩容:岩石在压力下,发生非线性体积膨胀的现象称为扩容。 ?扩容是由于岩石试件内细微裂隙的形成和扩张所致,这种裂隙的长轴与最大主应力的方向是平行的。 (a)马克斯威尔(Maxwell)模型 ?由弹性单元和粘性单元串联而成 ?本构方程

松弛曲线

§6.4 岩石边坡加固 6.4.1 注浆加固 6.4.2 锚杆或预应力锚索加固6.4.3 混凝土挡墙或支墩加固6.4.4 挡墙与锚杆相结合的加固

3.5岩石强度准则

3.5.岩石的强度准则 3.5.1概述 岩石中任一点的应力、应变增长到某一极限时,该点就要发生破坏。用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岩石的强度准则(又称强度条件、破坏判据、强度判据)。由于岩石的成因不同和矿物成分的不同,使岩石的破坏特性会存在着许多差别。此外,不同的受力状态也将影响其强度特性。人们根据岩石的不同破坏机理,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加以归纳、分析描述,建立了多种强度准则。本节将着重介绍在岩石力学中最常用的强度准则。 3.5.2库仑准则 3.5.2.1基本思想 库仑准则是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准则,属于压剪准则。库仑(C.A.Couloumb )于1773年提出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纳维尔()在库仑理论的基础上,对包括岩石在内的脆性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后,于1883年完善了该准则,所以又被称为库仑—纳维尔准则。该准则认为,固体内任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坏面上的剪应力(τ)等于或大于材料本身的抗切强度(C)和作用于该面上由法向应力引起的摩擦阻力(?σtan )之和,即: tan C f C τσσ?=+=+ (3.29) 这就是库仑准则的基本表达式。 3.4.2.2库仑准则参数的几何与物理意义 在στ-平面上式(3.29)的几何图,如图3.36所示,库仑准则是一条直线。由图可见: 图3.36库仑准则的几何图 (1)当0σ=时,C τ=,C 为纵轴(σ轴)截距;物理意义为:岩石试件无正压力时的抗剪强度,通常称为岩石的内粘聚力。(2)当0C =时,?σσtan =,通常称?为岩石的内摩擦角,?tan 为岩石的内摩擦系数。C ,?是表征岩石抗剪强度的两个重要参数。 3.5.2.3库仑准则的确定方法 岩石强度准则反映岩石固有的属性,因此一定要求来源于试验。常用于确定库仑准则的试验有两种,角模压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 (1)角模压剪试验 如图3.10所示,作一系列不同倾角α的压剪试验,并由式(3.7)计算出不同倾角的破坏面上的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再在στ-平面描点作出强度准则曲

岩石破坏准则

精心整理2.1岩石破坏强度准则 岩石的破坏主要与外荷载的作用方式、温度及湿度有关。一般在低温、低围压及高应变率的条件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坏,而在高温、高围压、低应变率作用下,岩石则表现为塑性或者塑性流动。对于较完整的岩石来说,其破坏形式可以分为:1)脆性破坏;3)延性破坏。图2-1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破裂前应变值、破坏形态示意图和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准则。本节主要对已有的岩石强度破坏准则进行总结,找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1.1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也称朗肯理论,该理论是1857年提出的。它假定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其后土体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这时土体内的任意水平面和墙的背面均为主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作用在该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即为主应力。朗肯根据墙后主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考察挡土墙后主体表面下深度z 处的微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土体的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竖向应力sz 保持不变,而水平向应力sx 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大主应力为s1=gz ,而最小主应力s3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pa 。根据土的极限平衡理论,当主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1σ和小主应力3σ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粘性土: 213...2tan tan 4545c ??σσ??? ???=-++ ? ?(1) (2) 2.1.2变, 岩石强度条件可以表示为: m εε≤max (3) 式中,m ax ε为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可用广义胡克定律求出;m ε为单向压缩或单向拉伸试验时岩石破坏的极限应变值,由实验求得。 对于三轴应力状态时: ()[]321max 1 σσμσε+-= E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