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舢山)c11w珊业关注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即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圣经一撒母耳记》称扫罗王“魔鬼附身”(精神病当时的流行说法),根据描述,可以推测扫罗王是明显的偏执狂,并有躁郁症症状。而当时采用的唯一治疗是让善于弹琴的大卫为他演奏,可见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音乐有消解精神障碍的功能。艺术治疗在西方文献中的记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既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也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技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nthe“py)这一概念,在她的推动下,艺术治疗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延伸到各个发达国家。不过,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无论是在规模、质量等方面,美国仍居于领先地位。1960年美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1961年创建了专业理论杂志馍国艺术治疗杂忽》,到现在,这杂志仍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杂志。1965年又成立了“美国舞蹈治疗联合协会”。1969年,全国性的专业组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成立,这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治疗发展的里程碑。“AAA”负责协调全国的艺术治疗,组织每年的学术研讨会。从上

艺术治疗

文/李欧

世纪70年代起,著名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并授予相应学位。从那以后,很多美国大学都相继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授予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由美国艺术冶疗认证委员会(A1rcB)进行资质核准和授予证书。美国大多数州都允许在获得艺术治疗认证以后,即具有了心理医生和精神医生的资格,可以在医院,心理诊所从事艺术治疗工作。美国目前已有百余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

美国艺术治疗之所以在当代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流模式的变化,病因的认知模式的转向以及冶疗的主导模式的转向。美国的统计材料表明,20世纪初,每年每1000名死者中,因病死亡28人,主要疾病是与精神因素无直接相关的生理性疾病:肺炎,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随着常规医学的发展,1972年,1000名死者中,有9人因病死亡。主要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所谓“心身疾病9: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癌症等等。对病因的认知模式,从“生物一生理”模式转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还出现了“心身医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新兴学科。冶疗模式也从对“病”治疗,转向对“人”治疗,开始重视人格的检修和心理干预(在这方面,常规医学常常无能为力,而艺术治疗却大有用武之地)。

而且,疾病模式的转向,是由于物质文化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自觉的存在意识更强烈和个体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可以说,这是人类为争取文明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所以,艺术冶疗首先在比

田 万方数据

关注wⅢ虹山cu删眦

较富裕的美国发展起来。

艺术治疗最大的困扰在于其疗效难以确切判断,不过,通过长期的探索、试验,尤其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虚拟场景技术等,以及先进的医疗装备和技术,如cT、脑电图、核磁共振、免疫球蛋白测定等等,这种状况已经得到大大地改善,即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其中,运用最广泛、疗效最明确的主要是音乐疗法和绘画疗法。

音乐治疗技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接收与操作(Rece—veMusic11lerapyaIldRecreativeMu8icnera_py)。接收是指通过聆听音乐来达到冶疗目的,治疗师用不同的音乐作品,以及不同的音乐作品的组合治疗不同的疾病,即编制“音乐处方”来对症施治。例如,用巴赫的奏鸣曲治疗消化道疾病;用莫扎特的作品冶疗内分泌失调等等。在聆听后,治疗师或者引导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引导患者展开想象,井与病人讨论想象内容的意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博里博士,创立了“意象与音乐指导法”这一系统的技术,简称“eM”疗法。这种技术将治疗过程分为三部分:感应、体验和恢复;用7种音乐模式:积极肯定、死与复活、分析抚慰、疏导宣泄、集体共振、无意识体验和退思想象来对症施治。GM被认为音乐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已被列入艺术治疗的博士课程。

第二类又称之为“参与方式音乐治疗”。即引导病人去演唱、演奏以及写作音乐作品,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不同的病人来选择不同的旋律、节奏和内涵的音乐作品让受治者来演唱和演奏。有时也采用即兴演奏式冶疗法,由治疗师指导病人随心所欲地演奏,来达到治疗效果。从理论上讲,这是对音乐原始功能的回归。对一些有音乐创作基础的病人由治疗师给予相应的主题,如‘睫怒”、“内疚”、“安详”等等,让病人进行即兴创作。当然,这两类技术常常会台在一起运用。近年来,美国的音乐治疗在临床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疗效。在脑病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应用音乐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引起的步态异常,控制复杂性癫痫的发作频率,改善老年性痴呆的行为模式等等。在婴幼儿与儿童中的应用,也引人注目。如用“共振音乐”使早产儿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趋于正常,提高血氧饱和浓度等。甚至,在减轻银屑病和神经性皮炎类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方面都有明显疗效。另外,音乐冶疗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发明了一系列专用于音乐治疗的乐器,如“琴床”,其琴身像床一样,让治疗者躺在上面,被治疗者不但可以听到音乐,而且通过身体的触觉直接感受到优美的振动,增强冶疗效果。

绘画疗法在生理性疾病方面难与音乐疗法竞争,但在心理性疾病方面却具有特异的功能。因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大多具视觉性,而且,各种创伤性的心理障碍,常被压抑到无意识,形成“情结”,这些“情结”难以用日常语言表述;用绘画这种象征性语言,则能优秀地表达、宣泄和整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绘画治疗特别适合不能说话或不想说话的患者,如失聪、弱智、大脑损伤、孤独症,对语言有阻抗等。适合绘画疗法处理而且疗效显著的主要有:饮食障碍(厌食和贪食)、物质滥用(吸毒、酗酒)、分裂性人格障碍、性行为异常等等。尤其是情绪激烈而控制困难的儿童,绘画治疗比起其他冶疗方法有较大的优势。

绘画疗法一般采用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自发性绘画”和主题性绘画两种方式。前者尤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看作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精神病学诊断中常用的“罗夏墨迹测验”演变而来的。据文献记载,对于高明的医师,在诊断精神障碍方面用绘画作品比用“Cr或“心理测量量表”准确度更高。而病人则能通过绘画来审视自我,修正扭曲的自我,提升社会交往的技能,增强同一性,使精神健康成长。

其他也比较成熟的艺术疗法还有“心理剧”、雕塑疗法、故事疗法等等,皆各有所擅长的领域。目前,最有潜力的艺术治疗是“影视”疗法——利用当代先进的影像艺术来创造高度逼真的各种情境,来获得特定的治疗效果。例如,在帮助患者克服各种恐惧症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艺术治疗方式,也从早期的“一对一”,逐渐采用“集体治疗。,即采取建立“艺术冶疗小组”来达到共振的效果。治疗环境由早期的中性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地点,如医院、诊所逐渐发展为进人家庭,进人日常生活环境去进行治疗。

1992年初,在纽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艺术医学大会?如大会宣言所称:“艺术医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可以说,艺术冶疗在技术方面越来越系统和完善,但是,理论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常规医学是建立在生理学、生物化学比较切实的学科的基础上,而艺术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艺术学与心理学。因而,在这个领域里,关于操作技术的文献很多,而对其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献则较少。一般认为,艺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技术,主要是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生存困境,满足亲和需求,在无意识层面与世界和“非我”和解;并且能优化人格结构,获得生活的意义感和生命的价值感。最直接可察的疗效就是改善情绪状态,利用“悬置”和“移置”,对负面信息所造成的各种紊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从而,在个体有限的存在中,促使潜能的正向发挥,使个体能保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当然,艺术治疗要成为能普遍运用的医疗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

 万方数据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作者:李欧

作者单位:

刊名:

世界文化

英文刊名:WORLD CULTURE

年,卷(期):2007,(11)

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955090.html,/Periodical_sjwh200711003.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2月29日

美国电影60-70年代赏析

美国电影60-70 年代赏析 一·前言: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商品。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样十年的区分也不是说一定在十年内,关键是关联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是很难界定清楚的,只是大概。美国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电影史离现在不太近又不遥远,,所以对其作用与意义的认识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然而也因为这个原因讨论它又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了解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国电影的崛起也许能指出一条出路。个人认为,任何事物是有联系的。任何艺术的发展必须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以文艺复兴为参考,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现状等角度试图了解这一时期的电影特色。之后笔者同时也认为,这一时期的电影是处于一种承上启下或者说是一种近似于文艺复兴的前期的状态。很多电影人开始探索好莱坞辉煌以后的出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二·背景: 表现:笔者认为三十到四十年代,美国电影始终处于黄金时代,“美国电影中类型影片,在30 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 年代初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对白、歌曲和音乐的使用,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 而四十到五十年代,美国电影开始下滑呈现颓势。“美国电影自40 年代末至50 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 年5 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 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 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 年前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最甚者是自1947 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1948 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 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主要发生在40 年代中期至50 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 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而七十年代后的美国电影又开始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流派,包括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形式主义Formal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film,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真实电影与后现代电影相继完善并日渐成熟。可见,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国电影其重要意义。原因:历史方面:美国历史自1960 以后,许多方面仍是战后发展的延续. 经济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气, 则仍不断膨胀;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 继续增加, 1970 年, 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 社会方面:1960 年初期, 黑人问题成为美国内部最主要的问题.。1960 年代中期, 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由于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集中, 60 年代后期, 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 70 年代初期, 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 是大恐慌以来, 最严重的一次. 文化方面:社会摇滚的盛行,嬉皮士的出现,美国出现了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有更强烈的怀疑精神。所以那一时期的电影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三·六十年代电影概况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G.R. 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

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标准

艺术教育需要国家标准 作者:肖一《光明日报》(2016年12月06日 14版)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关乎创新创造,关乎文化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从国家层面制定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编制有关法规、建立国家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艺术教育标准的现状 我国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等要求。2016年8月,教育部与8省(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随着政府的重视,我国艺术教育有了很大改观。目前我国已经有31个省区市确定了102个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艺术课程的主要依据和参照标准,是国家艺术教育发展战略和意图的具体体现,对于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和持续发展具有着基础和决定性意义。当前我国可作教学依据的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其中虽然对其课程理念和内容设计、要求标准等做了阐述,但是没有对艺术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予以明确,没有将艺术课程提升到国家实施层面,更没有相关法规、规定予以指导和实施,教学标准、效果评估等较为宏观,缺乏一定的实施细则,影响了系统性、可操作性。《标准》颁布以来,总体看实施效果欠佳,存在着艺术课程较为单一、教育目标不明确、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表现在具体实施中,很多学校没有把艺术课程列为必须完成的必修课程;重知识教育、轻艺术教育,自动压缩、削减艺术课,甚至其他课挤压、挪占艺术课等。当前,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更加明确、设计更加科学、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就显得迫在眉睫。 各国设立标准的尝试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制定标准较早、实施标准较为成熟的国家,研究他们在标准设立和实施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建立健全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或有裨益。 美国很早就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将推动艺术教育、制定艺术教育标准列为一项国家战略。早在《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出台时,就把艺术首次列为学校教育中法定的核心学科。在1994年正式出台《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后,2014年又出台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美国对艺术教育的措施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在有着广泛坚实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制定,并不断与时俱进。美国建立核心艺术标准国家联盟领导小组,并对美国各州和全球范围内15个国家的艺术教育标准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吸收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出台新标准,将1994年标准中的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四个门类拓展到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二是多学科的关联、综合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吸纳。不仅强调跨多个学科的综合、先进技术的应用还有与社会生活、时代需求的结合,更把多元文化看作丰厚艺术资源吸纳融合;三是从目标导向更侧重于过程导向,将艺术过程和落实标准置于首要位置,强调艺术学习过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四是注重艺术素养培养和标准的可操作性,将标准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落实标准。新标准中“反向设计”的课程模式是一大特色。经过不断革新,美国艺术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位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联邦教育部就表达了在基础教育领域设立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决心和图景。2008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宣言》正式签署,明确将艺术同英语、

传大02-11年715电影艺术基础真题

考试说明:总分10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电影的发明者是【】。 2、1928年明星公司出品的《》是中国武侠神怪片的鼻祖。 3、电影《大路》的导演是【】。 4、最早在电影中使用跳接技巧的是【】。 5、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在【】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6、《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的作者是【】和【】。 7、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名著是【】。 8、影片《美国往事》是意大利著名西部片导演【】的作品。 9、电影《神女》的女主角是【】扮演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杂耍蒙太奇 2、左岸派 3、《北方的纳努克》 4、软性电影论 5、伤痕电影 6、新好莱坞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巴赞的理论成就及其“长镜头”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郑正秋的电影创作成就。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30分) 1、比较分析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创作特色。 2、论述伯格曼影片的艺术风格。

考试说明:总分15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小城之春》先后两次被拍成电影,它们的导演是【】和【】。 2、《影戏剧本作法》一书的作者是【】。 3、张艺谋担任摄影师的第一部“第五代”电影是【】。 4、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荣获了1989年度【】电影节大奖。 5、早期美国影片《火车大劫案》拍摄于【】年。 6、1926年普多夫金导演了著名的苏联影片【】。 7、鲁道夫爱因汉姆撰写了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 8、西班牙电影大师布努埃尔拍摄的纪录电影名片是【】。 9、《疯狂的彼埃罗》的导演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左翼电影 2、石挥 3、蔡楚生 4、新现实主义 5、黑色电影 6、《公民凯恩》 三、简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新德国电影运动及其代表人物。 2、简述“第五代导演”的创作成就。 四、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共40分) 1、如何评价“新世纪(2001-2002)新导演”的创作现象。 2、美国九十年代“独立电影”创作及其意义。

50位人气最旺的国外当代著名艺术家

50位人气最旺的国外当代著名艺术家 50位人气最旺的国外当代著名艺术家 1. Josef Albers (1888–1976) 生于德国的美国艺术家、教育家,对20世纪艺术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 2. Karel Appel (1921–2006) 1948年欧洲“眼镜蛇”先锋派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3. Francis Bacon (1909–1992) 英国著名的**画家,作品以粗犷、犀利,极具暴力和梦魇色彩著称。 4. Georg Baselitz (1938– )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 5. 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 美国纽约70年代极具传奇色彩的街头涂鸦艺术家。 6.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mobile)的发明者。 7. Richard Diebenkorn (1922–1993) 美国画家。他以抽象画及以大片发光色块和宽阔质感笔 触为标志的再现性绘画成名。 8. Peter Doig (1959– ) 英国当代抽象风景画家。 9. Jean Dubuffet (1901–1985) 创作以摆脱观察**惯和文化条件,破除正统的表现规则和油画技艺 为特征,并广泛使用各种材料创造多种风格。 10. Marlene Dumas (1953– ) 国际上最受瞩 目的艺术家之一,被称为“精神表现主义者”,她的含有性隐喻的绘画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精神混乱。 11. Lucio Fontana (1899–1968) 美术史上重要的意大利观念艺术家,空间主义运动发起人。 12. Sam Francis (1923–1994) 13. Helen Frankenthaler (1928– ) 抽象表现主义 女画家,美国战后绘画的主要贡献者。 14. Lucian Freud (1922– ) 英国人物肖像画与裸体 画画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之孙。 15. Philip Guston (1913–1980) 美国学院派艺 术的导师,巴洛克和德库宁的老师,被誉为抽象表现主义之父。 16. Keith Haring (1958–1990) 美国著名的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7. Damien Hirst (1965– ) 英国目前国 际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英国新一代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18. David Hockney (1937– ) 英国60年代重要的波普画家。 19. Hans Hofmann (1880–1966) 从德国来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20. Jasper Johns (1930– ) 美国新达达主义画家。 21. Ellsworth Kelly (1923– ) 美国抽象色域绘画家、雕塑家、版画家。 22. Anselm Kiefer (1923– ) 德国新表现 主义画家,博伊斯的学生,作品掺杂了稻草、黏土等混合媒材。 23. Yves Klein (1928–1962) 法国新达达主义艺术家,战后欧洲艺术的重要人物。 24. Franz Kline (1910–1962) 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25.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荷兰裔美国著 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 26. Jeff Koons (1955– ) 美国目前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代波普艺术家。 27. Lee Krasner (1908–1984)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波洛克的妻子。 28. 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 美国最重要的波普艺术家,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 29. Piero Manzoni (1933–1963) 意大利著名贫穷艺术家,最出名的作品是用自己的粪便制作 的罐头。 30. Agnes Martin (1912–2004) 加拿大裔美国极简主义女艺术家。 31. Joan Mitchell (1925–1992) 第二代抽象表现主义女画家。 32. Robert Motherwell (1915–1991)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最年轻的干将。 33. Takashi Murakami (1963– ) 日本目前在国际上名气 最大的艺术家村上隆。 34.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1933– ) 意大利概念派艺术代表人物。35. Sigmar Polke (1941–2010) 绘画是人类最古老的魔术。西格马尔波尔克是其中的一个

谈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谈美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想 [摘要]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发现,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关键词]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审美;艺术素养 一、课程设置的涵义和内容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两种课程类型。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二、美国艺术教育发展过程简述 第一,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美国的美术教育受包浩斯①教师和前卫艺术家理论的影响,采取了一种“放任式教学”的方法。并以这一思想作基础,逐步建立了孔纳特的教育体系,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做他想做的工作,只要在工作中守规矩和发挥创造性”。这种教学法导 ①关于包浩斯:由德国建筑家华尔塔.格鲁比乌斯于1919年在魏玛设立的以综合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为目标,以抽象表现主义以及荷兰、俄罗斯的构成主义相混合的“合理的构成主义”造型研究所兼学校。以康定斯基、克里、法伊尼加为教师,成为现代美术的大潮流。

玫瑰梦之旅——从电影看当代美国女性价值观

[摘要]电影,是一门在微观影像世界里表现生活,反映民族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艺术。而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其价值观的输出方面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近年来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女性电影,根据其中几位女性主人公角色特点进行总结和分类,并试图通过剖析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来探讨当代美国女性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和爱情等方面的价值观。 [关键词]美国电影;美国当代女性;价值观;美国梦 电影作为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是一门在微观影像世界里表现生活、传达不同社会价值和思想观念的艺术。在美国电影里,人们发现美国人崇高的理想和凡人的人生守则无一例外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电影里也不断地勇敢追逐着他们世代相传的美国梦。这其中以女性为主体的美国女性电影,在展现形形色色的现代美国女性以及他们五彩斑斓生活的同时,也折射出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让我们随着几位女性一起来体验他们的玫瑰梦之旅。 一、紫罗兰的抗争之旅追求平等自由,挑战传统与权威自17世纪第一批欧洲移民远渡重洋来到北美开始,一个摆脱本国宗教迫害、政治不公、阶级压迫以及经济窘迫而追求自由平 《独立宣言》亦公告天下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等的美国梦就在移民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平等自由或许是美国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种平等对美国女性而言就意味着: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要长期与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相抗争,挑战传统和权威。关于这点,几部电影可以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思索和体验。 《美国紫罗兰》( american violet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在餐馆工作的4个女孩的单身母亲迪被毒品专案局的警察以一个未经证实的证词和贩毒罪名拘捕。此时一名检察官提出控辩交易(即以承认有罪换取缓刑)。仔细思量后,迪决心抗争到底,甘愿拿一切做赌注,勇敢对抗德州的权势机构和法律漏洞,还自己清白。在艰难的抗争路上,她害怕、孤独、担心,几乎被检察官的权力压制得动弹不得,但最终在美国公民自由协会的律师和退休戒毒长官的帮助下,洗清冤狱,重获新生。身为没钱没背景的穷人,面对权威的压迫,一般都会选择默默承受。但当一个年轻黑人女性奋起反抗,拒绝为自己从没犯下的过错买单时,引发的却是如此颠覆性的结果。影片集中展现了一个平凡女性追求平等、挑战传统与权威的非凡勇气,这朵敢于抗争的紫罗兰让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永恒的美。 而电影《永不妥协》( erin brockovich )也展示了一个顽强女性以精神力量征服人们的故事。女主角爱琳是一个普通妇女,没有钱和工作,也没有太多期望。一次偶然的交通事故让她结识了老律师艾德,并得以到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工作中爱琳被一处房地产的医学记录所困惑,开始查询相关事件,动员和团结起初对调查不合作的居民组成600人原告,打赢了这场官司,并且获得了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爱琳的顽强和坚贞不渝的追求,使她在一个并不平等的斗争中获得了胜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新的生活. 另一位保持微笑却在传统权威面前永远不妥协的女性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 smile )中的另类女教师凯瑟琳,不守规矩的女主人公另类地在保守的卫斯理女子学校公开挑战传统教育体制和相夫教子男权至上的强大主流价值观。尽管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总是受到来自权威的打压,最后她还是用坚强的意志、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并使她们开始真正思考生命和所谓妇女解放的意义。她们的微笑,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自由主义的微笑,是自由女性的微笑。 二、风雨兼程的人生路自信自立,勇敢坚强 另一部感人励志影片《风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the liz murray story ),故事女主人公丽兹的寻梦之旅或许更为沉重和艰辛,但她依然凭借执著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生长在纽约贫民窟里的苦难女孩,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编辑:曹申军 Frank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作品选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一)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二) 世界著名画家作品选 相关链接: 怎样进行美术欣赏?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

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仔细地剖析作品形象,比如作品中有几个人物,他们的动态、表情、装束、道具表达了什么情节或事件,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的作用等,从中去了解这一作品的基本内容,作者希望借此告诉观众什么,教师可以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等情况,介绍作品所表现的事件,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加深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4.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时,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

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5.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现代美术教学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这种美术评鉴能力是一种长期被排斥美术能力之外却是十分重要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体会美术作品,并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应有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譬如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时,让学生模仿“蒙娜丽莎”、“大卫”的动作、神态、表情,摆造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欣赏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中心标准。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题主要的欣赏要求和方法,是否能抓住本艺术的特点来欣赏艺术品。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开学了,每学期一开始上课美术老师遇到的都是一到两周的美术欣赏课,经常两周三十多节课下来老师的老毛病咽喉

通过电影鉴赏浅析英美文化

通过电影鉴赏浅析英美文化 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系的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电影鉴赏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多、更有价值、更实用的英美文化和风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通过电影鉴赏浅析英美文化,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们所说的电影文化不是指这一传播手段的使用模式或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而是指由这一介质所承载传达的文化内容。无论传播以何种形式出现或借助何种媒介,其核心都是意义的构成。传播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面,文化借助传播形成,同时又为传播提供意义框架:文化赋予事件、事务及人物以意义,是我们“适应环境、解读生活的主要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了解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伊雷特·罗戈夫在《视觉文化研究》一文中把电影看作文化意义建构的竞技场,将意义构建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受众。了解了一部电影就了解了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活及那个时期的文化,因此电影鉴赏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诸多电影分类当中我们选取了恐怖影片、社会伦理片和爱情片作为代表来浅析英美文化。 一、从恐怖电影中看人自身以及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对现代人来说,看恐怖电影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实,恐怖影片并不那么肤浅特别是经典的恐怖影片,我们还能从它们那种特别的符码演绎中领悟到许多深层的文化。恐怖影片提供的其实是对于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之间关系的理性反思。 如恐怖影片让我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信任感以及相互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在《惊声尖叫》中,一件件凶杀案不断发生,可是女主人公绝对没有想到原来变态的杀手竟是自己的男朋友。影片从一个侧面表达了现代人安全感的缺乏,对于现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进行了审视。《第六感》不仅是一部悬念手法运用非常到位的心理惊悚片,而且整部片子也在探讨沟通的重要性。片中

影史十大表演艺术家

1.罗伯特·德尼罗 英文名:Robert De Niro 性别:男 生日:1943年8月17日 星座:狮子座 身高:5'9''(178cm) 绰号:Bobby Milk(牛奶鲍比,据说是因为生性害羞再加上肤色苍白)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徒 出生地:美国纽约 国籍:美国 教育:Stella Adler Conservatory、American Workshop 父亲:Robert De Niro,因癌症于1993年5月3日去世(71岁)母亲:Virginia Admiral,于2000年7月27日去世

其它:他只有1/4的意大利血统,另有1/4 的爱尔兰血统, 1/4 的德国血统, 1/8 的荷兰血统以及 1/8的法兰西-不列颠血统,不久前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 影人介绍 “你在跟我说话吗?你在跟我说话?”看过《出租汽车司机》的朋友都对其中那个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毕科对着镜子说话的镜头记忆犹新。《出租汽车司机》的确精彩,大明星德尼罗把特拉维斯.毕科演得入木三分。为此,德尼罗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艺术一贯的认真和执著。 罗伯特.德尼罗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画家,父亲是一位画家、雕塑家兼诗人。德尼罗的童年生活相当自由,但也比较孤独,他更多地沉迷于书本。只到10岁那年有了第一次舞台演出的经验后,他才开始变得不那么腼腆。青少年时期,他的许多时间是跟一群哥们儿在街巷里度过的。16岁那年,他由于参加了查克霍夫的《熊》一剧的巡回演出而获得了他的第一份收入,并从此开始了长达15年的巡回演出生涯,其间,他曾与演技表演学派的代表人物斯戴拉.阿德勒和李.斯特拉斯伯格一同切磋表演技艺。 德尼罗首次走上银幕是1963年参与拍摄布莱恩.德帕尔马执导的影片《婚礼聚会》。他在好莱坞崭露头角是在1973年,他凭着在影片《鼓声轻擂》中对垂死的棒球手布鲁斯.迫尔森的精彩演绎而夺得当年纽约影评人奖的最佳男主角奖。1974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II》使德尼罗一举成为超级巨星,由于对青年维托.科里昂的成功塑造,德尼罗不仅为自己赢得了“马龙.白兰度接班人”的美誉,而且还荣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之后,他又在《愤怒的公牛》一片中再度展示其超凡演技,他饰演的老拳击手雅凯.拉莫塔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德尼罗1976年与迪安.阿伯特成婚,生有一子,数年后两人分道扬镳。1997年,德尼罗与其多年女友,前空中小姐格蕾斯.海陶尔举行了秘密婚礼。 从90年代中期起,德尼罗开始尝试着拓宽自己的戏路。但开始的时候,他在影片《我们不是天使》和《福兰肯斯坦》当中的演出却招致一些影评人的批评,后来推出的《爱好者》一片也引发了无数的倒彩。近几年,他的几部新片颇受好评,使人们得以重睹德尼罗的风采:1995年推出的《热力》和《赌场风云》中德尼罗对反派角色复杂而又细致的刻画简直炉火纯青;而1996年推出的《沉睡者》和《马文的房间》则显示出他在塑造善良、平实人物时所具备的天赋;1997年的《杰克.布朗》和《摇尾狗》则展示出更加全面的表演才能。虽然1998年的名著大片《远大前程》似乎没瞄准目标,而恐怖片《罗宁》好像也是言过其实,但不管怎么说,1999年,德尼罗还是有好戏唱的,哈洛德.拉密斯的喜剧《分析》对于德尼洛来说,肯定又是一个好的开端。 罗伯特是当今美国影坛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被公认为美国演员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获奖纪录

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

舢山)c11w珊业关注 人类通过艺术活动:制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其历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其实,远古人类的巫术活动与艺术活动是合为一体的,而巫术活动是那时候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精神痛苦的主要方式。在西方,有文献记载的艺术治疗已见于古希腊和*圣经》时代。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以及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过音乐的“净化”功能,即音乐的心理治疗功能。《圣经一撒母耳记》称扫罗王“魔鬼附身”(精神病当时的流行说法),根据描述,可以推测扫罗王是明显的偏执狂,并有躁郁症症状。而当时采用的唯一治疗是让善于弹琴的大卫为他演奏,可见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音乐有消解精神障碍的功能。艺术治疗在西方文献中的记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既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也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技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明确提出了“艺术治疗”(Anthe“py)这一概念,在她的推动下,艺术治疗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迅速延伸到各个发达国家。不过,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无论是在规模、质量等方面,美国仍居于领先地位。1960年美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1961年创建了专业理论杂志馍国艺术治疗杂忽》,到现在,这杂志仍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杂志。1965年又成立了“美国舞蹈治疗联合协会”。1969年,全国性的专业组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成立,这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治疗发展的里程碑。“AAA”负责协调全国的艺术治疗,组织每年的学术研讨会。从上 艺术治疗 文/李欧 世纪70年代起,著名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并授予相应学位。从那以后,很多美国大学都相继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授予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由美国艺术冶疗认证委员会(A1rcB)进行资质核准和授予证书。美国大多数州都允许在获得艺术治疗认证以后,即具有了心理医生和精神医生的资格,可以在医院,心理诊所从事艺术治疗工作。美国目前已有百余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 美国艺术治疗之所以在当代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疾病的主流模式的变化,病因的认知模式的转向以及冶疗的主导模式的转向。美国的统计材料表明,20世纪初,每年每1000名死者中,因病死亡28人,主要疾病是与精神因素无直接相关的生理性疾病:肺炎,结核、白喉、伤寒、痢疾等。随着常规医学的发展,1972年,1000名死者中,有9人因病死亡。主要疾病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所谓“心身疾病9: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癌症等等。对病因的认知模式,从“生物一生理”模式转向“社会一心理一生物”模式。还出现了“心身医学”、“精神神经免疫学”等新兴学科。冶疗模式也从对“病”治疗,转向对“人”治疗,开始重视人格的检修和心理干预(在这方面,常规医学常常无能为力,而艺术治疗却大有用武之地)。 而且,疾病模式的转向,是由于物质文化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自觉的存在意识更强烈和个体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可以说,这是人类为争取文明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所以,艺术冶疗首先在比 田 万方数据

中国电影文化赏析

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并不一致,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电影、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目前,中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今天所要特别强调的是:电影的这种文化传播功能不应当仅仅体现在某种类型、某种题材的影片创作之中,而应当体现在整个国家电影产业的总体格局和影片的制作理念之中。 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认为电影在艺术层面上具有审美、启悟功能,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教育、励志功能,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消遣、娱乐功能。基于对电影这些不同的功能的确认,我们制定了关于电影艺术创作的一系列基本策略和政策,并且把电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叙事形态,即所谓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相应地在这三个层面基础上建立了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评价体系和我们对电影产业的基本诉求。而在具体的影片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默认了好像艺术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可以放弃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商业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娱乐价值,教育与审美的作用可以不必考虑;而主旋律电影就是要宣传效果,审美与娱乐因素也不必重视。这种相互对立的制片策略与评价体系造成了不同电影形态在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排斥以及在价值观念上的相互错位,即在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这些不同电影的形态中除了在制作方式、赢利模式、表述策略上各说各话之外,在价值观念上也自说自话,使中国电影无法在影片的文化核心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使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最终没有形成一种像韩国电影、美国电影那样共同信守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没有建立一种整个行业共同敬重的文化价值取向。 在这种相互错位的价值观影响下,有些商业电影为了实现经济利润,在电影情节线索上设置无端的暴力场面和性爱标识,使没有分级制度制约的影片对低龄电影观众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在西方主流商业电影市场被列为限制级的影片在内地却大行其道;个别的艺术电影为了张扬所谓的导演个性,把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进行逆向表述,造成电影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的价值断裂,扭曲了观众对时代的历史记忆;某些主旋律电影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对于影片的社会主题采用概念化的演绎方式,无形之中使大众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产生隔阂。总而言之,三种电影话语形态除了在电影功能方面的差异之外,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使不同的电影叙事形态成为规定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合理通道。 我们现在应当确认的是:除了那种没有进入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所谓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之外,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作,不能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更不能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而践踏人类的伦理底线。主流电影中对个性审美价值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背离大众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不能把体现人类正价值(正义、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置放在一个被否定、被质疑、被漠视的叙事语境中,也不应该把这些追寻人类价值理想的人物描写成为一种虚幻的、迂腐的、甚至是可笑的角色。从国

国外的艺术教育

国外的艺术教育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还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多年来,国外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幼儿的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在家里的墙上贴很多空白纸张,到处都放着绘画工具。法国父母还喜欢带孩子参

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的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胡峻) 俄罗斯的小观众 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捧一束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要持续半个小时。孩子在大庭广众下,手捧鲜花走上舞台丝毫不羞怯。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那种认真的神态,使人觉得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他们发出掌声,并不是模仿,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那远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家长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 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

当代形态的电影及其美学观念模板

【数据库】语言文学艺术史地类(1997年) 【文献号】2110 【原文出处】文艺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6 【原刊页号】96-102 【分类号】J8 【分类名】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作者】潘秀通 【复印期号】199701 【标题】当代形态的电影及其美学观念 【正文】 启锚于卢米埃尔时代的电影,在短暂的百年之间,神奇般地跨越了其他古老的艺术曾用多少世纪才完成的历史进程,随时代的钟声正悄然驰入当代的里程。 电影呼唤理论界廓清迷乱星云,从它的历史轨迹中洞见它的当代形态,以建树有利于当代电影发展与繁荣的美学观念。 一本体与本质 伊哈尔·哈桑在其《后现代转折》一书中强调,历史发展是既连续不断又具间断性的。洞悉电影的当代形态,繁荣当代电影,并不意味着过去的美学思想对今天影响的终止,相反,传统依然在发展,同一的模式正经历着巨变。 当今,“反综合艺术论”者激烈反对“电影是综合艺术”,摆脱叙述与叙事语言,倡导所谓“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时空系统”“才是本体”、“美学正是(也只能是)建立在媒材的基础上的”立论[①],实则割断了电影历史,肢解了电影的本体。 “电影在其短暂的历史进程中,为了赢得自身的解放多么顽强的斗争过,表现出多么出色的吸收和容纳能力”,“狼吞虎咽地摄取了一切可取之物”[②]。没有这种摄取和综合,不会有电影的诞生,更不会有电影的成熟和发展。巴赞指出,电影的历史就是决定各门艺术发展的独特因素和已经发展的各门艺术对电影产生的影响的汇合。 电影是动态造型艺术。由“活动照片”形成的影像,是电影静态画面的延续化和动态化,外部物质存在的连续复现,亦是电影本体和电影语言 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叙述”与“叙事”同影像相伴相生。 感光材料制造商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以叙述者的身份,通过一部17米长影片的活动画面,描摹和叙述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主体的运动形态以及简单的事件。而梅里爱“由于利用舞台剧的方法,由于有系统地将一些舞台剧拍成了电影”,从而革新了电影,使电影从“一个再

美国艺术家签证心得

美国艺术家签证心得 作者:朱晓闻经过六个多星期的等待,我的艺术家签证(O-1类别签证,又称”杰出人才”签证)终于被批准了。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有同样签证需求的人士有所帮助。这篇文章适合什么类型的读者阅读? 建议: 1. 计划来美国读MFA(艺术硕士),将来可能想留在美国发展的同学 2. 在美国读MFA或者MFA刚刚毕业,在OPT(实习)期间找工作的同学 3. 从其他国家来美,希望通过O-1签证在美国以艺术家身份进行工作的专业人士 4. 英文能力比较好,可以自己准备一部分申请材料的艺术家 5. 跟艺术专业不相关,纯粹只是想了解艺术家签证是怎么回事的读者至于一些国际上已经非常成功知名的艺术家,比如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圣丹斯影展之类的,可以直接办理杰出人才绿卡,当然申请费用和材料要求会比O-1更高。什么是艺术家签证?其实我这里说的艺术家签证,在签证类别里面是O-1,英文是Aliens with Extraordinary Ability or Achievement,意思就是拥有杰出才能或贡献的外国人。这个才能可以是科技、商业、体育、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我办的是针对艺术的类别,而每个类别所要求的材料都有其针对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去美国移民局网站上查看有关O-1签证的申请条件,或许会觉得要求比较苛刻,感

觉似乎要得过奥斯卡奖之类的才能申请。而我去年毕业时,去学校的国际学生中心咨询,得到的答复也是——你应该不够格吧。但实际情况是,对杰出才能和贡献的鉴定是具有一定主观性和弹性的,而且移民局的官员对不同的艺术领域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一般听说是不怎么了解,所以申请人可以在材料的准备上使自己看上去很杰出。这里不是指伪造材料噢,是指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包装。O-1跟H1-B工作签证不同的地方大家都知道H1-B工作签证每年有固定的申请时间,而且名额有限,可能你符合要求但是受名额限制申请无法通过。但O-1没有申请时间和名额的限定,简单来说,只要你符合杰出人才的标准,就可以拿到签证,而且一般1-2个月就可以办下来。此外,O-1的有效期一般是3年,可以允许多个雇主,也可以自由职业,甚至你完全就做自己的艺术创作,不给任何人打工,只要你有固定的赞助人,也是可以的(关于赞助人的问题,稍后会详谈)。我们知道在艺术设计行业,特别是在美国当下的就业环境,兼职或自由职业比全职的岗位要多得多,而且很多公司规模并不大,不符合可以提供H1-B工作签证的标准,而且从实际角度来讲,很少有设计公司提早一年半年就发布招聘信息,时间上没有特别的规律,可能你6月份刚刚通过面试,那么申请工作签证肯定是来不及的。另外就是这些行业本身的流动性很大,而O-1签证可以让你较自由地往返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