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主题)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

①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P14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P28

①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

②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

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把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P32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否认导致形而上学)

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否认导致唯心主义)

4.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P32

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5.意识的能动作用P56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普遍联系原理P40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①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②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补充:

联系的主体:内部各要素之间、事物之间

联系的内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7.矛盾及其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P43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除

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接,相互制约。

②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补充:

同一性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趋势

斗争性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连接,相互制约。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中有异)

斗争性也离不开斗争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异中有同)

②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解释:矛盾的同一性使一个事物的矛盾统一体处于稳定的状态,使事物处在静止状态,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同一性是相对的;而斗争性则要打破矛盾统一体,因此,双方矛盾斗争过程是运动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性是绝对的。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P45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和特殊性(个性、个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其一,对立(区别)

共性是个性的一部分;

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

②其二,联系

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其三,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补充:

①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

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同类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同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相对性、差别性或个性。

其一,不同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其二,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其三,构成每一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诸多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矛盾的不同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9.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原因: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提供了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74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认识的本质?P66

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这种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①反映具有摹写性。(客体作用)

它强调的是客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②反映具有创造性。(主体作用)

它强调的认识的产生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补充:

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客体: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坚持先验论,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识先于实验、经验。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内心反省”的结果。

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共同点: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反映。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形而上学,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

认识看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3.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P68 P69P70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第一次飞跃条件:

①要掌握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

②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

第二次飞跃条件:

①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政策、路线、方针)环节。

③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及其辨证关系。

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①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②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①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②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辩证关系:

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③在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起到了重要且不能替代的补充作用。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第三章

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P9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表现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表现2: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①表现1:社会意识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表现2: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表现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补充: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P94

①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②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③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P10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2.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补充:

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P105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发展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当它适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补充: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联系实际:谈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P143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历史条件: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⒉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P144

①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使用价值:即物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性: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有用劳动。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关系:(对立统一)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者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关系: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

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⒊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P145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变化:

①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价值总量无关。

④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补充:示例如下:

⒋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P147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

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价值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P147

货币的本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P157

二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创造使用价值。

特点:

1.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2.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②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实现的P160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实现的。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补充:

资本积累P163 (*)(需掌握)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从自然形式上看: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

①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②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

技术构成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往往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

③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 来表示。

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第五章

1.垄断及形成的原因P183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原因:

①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②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③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⒉金融资本是如何进行统治的(经济、政治)P185

①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②统治方式:

经济:经济上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控制。

政治:(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P18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积极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

消极作用:

①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②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⒋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后果P194 P196

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动因:

①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

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积极影响: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1.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吸引外资,扩大就业

3.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4.组建大型跨国公司

消极影响:(非重点)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可能同时发生。

③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原有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治理危机。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P202

新变化: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1.职工参与决策

2.终身雇佣

3.职工持股

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性和服务性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

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变化。

第六章

1.“苏联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局限P220

主要内容:

①从经济方面来看: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1.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特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2.经济体制方面: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魔术。

②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局限: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2.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原因P235

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P233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绪论

一﹑单项选择

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①工业革命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④阶级斗争

⒉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①马克思②亚当·斯秘③大卫·李嘉图④威廉﹒配第

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①辩证法②历史观③劳动价值论④剩余价值论

⒋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①合理内核②基本内核③精髓④核心

⒌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①吐故纳新②科学严谨③博大精深④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

⒈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④马克思主义哲学

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①辩证法②劳动价值论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

⒊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

①昂利·圣西门②沙尔·傅立叶③罗伯特·欧文④托马斯·莫尔

⒋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 )

①阶级性②实践性③客观性④人民性

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①李大钊的理论②毛泽东的理论③邓小平的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章

一、多项选择

⒈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________

A.意识与思想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E.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________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先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而存在的本质

C.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D.具体物质形态之总和的抽象

E.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3、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

A.矛盾双方的相互否定

B.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互为前提

E.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4、下列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________

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也”

B.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C.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5、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是________

A.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D.体现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E.体现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6、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

A.形式

B.内容

C.属性

D.主体

E.基础

7、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________

A.相对主义

B.形而上学不变论

C.诡辩论

D.决定论

E.庸俗唯物论

8、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________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D.从类人猿直立行走到语言的产生

E.劳动和语言共同推动人类意识的产生

9、造成意识差异性的原因有________

A.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

B.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C.人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

D.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F.意识形式的差异

11、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________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

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1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A.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

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E.意识可以直接创造现实

13、“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________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E.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变化性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________

A.移入人脑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种特殊的物质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的产物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没有产生和灭亡就没有发展②质变是发展③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④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16、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

①共性包含着个性②共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③共性和个性相联结而存在

④个性是共性的一部分⑤任何一般都是个别

17、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这在辨证法上的启示是()

①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②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③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⑤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8、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

A.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B.否定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否定和取消和抛弃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

⒈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⒋“狼孩”没有意识,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是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因而有关这类意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⒎联系构成运动

⒏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的手

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⒑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⒒白马非马

第二章

一﹑辨析题

1.能动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总过程的两个阶段(同第3题)

⒋你看到了什么往往取决于你懂得了什么。

⒌只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形成理性认识。

⒍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三个不同的真理。

⒎有用即真理

第三章

一﹑选择题

⒈社会存在包括_____

A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B全部社会关系C经济关系

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E社会的上层建筑

⒉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_____

A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B夸大精神因素的作用C夸大个人的作用D否认社会历史与自然界的区别E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⒌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有_____

A政治组织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制度D道德思想E哲学

⒍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

A政治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C自然科学D社会心理E社会意识形式

⒎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有_____

A反映社会存在B建构社会存在C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

D控制社会活动E调节社会活动

二、判断题

⒈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斗争贯穿于哲学发展过程始终。

⒉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了,但,封建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社会意识并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⒊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越高,生产关系就越先进。

⒍“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第四章

一、单向选择

1、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了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A蔬菜价格放开B 蔬菜供不应求 C 蔬菜价值大D 蔬菜运费增加

2、在同一个劳动时间内,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 商品的等价物;

D 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

工程项目监理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项目监理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项目监理个人工作总结(一) 时间一晃而过,如白隙之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在接触工程监理的这一年来的工作,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就就本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个人年度主要工作内容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参与了丹东市新区医院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此期间我抱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态度进行各项工作,总结每一项工作的流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查阅规范并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一点一滴的积累工作经验。 工作质量方面,根据监理规范,工程图纸和监理细则严格监督。在新区医院工程,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地现场,从去年的主体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外墙装饰及内墙抹灰。在此期间发现自己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查阅规范等方式填补了自己在该方面的空缺,下次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独立解决了。对于需要旁站的部位做好旁站记录,对于验收的隐蔽工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则严禁进行下道工序作业,例如今年10月份B区和E区砌筑工程存在的构造柱和水平系梁钢筋绑扎和植筋质量缺陷问题,监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之后多次口头通知其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总是拖拖拉拉的想蒙混过关,我严格遵守规范及监理细则进行监理工作,对其存在的且拒不整改的问题下发了监理通知单,并通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关于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砌筑工程报验资料严格审查,不合格或未整改的地方绝不签字。对进场材料、设备等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和确认,对进场钢筋进行见证取样后跟随施工方送达质检站等一系列的跟踪工作。由于现场的建设单位的一些资金情况,导致施工进度情况与施工计划进行比较严重滞后,杜总和我也一直在中间协调建设单位按时拨付进度款,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序,即保证质量又保证工期。在这一年的学习和杜总的关照下,我严把质量关,对材料、验收批、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必须做到亲自检查,结论和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 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 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 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 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5分) 6、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 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5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答:(1)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2分) (2)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2分) (3)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2分) (4)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习题与答案集解析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习题与答案集 第一章 1.举例说明通用(万能) 适用范围怎样? , (或少数几类) 某一种(或少数几种) 2.CM6132C1336C2150×6 Z3040×16XK5040B2021A MGB1432。 CM6132 C M6132─最大回转直径 的1/10。 C1336 C11336─最大车削直径的1/10。 Z3040×16 Z33040 16─最大跨距。 C2150×6 C221 506─轴数。 T4163B T44163─工作台面宽度的1/10B─第二次重大改进。 XK5040 X K550 40─工作台宽度的1/10。 B2021A B2021─最大刨削宽度的1/10A─第一次重大改进。 MGB1432 M G─B114─万能外圆3最大磨削直径的1/10。 3. 答: 转运动或直线运动组合而成的。 5.按图1-13 ⑶计算主轴的最高最低转速。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1208876.html,1-13a中M1 (1)图(a)

电动机─150 90 32 26 42 17 22 36

30 38 26 42 45 22─Ⅲ─200 178 63 27 58 171M─Ⅵ (主轴) 3 ×3×2=18级 nmax=1430×150 90 ×32 26 ×30 38 ×200 178×6327=336.81r/min nmin=1430×150 90 ×42 17×2642×200178×6327×58 17=62.72r/min (2)图(b) 传动路线表达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1208876.html,电动机─325 100

65 32 58 40 72 26 81 17 81 17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工程监理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监理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监理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监理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 时间一晃而过,如白隙之间,20xx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自己在接触工程监理的这一年来的工作,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现就就本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个人年度主要工作内容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参与了丹东市新区医院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此期间我抱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态度进行各项工作,总结每一项工作的流程和要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查阅规范并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一点一滴的积累工作经验。 工作质量方面,根据监理规范,工程图纸和监理细则严格监督。在新区医院工程,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地现场,从去年的主体工程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外墙装饰及内墙抹灰。在此期间发现自己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通过查阅规范等方式填补了自己在该方面的空缺,下次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独立解决了。对于需要旁站的部位做好旁站记录,对于验收的隐蔽工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则严禁进行下道工序作业,例如今年10月份B区和E区砌筑工程存在的构造柱和水平系梁钢筋绑扎和植筋质量缺陷问题,监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之后多次口头通知其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总是拖拖拉拉的想

蒙混过关,我严格遵守规范及监理细则进行监理工作,对其存在的且拒不整改的问题下发了监理通知单,并通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关于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砌筑工程报验资料严格审查,不合格或未整改的地方绝不签字。对进场材料、设备等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和确认,对进场钢筋进行见证取样后跟随施工方送达质检站等一系列的跟踪工作。由于现场的建设单位的一些资金情况,导致施工进度情况与施工计划进行比较严重滞后,杜总和我也一直在中间协调建设单位按时拨付进度款,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序,即保证质量又保证工期。在这一年的学习和杜总的关照下,我严把质量关,对材料、验收批、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必须做到亲自检查,结论和实物必须相符。对于工程的验收有过似是而非,检验不到位,走过场等情况的发生,杜总及时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是我更加能够掌握工作的要点。 二、工作体会感受及不足 工作体会感受及不足,通过今年的监理工作,我感觉作为一名监理人员只有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融入团队、尊重他人、工作认真负责才会赢的别人的尊重。在工地我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在杜总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但充实了我在专业领域规范和图集中学不到的知识,更是拓宽了我在这个行业的知识面。这一年让我学会了不少专业技术知识和人际交往工作协调的能力,继续在社会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 2、国际直接投资 3、滞胀 4、关税同盟 5、布雷顿森林体系 6、自由贸易政策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目标和原则 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有哪些? 4、比较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5、美元化的含义及其的好处? 三、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叙述跨国公司对世界的经济效应。 2、试述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5分)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5分) 3、滞胀: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5分)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5分)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工程监理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监理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即将过去,在这年终岁末之时,回首过去一年工作,平下心来,总结自己工作成绩和收获,从而找出不足,以利于今后工作。总结过去一年工作,诚恳希望大家对总结不当之处给予提示,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和项目部的领导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认真坚持“预控、规范、科学、优质”的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确保每一个业主满意”的服务宗旨,尽心尽职,努力工作。下面谈谈我在***年的工作总结: 一、信息管理 ①不同单位的来往文函分别统一编号、登记,然后填写收文处理签,呈总监阅批,按照指示意见交于文件阅处人。并及时催促按期处理完毕。 ②为方便编写会议纪要,每次会议都按时出席,并做好记录。因为纪要是会议内容的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高于会议纪录。这中间涉及至口头用语向专业术语的转化问题,凡是不懂的我都会积极向同事们请教,争取将工作做得趋于完善。 ③监理月报的大部分数据是来源于施工月报。在做月报之前,需要认真的研究施工月报,其中的细节必须得吃透,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某些情况是否属实。

二、对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 ①在事前控制中所做的工作 在收到工程施工图纸后,我就先进行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明了施工过程的主要工艺流程、工程特点,对施工图纸上所存在的异议之处采用书面形式进行记录,提交给总监理工程师在图纸会审会议上提出,由设计进行明确。 ②在事中控制中所做的工作 针对所有进场材料、半成品等,我除做好对照标准和设计要求核查由施工方提交的相关报验资料进行核查外,还做好对材料进场时进行必需的其外观质量目测检查,对有在外观质量上不符合要求杜绝用入工程中。 针对在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时,做到提前到达旁站位置,检查施工准备工作,并旁站施工全过程,及时、完全真实地作好书面的旁站记录;对一般施工的各道工序作业,做好日常的巡视、巡检、检查工作。 对各施工过程中的巡视、巡检、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用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管理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监汇报,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及进行再次的复核检查。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工程施工建设监理控制质量的事前与事中的控制,尽职尽责地做好我应该做的工作。 三、对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方面的工作

世界经济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世界经济概述 一、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1、先决条件——国际分工:分为水平分工垂直分工混合分工 2、世界市场:分为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市场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综合经济 三、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 用、相互联系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 四、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 1、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①金融危机②能源危机③经济危机)(2)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具备了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实力。1975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西方首脑会议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三足鼎立形成的标志。(3)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苏联、东欧的经济实力增长较快。1968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在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拉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区域经济组织加强竞争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相互依赖、相互争夺的新格局。(2)世界各国纷纷成立了经济组织,如东南亚国家联盟(1967)、南方共同市场(1995)等。(3)跨洲际的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如始于1996年亚欧首脑会议的成功举行, 为建立亚欧新的平等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调整与新兴国家的崛起 1)20XX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世界经济经历了短暂衰退又逐渐回升;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危机,20XX年下半年开始回缓。(2)在调整和复苏中,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如“金砖四国”(中、俄、印、巴)等,并促进了“二十国集团”的发展 第二章联系世界经济的纽带——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包括):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或服务政策 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二、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会不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 1、不一定,通货膨胀是由一个国家内需造成的,定义上说即一个国家内需过大(过多的通货--货币),而供给不足而造成物价飞涨的情况。如果贸易顺差不能带动物价上涨就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进出口部门利润过高,导致从事该行业的工人工资过高于社会基本工资,而其他行业为了维持工人,也制定相应工资,这样导致通货过多,而供给保持不变,也会产生通胀。 2、贸易顺差会造成国内通胀。贸易顺差,其直接结果就是外汇储备增加,而这部分外汇储备是央行用人民币与企业或居民兑换过来的,也就是说市场上的基础货币总量增加了(外汇储备总量*汇率),相应的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3、大量贸易顺差肯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顺差,必然导致本币发行增加,而本币流通量增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三、国家现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种贸易结构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吗?说明原因。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收我国城乡中存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和城乡劳动要素的重新配置能推动产出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将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积累必要的资本。 2、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将发生由以出口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和服务产品为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目前,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低;在进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另外,从产业的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处于不发达阶段。一般说来,贸易结构越发达,资本密集型产品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反之亦然 四、金融的国际化的特点,如何形成。如何避免金融危机?(包括知识点有哪些?) 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国家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金融国际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优化了资本要素配置、促进了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加强了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但也强化了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效能,也加快了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1、金融国际化的特点 2、金融国际化的成因 (1)金融自由化——重要条件金融深化——金融抑制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放松金融管制。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表现: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以利率自由化为核心) (2)现代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 (3)金融创新 背景: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 内容:制度、工具、机构、市场和管理技术 3、金融国际化的动形成(1)自由化政策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2) 信息革命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3) 创新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运作载体 4、金融国际化的表现 (1)金融机构的国际化(2)金融市场的国际化(3)金融证券化 (4)金融监管国际化(5)金融衍生工具发展 (6)金融交易国际化 5、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2)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3)新型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曾强(4)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阵地(5)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6、金融国际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金融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1)影响:a.对发达国家:为剩余资金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在宏观管 理的难度、税收、培养起许多竞争对手等方面不利。 b.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利用充裕的资金发挥后发优势;产生一批新 的国际金融中心;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不利方面: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 有利投机;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很多漏洞。 (2)金融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a.从国家层面上看,新兴市场的政府应谨慎对待资本开放,加速国内银行业 的改革,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均衡发展。 b.从区域层面上看,各国应该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区域最终贷款人和区域汇率联动机制。 c.从全球层面上看,应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7、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 (1)现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国际化水平仍不高 (2)策略:a.建立规范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 b.维护币值稳定 c.引进外资 金融机构d.培育本国国际金融中心e.开展金融创新,提高银行竞争力 8、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3)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范围 (4)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5)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如何避免金融危机:1.加强建设金融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长期市场信用基础; 2.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3.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章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 一、国际投资的类型 1、国际直接投资: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股的比例; 以利润进行再投资 2、国际间接投资:公司股票、债券、 政府债券 国际信贷 3、国际灵活投资:贸易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技术转让、劳务输出 二、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就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投资活动, 并因此对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与管理权的企业。 三、跨国公司给东道国经济带来哪些消极方面影响 1、造成了投资母国的失业和“产业空心化”。 2、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3、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4、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第四章世界经济体制的模式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方式、范围和手段的不同,可将其经济体 制 划分为四种模式1、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引导性市场经济 3、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 节作用,国家已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4、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Ⅰ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政府主要是通过财 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依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 b.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监管型市场经济”。 (2)简要阐述: ①.自由企业制度与平等竞争原则 ②.以间接性和被动性为特征的宏观经济调节 ③.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④.对外经济关系的政府调节 ⑤.其他领域的政府调节 (3)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主张减少税收负担,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 市场经济的高度自由体现在:自由企业制度成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核心 完善的市场体系 Ⅱ.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a.自由竞争与政府控制并存、经济杠杆与政府引导并用、经济增长与社会福 利并重。 b.也可将这种模式称为政府引导型市场经济。 (2)简要介绍 a.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b.政府为市场竞争创造基本条件 c.有效的稳定货币政策 d.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 e.以平等参与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 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市场经济。 特点:a.平等 b.公平(共同利益至上、共同参与决定、工资自治) c.安全 d.进步 Ⅲ.以法国为代表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国家以计划的形式加强干预。 特点:a.国有企业逐步壮大 b.双重调节机制 c.制定国民经济计划 Ⅳ.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1)基本特点: 政府运用严厉的规则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利用利益机制诱导企业行为, 使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行政指导使企业尊重政 府的意图. (2)简要介绍 ①政府制订经济计划 ②政府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 a.产业结构政策; b.产业组织政策。 总之,四种经济模式的相同点: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模式基础上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东亚模式的优缺点 (1)主要特征: a.行政引导与市场调节结合 b.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 c.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先发展 d.注重公平增长 e.谨慎的财政、金融政策 f.雁行模式 (2)主要弊端:a.政府强干预下的市场作用弱化 b.引进资金的不合理 c.引进技术,收效甚微 d.雁行模式存在弊端 e.产业结构和内部贸易不合理 f.货币金融体制存在漏洞 比较:四种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家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尽量 避免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不同点: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 式和力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为其调整经济政策 和保持经济的活力提供了有弹性的制度基础。日本模式利用其独特的企业文 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成功地达到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的目标; 德国模式以政府和企业紧密结合——构造优越的社会福利体系见长并取得了 较好的经济效果;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对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贸易自由化与关贸总协定 一、贸易理论中国际生产折中论包括3方面内容(3个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论也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当代西方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 著名专家约翰·邓宁提出的。 他的理论吸收了以往各派跨国公司理论之长,较有概括性和综合性,能兼顾 各种理论解释的需要,从而成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1)所有权优势:企业具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为 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并且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为该企业所垄断。 (2)区位优势: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时,必须比利 用本国要素投入更有利。 (3)内部化优势:企业使上述优势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企业更有 利。 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1、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1).无歧视原则——最重要原则 (2). 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3).透明度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5).取消或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6).磋商调解原则 (7).优惠发展中国家原则 (8).例外原则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1)互惠原则(对等原则)(2)透明度原则(3)市场准入原则(4)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公平贸易原则)(5)经济发展原则(6)非歧视性 原则 (7)关税减让原则(8)针对“国营贸易企业”原则(9)一般禁止数量 限制原则 3、联系:世贸组织(WTO)继承了关贸总协定(GATT)的基本原则:自由的 公平竞争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凡是参与关贸协定的成 员,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给予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贸易方面的优惠,那么, 必须无条件将此优惠给所有成员国);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关税减让原 则;透明度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市场开放原则等。 区别:世贸组织原则中没有磋商调解原则,例外原则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成因,表现形式,特征,意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 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 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 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 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成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表现形式:(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a.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b.货币流通的 全球化 c.投资活动的全球化 (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a.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 b.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 c.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a.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 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 b.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 (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作用和影响:a.减少了国际经 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 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 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特征:(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7)贸易全球化 (8)金融自由化 (9)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5、意义:(1)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2)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开辟了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反全球化运动 6、作用:(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主权互让(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A.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负面作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但 也产生了一些负作用,部分人群的利益也受到一些损害。 (2)这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将国内工人的失业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害, 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全球化运动,加剧了社会阶级摩擦。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 其国家民族利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或经济制裁,导致发展中国家出 口下降,失业者增多…所有这一切,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加剧了南北 经济摩擦。 C.经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 (1)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 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2)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带来诸多国际政治经济摩擦。这种摩擦有的表现为 各国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的表现为各国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有的表 现为人民群众对全球化进程的抵制,并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众性的反全球化运 动。 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组织的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特点 由低级到高级:(1)特惠关税区。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 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 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低、最松散也最 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特惠关税区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 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美加汽车产品协定”、“非 洲木材组织”等就属这类经济一体化。特惠关税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形 式,以致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以此为初始形式,而是一开始就从“自由 贸易区”的形式开始。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又称自由区、工商业自 由贸易区、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 自由市、自由工业区、投资促进区及对外贸易区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 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 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 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广 二、判别不同的区域经济组织为什么形式? 1、特惠关税区: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如如1993年后的欧盟,南方共同市场,欧洲共同体,加勒比共 同体,两岸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 5、经济货币同盟:如现在的欧盟。(欧洲经济货币同盟) 三.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可分为⑴以产业内部分 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⑵以发展民族工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2020年监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监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一是坚持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尽量做到让领导满意;二是协助总经理做好办 公室的日常工作,如文件的打印、复印和任务的安排、客人的接待,布置等;三是认真完 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对各类文件及时收集、归档,做到了分类存放,条理清楚,便于查阅;四是做好商检及订单的下达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等; 2020年监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回首过去,首先要感谢的是驻地办吴总监的关心和信任,还有各位同事们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本人于xxxx年6月加入武汉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于xxxx年6月2日调入行 瑞高速公路阳新至通城段房建工程第三驻地办。 这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规定自己,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严谨,思想品德端正;遵循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分配,尽职尽责,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 项工作。日常工作中能高标准严格规定自己,在法规和协议授权的范围内,身正形严,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独立地解决现实问题。本人能够注重团结协作,一同克服困难。生活中,团结同志,积极虚心的向前辈们学习。 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出纳员个人工作总结 在监理过程中,抓住“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方面来控制,主要强调事前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结合事中控制的巡视和旁站、事后控制的检查和验收。 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施工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规定各级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检查施工企业所使用图纸、图集、规范、标准的有效性,检查所使用计量器具和测量器具的准确性;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进行审查,定期组织现场质量检查。 安全控制:日常的巡视中,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施工单位整改。对于重大隐患,上报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责令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在桩基施工、混凝土浇注、防水处理等施工过程中,进行旁站。 工期控制:严格监督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协议》规定的工期组织施工,建立进度控制台帐,及时核对工程形象进度,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并分析偏差缘故。 投资控制:认真审核本专业月、季、年度工程量报表,做到不超验,不漏验,保证工程量签证的各项工程数量准确。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签认。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精选3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一:学习《世界经济概论》的收获和体会如今,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慢慢地被卷入这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经济范畴的理论问题,但实际上它还涉及了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对外政策、海外军事、国际大事件应对、国家对国际事务参与和决策等许多关于政治方面的问题。学习世界经济概论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融入社会经济中,进而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效。 从《世界经济概论》所学到的知识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突飞猛进,每一个国家都很清楚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若一个国家并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他将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认真去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使得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贸易区域的出现。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实行开放以济政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这对于每一个贸易区的成员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也会随之而出现并且得到快速的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流通的网络、通信卫星和计算机技术等,促使通信技术以前未有的速度迅速在全球形成了市场。同时,其他的新技术了也突发猛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经济,进一步推动了新经济的成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企业出现集团化发展趋势,其基本动向是组建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生产能力,以达到全球性扩张。 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过程中,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得不对其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产业调整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制造能力弱,因此这些国家先后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对本国传统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而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其行业与企业基本上处于无力营运的状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贸易量也会增长。从理论上说,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经济依存度提高,作为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则应该越来越开放、自由,这样才能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吻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化,外汇市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国际清算、兑换功能、授信、套期保值、投机等方面。并且,国际外汇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国际外汇市场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其表现为: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2、提供资金融通;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正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