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中: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

声》(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金晓涛

【课题】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

【目标】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设想】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步骤】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

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师生间的对话虽刚开始,但预示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顺利地形成。]

二、一谈《回声》的启示——表诚意,提要求

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共享了姓名的乐趣,接下来我们来共享思想。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年里的故事。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结伴同游一座深山。小伙伴十分顽皮,跟大山开了一个玩笑。他先问候大山:“你好!”只听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着又喊:“你是个坏蛋!”只听得大山也生气地说:“你是个坏蛋!”在旁边的我十分不解,山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对话?今天我与大家一样都明白是“回声”的作用,但对童年的这段趣事,却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感受。同学们是不是也从中获得启发?

学生活动: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如谈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创作中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等等。

教师点拨: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也是一对回声关系。台湾女作家、大学教授龙应台在《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等

文章中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令人唏嘘感慨的事情,如学生能阅读而不会分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不只是在台湾,我们中国的学校也正在上演这一幕。同学们,出现“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的原因何在?你们会不会成为不会思考不敢思考的一代?

学生活动:讨论原因。有学生提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出现以上的问题显然不能单怪学生。如果刨根想一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们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做法的孩子被认为是‘异端’,受到排挤。长大后显然很难不成为‘机器人’”。

教师小结:培养出怎样的受教育者,这当然跟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以教师的观点为绝对权威,认为书本上的定是最标准的说法,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可能具备跨世纪一代所应有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用科学的理念来教育人的话,那就会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我认为,作为一个瑞中人,他首先要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道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髙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与学生诗歌鉴能力赏能力以及自己平时诗歌教学相对照,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诗歌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笔者在自己所带的两个理科班132名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喜欢诗歌的14名,107名学生表示如果不是高考需要,绝不会主动阅读诗歌,但这种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二、高考导致诗歌教学趋向功利化,老师想方设法将诗歌鉴赏简化为应试技巧的指导,学生恨不得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灵丹妙药”以应对所有试题,缺失了审美鉴赏过程,谈何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学修养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背离了诗歌鉴赏的宗旨。 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教师的课堂仍是一个人的舞台,无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重要的特点,课堂里看不到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思想碰撞的火花,没有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没有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声音,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是一节课,教学效果平平。

四、学生诗歌训练没有系统性,鉴赏水平浅薄。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按历史顺序共编排了23首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远远不够,致使在学完5本必修,大多数学生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文字解读层面上,不具备开掘出诗歌蕴藏的深邃思想、浓厚情感的能力,甚至对一些浅显的诗歌有时也存在分析障碍,即使能分析出一些道理来,也是很浅薄。 结合上述诗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诗歌本身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古典诗歌的教学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如是说。老师可推荐经典诗歌,早读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诵读吟咏;学生之间可针对熟读成诵的诗歌,交流感受及喜欢的原因;也可写不限字数的赏析性文字交流,校园教室应该定期张贴更换诗歌书法作品,学校班级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课桌角设计每日一诗等。给古典文化一席之地,营造一个诗韵氤氲的大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久而定见成效。 二、遵循诗歌教学规律开展教学。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是这么定义文学鉴赏的:“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谈中国诗钱钟书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比较差,本文又有许多诗歌在里面,学生理解起来更难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于诗歌特征等问题的独特论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文艺随笔。本单元的课文多为论述式、阐发式的,有一个核心议题,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缜密的构思,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解读本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作者思路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议论文,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语设计 请你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那么欧洲人呢? (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摘要]纵观往年的高考大纲,对于学生诗歌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占据较大的考察比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歌信息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就学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对于诗歌而言,在这样短短的几句话中要想呈现出大量的形象和情感要素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功底的,这就要求诗歌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外显的信息化作潜在的内涵信息,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诗歌从其潜在信息的含量就可以分辨出来。一般情况下,诗歌内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形象信息;二是,情感信息。诗歌所描述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都

是以人、物、景等对象,但有所不同的是诗歌在对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其语言十分简练,内容较为紧凑,因此,诗歌的显性描述中包含了大量的潜在涵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人物)。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作为外在的显信息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比起眼睛来大胆得想象,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呜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和静穆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艺术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有举出了名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请学生自主分析。平时大大咧咧的孙同学说:“我从诗歌中独坐一个人在斋中的表层信息,联想到周边优美的景象与主人翁孤独的心态。”伴随着班级学生的一片赞扬,我对孙同学的发言进行简评,并强调这是抒情主体形象。人们常说:“任何景语都是为了表达情语。”在诗歌中国外在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信息,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在写景物时,必须要形象地描述出景象的外在特征,当然,在描述其特征的同时也必须要渗透出抒情的主体形象,因此,潜在信息的挖掘

高中语文之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之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13T18:58:19.6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谢冬如 [导读] 高中教材中是古诗词篇目众多,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篇幅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摘要:高中教材中是古诗词篇目众多,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篇幅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都要接触一定数目的长篇古诗古诗。这些作品篇幅上、内容丰富,能够带给学生多样的艺术感受。但同时大量的生僻字词以及复杂的情感变化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教师鉴于学习的难度会直接讲解重点知识,而使学生错过了自主感受的机会。因此,立足于长篇古诗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全新的方法结合广泛的课外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长篇古诗词教学方法、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篇幅比较短小的,而进入高中后,长篇古诗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另外,很多的长篇古诗都是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些作品,不紧要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还要放在文学史中,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与现实的角度深刻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我的人文素养。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文学史,辨析体裁特点 古诗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长篇古诗在体裁和写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学习时学生容易一概而论,不能抓住作品体裁独有的特点,进行有重点有技巧的赏析,而造成学习上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学史的观念,从作品体裁本身出发,根据体裁特点寻找学习的重心。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楚辞》的写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理解。在阅读中学生普遍会对作品长短不齐的句式和文中反复出现的“兮”字以及“蕙纕”、“揽茝”、“芰荷”、“芙蓉”等大量的植物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楚辞》的整体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使用“兮”字而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作者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楚地,当地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作者有着以香草美人来自喻清高气节的意识,因而会在作品中出现很多陌生的植物名称。理解了这些学生就只需要对这些植物的名称做到认识即可,而不需要过深探究,而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略读加精读,清晰分结构 长篇古诗不像绝句和律诗一样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由于篇幅过程而难以理清头绪。因而实行略读加精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先理清作品结构,然后针对具体部分展开细致探究。为了有效进行精读,教师可以对文中的生僻字以知识清单的形式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实行略读加精读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清晰理解。在略读中学生可以抓住“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句子发现作品可以分为江岸送别遇琵琶女,琵琶女深情表演,诉说身世,作者生发感慨等几部分。从而可以知道作品的主要部分应当在琵琶女表演和诉说身世这两部分。在精读中,教师可以制定生僻字学习的板块,在黑板中写出“钿头银篦”、“呕哑嘲哳”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帮助学生顺畅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阅读每一部分的具体段落,探究作者如何展开具体的描写,达到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三、多角度思考,赏析艺术手法 长篇古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才能,在目前的学习中,教师倾向于对作品中的名句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句子存在忽视的现象,这样难以让学习对作品的艺术性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对比,教师要深度解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将各个句子联系起来,通过归纳与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句子艺术手法的独道之处。 例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第一段进行综合的艺术赏析。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对比的修辞将蜀道和青天进行了高度的比较。突出了蜀道的高,同时又使句子具有了夸张的成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运用用典的修辞以蚕丛和鱼凫两位帝王的年代久远突出了蜀道历史的长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是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基础上对于蜀道的高进行了具体的表现。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又是作者发挥想象,以天上的星辰之高衬托出蜀道的高度。整个段落以“高”位核心,站在仰视的角度突出了蜀道的雄壮气势。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树立整体认识的意识,注意到诗歌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综上所述。长篇古诗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类型,着重体现了古代文学辉煌灿烂的特点。在学习中,教师要立足于作品长篇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学史的观念,从作品体裁本身出发,根据体裁特点寻找学习的重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略读加精读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有主有次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句子之间的关联性,全面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性形成深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叙事诗教法初探[J],何娟,课外语文(下),2015(10):66. [2]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选择例谈,罗蓓蕾,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8-22.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诗三首》教学设计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国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互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8-04-16T10:02:49.67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作者:谢聪慧[导读] 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255200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一、对现存诗歌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在的教师最怕人们评价自己的课堂是“学生活动不充分”,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就是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可以算是最好搞学生活动的课堂之一,所以众语文老师不论青红皂白一律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明明几句话一点拨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体现诵读涵泳的精神,每一首诗都要让学生翻来覆去的诵读;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最好能安排个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学完诗歌之后一定得让学生动笔写首诗,惟其如此才更能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们的活动很丰富,但是我们的活动也很模式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教学安排和进度也时有差异,可是我们的活动设计却显得那么有规律。如果有一天我们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就是仅仅为了活动的话,那么我们语文课堂的实质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 二、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1.思考学生。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在当今这个信息急速更新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读诗也不喜欢诗的,他们除了囫囵吞枣地把教材上的诗歌背下来、在别人的诗歌朗诵中鼓鼓掌、在老师的讲解中修改一下答案之外,他们的收获非常有限。那么面对这样程度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他们什么?又该怎么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接受?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思考教材。我们在苦挖教材的时候,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这些诗其实我自己都不太喜欢,也觉得阅读起来有难度,但还得按部就班地一首首地讲下去,并且告诉学生这首诗有多么多么好。如果我们费尽力气讲一首自己和学生都不喜欢的诗,语文教学又怎么可能有趣味?在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中,教材、课程的设置都变得更为灵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脱离教材的束缚,而选择一些自己和学生都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作品来丰富语文课堂呢? 3.思考定位。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过我们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在不考虑纸上所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说辞前提下,我们是要让学生从此热爱诗歌,还是要让他们成为诗歌鉴赏的高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有步骤、有梯度地逐步实现的?什么样的定位是可操作、可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定位将决定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成效。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如果仅靠诵读、默写、习题、创作这些手段来支撑,就很难真正将学生吸引到诗歌的世界中来。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现实困境,从教材到课程到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搭好梯子,引领他们走进来、读进去、悟出来并爱起来。阶梯式的引领式教学,对于高中诗歌教学来讲是个可尝试的教学策略。 三、诗歌教学设计实例 举例来说,高二学生的现代诗歌选修部分是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量太小,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兴趣,接受起来更是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鲁教版教材中现代诗歌部分的编写主要是以题材类型为标准来进行选诗,但其中所选诗歌在篇幅长短、创作年代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差异太大,不全适于现在的高二学生程度。 因此笔者思考再三,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第一,一定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一定要给学生设置台阶和梯度,使其更容易接受;第三,一定要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性指导,否则学生读了半天诗也不过是“盲读”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决定部分地舍弃鲁教版教材,而是自选诗歌编制阅读材料,同时对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自己的设计。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学生在课后感慨自己有生之年从未读过这么多现代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开始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其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度较高,除了大量的配乐诵读练习之外,还自己搜罗、自己介绍、自己创作诗歌,引发了他们很大的参与热情。再次,学生从最初的排斥、厌烦,到后来会读一点诗并爱上配乐朗诵,更创作出相当有新意的诗歌,形成了比较大的跨越。而回顾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是源于在教学设计当中给学生设置了他们可以尝试和接受的阶梯,才使得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了现代诗歌的世界。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菡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龚敬伟浅析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A],2015。

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古典诗词教育 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为此,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的出发点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熔铸健全的审美人格。然而,当前的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由于过分注重翻译、分析、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与讲解,致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流失严重,失去了美感。本文尝试从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思想熏陶这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学古典诗词教育中渗透审美人格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感悟理性渗透想象与联想审美人格 引言 在倡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学的古典诗词教育在这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育所面临的任务 语文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当前的语文教育主要是以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是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要内容,其人文教育难以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大量繁琐机械的知识讲解和训练,将原本充满人性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变成了僵化繁琐的解题技巧和训练。要解决当前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依靠这种比较注重心灵塑造的审美教育来解决,以此来改变语文教育现状。 审美教育是包含文学等各门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文学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为“文学教育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从而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想、人生的信仰等。古典文学在语言上有着现当代文学所不具备的特殊张力,其微言大义更能让今天的学生领会汉字的原初意义。不论是先秦的散文,还是《史记》中的选章,还是唐诗宋词,通过阅读,我们都可从中感受那种特有的审美效果,从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1] 这表明文学教育是具有其它教育内容和手段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所以,它更能显出健全人格的特殊价值,特别是古典诗词,它是一种“高度凝练、意象丰富的文学作品,”[2]“它所涵储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及熔铸健全人格中更是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3] 正是因为古典诗词凝结着传统思想、文化和精神等,2003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典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4]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较好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二当前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迫于生存的需要,自然而然会主张“实用”至上,视语文为工具,那么,作为母语教育的语言教育必然会失掉它自身独特的人文性。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把

高中语文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

《会考复习: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古典诗歌鉴赏题型 2、理解并应用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 明确高考考纲要求: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二)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 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 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三)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等。 (四)诗歌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 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分析意境型 2、分析技巧型 3、分析语言特色型 4、炼字型 5、“一词领全诗”型 6、观点不同型 二、前置作业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的现状 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历数中国历史中的伟大诗人,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到戴望舒、余光中等等,他们犹如中国文化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发出熠熠的光芒。他们的诗歌曾给多少人以精神的慰藉,为多少人构筑了一座宁静的精神家园。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曾走入一种误区。和考试有关的内容理所当然要作为教学重点,与考试关系不大的或者是无关的内容日渐被忽略,所以诗歌教学曾被边缘化。教师在讲授时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学生只要会背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提不起一丝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文化也很难传承下去。诗歌学习同样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影响。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心的日益浮躁,使人们很少有闲心有兴致静下心来去研读文学作品,去品味诗歌,去创作诗歌。读

诗的人少得可怜,写诗歌的人更少,一些诗歌类报刊的生存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诗歌正在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视野。是否真的有一天诗歌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彻底消失在人类的历史中?人们的精神家园应该如何拯救?语文的诗歌教学应如何进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对于诗歌教学的现状应认真反思,并作出理性思考和积极实践。 二、对于诗歌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依据这些要求,语文教材收录了古往今来的很多优秀诗歌作品。既适合学生诵读,又给学生带来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喜欢诗歌。 三、关于诗歌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反复诵读,思考品味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认识李白。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感悟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首先设计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师生共同欣赏flash配乐朗诵《蜀道难》,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环节四】、讨论文本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的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启发法 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技巧。新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探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_2

奖项:教学论文学科:高中语文获奖总数:40(篇) 一等奖(8篇) 如何让高中语文作业更有效绍兴市稽山中学何学港 惊回首感慨百年话古文——论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绍兴市稽山中学石国江 教育心理学在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绍兴市高级中学张海英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教材体例指瑕新昌中学梁天霖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对策诸暨学勉中学周琼 投入真情重组关系重构文本让课堂焕发光彩新昌鼓山中学蔡永斌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优越感”绍兴市高级中学严英 “听听”那语文——语文听力能力培养,一个不能遗忘的角落上虞春晖中学杜娟娣 二等奖(12篇) 发掘平常事物的闪光点诸暨牌头中学郭伟宝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浅谈两堂外国小说欣赏课中意外事件带来的惊喜新昌澄潭中学王琼莹 新课程标准下的古典诗词教学探索 上虞中学叶建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诗歌教学心得 用细节拨动高考作文的真情之弦嵊州三界中学吴正飞 六“管”齐下攻探究——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备考策略研究嵊州黄泽中学吴大丹 确立主体地位立足现实生活——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究诸暨学勉中学石晓琼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新课程背景下的早读辅导新昌鼓山中学何永连 《论语》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浅议《论语》学习中的“自主发现问题, 绍兴市一中分校杨懿 解决问题的阅读教学模式” 唯美的谢幕——以高一苏教版为例浅议艺术化语文课堂结尾之有效性绍兴县鉴湖中学陈继青 锤炼多彩和谐的教学语言风格新昌鼓山中学俞金霞 与孔子多视角、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论语>选读》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新昌澄潭中学丁新姝 “实”之无味走偏峰,“意”之无穷巧激波——关于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 绍兴市稽山中学俞鸽女 的误区及策略 三等奖(20篇) 唯有“发现自我”才能“情动而辞发”——论高中作文教学困境中教师 上虞城南中学陆益青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有效措施 “龟速”作文——高一第一学期作文训练述评绍兴县鉴湖中学吴亚娟 批注式阅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嵊州长乐中学邢晶 高考诗歌解题应遵循“主题辐射法”新昌中学张君兰 我的阅读我做主嵊州三界中学吴小广 请用好的方式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绍兴市稽山中学蔡朝阳 返璞才能归真——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绍兴县柯桥中学梁珍 《登泰山记》:姚鼐的独到绍兴县豫才中学任阳海 让“思考”之花在课堂中盛放诸暨中学陈柳钧 诗歌的鉴赏和复习观照新昌知新中学潘英英 文学因子与生命元的联系点管窥上虞东关中学叶国强 对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思考诸暨学勉中学金建永 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嵊州崇仁中学卢三亚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新昌中学熊秀英 让激趣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上虞中学章妙菁 《外国小说欣赏》之教学探索诸暨学勉中学郭君贤 领路不到家——浅谈阅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绍兴县越崎中学徐剑秋 语文教师魅力积累嵊州长乐中学俞益曼 用我自由之笔,抒我自然之情——也谈个性化写作教学上虞中学钟首君 浅析语言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与回归绍兴市一中分校孙正旦

高中语文 第二册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及代表诗人的风格。 2、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A、加强学生的朗诵指导,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C、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强调对诗歌的感知、体悟和理解,强调自我理解与发现。 3、通过课内学习、欣赏,及课外写读书笔记,充分体会现代诗歌韵味。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诗歌。 教学课时:2课时(《死》《再》1课时,《雪》《热》《双》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诵、讨论为主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死水》《再别康桥》的作者,作好读书笔记。 2、印发人教版读本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二、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英国康桥配乐(肖邦小夜曲)图片,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导入语:在这首宁静的肖邦小夜曲的牵引下,我们也撑一支长蒿,在诗的长河里漫溯,轻轻地走进康桥,轻轻地走进徐志摩,让我们一起解读《再别康桥》。 三、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和作者后设问:第一次见到“再别康桥”这一标题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测:“康桥”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什么要离开“康桥”?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康桥”的?等 (二)分层次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读——推荐生读——听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的图片,配以音乐)——全班诵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画、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鉴赏品味 1、设问:“康桥”让诗人如此留恋,它一定美的迷人,诗中直接描绘“康桥”景色的诗节有哪些?根据以上诗节的内容,加上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请每一位同学都扛起自己的“摄象机”,到“康桥”去捕捉你认为的最美的镜头,然后介绍给大家。 ——让学生把从学习诗的语言中理解领悟到的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诗歌语言的散文化。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阳泉二中王美玲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