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胚芽粕

玉米胚芽粕

玉米胚芽粕

1玉米胚芽粕:属于蛋白质饲料

2.玉米胚芽粕(corn germ meaL-so1)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压榨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又称玉米脐子粕。一般在生产玉米淀粉之前先将玉米浸泡、破碎、分离胚芽,

然后取油。取油工艺分干法与湿法两种。取油后即得玉米胚芽粕

玉米胚芽粕中含粗蛋白质18%~20%,粗脂肪1%~2%,粗纤维11%~12%。其氨基酸组成与玉米蛋白饲料(或称玉米麸质饲料)相似。名称虽属于饼粕类,但按国际饲料分类法,大部分产品属于中档能量饲料。从蛋白质品质上看,玉米胚芽粕的蛋白质品质虽高于谷实类能量饲料,但各种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低于玉米蛋白粉及棉、菜籽饼粕。

.

原料取样验收操作标准

原料取样验收操作标准 一、原料到厂过磅后,品管进行取样;取样应在袋子的各个角取,一般取全车的30%左右,然后写好原料取样卡,取样卡要填写完整(原料名称、供应商、到货时间、取样人、送货车号等)。具体取样方法及标准如下: 1玉米、小麦验收取样: 1.1卸车前取综合样,取样数量要在50%以上(按包数计),进行水分、容重、感官判定,合格的准予卸车。 1.2卸车过程中,散户玉米、小麦对车内部进行再取至少一次样检测,合格的继续卸车,不合格的退货,并根据情况作出警告或处罚。 注意:散户玉米取样要经常变换方法和位置,避免一些客户找到规律后故意作弊;要随时和装卸人员保持沟通,了解客户送货质量情况。 1.3卸车过程中,大车玉米、小麦必须再从前、后、上、下不同的位置取至少4次样品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车皮玉米至少每个车皮取样一次,接船玉米至少每个车取样一次,并有检测记录。 2大宗原料取样要求: 2.1卸车前在车周围能够取到的原料进行30%左右取样,取样数量每次不低于1000克。 2.2因玉米蛋白粉、猪油、面粉质量变异较大,卸车过程中必须再次取样检测、猪油再取至少一次,玉米蛋白粉、面粉卸车时进行50-70%的取样,防止供应商掺假。 2.3其他原料可根据厂家的不同,每周1-2次的内部取样抽检,以避免供应

商作假。 特别提示:猪油取样时先用取样管伸到油罐底部搅拌几下看看是否有渣子,感官检测合格再卸车,快卸完的时候在取一个样看看两个样品是否一样,如有异常及时向主管反映。 二、取样后,,要通过原料的颜色、味道感官判定原料是否合格,不合格或有霉变,则停止卸车,并及时反馈。 三、感官判定合格的原料,通知装卸卸车,并将样品送化验室,放在待粉碎样品处等待化验员检验,样品要叠放整齐有序。 四、在卸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在卸原料的质量,发现有不合格的及时反馈给主管;卸完车后要挂上“待检原料”标示牌。 五、化验员检测结果出来后,要对照化验结果对原料质量进行判定: 1.化验指标合格的,开原料验收单,并通知保管和投料可以正常使用。 2.化验指标不达标或不合格的,要及时给主管反映,挂上“禁止使用”标示牌,并通知保管和投料;并要根据情况及时取样复检,然后再作处理。 3.对于要特殊使用的原料要根据配方填写“原料使用通知单”给保管和投料,要求其执行并监督。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玉米蛋白粉概述

玉米蛋白粉概述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籽粒经医药工业生产淀粉或酿酒工业提纯后的副产品,其蛋白质营养成分丰富,并具有特殊的味道和色泽,可用作饲料使用,与饲料工业常用的鱼粉、豆饼比较,资源优势明显,饲用价值高,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需进行再处理,可直接用作植物性蛋白原料。玉米蛋白粉作为饲料可开发的优势还在于工业化规模产量在扩大,产品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少,潜在开发性大,饲料的安全性能好。因含有未知生长因子,添加到日粮后,可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因此,玉米蛋白粉具有很广阔的生产前景。 玉米蛋白粉也叫玉米麸质粉,主要有玉米蛋白组成,含有少量的淀粉和纤维。普通玉米蛋白粉多颗粒、少粉,橙黄色,炒豆味,有点生味;高级玉米蛋白粉颗粒少、粉多,呈金黄色,有豆香味。蛋白质在猪胃肠内呈可溶性的蛋白质和不可溶性的蛋白质两种状态存在,不溶性的蛋白质易和其他大分子有机物或微量元素结合,不易被动物 吸收利用,几乎全部被动物排出体外,是组成粪干物质的成分。淀粉包含抗性淀粉和慢性淀粉,抗性淀粉在消化道内不易被淀粉酶水解,吸收水分后粘滞性增大,影响食糜的蠕动,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玉米蛋白粉中的纤维成分有NSP和木质素组成。NSP勺含量、种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粮的消化吸收,也影响氮的利用和排泄。 因不同用途、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玉米蛋白粉营养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其有效利用率和饲料配方的经济效益。医药工业生产的玉米蛋白质含蛋白质咼达60%以上。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豆饼和鱼粉咼21%和3.7%,是具有高蛋白质的饲料原料,同时粗纤维含量低于豆饼3.9%;医用玉米蛋白粉中脂肪含量高于豆饼和玉米籽实,制成饲料后,饲粮脂肪含量咼,有利于减少氨基酸氧化而生成较多的体蛋白;在咼 温条件下,还有利于能量食入。玉米蛋白粉还有降低畜禽的体热消耗,减缓热应激的作用。 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含铅量很低因为玉米从土壤中吸取大约0.2- 0.3mg/kg 的铅。正常情况下几乎检测不出,如果含铅量过高,则表明其中可能掺入含铅高的皮革粉、羽毛粉等。 灰分也是衡量玉米蛋白粉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NY/T685-2003 规定,玉米蛋白粉灰分含量在2%-4%若超过4蹴要引起注意,灰分高的玉米蛋白粉,其灰化产物为灰色,正常颜色为黑色粉状。灰化产物加硝酸滴定发生剧烈反应,表明有石粉存在。 纯正的玉米蛋白粉在热水中不溶解,蛋白质受热变性,呈絮状下沉,其水溶液是无色澄清透明的(叶黄素不溶于水),伪劣的玉米蛋白粉在水中悬浮,沉淀很慢,其水溶液呈混浊状,甚至呈黄色(掺入水溶性色素或黄色染料),因此,通过溶解水溶液颜色可以判定玉

青贮玉米质量标准

一、青贮原理 青贮是利用微生物的乳酸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性的一种方法。青贮过程的实质是将新鲜植物紧实地堆积在不透气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转化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并能阻止原料中的养分被微生物破坏,从而将原料中的养分很好的保存下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不断积累,乳酸积累的结果使酸度增强,乳酸菌自身亦受抑制而停止活动,发酵结束.青贮发酵完成一般需要17~21天。由于青贮原料是在密闭并停止微生物活动的条件下储存的,因此可以长期保存,甚至有几十年不变质的纪录。 综上所述青贮是指建立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的技术。青贮饲料也就是指将新鲜的青刈饲料作物、牧草、新鲜的全株玉米或收货籽实后的玉米秸等青绿多汁饲料直接或经适当的处理后,切碎、压实、密封于青贮窖、壕或塔内,在厌氧环境下,通过乳酸发酵而成。 二、青贮饲料及加工调制 1、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 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因原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其共同特点是:青贮饲料中富含水分、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以全株玉米营养价值最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非蛋白氮中以酰胺和氨基酸的比例高,大部分的淀粉和糖类分解为乳酸,粗纤维质地变软。因此易于消化。 2、青贮饲料的种类

(1)常规青贮:目前常用于玉米秸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青贮料可极大限度的保存原料原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好。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丰富,粗蛋白为8.4%,碳水化合物为12.7%。 (2)半干青贮:半干青贮又叫低水分青贮,是指青贮原料收割后,经风干含水量降到45%~55%,形成对微生物不利的生理干燥和厌氧环境,同时植物细胞形成高渗透压,使生命活动受限制,发酵过程变慢,在无氧的条件下保持青贮料的方法。它兼有干草和一般青贮料的优点,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料多一倍。半干青贮调制过程中,营养损失减少,是日益被广泛采用的青贮发酵主要类型之一,常用于苜蓿半干青贮。 (3)混合青贮:混合青贮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青贮原料进行混合青贮,互相取长补短调制青贮的方法。这种青贮方法适合于青贮原料干物质含量低(如块根块茎类饲料)与秸秆或糠麸类混合青贮,或者含可发酵糖少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等。 (4)添加剂青贮:添加剂青贮就是在一般青贮的基础上加入适当添加剂的一种方法。青贮添加剂可分为3类,第一类发酵促进剂,主要有淀粉和糖类,作用是为细菌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发酵正常进行。如糖蜜、玉米粉、大麦粉、葡萄糖、蔗糖、马铃薯和纤维素酶等;第二类发酵抑制剂,主要包括强酸和盐类,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如甲酸、乙酸、苯甲酸、柠檬酸、稀盐酸、硫酸、磷酸等;第三类营养型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对青贮发酵一般不起有益作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尿素,尿素和磷酸脲属于非蛋白氮添加剂,一般在青贮料中添加0.3%~0.5%。此外还有氨、缩二脲、矿物质等。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干基)8~11 脂肪%(干基)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0.025玉米油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 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以上(双酶法25~38%)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 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 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 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 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 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_张东升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 张东升王虎蔡建荣蔡正森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玉米及其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应用。在优化了样品前处理后,其方法灵敏度为1.0ng/ml,线性范围为0 ̄20ng/ml,回收率为70.3% ̄90.9%,并用该法测定了24份玉米副产物样品,检出率达100%,阳性率为37.5%,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有较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玉米副产物;玉米赤霉烯酮;ELISA;测定 中图分类号S816.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名F-2、FES或RAL,以下简称ZEN)是唯一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的非甾类雌激素型毒素。ZEN为白色晶体,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腈、醇类和苯;微溶于石油醚和正己烷;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碱性水溶液[1,2]。ZEN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引起动物雌激素亢进症,导致动物不孕或流产,对猪、牛和羊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3,4]。玉米、小麦和配合饲料污染ZEN的报告较多,此外,其它麦类、高粱、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玉米副产物是饲料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它是很多非优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5],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而其中ZEN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 目前分析ZEN的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6,7]、气相色谱法(GC)[8]、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9,10]和酶联免疫法(ELISA)[11,12]。对于大量样品的常规性定量检测,酶联免疫分析具有简便、成本低、快速的优点。因玉米副产物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其中的成分也有区别,在用ELISA准确测定其含量时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旨在通过优化该类样品的前处理,通过碱性水溶液提取,中和并转相至有机相中,然后进行ELISA检测。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重现性,为解决该类样品中ZEN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酶标仪(MK3,labsystem,热电);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小型粉碎机,微量移液器(20 ̄200μl,labsystem);微型摇床(KS130,IKA,德国);高速离心机;pH计;ZENELISA检测试剂盒(无锡市艾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AR级);pH值7.5的PBS缓冲溶液:8.7gNaCl,0.25gNaH2PO4?2H2O,3.0gNa2HPO4?12H2O,超纯水定容至1000ml。ZEN标准品(Sigma,美国);标准品及样品稀释液(甲醇:PBS=1:9)。 1.2样品来源 新希望集团各分公司提供,共24份玉米副产物:玉米酒精糟(DDGS)3份,玉米蛋白粉11份、玉米蛋白饲料3份、玉米胚芽粕2份、玉米麸5份。另外玉米2份。1.3方法 1.3.1原理 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经提取、纯化后与定量特异性抗体反应,多余的游离抗体则与酶标板内的包被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物和底物后显色,与标准比较来测定含量。 1.3.2样品处理 a:称取过筛(20目筛)样品5.00g置于带塞的三角瓶中,加入0.5gNaCl,加甲醇水(1:1)50ml振摇10min,8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一定体积,用样品稀释液适当稀释后作样品待测液。 b:称取10.00g试样置于带塞三角瓶中,加4ml水和50ml的三氯甲烷,盖紧瓶塞,提取30min,加5.0g无水硫酸钠,混匀,过滤,取滤液25ml置于分液漏斗中,沿管壁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40g/l)20ml,并轻轻转动2min,静置分层,弃去三氯甲烷层。向氢氧化钠溶液层中加入3ml磷酸溶液(1+10),再用磷酸溶液(1+19)来调节pH值(请用pH计来调节)至9.5左右,然后加入30ml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min,静置分层,放出三氯甲烷层至蒸发皿中,65℃水浴挥干,50ml的甲醇水(1:1)溶解残渣。摇匀,稀释后作样品的待测液。1.3.3ZEN标准溶液 试剂盒中有0、1.0、2.5、5.0、10.0、20.0μg/l系列标准溶液。 张东升,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14063,江苏省无锡市钱荣路7号。 王虎,新希望集团中心化验室。 蔡建荣、蔡正森,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2007-09-28《饲料工业》?2008年第29卷第1期 检测技术

第五章 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第五章常用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植物性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豆粕的掺假识别 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识别方法如下:(一)掺玉米粉的检查 取碘0.3g、碘化钾1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载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再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的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小。 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0.95g、0.96 g、0.97 g、0.98 g、0.99 g,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 g、0.04 g、0.03 g、0.02 g、0.01 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品分别含5%、4%、3%、2%、1%玉米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 (二)掺玉米胚芽粕的检查 豆粕中掺玉米胚芽粕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镜下观察豆粕可见豆粕皮,且豆粕皮外表面光滑,有光泽,并可见明显凹痕和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绵状组织,并可观察到种脐,豆粕颗粒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而玉米胚芽粕镜下观察具油腻感,黄棕色,同时可见玉米皮特征,玉米皮镜下薄并

且半透明。所以,二者在镜下很容易区别。 (三)掺豆饼碎的检查 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以借助于显微镜进行镜检。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褐色,豆粕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快质地粗糙,颜色外深内浅。二者感官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粕碎成团快,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粕碎的掺假识别 豆粕碎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以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子粕的掺假识别 菜子粕掺假主要掺杂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沙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一)感官检查 正常的菜子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幽香味较特殊,其他原料不具备。同时菜子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蔬讼感觉。而搀假菜子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 (二)盐酸检查 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10%盐酸,没有气泡产生,面掺假的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则有大量气泡产生。 (三)粗蛋白质的检查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国家商品玉米标准(doc 7页)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玉米GB1353―1999 前言 GB1353―1986《玉米》已实施12年之久,在这期间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玉米食用比例大幅下降,目前主要作为饲料原料和工业用粮;玉米品种及栽培、收获均有较大的改变。根据目前的情况并参考其他农业大国的标准,本次修订对原标准做了如下重要技术改变:――将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将水分指标统一为不超过14. 0%。 ――增加不完善粒指标,定为不超过5.0%。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353―1986。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吉林省粮食局、陕西省粮食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陶英、李长久、谢玉珍、张雪梅、封成斌。 玉米GB1353―1999

3.2 不完善粒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颗粒。包括下列几种: 3.2.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 破损粒:籽粒破损达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颗粒。 3.2.4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表皮的颗粒。 3.2.5 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3.2.6 热损伤粒:受热后外表或胚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3.3 杂质 通过规定筛层和无使用价值的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 筛下物: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 3.3.2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3.3.3 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3.4 色泽、气味 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4.1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分为三类: 4.1.1 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色玉米。

玉米蛋白粉掺假的鉴别

咨询园地 玉米蛋白粉掺假的鉴别 南昌正大畜禽有限公司邓莉萍韩晓琴刘沛民 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徐国茂 玉米蛋白粉作为一种蛋白质原料,被广泛地使用在饲料中,特别是在肉鸡料中,还可以补充黄色素,是一种较好的蛋白质饲料。然而也有不少商人受利益驱使,在玉米蛋白粉中掺假,所以在购进玉米蛋白粉的时候需要仔细辨别。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可对玉米蛋白粉进行掺假鉴别。 1看外观闻气味 正常的玉米蛋白粉呈黄色,颜色均匀自然;掺假的,颜色常常偏呆板;正常的玉米蛋白粉有特殊的发酵气味,而掺假的往往气味不正常。 2镜检 正常的玉米蛋白粉在显微镜底下为均匀的黄白色细颗粒;而掺假的有的有发亮的晶体状物,有的有较多淡黄色粉状颗粒,有的还掺有细小的深红色细颗粒(可能是染色剂)。 3检测常规指标 对玉米蛋白粉所做的常见指标检测包括水分、粗蛋白质、脂肪和粗灰分。其中粗灰分亦为一重要衡量指标。好的玉米蛋白粉粗灰分一般小于2%,超过3%时就要引起注意了。有的掺假的样品粗灰分甚至达到10%以上。 4检查是否掺石粉 用1B1的稀盐酸滴加,看是否冒气泡。如冒气泡,则掺有石粉。 5检查是否掺有尿素 生黄豆粉中的脲素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溶在水中呈碱性,加入酚红后溶液呈红色。检测方法为:将玉米蛋白粉015g放在25mL的试管中,加入约012g的生黄豆粉和3至5滴酚红指示剂(1g/L),加入约15m L水,迅速盖好塞子,摇动片刻,静置数分钟,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样品中含有尿素。 6检查是否掺有脲醛聚合物 611反应原理1)尿醛树脂聚合物在加热情况下,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分解成甲醛与氨。2)甲醛与变色酸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一兰紫色络合物。612试剂配制变色酸011g溶于100m L浓硫酸。 613检测步骤镜检时若发现小球状、颜色与周围颜色不一致、用探针轻压后会散开并呈晶体状为可疑物,可将可疑物夹出放置于小烧杯或培养皿中,滴入变色酸,微热,若变成兰紫色,则证明其含有脲醛聚合物(又称蛋白精)。该方法配制的变色酸易光解,不宜久存,宜现配现用。 7检查是否掺有铵盐 711原理铵盐在浓碱的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氨,可使pH试纸立即变成蓝色。 712检测方法将镜下的可疑物夹出3至5粒,放入培养皿内。在皿内贴一湿润的pH试纸,向培养皿内加入约3mL30%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好培养皿,如pH试纸变成蓝色则样品中含有氨盐。 8检查是否掺有加入染色剂的有机氮 将2~5g的玉米蛋白粉放入100mL小烧杯中,加入1B3的盐酸溶液10~20mL搅拌,如掺有经过染色后的有机氮,其混合液会变色,多数为浅红色,用滤纸过滤后干燥滤上物可见细小的粉红色小颗粒。变红的混合液再加入40%的NaOH溶液,浅红色会恢复到浅黄色。 9快速测定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含量 玉米蛋白粉颜色越深叶黄素含量越高。正常 ) 40 )中国饲料2004年第3期

(完整版)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

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时的日期。 A.1.3 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 A.1.4 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 A.1.5 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 A.1.6 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 叶片色: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 雄穗分枝: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 颖壳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 花药颜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 花丝颜色: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 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 果穗与茎秆角度: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45°表示。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 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 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12 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 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饲料原料地掺假识别

饲料原料的掺假识别 一、豆粕的掺假识别 豆粕主要掺假有: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碎,识别方法如下:1、掺玉米粉的检查取碘0.3g、碘化钾1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吸管滴1滴水在截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截玻片上的水中展开,然后滴入1滴碘-碘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的标准样品,可清楚地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含玉米粉的载玻片上,含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随玉米粉含量的增加,蓝色颗粒增加,棕色颗粒减少。标准样品的制备:取通过20号筛的纯豆粕的0.95g、0.96g、0.97g、0.98、0.99g,依次通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g、0.04g、0.03g、0.02g、0.01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样品分别含5%、4%、3%、2%、1%玉米粉的豆粕,按照上述步骤制成五个标准样片,以便半定量比较观察用。2、掺豆饼碎的检查豆粕中掺豆饼碎也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检查,因豆粕与豆饼碎加工工艺不同,镜下状态不一样,豆粕镜下形状不规则,一般硬而脆,子叶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奶油色或黄禢色,豆饼碎子叶因挤压成团,这种颗粒状团块质地粗糙,颜色外深浅。二者感观也可以大致区分,豆粕一般为碎片状,而豆饼成团块,颜色比豆粕深。 二、豆饼的掺假识别 豆饼掺假,目前仅限于玉米粉,具体检查方法可见豆粕中掺玉米粉的检查。 三、菜籽粕的掺假识别 菜籽粕掺假主要掺尽可能一些低廉的原料,而且较重,如泥土、砂石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1、感官检查正常的菜籽粕为黄色或浅褐色,具有浓厚的油香味,这种油香味较特殊,其它原料不具备。同时菜籽粕有一定的油光性,用手抓时,有疏松感觉。而掺假菜籽粕油香味淡,颜色也暗淡,无油光性,用手抓时,感觉较沉2、盐酸检查正常的菜籽粕加入适量的

(完整版)玉米蛋白粉质量控制

玉米蛋白粉的质量控制 玉米蛋白粉是食品工业中用玉米加工淀粉的副产品,其粗蛋白可以达到50%以上,富含Met,胱氨酸和LeU等。特别应用于肉鸡,对虾等饲料中。 1、玉米蛋白粉的加工过程 玉米淀粉的提取,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将玉米籽粒的各个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离,湿磨是目前玉米淀粉生产的惟一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将其浸泡软化,以便于以后磨碎,并且在中间还在添加二氧化硫,破坏包裹 在淀粉表面的蛋白质网膜。 在后续工艺中,实现胚芽,纤维,麸质等的分离。最后剩下玉米淀粉。 玉米蛋白粉就是利用从淀粉中分享蛋白质时得到的黄浆水进行离心分离产生。 工艺流程: 玉米---浸渍----破碎----筛分---(分离出玉米胚芽和外皮)-----离心分离(分离出玉米 淀粉)-----黄浆水------离心沉淀(或气浮选洗浓缩)-----压滤------干燥------成品(玉 米蛋白粉) 这样的生产流程,分离得到的淀粉占60%,蛋白粉只有5-8%。蛋白含量越高,产品 越低。 2、玉米蛋白粉的质量标准 感观指标:黄色结晶状物质。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有粒状和粉状两种。纯玉米蛋 白粉的手感流动性较好,具有均匀一致的甜香味。一般认为颜色越黄者品质越佳。 而掺假玉米蛋白粉的颜色异常。正常的玉米蛋白粉在显微镜下为均匀的黄白色细颗 粒。而掺假时常有发亮的晶状物,或者较多淡黄色粉状颗粒。有的还掺有细小的深 红色细颗粒(染色剂) 3、玉米蛋白粉的营养成分 对玉米蛋白粉常见指标检测包括:水分,粗蛋白质,脂肪和粗灰分。其中粗灰份亦 为一项重要指标,好的玉米蛋白粉粗灰分一般小于2%,超过3%就要引起注意了。 蛋白。其氨基酸总量大于大豆粉和鳕鱼粉,其中含硫氨基酸和亮氨酸的含量高于大 豆粉和鳕鱼粉。但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可与大豆粉和鳕鱼粉的蛋白源相互补 充。 需要指出的是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总数与鱼粉的不同。鱼粉的氨基酸总量达粗蛋白 质含量的90%即可认定合格。而大多数的实验室测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总量要高于 粗蛋白质数值很多。这是由于氨基酸组成不同而造成的。 玉米蛋白中叶黄素含量为关键指标,一般高达100-300mg/kg,是玉米的15-20倍。 对蛋黄肤皮之着色效果相当好。故在饲料中使用玉米蛋白粉可以减少玉米的用量。 色素容易氧化而消失。

国际准则(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精心整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 量%? 色泽、气味? 总量?生霉粒量?1?≥720?≤4.0?≤2.0? ≤1.0? ≤14.0? 正常? 2?≥685?≤6.0?3?≥650?≤8.0?4? ≥620? ≤10.0? 5?≥590?≤15.0?等外?<590?—?注: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 和潜在?的危害。??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 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 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 ?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 ?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 ?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 酮等有?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 ?而这种带菌的玉 ?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

4、玉米的质量标准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二、玉米霉菌毒素 一、玉米及其副产物 DDGS 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 1.1 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

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 B1 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 30-500 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 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 二、霉变玉米的危害

鱼粉掺假鉴别

(一)鱼粉的掺假检验 A.物理方法: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使用显微镜检法需要熟悉一些常见掺假物的典型显微特征。谷壳粉中谷壳碎片外表面有纵横条纹;麦麸中麦片外表面有细皱纹,部分有麦毛;棉籽饼中棉籽壳碎片较厚,断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带呈阶梯型,有些表面附有绵丝;菜子饼中菜籽壳为红褐色或黑色,较薄,表面呈网状;贝壳粉颗粒方形或不规则,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花生壳有点状或条纹状突起,也有成锯齿状;碱处理的骨粒出现小孔。 B.化学方法: 鱼粉中掺入植物质的检测 凡植物质均含淀粉和木质素。淀粉可与碘化钾反应,产生蓝色或蓝黑色化合物。 木质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间苯三酚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故利用上述两种反应,即可迅速检出鱼粉中是否掺有植物质。 检测方法: ①取被检鱼粉1~2g入试管中,加4~5倍蒸馏水加热至沸以浸出淀粉。冷却后,滴入1~2滴碘—碘化钾(KI)溶液(取K16g入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2gI,溶解后摇匀,置棕色瓶中保存),若溶液即现蓝色或黑蓝色,表明鱼粉中掺有淀粉。 ②取被检粉碎鱼粉少许平铺入表面皿中,用间苯三酚液(2g间苯三酚溶入100ml90%乙醇中)浸湿,放置5~10min,再滴加2~3滴浓盐酸,若试样中出现散布的红色点,说明鱼粉中掺入了含木质素物质。 2.鱼粉中掺入血粉的检测

常见原料的掺杂及鉴别方法

常见原料的掺杂、伪造的检测与鉴定 (一)鱼粉的掺假检验 A.物理方法: (1)感官检查法:根据鱼粉成分的形状、结构、颜色、质地、光泽度、透明度、颗粒度等体征来检查。 ① 标准鱼粉一般为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稍显油腻的粉状物,可见到大量疏松呈粉末的鱼肌纤维及少量的骨刺、鱼鳞、鱼眼等物;颜色均匀一致,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手握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粘,不成团;有浓郁的烤鱼味,略有鱼腥味。 ② 鱼粉色泽随鱼种而异,墨罕敦鱼粉呈淡黄色或淡褐色,沙丁鱼粉呈红褐色,白鱼粉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加热过度或含油脂高者,颜色加深。如果鱼粉色深偏黑红,外观失去光泽,闻之有焦糊味,为储藏不当引起自燃的烧焦鱼粉。如果鱼粉表面深褐色,有油臭味,是脂肪氧化的结果。如果鱼粉有氨臭味,可能是贮藏中脂肪变性。如果色泽灰白或灰黄,腥味较浓,光泽不强,纤维状物较多,粗看似灰渣,易结块,粉状颗粒较细且多成小团,触摸易粉碎,不见或少见鱼肌纤维,则为掺假鱼粉,需要进一步检验。 (2)漂浮法:取少许样品放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后静置。观察水面漂浮物和水底沉淀物,如果水面有羽毛碎片或植物性物质(稻壳粉、花生壳粉、麦麸等)或水底有沙石等矿物质,说明月份中掺入该类物质。 (3)气味测试法:根据样品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判别是否掺入植物性物质。真品燃烧时是毛发燃烧的气味,如果出现谷物干炒的芳香味,说明掺入植物性物质。另外还可以根据气味判别是否掺入尿素。只需要取样品20克放入小烧杯中,加10克生大豆粉和适量水,加塞后加热15-20分钟,去掉塞子后如果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入尿素。 (4)汽泡鉴别法: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白醋,如果出现大量汽泡并发出吱吱声,说明掺有石粉,贝壳粉、蟹壳粉等物。 (5)显微镜检法:显微镜检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出大多数掺假物,但因为需要使用立体显微镜,故一般常用于大中型饲料企业或养殖户。使

饲料检验的小方法

些马场通常需要去市场或小贩手里购买饲用的精料,但现在市场的假冒伪劣饲料较为横行,这就需要购买者需要掌握一些饲料鉴别的小常识,以保证购得饲料的质量。 1玉米 优质玉米为淡黄色至金黄色,也有少数玉米为白色。味道为特有的甜味。不得有霉味及酸败味。冬季水分不能高于16%,夏季水分控制在14%以内,不得有虫蛀和霉变粒。 2麸皮 优质麸皮为淡黄色,具有小麦特有的气味,不应有发酸或发霉味。麸皮常掺有滑石粉、稻糠。将手插入麸皮中,若手上粘有白色粉末不易滑落,则说明掺有滑石粉,容易抖落为残余面粉。用手抓起使劲擦,若擦时有胀的感觉,说明有稻糠。 3豆粕 优质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有烤黄豆的香味,但不应有酸败、霉变、焦味或生豆味。伪豆粕常掺有泥沙、玉米皮或经稀释烘干于的玉米皮上的石粉,或是用玉米芯和石粉加上蛋白精,配上颜色,制成粒,压成片,掺入豆粕中。 a泥沙用水浸法鉴别:取少量放入烧杯放适量的水,摇动搅动后静止,若豆粕分层,则上为豆粕,下为泥沙。 b掺有玉米鉴别:取少量样品于表面器皿中,滴上碘酒,1分钟变为蓝黑色说明掺有玉米。 c石粉: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石粉。

d 生熟豆粕鉴别:取少量样品于10%的尿素水中,45°C温热一小时。石蕊试纸测试,蓝色为生豆粕,否则说明是熟的。豆粕颜色完全呈金黄色,有豆香,说明加工合适。如颜色呈棕红色且颜色较深,为加热过度,氨基酸失活,使用加之降低。如颜色发黄绿。说明发生霉变,易造成腹泻。 4米糠 优质为淡黄色或褐色,很小的片状,有米糠味,不应有酸败、霉味及异臭味。含有少量的小碎米李,含有高油脂易结团,不应有虫蛀和结块现象。禁饲大皮糠(砻糠),消化能值低,是负担! 5菜粕 优质的为红褐色至灰黑色,有菜籽特殊的香味,粉状,含有种皮。不法商贩加入膨润土,采用容重方法检测,应特别注意! 6棉粕 优质为黄褐色至深褐色,略带有棉籽油的香味,粉状,含有少量的籽皮和棉绒。 假棉粕主要是掺入稻壳和麸皮,根据棉粕不同颜色在稻壳粉及麸皮中加入色素,经干燥制成粒,粒度比米粒小,使其颜色与棉粕极为相似,不易辨别。看到可疑的粒度拿出来用力搓,即成粉末,说明其内有假。 1.麸皮 麸皮中常发现掺有滑石粉、稻谷糠等,掺入量一般为8-10%。将手插入一堆麸皮中然后抽出,如果手指上粘有白色粉末,且不易抖落

速冻甜玉米标准

速冻甜玉米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由农业部种植业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万久、杨秀兰、吴丽娜。 本标准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解释。 甜玉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和标志、标签、包装、贮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对甜玉米质量的检验、评价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513——1985粮食、油料检验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法 GB/T6194——1986水果、蔬菜可溶性糖测定法 GB/T 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甜玉米 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在最佳采收期(一般授粉后21天-25天)可溶性糖含量≥8%。 3.2 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包括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和非还原糖(蔗糖等)。 4要求 4.1甜玉米品质评分及等级指标 4.1.1甜玉米外观品质评分等级指标见表1 表1甜玉米外观品质评分指标 外观品质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型粒形一致,籽粒饱满,排列整齐紧密,具有乳熟时应有的色泽,籽粒柔嫩、皮薄,无秃尖、无虫咬,无霉变,无损伤,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评分27-30 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粒形基本一致,有个别籽粒不饱满,籽粒排列整齐,色泽稍差,籽粒柔嫩性稍差,皮较薄,秃尖小于1cm,无虫咬,无霉变,损伤粒少于5粒,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评分22-26 基本具有本品种应有特性穗型粒形稍有差异,饱满度稍差,籽粒排列基本整齐,有少量籽粒色泽与本品种不同,籽粒柔嫩性较差,皮较厚,秃尖小于2 cm,无虫咬,无霉变,损伤粒少于10粒,苞叶包被基本完整。评分18-21 4.1.2甜玉米蒸煮品质评分见表2 表2甜玉米蒸煮品质评分 气味色泽甜度皮的薄厚柔嫩风味蒸煮品质总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