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案例(1)

计算案例(1)
计算案例(1)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较的计算,净现值法计算,增量效益成本比率的计算

(1)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较

增加一个病人的边际成本,从方案1到方案2为1300元/人,从方案2到方案3为1900元/人;

由查出1例病人的成本来决定方案的选择

净现值法计算:

(1)①净现值法是按照一定的年利率,计算规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现值总和之差,记为NPV。

②净现值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B表示所有效益现值和;Bt 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效益;C表示所有成本现值和;Ct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成本;i表示年利率;n表示规划或活动实施周期③净现值法的评价原则:a 论证某一方案的可行性: NPV > 0,可以接受该方案;NPV < 0,不可以接受该方案。

b比较多个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实施方案: NPV最大

例1:某医院拟购买一台核磁共振,表为预计今后4年内各年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试用净现值法评价该医院是否应该购买一台核磁共振。(按照年利率为10%计算)

第0年(现在)的成本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2000万元第1年成本现值=F*(1+i)-1=500*(1+0.1)-1=454.5万元第2年成本现值= F*(1+i)-2=500*(1+0.1)-2=413.2万元第3年成本现值= F*(1+i)-3=500*(1+0.1)-3=375.7万元第4年成本现值= F*(1+i)-4=500*(1+0.1)-4=341.5万元

各年发生的成本现值和=2000+454.5+413.2+375.7+341.5=3584.9万元

第0年(现在)的效益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0元第1年效益现值= F*(1+i)-1=1500*(1+0.1)-1=1363.6万元第2年效益现值= F*(1+i)-2=1500*(1+0.1)-2=1239.7万元第3年效益现值= F*(1+i)-3=1500*(1+0.1)-3=1127.0万元

第4年效益现值= F*(1+i)-4=1500*(1+0.1)-4=1024.5万元

各年发生的效益现值和=0+1363.6+1239.7+1127.0+1024.5=4754.8万元

净现值NPV=效益现值和-成本效益和 =4754.8-3584.9=1169.9万元

例(2)

方案初始投资成本现值效益现值净现值

A 20 8 110 82

B 19 6 165 140

C 22 12 125 91

在没有资金预算约束时,比较方案的净现值,选净现值最高的方案。

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用于某项规划的可以用于别的净效益为正的规划,常采用增量的效益成本比率法来进行分析。

.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本章只考计算题,详细课件)

(1)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分摊方法

间接成本分摊的第一步:将管理费用分摊到直接服务科室和辅助科室中、一般可按工作人员人数或服务量比例分摊如:甲科室管理费用分摊系数=甲科室工作人员数/(全体职工人数-管理科人数)

甲科室分摊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甲科室管理费用分摊系数

第二步:是将接受了管理科室分摊的辅助科室费用分摊到直接成本中心,可按辅助科室提供给各科室的服务量来分摊。如:

甲科室辅助费用分摊系数=提供给甲科室的工作量/辅助科室总工作量

甲科室分摊的辅助费用=辅助费用×甲科室辅助费用分摊系数

某医院科室成本分摊资料

科室本科直接成本(元)职工人数洗衣重量(公斤)

内科72260 10 28000

儿科59480 7 12500

眼科42803 4 5000

皮肤科56092 7 22600

院办8500 2 1000

洗衣房16530 2 --

合计55665 32 69100

间接科室成本向直接科室的分摊

(2)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的分解:例:分解混合成本的简便方法通常有: 散点图法最大最小值法直线回归法(最小平方法)

散点图法(见课件12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08)

某医院6个月住院床日数和水电费支出

住院床日数(床日)水电费(元)

1 100000 1000

2 75000 870

3 50000 700

4 79000 900

5 88000 910

6 67000 800

最大最小值法:是分解混合成本的另一个简便方法,首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等于成本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相应的产出量之差,例子里的单位变动成本为:单位变动成本=(1000-700)/(100000-50000) =300/50000=0.006

5月的变动成本=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88000×0.006=528元 5月的固定成本=5月混合成本-5月变动成本=910-528 =382

某救护车公司有两辆救护车。对每公里的收费为0.5元。一号救护车每年服务60000公里,二号救护车每年服务30000公里。每公里的可变成本为0.2元。成本和收入如下:

项目一号救护车二号救护车共计

收入0.5*60000 0.5*30000 45000

总支出27000 16000 43000

可变成本0.2*60000 0.2*30000 18000

司机5000 5000 10000

间接成本10000 5000 15000

盈利3000 -1000 2000

问题:二号救护车出现亏损,如果停止二号救护车的业务,该救护车服公司的盈利状况是否会好转(假定其它条件不变)?

①总收入为0.5*60000=30000 总支出为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司机工资=10000+0.2*60000+5000+5000×2

=37000 总收入-总支出=30000-37000=-7000 所以公司盈利状况不会好转

(3)医疗机构成本核算过程(详见课件12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08)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核算单位,并建立成本中心2.对医疗机构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并归集计算各成本中心全部费用。权责发生制3.分摊各类公共成本(间接成本)。“谁受益、谁负担”4.计算医疗核算单位成本(4)收支平衡分析(CVP)

收支平衡分析的方法1.方程式法2.图示法3.边际贡献法

方程式法1、基本公式:结余= 收入 - 成本结余=(业务收入+经费补贴)-(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业务收入=单位服务收入×业务量变动成本=单位服务变动成本×业务量

2、为了保本,必须收支平衡,即结余s = 0 ,则:保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经费补贴)/(单位服务收入-单位服务变动成本)

保本业务收入=单位业务收入×保本业务量方程式法举例(1)

某门诊部某年度经费补贴为5万元,每门诊人次的变动成本为12元,全年固定成本为20万元,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为18元,请计算该门诊部全年必须完成多少门诊人次,才能达到收支平衡按照计算公式:

门诊人次保本量=(20万-5万)/(18-12)=2.5万(人次)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该门诊部年门诊人次超过25000人次就会有结余,如果少于25000人次将会出现亏损。

保本业务收入=25000×18=450000元

?很多情况下是在已知目标结余数的前提下测算目标业务量,所谓目标结余数,是指在会计年度结束时要求获得的结余数。如上例中,假设目标业务量为3万元,则:目标业务量=( 20万-5万+3万)/(18-12)=3万(人次)

?即当该门诊部全年业务量达到30000人次时可获得3万元的结余。

?边际贡献法 (Marginal Contribution)边际贡献是指单位服务业务收入与单位服务变动成本之差额,反映每多提供一单位的医疗服务而使总收益增加的量

?其意义在于当边际贡献能够补偿医疗机构的固定成本时,即可达到收支平衡,超出部分即为结余。

边际贡献法公式

?边际贡献=单位服务业务收入-单位服务变动成本,结合前面公式可得:

保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经费补贴)/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与单位业务收入之比为边际贡献率,它是指增加每一单位的业务收入所获得的收益,则: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单位服务业务收入

?又有:保本业务收入=保本业务量×单位服务收入

业务收入=(固定成本-经费补贴)/边际贡献率

仍用上例:

?边际贡献=18-12=6(元)

?门诊人次保本量=(200000-50000)/6 =25000(人次)

?边际贡献率=6/18=33.3%

?保本业务收入=(200000-50000) /33.3% =450000(元)

多种业务的收支平衡分析

?业务收入额=Σ(平均单位收入×各项业务量)

?边际贡献总额=业务收入额-Σ(平均单位变动成本×各项业务量)

?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业务收入额

?保本业务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经费补贴)/平均边际贡献率

?再按照业务收入的比例,分解成门诊和住院收入额,根据门诊和住院日的单位收入数计算出收支平衡点的门诊、住院业务量

?

如果该医院明年经费补贴为280万元,固定成本为1500万元,求该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保本业务收入和保本业务量?

解:根据以下公式可得:

保本业务收入=(固定成本-经费补贴)/边际贡献率=(1500-280)/25.7%=4747.1万元

将保本业务收入按门诊和住院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解,得:

门诊保本业务收入为:4747.1×100/2084=227.8(万元)

住院保本业务收入为:4747.1×1984/2084=4519.3 (万元)

门诊保本业务量为:227.8万元/5.0=45.56(万人次)

住院保本业务量为:4519.3/62.0=72.9(万床日)

5.成本差异计算

?总成本差异=价格性成本差异+效率性成本差异+服务量性成本差异

1.价格性成本差异:价格性成本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使用量

2.效率性成本差异 ;效率性成本差异=实际服务量(实际效率-标准效率)×标准价格

3.服务量性成本差异: 服务量性成本差异=(实际服务量-标准服务量)×平均标准成本

例:某医院洗衣房的成本差异分析

1、价格性成本差异:洗衣粉=(50-40)×1800=18000元劳动力=(6-5.25)×27000=20250元

2效率性成本差异:洗衣粉=(0.01×180000-0.01×180000)×40 =0元劳动力=(0.15×180000-0.14×180000)×5.25= 9450元

3、服务量性成本差异:服务量性成本差异=(180000-140000)×1.135 =45400元

家具行业的财务成本核算案例

家具行业的财务成本核算案例 如何理解家具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如何核算?如何达到核算的目的?业界及管理者们众说不一,见仁见智。有人说,除了赚钱就是本钱,本钱就是成本;有人说“肉烂了总会在锅里”,无需在成本核算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只需用自已的 人管好仓库、现金、门卫就行了;有人则视成本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之一。无论对成本核算的理解和认识持何种态度,都不无道理,都与自身环境、管理基础、发展愿景以及管理者自身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人说,家具制造业的竟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是否如此严重,同仁们最清楚,但竟争的确加剧。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款式、品质和营销手法的同质化,家具业的竟争最主要的表现为价格的竟争,价格的竟争其实就是成本的竟争。然而,不少企业在竟争面前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感觉迷茫和困惑,对成本的理解和核算往往步入以下误区: 其一,重营销、重生产、重研发,忽视财务及成本 核算的重要地位。 其二,把成本核算简单化,仿佛成本核算只是财务 部门的事,成本核算不准主要是会计未算准。而财务部门

一般大都做事后核算,忽视其整体管理职能,忽视其核算方法和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和贯彻。 其三,不少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成本核算,并无专职的核算管理人员,产品定价随意性,一般参照同款式而定,或者按估算的材料成本系数倒算。在这种成本意识的指导下,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水平差,其成本就象橡皮一样,可长可短,无准确可靠的量化指标。 事实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是控制的基础。无准确、及时、可靠、可比的核算资料,就难以知道成本高低、失控的真实原因,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持续改善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可见,成本核算对家具制造企业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针对目前不少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首先,应清晰认识理会成本核算的概念、实质和目的。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其实质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指标的形式反映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达到成本分析、预测和控制的最终目的。第二,应正确认识成本的分类方法。成本的分类方

案例统计公式(绝对精华)

统计案例 一、回归分析 1. 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的求法 (1)求变量x 的平均值,即1231 ()n x x x x x n =+++???+ (2)求变量y 的平均值,即1231 ()n y y y y y n = +++???+ (3)求变量x 的系数?b ,即1 2 1 ()() ?() 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题目给出,不用记忆) 1 2 1()() ?() 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 1 1 1 1 2 2 1 1 1 2n n n n i i i i i i i i n n n i i i i i x y x y xy x y x xx x =======--+= -+∑∑∑∑∑∑∑1 22 21 2n i i i n i i x y nx y nx y nx y x nx nx ==--+= -+∑∑12 2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x nx ==-= -∑∑(理解记忆) (其中1 1 n n i i i x x nx ====∑∑,1 1 n n i i i y y ny ====∑∑,() ,x y 称为样本点中心) (4)求常数?a ,即??a y bx =- (5)写出回归方程???y bx a =+(?a ,?b 的意义:以?a 为基数,x 每增加1个单位,y 相应地平均增加?b 个单位) 注意:若?0b >则正相关,若?0b <则负相关. 2. 相关系数 假设两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分别是()11,x y ,()22,x y ,……,(),n n x y ,则变量间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 相关系数r 的性质: (1)当0r >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0r <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当0r =时,表明

案例1(流水施工时间参数计算与横道图绘制)教学内容

案例1(流水施工时间参数计算与横道图绘 制)

1.背景 某工程包括三个结构形式与建造规模完全一样的单体建筑,共由五个施工过程组成,分别为: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地上结构、二次砌筑、装饰装修。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地上结构、二次砌筑两施工过程间,时间间隔为2周。 现在拟采用五个专业工作队组织施工,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见下表 2.问题 1)上述五个专业工作队的流水施工属于何种形式的流水施工?绘制其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图,并计算总工期。 2)根据本工程特点,宜采用何种形式的流水施工形式,并简述理由。 3)如果采用第二问的方式,重新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并计算总工期。 3.分析与答案

1)上述五个专业工作队的流水施工属于异节奏流水施工。根据表中数据,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简称“错位相减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 a、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 施工过程A:2 4 6 施工过程B:2 4 6 施工过程C:6 12 18 施工过程D:4 8 12 施工过程E:4 8 12 b、错位相减,取最大值得流水步距: K(A,B) 2 4 6 -) 2 4 6 2 2 2 -6 所以:K(A,B)=2 以此类推,K(B,C)=2,K(C,D)=10,K(D,E)=4 c、总工期T=ΣK(i,j+1)+Σtn+ΣG=(2+2+10+4)+(4+4+4)+2=32周 d、五个专业队完成施工的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如图所示 2)本工程比较适合采用等步距异节奏(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理由:因五个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分别为2、2、6、4、4,存在最大公约数,且最大公约数为2,所以本工程组织等步距异节奏(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最理想。 3)如采用等步距异节奏(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则应增加相应的专业队。 流水步距:K=min(2,2,6,4,4)=2周 确定专业队数:施工过程A=2/2=1 施工过程B=2/2=1 施工过程C=6/2=3 施工过程D=4/2=2 施工过程E=4/2=2 故:专业队总数=1+1+3+2+2=9 流水施工工期:T=(M+N-1)K+G=(3+9-1)×2+2=24周 采用等步距异节奏(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如图所示: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案例

【案例4】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案例 【案例1】小李刚大学毕业,就到某家啤酒生产企业从事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小李通过一段时间得学习,归结出该公司啤酒生产过程为: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工序、糖化工序、发酵工序、包装工序四个工序。从而就可以完成整个得生产流程。根据掌握得资料,小李认为该啤酒生产企业就是典型得分步骤生产,因此将其成本核算方法设计为分步成本计算法。这种分析设计就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否还有其她反嘎可供选择?实际核算工作中又应怎样去实施呢? 【案例2】某汽车生产企业就是新成立得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低排量得小汽车,汽车得所有零部件都就是由自己生产,而且使每一种零部件都就是在一个独立得生产车间生产。所产零部件大多就是企业自己使用,也有部分对外出售;各零部件生产车间生产完成后都移交进入半成品库,最后由装配部门从半成品库领取组装成产品对外出售。根据该企业生产特点,可以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请说明理由。 【案例3】品种法下得成本计算 一、[资料]海西集团下属得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得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 20×7年8月 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得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 (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

料得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 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得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得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得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得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得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得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得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得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二、[品种法得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与成本计算单 按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0、表911)与成本计算单(见表921、表922),按车间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2、表913)与制造费用明细账(见表914),其她与成本计算无关得费用明细账,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等,此略。 2.要素费用得分配 根据各项生产费用发生得原始凭证与其她有关资料,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1)分配材料费用。其中: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甲、乙两种产

计算案例(1)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较的计算,净现值法计算,增量效益成本比率的计算 (1)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较 增加一个病人的边际成本,从方案1到方案2为1300元/人,从方案2到方案3为1900元/人; 由查出1例病人的成本来决定方案的选择 净现值法计算: (1)①净现值法是按照一定的年利率,计算规划期内方案各年效益的现值总和与成本现值总和之差,记为NPV。 ②净现值法的计算公式: 其中:B表示所有效益现值和;Bt 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效益;C表示所有成本现值和;Ct表示在第t年发生的成本;i表示年利率;n表示规划或活动实施周期③净现值法的评价原则:a 论证某一方案的可行性: NPV > 0,可以接受该方案;NPV < 0,不可以接受该方案。 b比较多个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实施方案: NPV最大 例1:某医院拟购买一台核磁共振,表为预计今后4年内各年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试用净现值法评价该医院是否应该购买一台核磁共振。(按照年利率为10%计算) 第0年(现在)的成本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2000万元第1年成本现值=F*(1+i)-1=500*(1+0.1)-1=454.5万元第2年成本现值= F*(1+i)-2=500*(1+0.1)-2=413.2万元第3年成本现值= F*(1+i)-3=500*(1+0.1)-3=375.7万元第4年成本现值= F*(1+i)-4=500*(1+0.1)-4=341.5万元 各年发生的成本现值和=2000+454.5+413.2+375.7+341.5=3584.9万元 第0年(现在)的效益现值为当年发生的实际数额0元第1年效益现值= F*(1+i)-1=1500*(1+0.1)-1=1363.6万元第2年效益现值= F*(1+i)-2=1500*(1+0.1)-2=1239.7万元第3年效益现值= F*(1+i)-3=1500*(1+0.1)-3=1127.0万元 第4年效益现值= F*(1+i)-4=1500*(1+0.1)-4=1024.5万元

造价师土建案例分析 计算公式汇总

投资估算 一、设备购置费 1.国产单台非标准设备原价=【{[(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1+专用工具费费率)×(1+废品损失费费率)+外购配套件费]×(1+包装费费率)- 外购配套件费}×(1+利润率)+外购配套件费】×(1+增值税税率)+设计费 2.进口设备购置费 3.投资估算(根据已建工程估算拟建工程的工程费) (1)生产能力指数法 (2)设备系数法 (3)主体专业系数法

二、预备费=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 1.基本预备费=(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费率 2.价差预备费 (1)确定各年投资计划额(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2)确定建设前期年限和建设期年份数; (3)f=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m=建设前期年限;代入公式分别计算各年价差预备费;(4)汇总 三、建设期贷款利息 (1)确定各年贷款额 (2)r=年名义利率;m=年计息期数;代入公式,确定年实际利率; (3)分别计算每年利息(当年贷款半年计息;以前各年贷款连本带利全部计息)(4)汇总 四、流动资金估算 1.扩大指标估算法 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年产量×单位产量占流动资金的数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2.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现金+存货+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五、汇总 1.建设投资=设备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 2.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贷款利息 3.建设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财务评价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 1.平均年限法(亦称使用年限法或直线法)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有建设期贷款利息,没有无形资产)(2)计算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残值)/ 折旧年限 (3)运营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折旧年限- 运营期限)+残值 2.工作量法(用于里程折旧和台班折旧) (1)每台班折旧额=(原值- 残值)/ 规定总工作台班 (2)年折旧额=年实际工作台班×每台班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 (1)年折旧率=2 / 折旧年限 (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 (1)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 2](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二、摊销费=无形资产/ 摊销年限(或运营期限)

案例7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

成本案例七: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 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 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164 000 32 470 3 675 200 145 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123 740 16 400 3 350 143 490 2.本月生产数量。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 (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 领料部门和用途材料类别合计 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基本生产车间耗用 甲产品耗用800 000 10 000 810 000 乙产品耗用600 000 4 000 604 000 甲、乙产品共同耗用28 000 28 000 车间一般耗用 2 000 100 2 100 辅助生产车间耗用 供电车间耗用 1 000 1 000 机修车间耗用 1 200 1 200 厂部管理部门耗用 1 200 400 1 600 合计 1 433 400 14 000 500 1 447 900 备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 人员类别应付工资总额应计提福利费合计基本生产车间 产品生产工人420 000 58 800 478 800 车间管理人员20 000 2 800 22 800 辅助生产车间 供电车间8 000 1 120 9 120 机修车间7 000 980 7 980 厂部管理人员40 000 5 600 45 600 合计495 000 69 300 564 300 (3)本月以现金支付的费用为2 5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250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给排水工程量计算 案例1

【工程概况】某职工住宅楼工程为砖混结构,共6层,层高3m,卫生间为钢筋混凝土板。给水管道为镀锌钢管,埋地部分刷沥青漆两遍,其余刷银粉两遍,入户穿外墙处采用刚性防水套管,穿内墙和楼板处采用钢套管;排水管用UPVC 塑料管,承插粘接,除座便器外与器具连接的排水立支管均为De50的;预留与热水器(自备)连接的管至标高为0.5m处。洗脸盆配备冷热混合龙头,大便器采用座便;旋翼式螺纹水表;阀门为截止阀。

给水系统图(左);排水系统图(右) 工程量计算如下(支水平是各层的水平管,支垂直是各层的垂直管): 一、给水系统

(1)管道 DN50:1.5(入户)+3.1(水平)+1.0+4.0(垂直)=9.6m DN40:3.0(垂直) DN32:3.0×2(垂直)=6.0m DN25:3.0(垂直)+{0.35+0.5(支水平)+(1.0-0.25)(支垂直)}×6=12.6m DN20:(0.5+0.7)(支水平)×6 =7.2m DN15:{0.9(支水平)+(0.5-0.25)+(0.45-0.25)(支垂直)+0.9+0.7 +0.5(支水平)+(0.5-0.35)+(0.45-0.35) (支垂直)}×6=22.2m (2)管道支架 垂直支架:DN50:1个;DN40:1个;DN32:2个。 水平支架:DN≥32mm的无;DN50的水平管是埋地安装,不用支架。 支架重量:1×0.25+1×0.23+2×0.22=0.92kg (3)管道涂刷 埋地管道刷沥青漆:4.6×0.1885=0.87㎡ 管道刷银粉漆:5.0×0.1885+3.0×0.1507+6.0×0.1297+12.6×0.1059+ 7.2×0.0855+22.2×0.0669=5.61㎡ (4)管道冲洗、消毒 DN50(以内):9.6+3.0+6.0+12.6+7.2+22.2=60.6m (5)阀门 截止阀:DN50:1个;DN15:2×6=12个 (6)水表 螺纹水表:DN25:6个 (7)套管 钢套管:DN40:1×0.3=0.3m;DN50:2×0.3=0.6m;DN70:1×0.3=0.3m;DN80:1×0.3=0.3m。 刚性防水套管:DN50:1个。 二、排水系统 (1)管道

案例实操售后返租回报率计算方法与公式

案例实操|售后返租回报率计算方法与公式 核心提示:本文以好百年家居为例,从经济条件、计算过程、计算方法与公式3大方面解析售后返租回报率制定过程,极具实操性。 一、案例:家居主力商家—好百年 好百年家居是从事家居商品流通的大型家居连锁企业。好百年各分店主要经营中高档家居商 品并为家居商品供应商提供商品展示、分销、物流配送及信息服务。 从2002起,好百年开始逐步向全国市场扩张,其在上海的店铺目前主要是东方店(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2004年后,其扩张的触角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其单店面积一般都超过4万平方米。 未来10年,好百年计划要在全国主要大中城总计开设100家以上分店,而上海作为其主要扩张目标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就在身边的机会。 好百年的租用方式 好百年的扩张,一般是选定一个合适的商业项目(商业地产招商(专题阅读)),开发商采 取带租约销售的方式。先进行商铺销售,再将商场整体出租给好百年,由其负责招商以及日后的经营、物业管理等工作。发展商则按照每年8%的回报率向业主返还一定金额。 二、制定经济分析条件 为了便于计算和具有代表性,先设定几个条件: (1)租期时间为8、10年计。 (2)选定二层作为面积来计算(两层面积为7000㎡计) (3)假设商场两层全部公开发售,并且达到100%的销售率。 三、租金回报率计算 1、计算方法 根据制定假设条件的原则及两个假设条件,不论给好百年的租金以及售价如何,一定要保证 发展商的纯收益,由此得出以下的公式: 实际销售总金额-回报客户的金额+好百年租金-不可预见费=纯销售额 其中:

实际销售总金额:是商场在实现100%销售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包括各种费用。 回报客户的金额:是发展商每年按照8%的出租回报率在租期内付出的总金额; 好百年租金:是租期内发展商从好百年得到的总收益; 不可预见费:是在租期内发生的目前不能预见的部分支出; 纯销售额是在发展商自行销售,不考虑任何合作模式,并实现100%销售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 假设商场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市场推论价格已知。假设为: 计算数据说明: 按照好百年租期为8年、10年分别计算相应的租金及销售均价; 不可预见费按照8年2.5%、10年3%计算。 前三年的租金保持不变,从第四年开始,按照每年12%递增。 2、计算过程与公式 按8年租期算: 将已知数据带入到公式中,得到: 销售均价×10000-销售均价×10000×8%×8+月租金×10000×12×3+{月租金×12×1000 0×(1+12%)[1-(1+12%)5]} /[1-(1+12%)]-销售均价×10000×2.5%=22500×10000 得出销售均价与月租金的关系方程式:销售均价=53731-361×月租金 按照月租金从50元/㎡到100元/㎡的价格,带入到公式中,则得到相应的销售均价,既当该好百年的租金达到某个价格时,要实现相应的销售整体均价,才能保证发展商能够得到纯销售额。(二层均价按照2:1的比例计算。)

成本案例分析报告

《成本会计》课程案例资料 案例一 大学生吴晓东2012年7月毕业应聘到北方机械公司当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成本科刘科长向小吴介绍了公司的有关情况。东方机械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下:1.产品情况 该厂主要生产大型重型机械,用于矿山等企业,是国内矿山机械的龙头企业。 2.车间设置情况 东方机械公司设有7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生产矿山机械的各种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组装;另外,还设有4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提供劳务。 3.成本核算的现状 该厂现有会计人员36人,其中成本会计人员8人(不包括各个生产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 刘科长让小吴再了解几天企业成本核算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后书面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根据本厂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什么核算体制(一级还是两级)? 答:采用两极核算体制。由于该公司规模较大,现在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厂部和车间分别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进行核算,实行统一核算和分散核算相结合。由于本公司规模较大,生产车间较多,为了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采用两级成本核算的管理体制。这样,可以有效地组织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如果采取一级成本核算体制的话,则会使成本管理工作高度集中于公司,不利于提高各个生产车间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2.车间和厂部应设置哪些成本会计核算的岗位? 厂部应设置的成本核算岗位包括材料成本核算、工资成本核算、费用核算、产品成本核算等岗位。其中材料核算岗位承担由公司负责的一些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将各仓库交来的各车间领用材料的凭证进行审核,然后,将其分配给由各车间、部门负担。同时,应与材料供应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材料的采购、发放等工作;工资成本核算岗位主要负责计算每位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常用公式

监理工程师《案例分析》常用公式汇总 案例分析的公式汇总 1.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工艺设备投资×(1+∑Ki) 2.拟建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 ×(1+∑Ki) 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4.基本预备费=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涨价预备费P=∑It[(1+f)t一1] (其中:It=静态投资 f=上涨率) 5.静态投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6.投资方向调节税=(静态投资+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率 7.建设期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 8.固定资产总投资=建设投资+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贷款利息 9.拟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10.流动资金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 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 11.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1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应收(预付)帐款+现金+存货 应收帐款=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 现金=(年工资福利+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它制造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13.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14.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所得税率 15.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额应包括利息) 16.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 17.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实例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实例: 计算标准差的步骤通常有四步:计算平均值、计算方差、计算平均方差、计算标准差。 例如,对于一个有六个数的数集2,3,4,5,6,8,其标准差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计算平均值:(2 + 3 + 4 + 5+ 6 + 8)/6 = 30 /6 = 5 计算方差:(2 – 5)^2 = (-3)^2= 9(3 – 5)^2 = (-2)^2= 4(4 –5)^2 = (-1)^2= 0(5 – 5)^2 = 0^2= 0(6 – 5)^2 = 1^2= 1(8 –5)^2 = 3^2= 9 计算平均方差:(9 + 4 + 0 + 0+ 1 + 9)/6 = 24/6 = 4 计算标准差:√4 = 2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statistical dispersion)上的测量。标准差定义为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测量到分布程度的结果,原则上具有两种性质:一个总量的标准差或一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及一个子集合样品数的标准差之间,有所差别。其公式如下所列。标准差的观念是由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引入到统计中。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上的测量依据。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标准差未必相同。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statistical dispersion)上的测量。标准差定义是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测量到分布程度的结果,原则上具有两种性质:为非负数值,与测量资料具有相同单位。一个总量的标准差或一个随机变量的标准差,及一个子集合样品数的标准差之间,有所差别。 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例如,两组数的集合{0,5,9,14}和{5,6,8,9}其平均值都是7,但第二个集合具有较小的标准差。 标准差可以当作不确定性的一种测量。例如在物理科学中,做重复性测量时,测量数值集合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测量的精确度。当要决定测量值是否符合预测值,测量值的标准差占有决定性重要角色:如果测量平均值与预测值相差太远(同时与标准差数值做比较),则认为测量值与预测值互相矛盾。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如果测量值都落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外,可以合理推论预测值是否正确。 标准差应用于投资上,可作为量度回报稳定性的指标。标准差数值越大,代表回报远离过去平均数值,回报较不稳定故风险越高。相反,标准差数值越小,代表回报较为稳定,风险亦较小。 例如,A、B两组各有6位学生参加同一次语文测验,A组的分数为95、85、75、65、55、45,B组的分数为73、72、71、69、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最全案例常用公式

一、岩土工程勘察 1. 土工试验:()11-+= ρ ρωw s d e ,r s S d e ?= ω,1-?= d w s d e ρρ,w s e d ρρ+-= '11,w s d e d ρρ+=1,ω ρ ρ+= 1d ,()11-'=--=s s s s w sat d d d d d ρρρρ。 2. 固结试验:孔隙比 ()0001e H H e e i i +?- =;压缩系数 122121p p e e a --=-;压缩模量 a e E s 11+=; 压缩变形 0h E p s s ??= ? 3. 旁压试验:()V p V V V E f c m ?????? ? ??++ ?+?=2120μ,式中 0V V V f -=?;临塑压力和极限压力的确定 临塑荷载法0p p f f ak -=,极限荷载法K p p f L ak 0 -= 4. 浅层载荷试验:( )s pd I E 2 001μ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03页 试验要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D ,p124 5. 深层载荷试验:s pd E ω =0,式中ω为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查表选用。 试验要点:《建地设规》附录E ,p126 6. 十字板剪切试验: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 g y u R R C K c -??=,基本原理 ) 3(22 D H D M f += πτ (适 用于饱和软土) 7. 点载荷试验:75 .0)50(82.22s c I R ?=,2 50 )50(e s D P I = 为加荷点距离为50mm 时破坏荷载50P (N )与等价岩芯直径e D (mm )平方之比。 8. 地基系数30K :1.25mm 时的压力与1.25mm 的比值。 《工程地质手册》232页 9. 抽水试验:两个观测孔的潜水完整井的渗透系数1 22121lg ))(2(732.0r r S S S S H Q k ---= 10. 抽水试验:单孔裘布依公式 r R Ms Q k lg 366.0= 11. 压水试验:按第三压力段计算。单位吸水量 p l Q W ?= ;试验段底部距离隔水层的厚度>试验段长度时,土层渗透系数 r l W k 66.0lg 527.0?=;隔水层的厚度<试验段长度时,土层渗透系数

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1、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工艺设备投资×(1+∑Ki) 2、拟建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她费=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1+∑Ki) 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中: 基本预备费=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她费*基本预备费率 涨价预备费P=∑It[(1+f)t一1](其中:It=静态投资f=上涨率) 4、静态投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她费+基本预备费 5、投资方向调节税=(静态投资+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率 6、建设期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 7、固定资产总投资=建设投资+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贷款利息 8、拟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9、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 10、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11、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 流动资产=应收(预付)帐款+现金+存货 应收帐款=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 现金=(年工资福利+年其她费)/年周转次数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它制造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12、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13、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所得税率 14、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总额应包括利息) 15、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 16、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得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 17、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18、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 19、等额本金偿还: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未分配利润=全部税后利润(不计盈余公积金与应付利润)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未分配利润=(该年应还本金+上年亏损)—折旧费-摊销费费 盈余公积金=(税后利润-上年亏损)*10% 税后利润=该年利润总额-(该年利润总额—上年度亏损)所得税率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20、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21、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利润总与÷年数 年平均利税总额=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销售税金÷n年 22、投资利润(利税)率=年平均利润(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包括自有资金) 23、资本金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项目资本金(包括全部自有资金) 24、各年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25、各年利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实例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实例 华天公司xx年12月,生产A、B两种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按其用途归集。 A、B两种产品生产费用计算表 产品名称完工产 品数量 直接 材料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合计 A产品100台19 600 13 680 B产品150台42 400 4 560 合计62 000 18 240 14 952 95 192 (1)设按A、B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分摊制造费用。 每元工资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4 952/(12 000+4 000)=0.934 5 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12 000×

0.9345=11 214元 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4 000×0.934 5=3 738元 经过分配,可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1 214 -B产品 3 738 贷:制造费用 14 952 (2)登记A、B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 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 产品品种或类别:A产品单位:元 年凭 证号码摘 要 借方(成本项目) 贷方借 或 贷 余 月日直接 材料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合计 生 产 耗 19600 19600 借 1

材 料 分 13680 13680 借 3配 工 资 及 福 利 费 11214 11214 借 4分 配 制 造 费 用 44494 平 -结 转 完 工 产

生 产 成 本 本 期 发 生 额 和 余 额 19600 13680 11214 44494 44494 平 - 生产 成本明细分类账 产品品种或类别:B产品 单位:元 年凭 证号摘 要 借方(成 本项目)贷 方 借 或 余 额 月日直直制合

案例分析常用的方法

介绍的主要方法有六种,分别为: 1、对比分析法:将A公司和B公司进行对比、 2、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分析、 3、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 4、swot分析方法、 5、三种竞争力分析方法、 6、五种力量模型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最常用,简单的方法,将一个管理混乱、运营机制有问题的公司和一个管理有序、运营良好的公司进行对比,观察他们在组织结构上、资源配置上有什么不同,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在将这些差别和既定的管理理论相对照,便能发掘出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学实质。企业管理中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将A和B公司进行对比,发现一些不同。各种现象的对比是千差万别的,最重要的是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管理学实质。所以说,只有表面现象的对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理论分析。 外部因素评价模型(EFE)和内部因素评价模型(IFE)分析来源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不仅指外部环境,还指企业内部的环境。通常我们将企业的内部环境称作企业的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初始值。公司战略管理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两大因素决定:外部不可控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其中公司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合作伙伴(如银行、投资商、供应商)、顾客(客户)、公众压力集团(如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宗教团体)、竞争者,除此之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和自然等因素都将制约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分析,外部不可控因素对公司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公司如何趋利避险,在外部因素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洞悉威胁、规避风险,对于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瞬息万变的动态市场中,公司是否有快速反应(应变)的能力,是否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否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决定着公司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公司的内部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拥有的信息,除此之外,公司文化和公司精神又是公司战略制定和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个公司制定公司战略必须与公司文化背景相联。内部可控因素可以充分彰显出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或弱点。从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使目标、资源和战略三者达到最佳匹配。公司通过对外部机会、风险以及内部优势、劣势的综合加权分析(借助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以及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确立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再将公司目标、资源与所制定的战略相比较,找出并建立外部与内部重要因素相匹配的有效的备选战略(借助SWOT矩阵、SPACE矩阵、BCG矩阵、IE矩阵及大战略矩阵),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若干备选战略的吸引力总分数的比较,确定公司最有效、最可能成功的战略。然后制定公司可量化的、具体的年度目标,围绕着已确立的目标,合理的进行各项资源的配置(如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和调度),并有效地实施战略,最后是对已实施的战略进行控制、反馈与评价。这是最后一项工作,也是极重要的工作。往往一些战略的挫败很大部分是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控制机制和绩效考核标准所导致的。充分与及时的反馈是有效战略评价的基石,在快速而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公司的战略经受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战略评价决策矩阵,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现行战略与实际的目标实现进程,

折现率分析与计算的一个案例1

折现率分析与计算的一个案例 摘要 折现率是收益法评估中的一个基本参数,但是在资产评估实践中,对如何确定折现率存在着不同意见,本文以一个现实的案例为背景,分析了折现率的实质、内涵,并对折现率进行分析和计算,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折现率β系数α系数 正文 随着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业务越来越多,为了指导和规范企业整体价值评估,2004年,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其中第二十九条对合理确定折现率提出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本化率或折现率。”的要求,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对某企业进行整体资产评估的案例为背景,对评估师应该如何对企业折现率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合适的折现率的过程进行了陈述,供大家参考。 被评估企业基本情况:该企业是一家国有集团公司全资企业,生产

汽车零部件,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准日:2007年6月30日,评估目的是为被关联上市公司收购提供价值参考。 一、折现率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折现率是一个将未来收益还原或转换为现值的比率,折现率的实质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率,企业投资者的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即收益率与投资风险成正相关。折现率的本质揭示了确定折现率的基本思路,即折现率应等同于具有同等风险的资本收益率。 (一)折现率的确定原则 1.折现率应高于国债利率和银行利率。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将资本投资于国债或银行,基本上不需承担风险,但投资回报率较低,其收益主要体现的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在付出一定的劳动之后,却不能取得的相应的经营收益,企业组织的存在也就失去意义,因此,投资者会主动承担一定风险投资,以期获得更多收益。 2.折现率水平应以行业平均收益率为基础。作为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收益水平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行业特征影响着行业竞争规则的确立,决定了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竞争的地位,进而决定了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和行业内企业的发展空间。 3.折现率与收益额相匹配的原则。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口径,不同的资金有不同的回报要求,因此,企业的折现率口径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最后计算出来的折现值的口径,因此,我们应该将折现率与收益额进行匹配。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估从投资者获取投资汇报的角度,采用了股东投资回报和股东权益折现率相匹配的方法。 (二)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土地增值税及计算公式及个实例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及9个实例 时间:2014-04-16????信息来源互联网,仅供参考 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公式为: 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 1、公式中的“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 2、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例1:我公司开发的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经竣工结算,此项目已缴纳土地出让金300万元,获得土地使用权后,立即开始开发此项目,建成10,000平米的普通标准住宅,以4,000元/M2价格全部出售,开发土地、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为每平米1,500元,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账面房地产开发费用为200万元。已经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印花税170万元,请问如何缴纳土地增值税。 第一步,计算扣除项目金额 1、购买土地使用权费用:300万元 2、开发土地、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

1,500元×10,000平方米=1,500万元 3、计算加计扣除: (300+1500)×20%=1800×20%=360万元 4、房地产开发费用: 因为你企业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限额为:(300+1500)×10%=180万元,应按照180万元作为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 5、税金:170万元 扣除项目金额=300+1,500+360+180+170=2,510万元 第二步,计算增值额 商品房销售收入=4,000元×10,000平方米=4,000万 增值额=商品房销售收入-扣除项目金额合计 =4,000-2,510=1,490万元 第三步,确定增值率 增值率=1,490/2,510×100%=59.36% 增值率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 第四步,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5% =1,490×40%-2,510×5% =596-125.50 =470.50万元 例2:企业开发房地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为1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6000万元;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利息支出400万元(能提供贷款证明),其中超过国家规定上浮幅度的金额为100万元;该省规定能提供贷款证明的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比例为5%;该企业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为多少? 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400-100)+(1000+6000)×5%=65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