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下《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下《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下《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A.太阳日

B.恒星日

C.回归年

D.恒星年

【答案】D。平太阳周年运动绕天赤道完整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或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称为恒星年。1恒星年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故选D。

3.下列关于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个科考站都会出现极昼现象

B.四个科考站常年降水丰富

C.四个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大陆

D.四个科考站只有一个位于西半球

【答案】D。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这四个南极科考站中,除去长城站,其他三个均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由于位于南极圈以外,因此无极昼极夜现象;南极气候的特点是酷寒、干旱和烈风,因此不会常年降水丰富;长城站位于南极洲的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但该岛不属于南极大陆,所以长城站不位于南极大陆,但位于南极洲;四个科考站只有长城站(62°12′59″S,58°57′52″W)位于西半球,其他三个均位于东半球。故选D。

一些有创意的广告有时与地理现象密切相关。如图2,甲、乙、丙三张照片是麦当劳公司在芝加哥(42°N,88°W)一天中3个时间点拍摄的户外广告。图丁为照片的侧视效果图,该广告牌所在的房屋顶部水平放置着一个大叉子,叉子的倒影是麦当劳的标志,每天早上6时到11时,叉子在阳光下的影子位置的变化可以告诉大家什么时间吃麦当劳的什么产品。仔细阅读照片中的地理信息,回答4~5题。

4. 图2一天中叉子影子的位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2

A.地球的公转运动

B.地球的自转运动

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黄赤交角的变化

【答案】B。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不同,叉子的影子位置和长短就会有变化。故选B。

5.当中国新年钟敲响时候,按该快餐店所在区时计算,叉子的影子最靠近的是()。

A.8点

B.9点

C.10点

D.11点

【答案】C。我国新牢钟声敲响的时间是24时或0时,我国使用东八区北京时间,而该快餐店位于西六区,两地之间相差14个小时。根据东边时间早于西边可知,该快餐店的地方时为前一天的10时。故选C。

6.喷出岩具有的特殊构造是()。

A.层建构造

B.片理构造

C.气孔构造

D.板状构造

【答案】C。当熔岩喷出时,由于压力降低,气体从熔岩中逸出而形成各种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气孔,个别呈管状,以浮岩和火山渣的气孔构造最为发育。最为典型的便是玄武岩。

7.图中表示某地质剖面,图中断层所属的类型的是()。

A. 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垂直断层

【答案】B。由图中可以看出地层上盘上升呈推覆体状,下盘下降,原来位置较低的地层移动到位置较高的地层的上方,这是典型的逆断层现象。

下图为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6

10.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依次是()。

A.广西、新疆、上海、北京

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

C.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答案】C。根据农业用水量比重最低为乙判断为上海;农业用水量比例最高的为丁判断为新疆;生活用水量占比重最高的为甲,判断为北京。

11.下列关于图6中省级行政区用水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炎热、生活用水比例高

B.乙技术落后,工业用水比例高

C丙植被稀少,生态用水比例低

D丁气候干旱,农业用水比例高

【答案】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省农业用水占90%,可见农业用水比例相当高;乙、丙两地同样是农业用水比例相对较高,选项中的表述错误。

图7为北半球山地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关联示意图,图8为某自然带景观图片,回答12~13题。

图7 图8

12.图7反应了影响自然带分布因素的变化规律,下列正确的是()。

A.沿x方向水分减少

B.沿x方向热量减少

C.沿y方向水分增加

D.沿y方向热量增加

【答案】B。从图7可以看出,沿X方向纬度逐渐升高,自然带也逐渐过渡为冰原带,热量在不断减少,故B正确;沿y方向表示的是海拨高度的升高,水分和热量均是在逐渐减少。

13.图7中的数字序号表示自然带,则图8景现所处的自然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图8中反映的是热带雨林中的景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在图7中对应的自然带应该是①处。

14.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代表现实世界地理实体或者现象在信息世界中的映射,下列属于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是()。

①空间特征②属性特征③时间特征④数字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15.从2000年至2010年,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得到控制

B.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C.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

D.劳动力比重略有减少

【答案】B。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提高,B正确;在这10年里,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加剧,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并没有得到控制,A错误;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得到一定控制,C错误;劳动力比重仍比较大,D错

误。

16.根据数据分析,解决我国未来人口发展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B.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C.降低少年儿童入学率 D.鼓励移民以减少人口总量

【答案】B 。从图中可知,我国60岁以上年龄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会引起社会缺乏劳动力、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故答案选B 。

20世纪80年代

本地原料采购

外地原料采购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以来

17.二十世纪80年代,该乡镇发展此工业主要依托的是()。 A.丰富的劳动力 B.充足的原料 C.巨大的市场 D.便利的交通

【答案】B 。从图可知,该乡镇发展工业主要是为了利用本地原料,故答案选B 。 18.本世纪以来,该乡镇建设现代化工业区,大力发展此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能源充足 ②社会协作增强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市场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由图知,市场需求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及企业间协作增加有利于工业

家庭作坊

市场

采购商

简易市场、销售商户

原辅料采购商 养殖农场 饲料商

外地代理商 门面店

现代市场、销售商户

集聚,故答案选D。

19.2012年国务院批准贵阳市、安顺市的部分乡镇建设贵安新区规划,将其作为黔中经济核心区和推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极和新引擎。根据城市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区建设所处的阶段是()。

A.中心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答案】B。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故答案选B。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用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22~23题。

22.在我国最适宜推广该模式的生产地区是()。

A.黄淮平原

B.黄土高原

C.辽东丘陵

D.珠江三角洲

【答案】D。黄淮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都位于温带地区,种植业中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水韬和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不适宜种植,A、B、C错。珠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地区,适宜水稻、甘蔗生长,降水多,河湖多,适宜发展渔业,D对。

23.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减缓人口老龄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读图示循环农业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一沼气,①③对,图示农业模式是建设美丽乡村,不是加快城镇发展,②错。该农业模式也不会减缓人口老龄化,④错。所以选B。

24.关于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持征叙述,正确的是()。

A.畜牧业发达

B.粮食单产低

C.热带种植园多

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C。东南亚地处热带,热量充足,土壤肥沃,降水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具有发展热带种植园优势,故答案选C。

25.中缅天然气管线贯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

B.减缓土地荒漠化程度

C.增加大气温室气体排放

D.加强我国能源供应安全

【答案】D。中缅天然气管线不仅满足云南和贵州等西南地区的用气需求,还与其他气区及沿海官网相连,从而实现了国产气与进口管道天然气的连接,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的整体安全,故答案选D。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的内涵。(12分)

【参考答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爱好。具体现在:

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②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路活动,从而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能离开“用”字,这种学习更强调的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③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同时也体现在通过地理学习,既能学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又能获得观察观测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读图技能。

④终身发展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学会地理的思维模式,学会地理思维,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有助于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不仅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而且能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地理知识涉及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通过地理学习,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审美情趣以及自身内在美的气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社会的要求。

27.绘制澳大利亚轮廓图,设置图例并填绘主要气候类型,简述澳大利亚轮廓图和气候特点的教学过程要点。(12分)

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⑤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亚热带湿润气候

要点:

(1)北部:受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东部:由于大分水岭的存在,使得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4)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三、材料分析题(共3题,第28题16分,29题16分,30题20分,共52分)

28.材料:

图1 天山位置与分布及冰湖的分布

表1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天山不同区域冰湖数量与面积

年份

西天山北天山中央天山东天山

数量面积/㎞2数量面积/㎞2数量面积/㎞2数量面积/㎞2数量面积/㎞2

1990s 125 7.373 353 15.890 512 37.378 371 22.075 1361 82.715 2000s 155 8.765 397 18.010 536 36.995 445 25.060 1535 88.831 2010s 164 9.145 425 19.195 557 39.045 521 29.119 1667 96.504 问题:

(1)描述天山地区冰湖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近二十年天山冰湖的变化趋势(10分)。

(2)分析冰湖变化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及其预防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空间分布特点:中央天山分布最多,其次是东天山。(4分)

冰湖的变化趋势:1990~2010年,天山地区冰湖面积增大,数量增多,西天山、北天山冰湖面积扩张速率在减缓,中央天山冰湖面积减少后增加;东天山表现持续快速扩张。(6分)

(2)正效应:冰川融水是冰湖的重要水源。冰湖的迅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因气候变暖而导载的区域冰川水资源亏损,对干旱的天山山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建设弥足珍贵。(2分)

负效应:冰湖面积不断扩张导致本区冰湖溃决洪水的频次和强度加大。(2分)

防御措施:加强天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防洪措施。(2分)

29.下面是某中学两位老师关于“天气符号”的教学片断:

王老师的教学片段

教师:天气是多变的,所以我们时常需要收看天气颈报。为了方便大家收看天气预报,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天气特征。你们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先把书翻到第42页,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将下列一些天气的符号和所表示天气状况连接起来,看看谁最快,最准确。

学生争着举手完成天气符号连线题。

陶老师的教学片断:

教师:你们看得懂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图吗?

学生:天气预报上的天气符号看不懂。

教师显示“天气符号”投影片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这些特定的天气符号和特定的天气如何联系?

学生:晴天嘛,太阳光芒四射。

学生:阴天,乌云密布看不见天日。

学生:雪的符号真像雪花。

学生:三角形的东西砸在身上很疼,用来表示“冰雹”很形象。

学生:沙尘暴的“沙”字拼音第一个字母是“S”,而且沙尘暴是随风前进的,所以是“S”上加一个“→”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来记忆天气符号,说的非常好。下面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风向、风级表示的方法……

问题:

(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概述两位教师对“天气符号”教学方式的不同点。(8分)

(2)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兴趣记忆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学生生动活泼,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记忆。

②读练记忆法。想要牢记某些地理事物,单听教师口讲并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起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

③分散记忆法。一趟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地理事物,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即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忆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者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一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又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联想记忆法。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必须注意联系;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知识之间要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融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

⑤特点记忆法。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和交通等特点,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够帮助记忆的作用。

⑥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⑦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记忆变成理解的记忆,可以串联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

⑧无意记忆法。即给学生造成必学的环境,使他们不自觉地、被迫地进行学习和记忆。此外,还有成立绘图小组、出地理谜语,举行象征性的“环球大航行”游戏等,都可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但必须围绕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行。

两位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同:

①导入不同。王老师是直接导入,陶老师是从生活实际设问导入。

②学生学习获取知识方式不同。王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文章内容,陶老师采用联想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到达理解式学习。

③检验方法不同。王老师在学生自学后直接让学生判断天气符号,陶老师肯定学生表现,从而进入下一个知识的学习。

(2)陶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其设置问题具有引导性,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具体思维占主导的思维特点,问题由简到难,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想式记忆达到理解记忆,能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最终达到了本节课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30.材斜:

下面是“中国的民族”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

【课前安排】

1.收集并观察1980年版人民币上的人物分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反映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3.调查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图文音像资料。

(导人新课,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唱到的56朵花,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课前我给同学们留了调查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调查的结果。(教师出示1980年版1角、2元、5元、10元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

学生:我经过查找资料,了解到10元左侧是蒙古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5角左侧是苗族,右侧是汉族。

学生:1角左侧是高山族,右侧是满族。

……

教师:好,刚才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可见大家课前的调查是非常认真的。下面,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你来给我的讲一下你们民族的情况。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藏族,根据我的调查,藏族人口459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拦,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从此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往来密切。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豪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学生:我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服饰……

教师:大家了解的真多,有很多知识是老师都不知道的,希望大家能把这种探索的精神和习惯保持下去。下面我们播放一组歌曲,看谁能最先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教曲。(播放事先串接在一起的歌曲:《草原牧歌》《乌苏里船歌》《珠穆朗玛》《大阪城的姑娘》《刘三姐》《五朵金花》等)

问题:

(1)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该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特点。(9分)

(2)举例说明该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形式及其所起的作用。(7分)

(3)评述课前布置的第三个活动要求及其课堂实施情况。(4分)

【参考答案】

(1)①趣味性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1980年版人民币的头像、少数民族的歌曲等课程资源,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民币、歌曲等课程资源,都非常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③呈现载体多样活泼。资料的呈现不是单一的文字形式,有人民币、图文资料、歌曲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用嘴说,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2)①歌曲的利用:该教师在两处使用了歌曲资源。

a导入环节:播放《56个民族56朵花》这首歌,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突出本堂课学习主题《中国的民族》,进行点题。

b巩固拓展环节:播放《珠穆朗玛》《刘三姐》《达坂城的姑娘》等具有民族特点的歌曲,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少数民族习俗的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对少数民族习俗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视野。

②少数民族的图文资料:

开展一个活动“假如你是你所熟悉的那个少数民族,你来给大家讲一下那个民族的情况”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讲述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3)①与第二个问题有点重复。两个问题都是关于“民族文化和习俗”的资料。

②活动设置太泛,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我国有56个民族,活动设置太泛。

③活动不具备可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去“调查”,但是没有提供相关的途径和方式,凭借学生的阅历无法“调查”。

在实施在过程中,该教师只是播放一些歌曲,让学生进行讲述部分少数民族,并没有完成“我国民族文化和习俗”这个目标。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1.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越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黑龙工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31.【参考答案】

(1)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方的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分析南北存在差异的原因。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候特点,学会看图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2)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

【展示图片】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

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知道

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生活,下面的故

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

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

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

约?

观察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二个要素——中国气候。(板书:气候)

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1.

图,

【讲解】我们知道气候包括气温和降

水两个基本要素,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

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

深有体会。小明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

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

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羽绒服。大家

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回顾读图方法】

同学们可以通过平时天气预报得出刚

才的结论,让我们从地图上验证一下我

们刚才的发现。出示“我国1月平均气

【思考回答】

冬季时,海口比较温暖,而哈尔滨

寒冷

先读图名,这幅图为我国1月平均

气温分布图,代表的是我国冬季平均

温分布图”,读地图要首先读什么?第二步读什么?

【读图引导】

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知道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读图的第三步——根据问题,提取信息。请同学们依次完成PPT上的提示问题。

(问题1)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图中共有几条等温线?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读图引导】

(问题2)1月的最低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分布在哪?

(问题3)1月南北温差是多少?【小结】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过渡】同样是在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同样的季节会出现这么大的温度差异呢?

【引导】

(1)我国南北跨了多少纬度?(2)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里?对我国冬季气温有什么影响?

(3)我们常在冬天听天气预报的时候会听到“寒潮”,它来自哪里?气温的分布。

第二步读图例,图中颜色不同的区域表示的气温也不相同

(问题1)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从图中可以看出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问题2)最低气温为-28℃以下,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最高气温大概是16℃以上,分布在海南岛及台湾岛南部。

(问题3)50℃左右

(1)我国南北跨了将近55个纬度(2)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越少。(3)冬季寒潮位于西伯利亚地区,为冬季风的源地,临近我国北方。

承接过渡: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越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有了冬天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大家课后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这个问题。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

环节四:小

【课堂小结】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这是我国气温的特点之一,我国的气候还有怎样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结作业

【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更多因气温差异带来的影响的资料或图片

(2)预习下节内容

周边摊位中小企业现代工业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背诵要点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背诵要点 1、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 (2)区域性; (3)空间性; (4)动态性 2、可持续发展内涵:生态可持续(基础)、经济可持续(条件)和社会可持续(目的)。 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4、说课包含的要素: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板书设计。 5、韦伯工业区位论是聚集指向论和劳动成本论。 6、马汉提出“海权论”,柯恩提出“多极世界”模型,麦金德提出“心脏地带学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环境决定论”,罗士培提出“适应论”,巴罗斯提出“生态论”。 7、洪堡和李特尔是德国人,是全世界近代地理的奠基人。 简答/材料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2、简述“高中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往的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材为核心或者相对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除此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1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班有学生37名、初二班有学生32名、初二有学生33名、初二班有学生41名、初二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每一节课强化地理学案,全批全改,要求节节清,人人清。 强化阶段测试,全批全改,要求章章清,人人清。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 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 ①②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D ?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B ?③④ C.①④D ?②③ 3. 6月22 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点观 12 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 广州一海口一上海一北京 B .海口一广州一上海一北京 C.北京一上海一海口一广州D .北京一上海一广州一海口 4 .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A. 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B .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D .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 玻璃瓶、塑料袋B ?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D ?烂菜叶、果皮 6. 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 ②④B .①③ C.①④D .③④ 7. 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D .海蚀作用 8.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A. 南郊和北郊B .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D .东郊和西郊 9 .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 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 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35km,在大洋下平均厚5km。 克拉克值:把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即元素的丰度。 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 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根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凝→深层侵入岩;在浅层冷凝→浅层侵入岩②岩浆喷出地表→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是指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表现出来的成层性。 成岩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阶段而形成岩石,称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通常分为:海相、陆相和过渡相,以下又可各自细分。沉积建造:是彼此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类型有地槽、地台、过渡型建造。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地质构造是地质运动的形迹。引起地质构造的力主要有压应力、张应力、扭应力三类构造。分别形成压性、张性与扭性构造。层次岩石受地应力的作用后,构造变动表现最明显,主要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成为褶皱,其中的单个弯曲则叫褶曲。褶皱能直接反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形成的,可能是由升降运动使岩层向上拱起和向下坳曲,但 大多数是在水平运动下受到挤压而形 成的,而且缩短了岩层的水平距离。基 本形态只有背斜(上凸)和向斜(下凹) 两种。 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 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 象称为断裂。虽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 未发生明显滑动、位移的断裂构造叫做 节理。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则 称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 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者为上盘, 位于倾斜面之下的为下盘,两盘沿水平 方向相对位移为水平断层;上盘相对上 升的是逆断层而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称为正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 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 火山地震都是快速构造运动。火山喷 发:即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 和能量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火山喷出 物很复杂,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火山 喷发形式有两类:①裂隙式喷发;②中 心式(或管状)喷发。火山喷发则形成 火山,无一例外分布在大小板块边界 上。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即 大地的快速震动。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 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 发生断裂、错动,急剧的释放积聚的能 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 起地表的震动。地震只发生于地球表面 至700km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地 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 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 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称为体波(纵波和横波)沿地面 传播的称面波,实际上也是一种纵波, 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性最大。地震释放能 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 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称为里氏级。世 界地震区呈带状分布并与板块边界非 常一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 的主要因素。 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活动带如 大洋中脊、海沟、深大断裂等分割成不 连续的独立单元(块体),这些块体就 是所说的板块。板块浮在软流层上,其 内部稳定,边缘是比较活跃的活动带, 有强烈的构造运动。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是新地壳增 生的地方,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 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如美洲板块与 非洲板块之间的边界。喷出物多为玄武 岩,以张应力产生的正断层和节理为 主。震源浅烈度小。大洋中脊:由于海 底扩张形成的,位于大洋中间、纵贯世 界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是大洋板块新 生的地方,是板块发散型边界。 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见于两个板 块挤压、汇聚、俯冲、消减的地方。又 分为海沟岛弧型(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 块之间的边界)和地缝合线型(印度洋 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边界)。地缝合 线:两陆地板块的碰撞结合地带就是地 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汇聚时,在原弧 沟系中发生碰撞,于是产生大规模的水 平挤压,褶皱成巨大的山系。现在阿尔 卑斯—喜马拉雅地带,就是古特提斯海 消失形成的一条地缝合线。 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在这种 边界上,没有板块的新生和消亡,是由 于前两类边界的活动导致板块间的其 他部分作剪切向水平错动而形成,仅见 于大洋地壳中。 地质年代: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的组 成、构造及外部形态不免经常发生变 化,一系列变化构成的连续时间,可以 清晰的反映地壳演化的历史,通常以地 质年代表示这种演化的时间和顺序,地 质年代又有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之分。 相对年代法(古生物地层法):依据地 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 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 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 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此法虽能分清地 质时间的先后,却不能确定其具体时 间。 绝对年代法:通过矿物或岩石的放射性 同位素的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蜕变规 律计算其绝对年龄,即距今天的年数。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ˉ气态物质称为 大气。地球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由干洁空气(是指除去水汽、液体和固 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 气)、水汽、悬浮尘粒或杂质组成。大 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固体杂质和液体 微粒,如海盐粉粒、灰尘(特别是硅酸 盐)、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所构 成的稳定混合物,称为气溶胶粒子。半 径10ˉ2——10ˉ8 cm主要来源有自 然源和人工源两种。 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 面积上(横截面积1平方cm)铅直空 气柱的重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 际单位制用帕斯卡(Pa),气象学采用 白帕(hPa)为单位。1hPa=10ˉ2N∕ cm2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平均高度 11km。①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 特点,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②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出 现在此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③气温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 100m下降0.65℃。 平流层:从对流层到55km左右的大气 层,气流稳定。温度随高度不变或微升, 由等温分布变为逆温分布。水汽、尘埃 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 明度良好。 中间层:从平流层到85km高度的气层, 也叫高空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 下降。80km高度上,有一个白天出现 的电离层,也叫D层。暖层和散逸层。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 (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 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 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事实上, 由于太阳光谱辐照度随波长的变化曲 线而有年际变化,太阳常数并非保持恒 定。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本身太阳 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下垫 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潜热和 感热转化给大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 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 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 投向地面。后者既是大气逆辐射,他的 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 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 的温度。这种保温作用,即大气的温室 效应(花房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 及近地面大气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内,以适合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这 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既包括自然大 气中固有的CO2、水汽、O3、CH4、 N2O等成分,也包括人类活动释放的污 染物质,主要有氟氯烃化合物(CFCs) 及CO2、CH4等。在某一时段内物体 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平衡或辐射 差额。一天之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 差叫气温日较差。在等温线图上垂直 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 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 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愈大; 反之愈小。封闭等温线表示存在温暖或 寒冷中心。 饱和空气: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 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 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饱和空气的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初一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认识大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 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 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 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 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 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 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 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 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 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0分,27小题14分,共24分) 26.参考答案 (1)热力环流示意图 (2)教学讲解要点: 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③热力环流的判读技巧: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高压和低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比);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④热力环流的表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7.参考答案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运用价值。 (2)科学精神与态度 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6分,30小题20分,共52分) 28.参考答案 (1)从北海市向西边沿海地区扩张;从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张;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张(6分) (2)季风气候显着,雨热同期,适合甘蔗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4分) (3)问题:甘蔗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压力大、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地理教师教学计划

地理教师教学计划 导读:地理教师教学计划1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学期,新学生,新环境,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主管教学校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校七年级共有五个班平行班级,平均每个班级30人。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学生的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开学近一周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强,一些小学生身上的特点还没有完全褪去,面对地理这门新的课程,本学期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动的习惯,多安排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种多样,该教材针对初中

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体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七年级上册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与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共五章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分三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组成要素,重点是经线、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这里面主要学习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做铺垫。第三节地图,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学习读图、析图、绘图和选图用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分两节,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概念和分布,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海陆的变迁,重点讲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理论。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共包括四节,第一节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入手,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第二、三节分别讲述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主要介绍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世界人口与人种的构成和分布;第二节主要讲述世界上各地区的语言种类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节讲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类型,聚落的特点和影

(完整版)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

地理教师招聘考试《地理学科知识》题库【2016完整版】第I卷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空气的水平运动④空气作上升冷却运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成正比的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②大气层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6月22日,北京、海口、广州、上海四地同学,均在当地正午12点观测同样高度竹杆的影子,竹杆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广州—海口—上海—北京 B.海口—广州—上海—北京 C.北京—上海—海口—广州 D.北京—上海—广州—海口 4.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 A.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5.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玻璃瓶、塑料袋 B.废铜烂铁、破布料 C.旧报纸、易拉罐 D.烂菜叶、果皮 6.目前世界城市化特点是( ) ①北美洲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南美洲国家 ②西欧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城市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于发达国家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自然因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冰川的侵蚀作用 D.海蚀作用 8.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北京市的工业区应建在( ) A.南郊和北郊 B.东北郊和西南郊 C.西北郊和东南郊 D.东郊和西郊 9.因地制宜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 A.加强农业资源调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 B.加强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 C.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生产布局适当集中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新选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新选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Grade 8 Volume 1 ( 工作计划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

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新选版) 【篇一】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

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初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地理学科复习知识点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 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 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 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 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 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 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 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 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 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 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 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 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 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 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

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 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 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 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讲解学习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2020初一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万事列好计划,能让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清楚,对工作有很大帮助。下面是的初一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___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

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训练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②植被是( )。 A.热带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硬叶林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 B.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差异 D.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黑灯工厂”就是工厂可以关着灯,照样在生产。从原材料进去,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黑灯工厂”最适宜用于( )。 A.原料指向型工业 B.技术指向型工业 C.劳力指向型工业 D.市场指向型工业 4.“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将( )。 A.加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 B.减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 C.促进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D.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14.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省(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某快运公司推出“快件动态轨迹,看得见的快件旅程”服务项目,只需输入订单号,就可直观地看到快件的最新状态。这是某消费者利用网店的货物追踪查寻功能,得到表中的结果。实现该项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是( )。 16.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二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二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钓鱼岛自古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于大陆岛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受黑潮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周围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李某乘车在邯郸街道上等红灯时,随手拍下了前方的太阳能红绿灯。下图为拍摄的红绿灯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车辆行驶的方向为()。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3.如果可以通过电脑调控太阳能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以获得最多的太阳辐射能,该太阳能板一年中调整角度范围是()。 A.90° B.66°44′ C.23°26′ D.46°52′ 4.当太阳能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小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黄河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河段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B.我国东北小麦播种正忙 C.开普敦正值多雨期 D.邯郸高三学生正在进行9月摸底考试 读某山地的山峰周边等高线及等温线示意图(下图),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丙 B.丙>甲=丁>乙 C.丙>乙=丁<甲 D.甲>丙>乙=丁 6.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迎风坡 D.阴坡和迎风坡 图中左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A地河谷及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A地河谷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断层 C.地垒 D.地堑 8.关于A地所在河流位置及流向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由北向南流 B.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C.南半球、由北向南流 D.南半球、由南向北流 9.图中A地河流水面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B.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远日点 D.我国北方寒冷干燥 下图为黄河流域各省人均用水量与万元GDP耗水量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下列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普遍比上游地区少 B.宁夏落后农田灌溉方式造成人均用水量大 C.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比上游地区要低 D.万元GDP耗水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11.有专家建议以市场配置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你认为,该措施将有利于黄河下游地区()。 A.退耕还林还草 B.获得经济补偿 C.扩大水田面积 D.增强节水意识

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