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一、对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定位不清

高校后勤是按照纯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还是按照公益或半公益性质的机制运作?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定位模糊,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和进入后勤市场的社会企业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服务项目都严格实行政府限价,不能和社会一般企业一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能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运作。但有些职能部门和学校视其为一般盈利性企业,导致该给的政策不给,该落实的政策不落实,甚至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学校对新组建的实体该投入的不投入,该支持的不支持,存在"甩包袱"倾向,甚至要求不切实际的回报,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影响了改革的持续推进。

二、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据分析,改革实施几年来,省级政府在用地、规费减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也比较好,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实体)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享受哪些支持政策,除税收政策外,大多没有明确,导致政府、学校和企业(实体)的责权利关系不清。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目前高校食堂、公寓经营过程中教育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保证伙食质量,国务院和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对学生食堂给予补贴,但这一要求落实情况并不好。有的学校食堂,不但没有给予补贴,反而把学生食堂当成赚钱项目。此外,随着土地、建材、水电、用工费用的上涨,加上银行贷款利息持续攀高,各种收费项目繁多,社会企业投资开发的学生公寓建设与运行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学生住宿收费标准一直未动,使得许多学生公寓、公寓区正常运转面临困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水电费等而引发的纠纷已发生多起,社会企业开发的学生公寓"回购"风日盛。

三、对高校后勤的监督须进一步加大

湖南省教育厅认为,这几年,通过改革,一方面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与学校初步分离,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形成了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同时,一大批社会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也进入了学校后勤服务市场,使高校后勤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责、权、利关系趋于复杂化,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过分强调高校后勤市场运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失序、学校和师生利益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已影响到改革的成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面对高校后勤这样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中介组织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管合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行业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游戏规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全国高校后勤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受多方面制度的制约,这项改革远未完成,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部分地区和部分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保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不仅是健全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对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为导向,克服机制体制障碍,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整体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制度要求相符合、与社会第三产业相融通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基本原则:坚持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相结合。坚持校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责、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广大师生为本,兼顾后勤职工利益。统筹协调高校后勤改革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步骤。 二、总体目标与方针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督”比较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 4、工作方针:坚持“巩固、推进、创新、优化、规范、提高”。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市场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一、对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定位不清 高校后勤是按照纯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还是按照公益或半公益性质的机制运作?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定位模糊,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和进入后勤市场的社会企业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服务项目都严格实行政府限价,不能和社会一般企业一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能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运作。但有些职能部门和学校视其为一般盈利性企业,导致该给的政策不给,该落实的政策不落实,甚至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学校对新组建的实体该投入的不投入,该支持的不支持,存在"甩包袱"倾向,甚至要求不切实际的回报,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影响了改革的持续推进。 二、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据分析,改革实施几年来,省级政府在用地、规费减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也比较好,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实体)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享受哪些支持政策,除税收政策外,大多没有明确,导致政府、学校和企业(实体)的责权利关系不清。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目前高校食堂、公寓经营过程中教育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保证伙食质量,国务院和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对学生食堂给予补贴,但这一要求落实情况并不好。有的学校食堂,不但没有给予补贴,反而把学生食堂当成赚钱项目。此外,随着土地、建材、水电、用工费用的上涨,加上银行贷款利息持续攀高,各种收费项目繁多,社会企业投资开发的学生公寓建设与运行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学生住宿收费标准一直未动,使得许多学生公寓、公寓区正常运转面临困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水电费等而引发的纠纷已发生多起,社会企业开发的学生公寓"回购"风日盛。 三、对高校后勤的监督须进一步加大 湖南省教育厅认为,这几年,通过改革,一方面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与学校初步分离,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形成了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同时,一大批社会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也进入了学校后勤服务市场,使高校后勤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责、权、利关系趋于复杂化,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过分强调高校后勤市场运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失序、学校和师生利益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已影响到改革的成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面对高校后勤这样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中介组织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管合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行业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游戏规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单位(62个) 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华同总公司 华中师范大学后勤集团 华中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办公室 武汉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 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总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勤管理处工程二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管理科 华中农业大学后勤服务中心饮食服务分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勤集团 中南民族大学后勤集团 湖北大学后勤产业集团 武汉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后勤管理处 三峡大学后勤集团 江汉石油学院后勤集团 湖北经济学院东湖校区后勤集团公司膳食部 湖北工学院后勤集团 武汉科技学院后勤总公司膳食服务中心 武汉工业学院后勤集团

武汉化工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后勤总公司宿管中心 湖北中医学院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 郧阳医学院后勤集团 湖北农学院后勤集团 武汉音乐学院后勤服务公司公寓中心 湖北美术学院卫生所 湖北师范学院幼儿园 荆州师范学院后勤服务集团学生生活服务中心黄冈师范学院后勤产业集团 咸宁学院后勤集团 襄樊学院后勤集团 孝感学院后勤产业集团 武汉体育学院后勤集团 湖北警官学院后勤管理处基建房产科 江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公寓管理中心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勤集团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绿化环卫部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房产科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宿舍教学楼管理中心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饮食中心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集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后勤服务公司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集团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膳食中心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总公司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汇编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医院办“社会”和行政事业型的管理体制、福利供给型的服务方式,已严重制约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遵照市、县卫生局关于医院后勤改革要实现社会化的总目标,我院将充分利用好现有后勤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转变运行机制,以分步实施的渐进方式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计划到2004年底,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成建制地从医院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医疗后勤服务中心。同时组建医院的行政管理机构“后勤综合部”,形成甲、乙方运行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和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减轻病人负担,保证医院的发展和稳定。 二、实施步骤及方案 1 在院内后勤改革方案实施方面,主要分两步走: (1)先独立,即后勤实体与医院实现相对独立,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今后属医院事业编制的仅为后勤行政管理“小机关”人员。后勤经营服务实体人员为企业编制,由后勤经营服务实体自主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2) 再分离,即后勤经营服务实体脱离母体。通过互为参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办成独立法人的后勤产业,与医院以契约方式明确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社会的融合。 2 具体实施步骤

(1)今年9月份开始,首先在水电设备科试点实施有偿服务,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2)今年10月份开始,后勤服务中心使用的房屋、设备、车辆等医院所属资产,按不同用途,分别采取投资、租赁、托管等形式,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规范分离。属院方的资产,后勤中心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属租赁的,按用途分类,由后勤中心以零价或优惠价租赁,医院负责维修;属托管的,后勤中心要按医院规定折旧并负责维修,实行资产保值;凡属后勤保障服务所需的设备、车辆等由医院负责更新购置,随着医院规模发展,医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维护费用,以利于保障医疗、科研和内部生活设施的完好率。后勤中心要建立经济核算、收费服务的制度和价格管理体系。随着医院拨款制度的改变,后勤中心要建立合理的服务收费制度,后勤中心对医院服务要低于国家定额或行政定额的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成本完善程度应当配比,对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进行考核;(3)今年12月份组建“后勤服务中心”,制订组织结构、内部职责、管理经营制度等规章制度,明年元月开始正式实施; (4)条件成熟时,将后勤服务中心推想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 3 基本原则 1、后勤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以公司模式与医院规范分离。 2、打破“小而全”“医院办社会”的模式,追求提高质量和效率。 3、整体改革积极稳妥,并与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相配套。 总的来说,后勤科室和人员成建制地从医院规范剥离,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改革后勤管理体制,理顺医院与后勤服务实体的甲乙方关系。其中,组建后勤综合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 本书作者: 陈志斌 图书册数:全四册 出版社: 华夏音像出版社 定价:998元 现价:450元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本店是实体店,坚决抵制各类盗版、劣质图书及附件,严格控制图书进货渠道,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直接从经过国家出版发行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出版社进货,与国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古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社科、社科文献、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科学、法律、上海外教、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南大、广西师大、北京出版集团、浙江少儿、江苏少儿、21世纪、作家、春风文艺、长江文艺、接力、漓江等全国知名的300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图书均经所在地图书市场审读办公室审读合格后,方上市发行,100%正版、优质,订购速度快,数据提供及时,加工全方位,能全面符合客户的需求。

公司经营的图书科目品种齐全,涉及学科面广,涵盖文学、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历史、工具图书、艺术、哲学、语言、政治、经济、学术专著、工具书及其它社科综合类图书等。经营风格全方位,适合各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和阅读需要。 内容介绍:商品简介 商品编码:pdf43813 出版社:华夏音像出版社 册   数: 作者: 陈志斌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印刷时间2013年6月 isbn: 版次:第一版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印次:第一次 页数: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目录 【内容介绍】: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动力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动力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高校后勤领域所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项改革十分重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教育碚度工作会议上指出:关于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学校办后勤、后勤依赖学校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后勤社会化改革,关系到学校实施"两个一流"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全局。因此,必须抓住三校合并的有利时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力推进,尽快完成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发[2000]1号文转发的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加快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改革的原则 1、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后勤改革就是要在实行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机制创新,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之路,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建立起一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 2、坚持"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 政企分开就是将后勤管理职能与后勤事务分开,由学校设立相应的职能处(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执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执行后勤事务,具体实施后勤服务工作。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制定后勤规划、经费预算、组织项目招标与后勤集团签订合同,对后勤实体服务质量、价格进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处置权和后勤实体的资产经营使用权。 3、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 后勤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4、坚持"实际、可能、协调、统一"的原则 在后勤改革中,要坚持从校情出发,贯彻全校一盘棋的思想,理顺关系,实行行业归口,合理配置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益。改革要逐步推进,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

后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全国各地各类高校顺应自身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改革方式,其中有成有败,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尤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新的不断发展的形势,面对各高校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新要求,原先已经过十年探索并趋于成熟的发展模式再次遇到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并解决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的瓶颈,探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重塑高校后勤新形象,才能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既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又适应高校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管理等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制约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的瓶颈 (一)主体因素 主体问题在这里主要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过程及其结果。主体作用良好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良好,否则反之。目前高校后勤工作的主体由后勤管理人员、后勤经营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部分构成。经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多年的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主体的基本情况稳定,但是不足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后勤管理人员 这里所说的后勤管理人员是特指高校学校层面的从事大后勤管理工作的干部,他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肩负着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保障后勤体系顺畅运行、保障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的使命,后勤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然而,多年来,由于思维习惯和管理惯性使然,不少高校对此重要和关键部门的后勤管理干部的定位一直存在偏差,同样是服务和服从于整个高校发展的大局,为高校发展贡献心力,但是广大后勤管理干部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边缘地带,使得许多后勤管理人员荣誉感和成就感缺乏,致使不得不时常考虑个人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高校将后勤部门作为干部分流的承接单位,使得后勤管理人员基本是按经验和习惯来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往往没有经营管理知识,业务水平不高;部分外聘管理干部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较低,加上待遇上与学校在编管理干部又有较大差异,稳定性和积极性较差;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将后勤管理部门条块划分太多,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加上一些后勤管理干部本位主义的影响,人为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壁垒和障碍。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 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医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医院办“社会”和行政事业型的管理体制、福利供给型的服务方式,已严重制约着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遵照市、县卫生局关于医院后勤改革要实现社会化的总目标,我院将充分利用好现有后勤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转变运行机制,以分步实施的渐进方式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计划到2004年底,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成建制地从医院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医疗后勤服务中心。同时组建医院的行政管理机构“后勤综合部”,形成甲、乙方运行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和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减轻病人负担,保证医院的发展和稳定。 二、实施步骤及方案 1 在院内后勤改革方案实施方面,主要分两步走: (1)先独立,即后勤实体与医院实现相对独立,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今后属医院事业编制的仅为后勤行政管理“小机关”人员。后勤经营服务实体人员为企业编制,由后勤经营服务实体自主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 (2) 再分离,即后勤经营服务实体脱离母体。通过互为参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办成独立法人的后勤产业,与医院以契约方式明确责、权、利。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社会的融合。

革后勤管理体制,理顺医院与后勤服务实体的甲乙方关系。其中,组建后勤综合科以甲方身份代表医院行使后勤管理职能。组建的后勤服务中心,具有相对独立的二级法人资格,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和灵活高效的企业化运行机制,以乙方身份向医院提供后勤服务。在条件成熟时,“后勤服务中心”转为完全独立的法人单位。 三机构组成 1 后勤综合部 (1)编制:后勤管理处编制3人。其中主任2人,一正一副。 (2)职责: ①对国有财产、房产、医疗设备、能源、安全、消防、环境、后勤服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②监督对执行政府部门、卫生行业的规范要求、合约要求; ③对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监督执行和组织协同指挥。 2 后勤服务中心 后勤服务中心由原总务科所属班组、原设备科所属班组、保卫科所属班组、护理部所属病房及门急诊工勤人员、院办所属驾驶班等组成,为医院的业务开展,病人生活、职工工作提供各项劳务或技术服务。后勤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由行政福利型的运行机制向经营服务型转变,通过市场经营动作,优质优价完成好后勤服务工作。后勤服务中心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调配权,经营、投资、分配决策权,内部机构设置权,逐步建立企业化的体制和机制,达到经营市场化、服务商品化、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 (1)部门设置: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与运行的科学模式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与运行的科学模式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了无以伦比的巨大成就。在许许多多的成就与亮点中,高校后勤人在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与时俱进,拓展视野,积极探索,勤奋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完善,逐步确立了适合各自高校后勤发展特点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其中“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与运行模式所体现的科学性、灵活性、效率性着实值得探究与发展。 一、冲破旧有的管理模式,着力后勤社会化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建国初期,依前苏联模式改造建立起来的,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统一的管理模式,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后勤设施建设与服务项目由国家严格审批控制,经费投入均由国家严格计划供给,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无自由权,高校办社会,后勤依附学校,诸事均由学校包办操持,效率、效益低下,此状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8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高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但因高校后勤资源严重匮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后勤保障服务质量与市场相背离。高校后勤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多次就高校后勤制度改革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高校后勤必须与高校行政管理相脱离,组建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以及学校后勤生活服务,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与运行模式的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自觉地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框架内,将自身活动作为社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将后勤服务变成社会服务,把后勤服务劳动作为商品来生产与交换。高校在借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堂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探索。随即将改革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扩展至整个高校后勤管理与运行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高校后勤“统得过死,包得过多”、平均主义、“大锅饭”等计划经济时代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模式,引入承包经营、经济核算、契约合同等具有企业性质的管理手段。

关于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作了质的规定,一是明确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市场经济背景;二是明确了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内部新型的市场关系;三是指出了高校后勤服务应以社会承担为主。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消除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国务院自1999年底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截至目前,这场改革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更新不够。一些高校领导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没有意识到服务也是商品,片面地认为社会化就是对后勤减少投入甚至不投入,但对后勤提供的一些应该计入成本的服务项目又要尽量少收费甚至不收费。还有一些高校领导及后勤领导知识层次较高,总认为自己能够适应各种转变,更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发展的形势。领导观念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恰恰是制约改革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广大师生员工而言,后勤社会化意味着原先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增大了个人支出,因而对改革有抵触情绪。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多数后勤职工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思想、大锅饭思想和铁饭碗思想。此外,高校原先统一的人事计划管理使得高校的后勤部门成为解决学校教职工家属就业、安置的地方。加上后勤部门在学校的待遇和地位较低,造成职工政治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不高、后勤队伍老化严重。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2.后勤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以陕西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陕西建设新校区的22所省属高校已累计筹集资金67.2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8.27亿元。据粗略计算,这些高校每年仅贷款利息就有 3.15亿元,许多高校现有的财力除维持运转外仅能保证付息。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困难,欠费率较高,这也加剧了学校筹集资金的难度。不少高校后勤设施的拥有量离国家规定的标准

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

天津外国语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 --------------------------------------------------------------------------------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和《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津党发[1999]40号)及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委等六部门拟定的天津市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发[2000]41号)努力使我院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目标,现制定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天津市委第七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全面上水平”的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关于教育工作率先上水平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切实把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真正成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实质性行动,要提高我院后勤工作的产业属性,要积极借鉴经济领域和其它社会领域改革的有益经验,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机遇、勇于实践、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转变机制、注重实效,真正剥离、促进竞争,大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筹资,社会力量融资等方法逐步改善我院办学条件。努力加快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实现由社会和从学院剥离出来的后勤企业,共同承担学院后勤工作,实现我院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促进我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原则 在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 要坚持实事求是、逐步推进、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 2. 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工作认真细致深入、不急于求成、保持学校稳定的原则。 3. 要遵循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的原则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原则。 4. 要坚持减轻学院负担,提高学院办学效益促进学院发展的原则。 5. 要坚持学校后勤工作凡能交给社会去办的事一定全部交给社会去办学院不再办的原则。 6. 要坚持以多种形式将学院后勤工作委托给社会或委托给校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则。 三、改革的目标及实施步骤 1. 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从2000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院后勤社会化,原学院后勤服务机构与学院完全剥离,并建立起具有外院特色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2. 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步骤是: (1)2000年完成撤消总务处、校产办、成立学院后勤工作管理办公室,由学院后勤管理办公室负责学院后勤管理工作。 (2)在撤消总务处同时要完成总务处从学院行政管理系统整建制分离工作,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天津外国语学院教育、发展、服务总公司”以竞争的方式参加学院后勤社会化服务工作。 (3)从2000年底至2002年底左右,使“天津外国语学院教育发展服务总公司”发展成为包括若干个分公组成的、服务范围包括:学生生活服务、教职工生活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多功能的、全方位的教育发展和服务股份总公司,同时具备能参加社会服务竞争的能力。

高校教学楼后勤社会化管理之探讨

高校教学楼后勤社会化管理之探讨 高校教学楼后勤社会化管理之探讨作者:佚名 时间:2008-9-28 浏览量: 摘要: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物业管理在其中试行并摸索前进。华南理工大学于2005年把后勤管理推向社会,在运作了1年后被证实是成功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高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速度。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其他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都存在不同之处,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也决定了高校后勤改革是否会成功。此文作者以教学楼管理为例,着重分析了其管理模式与管理思路。 近年来,从住宅小区到办公楼,从商场、医院再到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物业管理作为重要角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物业管理在其中试行并摸索前进。教学楼是为了学校学生的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场地,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学生提升自己、丰富知识的场所。在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引进的物业管理对教学楼的管理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目前笔者所在公司管理的华南理工大学的后勤项目有学校办公楼及会务工作、学校保安工作、教学楼管理、学生宿舍管理。面对2万多名学生,华南理工大学后勤项目可谓非常繁杂、琐碎,而教学楼管理是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的基本保障点。怎么样去规划教学楼管理,如何策划教学楼管理流程,并利用有限的资源支持无限的教研工作,都直接影响着教研工作的开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楼管理思路及模式是开展物业管理的前提。 一、课室管理 课室管理是否合格、及时,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学校课堂的环境,硬件配置情况以及学校的软需求,及时的调整课室管理模式和方式。 .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和临时使用课室通知,及时做好开关门、开关电灯、风扇和空调等。晚间课室清场后,及时进行电子布控,检查课室门窗和设备设施等无异常后断电熄灯,并锁好门窗,只保留走廊少数照明灯。 2.在课室有排课时,每半天查视课室一次,如发现粉笔、粉擦短缺,及时补上,确保教学需要。查视门、窗、桌椅、黑板、光管、风扇等设施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管理人员;发现总就座率低于10%的情况时,劝学生合并课室自习,并关闭课室的电灯,关锁门窗,为学校节能降耗。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摘要:21世纪初期,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它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我们身处这场改革大潮中,充满蓬勃雀跃之势,以期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学校实际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在此,根据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并结合本人工作,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资产;财务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长时间以来,在传统计划导向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成规化的特点。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研、后勤保障占有的总资产量一般均在80%以上,这三类的事业费用都由国家财政预算单位统筹统拨,学校财务部门期初按计划领拨经费,在期末核销经费支出数目。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只计投入不计产出的理财方式,弱化了后勤财务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入量大,但实际管理松散,会计人员的工作局限在账簿和凭单的常规工作之中,会计工作方式具有程式化和单一性特点。1998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一次将“教育成本”和“经营结余”的理念贯入高校会计管理制度中。随后,在市场经济变革力量的策动下,高校后勤改革持续推进,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纯行政管理向部分经营实体转变的模式应运而生。传统仅“记账式”和“报账式”的简单核算模式已不适应改革推动下的管理要求,这就使得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不能局限在账簿凭单中,应把核算管理当作立足重心,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记账报账”工作。资产和财务管理也应从传统计划的影迹中走出来,摆脱过去陈旧核算模式的局限,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充实新知,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政策方法途径,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管理要求。 二、社会化初始期,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清产核算,明细产权。集团(中心)从学校成建制度中分离出来,实行准企业化管理,要对集团(中心)所使用、占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查核实,明晰产权。在初始阶段,集团(中心)拥有对学校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学校以零价格使用或优惠价租赁,集团(中心)作为承租方,负有过渡期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的义务,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适时或可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固定资产年限折旧。同时,做好资产核算工作,为后勤服务融入社会第三产业,或进行股份制改制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初创阶段,学校可能仍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事业费和固定资产等,作为集团(中心)运作的保障。由于学校投入的资产比重和事业费数量的差异,集团(中心)内部的实体经济性质和经济类型就有所不同,大概分为:管理服务类、有偿服务类、经营服务类。不同属性和类别的实体,在财务管理和操作中区别很大,这对会计人员从业的政策解读与执行,具体工作要求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例如:对管理服务类,学校拨付的日常事业费,应履行目标责任化管理,考量项目完成和工作绩效情况。另一方面还需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推行合理可行的收费标

关于后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鄂东职院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六部委99年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本院实际,现就本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现代企业应建立归属明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现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我院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理顺关系为核心,依托学院,发挥后勤资源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规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可靠、高效、经济的后勤保障体系。坚持后勤改革以学院为主导、市场为引导和适度竞争的原则,发挥学院和后勤两个积极性,做到全面完成规范剥离,实行规范化运作;全面提高后勤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后勤服务公司实力;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回报学院和师生员工。 二、改革的具体目标 1、遵循“合理剥离、依法监管、科学使用、适当扶持”的原则,学院与后勤服务公司实行契约管理,理顺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人事关系,明确责、权、利。通过委托管理协议,学院拥有资产所有权,并享有所有者权益和最终处置权;后勤服务公司拥有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经营调配权,使后勤服务公司真正成为经济上独立核算、自

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2、院办代表学院对后勤服务公司予以监管,制订各种服务标准,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后勤服务公司签订具体项目的经营服务合同。 3、按提高学院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后勤服务水平和利于学院稳定的原则,对后勤使用的学院资源根据使用性质分别实行有偿使用和零租赁,并核定后勤向学院上交利润比例,既保证后勤实体的健康的运行又提高学院的办学效益。 4、后勤服务公司按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用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 三、改革的措施 1、改革现行后勤管理体制坚持事企分开,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组建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服务逐步过渡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使其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后勤服务机制。 2、改革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后的后勤服务公司各实体按照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办法,实行干部聘任制、工人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工人的界限,实行公开招聘、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达到规范分离、减员增效。 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原属学院正式编制职工在改制后,工龄连续计算,档案工资保留,并正常晋级,在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公费医疗等方面与校内职工同等待遇,达到退休年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何处去?是近年来常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几年来,我校积极稳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总结,以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后勤改革明确方向,也为其他高校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实践基于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后勤改革就到什么程度。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之前,有必要简要阐述我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认识。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校后勤服务经营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性。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必须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之中,高校从市场中获取后勤服务。第二、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彻底剥离原有后勤,实现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即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实现原有后勤实体的规范、彻底剥离,能否实现传统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将是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这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任务。第三、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既“市场提供服务,高校自主选择”,高校通过市场自主选择服务,构建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第四、后勤实体企业化的基本模式是股份制。发展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后勤服务企业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形式。第五、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艰难性决定了社会化的渐进性,必须从长计议,分步实施,稳健推进。总之,社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核心是企业化,模式是股份制。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第一、确立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健发展”的改革方针。第二、制定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两个策略:一是剥离原后勤部门,并通过改革使其逐步走向真正的企业;二是逐步开放校园市场,形成有序竞争。二者相互促进,最终要实现后勤服务的完全社会化。第三、制定了后勤实体企业化从整体剥离到注册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的改革道路,以及从国有独资到员工持股的股份多元化改革道路。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老人问题、资产问题以及教育公益性问题等。几年来,由于认识到位,规划前瞻,思路明确,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一、从简单剥离到真正企业化的改革路径 轰轰烈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以高校剥离后勤实体为标志开始的,各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后勤发展总公司或后勤集团公司,使后勤实体从学校行政事业体系中脱离出来。但这种剥离并未实现2000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色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以致于有些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出质疑。后勤实体虽从学校行政系统中脱离出来,但实际上“脱而不离”,无论校方还是后勤实体部门都把后勤实体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来对待和管理;后勤“实体不实”,学校办后勤的职能没有改变。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认识上、操作上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后勤社会化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后勤实体企业化及其实现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就停滞不前,难以突破。 后勤实体从学校剥离以后应当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只有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才能具有法人财产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才能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脱离学校,实现事企分开,学校才能摆脱经营风险;才能真正解决内部人事、分配、资产等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有效配置学校和社会的后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使学校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后勤实体发展壮大。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注册就完事,一注册就包医百

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高后勤 服务质量 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要:一是大胆改革,成立股份制企业,走出去、经风雨、见彩虹。比如浙江大学求是物业公司就属成功的范例 更多精品地产学堂 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对开放高校物业服务市场,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促进后勤产业升级的若干思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后勤部门的运行效率、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和办学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改革,就全国而言,目前这项改革还远未完成,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促进后勤产业升级仍值得我们深思。 一、鲶鱼效应——高校后勤改革在竞争中前行 鲶鱼效应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刺激一些企事业单位活跃起来,投入到改革市场当中去。 鲶鱼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鱼类,它生性好动,其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当渔夫把它用来保证沙丁鱼在长途运输中的成活率时,

它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沙丁鱼是一种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的鱼类,它对潜在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的安于现状。鲶鱼的引入就是一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渔夫巧用鲶鱼让沙丁鱼动了起来,从而保证了沙丁鱼的成活率。 同样,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入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服务,也会大大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是以一种负激励的形式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优越性越来越不明显了,甚至有的后勤部门已经成为了单位的负担,高校后勤更不例外。 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全球的市场,花钱买“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后勤服务同样是一种产品,它的特色是“无形”,现在我们花钱买的就是这种无形产品。过去我们高校的后勤部门自己生产,自给自足;现在社会化企业也在生产,而且由于市场的竞争,社会企业生产的后勤服务产品往往更具有专业化的品质。 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部门的发展方向应该有两个: 一是大胆改革,成立股份制企业,走出去、经风雨、见彩虹。比如浙江大学求是物业公司就属成功的范例。 二是加速社会化进程,后勤部门慢慢转变为监管部门,将后勤服务打包委托给社会上的专业化公司经营。比如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 【标 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税收政策问题 【颁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文 号】新地税流转字﹝2001﹞24号 【发文日期】2002-02-28 【实施时间】2002-10-01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征收管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的精神,推进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经国务院批准,现对2002年底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有关的税收政策通知如下: 一、对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而成立的进行独立核算并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以下简称高校后勤实体),经营学生公寓和教师公寓及为高校教学提供后勤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服务性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或教师公寓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向社会人员提供服务而获得的租金和其他各种服务性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对社会性投资建立的为高校学生提供住宿服务并按高教系统统一收费标准收取租金的学生公寓,其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利用学生公寓向社会人员提供住宿服务而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二、对高校后勤实体为高校师生食堂提供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蔬菜、肉、禽、蛋、调味品和食堂餐具,免征增值税;经营此外的商品,一律按现行规定计征增值税。 三、对设置在校园内的实行社会化管理和独立核算的食堂,向师生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向社会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应按现行规定计征营业税。 四、对高校后勤实体向其他高校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其他社会人员提供快餐的外销收入,应缴纳增值税。 五、对高校后勤实体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六、对高校后勤实体,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