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⑴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⑶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⑷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答案】混合物 K、S(写全给分) 2Mg+O22MgO 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

【解析】

(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3.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②Fe和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

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高温

2Fe+3CO2 c 防倒

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高温

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

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

mg/dm2)。记录数据如下表:

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全氟辛酸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

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

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

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

【答案】5 缺铁性贫血 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ABCD

【解析】

【分析】

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

(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 8H 4F 15NO 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5)

A 、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符合题意;

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符合题意;

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 类致癌物质,符合题意;

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符合题意。故选ABCD 。

5.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 2H 5O 2N )、丙氨酸(X )、丁氨酸(C 4H 9O 2N )、戊氨酸(C 5H 11O 2N )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 2CH 2COOH .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已知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_____。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 3H 7O 2N 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C 3H 7O 2N 。

故填:C 3H 7O 2N 。

(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故填: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点睛】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碳元素的研究不曾间断。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见,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

金刚石硬度大,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这一性质,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石墨的导电性比一般非金属矿高一百倍。导热性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碳元素只有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随着对碳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到本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1985年,美国莱斯大学的H ?W ?Kroto 等人用大功率激光照射石墨等科技手段得到了C 60, 其组成和结构也通过质谱及X 射线分析等得到证明。一个C 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又称足球烯。C 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形,20个为正六边形)。目前,人们对C 60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金属钾与C 60化合反应制得球碳盐,实验测知该物质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碳单质相继被发现,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5nm ,因此石墨烯具有薄且坚硬、透光率好、结构稳定等特性。石墨烯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智能手机、电脑、车载显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兴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______。

(2)石墨可以制成良好绝热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3)C 60是由______(填 “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______元素。

(5)石墨烯透光率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石墨烯结构的是______(填标号)。

【答案】硬度大(金刚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子K、C或钾、碳厚度与一个碳原子直径相当,仅为0.33nm(合理答案均可)A

【解析】

【分析】

【详解】

(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2)石墨的导热系數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石墨可以成为良好的绝热体。

(3)C60是由分子构成的。

(4)金属钾和C60化合而成的球碳盐中含有钾、碳元素。

(5)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故石墨烯透光率好。

(6)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故选A。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部分营养成分见下表。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每 100 g

热量 520 kJ

糖类 59.5 g 脂肪

31.93 g 蛋白质 5.78 g

钠 48 mg

钾 331 mg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答案】糖类化学奶油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100g中含有59.5g。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约为20,其他固体脂指数均大于20。(4)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5)

A、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说法正确;

B、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说明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说法正确;

C、根据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可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说法正确。

故选ABC。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之多。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 1 所示。

表 1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

消毒效果消毒所需时间

(0.2mg/L)

二次污染

投资成本

(900m3设备)

臭氧可杀灭一切微生

物,包括细菌、病

毒、芽孢等

<5min

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

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约45万元

氯气能杀灭除芽孢以外

的大多数微生物,

对病毒作用弱

>30min

刺激皮肤,有难闻气

味,对人体有害,有二

次污染、残留,用后需

大量水冲洗

约3~4万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

(2)处理饮用水利用了臭氧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①_____,②______。

(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____。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答案】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化学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臭氧 ABC

【解析】

【详解】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是: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

(2)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

(3)通过分析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4)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中臭氧所需时间少,快速杀灭病毒;

(5)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故正确;

B、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由氧气制得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臭氧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所以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故正确。

故选:AB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

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原文作者:李晓静,在原文基础上有删减)一.味精是什么

味精是一种食品调味料,它的学名是谷氨酸钠,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晶体,易溶于水,味道极为鲜美,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二.味精对人体有害吗

正确食用味精不会产生副作用。味精本身不具有毒性,或者说味精的毒性很低很低,一般人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但是过量食用味精(基本不能发生),味精中的钠会与人体中的其他矿物质产生拮抗的作用,比如钠过量就会抑制钾的吸收,所以对于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

三.儿童正常食用味精安全吗

对于儿童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缺锌的说法,这是不准确的,试想一下,如果谷氨酸与锌结合可以使锌被排出体外,是否谷氨酸也会与其他矿物质结合,引起其他矿物质被排出体外,从而造成其他矿物质的缺乏呢?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四.味精该如何正确食用

味精应在快出锅时使用,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对酸性强的菜肴,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如炒蔬菜时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放味精时注意投放温度,投放味精的适宜温度是 70℃-80℃,此时鲜味最浓。但需注意适量,不必每天每菜都使用,防止对其产生依赖性。此外,3 个月内的婴儿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 。

(2)谷氨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3)味精的溶解度随环境 pH 的增大而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

A 味精本身没有毒性

B 味精应该在快出锅时使用,在酸性或碱性菜肴中不适宜添加味精

C 儿童不能食用味精,会导致儿童缺锌

D 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

(5)假如你是一名食品营养师,你将给出怎样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

【答案】Na+无色、无味、晶体、易溶于水增大 ABD 减少味精使用

【解析】

【详解】

(1)谷氨酸钠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符号为:Na+。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谷氨酸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晶体、易溶于水。

(3)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味精的溶解度随环境 pH 的增大而增大。

(4)

A 、味精本身不具有毒性,或者说味精的毒性很低很低,一般人在正常范围内食用味精,不会对健康有任何损害,说法合理;

B 、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对酸性强的菜肴,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如炒蔬菜时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味精应该在快出锅时使用,在酸性或碱性菜肴中不适宜添加味精,说法合理;

C 、儿童不能食用味精,会导致儿童缺锌,说法不合理;

D 、过量食用味精(基本不能发生),味精中的钠会与人体中的其他矿物质产生拮抗的作用,比如钠过量就会抑制钾的吸收,本身有低钾血症或肾功能不全者建议少食用或者不食

用味精,说法合理。

故选ABD。

(5)合理的建议:减少味精使用。

10.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有工业用途,但都远比不了铝、铁、铜等主流金属,那为什么它还这么值钱呢?

让我们拿出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每一种元素是否都适合做货币呢?首先,所有的气体元素都可以被排除。两种液体元素溴和汞也可以被排除,更何况它们都有毒。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要么气味很臭,要么本身有毒,如硫、磷、砷、硒等,当然也无法使用。元素周期表最左边的两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以被排除,它们在水里会爆炸,握在手上会灼烧手心。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人造元素自然也被排除,我们的老祖先根本无法在自然界找到它们。类似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被挨弃,你总不想因为用钱得癌症吧。还有一族稀土元素,它们极其相似,难以分离,自然它们也被排除。过渡元素钛、钒、铬,都不存在天然的游离态,要将它们提取出来需要超级高温,硅、明、铝也类似。铁、锌、锡、铜和铅容易生锈,铋太脆也无法充当货币而碳在高温下不稳定。

这样就只剩下6种铂系金属和金、银了。铂系金属也有用作货币的潜质,它们具有金属光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就能找到。但铂系金属熔点高,难以分离和冶炼,可锻造性差。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两种“完美”的货币元素:金和银。它们符合货币的各种要求。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_____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_____和_____。

(3)铝也是一种优良的金属,没有选它作为货币的主要因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_____。

(5)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点石成金”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理由:_____。

【答案】延展性溴汞 4Al+3O2=2Al2O3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详解】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延展性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溴和汞。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组成石头和金的化学元素不同,故“点石成金”不可能实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 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 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 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六、七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D)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石油 2.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C) A.质软B.有吸附性C.能导电D.易燃、易爆 3.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B) 4.(鄂州中考)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B)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B)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H4、O3以及氟利昂等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7.(贵港中考)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8.(海南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9.当人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救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拨打火警电话求救B.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C.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10.(北海中考)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天然气B.酒精C.氢气D.一氧化碳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4.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5.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6.打开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条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熄灭B.先燃烧更旺后熄灭C.燃烧更旺D.无明显变化 7.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A.大理石塑像B.铝合金制品C.钢梁大桥孔D.柏油道路 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C.用煤可制成汽油D.将空气中单质氮变为化合物的氮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下物品:○1蔗糖;○2酒精;○3烟花.爆竹;○4汽油.炼油。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A.○1○2○3 B. ○1○3○4 C. ○1○2○4 D. ○2○3○4 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B.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1.自2003年6月1日起,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1温室效应○2白色污染○3二氧化硫的排放○4烟尘的排放 A.○1○2○4B.○1○2○3C.○1○3○4D.○2○3○4 1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是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须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二、填空题(4小题,共33分) 13.(7分)、和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中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4.(11分)(1)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发生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由于氢气具有的性质,所以可采用法收集。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它属于反应; 点燃氢气前,应首先检验氢气的。 15.(9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色能源”; (4)为发减少汽车的城市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 。16.(6分)(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 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 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 三.简答题(2小题,共14分) 17.(8分)某炼油厂发生泄漏,有一工人在其附近进行电焊作业,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经消防队员的及时扑救后火基本被扑灭,但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了一段时间喷水。试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你认为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所以会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2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3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B.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 C.金刚石薄膜透光性能好,又是超硬保护膜,可广泛用作光学窗口和透镜的涂层等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 4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因为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6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胆矾研碎 7 .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能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 D.面粉燃烧后变成炭黑,说明面粉中含有碳元素 9 .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C) 2.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消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3.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 烟火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D.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B) 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5.下列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 6.下列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C) A.沼气池中产生甲烷B.煤和石油的形成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D.煤干馏得到焦炭 7.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离不开能源,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和利用正确的是(D)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8.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B.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D. 用水扑灭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2.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的是( ) A. 毒性 B. 密度 C. 气味 D. 溶解性 3.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油锅着火时,马上用锅盖盖灭 B. 小苏打是焙制糕点常用的发酵粉之一 C. 为使农作物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新能源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4.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6.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 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7.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随意在公共场所吸烟 B. 用亚硝酸钠加工肉食 C. 霉变食物蒸煮后食用 D. 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A)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 0-16 , S-32 , Zn-65。 一.选择题(四选一,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以汽油为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 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3. 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 .用石灰沙浆抹墙 B. C .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D. 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 火柴梗潮湿 A.水、甲烷、酒精都是有机物E .甲烷和酒精的燃烧产物都是二 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推断,甲烷和酒精的成分都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能源 D.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6.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纯净物 7. 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 B.增大绿化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 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 石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9.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力啪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10.2006年常德桥南“12 .21 ”特大火灾教训惨痛,如果室内遭遇火灾时,下列自救措施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临沭县东盘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3.2010年4月20 ,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石油是纯净物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4.2010年6月7日《海南日报》载:科学家发现“土卫六”表面遍布“湖海河流”,这些“湖海流”中的液体并非水,而是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C2H6)。甲烷和乙烷均属于: A.有机物B.氧化物C.混合物D.单质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6.既洁净又高能的理想燃料是()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D.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8.在节能减排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B.禁止使用空调以节约能源 C.家庭提倡使用节能日光灯D.严禁使用含硫高的烟煤 9.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 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测试卷

第七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了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空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6.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 .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 .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 .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7. “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 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8.“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 要成分是C 3H 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 .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9.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都属于混合物 C .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 .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10.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N 点 B .Q 点 C .P 点 D .M 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氮气 12.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镁与盐酸的反应 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 )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在煤气 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 + 9O 24CO 2 + 2X + 6H 2O 。下列叙 N · Q M P · · · O 温度/℃ O 2的含量 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1、 (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 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 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 燃烧的条件看, “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 雾霾天气与空气中 PM2.5超标有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 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A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 .鼓励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 C. 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 ?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7、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8、 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其理由均正确的是 ( )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 x 、y 、z ,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 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只有 y 和z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 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 x 和y 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 x 、y 、z 分别是( ) A . CH 4 H 2 CO B . CH 4 CO H 2 C . CO CH 4 H 2 D . H 2 CH 4 CO 附相对原子质量: H-1 ; C-12; O-16; N-14; S-32;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分,共30分)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3、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 A. PM2.5与雾霾天气 ( )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其中 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 B. 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该标题可能是(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S :32 I :127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 .甲烷、甲醇、CH 4 B .乙醇、酒精、 C 2H 5OH C .甲烷、沼气、CH 4 D .一氧化碳、煤气、CO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 B .生产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C .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4.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氮气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产生热量 C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 D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6.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S-3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2015?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雾霾天气与空气中PM2.5超标有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措施不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B.鼓励用农作物秸秆做燃料 C.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D.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8、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①燃烧热值高②原料资源丰富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4H2CO B.CH4CO H2 C.CO CH4H2D.H2CH4CO 二、填空题:(共60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练习题 (组稿人:戴治强) 初三()班姓名座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 1.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4.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 ( ) A.加少量水 B.倒掉油 C.倒入大量菜 D.撒上沙子 5.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7.下列做法(或认识)有科学依据的是() A.带上火把进入山洞进行科学探究 B.浴室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并拨打110 C.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D.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更好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 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 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 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 4O B、 CH 2 O 2 C、 C 2 H 6 O D、 C 2 H 4 O 2 7.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 、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D、它们都是混合物 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9.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⑦ 10.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用于汽车的理想燃料是() A、天然气 B、汽油 C、氢气 D、脱硫煤 12.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13.以下措施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①少用煤炭做燃料②把工厂的烟囱升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利用太阳能开发氢能源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现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按照它们的某种性质可以归为一类,下列跟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A、CO B、N 2 C、SO 2 D、CO 2 15.《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隔离可燃物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16.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7.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