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术文化

晏昌贵,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第一讲:从目录学看中国古代数术

数术,又称术数,方术,阴阳五行,神秘文化,封建迷信,等等。

《说文》:“数,计也”。当作计数讲的“数”读三声,“数术”之“数”应读四声,当作“历术”、“历数”讲,《淮南子·氾论训》“周室之执数者也”,高诱注“历术也”。《孙子兵法·势篇》“治乱,数也”,李荃注“历数也”。又为“天数”,《史记·律书》“形然后数”,张守节《正义》“谓天数也”。进而引申为“道理”、“规律”,《老子》五章“多数数穷”,河上公注“谓理数也”。《荀子·正论》“是不容妻子之数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数,犹道也。”古有天数、命数、气数、理数,等等,均应作此解。(《故训汇纂》《说文》“術[1],邑中道也。”引申为技术、艺术等。不过,在古汉语中,“数”和“术”也可以通用。《剑桥中国先秦史》将“数术”

译作calculations and arts,未必恰当。

史书中“数术”连称,最早似见于《墨子·节用上》:“有与侵就?槖、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非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夫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不过,这里的“数”作形容词,修饰“术”,意为多种为政的手段(王焕镳《墨子校释》169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此外,见于先秦典籍中的“术数”

一词,亦多指经国之术而言[2]。

《汉书·艺文志》“太史令尹咸校数术”,师古曰:“占卜之书。”这个意义上的“数术”,与我们今天要讲的相一致,所以不妨先从《汉志》开始,看看我国古代数术的类别及其盛衰消长。

《汉书·艺文志》分天下书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加上“辑略”,是为七分[3]。数术类收书190家,2528卷,《汉志》收书596家,13269卷[4],以“家”[5]计,数术占总数32%,以卷计,占19%[6]。其序“数术”云:

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

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略。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2010-8-3 18:38

?回复

32楼

“数术略”分为6种:

(1)天文(21家445卷,卷占18%):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然星事凶悍,非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王,此其所以两有患也。

(2)历谱(18家606卷24%):

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

(3)五行(31家652卷26%):

五行者,五常之行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羞用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于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4)蓍龟(15家401卷16%):

蓍龟者,圣人之所用也。书曰:“女则有大疑,谋及卜筮。”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善于蓍龟。”“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及至衰世,解于齐戒,而娄烦卜筮,神明不应。故筮渎不告,易以为忌;龟厌不告,诗以为刺。

(5)杂占(18家313卷13%):

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而诗载熊罴虺蛇众鱼旐旟之梦,著明大人之占,以考吉凶,盖参卜筮。春秋之说妖也,曰:“人之所忌,其气炎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失常则妖兴,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曰:“德胜不祥,义厌不惠。”桑谷共生,大戊以兴;鸲雉登鼎,武丁为宗。然惑者不稽诸躬,而忌妖之见,是以诗刺“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伤其舍本而忧末,不能胜凶咎也。

(6)形法(6家122卷5%):

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

除上述6类外,诸子略中的阴阳家文献和兵书略中的兵阴阳类文献也多与数术有关[7]。由此可见,数术在先秦两汉历史上实占有重要地位[8]。遗憾的是,《汉志》所列诸书,除《山海经》外,无一完本存留。幸运地是,近年考古发现,出土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数术类文献,与《汉志》所记竟大体相符,详下表:

考古发现主要简帛数术文献表

类别简帛材料备注

天文湖南长沙马王堆帛书《五星占》西汉文帝时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同上

马王堆帛书《星占书》甲、乙本同上

安徽阜阳汉简《五星》、《星占》西汉文帝时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占书》西汉武帝时

历谱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西汉文帝初年

阜阳汉简《算术书》西汉文帝时

五行湖北江陵九店楚简《日书》战国晚期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甲、乙种战末至秦初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日书》战末至秦初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种战末至秦初

?2010-8-3 18:39

?回复

3楼

湖北沙市周家台秦简《日书》秦初

湖北江陵岳山秦牍《日书》秦初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简《日书》汉初

香港中文大学藏汉简《日书》汉初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日书》汉初

阜阳汉简《日书》汉初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日书》西汉宣帝时

甘肃敦煌悬泉置汉简《日书》?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简《日书》新莽

居延汉简《日书》残片?

额济纳汉简《日书》?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乙、丙三种西汉文帝

马王堆帛书《式法》同上

马王堆帛书《出行占》同上

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同上

阜阳汉简《刑德》西汉文帝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简《刑德行时》

蓍龟楚卜筮简战国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周易》战国

马王堆帛书《周易》汉文帝

阜阳汉简《周易》文帝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秦

杂占马王堆帛书《木人占》汉文帝

香港中文大学藏序宁简东汉

形法马王堆帛书《相马经》文帝

阜阳汉简《相狗》文帝

银雀山汉简《相狗方》武帝

居延汉简《相宝剑刀》?

据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15-51页,略有调整增补。另有各种历谱40多件未列入。表中统计不很完备,一则有其术未必有其书,二则考古发现不断有新材料,三则有些材料包含内容甚广,如睡简《日书》中的“相宅”就可能与“形法”有关,“诘咎”就与杂占中的《变怪诰(诘)咎》有关[9]。但总体而言,如果考虑到殷周时期的卜筮情况,则先秦两汉时期的数术当以天象天文和蓍龟卜筮两大类为正宗,即如太史公司马迁所作之《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的数术之大略。

《隋书·经藉志》改七分为经、史、子、集四分,有关数术的知识和书籍属子部,除兵书外(133部512卷,较之《汉志》,亦大为减少),另有“天文”97部675卷,“历数”10 0部263卷,“五行”272部1022卷,三者合计469部1960卷,《隋志》收书,凡四部经传3127部36708卷,分别占15%和6%,这还不包括道、佛经2329部7414卷(如计,则占9%和4.4%)。此后历代官私著录,数术书所占比例恐怕也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这表明这一类知识越来越被边缘化,反过来讲,也可以说人类的理性知识在不再进步。这是《隋志》所反映的第一个变化。

其次,从分类的角度看,数术书虽被分为“天文”、“历数”、“五行”三类,实际上以五行为主,“五行”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术门类,仅从书名观察,五行类包括历占书,风角术,九宫式占,太一式,遁甲,卜筮,历忌择日,杂占,相书等。不仅包括了《汉志》中的蓍龟、杂占和形法,甚至也有部分天文、历谱方面的内容,如《黄帝飞鸟历》、《黄帝四神历》、《黄帝地历》、《黄帝斗历》、《太史公万岁历》、《杂忌历》、《历忌新书》、以及各种“堪余(舆)”书10余种[10]。这表明,天文、历法类知识已开始独立出数术的倾向。

最后,印度天文历术对中国数术开始产生影响,在“天文”类中收录《婆罗门天文经》21卷,《婆罗门竭伽仙人天文说》30卷,《婆罗门天文》1卷,《摩登伽经说星图》1卷。“历数”类收《婆罗门算法》3卷,《婆罗门阴阳算历》1卷,《婆罗门算经》3卷,以及各种“七曜”历术22部55卷。“七曜”是指日[11]、月及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通常指源于印度的星占术及择吉占卜之术。据江绍原考证,七曜术约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唐宋时期大为流行,几乎渗透到各种方术之中。较显著的标志是在历书中注“密、莫、云汉、咥(嘀)、温没斯、那歇、鸡缓”等(由于是音译,汉字互有不同),又称“蜜”日注历。

两唐书《志》的分类基本依照《隋志》,《旧唐书·经藉志》总序云:丙部子录“十一曰天文,以纪星辰象纬;十二曰历数,以纪推步气朔;十三曰五行,以纪卜筮占候。”其中“五行”收书113部485卷,《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收书五行60家160部647卷,失姓名65家,袁天纲以下不著录25家132二卷。两《志》易占均排在第一位。

4楼宋代官私目录学著作很多,我们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仅以《通志》为例,略作分析。《艺

文略》依四部分类,数术书属诸子类,其分类如下表:大类中类小类收书备注

天文天文天象67部168卷

天文总占43部784卷

竺国天文6部56卷

五星占15部34卷

杂星占10部25卷

日月占18部28卷

风气气候占19部33卷

宝气4部10卷计8种182部1138卷

历数正历63部367卷

历术53部143卷

七曜历30部67卷

杂星历41部65卷

刻漏15部25卷5种202部667卷

算术算术62部229卷

竺国算法3部7卷2种65部236卷

五行卜筮[12]易占113部368卷

易图12部15卷原列在堪余后婚嫁前

轨革12部29卷

筮占7部40卷

龟卜24部75卷

杂占射覆7部10卷

占梦7部14卷

杂占21部52卷

风角风角32部145卷

鸟情10部14卷

逆刺4部6卷

式占遁甲71部179卷

太一式48部152卷

九宫式18部25卷

六壬式82部191卷

式经22部56卷

选择阴阳71部769卷

堪余11部23卷原列在相字后

元辰17部58卷或星命术

星命三命101部164卷

相术相法73部195卷

相芴6部13卷

相字2部2卷

杂术婚嫁12部27卷

产乳8部10卷

风水登坛11部15卷

宅经37部61卷

葬书149部498卷凡五行30种1014部323卷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908063.html,/Able.Acc2.Web/Template/View.aspx?courseType=0&courseId=2643 0&topMenuId=75768&menuType=4&action=view&type=&name=

5楼

郑樵的分类并不是很严谨,不过我们从表中仍然可以看出几点,首先是“天文”和“五行”的分立,这与我们前面所说“天文”类知识逐渐独立的趋势是一致的。其次是大量新数术书的涌现,如式占、星命和风水术。与先秦两汉时期相较,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先秦两汉看作我国古代数术发展的第一期的话,唐宋时期算作第二期。在敦煌等地出土文书中,有很多数术类书,可惜还缺乏系统综合地整理研究(法国学者马克主持的敦煌文献“占卜、宗教与社会”研究项目,惜未见),据黄正建研究[13],敦煌占书大约可分为:易占、卜法、式法、占候、相书、梦书、宅经、葬书、择日、禄命以及各种杂占杂术。另有各种天文历法书,其中颇涉数术内容[14],与两唐志和《通志》近似。

明清则为第三期。《明史·艺文志》天文类50部263卷,历数类31部291卷,五行类1 04部861卷。《四库全书》在子部有术数类,这大概是《汉志》之后,又一次将术数(即数术)单列为一类。下分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另有杂技术,存目无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术数》序云:

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流,传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寖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槪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书相书”;并而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杂技术”之有成书者,亦别为一类附焉。

收书情况为:

(1)

数学之属:《太玄经》10卷,《太玄本旨》9卷,《元包》5卷附《元包数总义》2卷,《潜虚》1卷附《潜虚发征论》1卷,《皇极经世书》12卷,《皇极经世索隐》2卷,《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9卷,《易通变》40卷,《观物篇解》5卷附《皇极经世解起数诀》1卷,《皇极经世解》14卷,《易学》1卷,《洪范皇极内外篇》5卷,《天

原发微》5卷,《大衍索隐》3卷,《易象图说内篇》3卷《外篇》3卷,《三易洞玑》16卷,计16部147卷。另存目29部166卷。

(2)占候之属:《灵台秘苑》15卷,《开元占经》120卷,计2部135卷。另存目26部380卷。

(3)

相宅相墓之属:《宅经》2卷,《葬书》1卷,《撼龙经》1卷,《疑龙经》1卷,《葬法倒杖》1卷,《青囊奥语》1卷,《青囊序》1卷,《天玉经内传》3卷《外编》1卷,《灵城精义》2卷,《催官篇》2卷,《发微论》1卷,计8部17卷。另有存目18部1 32卷附录1部6卷。

(4)占卜之属:《灵棋经》2卷,《易林》4卷,《京氏易传》3卷,《六壬大全》12卷,《卜法详考》4卷,计5部25卷。另存目24部53卷。

(5)

命书相书之属:《李虚中命书》3卷,《玉照定真经》1卷,《星命溯源》5卷,《珞琭子赋注》2卷,《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2卷,《三命指迷赋》1卷,《星命总括》3卷,《演禽通纂》2卷,《星学大成》10卷,《三命通会》12卷,《月波洞中记》2卷,《玉管照神局》3卷,《太清神鉴》6卷,《人伦大统赋》1卷,计14部53卷。另有存目1 8部29卷。

(6)

阴阳五行之属:《太乙金镜式经》10卷,《遁甲演义》2卷,《禽星易见》1卷,《星历考原》6卷,《协纪辨方书》36卷,计5部55卷。另存目26部163卷。

(7)杂技术之属,6部52卷皆附存目。

除“命书相书”外,其余未收书均多于已收书。今人辑有《增补四库未收术数类古籍大全》[15],可补《四库》未收之缺。此外,在《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中也保存大量数术古籍,也有人辑出[16]。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既收传世古书,也收出土文献,分占星、卜筮、式法、选择、相术、星命、杂术、服食、导引行气和房中,后三类属“方术”,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我国古代的数术文献略备于此。

以上我们从目录学的角度概略回顾了我国古代数术的发展,于此可得出如下初步认识[1 7]:

第一,我国古代数术源远流长,至今传承不绝。

第二,我国古代数术渗透颇广,影响及于各层面。

前已指出,数术书实际上还涉及兵学文献,除此之外,有关易占的数术与易学之间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数术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框架,而阴阳五行也可视人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从今天研究的角度看,古代数术涉及自然科学(数术是古代的高科技)、哲学、宗教、人文社会学的诸方面。

第三,中国古代数术本身也有盛衰消长的变化。

中国古代数术大略可分为与“天”有关的数术(星占、选择、式法等),与“地”有关的数术(堪舆风水、龟卜筮占)和与“人”有关的数术(星命、相术)三大类,从发展上看,先秦两汉以各种天占和卜筮最为发达,唐宋时期,各种式占和堪舆风水异军突起,明清

时期各种数术综合发展,而尤其以风水和星命相术号为发达。而在各种数术中,以易为核心的筮占一直盛行不衰。

6楼更多连载内容,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908063.html,/Able.Acc2.Web/Template/View.aspx?courseType=0&courseId=2643 0&topMenuId=75768&menuType=4&action=view&type=&na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