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

定基础。

理念之(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

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理念之(三)在课程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

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

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

态度。

理念之(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之(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

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

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对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理念贯穿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始终。

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不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而已,不注

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

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一个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继续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只有更新了这一观念,转变了互动的角色,互动即是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

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里的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班级

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容包括情感、行为、心理、思想、意识

形态、以及驱力等等。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

加以解决和修改。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 .增长见识,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进而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所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这个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

力和动手能力。

2)因材施教,团体进步

众所周知,在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优生和差生之分,他们之间的兴趣爱好,交往团体,

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天性禀赋都有千差万别之分。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

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

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果给予同一个目标,同一种方法,很难获得同样

的效果。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找出最适合每一个个体的目标和

方法,才能使他们团体共同进步。在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解学生,分析

学生,制定具体化的学习方案上面。而不是传统的怎样备好一堂课,怎样组织好一堂

课这方面。根据美国心理学家 Lewen的团体动力试验可以看出,一个人在团体中所表

现出来的行为和个体独处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团体的动力可以带动个体

的进步。而众多个体的进步又可以促进团体发生质的飞跃。这种良性循环是每一个为

教者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在个体中培养团体意识,在团体中促进个体发展。从而达

到培养学生的影响力、号召力、相互协调能力。

人教版课标教材的特点有哪些?

新课标物理,比以往的教材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整体看新课标特点:

一.改变单纯知识传承的倾向

根据“三维”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

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了课程的学科性质,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融合了课

程的核心理念。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而新课程除了重视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兴趣与能力、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

等的培养,即物理教学应从强调获取物理知识容向理解物理过程转变,从单纯强调知

识积累向探求知识转变。

二.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新课程教科书普遍改变了教材

的呈现方式,在教材编写上采取多样化方式。比如在教材每一节都有“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

三.改变过分强调统一要求提倡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主要

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教材容上看新课标特点:

1.注意基础性、开放性,兼顾差异性,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重视物理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

的理性思维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科学的人文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人教版课标教材物理科目总共有七本:

必修《物理1》、《物理2》和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每册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必修《物理1》、《物理

2》是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容,教材充分注意了基本容的设计和安排,拓展知识宽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适应全体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学习兴趣的不同,教材的设计除注意共同的基础性外,还体现了差异性,为不同的学

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教材还注意了概念和规律的实际应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

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

用。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中还特意设计了许多探究式的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学习物理容的同时又关注了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学的文

化价值。

选修《物理3-1》、《物理3-2 》、《物理3-3》、《物理3-4 》、《物理3-5》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学不同的容。对于物理学中的一些主要的概念、规律,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或者通过提出设想或猜想,再经

过实验、分析,探究出一般规律。这些科学的方法和理性思维对学习这一系列的学生

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教材还注意开放性更大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的学习,注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那么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在教

学中应采取哪些策略?从教学思想上要:

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现代物理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善于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

本质;思维深刻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物理学习的效率、进度和灵活应用程度有着最大

的影响,思维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二、活化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中学物理问题的解决,通常是经过以下程序: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正确选择条件和

规律;应用数学关系求解;验证所得结论。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实现具体思维向抽

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是迈出正确解题的最关键的一步。从物理教学本质来讲,其实很

多时候就是物理模型的教学。物理模型有实体模型、过程模型、条件模型等等,熟悉、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物理模型是正确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给信息中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同时画出简化、清

晰的示意图。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和科技,有不少甚至是最新的前沿

科技成果。实际上更多的现实素材被编入各类题目中,形成“信息给予题”,用来考

查学生采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

解题时注意滤掉多余和无谓信息的干扰,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搜索出有用信息,准确锁定开放性(不确定性)题目的合适目标,捕捉题目中描述的背景信息与物理知

识原型的明确关系,从而实现快速解题。

3.引导学生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课改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物理一定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千万不能

空对空。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物理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

是亲切、实在、有用的,从而用心去学好物理、用好物理。

4.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融

在立足牢固掌握物理学科容、拥有坚实学科能力的基础上,所以,强化物理解题过程

中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绝对不能轻视。因为学生在解

题过程中,往往数学意识淡薄,数学归数学,物理足物理,泾渭分明,从而导致思维

的僵化与思路的闭塞,这是学生解答相当一部分物理题失败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追求二者的初步

融合,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核心任务之一。

1.了解科学源流,培养科学素养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容,把科学史上前人创新过程和创新方法适当地加以简要

反映,使学生感受到前人的创新情景,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顽强的探索精神和

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要特别关注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问题及由此开展的相关

活动。这些容的介绍,重要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了解,而是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

责任、艰辛和使命,还有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开发人文资源,感受人文精神

一个人仅仅有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提供的是方法论

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它是用来解决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的。所以在物

理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宽松、愉快、高效、人文与科学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追

求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贯通。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重在将三个维度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

教学中不折不扣地完成好三大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唯有此,才能

不辜负时代赋予高中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从教学实施上要

1.积极营造高效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现在的课堂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

的过程了,而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从旁辅助”,如何营造高效课堂是现在的

主要课题,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驰骋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海洋中,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深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不仅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开展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对

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有独特的价值。

3.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探究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

亲历丰富的探究活动。通过亲身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总之,教学过程中,必

须深入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1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 必修部分:(必修 1、必修2)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 定基础。 理念之(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 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理念之(三)在课程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 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 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 态度。 理念之(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之(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 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 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对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理念贯穿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始终。 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不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而已,不注 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 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一个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继续学习的学习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只有更新了这一观念,转变了互动的角色,互动即是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 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里的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班级 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容包括情感、行为、心理、思想、意识 形态、以及驱力等等。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物理一直以来都是高中生认知能力与学习兴趣趋向偏向两个极端的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从基本概念、兴趣以及抽象理念等内容中产生畏难 以及倦怠情绪。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 做细致研究;创设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致,提高教学有效性展 开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学生在对物理知识 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晦涩的物理概念、还是抽象的理念,或是从学生对物理的 学习兴趣上来看,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与厌学心理。教 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物理教学展开深入创新型 的教学研究与探索。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时效性。 一、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很难建立平等,和 谐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另一种的学习模式打破这种观念,比如:老师在授 课时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多一些表扬的话语,眼神的交流等。这样使学生更容易 从心里和思想上赞同老师的教学,主动的投入学习中。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 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高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与现 代的教学模式相统一,以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就需要我们的 物理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物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该理念中包含这现代教育的特点,并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高中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掌握与认知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提 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新课标要求,要在高中物理的实际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构建物 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参与热情。对程序化教学模式加以利用,增强 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加强对实践课的探究,逐步培 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二、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经验的总结基础上所构建的,由一系列教学策略与方 式组成的,具有一定程度普适性的程序。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 发展情况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灵活组织教学策略,通过构成适合课程教学 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构建物理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采取情境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情境的作用被教学内容取代而不那么明显甚至消失时,课堂将重新进入“讲 授式”模式,则不利于提高教学策略。笔者认为,为了延长情境教学模式的策略,教师应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入到物理学科中的情境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情境的 渲染下,以较高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较为自由、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境教学法是教学 研究中最常提及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使 学生能通过情境迅速进入到课堂范围中,继而跟随教师引导开展学习活动。情境 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沉闷气氛,以趣味性的形式可达到激发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公式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的公式: F = F 12 F 22 2F 1F 2COS TI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F 2sin 日 tg :■= F 1 + F 2 cos 。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专辑编者按:2018年1月,教育部 印发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将于今年秋季 开始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文本结构、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 方面进行了哪些改进和完善?其主要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基于什么样的 教育现实展开,凝结着修订组什么样的教育思考?这些变化又将对今后的高中 各科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读者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2017年版),我刊约请包括课标修订组负责人、核心成员等在内的专家学者 对各学科课标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现物理课程功能促成学生素养发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问题探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负责人/廖伯琴 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 2017年版”)。整体上看,高中课标2017年版进一步强化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均明显增强。高中课标2017年版公 布后,莆田第一中学陈国文老师第一时间研读、梳理出一线教师关注的若干问题。以下是陈国文老师与廖伯琴教授的对话整理。 问题1:高中课标2017年版有哪些亮点?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对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普 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高中课标实验版”)进行修订, 总体讲,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标准有以下变化。 一是凝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根据国际比较、国内调研,以及关于物理课程功能的探索等,修订组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凝练出的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含有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及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含有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要素;“科学探究”含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要素;“科学态度与责任”含有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要素。 二是优化高中课程结构,注重课程基础性、系统性与选择性。本次修订既注重课程的基础性,为全体学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提升设计必修课程,又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选择性,为国家物理人才的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设计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高中物理必修课程由必修1、必修2和必修3构成,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可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由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3构成,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 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对那些拟参加物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则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由选修1、选修2和选修3构成,分别侧重物理学与社会 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及近代物理学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由学校或地方自主开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新课标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pdf 新课标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物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课程,考生在高中物理备考中要特别关注哪些知识点?如何有针对性地弥补薄弱环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新课标物理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新课标高中物理知识点 知识点:力和运动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及其条件,是每年必考知识点。 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本专题内容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从近几年的试题难度看,本专题单独命题,难度可能不大,重在对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的考查,其中卫星导航、航天工程、宇宙探测、体育运动、科技与生活热点

问题要特别关注。 知识点:动量和能量 安徽省高考对本专题的知识点考查频率非常高,每年必考,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考查难度较大。 “动量和能量观点是贯穿整个物理学最基本的观点,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多年的压轴题均与本专题知识有关。”杨坤预计,在2014年高考中,会继续延续近两年的命题特点,一种可能是以功——功率、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为考查热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掌握情况和初步应用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是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场和电磁感应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题型以计算题为主。考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现代科技等问题,如传送带的功率消耗、站台的节能设计、弹簧中的能量、碰撞中的

动量守恒问题等。 知识点: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从历年来试题的难度上看,大多属于中等难度和较难的题,考题常以科学技术的具体问题为背景,考查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涉及运动轨迹的几何分析和临界分析,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仍将突出对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考查,考查形式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计算题,选择题用来考查场的描述和性质、场力。” 杨坤分析,计算题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特别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组合场中的运动,涉及运动轨迹的几何分析和临界分析,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其中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3-07-05T14:52:59.84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上供稿作者:吴书平 [导读] 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吴书平 〔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课改教学高中物理教育研究 课改之道荆棘满布,教改之路在责骂声中艰难跋涉通过实践,新课改势在必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首先,新教材有着很强大的优势。最突出一点是新教材更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降低了高中物理的入学门槛。 1 划分能力培养阶段及目标 1.1 能力培养阶段划分。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2 具体培养的目标。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2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2.1 课堂恐惧心理,惧怕提问。 2.1.1 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1.2 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2.1.3 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2.2 突破自我,大胆提问。不管是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对物理现象或作业练习中有问题,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例如,我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 “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地给予肯定,即使有些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提出的问题是很粗浅的,很“愚蠢”的,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它们,积极给予解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该告诉学生提出质疑、解答质疑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力求建筑答案。 3 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3.1 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有时,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包涵了深奥的物理规律。例如,牛顿是在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后,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是因为他对身边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观察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思考这个现象,提出问题,进而是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象牛顿那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现象,对于身边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物理现象,可提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发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发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内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置疑问,训练发散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为最优选择。例如,让学生回想:在冬天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总是随着梳子飘;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刚走进食堂,眼前就成了“雾蒙蒙”的一片;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俯冲向前……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未曾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呈现给学生时,自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3.2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许多科学家的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的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如,物理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又如在讲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电功率的大小时,教师可作一个演示:将两只分别标有“220V、100W”和“220V、15W”字样的灯泡串联后接入220 伏的照明电路中,让学生观察;两只灯泡的实际亮度。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似乎应该是“220V、100W”的灯亮一些。演示实验在白天进行,实际观察时是“220V、15W”的灯亮,而“220V、100W”的灯泡几乎看不到发光。此时学生有的目不转睛,有的还小声议论,思维十分活跃。这时教师一改解释实验现象的做法,而是围绕着是 “220V、100W”的灯泡灯丝断了,还是“220V、 15W”的灯泡实际功率大的问题进行思考和 “抢答”。学生从“看”到“想”,进行抢答,不仅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思维的速度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逆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常规思维定势,因而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和效应,从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反过来想一想”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可以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从反方向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获得重大发现的例子,作为他们思维的范例,并且在授课和做习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从反方向思考问题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 结语: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基础教育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优秀后备人才。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3/2/12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 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 课程。 一、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