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化 检 验 工 艺

理 化 检 验 工 艺
理 化 检 验 工 艺

理化金相检测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理化检验工艺

1 总则

1.1 为了保证锅炉安装修理改造工程中理化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理化检验和实验的方法及评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和检验、实验结果准确性,特制定此工艺。

1.2 本工艺适用于本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金属结构、锅炉安装修理改造过程中所需的理化和实验项目。

1.3 理化检验工作除执行本工艺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

2 编写依据

GB 223.1—19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 223.2—1981 《钢铁合金中硫量的测定》

GB 223.3—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 223.4—198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量》

GB 223.5—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

GB/T 4338—1995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13298—19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 1818—1994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4340.2—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GB/T 4340.3—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GB/T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4342—1991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231—2002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法》

GB/T 230—2002~2004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法》

GB 4340—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法》

3 检验工艺

3.1 钢铁五元素测定工艺

3.1.1 碳含量的测定:

碳含量的测定常用三种方法:碱石棉吸收重量法、气体容量法和游离碳测定法。

3.1.1.1 碱石棉吸收重量法主要适用于生铁、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铁粉等。其测定范围:0.10%~5.0%。其方法是将试样置于高温炉中加热并通氧燃烧,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经除硫后,以已知重量的内装碱石棉的吸收瓶吸收二氧化碳,称量。由吸收瓶之增重,计算试样中的含碳量。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1—1981《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第一章。

3.1.1.2 气体容量法主要适用于生铁、铁粉、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

密合金等。其测定范围:0.10%~2.0%。其方法是将试样置于高温炉中加热并通氧燃烧,使碳氧化成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经除硫后收集于量气管中。然后以氢氧化钾溶液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前后体积之差即为二氧化碳体积,由此计算碳含量。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1—1981《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第二章。

3.1.1.3 游离碳测定法主要适用于生铁和碳钢。其测定范围:0.03%一5.0%。其方法是将试样经酸溶解后,滤取游离碳,经碱洗、酸洗、水洗并烘干后,根据游离碳含量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测定游离碳。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1—1981《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第三章。

3.1.1.4 碳量分析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碳量允许差

注:此允许差仅为保证与判定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而设,与其他部门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平行分析二份或二份以上试样时,所得之分析数据的极差值不超过所载允许差两倍者(即±允许差以内),均应认为有效,以求得平均值。用标准试样校验时,结果偏差不得超过所载允许差。

3.1.2 硫含量的测定:

硫含量的测定常用三种方法: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燃烧——碘酸钾容量法和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光度法。

3.1.2.1 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主要适用于生铁、铁粉、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和精密合金等。其测定范围:0.003%以上。其方法是将试样在饱和溴水中用盐酸—硝酸溶解,高氯酸冒烟,过滤除去硅、钨、铌等,并通过活性氧化铝色层柱除去大部分干扰元素后,用稀氢氧化铵洗脱色层柱上的硫酸根,以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2—1981《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第一章。

3.1.2.2 燃烧——碘酸钾容量法主要适用于生铁、铁粉、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其测定范围:0.003%~0.20%。其方法是将试样置于高温炉中加热并通氧燃烧,使硫氧化成二氧化硫,被酸性淀粉溶液吸收后,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浅蓝色为终点。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2—1981《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第二章。

3.1.2.3 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光度法主要适用于生铁、铁粉、碳钢、合金钢、高温合金及精密合金等。其测定范围:0.001%~0.030%。其方法是将试样溶于硝酸一盐酸混合酸中,同时加溴使硫氧化成硫酸。试液蒸干驱尽硝酸后加氢碘酸一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在氮气流下加热蒸馏,硫酸被还原成硫化氢,用乙酸锌溶液吸收,然后用N,N-二甲基对苯二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使生成次甲基蓝,在波长667nm处,测其吸光度。

具体分析方法步骤执行GB 223.2—1981《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第

三章。

3.1.2.4 硅量分析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硅量允许整

注:此允许差仅为保证与判定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而设,与其他部门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平行分析两份或两份以上试样时,所得之分析数据的极差值不超过所栽允许差二倍者(即±允许差以内),均应认为有效,以求得平均值。

用标准试样校验时,结果偏差不得超过所栽允许差。

3.1.3 硅含量的测定:

吸取母液1 mL于50 mL量瓶中(液体直接放人底部)加入钼酸铵3 mL 摇匀放置5 min~30min。室温低于10℃时,放置30 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20 min;室温低于30℃时,放置10min。后加入草酸5 mL摇匀,柳安亚铁铵5 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5 min后将上述溶液移入“72型”比色计2 cm掖槽中,在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660 mm处,测量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硅含量。

3.1.4 锰含量的测定:

吸取母液5 mL于50 mL量瓶中,加入混酸20 mL,过硫酸铵5 mL(15%现配),煮沸30 s~60 s,取下冷却,稀释至刻度。5 min后将溶液移人于“72型”比色计,于波长为530 mm处测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锰含量。

3.1.5 磷含量的测定:

吸取母液5 mL于50mL量瓶中,加1:5硫酸3 mL,硝酸铋5 mL,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3滴,钼酸铵2mL,抗坏血酸15 mL,稀释至刻度。放置5 min后,移人“72”型比色计中,波长700mm处,测量其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磷含量。

3.2 光谱分析工艺

3.2.1 光谱分析仪器。

3.2.1.1 采用WKF-2型或其他的便携式光谱仪。

3.2.1.2 光谱仪应性能良好,电弧发生器工作正常,保护系统良好,看谱镜视野明亮、清晰;手轮转动灵活;手柄动作开关正常。

3.2.1.3 仪器电源应采用软电缆,长度不小于10m;接地线采用胶线。

3.2.1.4 接地桩采用的圆钢加工,一端磨尖;接地线与接地桩应连接可靠。

3.2.2 光谱分析工艺

3.2.2.1 对检测件的要求

a)检测件应除锈、除油、除漆、清除氧化皮,应打磨露出金属光泽,打磨面积不小于400 mm2;

b)整箱或整捆检测件,应由委托单位开箱、解捆,在地面摆放整齐,并在每件被检件上加工出检测面。对有焊接接头的工件,应在焊缝两侧均打磨出检测面;

c)各种阀门及结构复杂的设备应在解体后进行光谱分析;

d)焊缝光谱分析原则上不要加工出检测面,但应打掉药皮。

3.2.2.2 仪器连接、电弧调节

a)先连接看谱镜与电弧发声器,再连接接地线与电源线,

b)接地桩应插在潮湿的地方,插入深度应不小于150mm,

c)打开电源开关,引弧后调节间隙旋钮,直至电弧燃烧稳定、无暴鸣声为止。

3.2.2.3 工作准备

a)根据委托单上提供的钢号,查出该钢号合金元素的含量:

b)对专业性强或结构复杂的检测件,委托单位应配合技术人员,以保证光谱分析的准确性:

c)材质构成复杂的结构件,委托单位应提供材质分布图,

d)如被检测件属精密部件或不允许引弧的部位,委托单位应向工作人员事先说明;

e)开始工作前,应对检测件进行清点,并核实型号、规格和数量,如与委托单不符,应进一步查清。

3.2.3 技术要点

3.2.3.1 进行光谱分析时,每分析完一点,应转动圆片电极,用清洁部位在下一点引弧,以保证分析准确。电极转动一周后,应更换新电极。

3.2.3.2 发现分析结果与委托不符时,应在该工件上另选一点做为检测面重新分析。

3.2.3.3 确认检测件错用材质后,应向委托单位技术人员说明,并在该部件上进行明显标记或隔离。

3.2.3.4 焊缝光谱可参照上述有关条款进行,对管径大于或等于159 mm的管道焊缝进行光谱分析时,每条焊缝至少分析三个点。

3.2.3.5 合金元素的含量,依照光谱表进行评定。

3.2.3.6 对于经过分析不相符的部件,应追踪处置记录。对于更换后重新光

谱分析的部件,报告中应注明。

3.2.4 检验资料

3.2.

4.1 光谱分析资料包括:委托单、分析记录、分析报告、不相符部件处置反馈记录。

3.2.

4.2 光谱分析结束后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包括委托单位、工件名称、规格、数量编号、设计钢号、实际分析结果、不符合的工件数量、编号等。

3.2.

4.3 检验资料的管理遵照《金属检验与试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3.2.

4.4 对有问题的工件,应按照《质量问题处理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进行处理。

3.3 金属拉伸试验工艺

3.3.1 样坯的截取以及试样的制备

3.3.1.1 试样的制备应按GB 2649—1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中第三章的规定进行制备。

3.3.1.2 样坯可以在焊接试件上垂直于焊接轴线截取,机械加工后,焊接轴线位于试样平行长度的中心。

3.3.1.3 样坯截取位置、方法及数量按GB 2649—1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操作。

3.3.1.4 每个试样均应有区别于其他试样的标识,以识别其在被截试件中的准确位置。

3.3.1.5 试样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方法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应防止表面应变硬化或材料过热。在受热长度L范围内,表面不应有横向刀痕或划痕。

3.3.1.6 无特殊要求时,试样表面应用机械方法去除焊缝余高,使其与母材原始表面平齐。

3.3.1.7 接头拉伸试样的形状分为板形、整管和圆形三种。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技术条件予以选用。

3.3.1.8 通常试样厚度应为焊接接头试样厚度,如果试件厚度超过30mm 时,则可以接头不同厚度区取若干试样以取代接头全厚度的单个试样。但每个试样的厚度应不小于30mm,且所取试样应覆盖接头的整个厚度。3.3.1.9 被检试件若作整管拉伸时,应制作塞头,以利夹持,试件加工应符合要求,不可带油及尖锐的棱边。棱边应锉圆,圆角半径不得大于1 mm。

3.3.2 根据送检人员填写的委托单,试验人员检查委托试件,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3.3.3 试验人员根据委托单,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检试件的尺寸,预计最大受载量,选择适当的度盘,并挂上相应的秤跎。

3.3.4 开动万能机械试验机,使试验台缓缓上升,这时将平衡锤调到垂直位置,并拨动指针到度盘零点。

3.3.5 选择适当的夹头,试件与试验台垂直,试件的中心线与夹头的中心线重合,不可产生偏心负荷。如无特殊要求,可连续载荷直至拉断。试验过程中,试验台不可升得过高,也不可超负荷使用。其屈服前应力及屈服后的增加速度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3.3.6 试验完毕,要关闭送油阀手柄,打开回油阀手柄,使试验台恢复到原位,并根据测力度盘上的数据,按规定计算出结果,写出检验报告。

抗拉强度测定按下式计算:

σ=P b/Fo(MN/m2)

式中:P b——最大载荷;

F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根据所试材料牌号的设计值判定是否合格。

3.3.7 检验报告在“报告人”、“审核”各栏必须有签名,并有负责人确认,加盖试验专用章后,方可有效。

3.3.8 试验与结果记录

3.3.8.1 试验所涉及的试验仪器、试样尺寸、试验条件和性能测定等均应符合GB/T 228—2002《金属拉伸试验方法》及GB/T 4338—1995《金属高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

3.3.8.2 试验报告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试样的形式及截取位置;

b)试样拉断后的抗拉强度或抗拉负荷值;

c)试样断裂后断裂处出现的缺陷种类和数量,

d)试样的断裂位置。

3.4 金属弯曲试验工艺

3.4.1 样坯的截取以及试样的制备

3.4.1.1 试样的制备应按GB 2649—1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中第三章的规定进行制备。

3.4.1.2 样坯可从试件上截取。横弯试样应垂至于焊缝轴线截取,机械加工后,焊缝中心线应位于试样长度的中心。纵弯试样应平行于焊缝轴线截取,机械加工后,焊缝中心线应位于试样宽度的中心。

3.4.1.3 样坯截取位置、方法及数量按GB 2649—1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操作。

3.4.1.4 每个试样均应有区别于其他试样的标识,以识别其在被截试件中的准确位置。

3.4.1.5 试样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方法制备,在制备过程中应防止表面应变硬化或材料过热。在受热长度L范围内,表面不应有横向刀痕或划痕。

3.4.1.6 焊缝的正、背表面均应用机械方法修整,使其与母材原始表面平齐。但任何咬边均不得用机械方法去除,除非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

3.4.1.7 横弯试样的尺寸。

a)对于板材试件,试样的宽度b应不小于厚度的1.5倍,至少为20mm。

b)对于管材试件,试样的宽度b应为:

管径≤50 mm时,6为S+0.1D(最小为10mm);

管径>50 mm时,6为S+0.05D(最小为10 mm,最大为40mm);式中S 为管壁厚度,D为管子外径。

通常试样厚度。应为焊接接头试件厚度。

c)如果试件厚度超过20mm,则可从接头不同厚度区取若干试样应覆盖接头的整个厚度,但每个试样的厚度不应小于2 mm,且所取试样应覆盖接头的整个厚度。此时,应表明试样在焊接接头厚度中的位置。

3.4.1.8 侧弯试样尺寸

试样厚度。应大于或等于10mm;宽度b应当等于靠近焊接接头的母材的厚度。

当原接头试件的厚度超过40mm时,则可从接头不同厚度区取若干试样以取代接头全厚度的单个试样,但每个试样的宽度b应在20~40 mm范围内,这些试样应覆盖接头的全厚度。此时,应表明试样在焊接接头厚度中的位置。

3.4.1.9 纵弯试样的尺寸

试样的尺寸如表1。

如果接头厚度超过20 mm时或试验机功率不够时,可在试验受压面一侧加工至20 mm。

3.4.1.10 试样拉伸面上的棱角应当用机械方法加工成半径不超过0.2a的圆角(最大值为3mm),其侧面加工粗糙度应低于Ra12.5μm。

3.4.2 试验方法

圆形压头弯曲(三点弯曲)试验法、辊筒弯曲(缠绕式导向弯曲)试验法分别见GB 2653—1989《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中第六章、第七章。

3.4.3 试验步骤:

a)根据送检人员填写的委托单,试验人员检查委托试件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b)被检试件的截取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每件试样都要打标识,加工应符合要求,尖锐棱边要锉圆,但圆弧半径不得大于2mm。加工方向应平行于试样纵轴,如有焊缝必须加工打磨与母材平齐,且尽可能保留焊缝两侧中至少一侧的母材原始表面;

c)检查送检试件合格后,根据委托单及有关标准与技术要求,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确定弯心直径、支架距离和规定角度;

d)装上弯心,调整支座距离。试件的中心应对准弯心的轴线,弯心轴线要与两支辊平行而与试件垂直。试验时,应平衡缓慢而均匀地对试样施加压力直到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为止;

e)试验结束后,检查弯曲处、外表面和反侧面如果无裂缝、断裂或起层及气孔类尺寸不超过规范要求,则判弯曲合格。

3.4.4 试验记录

3.4.1 试样弯曲到规定角度后,沿试样拉伸部位出现的裂纹及焊接缺陷尺寸按相应标准或产品技术条件进行评定。

3.4.4.2 试验报告应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

a)试样的形式及截取位置;

b)弯曲方法或内辊半径;

c)弯曲角度;

d)试样拉伸面上出现的裂纹或焊接缺陷的尺寸及位置。

3.5 冲击检验操作工艺

3.5.1 试样的制备

3.5.1.1 以10m m×10m m×55 mm带有V型缺口的试样为标准试样。其制备应采用机械加工或磨削方法加工,加工过程中应防止加工表面的应变硬化或材料过热。

3.5.1.2 试样的标记不应影响支座对试样的支承,也不得使缺口附近产生加工硬化。一般应标记在试样的端面、侧面或缺口背面距端面15 mm以内(但不得标在支承面上)。

3.5.1.3 用于实验的试样缺口处若发现有肉眼可见的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则不得进行试验,

3.5.2 准备工作

在做冲击试验前要对冲击试验机进行全面检查。首先应保证试验有足够的刚性,安装稳定、牢固,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及设备各紧固螺丝是

否拧紧。然后将各润滑点加油,开机试车,检查摆锤空打是否指零(摆锤自由下垂时,使被动指针紧靠主动指针,并对准最大冲击能量处,扬起摆锤空打,被动指针应指示零位)。其偏差不应超过最小分度值的四分之一。

3.5.3 做试样冲击试验

a)试样的放置应贴紧支座,并能使摆锤刀刃打击在试样背向缺口一面。试样缺口对称面应位于两支座对称面上。其偏差不应大于±0.2mm。

b)当没有规定具体温度时,试验温度一般应为20℃±5℃,当有规定具体要求时,试样打出的实际温度一般不应超过±2℃。

3.5.4 试验数据结果的处理至少应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计算时应采用“四舍五入,五单双”数字修约规则。

试验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数据无效:

a) 误操作;

b) 试样打断有卡锤现象;

c) 试样断口上有明显淬火裂痕,且试验数据显著偏低。

3.5.5 试验与结果的记录

3.5.5.1 试验机、试样要求应符合GB/T 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和GB 229—1994《金属夏比(U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

3.5.5.2 低温冲击试验应根据GB/T 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的相应规定进行。

3.5.5.3 根据现场条件或技术条件的要求,试验结果可以用冲击吸收功,也可以用冲击韧性值表达。当采用V型缺口试样时,分别用A kv或a kv表示;采用U型缺口试样时,相应用A kv或a ku表示。

3.5.5.4 试验报告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 试样的形式及缺口的方位;

b) 实验强度;

c) 试样破断的冲击吸收功或冲击韧性值;

d) 断口上发现的缺陷种类。

3.5.5.5 试样操作完毕后,应根据相应的标准或产品技术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

3.6 金属硬度检验工艺

3.6.1 检验程序

3.6.1.1 检验流程

委托?确定检验方法和内容?试样加工?检验?签发检验报告。

3.6.1.2 硬度检验实行委托单制度,由委托单位填写委托单,说明受检试样的情况、数量、试验目的及要求。

3.6.1.3 根据试验目的、要求及被检验试件的情况,确定试验方法和内容。

a) 布氏硬度法可测定未经淬火钢、铸铁、有色金属及质地较软的轴承合金等的布氏硬度值。但硬度较高的试件,其硬度>HRC60的试件不宜采用布氏硬度法,以免压坏冲头。

b) 洛氏硬度可测定经过热处理的钢制品的洛氏硬度值(HRC);也可测定硬度超过67HRC的金属的硬度值(HRA);还可测定较软或中等硬度的金属制品的洛氏硬度值(HRB)。

c) 维氏硬度法可测定黑色金属(铸铁除外)和有色金属的维氏硬度值。

d) 显微硬度法可以测定薄板金属和小尺寸试样的硬度,测定硬而脆的金属和合金的硬度,也可测定显微组织上某个组织的硬度。

e) 里氏硬度法适用于施工现场的金属部件的测定及硬度范围在HLD300~900的金属部件的硬度测定。

3.6.1.4 试样的制备

试样的条件应满足所对应的硬度试验法所要求的条件,诸如试件的厚度、大小、重量、光洁度等。在制备试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受热、冷加工等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制备好的试验面最好是平面,试验面应具有金属光泽,不应有氧化皮、油物及其他污物,试样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6;对于圆弧面试样,应满足仪器对试件曲率半径的要求。

3.6.1.5 检验工作应依照硬度试验法所要求的条件和方法,并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规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硬度计的正常使用及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3.6.1.6 检验结果的评定应依据规程、合同和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

3.6.1.7 对检验的结果应依据《信息反馈制度》的要求及时出具报告,及时进行质量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3.6.2 试验记录

3.6.2.1 应根据相应的标准或产品技术条件对试验结果进行评定。

3.6.2.2 检验报告记录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测定的硬度值;

b)测点位置简图;

c)不同于标准规定的操作。

3.7 金属断口试验工艺

3.7.1 试样的数量与制备

3.7.1.1 制备断口检验试样用的试件、数量和焊剂要求按JB 1613—198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操作。

3.7.1.2 每个断口检验试件作为一个断口检验试样。

3.7.1.3 制备断口试样时,应将高于母材表面的焊缝部分除去并在焊缝宽度的中部刻槽,应一次折断,不宜反复冲压。

3.7.1.4 试样折断后应防止断口表面损伤或污染

3.7.2 根据送检人员填写的委托单,试验人员检查委托试件,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3.7.3 送检试件数量及取样部位,按相应的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执行。尺寸和刻槽深度要符合相应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

3.7.4 断口检验

将加工好的试件压断应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操作时,沟槽应放置与两支承轴中心,使刀口与沟槽中心线相吻合,然后施加压力,直到压断为止。

3.7.5 断口检验合格标准规定如下:

a)不得有疏松,裂纹和未熔合应符合表2的要求。

b)在同一横截面上,气孔和夹渣的尺寸应符合表2的要求。

c)全焊透型焊缝均不得有内凹和未焊透。

d)单面焊对接接头根部内凹深度应符合表2要求。

e)单面焊对接接头根部未焊透深度应符合要求。未焊透深度应按以下规定计算:

1)同时存在未焊透和内凹,以两者的累计深度作为未焊透深度;

2)内壁边缘偏差。

由于装配或尺寸偏差引起内壁边缘偏差并且边缘偏差的数值在允许的范围内时,边缘偏差不计人未焊透深度内。

3.7.6 试验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对断口试件做出评定,写出试验报告。检验报告在“报告人”、“审核”各栏必须有签名,并有负责人确认,加盖试验专用章后,方可有效。

3.8 金相检验工艺

3.8.1 检验程序

委托→取样→确定检验方法和内容→试样磨制→抛光→浸蚀→拍照→评定+出具报告。

3.8.1.1 金相检验实行委托单制度,由受检单位填写委托单,说明受检试样的情况、数量、试验目的及要求。

3.8.1.2 根据试验目的及要求,确定试样的截取部位、试验方法及内容,并依据本工艺的相应条款的要求进行检验。

3.8.1.3 检验评定后,应坚持信息反馈制度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对有质量问题的试件,应及时通知委托单位或质检部门,以便作出相应处理。

3.8.2 宏观检验

3.8.2.1 宏观检验的目的在于检查被检试样的宏观缺陷。宏观金相检验常用酸浸试验,用肉眼或10倍以下的放大镜观察被检件。

3.8.2.2 根据检验目的确定试样截取的部位、检查面及数量,焊接接头试样应包括焊缝、热影响区和母材。

3.8.2.3 试样经砂轮打磨平整后,用不同粒度的粗、细砂布等逐级磨制,一般磨到500#水砂纸或01#金相砂纸即可。

3.8.2.4 酸浸前,试样被检面须无伤痕及局部凹陷,表面不应有油污存在。否则,可用汽油、酒精、苯清洗。

3.8.2.5 酸浸试验一般采用一定比例的稀释硝酸水溶液浸蚀,浸蚀程度以能准确显示缺陷为准。酸浸完毕,将试样取出,立即在流动的水中清洗,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再用吹风机吹干。如发现表面因刷洗不干净而存在水迹或其他污物时,可略加浸蚀,重新清洗吹干;若发现浸蚀过浅,可继续浸蚀至合乎要求为止;若浸蚀过重,需重新磨制和浸蚀。

3.8.3 微观检验

3.8.3.1 微观金相检验的目的在于分析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形态、显微缺陷、热处理工艺等,判断和确定金属材料的质量。

3.8.3.2 试样的制备是微观检验的重要步骤,截取后的试样,先在粗砂轮上磨平,需观察边缘的试样要保持完整的边缘,一般试样应将其棱角、夹角、毛边等磨掉。

3.8.3.3 试样经砂轮磨好后,可移至砂纸上继续磨制,由粗到细砂纸逐级磨制,每换一道砂纸应转换一定方向(900)。采用机械抛光,一般磨到04号砂纸即可;当采用化学抛光时,试样磨至500号水砂纸或01~02号金相砂纸即可。

3.8.3.4 磨样时,需用力均匀,压力适中,在每张砂纸上,磨制时间不宜过长。试样经细磨后即可进行抛光。

3.8.3.5 抛光的方法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3.8.3.6 抛光完毕即可浸蚀,浸蚀剂应根据试样成分,检验要求进行选取、配制。对碳钢和低合金钢试样,一般采用3%-5%硝酸酒精溶液,所用浸蚀剂不可放置过久。操作时试样浸入浸蚀剂中轻微晃动,但抛光面不得与器皿接触;也可用棉球蘸浸蚀剂轻轻擦试。浸蚀完毕后,立即取出,迅速

精细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产品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专用化学品(商品化学品):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 ○附加价值:在产值中扣除原材料,税金,设备,厂房的折旧费所剩余部分的价值。它包括工人劳动,利润,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精细化工产值率(精细化率):=(精细化工产品总值/化工产品总值)×100% ○增塑剂: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降低,塑性增加,使之易于加工的物质。 ○氧指数(OI):试样像蜡烛状持续燃烧时,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氧体积分数,OI = VO2/(VO2+VN2) ○协同效应:助剂并用时,总效应超过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相抗效应:助剂并用时,总效应小于各自单独使用效能的加和。○塑化效率: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标准,将其塑化效率定为100,达到同一柔软程度时,其他增塑剂用量与DOP用量的比值。 ○ODP(臭氧损耗)值:表示大气中氯氟碳化物质对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以CFC-11为1。 ○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结构变化,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至最后丧失价值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加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的强度与亲油基的强度之比值。HLB=(亲水基分子量/亲水基分子量+憎水基分子量)×20 ○浊点:表面活性剂溶液升高温度时,透明溶液突然变浑浊时的温度点。(聚乙二醇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克拉夫特点:表面活性剂溶液升高温度时,溶解度突然增大时的温度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乳化:形成双电子层表面,防止液滴相互靠近,使原来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保持为准稳定体系。 ○增溶: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溶于胶束的亲油基中、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使溶解度增大。 ○ADI(每人每日允许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mg/kg。 ○LD50(半数致死量):经口服,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mg/kg(体重)。 ○防腐剂: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的食品添加剂。 ○粘接接头:被粘物通过胶黏剂连接而得到的组件。 ○被粘物:接头中除胶黏剂外的固体材料。 ○固化:通过适当方法使胶层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结构胶:能传递较大应力,用于受力结构的连接。 ○骨胶:骨胶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动物类黏结材料。因其外观为珠状也称作珠状骨胶。 ○万能胶: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的俗称,胶黏强度高,收缩率小,用途广泛。 ○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二酚基丙烷和环氧烷碱性条件缩聚而成双酚A型环氧树脂) ○聚氨酯: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OO—)的胶黏剂。 ○乳液聚合:在水介质中生成的自由基进入由乳化剂或其他方式生成的胶束或乳胶粒中引发其中单体进行聚合的非均相聚合。○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的形状的性质。 ○热固性:加热时树脂固化,形成网状交联结构,不溶不熔。○涂料:用特定的施工方法,涂覆物体表面,形成连续性膜,具有一定强度、韧性,美观或特殊功能。 ○氨基漆: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尿素,三聚氰胺,苯代三聚氰胺)与醛类(甲醛)经缩聚反应制得的热固性树脂。 ○调和漆:已经调好的可以直接使用的涂料。 ○清漆:不含颜料的透明涂料。 ○磁漆:漆料中含有较多的树脂,并使用了鲜艳的着色颜料,漆膜坚硬耐磨,光亮,美观,好像瓷器。 ○底漆:作为物面打底用的涂料,是面漆与物面之间的中间涂层。○烘漆:又称烤漆,烘干漆,必须经过一定温度的烘烤,才能干燥成膜的涂料品种。 ○大漆:由天然生漆精制或改性制成的漆类的统称。 ○腻子:加有大量体质颜料的稠厚浆状涂料。 ○碘值: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质量(以克计),判断不饱和性. ○酸值:又称酸价,是指中和1g天然脂肪中的游离酸所需消耗KOH的毫克数,大小反应了脂肪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 ○香料:散发出香气香味的原料。 ○香精:调和香料。 ○调香:将多种香料调配成香精的过程称作调香。 ○单离香料: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从天然香料中分离出来的单体香料(单一成分)。 ○香气阈值:嗅觉辨别出该种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化妆品:涂擦、喷洒等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护肤、美容、消除不良气味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香波:以一种表面活性剂为主的加香产品,用于洗发,英文为“Shampoo”。 ○冷霜:又称香脂,由于使用时水分挥发带走热量是肌肤有凉爽感,故得名。 ○防晒指数SPF:SPF是英文“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缩写。SPF值越高,防护功效越长。 △精细化工的特点:①生产特性—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高;采用间歇式多功能生产装置②经济特性—投资效率高、附加价值率高、利润率高③商业特性—独家经营,技术保密;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配有应用技术和技术服务④产品特性—功能性强 △精细化工目前发展的重点: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 △精细化工发展的趋势:更加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和功能化。△精细化学品的范畴:①农药②染料③涂料④颜料⑤试剂和高纯物⑥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 ⑦食品和饲料添加剂⑧粘合剂⑨催化剂和各种助剂⑩化学药品和日用化学品①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的特点:产品门类多,有不同的品种牌号,商品 性强,生产工艺精细,有些产品的化学反应与工艺步骤复杂, 附加价值高,投资少,利润大,对市场适应性强,服务性强, 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密集性高,适合中小型厂家生产,商品 富裕竞争性,研究经费较高。 ◇精细化学品与通用化学品的区别? 精细化学品:初级产品深加工制成,产量小,用途专。增进或 赋予一种产品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 度化学品,试剂,染料,化妆品,洗涤剂等。通用化学品:初 级加工得到的大吨位产品,产量大,用途广,硫酸,氨,烧碱, 聚氯乙烯,氯乙烯等。 ◇高分子加工助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与树脂的配伍性 —所用助剂必须能长期,稳定,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才能发 挥其应有的功能。有机助剂要求与塑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否 则助剂易析出(即喷霜或渗出);无机助剂则要求细小,分散性好 ②耐久性—助剂的损失主要通过挥发,抽出和迁移三个途径。 挥发性大小取决于助剂本身的性能,抽出与迁移性则与助剂和 聚合物之间的相互溶解度有关③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主要是 耐热性,使之在加工过程中不分解,不易挥发和升华,还要考 虑助剂对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腐蚀性④制品用途对助剂的制约— 选用助剂必须考虑制品的外观,气味,污染性,耐久性,电性 能,热性能,耐候性,毒性,经济性等各种因素⑤协同效应— 要尽量选用助剂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的物质,应避免拮抗作用, 以充分发挥助剂在塑料中的作用。 △增塑剂的作用原理:削弱聚合物分子键的次价键,即范德华 力,从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链的结 晶性,亦即增加聚合物塑性。 ◇间歇法生产DOP工艺过程—酯化工艺:邻苯二甲酸酐 △阻燃剂的作用原理:多数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共同作用达 到阻燃目的。①覆盖(保护膜)作用—含磷阻燃剂②抑制链反应— 含卤阻燃剂③协同作用—锑—卤体系(P—卤体系,P—N体系) ④吸热作用—Al(OH)3⑤不燃气体稀释作用—卤化物 △常用阻燃剂的分类和特点:①有机卤系使用范围广,阻燃效 率高、用量少,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小,热裂及燃烧时生成大量 的烟尘及腐蚀性气体②有机磷系无卤阻燃剂,克服含卤阻燃剂 的缺点,具有阻燃、隔热、隔氧功能,生烟量少,不易形成有 毒气体和腐蚀性气体③无机系低毒、低烟、低腐蚀,价格低廉; 但所需添加量较大,限制了其应用 △抗氧剂的作用原理:捕获活性自由基,生成非活性自由基, 终止链反应 △抗氧剂的主要品种:①胺类防老剂—抗氧能力强,易变色, 用于对制品颜色要求不高的材料中②酚类抗氧剂—不变色,品 种多,受阻酚结构使ArO—有高稳定性③二价硫化物和亚磷酸 酯类—分解过氧化物,辅助抗氧剂 ◇五大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黏剂 ◇简述PVC的降解及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PVC热加工时,少 量的分子链断裂释放HCl,HCl是加速链断裂反应的催化剂,导 致聚合物降解变黄变脆;加入碱性物质分解HCl则能达到稳定 的目的(①吸收或中和加工使用过程中脱出的HCl,终止自催化 作用②置换分子中活泼的和不稳定的Cl,抑制脱HCl反应③与 聚烯烃双键加成反应,消除或减缓制品变色④防止聚烯烃结构 氧化,中和和钝化树脂中的杂质,催化剂等) ◇热稳定剂的发展与PVC制品密切相关。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①双亲性②表面吸附③界面定向④形成 胶束⑤多功能性。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有:①润湿与渗透:液体迅速浸湿固 体表面②乳化:液—液③分散:固—液④起泡与消泡:气—液 ⑤增溶:提高溶解度⑥洗涤:去油污⑦杀菌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代表品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①羧酸盐②磺酸盐③硫酸酯盐④磷酸酯盐);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①伯胺盐②季胺盐③吡啶盐);两性表面活性剂 (①氨基酸型②甜菜碱型③卵磷脂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①脂 肪醇聚氧乙烯醚R-O-(CH2CH2O)nH②烷基酚聚氧乙烯醚R-(C6H4)-O(C2H4O)nH ③聚氧乙烯烷基酰胺R-CONH(C2H4O)nH④多元醇型Span类(脱水 山梨醇脂肪酸酯)及Tween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磺化与硫酸酯化的异同:在碳原子上引入-SO3H的反应为磺 化反应,(得到的磺酸盐比硫酸酯盐稳定,不易水解,加热也不 易分解);通过氧原子架桥在疏水链上引入-SO3H的反应为硫 酸化反应,产物为有机物的酸性硫酸脂。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CMC的影响因素。①无机盐:降低CMC, 对烃类增溶。胶束斥力减少,降低极性物质的溶解量。对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小;>0.1mol/L时,使非离子型浊点降低。 ②有机物:12碳以下的脂肪醇对烃类增溶。短链醇(C1~C6) 可能破坏胶束的形成,不利于增溶。极性有机物(如尿素、N- 甲基乙酰胺、乙二醇)均提高CMC。③水溶性高分子:能吸附 表面活性剂,使CMC升高;胶束形成时,提高增溶性。能与表 面活性剂形成不溶性复合物。④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同类型 等量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介于两者之间,对CMC小的组分影 响大。阴离子型与聚氧乙烯非离子型混合体系,当聚氧乙烯数 增加时,能发生更强的协同作用,但电解质会使协同作用减弱。 △合成洗涤剂的洗涤原理:洗涤过程是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 乳化、分散、增溶、起泡等多种作用的共同结果。被污物放入 洗涤剂溶液中,先经吸附、充分润湿、浸透,使洗涤剂进入被 污物内部,紧紧吸附着油污的胶团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与基质分 开,然后洗涤剂把脱落下来的污垢乳化,分散于溶液中,经清 水漂洗而去,达到清洗的效果。①阴离子型→极性污垢,非离 子型→油性污垢,阳离子型不宜作洗涤剂②多品种复配性能通 常优于单一品种③软水助剂品种不少(层状结晶二硅酸钠、 EDTA),但从价格与综合性能来看,还是三聚磷酸钠最好。④ 高pH值洗涤剂的去污效果优于低pH值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亲油基团主要有哪些并排序—亲油: 脂肪族烃基>脂肪族侧链芳烃基>芳烃基>带弱亲水基的烃 基;亲水:-COO-≈—N+(CH3)3<—SO3-≤—OSO3-<<两性 型<<多元醇型≤聚乙二醇型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应用的适用场合?0—石蜡,2~6 —W/O乳化剂,8~10—润湿剂,(12~14—洗涤剂,16~18—增溶 剂)—O/W乳化剂,20—聚乙二醇。 ◇破乳常用的方法?破乳方法可分为机械法(离心分离法),物理 法(电沉降法,超声波法,过滤法)和化学法(加入破乳剂)。 ◇简述肥皂的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皂类产品=皂基(皂化反应)+ 配料(松香硅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香料)→加工成型。洗衣皂: 动物油;棕榈油、棉籽油;松香等。透明皂:乙醇、糖、甘油 或其它多元醇。香皂:皂基型(Ⅰ型,皂基含量≥83%),复合型 (Ⅱ型,含皂基和其它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皂基 含量≥53%)。药皂:中药,西药。美容皂:蜂蜜,珍珠,花粉,磷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点:①浮选、防锈②杀菌③抗静电、分 散、乳化④去污能力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注意: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用,会沉 淀失效;与荧光染料,硝酸盐,蛋白质,生物碱等会发生作用而失效.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聚乙二醇型的亲水性是由含氧基团(醚 键,羟基)产生的。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性溶液的pH值的关系:pH>pI, 呈阴离子性,pH<pI,呈阳离子性。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磺化试剂有硫酸、发烟硫酸、三 氧化硫、氯磺酸,有时也用到氨基磺酸、亚硫酸盐。各自特点: 用硫酸作磺化剂时反应生成水,磺化反应的速率与水浓度的平 方成反比。SO3磺化不可逆,SO3反应能力最强,不生成水, 不产生(大量)废酸;反应活性高、速度快、设备生产效率高; SO3用量少,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杂质少。用氯磺酸磺化副 反应少、反应温度低、产品纯度很高;氯磺酸价格贵。磺化能 力(反应活性):三氧化硫>氯磺酸>硫酸。脂肪烃上的磺化方法 —烷烃比较稳定,不能直接用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等磺 化剂磺化。需采用特殊方法进行磺化—氯化磺化、氧化磺化、 加成磺化、置换磺化 ◇季铵盐与胺盐表面活性剂的区别?①季铵盐是强碱,无论pH 强弱都能溶解,并离解为阳离子;胺盐为弱碱盐,碱性条件下 游离成不溶于水的胺,而失去表面活性②季铵盐阳离子亲水性 大。足以使表面活性作用所需的疏水端溶入水中③季铵盐正电 荷能牢固地被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表面上。 ◇吐温系列和司盘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如何?Span 类产品为亲油性非离子型乳化剂,HLB值1.8~8.6,可以溶解于 非极性有机溶剂和油脂。Tween类产品为亲水性非离子型乳化剂, HLB值9.6~16.7,可以溶解或分散于水、醇等极性有机溶剂。 具有乳化、增溶和稳定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目的(优点)①改善色香味及营养②延长货 架期③方便加工④强化营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分类: (按用途)①保持食品新鲜度:防腐剂、抗氧剂、保鲜剂。②改进 食品感官质量:着色剂、漂白剂、增味剂、增稠剂、乳化剂、 膨松剂。③方便加工操作:消泡剂、凝固剂、脱模剂。特点: ①一种或多种物质②添加量小③一般不能单独作食品食用④不 是食品原料固有的物质⑤添加量有严格限制;应用要求:①经 过安全评价②不影响感官味道和营养成分③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④不得用来掩盖食品缺陷⑤未经允许,婴儿及儿童食品不得加 入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主要品种①苯甲酸及其钠盐②山梨酸及其钾盐③对羟 基苯甲酸酯④丙酸及其盐类⑤天然防腐剂;作用原理①使微生 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干扰其生长和繁殖②对微生物细胞壁、 细胞膜产生作用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 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④作用于微生物体 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抗氧化剂主要品种:合成抗氧化剂①没食子酸丙酯(PG)②丁 基羟基茴香醚(BHA)③二丁基羟基甲苯(BHT)④特丁基对苯二 酚(TBHQ);天然抗氧化剂,水溶性:VC (L-抗坏血酸),植酸;油溶 性:VE(生育酚),黄酮化合物,茶多酚.作用原理①清除自由基 (氢、电子供体)②清除活性氧③抑制氧化酶④鳌合金属离子. △增稠剂主要品种①植物来源(海藻胶(酸钠),果胶,卡拉胶,阿拉 伯胶,琼脂)②微生物来源(黄原胶,β-环糊精)③动物来源(明胶, 壳聚糖)④多糖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淀粉)乳化剂主 要品种①蔗糖脂肪酸酯②单甘酯③山梨醇脂肪酸酯④大豆磷酯 △味精(L-谷氨酸钠)的作用: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不影响 任何其他味觉、刺激,改进食品的可口性;提取方法:等电点 沉淀法,离子交换法,锌盐沉淀法。亚硝酸钠的作用:可以保 持肉类食品颜色鲜艳,亮红,肌纤维膨松,保质。苯甲酸钠的 作用: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姜黄色素的作用: 使食品呈现出类似橙和芒果汁的颜色。 △酒石黄对健康的影响:造成人体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儿童 过度活跃,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大豆磷脂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是一种乳化剂。 ◇山梨酸的合成方法:巴豆醛与乙烯酮缩和法制备CH2=CO+ CH3CH=CHCHO→CH3CH=CHCH=CHCOOH;巴豆醛与丙二酸缩和法 制备HOOCCH2COOH+CH3CH=CHCHO→CH3CH=CHCH=CHCOOH ◇比较丙酸、山梨酸、尼泊金酯和苯甲酸的特点:苯甲酸(9-15h 全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防腐最佳pH是2.5~4.0) 尼泊金 酯(对霉菌抑制作用强,对一些细菌抑制作用较弱;适用pH值 4~8,使用量少,毒性低于苯甲酸,水溶性较差,价格高) 山梨 酸(直接参与体内代谢,公认安全的防腐剂;溶解度小,常用其 钾盐,价格较高;抗菌力强,适用于pH<5.5) 丙酸(易溶于水, 无毒,ADI值不加限制,广泛用于面包及糕点) 安全性:丙酸>山 梨酸>尼泊金酯>苯甲酸综合:尼泊金酯>山梨酸>苯甲酸≈丙酸 ◇茶多酚的特点—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 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 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 的潜在毒副作用;也是天然抗菌防腐剂,抗菌性强,安全无毒, 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 △胶黏剂的组成(基料,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稀释剂,填料,偶联 剂,增韧剂等各种助剂);特点(耐温性,轻质性,粘接无破坏性)。 △胶接相关的理论及优缺点①机械结合理论(粘接力是由于胶黏 剂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经固化后产生啮合连接, 缺点:对非多孔材料黏结无法解释)②吸附理论(第一阶段:布朗 运动,使极性基团或分子链段互相靠近,第二阶段:吸附力产 生。特点: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为主,根据粘接功可计算粘接强 度,润湿影响粘接强度。缺点:粘接力强度大于胶粘剂本身的 强度;高分子化合物极性过大,粘接强度降低;水的影响)③扩 散理论(界面消失,产生过渡层,粘接发生在过渡层中。特点: 粘接强度与接触时间,粘接温度,粘接压力,胶层厚度有关系; 分子量越高、侧链越多越不利扩散;相近极性的聚合物之间都 有较高的粘附力。缺点:不能解释高聚物以外的胶粘现象)④静 电理论(粘接力来自双电层的静电引力。特点:成功解释了粘附 功与剥离速度有关的实验事实,缺点:不能解释温度、湿度及 其它因素对剥离实验结果的影响)⑤化学键理论(化学键能比分 子间的作用能高且稳定。a配价键,b共价键,c氢键) △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合成工艺(先合成聚醋酸乙烯乳液,再将乳 液与其他成膜物质,填料,助剂和水混合制备乳胶漆。醋酸乙 烯单体+引发剂:过硫酸铵+乳化剂+稳定剂,分散剂—乳液聚合 —搅拌下加入颜料填料和各种助剂) 1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

HETEL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工艺标准化管理规范 M/GH18-01(A)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标准化主要范围、工艺标准的类型的工艺标准制订与贯彻的基本要求等。 2 基本要求 工艺标准化是加强工艺科学管理、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缩短生产工艺准备周期的重要手段,技术部门应重视工艺标准化工作。 3 工艺标准化主要范围 (a)工艺术语、符号、代号标准化; (b)工艺文件标准化; (c)工艺要素与工艺参数标准化; (d)工艺操作方法的典型化与标准化; (e)工艺装备标准化; (f)工艺管理标准化。 4 工艺标准的主要类型 4.1 工艺基础标准: ——工艺术语标准; ——工艺符号、代号标准; ——工艺分类、编码标准; ——工艺文件标准; ——工艺余量标准。 4.2 专业工艺技术标准: ——工艺材料标准; ——工艺技术条件与工艺参数标准; ——工艺操作方法标准; ——工艺试验与检测标准。 4.3 工艺装备标准: ——切削与磨削工具标准; ——夹具标准; ——模具标准; ——辅助标准; ——计量器具标准。 4.4 工艺管理标准。 5 工艺标准的制订 5.1 根据工艺灵活多变的特点,工艺标准除少数通用性强的可制订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多数应结合企业特点制订为企业标准。 5.2 企业应重点制订的工艺标准 5.2.1 制订工艺操作方法标准,如典型工艺、工艺守则、标准工艺等,以缩短新产品工艺设计时间,提高工艺水平。 5.2.2 制订工序间加工余量标准,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加工劳动量。 -1-

实用文档 5.2.3 制定工艺装备标准,以减少专用工装,提高专用工装中标准化系数。 5.2.4 制订工艺管理标准,使工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5.2.5 积极引进和转化国外企业有关工艺标准或规范,以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5.3 工艺标准的制订程序。 5.3.1 合理选题。选题时应考虑该标准的适用范围,贯彻实施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技术、经济效益,制定的条件是否具备等。 5.3.2 收集、消化一本标准有关的资料。 5.3.3 编写标准草案。在编写草案时,除应根据本企业条件积极采用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外,还应将本企业比较成熟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及好的管理方法纳入标准。 5.3.4 征求意见。标准草案完成后,应发到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进行充分协商,尽量达到统一。 5.3.5 修改定稿。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后,应根据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对征求意见中分歧意见较大的标准草案,修改后应由技术科主任组织审查会,审查定稿。一般意见分歧不大的,修改后经有关部门会签后即可定稿。 5.3.6 批准发布。经审查或会签后的标准报稿,需经技术副总批准,并经技术科编号后予以正式发布。 6 工艺标准的贯彻 6.1 企业在贯彻工艺方面的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时,首先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条件,将其转化为企业标准,但在转化时水平不应降低。 6.2 企业工艺标准,包括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外标准化的和本企业看书制订的,都要强制执行。 6.3 标准贯彻前,技术科要规定具体贯彻措施,在贯彻中要进行督促的检查。 .

病理组织学检测

病理组织学检测 收集检测病料,各种典型病变的组织器官,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取材:选择刚死的新鲜的组织;采取样品的时候要注意,将动物剖检之后,要尽快的的采取相关组织的材料;采样的刀片一定要锋利,切取组织块时避免前后过度的拉动或用力挤压,以防止造成组织结构变形或人为损伤。 (2)固定:将采集好组织样品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过夜固定或者至少固定24h。(市场技术人员只需采集病料,并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室温存放,直接送检。注:用封闭好的瓶子存放样品,防止福尔马林外流。) (3)组织修块及水冲:将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好的组织进行修整,选好病变部位组织的切面,尽量修的薄一些,将修整好的组织块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10-16h,以便去掉组织中的甲醛。 (4)脱水:将修好的组织块依次放入70%、80%、85%、90%、95%以及100%(一和二)梯度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脱水的具体程序及时间为:70%酒精2h→80%酒精2h→85%酒精2h→90%酒精1h→95%酒精30min→无水乙醇(100%)I 45min→无水乙醇(100%)II 45min。 (5)透明及浸蜡:组织块完全脱水后,将其分别浸入二甲苯中进行透明,具体透明时间因组织块厚薄而异。将透明好的组织块,放在55℃左右的恒温箱中,进行浸蜡2-4h。 (6)包埋:将70℃融过的石蜡倒入铁制的包埋框内,整齐的摆放组织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切。 (7)切片:先将切片机调至3mm厚度,开始切片。 (8)展片及粘片:将切好的组织片取下放到40℃的温水中,利用酒精将之展开。 (9)烤片:将捞出的组织切片放于37℃培养箱中烤片2h或者过夜。 (10)HE染色:按照下面的时间及顺序进行。首先二甲苯Ⅰ15min→二甲苯Ⅱ10-15min→酒精/二甲苯3-5min→无水乙醇3-5min→95%酒精3-5min→85%

制程检验规范99120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程品管检验控制。 3.定义 3.1 首件:指生产制程中加工生产的产品,经自我确认、判定符合要求后,拟进行批量生产前的1-3台(个) 产品(半成品、成品)。 3.2全检:对制程中的产品或产品的某些检验项目进行100%检验。 3.3巡检:指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进行随机抽样检验、确认。 4.职责 4.1品管部 4.1.1 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检验流程、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站的编制和设置. 4.1.2 IPQC:负责对产品、物料首件确认的主导工作,并对产品首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制程品质检控, 品质异常之追踪与确认;主导不合格品或异常品管问题的提出、跟进、落实、效果确认。 4.1.3 FQC:负责制程中产品外观、产品指定项目的全检。 4.1.4 测试员:负责制程中产品接地、耐压、点亮的全检 4.2工程部 4.2.1 参与新产品、试产、设计变更首件的确认,负责制程中产品电气、结构、功能、测试标准,品质异 常、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4.2.2 负责制程中产品SOP的制定,工装夹具制作,工艺跟进改善,产能效率的提升,结构性能异常的跟 进与落实。 4.2.3 负责制程中仪器、设备测试规范的制定;机器、设备、仪器、仪表、治夹具、工具运行状况的监控, 设备的正常运转的巡视及日常保养工作监管。 4.3 业务部:参与新客户第一次生产及客户要求变更后首次生产时首件的确认。 4.4 生产部 4.4.1 负责首件的制作与送样确认,自验互检。 4.4.2 制程中5M1E 的落实及制造过程的监控,配合IPQC与PIE的工作;品质异常的受理与改善,改善对 策的具体实施. 5.作业内容 5.1生产、检验前作业准备 5.1.1生产部门 5.1.1.1生产部门在开拉生产前进行自我核查,发现不合格品及异常,采取措施立即纠正,再行生产。 5.1.1.2 生产部门开拉生产前需查核领用物料是否与制令工单相符,是否有相应的BOM、或样品,工作环 境是否符合产品生产需求,各作业工站是否悬挂相应的SOP,人员对作业方法、产品品质是否清 楚了解。【首件确认报告】、【耐压/极性测试记录表】 5.1.1.3 机器、设备、作业工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风批、电批扭力设置是否正确符合作业需求。 5.1.2品管部门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

装配工艺技术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产品装配应共同遵守的原则。 本标准使用于一般机械设备装配。 2.引用标准 (82)煤生字第334号《煤矿机电修配厂通用技术标准》 3.一般要求 3.1、装配前,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技术文件和有关资料,了解其结构、性能、和装配工具进行装配。 3.2、组装0.8以上精度的零件时,不准使用锉刀,可用零号砂布修饰。 3.3、压力平键及装卸轴承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应用木锤、铅、铝、紫铜锤或用装配工具进行装配。 3.4、轴承内径有(r6和s6过盈配合)的,必须先把轴承内圈放在油内加热到80~100度进行装配。 3.5、滑动零件,如花键轴和带花键孔的齿轮等,应保证能相对的灵活移动,未经工艺员和检验员同意、不准私自修花键侧面公差。 3.6、在装配高精度主轴时,必须先配轴承,并在已定好的相对位置上,标以记号,对号装配。 3.7、刮研一般零件平面时,可用标准平板对研。 3.8、精刮时涂在刮研件上的显示剂,应均匀一致,不应过厚,力求最薄为易。 3.9、刮研导轨,用配合件或检验工具做涂色法检验,检验时在全部表面上的接触点应均匀。 4.组装和总装要求 4.1、零件总装前和部件组装完成后,都必须彻底清洗,绝不允许有油污、脏物和铁屑存在,并应去掉棱边和毛刺。 4.2、各配钻孔应按装配图和工艺规定,必须达到正确可靠,不得偏斜。部件流水装配时,钻孔和铰孔等工序完成后,应将铁屑清除干净才能转到下道工序。 4.3滑动齿轮应没有卡阻现象,变速机构应保证变位,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对多级齿轮应考虑全部尺寸链的正确,若工艺上无明确要求的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1.啮合齿轮轮缘宽度小于等于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大于1毫米。 2、啮合齿轮轴缘宽度大于20毫米时,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百分之5,且不得大于5毫米。 4.4、部件上各外露件,如螺钉,铆钉,销钉,标牌,轴头及法兰,电镀等件均应完整齐全好,不得有损伤或字迹不清等现象,否则应更换。 4.5、装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钉,应保持长短一致,松紧均匀,主要部位的螺钉应用力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是什么? 精细化学品是与大宗化学品相对应的一类化工产品,是指对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产品进行深加工而制成的具有某些或某些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精细有机化学品、精细无机化学品、精细生物制品 特点:生产特性,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高;多采用间歇式生产装置;生产流程多样化 经济特性,投资效率高、附加价值高、利润率高; 商业特性,市场竞争激烈、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重视技术的应用服务、要求技术保密、独家经营; 产品特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和生物活性 3、选择聚合物助剂是应注意:与树脂的配伍性、耐久性、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制品用途对助剂的制约、协同效应 4、常用的塑料加工助剂有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发泡剂 5、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TPP磷酸三苯酯、DOA 己二酸二辛酯 6、表面活性剂分为哪几类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都具有好的渗透、润湿、乳化、分散、增溶、起泡、去污等作用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它除用作纤维柔软剂、抗静电剂、防水剂、染色助剂等之外,还用作矿物浮选剂、防锈剂、杀菌剂、防腐剂等 两性活性剂由阳离子部分和阴离子部分组成的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电离,其亲水是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和羟基)构成 7、化妆品的辅助原料有哪些? 表面活性剂、香料、色素、防腐剂、保湿剂、营养剂、防晒剂、收敛剂 8、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指:反应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在大小和力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 计算:非离子型聚乙二醇和多元醇类(亲水基的分子量*100)/(表面活性剂分子量*5)=(亲水基的分子量*100)/(疏水基分子+亲水基分子量)*5 多元醇脂肪酸酯 20(1—S/A) S酯的皂化值 A原料脂肪酸的酸值 聚乙二醇类 EO/5 EO聚环氧乙烷部分的质量分数 离子型 7+∑亲水基基团数+∑亲油基基团数 9、常用食品防腐剂主要有哪四类?试简要说明 苯甲酸及其盐类食品中可大量食用 山梨酸及其盐类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效果好,毒性低,无刺激性 丙酸及丙酸盐新型防腐剂,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10、日允许摄入量ADI:人一生中每日从食物或饮水中摄取某种物质而对健康无明显危害的量

工艺工法标准

蓝光地产 装饰工艺工法标准 (2.0) 批准:吴廿 分管领导:郑国民 主编:毛泉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5日实施时间:2017年01月25日 主编单位:蓝光地产集团生产(项目)管理指挥中心 装饰景观公司项目及计划管理中心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装修项目工程管理动作,全面提高装修项目工程质量,统一施工工艺做法,固化标准节点,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提升观感,特整理并编写本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文件内容旨在对装修项目施工工艺的管理以及对标准节点统一的建议。本文件根据蓝光已交房项目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参考其他房产开发公司的管理经验,对公司已有制度、图集标准、管理流程及实施细则进行了汇总、补充和完善,供装蓝光地产范围内装饰工程管理人员、装修设计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蓝光地产集团辖下全部公区、户内批量、商业综合体、营销示范展示区等装饰工程项目。 3.说明 本工艺工法经批准后实施时间为2017年1月25日。 由于装修行业发展特点及“四新”创新推动,本工艺工法定于每年修订完善一次。在执行本工艺工法过程中,如有异议或建议,请与蓝光地产集团生产(项目)管理指挥中心或装饰景观公司项目及计划管理中心联系答疑,合理化建议将在下一次修订时给予修正完善。 装饰工程统一做法(1) 序号事项统一做法

1 抹灰基层乳胶漆墙面改 为贴瓷片砖墙面做法 1.原抹灰基层全部剔除; 2.充分湿润; 3.1:3水泥砂浆重新抹灰; 4.水泥砂浆湿贴法粘砖。 2 剪力墙乳胶漆墙面改为 瓷片砖墙面做法 1.铲除已施工涂饰层(包括剔除剪力墙面孔洞内腻子等柔 性填充物); 2.手砂轮打磨基层; 3.墙面凿坑@100mm并清水冲洗墙面; 4.基层干燥; 5.刷涂界面剂; 6.瓷砖胶中涂施工。 注:在满足消防通道疏散宽度前提下,如成本可控,则采 用背栓(或加厚侧切)式干挂墙砖做法。 3 剪力墙面防水做法(1)剪力墙已做内保温墙面: 防水做法同抹灰基层墙面做法。 (2)剪力墙未抹灰面(基层垂平度较差): 1.基层清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抹平; 4.8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 5.做JS防水。 (3)剪力墙未抹灰面(基层垂平度较好): 1.基层清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做≤5mm厚抗裂砂浆抹平搓毛; 4.做JS防水。 4 剪力墙面贴瓷片砖做法1.基层处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水泥砂浆湿贴法粘砖。 注:若设计为墙面粘贴玻化砖,不论何种基层,必须采用基层刷涂界面剂+瓷砖胶中涂施工工艺。 瓷砖胶(德高、亚地斯)施工统一做法 1、基层处理 ⑴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无空鼓、开裂;

病理检验技术(1)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用DNA探针与组织切片上互补的DNA杂交,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颜色来反映相应基因的情况。 第一章病理检验技术概述 病理学的作用: 1、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认识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为临床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分析预 后提供依据等。 病理检验的定义: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病理检验。 一、病理检验的主要任务 (一)确定疾病的诊断 (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提供有关预后因素的信息。(最正确、最可靠、最后的诊断) (四)了解疾病的发展及分析疗效 (五)为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六)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服务 二、病理检验分类 (一)细胞学检验(脱落细胞、细针穿刺吸取) (二)组织学检验---最后的诊断 活体组织检验、手术标本检验、手术中病理检验 (三)尸体剖验 病理学技术: 在病理学临床及科学研究工作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统称为病理学技术。病理检验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技术是病理学之母。” 第二节、病理检验技术常规工作 收发工作 协助取材和尸体剖检工作 制作制作切片及细胞学涂片 病理资料管理及检索 药品、物资的管理及仪器维护 大体标本的收集和制作 第六章组织制片技术 P39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程序

组织固定→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观察 第一节组织块的处理 (一)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操作: 1、取材与固定:合理取材、及时固定; 2、洗涤、脱水、透明; 4、浸蜡、包埋; 5、切片、贴片(展片、捞片)和染色: 6、封片:长期保存。 一、取材: -------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 注意事项: 部位、大小、形状、方向 二、固定和固定液 固定: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尽量保持在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过程。 (一)固定目的: (1)防止组织、细胞的自溶与腐败;(2)凝固或沉淀细胞内物质; (3)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 (4)产生不同的折光率,有利于染色后观察辨认。 (二)固定方法: 1、浸泡固定法:病理外检一般均用此法; 2、注射、灌注法:体积过大或整个脏器或尸体的固定; 3、微波固定法:应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微波固定组织温度至关重要。微波固定介质可用 生理盐水或10%甲醛。 4、蒸汽固定法:为了固定组织中可溶性物质、 血液、细胞涂片等; (三)固定液的特性: 1、渗透力强,迅速渗入组织内部 2、不会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能硬化组织,保持细胞形态和位置 4、使组织对染料产生亲和力,产生折光率(四)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1、及时固定 2、固定容器宜大 3、固定液应足量:固定组织体积的10-20倍 4、防止组织变形 5、确定恰当的固定时间 (五)组织固定液 常用固定液: 1、4%甲醛(福尔马林):配置为市售的40%甲醛1份加水9份混合即成; 2、酒精(乙醇):高浓度组织硬化显著,先用80%固定数小时,再用95%固定; 3、中性缓冲甲醛液:可提高免疫组化阳性率。 4、酒精-甲醛液(A-F固定液): 5、Zenker固定液: 1、4%甲醛(福尔马林): 久置能产生白色沉淀(三聚甲醛),容易氧化变成甲酸,严重影响细胞核着色。

工艺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系指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和设备运行、维修的技术要求以及服务提供而制定的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是工艺技术的结晶,它是企业实行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十分重视工艺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工艺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工艺通用标准 工艺通用标准系指一些使用面广、通用性强的工艺标准。其种类有以下几种: 1、工艺术语标准,有关行业特别是机械行业有一系列工艺术语标准,如GB 4863《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等。 2、工艺符号、代号标准,如GB 324《焊缝符号表示方法》等。 3、工艺分类代码标准,如JB/T 9166《工艺文件的编号方法》等。 4、工艺文件格式标准,如JB/T 9165.2《工艺规程格式》等。 5、工艺余量标准,包括毛坯余量和工序余量,如GB/T 11350《铸铁件机械加工余量》等。 (二)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 工艺规程系指产品或零件加工和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它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部分或规范性技术文件,也可称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中的典型工艺规程、工艺守则、标准工艺规程是工艺标准。 1、机电行业企业的工艺规程包括专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和标准工艺规程。 (1)专用工艺规程,针对某一种产品或零件所设计的工艺规程,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 a.工艺过程卡片,它是规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工序和工艺路线的文件。工艺过程卡一般注明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工装、加工车间、工段等,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小批量生产、工艺过程简单时,可以与产品图样配合直接指导工人操作。大批量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时,可作工序卡的汇总文件。 b.工艺卡片,按产品或零部件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以工序为单元,注明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设备、工装等,有的工序需注明操作要求,大多数工序需绘制加工件简图。主要用于各种批量生产的产品。 c.工序卡片,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容具体要求的工艺文件。除工艺导则已作出规定的内容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片上。工序卡片应绘制工序加工简图,规定安装、定位、夹紧、工步、工位、动作、工时及材料消耗定额、冷却润滑、切削参数、设备、工装、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 d.检验卡片,根据产品标准、产品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验内容、检验要求及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于关键工序的检查。 e.工艺守则,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工艺过程卡片、工艺卡片、工序卡片、检验卡片或工艺守则,可按JB/T 9165.2《工艺规程格式》和JB/T 9166《工艺文件编号方法》进行编制。 (2)通用工艺规程 针对工序或成组系列零件所设计的工艺规程,主要包括典型工艺规程和成组工艺规程。

最新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 释义: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 (一类) 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化工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li 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利润,工人的工资,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的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的技术,即研究100 纳米到1纳米范围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 纳米材料:尺度达到纳米级,而性能既不同于其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染料索引:《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它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他们的结构式,注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环保染料:(1)不含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及其它Eco-Tex Standard 100 明文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22 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不是过敏性染料;(3) 不是致癌性染料; (4)不是急性毒性染料;(5)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在限制值以下;(6)不含环境激素; (7) 不含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8) 不含变异性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9) 甲醛含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10)不含被限制农药的品种且总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胶粘剂: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的物质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除金属和高聚物以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统称 LD50 值: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好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实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单位mg/Kg ADI 值:它指人一声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摄入毫克数表示,单位mg/Kg 。 老化:老化是指塑料、橡胶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其结构变化、性能变化,逐渐失去使用价值的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香料: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置香精的原料。 香精:香精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 (一般含有适宜的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 ★ 填空: 1.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过敏反应 2.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或安全性)两大指标是什么?答: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值(人体每日摄入量); LD50(50%Lethal dose)值(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 3. 茶多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达到抗氧化目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