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

角教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课时划分:3课时

合理安排时间…………………………………. 1课时左右

排队的问题……………………………………. 1课时左右

“田忌赛马”…………………………………..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

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二课时

课题:排队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

生初步

体会运

筹思想

在解决

实际问

题中的

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田忌赛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 图片。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A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

B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

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上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 角教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课时划分:3课时 合理安排时间…………………………………. 1课时左右 排队的问题……………………………………. 1课时左右 “田忌赛马”…………………………………..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乐乐家5月份购买大米27千克.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算出5月份一共购买多少千克的粮食.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是() A.27÷22%B.27÷8%C.27÷45% 2 . 请将字母序号填入集合圈中. A.四边形B.长方形C.正方形D.梯形. 3 . 如果每块月饼一样大,3块月饼的和1块月饼的相比,结果是()。 C.一样大 A.3块月饼的大B.1块月饼的大 4 . 三(1)班有50人,其中25人喜欢打篮球,22人喜欢踢足球,13人既喜欢打篮球又喜欢踢足球。其他的

这两种运动都不喜欢。两种运动都不喜欢的有多少人?() A.16B.13 C.14 5 . 看图列式计算,正确的是() A.3+2+4=9(个) B.3-2+4=5(个) C.4-3+2=3(个) D.4-2+3=5(个) 6 . A÷B=(A、B都不为0),A()B。 A.>B.<C.=D.无法确定 7 . 由数字0,1,2,3可以组成()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偶数. A.18B.36C.27D.48 8 . 下面图中,()幅图的答案是米. A.B.C. 9 . 如图,两人一根跳绳,圈一圈,应该准备()根跳绳。 A.3根B.4根C.5根 10 . 想一想,哪一行与其他三行不一样?()

A. B. C. D. 二、填空题 11 . 在○里填上“+”“-”“ ×”或“÷”。 0○10=109○0=023○23=04○4=1 12 . 三年级(1)班同学参加跳舞、科技小组的情况. 三(1)班参加跳舞小组的有_____人,参加科技小组的有_____人,既参加跳舞又参加科技小组的有_____人,只参加跳舞的有_____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_____人,参加跳舞小组与科技小组的一共有_____人. 13 . 4×5=(___),读作(___):,乘法口诀是(___). 14 . 填上“>”“<”或“=” 41________18+6+16 78-60-4________14 86-19-49________10 36-8-9________23 36+19+8________53 65-28+11________45-12+5

五年级数学上册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七单元测评含答案

作品编号:782345167624791823987 学校:哇代古丰市然眉山镇村庄小学* 教师:周喻王* 班级:王者伍班* 第七单元测评 1.有一条长1800 m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6 m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2.为了保护公园里的一棵千年古树,园林局决定为它做一个圆形防护栏。如果护栏有10个间隔,一共需要打多少根木桩? 3.两颗大树之间相距120 m,园林部门计划在两棵大树中间补栽14棵小树,每相邻2棵树的间隔距离相等,树的间隔是多少米? 4.有一块三角形草地,草地的三条边分别长72 m、120 m、180 m。在草地的周围每隔6 m栽一棵海棠,在相邻的两棵海棠之间等距离地栽两棵月季花。一共栽了多少棵海棠?相邻的两棵海棠之间的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5.运动会入场仪式,快乐小学参加队列表演,有60人参加,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距1 m,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 6.一排椅子共有15个座位,小力过来时,已经有一部分座位有人就座。小力发现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会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在小力过来之前,已经就座的最少有多少人? 7.一条路的一侧原有46根木电线杆(两端都有),每两根之间相邻12 m。现在要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如果每两根水泥电线杆之间相隔20 m,那么需要多少根水泥电线杆? 参考答案 1.1800÷6+1=301(棵) 2.10根 3.120÷(14+1)=8(m) 4.72+120+180=372(m)372÷6=62(棵) 6÷(2+1)=2(m) 5.60÷4=15(行)(15-1)×1=14(m) 6.提示:要想求已经就座的最少有多少人,那么就座的两人之间最多有2个空位才能满足小力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会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 7.12×(46-1)=540(m)540÷20+1=28(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三年级数学学科上册教案 主备人: 教 学 内 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 学 重 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教 学 难 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 学 准 投影课件。

备 教 学 方 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预设 一、出示题目,引发冲突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二、研讨交流,体会含义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问题: 1. 算出来的人数怎么和实际人数不符呢? 2. 为什么“两项都参加的”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 3. “两项都参加的”到底应该算几个人? 三、绘制“韦恩图”,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以实际引起学 生的兴趣,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 通过实践培养 改进意见

1、探究: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 出每个人的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 2、读懂“韦恩图”,再次体会 两项都参加的学生 问题:1. 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9+8-3=14(人)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一)基础练习 1.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要求:填一填,说一说。 2、 学生的独立思 考性,让学生在 轻松愉悦的氛 围中掌握了知 识,锻炼了能 力,学会了学 习。 陈东王爱华马超 丁旭赵军徐强 于丽周晓朱小东 陶伟卢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八单元数与形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数与形之间密切的联系,知道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等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再现杨辉三角形、三阶幻方及古今中外数学家等史料,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 7.数学广角教案 新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7.数学广角教案新人教版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是怎样编排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课时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单元《数学广角》试卷及答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接力赛跑 二、丽丽长大了,想和妈妈学做菜,星期天要学做一个炒鸡蛋,妈妈告诉她这 道菜有以下几项工序: 敲蛋(1分钟)搅蛋(1分钟)切葱(1分钟)洗锅(2分钟) 烧热锅(2分钟)烧热油(1分钟)炒蛋(4分钟) 三、一只平底锅上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 那么,煎三条鱼至少需要几分钟? 四、四(1)班的3个同学各拿一只水桶去接水,水龙头给3只桶注满水所需的 时间分别是4分钟、3分钟、1分钟,现在只有1个水龙头可以接水,怎样安排能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的时间是多少?

五、妈妈怎样安排所用的时间最少? 杀鱼、洗鱼5分钟烧鱼10分钟淘米2分钟做米饭15分钟六、小芳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哪一条路最近? 七、 1、如果有6个大人和4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2、如果有4个大人和6个学生,该怎样买票最合理?

3、5个大人和5个学生又该怎样买票呢? 八、有趣的图案。 先计算,将商写在大圆里,余数写在小圆里。 从最小的商开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直线把每一个商连接起来。

答案: 一 180 6 4224 20 260 100 二洗锅(2)切葱(1)敲蛋(1)搅蛋(1)炒蛋(4)烧热锅(2)烧热油(1) 一共是2+1+1+1+4=9(分钟) 三 6分钟 四接水顺序是:1分钟,3分钟,4分钟,总等候时间为1+1+3=5分钟五杀鱼、洗鱼5分钟烧鱼10分钟 淘米2分钟做米饭15分钟 5+10+15=30分钟 六 4条最近的路是:小芳家小君家学校 七 1)、买团体票合算:15×(6+4)=150(元) 2)、各自买票合算:20×4+10×6=140(元) 3)、15×(5+5)=150(元) 20×5+10×5=150(元)怎样买票都行 八略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胡亚辉一、单元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单元通过给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自主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交流等活动,总结出最优化方案。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中渗透了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例如,例1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例2分析家里来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在“做一做”中安排了餐厅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能让客人都尽快吃上菜等等;例3安排的是在码头卸货时,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让三艘船总的等候时间最少,接下来的“做一做”是医务室的就诊顺序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有了丰富的运筹思想,比如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的对手来排兵布阵,这里就用到了对策论的方法。例4就呈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对策论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去思考在这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例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 解析:本题只趣味脑筋急转弯。解答时注意: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解答:爷爷、爸爸、儿子 【例2】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重叠问题。解答时要明确的是2张这样的纸有1个重叠部分,用2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粘贴在一起的长度,可得重叠部分的长度;3张这样的纸就会有2个重叠部分,用3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得出重叠的长度,然后求出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 解答: (1)10×2-18=2(厘米) (2)10×3-2×2=26(厘米)或18+(10-2)=26(厘米) 答:重叠部分长2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26厘米。

【例3】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春游问题。解答时利用集合思想分析,这样两样都带的人数被算了2次,也是带矿泉水和带水果的人数比总人数多出的人数。带矿泉水的有78人和带水果的有77人加在一起,然后减去三年级的总人数就是两样都带的人数。 解答:78+77-107=155-107=48(人) 答: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48人。 【例4】3个小朋友猜灯谜,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 (1)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2)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容斥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A+B-既A又B。 (1)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即小明猜对的16个中包含小芳猜对的那9个,所以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16+9-9=16个灯谜。 (2)小明猜对了16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即从小明和小东猜对的总数中减去相同的4个就是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的数量16+12-4=24(个)。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 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 (2)老师:先填一下算式括号。 1=(1)21+3=(2)21+3+5=(4)2 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构成小正方形的个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_集合教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植树问题(一)。(教材第10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习。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 (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1)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将以游戏形式为主,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等游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几何直观,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1.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 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 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数学赋予生活的气息,顺其自然,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集合圈的作用,但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集合圈的表象,从而真正达到图形、文本和算式的有效结合,既沟通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除了把握好深浅尺度,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这些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1集合................................................................ 1课时 2练习二十三.......................................................... 1课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有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服装厂制作一批新款女式短裙,下图是制作短裙的数量和所用布料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用660米布料可以制作()条这样的短裙。 A. 500 B. 400 C. 550 D. 600 2.下面各图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根据前三个图形表面积的排列规律,第五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 20 B. 22 C. 24 3.找规律填空3、5、8、10、13、( )、18、20. A. 14 B. 15 C. 16 D. 17 4.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千米处 B. 经过2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C. 货车平均速度为37.5千米/小时 D. 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千米/小时5.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米)与时间t(分)的图像,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6.小强与小亮参加100米赛跑,比赛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跑得快 B. 小亮跑得快 C. 小强、小亮同时到达终点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住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一)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14分) 二、丽丽家两天买的菜情况如下: (每题6分,共12分) 1.两天都买的菜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2.两天一共买了多少种蔬菜? 三、学校体育小组中会打篮球的有马佳乐、张兵、夏涛、李禾木、兰翔、王

凡、林刚,会打乒乓球的有陈敏、马佳乐、杨淇、兰翔、李鸣、张兵、吕俊良、章鹏。 请根据以上名单把下图填写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填图12分,1题2分,其余每题6分,共26分) 1.既会打篮球又会打乒乓球的有( )人。 2.会打篮球和会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解答) 3.请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爸爸喜欢吃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西瓜、梨这6种水果,妈妈喜欢吃苹果、柚子、香蕉、柿子、西瓜这5种水果,丽丽喜欢吃香蕉、梨、草莓、荔枝这4种水果。(每题6分,共12分) 1.爸爸、妈妈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 2.爸爸和丽丽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 五、三(1)班同学都参加了折纸花活动。折红纸花的有30人,折黄纸花的有26人,两种颜色纸花都折的有12人。(1题6分,2题8分,共14分) 1.填写下面的图。

2.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3个小朋友一起去植物园采集树叶标本。明明采集了9种,红红采集了6种,丽丽采集了5种。丽丽采集的5种树叶标本明明全采集到了,红红采集的树叶标本有4种明明也采集到了。先用图试一试。(填图10分,其余每题6分,共22分) 1.明明和红红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 2.明明和丽丽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 答案 一、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等奖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板块一:教材分析与优化建议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优化建议: 1.教材分了4个课时来教学植树问题,但我认为前3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一节课中完成授课可以形成鲜明类比,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接受教材中的三种方法,所以我觉得可以放在一节课里学习知识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强调数形结合的策略。教学时,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逐步形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把握好教学的度,主要是通过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板块二: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思考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整体教学思考: 我认为植树问题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化归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利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归纳、推理的过程,先后向学生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模型、推理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块三:单元整合(重构)框架设计 课时1:植树问题 课时2:解决问题(两端都栽) 课时3:解决问题(两端都不栽) 课时4:解决问题(一端栽,一端不栽) 板块四: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主要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先猜测——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2、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三、学导过程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答案解析)(2)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答 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 B. 20 C. 21 D. 22 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3.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4.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 B. 95 C. 7 5.小强和小刚经常向王爷爷借书来读.已知王爷爷有100本书,其中小强读过的书有60本,小刚读过的书有50本,两人都读过的书有20本,那么() A. 两人都没读过的书有20本. B. 小强读过但小刚没读过的书有30本. C. 小刚读过但小强没读过的书有40本. D. 只有一人读过的书有70本. 6.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人。 A. 41 B. 6 C. 35 7.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8.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人。 A. 23 B. 16 C. 17 9.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