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王惠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马莉

论文提交时间:

论文答辩时间: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但是有了优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了经济优势。如果单纯地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势必会造成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无法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需要更多地依靠“人”这一能动性的要素,将人才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合,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马太效应”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大量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引进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能够促进引进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对策,以人才促发展,最终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可行性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 the east area of our country has utilized better economic basis, the advantageous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support by state policies to take the lead to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imbalance ques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areas i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fore, our country has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rea, in order to reduce development disparity between the areas and realize the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mid-west area is the most abundant areas of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and occupy the enormous superiority in the resources. But it is not equal to the economical superiority that having the munificent resources superiority. If purely rel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t will create the mid-west area resources inevitably and dry up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orsening. Also, it will be unable to realize the loc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west area which is supported by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measure, need more dependance upon "the talent" ,the activity essential factor, and carry on the talent and the resources’ science effective combination, to make the resource advantage changing into the economic advantage, promote the fast, continu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finally. But the function of " Ma Tai effect " caused by disparat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lead to the talent of mid-west area massively flows out for a long time, appear the phenomenon of " the peacock flies southeasterly ". How to retain the talent and attract talent introduction has become a severe and realistic problem faced by the mid-west area. This article will aim at this question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in order to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countermeasure of promoting talent's reflux in the mid-west area and aspire development with talent, narrow the disparity among east mid-west areas,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finally.

KEY WORDS: mid-west area talent introduction

feasib ility countermeasure

目录

一、引言 (2)

二、中西部地区人才概况 (2)

1.西部地区基本概况 (2)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现状 (3)

三、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

1.历史原因 (3)

2.地理原因 (4)

3.经济原因 (4)

4.人才观念陈旧 (4)

5.政策、体制方面的落后 (5)

四、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以及引进对策 (5)

1.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 (5)

1.1 国家的重视 (5)

1.2 丰富的资源 (6)

1.3 较低的进入门槛 (6)

1.4 广阔的发展空间 (6)

2.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对策 (7)

2.1 经济对策 (7)

2.2 政策措施 (7)

2.3 人文环境举措 (8)

2.4 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策略 (8)

五、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生产要素开始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律,向着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东部地区凭借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吸引到了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缺乏良好的政策、人文环境,不仅难以吸引到外部资源,已有的人才、劳动力也在大量的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尤其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发展,不能够仅仅依靠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地开发和物质资本、资金的大量投入。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更多地需要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作用。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近年,我国出现了大量人才由国外向国内引进的现象,在国内人才流动中也出现了些许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迹象,中西部地区必须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引人才。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可行性入手,来探讨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对策,以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由理论转变为现实,最终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二、中西部地区人才概况

1. 西部地区基本概况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9年末人口总量为4.21亿人,占全国的30.1%。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0211亿元,占全国的16.8%。1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因此,支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因此,要想实现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的这一总战略目标,就得认清楚西部地区的现状,就得认识到: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这一侧重点,特别是引进所需人才和人才的有效合理利用。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9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N].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现状

作为中西部省份的宁夏,目前(截至2008年底)人才的现状,一是人才总量偏小,高级人才短缺。我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81人,与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相差1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34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5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38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285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人才数为62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只有14438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6人,平均每万在岗职工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78人。全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型人才短缺,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甚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仅有1.71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9.8%。全区高技能人才3.8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只有3458人。二是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首先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而在宁夏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化工、新材料研发、机械制造、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22.6%。其次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青年人才缺乏。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38.1%,但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仅占2.2%,而50岁以上的却占24.2%。三是人才培养、流失、引进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一方面,宁夏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端人才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培养的中青年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宁夏跨省区调出的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年富力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骨干,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7%,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而宁夏同期调入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仅2500人左右,引进与流失之比为1:12。如2006年以来,宁夏大学先后流失教师67人,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流失人才300多名。同时,宁夏每年在外省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求学的3000多名青年学生,毕业后大都留在外地工作,返回宁夏的很少。

宁夏大量人才外流,从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来看,人才政策、人才待遇受地方财力的限制还不尽如人意,不少人才还承受着住房、工作设备、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困扰,加之用人机制不完善,许多人才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难以如意,同时,在宁夏区内流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涌向城市、川区、机关单位的也呈上升之势,造成了我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和其他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态势。

三、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历史原因

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奉行适度倾斜、梯度推移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省份。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这一长期历史进程中,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大量经济资源相对集中于东部这一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一方面大大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相对削弱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进而使得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而经济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又具有一个

流向,即由处于劣势的地区或国家逐步流向处于相对强势的地区或国家。对我国来说,这种资源的流动特征正是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困难的重要原因。

2. 地理原因

中西部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相对偏僻的地方,山高路远,气候恶劣,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自然环境的相对恶劣正是这些地区人才外流的最原始最直接的因素。尽管有些地区生态环境尚好,但由于不便的交通、落后的基础设施、陈旧的通讯渠道,这些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背离的现状也严重阻碍了地区的发展,因而这种不利的自然环境无疑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瓶颈之一。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创业条件相对较差,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先天不足。如上世纪60年代,国家从天津整体调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的47名医生,目前留在宁夏的仅有6人(已退休)。

3. 经济原因

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人才的生存、发展与创造也越来越明显受制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人才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都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调整。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使人才资源的发展获得轻松、舒适的条件,从而激发其活力,促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智力得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落后的经济环境则会影响和阻碍人才资源的开发。中西部地区一般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自然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外地的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向外流,人才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又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影响人才的引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人才缺少、发展落后;发展愈落后,人才愈缺乏的恶性循环。在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宁夏划入一类区的有11个,二类区的有5个,三类区的有3个,工资待遇与全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2006年实施新的工资制度以来,列入三类区的南部山区八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230元,列入一类区的川区市县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人均每月仅为70元,而西夏区、金凤区还没有进入类区。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后,宁夏最高的银川市年标准为22992元,最低的泾源县年标准仅为11162元,相差11830元。第二步规范后,银川市虽然比以前增加300元,但国家至今未批准,最低的市县也仅为15000元。2008年,宁夏地方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2995元。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津补

贴待遇与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都非常大。同时,就区内而言,工资待遇也存在山区低、川区高、农村低、城市高,甚至同城不同标的现象,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难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如革命老区盐池县,由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群众发生车祸全县尽然没有医生能够进行抢救治疗。

4. 人才观念陈旧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发展的核心是竞争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人才。但是中

西部地区在管理现有人才的工作中,不能提供更优越、更宽松、更合理的环境为人才进行直接服务,甚至克扣工资,以小生产者的心理压制人才发挥作用。优越的“官本位”意识极大的污染了社会风气,眼下的社会风气是敬畏当官的,羡慕有钱的,轻视做学问的,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虽有所提高,但仍属中下水平,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得不到真正尊重和爱护。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只强调物质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够、这种认识使政府部门对待人力资源开发持消极的态度。与此同时,在企业界也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把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视为企业的成本费用,没有把人力资源视为资本,忽视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的巨大增值作用,把人力资源简单等同于一般的自然资源,未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目标,对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地区对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中,不能充分地重视和利用人才资源,对政府、企业的人才外流任其自然,不屑一顾,认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归因于天地自然,对高科技人才带来的巨大变化却视而不见。归根到底,是落后的人才观念导致失误的管理行为,使得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爱护,从而影响了人才为企业奉献的热情,进而产生人才外流的动因,掣肘了人才引入。

5. 政策、体制方面的落后

一是对政策截留、扭曲、搁浅的现象十分严重。人才政策中规定的资金、科研补助、岗位津贴、安置费用等资金问题难以落实,使待遇留人、吸引人难以实现。二是政策过时现象突出。为了改变在人才争夺方面的劣势,中西部地区也参照东部地区做法,制定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由于缺乏准确的人才估价,一些优惠措施虽然在本地区看来有所突破,但与东部地方相比,力度不够,缺少新意,难以实施并且由于起点低、力度小、吸引力差,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三是政策执行偏差。虽然在政策上大力引进人才,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排外和地方保护主义,比如在外地人和本地人同时应聘一个岗位时,本地人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外地人。这一系列二元性封闭结构制约着中西部有些地区的人才优势向现实的经济优势的转换,所谓的人才优势不过是高墙深院内的静态的人才优势,因而在全国市场经济大趋势的拉力下,造成了人才引进困难和人才外流的现状。

四、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以及引进措施

1. 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优势条件分析

1.1 国家的重视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的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对于西部地区发

展过程中人才的引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丰富的资源

西部地区既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又是我国地域广袤,市场潜力巨大、能矿资源富集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宁夏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首先,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五,人均产煤量和人均发电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仅宁东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亿吨。我们正在将过去卖煤转变成卖电,卖电再变成就

地转化,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成为宁夏发展大趋势。第二,农业上的优势资源也很丰富,现有耕地l500多万亩,人均2.5亩以上;宁夏平原土地肥沃,黄河过境397公里,引黄灌溉条件十分便利,有高产稳产水浇地600多万亩,是中国4大灌区和12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还有大面积待开发的宜农荒地资源可供利用,是中国8个宜农荒地

超千万亩的省区之一;清真牛羊肉、枸杞、酿酒葡萄、硒砂瓜、马铃薯、甘草、还有优质水稻等是宁夏的特色农产品。第三,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江南景色的秀丽,被称为“中国西北的盆景”,中国10大类95种基本旅游资源中,宁夏就占有8类46种,自然风光旅游热线有沙坡头、沙湖、青铜峡、六盘山、星海湖等,历史人文景观有西夏王陵、华夏西部影视城、以及回族伊斯兰风情等。

1.3 较低的进入门槛

正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一样,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数量众多,但人才质量不高,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第一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所占比例远高于全国其他任何地区,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相比,高出了好个百分点;这说明西部人力资源结构依然不合理,集中在第一产业领域内的人员所占比重仍然过大;在第二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比例为较全国平均水平任低好几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西部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在这个领域的人员也较少,跟东部地区相比差别更大;在第三产业领域就业的人员比例为,除了稍高于中部地区的之外,低于其他两个地区以及全国均值。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人口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第一产业领域,而科技要求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领域内就业的人员较少,换句话说也就是西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而在工业生产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较少。正因为人才的大量缺乏,所以使得进入西部地区的人才门槛也大大的降低了,这从另一方面又为西部地区人才的引进提供了又一优势。

1.4 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宁夏面临着三个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近10年,2009年又开始着手规划第二个10年;二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三是国家采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国务院2008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

干意见》提出了把宁夏建成“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和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和60多条具体政策性措施,明确了100多个事关宁夏跨越式发展和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中央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能为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文化的人才队伍提供捷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西部地区的广阔发展空间,找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

2.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对策

2.1 经济对策

改善经济环境是人才引进的基础。经济环境与人才环境密切联系。经济环境为改善人才环境提供物质条件、生活待遇和创业舞台,人才环境又反作用于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待遇并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让他施展才能、实现价值、贡献社会的舞台。否则,人才无事可干也会离去、外流。因此,中西部地区要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环境,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更广的舞台。

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没有优势,传统部门、不赚钱的部门多,电子、信息、金融、证券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少,一些高层次的人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而东部地区有这些岗位和机会,自然就把人才吸引过去了。因此中西部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些过时的产业;大力发展富有吸引力、生命力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知识科技型优势产业等技术起点高,成长性良好,对产业升级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如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它们的先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其向高技术前沿进军,并创造大量足以容纳和吸引高级人才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2.2 政策措施

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局的稳定、各项制度的完善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保障。引进人才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软”、“硬”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中的制度因素。因为人才、技术、知识、资金都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下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制度的先进性是新生产力的催化剂;制度的公平性、感召力是竞争力的源泉;制度的稳定性产生预期目标的理性行为;制度的权威性形成高效、良好的运行秩序。

在人才引进上,制度环境尤为重要:首先,制度能对人才引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其次,制度能为引进人才提供法律上的或制度上的保护;再次是制度对人才引进行为的激励。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引进人才的各方面利益,提供人才引进的利益驱动机制。同时,恰当的制度安排可以赋予人才自由的发展空间,给予人才充分体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行为空间,刺激人才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充分显现;恰当的制度安排更能锻炼和提高引进人才的能力,并使人才引进逐渐成为自主

行为。

2.3 人文环境举措

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营造一个融洽的工作氛围,注重人文关怀,建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引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个方面讲,经济水平的差距使中西部地区在吸引人才上不能与东部地区硬拼硬环境,而必须扬长避短,在软环境上下功夫,着力于营造一个适合人才工作、易于人才流入的人文环境。要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要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各类人才有效开发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使他们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最终达到以事业发展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推动事业。努力创造能够使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成长进步更为有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既是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好引进外部人才的重要前提。人才要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具体到实践当中,可以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优化人才的工作环境、配备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等,为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4 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策略

通过东中西部展开的合作,通过资源吸引、政策吸引、市场吸引,使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形成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一支生力军。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实际上是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和重新配置。目的则是增强相互间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共获经济效益。东中西部的合作可以从局部地区开始,发展到大面积的地区性总体合作;从资金与资源的相互投入开始,发展到技术与人才的相互交流。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采取贸易合作方式。从国际成功的经验看,地区间的合作一般是从贸易开始的,因为贸易的增长能较快地拉动全盘经济的增长,而且在项目的洽谈上也容易找到突破口。因此,在经济合作上应首先考虑把贸易合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注重中西部地区紧缺的工业品和中西部地区仅有而东部地区奇缺的原材料,以达成双向收益的贸易合作。通过贸易合作洽谈,可以促使东部企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力度,以投资带动人才向中西部地区的引进。

第二,开展技术合作。在技术合作方面,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合作。我国近年的各项新技术进步很快,中西部的企业不能一味地以低价来等待东部地区过时或即将过时的技术转移,应采取积极态度,一方面以合作的方式在新项目中尽可能地应用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吸取东部地区的教训,避免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弯路。具体可以采用专利技术转让、商标转让、专有技术转让、技术设备买卖、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式。通过技术合作引发人才合

作,进而吸引人才的。

第三,进行人才互动、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双向流动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方面。东中西部人才方面的合作可以实现人才向中西部地区的引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可以采用学术合作的形式,与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合作,把本地的人才送出去培养;同时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欢迎有志于长期奉献的有识之士,也注意吸引优秀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展开短期工作。其次,可采取租借人才的方式,东部许多地区的退休年龄非常严格,一些高级人才退休以后处于闲置状态,中西部地区可以把他们“借”到中西部来。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讲,掌握知识的人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主体,作为社会资源的公民,老年人积累着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据调查,我国拥有高级职称的60 岁以上的专业人才达50 万之众,加上具备大专学历以及虽没学历和职称,而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熟练技能的老人和很多处于年富力强的中年中高级科技人才的提前退休(或称内退),数目是庞大的,中西部地区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以低成本换来高知识型的人才。通过以上这两种方式,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负担比较轻,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既可以加强两边的学术交流,自我提高,又可以不用和中西部地区为抢人才而争得头破血流,实现“双赢”。

总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不仅加深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引进,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现状得以改观。

五、总结

总之,中西部地区经济环境的改善是吸引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入的前提;而改变那些与生活条件有关的因素,如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人文环境的改善;以及管理体制的改变、规律制度的完善;加强东中西部的合作是中西部地区吸引人才引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许晓红天津工业大学关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2009 F249.27

[2]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9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N].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 梁裕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2010-06-21

[4] 西部大开发战略干部读本 [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2005-06-21

[5] 唐永安;李荣泰西部大开发南方出版社 2009-06-30

[6] 延军平等著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与对策科学出版社 2009-02-01

[7] 赵文渊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老家新秦源网易博客 2007

[5] [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7 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4

[6] 赵秋成.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J ]. 管理世界,2009, (1)

[7] 陈栋生. 西部经济崛起之路[M].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8]潘晨光、王宪磊.《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9]姚先国、朱海就、倪云虎、陈建军.《人才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10]余仲华、林活力、毛瑞福:《中国人才战略管理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1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2]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和引进人才的新政策(最新区情),自治区政府网站

研发中心人才引进措施及制度

研发中心人才引进措施及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稳定和扩大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队伍,强化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激励人才奋发向上,进一步加快技术中心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引进原则 第二条研发中心引进人才以更好地完成研发工作和技术改造工作为目标,以带动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为最终目的。 第三条要求以专业知识精通、学识广博、一专多能、管理意识强、创新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为衡量标准。 第四条人员引进以专业、层次、强度、年龄、智力、体力、创造力互补为原则。 第五条原则上采用招聘方式,适当采用猎头公司引进方式。 第六条人才引进原则上按照公司招聘程序执行,对于非常优秀的人员可以提请研发中心主任酌情处理。 第三章引进措施 第七条建立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工资体系,进一步调整员工的工资,高能力高工资,低能力低工资。业绩优异的员工,经部门经理报请研发中心副主任审查,由研发中心主任批准,技术中根据其贡献大小可调整一定数额的工资。 第八条为了加快研发中心的发展,对符合研发中心需要,并能直接到岗工作的特殊人才,经研发中心主任通过,可以不按照常规对其进行试用,并可给予其才能相符的薪酬。 第九条对于能推荐高级技术人才的人员,研发中心将根据公司规定,对推荐人给予奖励。由于技术人才所在部门领导的原因导致技术人才流失的,研发中心将根据有关规定对部门领导给予处罚。 第四章附件 第十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安徽省金禾面粉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七月

研发中心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奖励范围 第二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科技进步奖的。 第三条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技术创新奖的。 第四条利用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获得有关基金的。 第五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进行改良革新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六条对公司经营发展有影响并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研发、创造的。 第七条通过国家或省、市级产品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认证的。 第九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或省、市立项的。 第三章奖励标准 第十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给予2000元奖励;获得市、厅级或高新区科技进步奖,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一条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给予2000元奖励;获得市、厅级或高新区科技创新奖,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二条获得国家、省各项基金的,获得基金数额扣除相关费用后按10%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对围绕与公司经营发展有关的科技成果、技术进行改良或革新,给公司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给予1500元奖励。 第十四条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5000元奖励;获得省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3000元奖励,获得市级重点新产品认证的给予1000元奖励。 第十五条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给予5000元奖励,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给予3000元奖励。 第十六条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立项的给予6000元奖励;获得省立项的给予4000元奖励,获得市级立项的给予2000元奖励。 第十七条科研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具有人、财、物支配权,项目完成后,按项目投产之年新增利润总和,一次性提出1-5%的奖金进行奖励。 第十八条科技攻关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完成后,按每个项目预定的奖金数发放奖

企业人才引进战略思索

企业人才引进战略思索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0%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问题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从98年起,政府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投融资政策、外贸政策以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99年4月,《中小企业促进法》调研起草工作也已开始进行,社会对中小企业已愈来愈重视。 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难点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大多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规模小 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

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 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 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 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人才引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县人才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至2003年底,**县的人才总量为27603人,其中党政人才735人,专业技术人才1821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27人。(一)人才总量不足。 一是人才密度低。**县84万总人口中,平均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为328人,人才密度为3.28,纵向比较,低于全市378人和3.78的平均数,更是 低于全省423人和4.16的平均数(如图1)。 图1 二是急需的专门人才缺。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技术含量的提高,按照发展效益农业、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要求,缺乏相关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适应各个产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优质高效农业、信息、外贸、法律、管理等专门人才均显不足。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才技术占人才总量的66,党政人才占2.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占2.3。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过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明显偏少。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集中在事业单位,而企业却人才匮乏。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8.9,90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在建筑及交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业企业和支柱中构成的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县的皮革、塑编、机械三大支柱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只占了0.11,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图2人才分类及职称情况图 (三)人才素质整体素质不高 全县各类人才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了45.9,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1.2(如图3)。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的层次比例(高、中、初)为1:12:45,与通常公认的1:6:14的技术职称比例结构差距较大,具有高级职称人才偏少。在工程、会计、经济和农业四大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尤为缺少(见图2)。除了教育卫生系列人才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只占4.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主中,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几乎没有。 图3 二、原因分析 改善人才资源状况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二是引进外来人才。造成我县人才资源目前的局面,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 我县在培养、培育人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对我县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缺乏规划。二是培养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功利性,过于和片面追求人才培养工作表面成绩,忽视培养效果,人才培养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造成学非所用、学无所用。三是重使用、轻培养。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企业主不舍得花大本钱培训员工。各类人才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新知识得不到及时补充,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知识严重老化,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2、人才引进方面 一是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我县的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尚在雏形阶段,还远不够成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户籍、档案、身份、住房、社会保障等体制性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吸引外

高新技术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 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3)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第五条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校园、社会招聘; 4、退休返聘; 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6、人才特聘。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第七条人才引进的程序 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2、公司根据各单位人才需求情况确定最终人才引进计划,人力资源处依据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公司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xxxx公司 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制度 xxx发[xxxx]xx号 第一章总则 1.1为适应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施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 的科研人才队伍,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1.2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3 基本原则 (1)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引进人才质量。 (4)坚持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并举的原则。 (5)坚持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1.4 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技术业务。对非核心技术业务,应严格控制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其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实践且收到一定效果的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高技能、特殊技能人才。 4)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专利、发明或专项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资格持证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2.1 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校园、社会招聘; (4)退休返聘; (5)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6)人才特聘。 2.2 人才引进的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方式引进人才。 2.3 人才引进的程序 (1)各单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岗位需求及定编定岗情况,编制并上报人才需求计划,明确需求人才的数量、专业、层次、要求等。

企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吸引各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是指在公司内部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公司核准,从国(境)内外择优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能力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 才、技能人才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权限 第四条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人才的引进工作。由总经理负责审定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和协调解决引进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章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引进人才原则 (一)引进人才应坚持以下原则: 1、“专业对口、按需引进”原则。引进人才须遵循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结合各单位的实际,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按照专业或工种类别,

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适度从紧、严格标准”原则。公司需要人才,首先要着眼于内部培养,要严格控制从公司外部引进人才的数量,以精干员工队伍,提升劳动生产率。要严格引进人才的标准,确保引进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 3、“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为提高人才引进的有效性,引进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确保有充足数量的备选人,以竞争择优来提升引进人才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4、“目标考核、协议管理”原则。引进人才的首次劳动合同期限原则上为一到三年,试用期三到六个月。试用期和首次劳动合同期满前,各单位要进行严格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辞退。 (二)范围、对象及条件 1、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科研起关键作用,且急需的重点专业领域技术人才,主要包括:信息化技术、会计、管理等专业人才。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操作一线岗位直接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具备较高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公司急需的技能人才。 2、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党纪、行政处分及刑事处罚记录;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履行应聘岗位职责的能力和相当的专业技术或技能水平;实行执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岗位,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举措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7761322.html,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举措 作者:赵宗庆汪慧芳 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13期 高校作为人才集聚的基地,人才资源对高校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面临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为此很多高校都在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杰出人才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打开校门,拓宽招才渠道,制定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一、引进人才工作的现状 1.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引进人才创造政策环境。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为规范用人行为,防止用人上的随意性和不正之风,事业单位凡出现空缺岗位一般都要试行公开招聘。各高校正在推进的人员聘用制、分配制度改革也都突出了对高校教师、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扩大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比例,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及良好条件。 2.新型人事管理模式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新途径。随着人事代理制及人才派遣制等新型人事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为引进人才提供了灵活的渠道。对流动性较大的部分引进人才学校可通过人事代理制,采取引进智力的形式,制定相对独立的年薪制等薪酬机制,用聘用合同加以约束,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保证人才进出渠道的通畅,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编制压力。 3.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引进人才成本加大。人才资源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柱,各高校都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来校工作的优惠政策。由于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势必造成引进人才成本的大幅增长。引进人才附带的科研启动费、安家费、住房、子女入学、薪酬待遇、配偶工作等问题给高校带来了很多现实困难。部分高校由于缺乏规划、盲目引进、优惠政策过高,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影响了现有教职工队伍的稳定。 4.引进人才由高学历、高职务向高素质转变。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求人才具有高职称、高学历,还要求他们具备学科带头人作用、良好的团队精神、高尚的学术道德水平。在引进人才过程中,除了从学历、职务、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以外,还应对其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科研水平、团队精神、政治思想素质等加以综合考评,使其潜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尽快发挥作用,带领中青年教师形成团队合力,短期内融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为学校发展服务。

《某某公司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具体规章制度

某某公司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强公司发展后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 1、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4、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应控制人才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 (1)在同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经验较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 (3)懂项目管理、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持证人员。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管理岗位对应各类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社会招聘; 4.校园招聘; 5.退休返聘; 6.人才特聘: (1)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 (2)凡符合公司引进人才条件,可通过签订特聘协议,约定被聘用人权利与义务,实现公司相关业务预期并支付聘用费用。 第七条人才引进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公司采取以下三种人才引进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针对高层次人才,可采取直接调入、招聘录用等方式,鼓励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对没有工作单位的(包括应届毕业生),可通过公司指定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以派遣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不建立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21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的问题,在2002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10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确立了未来5年系统、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

通用企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xx有限公司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办 法》的通知 1 总则 1.1 为落实XX软件有限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本办法。 1.2 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XX软件有限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3 本办法适用于XX软件有限公司。 2 人才引进的原则 2.1 坚持公开、公平原则; 2.2 坚持全面考核、德技双馨、保证质量。 3 引进人才的对象 3.1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级人才; 3.2 以“211”院校为主体的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 3.3 具有专业特长、满足XX软件有限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骨干人才。 4 引进人才的形式 4.1 所需人才可采取录用、调动、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 4.2 高级人才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5 人才引进的基本途径 5.1 市场猎取; 5.2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5.3 校园招聘; 5.4 业务合作: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急需人才的时候,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 5.5 特聘:凡符合XX软件有限公司引进人才条件,暂时不能办理调动手续,而本人愿意来XX软件有限公司工作的人员,可特聘来XX软件有限公司工作; 5.6 提前聘用:对符合XX软件有限公司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条件的部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到XX软件有限公司工作的,XX软件有限公司可提前与其签订有关协议,鼓励其在读期间积极参与XX软件有限公司的建设与科研活动,并可提前1年享受有关的工资待遇和科研优惠待遇; 5.7 兼职聘用(互聘):坚持“关系不变、来去自由、流动服务、按绩付酬”的原则,聘用兼职高级技术人才,如聘用重点院校的骨干教师来XX软件有限公司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6 人才引进的程序 6.1 高级人才: 6.1.1 被引进者如实向XX软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本人有关材料,包括简历、工作业绩、获奖证书、最高学历学位和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情况、工作要求和设想、本人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6.1.2 XX软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单位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面试和外调、考察; 6.1.3 XX软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拟引进目标的学历学位、专业背景和发展潜力等条件进行综合评议; 6.1.4 基层单位提出引进人才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具体的意见,经XX 软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查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6.1.5 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含聘约期协议),由XX软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6.2 市场猎取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业人才,按6.1之规定执行。

公司人才引进制度

XXXX人才引进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增强公司发展后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条基本原则 1、按需引进、全面考核的原则。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3、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 4、急需和紧缺人才优先引进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引进的对象 1、引进人才范围主要限于公司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应控制人才引进的数量及质量。 2、引进人才的对象包括:(1)在同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或经验较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紧缺和急需的关键操作岗位的技能人才。 (3)懂项目管理、善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4)紧缺和急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5)公司当前紧缺和急需的各类执业持证人员。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管理岗位对应各类人员。 第二章人才引进的渠道、方式、程序 第五条人才引进的渠道

1市场猎取; 2内部人员推荐; 3社会招聘; 4校园招聘; 5退休返聘; 6人才特聘:(1)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2)凡符合公司引进人才条件,可通过签订特聘协议,约定被聘用人权利与义务,实现公司相关业务预期并支付聘用费用。 第六条人才引进的方式 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公司采取以下三种人才引进方式: 1、通过直接建立双方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针对高层次人才,可采取直接调入、招聘录用等方式,鼓励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2、通过劳务派遣建立用工关系方式引进人才。对没有工作单位的(包括应届毕业生),可通过公司指定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以派遣方式引进人才。 3、通过聘用协议等不建立劳动关系方式引进人才。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专家、资深人员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通过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2020经济落后地区人才引进策略

2020经济落后地区人才引进策略 目前,影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人才匮乏问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功的人才引进是快速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加快地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现状 1.1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地域、政策和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科技与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科技与经济等方面发展均相对滞后,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落后,其原因包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而其中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尖锐的问题是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人才资源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知识的创造者,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所需的各项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困难就是人才匮乏。其具体可以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 1 / 7

多数部门均明显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严重失调,人才分布不利于经济发展,以及人才积压与短缺、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并存等现象,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的意义 所谓人才,是指人口总体中具有特殊人力资本的群体。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急需引进的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具有突出能力的人员。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有效提高劳动者能力和素质,是保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 人才引进是人才流动的基本方式,它既可以补充人才,又可以优化人才结构,有利从整体水平提高人才素质。从表面上看,工资福利待遇差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和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该地区的许多部门曾相继推出过一系列优厚待遇以吸引人才。这种举措对于短期少量人才的引进起到一定效果,但单纯提高工资待遇对于长期大量的人才引进则是杯水车薪。而与此同时,人才引进后其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如何有效地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和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引进以及后继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于稳定和加速发展地区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问题 2.1了解并满足人才需求 西方著名行为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如果人在低层次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难被高层次上的因素所激励。例 2 / 7

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办法

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建设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XX省山区经济强县中的作用,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才,是指具有优良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能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和事业单位。 第二章人才引进对象 第四条引进的优秀人才须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属于我县急需或紧缺的专业及项目: (一)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或者获得国家、省级科学技术类表彰奖励的人员。 (二)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的主要完成人员或者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的人员。 (三)县外被评为市级及以上“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称号的人员或者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本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急需或紧缺专业的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具有全日制硕士学位的人员。 (五)国家“985”、“211”工程院校全日制应届大学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且为本县急需或者紧缺的专业人员。 第五条引进优秀人才的方式: (一)公开招聘。充分运用网络、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 (二)组团招才。由组织、人社部门牵头,不定期到省内外人才市场、高校和科研院所直接招聘人才。

(三)聘请顾问。县委、县政府聘请知名人士、资深专家担任招商引资、城镇规划、工业经济、农业产业等方面的顾问。 (四)举荐或者个人自荐。 第三章人才引进程序 第六条事业单位引进本县急需或者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省、市规定采取考核招聘方式进行。 第七条引进县外在职在编的优秀人才,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提出引进申请。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制定工作方案,经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二)发布引进公告。经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由用人单位会同主管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引进公告。 (三)资格审查测试。对求职人员提供的个人资料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采取适当形式进行业务及能力测试。 (四)组织考核评价。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拟引进人选进行考核评价。 (五)办理调动手续。经考核评价合格后,对符合引进条件的拟定人选,由组织、人社部门上报县编委会同意后办理调动手续。 第八条对难以刚性引进的县内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以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不转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聘请顾问、兼职、讲学、咨询服务、科研攻关与技术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聘请到我县工作。柔性引进人才一般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议”的方式不定期引进。 第九条对自愿以辞职形式来本县事业单位工作的急需或者紧缺人才,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并报县编委会同意调入的,如档案不能转来,可在其辞职后一年内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依据本人提供的有效证明材料,重新建档并接转工作关系,工龄连续计算。 第四章引进人才政策待遇 第十条凡属引进的优秀人才与本县签订五年及以上服务协议的,可享受以

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发挥人才作用的设想及举措

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发挥人才作用的设想及 举措

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并发挥人才作用的设想及举措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设想及举措,是推进人才工作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立足当前形势,推动康复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设想 1、探索建立引进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人才工作不断推进自身的科学发展;必然要求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人才作用充分发挥放在首要位置”。这充分说明发挥引进人才作用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设想,进一步把握人才作用发挥内在规律,找准影响制约的关键因素,研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举措,形成协调高效的发挥人才作用的举措,对于促进整个人才工作意义重大。 2、探索建立引进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发挥以用促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现实之需。人才引进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提供的用才空间和引才力度。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设想,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作用,将有利于巩固人才引进成果,促进人才引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探索建立引进人才并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发挥人才保障和支撑作用的有力之举。要推进我院康复事业的建设,必须以人才支撑和引领发展,切实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院推出的“人才特区”政策明确了在推进康复事业发挥人才保障和支撑作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其中专门强调了要根据我院需要,实施康复事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康复事业紧缺急需的

2019年整理--集团公司人才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人才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人才管理办法 为遵循“眼睛向内挖掘人才,眼睛向外引进人才,眼睛向前储备人才”的原则,构建具有专门素质、结构优化的人才团队,实现人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人性化,为此,特制定本人才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建立一支学历高、素质高、意识新、德才兼备的企业高层管理者队伍; 2、建立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素质和与市场接轨能力的中层管理者队伍; 3、建立一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运用娴熟并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管理者队伍; 4、建立一支能够顺应市场、计算机娴熟并具有一定外语会话能力和较高公关能力的营销人员队伍; 5、建立一支具有职高以上学历和较高职业技能、敬业爱岗的营业员和服务员队伍。 二、内部人才选拔 1、建立人才数据库。按照员工的工作经历、培训背景、技能资格、职业规划、绩效考评等评价元素,将符合人才选拔条件的员工及时纳

入人才数据库进行管理。定期考察,及时更新,年淘汰率不低于10%,并对人才岗位流动与岗位缺失做出预警通报。 2、实行岗位轮换。按照集团总部是培育各级干部和工作骨干基地的思路,集团总部与各经营单位、经营单位之间,管理岗位与业务岗位、党务部门与行政部门等岗位,将实施岗位轮换,全面锻炼和培训人才。年干部与骨干轮换不少于10人。 3、竞聘上岗制。从20xx年开始每三年一次,集团总部与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将集体解聘,重新组织竞聘上岗。 4、严格业绩评价。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岗位的不同需求,实施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业绩为重点的分类考核。逐步建立与完善以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晋升制度。 三、外部人才引进 1、引进工作流程。按照集团所确定的人才引进计划,由人才引进的管理部门通过网上招聘、毛遂自荐、人才交流会、猎头公司推介等渠道,对拟计划引进的人才进行初审,提出初审建议意见,同时将初审中拟引进人才的本人简历、学历和学位证书、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反映本人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等相关材料一并上报集团相关领导审阅;审核通过后经考核面试、专业性评价以及趋优化筛选,最后经领导层审核通过,并按照企业相关规定办理录用手续。 2专业人才。按照集团总部人才引进规划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核定情况,对拟引进人才分门别类,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特点,实行一岗一议,一人一议的招聘方式,为企业引进各类亟需的人

人才需求视角下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人才需求视角下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19T15:52:49.9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林宗彬[导读] 摘要: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现在经济环境变动迅速,资本、原料、一般劳动力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整慢慢的减弱,相对的,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威海 264200摘要:人才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现在经济环境变动迅速,资本、原料、一般劳动力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整慢慢的减弱,相对的,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人才资源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学习更好的技术,制造更好的产品,掌握更好的管理方法。本文以预测的未来三年的招聘需求及不同部门对应的需求总数的数值为输入量,得到未来三年不同部门中不同教育背景的需求数量。通过搜集城 市的规划发展情况并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城市区域分布并对发展规划作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人才需求;城市发展;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1.不同领域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的需求分析 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未来三年某市不同职业类型的期望教育背景进行预测,构建隐含层为三层的BP神经网络,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训练,减少了训练中的计算量,对于中等规模的BP神经网络有最快的收敛速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领域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的需求分析状况。 图1 未来三年某市在经济领域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的需求情况在经济领域,由图1分析可得:在未来三年,某市在经济领域人才的教育背景需求以Junior college,Unlimited为主导,兼有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Senior middle school,Bachelor’s degree,Junior middle school。同时未来三年的人才需求量符合上述随月份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与近几年相比,未来三年某市经济领域对Junior college,Unlimited,Senior middle school,Bachelor’s degree的人才的需求量略有下降,对Master’s degree,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人才的需求量略有上升,对Junior middle school人才的需求量持平。整体上,未来三年,某市在经济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量略有下降。 在服务领域,由于版面限制,在此不再展示图片数据,在未来三年,某市市在服务领域人才的教育背景需求以Unlimited,Junior college 为主导,兼有Senior middle school,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Bachelor’s degree,Junior middle school.同时未来三年的人才需求量符合上述随月份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与近几年相比,未来三年某市服务领域对Junior middle school人才的需求量略有下降,对Junior college,Unlimited,Senior middle school,Bachelor’s degree人才的需求量略有上升。整体上,未来三年,某市在服务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量有所上升。这与近几年产业发展趋势一致,且服务业相较其他行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较低,与上述某市在服务领域对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才的需求情况的预测相符。 2.某市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2.1原理简述 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成功应用SWOT分析法的简单规则: 1、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对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的认识。 2、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区分公司的现状与前景。 3、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考虑全面。 4、进行SWOT分析的时候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5、保持SWOT分析法的简洁化,避免复杂化与过度分析。 2.2模型的建立 应用SWOT分析模型,将某市人才引进的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威胁进行量化,以此作为某市的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的依据。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仅展示部分分析结果。 图2 2015—2017年各方向新增人数 综合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村官、国家公务员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出国留学对就业市场影响最大。 3.对目前人才培养方向的几点建议

加快人才集聚措施

加快人才集聚措施 高端人才是实现基本现代化最紧缺的资源、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最迫切的需要、是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最根本的保障,切实增强推进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主动结合魏都发展特色,围绕重点产业招引人才,发挥规模企业、上市企业的引才主力军作用,重点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要大力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的“新思路”,精心打造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的“好载体”,要积极优化人才落地生根的“软环境”。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对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均可在魏都区落户。对引进人才配偶的就业问题,原则上由引进单位负责解决,确有困难的,由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中心参照其配偶工作个人工作意愿和用工形式协助妥善安置。其子女在辖区入学就读的,由教育部门负责安排,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二、鼓励企业自身引进高成就人才。对引进到集聚区企业工作的高端人才,5年内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进行科研院项目、教育、卫生、等工作的,全额享受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凡引进的人才应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服

务期合同,明确双方职责、权益和违约责任。 对符合两种以上标准的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享受;对于难以界定标准的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采取“一人一策”的方法,经确认后比照上述标准执行。 鼓励企业以项目服务、业余兼职、人才租赁等方式,打破身份、户籍、人事劳动关系接转等制约因素,引进人才来济创业或提供智力服务。对于同一年度在集聚区工作时间达3个月以上的,经核实批准后,可按实际工作时间享受同等条件人员的生活补贴。 三、高端人才激励政策。产业集聚区要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技能拔尖人才在产业集聚区工作期内可给与津贴,其津贴额分别为6000元、4500元、3000元;连续三届被评为我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另外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四、高端人才的政治待遇。产业集聚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适当增加优秀高层次人才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优先推荐优秀高层次人才参加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评选,并积极做好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 五、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魏都产业集聚区要设立人才服务中心,经常到各企业走访、调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切实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构建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