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学习而教

为深度学习而教
为深度学习而教

为深度学习而教

摘要:在美国研究学会 2014 年实施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中,深

度学习被定义为核心学业内容知识的掌握、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这六种能力的发展。在深度学习研究的实验学

校中,聚焦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具体表现为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认知、人际、自我

三个领域的教学策略和相应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研究结果表明,聚焦于深度学

习的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实现深度学习而教,需创

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支持,整合任务、情境、问题进行活动设计,构建广泛

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常态。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学习环境;活动设计;学习共同体;

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094

(2016)06A-0003-05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习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获取,

更是充分利用工具主动地获取信息、达成理解、建构个人化

的知识体系并能有效地迁移应用以解决真实问题,即学习者

在真实社会环境和复杂技术条件下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

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概念,其研究由来已久。美国学者

Ference Marton 和 Roger Saljo 通过对学生阅读学术文章的学

习过程的研究,区分了“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和“浅

层学习”( Surface Learning)两种取向,并于1976 年联名出

版《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书。[1] 自此之后,深

度学习的专题研究逐渐开展。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

学生的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2]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威廉和弗洛拉 ?休利特基金会(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 , WFHF)通过对相关领域专家的深度访

谈和详细的文献综述,将深度学习阐释为学生核心学业内容

知识的掌握、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协作能力、

学会学习、学术心志这六项能力的发展。[3] 美国国家研究理

事会(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在全面分析不同学科

领域的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将

某一情境下的所学的内容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并将学习

者在深度学习中发展的能力具体划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

(cognitive domain )、人际领域( interpersonal domain )和自

我领域( intrapersonal domain )。在美国研究学会(America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 AIR)发起的“深度学习”研究将

WFHF 所界定的六维深度学习能力与NRC划分的认知、人际

和自我三个领域加以匹配,由此而得到了一个关于深度学习

的研究和实践的兼容性框架(表1)。 [4]

二、“深度学习”研究项目的实践

(一)研究设计

WFHF 是教学领域推行深度学习的先驱者,2011 至 2012

期间,该机构建立了深度学习共同体(Deeper Learning of Community ),并且吸纳了10 个学校网点( school networks )

加入其中,该共同体的创建宗旨就是让学校网点之间分享深

度学习的策略、工具和课程。2014 年,在WFHF 的资助下,AIR 从10 个学校网点中选择了19 所实验学校进行了一项广

泛而深入的“深度学习”研究,为对照分析,还特意挑选了

地理位置和学生情况与实验学校相似的11 所没有加入共同

体的学校。此项研究是为了确定:相较于对照学校,实验学

校聚焦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5] (二)教学实践

在AIR 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中, 19 所实验学校实施聚焦于深度学习

的教学,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使用的认知、

人际、自我三个领域的教学策略以及支持这些教学策略顺利实施的学校制度

和文化 [6] :

1.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与真实世界建立有机的联系,灵活地迁移和

运用所学知识,大多数实验学校都会将基于项目的学习整合

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学生围绕来自真

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进行开

放式探究,最终建构知识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基于项目

的学习中,问题解决、深度理解、概念转变和知识迁移都包

含于此,它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实践形式因

学校、学科和学生而异,从复杂的、实施多样评价的长期学

习项目到划分成具体单元的短期项目均可,项目的难度也可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

2.工作实习

基于帮助学生进行大学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很多实验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一方面,实习让学生以边缘性参与者的身份建构情境化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下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锻炼其认知领域的能力。另外,实习也是发展学生人际领域能力的一个关键策略。例如,在一个拥有大批存在语言障碍的新移民学生的学校中,实习这个真实情境下的交流平台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工作实习是学生教育经历的重要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与不同背景、年龄的人一起工作,在异质性的团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运用掌握的知识经验完成团体任务,因而认知、人际、自我三个领域的能力在实践情境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3.多样化评价体系

实验学校采用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认知、人际、自我领域的深

度学习能力得以发展。例如,很多实验学校既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对

学生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反

思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也同样实施形成性测验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的理

解和日常的学习进展。在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中,包含对学生口头表达

和书面沟通等人际领域能力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需要学生在同伴、教员或

者共同体成员面前展示自己的观点、成果,还需接受同伴的评审,进而使其

学会整合、采纳他人的异质观点。而作为观众的学生则需要对同伴的展示作

出评价或者提出问题,学习为同伴提供

建设性的反馈。 4.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实验学校广泛应用的一个自我领域的教学策略,它注重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些学校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优势、兴趣和挑战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该学习计划具体为一系列

的个人化项目、班级项目、研习会等学习活动。另外,实验学校也为学生学习

计划的制订提供相应帮助,学生可与学校的教学咨询者(adviser )共同商定、完善其学习计划。实验学校之所以进行这些革新,是因为他们希望学生在毕业

之后不仅能够掌握学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具备自我领域的能力,在面对生

活的挑战时充满自信,从容地解决遇到的复杂问题。

5.学校制度和文化

学校制度和文化是学生的深度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就此,

实验学校有如下专门的安排:

(1)设置咨询班。咨询班是咨询者(教师或行政人员)与若干学生组成的定期会面的固定组织,它没有相应的咨询

课程,学生也有权转换班级,故该组织的灵活性较大。咨询

班中的多样化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通过咨询班中的学生主导

式会议,学生可以为父母、同伴、团体成员和学校教员呈现档案袋形式的学

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书面呈现、口头表达等沟通能力得以发展。另外,

咨询班中定期的领导力创建和自我反思性学习活动则让学生自我领域的能力

不断提升。

(2)灵活安排课程。实验学校灵活安排学校的课程,以保障聚焦于

深度学习的教学顺利进行。例如,一些学校采

用时段排课制( block scheduling ),每节课由原来的 50 分钟变为 90 分钟。因为以前要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

师无法深入,学生也没有机会进行深度理解。现在的课时让教师、学生拥有

充分的时间讨论学习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所学内

容。另外,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还表现在上课场地上,例如一些需要户外活动

的课程,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调整上课场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

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 3)创建支持性学校文化。支持性的学校文化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

意愿和行动。差不多一半的实验学校将自己学

校文化明确定位为“充满信任、尊重和支持的家庭” ,它们希望学生在支持性的

学校文化中产生归属感,把学校当作自

己的家。相对于对照学校,实验学校中有更多的学生认为“我是学校的一部分” 、“学校里的人对我很友好” 、“老师和同学能够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 。教师是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学校文化还包括教师的集体责任感的创建,即让教师意识到他们不仅仅需要教学、维护课堂纪律,而且

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科教学的提升以及学校的发展同样肩负责任。可以看

出,实验学校的文化创建体现在教学和制度的方方面面。

(三)实践效果

为了真实地评价实验学校聚焦于深度学习教学的实践

效果, AIR 将实验学校和对照学校的学生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对其研究数据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7] :

1.考试成绩。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实验学校的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的评价学生核心内容知识和复杂

问题解决能力的考试(PISA-based Test for Schools, PBTS)中

获得更高的分数。同时,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州的英语语言考

试和数学考试中也获得了更高的分数。

2.人际能力和自我能力。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协作能力、

学业投入、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上显示出更高的水平。在创

新思维技能、恒心(耐力)、控制点和自我管理方面,两者

无明显差异。

3.高中毕业。相较于对照学校的学生,实验学校的学生

更容易从四年制高中按时毕业。据统计,实验学校中的学生

毕业率是 65%,对照学校则为56%。

4.大学录取率。实验学校的学生和对照学校的学生在高

等教育的录取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两者四年制大学的录

取率存在差异,实验学校学生的录取率(27%)比对照学校学生的录取率(23%)高。在名校录取率上,实验学校学生的录取率(4%)也比对照学校(3%)略高。在实验学校中,入学学业成绩低的学生的高等教育录取率增加,但是那些学业成绩高的学生并无变化。

上述数据回答了 AIR 深度学习项目的研究问题:实验学校中聚焦于深度

学习的教学的确能够显著改进学生的学习

成果。而且经历了聚焦于深度学习教学的学生的认知、人际和自我领域能力

均显示出更高的水平。

三、如何为深度学习而教

结合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分析 AIR 深度学习项目中所使用的高影响力的教

学策略以及相关的学校制度和文化,对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四点

启示:

(一)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学习环境设计是学习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

中,其设计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乃至成效。 [8] 要实现为深度学习而教,

学习环境的创设须注意“知识中心” 、“学习者中心”、“共同体中心”及“评价中心”四者的融合。“学习者中心”是指教师要以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为起点来进

行教学;“知识中心”是指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学科的

重要概念及其知识结构;“评价中心”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尽

量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以便其观点能够得到澄清,比如让

学生(1)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论点,(2)在定性的层面上讨论其对问题的结论,(3)对各种各样的现象做预测等;“共同体中心”是教师建立起一些能够体现理

解学习价值的组织,

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探究他们不懂的问题。 [9] (二)整合任务、

情境、问题进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源泉,任务、情境和问

题则是学习活动密不可分、三位一体的要素。[10] 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任务、情境、问题整合性地

镶嵌于真实性学习活动中,此时应该考虑:(1)逼真性,即将学习任务“锚定”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并在其中需要镶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学业内容知识、元认知

策略和学习策略,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 2)迁移性,深度学习所获得的知

识和技能是可迁移的,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相互关联性,

让学生在不同的

情境和任务中审视和理解相同的知识,帮助其跨情境迁移运

用。(三)构建广泛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创建学习共同体能够支持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在其中

不仅能获取学科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内省能力和人际交往

能力。 [11] 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它具有

主动参与、共同愿景、边界灵活、尊重差异等特征。[12] 教

师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时,可以吸纳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专家、企业人员

等众多参与者。另外,教师可借助技术为共同体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让

成员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围绕

学习主题进行交流和互动。学习共同体具有分布式专长。 [13] 作为新手的学生与教师、专家等专业人员之间存在明显的差

距。深度学习体现了新手学习者向熟手或专家型学习者成长的过程。[14] 故

教师等专业人员在共同体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学习者的作用,引导作为新手的

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中建构共同体共享的知识和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

型学习者。

(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常态

深度学习是通过探究的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条件化知识

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15] 学习科学也已经反复证明了元认

知在深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利用

元认知来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形成对知识的

深度理解,进而建构知识意义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

现深度学习。学生元认知能力并不能在朝夕之间形成,故在

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元认知能力培养纳入

教学目标之中,并将其落实于长期的认知学习活动中。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需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课堂主导者”变

为“学习促进者”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自我决策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自主

学习,实现元认知能力的自我构建。

参考文献:

[1][15] 吴秀娟,张浩,倪厂清 .基于反思的深度学习:内涵与过程 [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12):23-28.33.

[2]陈明选,汤巍楠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绩效的优化 [J].中国

电化教育, 2012(03): 30-36.

[3]Deeper Learning Competencies [EB/OL].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uploads/documents/Deeper_Learning_Defi

ned__April_2013.pdf.

[4] The Shape of Deeper Learning: Strategies, Structures ,

and Cultures in Deeper Learning Network High Schools ?

[EB/OL]. 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resource/shape-deeper-learning-strategies-struc

tures-and-cultures-deeper-learning-network-high.2015-09-22.

[5]Deeper Learning ? [EB/OL]. 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resource/deeper-learning.2015-09-22.

[6]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Deeper Learning ( 2 of 3)[EB/OL].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resource/providing-opportunities-deeper-learni

ng-2-3.2015-09-22.

[7]Evidence of Deeper Learning Outcomes (3 of 3)

[EB/OL].http :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resource/evidence-deeper-learning-outcomes-3-

3.2015-09-22.

[8] 胡小勇 .问题化教学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77.

[9]约翰 ?D?布兰思福特,等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拓展版) [M]. 陈可拉,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68.

[10]钟志贤,刘春燕 .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环境与问题概念 [J].电

化教育研究, 2006( 03):16-21.

[11]J.W.?佩利格里诺, M.L.希尔顿,沈学 ?B.运用深度学

习提高 21 世纪能力 [J].上海教育科研,2015( 02): 1.

[12]赵蒙成,付萌 .学习共同体的教育价值与构建策略[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4): 76-81.

[13]程志,徐建志 .分布式认知指导下的学习环境设计策

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1(11): 32-34.

[14]张浩,吴秀娟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

[J].中国电化教育,2012( 10):7-11.

责任编辑:杨孝如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自2010年开始,“深度教学”的理念正在迈入各家小学,同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当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给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深厚的影响。我通过结合自己在教学当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深度教学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一、前言 深度教学作为一种可以真正实现增强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其所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内部结构以及多维价值,其所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意义方面的构建和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当中开展深入教学,已经成为了现时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与手段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地研读与分析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便是真正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而这些则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做到深入地研读与研究新课程标准里面的各种新内容,全面地了解教材里面的知识编排体系,可以做到将每节课里面的教学内容放置于全知识体系里面,站于数学教学的

总体脉络出发,从整体上着手开展深入地研读教材,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 举个例子,在学习“统计”这一课的时候,为可以使教学可以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我们便以“调查工作者”的活动上了一节课。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记录在具体的一时间段里面,立交桥下具体有多少台汽车经过,这些汽车的种类与颜色又是怎样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制出统计图,同时以统计图作为分析,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 针对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必须要可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组成要素与内容。 过程与方法:懂得怎样去制统计图,可以从统计图里面清晰得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认识到数学其为一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要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真正做到从个人出发,保护环境。 通过上面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设置,不但可以满足现实的授课内容需求,同时又可以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的相结合,实现让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深度学习”四要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解-2019年精选文档

“深度学习”四要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理解 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背景下,深度学习逐步成为课程专家关注的对象。深度学习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当时提出的是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两个对立概念),后由我国黎加厚教授等人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给出不同的界定,综合各方不同的观点,可以发现深度学习的定义或是有所不同,但核心要素却是相同的。胡久华等[1]人基于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深度学习的四要素,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了理解与思考。 一、挑战性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是指围绕某一核心知识组织起来的,既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又具有系统性的,能够体现化学学科思想与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迈向深入的学习单元。实际教学中,挑战性学习主题的确定,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情两个方面来进行。 如执教“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一节,笔者联系生活实际(环保主题),抛出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是从哪里来的?当这个问题抛出之后,课堂教学便易于形成一个学习主题。学生往往会从硫元素与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发生氧化反应等角度分析、思考,了解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的来源。当然,这些信息尽量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获取,因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度学习才有保证。 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占有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思考自然界中游

离态或化合态的硫与氮是如何变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的,而这恰恰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深度?W习目标 深度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深度学习之后所能实现的期待,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跟现行的三维目标一样,可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角度来予以描述。 化学教学中,主题学习的目标是需要认真规划的,这就意味着不能照搬参考书上的阐述。笔者的理解是,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关注学生,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只有各层次的学生均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之前设定的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及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在上面所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笔者在确定深度学习的目标时,就特别反思了此前班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情设定了这样的三点学习目标:(1)知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并了解其化学性质(面向全体);(2)通过自主学习(面向中上等生)和合作学习(面向全体),体验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3)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面向中上等生)。 这三点目标的确定,既是建立在“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的。尤其是笔者预估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发生的情形,因此对目标的确定进行了层次对应,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证明了这种对应是恰当的。

江南营_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诗梦江南,入画寻踪 ——长清区实验小学江南深度研学实践之旅 【课程简介】 一道水,一架桥,一支橹声,隽秀婉约的聚合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江南,同时感受一场从远古传说,到春秋的吴越文化,到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再到明清以及近代的大儒伟人的历史盛宴。活动中,同学们将一起寻访王羲之、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名人伟人故里,穿越历史,冶爱国之志,体悟文化魅力;一起走进园,欣赏宋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景观,探寻园林蕴含的文化涵;一起游历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画美景;一起走进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博物馆、中国黄酒博物馆,全面了解历史文化。 【课程特色】 ●文化名镇江南风采 ●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行程简表】

上午探访安昌古镇漫游小桥流水梦回江南水乡游历江南小镇,画笔描绘 第五天 下午乘坐高铁前往:车次G60东-西 15:22-19:48辅导员送站一次相聚一生情谊备注:因天气交通等原因,组委会保留调整活动顺序及个别项目的权力,保证活动总量不变。 【活动费用】 2900/人;包含火车(往返高铁)及活动期间所有的费用。 ?【人文积淀-理性思维】·第一天下午·钱塘江·六和塔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六和塔位于省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 月轮山上,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小任务1:学生面对浩渺的钱塘江,接受审美教育,并结合手册提示,探究钱塘江大潮的在科学原理; 小任务2:学生走进六和塔,收集关于六和塔的传说故事,留下自己与六和塔最美的合照; ?【审美情趣-人文积淀】·第二天上午·西湖·省博物馆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省博物馆是省规 模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文物品类丰富,年代序列完整。 小任务1:集体创绘,全体学生齐动手,集体协作,面对美景,协作创作最美的西湖; 小任务2:走进博物馆,寻访国宝,找一找最能代表江南文化的文物,向小组同学分享并交流;

深度负反馈的深入理解

问 看到有关反馈的内容,讲深度负反馈是闭环增益近似为反馈系数的倒数,得出输入量约等于反馈量,这是深度负反馈的一般关系。看到具体的讲某种组态的负反馈时是以集成运放的电路为例的,并得出了输入量近似为输出量,可这里用的是集成运放的虚短和虚断才得到的,有些不爽了,一般的深度负反馈和这个集成运放的有什么关系不,得出同样的结论却不是用 同样的条件。 答 1: 请大家指导了,谢谢请大家指导了,谢谢 答 2: 当然,你也可以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结果是一样的 答 3: 只要开环增益够大结论就是一样的。 其实对运放来说,使用虚短等概念,分析起来更简单。 答 4: 我觉一般的放大电路不能和集成运放的比阿我觉一般的放大电路不能和集成运放的比阿,能用虚短是因为集成运放输出是有限值,而且要保证输入和输出呈线性关系才有Uo=A*Ui,即Ui=Uo/A=0,才出现虚短的,要是不在乎输入和输出是否是线性关系,那就不能用虚短了,虚断也是因为运放输入电阻很大才出现的,集成运放的深度反馈好像只有用上虚断和虚短才得到输入量=反馈量的,要是像仅凭开环增益很大,从电路结构上来分析好像很难理解输入量会近似=反馈量阿(当然从数学关系式上推导能得到)。请大家说说看。 答 5: 开环增益很大,(负)反馈深度足够大,虚短与虚断成立比如一个典型的正向放大器,假设开环增益为10000,反馈系数为0.5,那么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得到输入量会≈反馈量,并且输出≈输入×2。同样的开环增益,如果反馈系数为1/5000,那么虚短和虚断显然不成立,可以得出输出=输入×(10000/3)。 答 6: 谢谢请教了,负反馈深度足够大可以推导出虚短虚断的成立?你能不能具体的讲讲过程,我的理解当中只涉及到开环增益阿,没涉及到反馈系数,我在前面的帖子里讲了。 答 7: 应该这样解释首先,理解什么叫深度负反馈。其实,深度反馈在电路原理上讲,就是将大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的反馈方式,即反馈系数接近于1的反馈。 其次,对于任意带反馈的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K,可用如下式子表达(按负反馈给出): K= -A/(1+BA)= -1/[(1/A)+B] 其中,A是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B是反馈系数。 当放大电路应用运放时,一般可认为A—>无穷大,1/A—>0 。所以就有: K= -1/B 或 K= Uo/Ui= -1/B 即得 Ui= -BUo 即所谓的运放深度负反馈,闭环增益为反馈系数的倒数。当然,若A是有限值且足够大,就 有闭环增益近似为反馈系数的倒数一说。 至于,虚短、虚断之说,应该只是针对运放来的。因为对于理想运放分析时,把运放的输入阻抗看作无穷大、开环放大倍数无穷大,是作为基本分析条件来要求的。这样,在分析运放输入电流(对虚地)、反馈电流和输出电流关系时,是极其方便的。 答 8: 谢谢了

《深度学习》心得体会

《深度学习》心得体会 任庄小学刘苏红 《深度学习》这本书让我从不同层面认识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深度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要把课文内容吃透,文章结构要清晰地印在脑子里。其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目标不清楚,毫无教学思路地拿着教参满堂灌。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会思考的习惯。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的答案很多都能从网上找到,久而久之,我们依赖网络,变得懒惰,思考的能力也在退化。比如,我作为一名教师,讲公开课需要的课件都是网上下载,从而教学思路完全跟着别人的课件走,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参考别人的课件,从而制作出符合我自己教学特色的课件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探究活动应该多元化,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对《老王》的深度解读(对自我、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反思)

对自我、人性与社会的深度反思 -----对《老王》中“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的多维解读 江苏省黄桥中学尹继东 多数老师讲杨绛的《老王》时,分析作品主题时往往是,“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1]。 细细品读《老王》这篇文章,会发现在看似简单的文本背后却有丰富的内蕴,即作者对自我、人性与社会的深度等方面的反思和警示。 杨绛在《老王》文末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以为从这句话中“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入手可以解读出其丰富的意蕴。 这里作者称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然而联系杨绛一家在“文革”时遭遇,却发现她并不幸运。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记录了杨绛一家在“文革”时期各种非人的遭遇,概括起来说有她和丈夫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她和丈夫被揪出来批斗、挂牌子、戴高帽子、示众、抄家、被剃成阴阳头、受人监督、被人拿着杨柳条的鞭子抽打、受人歧视、失去工作、打扫厕所等,还有工资从一百多元骤降至十几元的生活费、女婿自杀等,这些让她从生活的巅峰跌入谷底。这是何等的不幸啊? 一、“我”对自己“幸运”的反思 作者如此“不幸”,为何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一)从横向比较看,“我”确实要比老王要幸运些 老王在那个时代,属于“三无”人物:无组织、无家庭、无身体。无组织,老王说自己“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残疾的老王被与他一样的阶级弟兄遗弃了,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离开了组织的保障,生存何其艰难,所以“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无家庭,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当我问起他住的地方是不是他的家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而不说“那就是我家”,这就值得思考,说明那儿只是老王的暂住 1

(祝搜集整理)语文深度学习解读

语文深度学习解读 一、什么是语文深度学习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2016年初,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围棋五番战成为全球瞩目的火热话题。围棋以其极为丰富的可能性,曾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难以攻克的挑战。而AlphaGo 这次之所以能以4:1战胜李世石,取得这场旷世人机大战的胜利,则主要得益于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科技界顿时掀起了对于深度学习研究的热潮。 其实,在另外一个与人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教育界,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大规模的实践也正在铺开。早在2014年9月,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等国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正式启动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首批实验在10个实验区和北京市海淀区25所学校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中展开。 2016年,教育界的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方式遥相呼应,形成了一股可贵的深度学习浪潮。

1.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为基础,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来解释数据。 2.在国内教育界,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3.深度学习是相对应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 具有注重批判理解 强调内容整合 促进知识建构 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 (二)语文深度学习 语文的浅层学习只停留在对学习内容的机械记忆与简单理解、运用上。 深度学习则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适切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理解,同时注重基

研学方案

“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背景 从2013年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到2016年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教育部等多部门发文要求大力推进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定位与宗旨 目前大多数研学旅行还处在研究开发状态,良莠不齐,市场认可度不够,家长热度不高(尤其省内)。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我们的定位是要打造出一个学校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研学品牌,让学生在研学中学到东西。 三、具体实施 (一)方案A:纯旅游研学 本方案以若干旅游景点为研学地点,前期采取跟旅行社合作的方式(合作方式有待探讨),研学的核心(课件+“内容”)内容采取跟大学历史系或者旅游系的老师合作。 该方案的优点:该方案采用跟旅行社合作,研学路线可以借用

旅行社的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老师和家长的路线选择多,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并且可以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缺点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路线过多,会导致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足。 方案细节初步安排如下: 1、前期工作(3月20日-3月30日): (1)与某个旅行社达成合作关系(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有康辉旅行社); (2)与某个大学的历史或者旅游系老师达成合作关系,负责研学核心内容的开发,包括路线的选择和内容的开发 (3)完成计划的策划和确定具体实施细节。 2、中期工作(4月1日-5月30日) (1)4月1日-4月15日与旅行社和老师确定最终的研学路线; (2)4月15日-5月30日一个半月的时间根据最终具体的研学路线,来做具体的研学课件和研学内容,研究出研学到底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么保证学生能学到这些; (3)同时根据最终确定的研学方案做好定价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研,进学校、访家长,做到收费合理; (4)根据做好的方案做好线上推广,把做好的资料全部上传到线上,可以参考北京世纪明德。

用深度“理解”知识点、专业“思考”题目来高效复习

用深度“理解”知识点、专业“思考”题目来高效复习 如何深刻理解知识点?把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吃透? 很多人认为高效复习就是抓重点、难点、主攻薄弱环节。这个是没有错的,并且要实行下去。但是对于高三总复习来说,高效复习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知识点,抓住知识点的性质。同时,我们还要对自己的思考能力训练有素。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首先,我们一起对高中数学“排列组合”这个概念的“性质”理解一下。不管书上怎样定义排列和组合,我们只需理解它们的一种性质——“排列和组合都是求集合元素的个数,区别在于,每一个“组合”中的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无论元素间怎样排列,都只当作一种组合方式。而“排列”就是把每一种顺序都作为一种组合方式。{1,2,3}和{3,2,1}就是一种组合,两种排列。” 回到那个问题——“老师,我该怎么学习知识点?知识点我都记住了呀?”,如果都觉得记住了,也当你不知道,我们拿起课本,面对排列组合,首先得理解排列组合的根本原理: 排列、组合无非就是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应用。其中加法原理可以理解为分类原理,比如做某事可以由k类不同方法。第一类有M1种方法。第二类有M2种。。。。。第k类有Mk类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M1+M2....+Mk类方法。乘法原理可以理解为分步原理:比如去某事要经过k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有M1种方法。第二步有M2种。。。。。第k步有Mk类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M1*M2....*Mk 类方法。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排列与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一般出题中会给出是否属于放回抽样。 再举一个例子:高中数学并集的概念“属于集合A或.....”,有的同学对这个定义理解不透彻。他可能只会记得书上的文字描述——并集的概念有三个含义,假设一个元素a属于A∪B,则a可能属于A 但不属于B,属于B不属于A,同时属于A和B.就算把这个文字逐字逐句的再理解一遍,也还是这个字。怎么透彻理解?怎么深刻理解?还原进现象!我举一种现象:画两个相交的圆,相交的部分看作交集的话,那么整个图形就是并集。大家感觉怎样?是不是进入了现象,定义的文字描述就清晰多了? 在对课本的知识点进行理解的时候,有三点非常关键: 1、找出共性、抓住本质。 2、还原进现象,在动态的现象中去发现它们的规律。 3、一定要在知识点对应的例题中去感受它的性质和内涵。 第三点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在验证我们对概念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同时也是加强我们实战的关键。否则,我们就只是浮在理论的上面纸上谈兵了。最后补充一下,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我们既不能停留在字面的记忆上(尤其不赞同把所有公式变成顺口溜让大家背下来),也不能只在理论上分析、想象,而没有进入到具体的现象或者问题中去验证。 如何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要想提高解题能力,需要做针对概念的例题,教材上的例题不错。一来演绎了定义,二来锻炼了我们的解题思路。带着目的性去解题(使设问成立的前提条件),会比套用解题经验和思路有价值也有效果的多。这样,我们做的题越多,我们的思路就越严谨、逻辑也就越清晰。我建议大家带着目的性听课、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 海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江南营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江南营-江南深度研学之旅(1)

————————————————————————————————作者:————————————————————————————————日期:

诗梦江南,入画寻踪 ——长清区实验小学江南深度研学实践 之旅 【课程简介】 一道水,一架桥,一支橹声,隽秀婉约的杭州绍兴聚合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江南,同时感受一场从远古传说,到春秋的吴越文化,到南北朝的文人风骨,再到明清以及近代的大儒伟人的历史盛宴。活动中,同学们将一起寻访王羲之、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名人伟人故里,穿越历史,陶冶爱国之志,体悟文化魅力;一起走进沈园,欣赏宋代江南私家园林的秀美景观,探寻园林蕴含的文化内涵;一起游历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画美景;一起走进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中国黄酒博物馆,全面了解浙江历史文化。 【课程特色】 ●文化名镇江南风采 ●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行程简表】 时间课程安排课程主题课程链接 第一天上午乘坐高铁前往杭州:车次G63 济南-杭州东 07:23-11:53辅导员接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午参观钱塘江、六和塔看天下第一潮登镇潮六和塔追寻江畔的历史故事 晚上研学课程指导分组讨论课程,研学收获分享 实践-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手 册 第二天上午 游历杭州西湖置身如画美景感受西湖柔情参观苏堤、孤山、曲院风荷 浙江博物馆参观历史展品考察浙江文化感受历史文化的沉淀 下午灵隐寺、飞来峰登山览胜景寺宇悟佛心登山参观庙宇,了解佛教文化 晚上研学课程指导分组讨论课程,研学收获分享实践-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手册 第三天上午探访鲁迅故里探寻书中世界亲访三味书屋追寻鲁迅先生的足迹 下午 游览沈园漫步江南园林,探寻文化内涵 人文-体味江南风情/建筑-江南园林建 筑风格 参观黄酒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体悟江南魅力历史-绍兴历史文化 晚上 大善塔 仓桥直街 漫步古城小道欣赏绍兴夜色实践-实地感受,见景抒情 第四天上午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历游文人旧地感受文化魅力人文-文人旧所、大家荟萃

思维的深度与理解的宽度

思维的深度与理解的宽度 要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未来的教育应当充分地彰显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会的不要教,要教的是不会的。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有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而动物没有。”10月20日于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从追溯教育的本原开始,进行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讲。“小学那点知识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为什么要用6年的时间来学习呢?就是要培养能力。”他进而发问:“教育是干什么用的呢?”“是要培养素质的。什么素质?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他教的孩子愿不愿意读书。“这次修改课标,对一堂好课也进行了界定。好课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常人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但是史宁中校长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绝不是这些。 “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好奇心,小孩子提前预习过了,他到学校还听不听讲?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他的兴趣?而且孩子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强,他都不知道他懂没懂,其实没懂,他以为他懂了,又不听老师讲课了,这知识不就夹生了吗? “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就是集中精力。我带了很多博士生,有些人思考就是不深人,后来我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不能集中精力。” 史宁中校长说,小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多20来分钟,老师就要在这十几二十分钟内把你要讲的东西讲出来。如果老师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以后,再精炼语言,肯定能在20分钟内讲完。而反复地唠叨、重复,反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作为国内研究统计与概率的数学大家,史宁中校长甚至认为,学数学不用笔不用纸,用脑袋想就能想出来,而这正是锻炼一个人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培养思维能力也一再被我们的数学教育所强调,然而在这次峰会上,学生不会思考的问题被一再提起,这是为什么呢?史宁中校长深有感触地讲了个故事。

促进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

促进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一过就忘,一考就晕。”究其原因,学习没有用心,学习缺少思考,学习滞留在浅层学习的状况,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学习、掌握、推广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与深度学习相对应的是浅层学习。浅层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其表现是依靠对文本信息进行记忆的提问、练习在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

要求学生从书上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思维活动都被引导向到答复、印证教师和教材所认定的标准答案。 浅层学习拘泥于文本的字面理解,满足于知识的机械记忆,把学习简分为阅读,把思考简化为寻找,把练习简化为填空,把评价简化为对错。学习的本义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缺失了研究与实践的学习就是浅层学习,缺乏探究与创新的学习就是低水平的认知。 深度学习有四个特点:一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理解有字面理解、意义理解、批判理解和创新理解四个层次,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是深化理解的思想武器。二深度学习强化着联系与建构,联系有经历联系、社会联系、世界联系和教

育联系四个维度,多维联系与能力建构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意义所在。三深度学习实践着比较与反思,比较有见解比较、理解比较、结果比较和能力比较四个指向,比较认知与反思感悟是深度学习的辨证关系。 深度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深度学习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刨根问底,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但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深度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深度是思维激活、材料加工、教学设计资源整合,应用体验,反思感悟的综合实践,深度学习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浅层学习推向深度学习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的课题。 一、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

研学

第一单元 课题人与自我?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参考主题(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 实践方式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学科整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1、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2、

浅谈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5280483.html, 浅谈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雷春艳 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5期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似乎都在呈现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看一遍颇有深意的文章,然后由老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这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被老师牵引,没有自己思考和感悟,阅读只能看到最浅层的东西。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方法,可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精词雅句、结构设置,由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去深刻体悟文章思想,旨在探究能够提高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以期能够打破传统固有的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快节奏、浅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诸多手机软件上,每天可以铺天盖地地接收到各路信息,这些信息文章简短,版面精美,内容五花八门,对学习任务繁重、紧张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长此以往,学生便只会阅读这样寥寥数语的短文,且这些文字大多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学生难免会产生浮躁的心态,对一些较长的文章和经典的文学反而失去了兴趣,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去读、去思考。如此下去,不仅会让学生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难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会逐渐忽视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这种现状,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行深度阅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诗词大都是经典之作,其包含的意蕴丰富深远,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生阅历来说,都较难以理解体会,因此便容易出现学生只能读到表層内容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 一、尝试换位思考,体验情境代入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实用性很强,但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学生看着大段的黑白文字觉得很乏味,即便耐下心去读,可阅读之后的感悟很少,只读到了表层的东西。究其原因,就是初中生受年龄的局限,阅历少,不能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不理解,对于作者情感内容的表达不理解,势必影响到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了解。对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体验情景带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进行解析文章内容,从而体会文中的深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达了对父亲浓厚深沉的怀念之情,但大部分学生年级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离死别,家庭成长环境与作者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文章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对于人物的描写,大家所见过的,一般是描述人物的哪方

【主题教研】深度学习的特征及其意义_3

深度学习的特征及其意义 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分享。 内容提要: 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为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消解种种二元对立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确立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模拟性地“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也在深度学习中得以充分实现。 关键词: 深度学习教学规律社会历史实践核心素养 近十年来国际上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其实根本不是国内疯传的“翻转课堂”等技术性的策略,而是源于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注重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情境和学习的情境,强调批判性思维,注重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理解深度学习理论对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真 是一种态度 一、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 30 年多来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这两种模型分别可以看作包含 1 个隐藏层和没有隐藏层的浅层模型。计算机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训练时,可以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计算梯度,再用梯度下降方法在参数空间中寻找最优解。浅层模型往往具有凸代价函数,理论分析相对简单,训练方法也容易掌握,取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计算机和智能网络如何通过基于算法革新,模拟人脑抽象认知和思维,准确且高清晰度的处理声音、图像传播甚至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等问题,在 21 世纪来临的时候成为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问题。 30 年多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系辛顿教授(Hinton,G.)一直从事机器学习模型、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等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在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突破浅层学习模型,实现计算机抽象认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 年,他在《Science》上发表了《利用神经网络刻画数据维度(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一文,探讨了应用人工神

研学课程质量管理方案

XXXX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2.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交通、卫生、网络、饮食、环境、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就医入学等现实状况。 2.探究学科问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3.前沿科技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和研究前沿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如3D打印、AR/VR、无人机、无人驾驶等。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要使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就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寻找适切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课程目标的制订上,要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活动中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和核心素养的目标等等,都应该是落实课标的核心要点。 (2)研学旅行课程突出实践性 正是我国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创新。研学旅行的课

华为RTWP深度理解

UMTS里的RTWP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兄弟们应该都被RTWP折腾过。根据与一些兄弟的沟通了解,发现大部分兄弟不太搞得清楚RTWP是什么,面对RTWP问题往往也没有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多问题即使反馈到研发定位往往也比较困难。 本帖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技术交流和探讨搞让大家对RTWP这个东东看的更清楚一点。作为老大难问题,RTWP实在不是一件可以很简单就讲清楚的事,考虑到篇幅问题,本帖大致分为如下几个内容探讨: 1,RTWP基本原理 (什么是RTWP、RTWP正常的范围是多少) 2,RTWP上报(RTWP是如何测量并上报的、NodeB LMT上的单板RTWP和RNC上的小区RTWP有什么区别) 3,RTWP问题分类 (有哪几类RTWP问题、各类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4,RTWP问题定位 (RTWP问题定位的方法论、网上RTWP问题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5,其他 (没想好有哪些,根据大家的讨论看看再补充哪些东东) 本次先开篇,正文后续慢慢补充,欢迎大家讨论并共享经验,希望大家通过讨论和共享共同提升。 1, RTWP基本概念介绍 a) 什么是RTWP RTWP是UMTS系统里的概念(LTE也有这个概念,与UMTS大同小异,本帖基于UMTS进行讨论),是recive total wideband power的缩写,定义的是NodeB接收机收到的载波频点对应的3.84MHz带宽内的总能量,包含了业务信号、干扰、热噪声,单位是dBm。 RTWP包含了业务信号、干扰、噪声这3个信息。对业务信号的功控是UMTS的核心技术(UMTS是自干扰系统,即每个扇区的业务信号对周围扇区来说就是干扰,所以UMTS对功控要求极高,必须把业务信号的强度控制在刚好可以支撑业务的水平上);干扰是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TOP问题;对噪声的测量和上报是接收机的基本功能。要是功控做的不好,或者有干扰,或者通道增益配置有误,或者接收机故障都可以反映到RTWP上,众多重要指标都集中体现在了RTWP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非常关注RTWP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RTWP老出事了。 b) RTWP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RTWP是载波频点带宽内的总能量,包含了业务信号、干扰、热噪声,所以要讨论RTWP正常值是多少,就要分别讨论这3个成分: 1,热噪声是已知的、恒定的。热噪声是自然界的底噪,也被成为背景噪声,是自然界能量的下限,即实际能量只能大于等于热噪声,而不可能小于热噪声。产生热噪声的根源是温度,单位带宽内的热噪声功率只与温度有关。在常温下,热噪声的能量密度是-174dBm/Hz,折算到 3.84MHz带内的热噪声能量就是-174+10*log(3.84*10e6)=-108dBm,热噪声经过接收机放大后会有2dB左右的恶化,变为-106dBm左右。后续为了方便讨论,可以近似认为3.84MHz带宽内的热噪声能量就是-106dBm。 2,业务信号是未知的、变化的,业务信号的能量大小与话务模型、业务量、用户的接入和释放、功率控制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而且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没有业务信号时,业务信号的能量就是0了。 3,干扰是未知的、变化的,干扰是无线通信里永远的难题,主要有外界干扰、直放站干扰、天馈互调干扰、异系统阻塞干扰等,干扰的大小基本取决于环境因素,在通信系统里是需要尽量减小和避免干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没有干扰,即目标是干扰的能量也是0。 另外,3GPP协议对RTWP测量精度的规定为+/-4dB(不可能一点误差都没有,是吧),也就是说,当没有用户且没有外界干扰时,RTWP应该是-106dBm +/-4dB (也就是热噪声的能量)。当有干扰或有业务信号时,RTWP都会有所抬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