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启示

诺贝尔奖的启示
诺贝尔奖的启示

诺贝尔奖的启示

科学研究需要感性和直觉,而培养这种感性和直觉的最佳时期正是玩得满身是泥的少年时代。陈力摄新华社发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

从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善于自我反省和忘我工作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都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都喜欢阅读、善于阅读,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从多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历。对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柴昌俊来说,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益民告诉记者,虽然日本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日本人往往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比较敏感,这不仅反映到日常民俗之中,也反映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之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等小说。日本的学校教育也很重视让儿童亲近自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会结合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保留了当地的自然特色。

“我一个人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几位更是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陈,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据高益民介绍,日本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儿童的读书活动,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这部法律要求国家、地方、学校、家庭和

企业携起手来,为儿童读书创造条件,并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此后又两次制定具体的计划对该法加以落实。日本之所以对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甚为急切,一方面因为目前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对纸媒体的阅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阅读纸媒体确实可以作为课堂教育之外的有益补充,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养分。现在日本各地都大力开展儿童读书活动,每年都要对推动儿童读书有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另外,日本有很多报社、研究所和社会调查机构坚持长期对儿童读书状况进行调查,比如《每日新闻》社自1954年开始就每年进行一次学校读书调查,向社会公布结果,引起全社会对读书的重视。

“父母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但是,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严肃气氛。”

如果说阅读是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他之所以立志研究化学,就是父亲的影响。12岁时,父亲带他参加了一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实在是太神奇了”,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化学。福井谦一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刻苦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他在书中写道:“至于学习,父母倒是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一次也没有讲过…要好好念书?之类的话。但是,我家却经常笼罩着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去学习的严肃气氛。”

“与中国一样,日本历来重视家庭教育”,高益民表示,但值得警惕的是,现在不少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在退化,过于侧重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或包办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小事宜,孩子也常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的财产将来悉数归自己所有。日本虽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问题,但社会风气和传统价值观还是促使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从小灌输不依靠父母的理念。日本学生考上大学后,学费由父母负责,但学费之外的生活费要靠自己打工赚取,否则会受到同学和社会耻笑。小柴昌俊考上东京大学后,第一学期物理全班级倒数第一,就是过度做家教的结果。

“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将削弱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而且也不利于青年学者搞科研和获得大项目。”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高等教育主要照搬德国模式,重视科学研究。据高益民介绍,日本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部是国立大学的毕业生,除2位以外,其余14位本科都出身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北大学这4所战前曾作为“帝国大学”的研究型大学。日本政府和企业非常重视对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其科研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67%(2007年),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学的研究经费虽然在整个科研经费中只占18.3%(2006年),但是,大学的研究经费的结构与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完全相反,基础研究经费占主要部分(约占55%),而基础研究正是无限接近诺贝尔奖的温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成同社告诉记者,日本的研究型大学始终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并把它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日本高校教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自由度也相当高。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产生的。“急功近利的科研评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将削弱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而且也不利于青年学者搞科研和获得大项目,而这极易造成学术研

究的断档。”成同社说。

“日本理论界倾向于强调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自由,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探究的空间也较大。”

“日本教育与一些东方国家的教育一样,有灌输式、重应试等弊病,这是不容否认的,但过去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不够客观,强调得有些过分”,高益民告诉记者,实际上,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受到新教育运动、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民间也开展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战后日本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与经验。例如,日本的幼儿园、小学并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是特别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基础教育相比,日本的中学有应试的倾向,曾一度比较严重,但高中却实行学分制,学生有比较大的选课自由。

高益民表示,日本理论界倾向于强调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自由,实际上教师在大纲的基础上开展因地制宜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探究的空间也比较大。另外,日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很多学校动员近乎全校的教师都参加到课外俱乐部活动的指导之中,甚至有些学生活动(如全国高中棒球赛、全国学生与儿童发明展等)成为全体国民关心的盛事,这与我们全民高度紧张地关注高考,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也设立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如青少年之家等),旨在扩大青少年的视野。企业也热衷于举办各种科技方面比赛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热情。而这一切制度或措施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未来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做学问

对于如何学习基础学问、开展基础研究,福井在书中没有作更详细的介绍,但书中介绍了不少他自己在学习或作研究时的一些小方法。比如,福井强调学习时要随时做笔记,要把“脑海中突然闪现的念头”记下来。又比如,他不赞同死记硬背,但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他提出“背诵也是必要的”,“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既需要用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通过背诵掌握基本知识”。在强调夯实基础的同时,福井更重视教学科研中的独创,他说,“如果日本无法独自研发出自己的技术,其发展就会举步维艰”,因此“日本要力争成为创造科学技术的源泉,为国际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确信这一点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显然,这些看法也适用于我们,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更有促进意义。

为使独创成为教学科研的龙头与主流,福井强调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与选择判断能力。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他们才能预测自己正在研究的和将要研究的那些学问的发展趋势,才能从大量信息中分辨出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才能获得正确的课题、假说、模型及逻辑思维方法。但仅凭传统教育模式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教育界亟待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塑造、发展学生的个性。对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品行,然后因材施教,因为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高度关注着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而教育“正是被这种对学生的倾注支撑着的吧”。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

影响世界的有机化学发展史 1828 Wohler F(徳)意外地由无机物氰酸氨加热得到有机化合物脲素。1850- Pasteur L (法)成功拆分酒石酸钠铵外消旋体。 von Liebig J(徳)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基团理 论,建立近代化学实验室的本,发展出以他为核心的“吉森学派”。1856 在英国传教士Williams A所著《格物探原》书中首次出现中文“化学”一词。 1858 Kekule A (徳)提出碳是四价和碳碳原子间可以成键的概念。1864 Butlerov A M (俄)提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论。 1865 Kekule A (徳)提出苯的结构,以1,3,5-环己三烯表示。 1874 van’t Hoff J H (荷)提出碳的正四面体的结构理论。 1891 Fischer E (徳)给出葡萄糖的完整立体结构。 日瓦国际化学会议确立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 1900 Gomberg M 发现苯甲基自由基,碳正(负)离子概念出现。 Tsvett M (波)发现色谱分离分析方法。 Baekeland L H (比)发明酚醛树酯。 1910 Grignard V (法)发现格氏反应。 Lewis G N (美)提出共价键理论。 Pregl F (奥)建立微量分析方法。 1920- Staudinger H (徳)提出以共价键联结的链式巨大分子概念。

脲素酶结晶成功,化学学科开始渗入生物学科。 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建造 石化工厂。 糖精投放市场。 1930- Pauling L (美)提出杂化轨道理论和共振的概念。 Carothers (美)成功合成聚酯,发明尼龙66;高压聚乙烯和合成橡胶问世;石油工业开始取得实效。 Robinson R (英)和Ingold C K(英)提出电子转移理论和动力学方法研究有机反应。 使用超离心机成功地纯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发现DDT杀虫效能。 氟利昂制备成功并得到应用。 1940- 石油催化裂化技术得到发展;涤纶纤维上市。 青霉素、链霉素用于治疗;37步反应得到“可的松”;“药物设计”的概念出现。 发现DNA碱基对。 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发现羰基还原改良法。 有机玻璃开始生产和使用。 1950- 磺胺药物出现;各种类型抗菌素走向世界。 Pauling L (美)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 Sanger F (英)确立胰岛素的肽链结构。 Diels O – Alder K反应得到发展。

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 诺贝尔奖奖章 那么在了解一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词滥调的重复,而更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 那么爱因斯坦与诺贝尔奖有什么关系呢? 在20世纪700人(次)的诺贝尔奖颁奖历史当中,恐怕爱因斯坦获奖时引起的麻烦最多,而获奖原因更是奇怪得独此一家。很早就不断有人提名他为侯选人,但由于种种几乎无法置信的理由却一直没有成功。1922年,他才终于获得了补发的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9年10月,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首先提名爱因斯坦为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推荐理由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伟大贡献。以后他又于1912年、1913年再度提名爱因斯坦。那时反对相对论的势力很强,评奖委员会没有把奖给爱因斯坦情有可原。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林斯海姆推荐爱因斯坦(推荐理由还是他在相对论方面的成就)为获奖候选人时,写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我相信诺贝尔奖委员会很少有机会为一件具有类似意义的工作而颁奖。” 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来看,普林斯海姆的话非常准确。但令人遗憾和惊讶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却千真万确地没有因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之一——相对论而颁奖给爱因斯坦。恐怕无论怎么说,这也是诺贝尔奖颁奖史上的极大缺憾。 1919年11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J. J.汤姆逊(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郑重宣称:“(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是牛顿时代以来最重要的进展,是人类思想上最高的成就之一。”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1 范特霍夫,荷兰,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规律 1902 费歇尔,德国,合成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 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电离学说 1904 拉姆塞,英国,发现稀有气体 1905 拜耳,德国,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 莫瓦桑,法国,制备单质氟,发展高温反射电炉 1907 布赫纳,英国,发现非细胞发酵现象 1908 卢瑟福,英国,提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理论 1909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提出催化剂作用理论,对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研究做出贡献1910 瓦拉赫,德国,合成香料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 居里,法国,发现镭和钋 1912格林尼亚,法国,发明格林尼亚试剂(格林试剂) 萨巴蒂埃,法国,研究有机化合物催化加氢 1913 维尔纳,瑞士,提出配位化学理论 1914 T.W.理查兹Therdore William Richards,1968—1928) 美国人,精确测量大量元素的原子量1915 威尔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er,1872—1924) 德国人,研究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 1918 哈伯(Fritz Haber,1868—1930) 德国人,发明工业合成氨方法 1920 能斯特(Walter Nernst,1864—1941) 德国人,研究热化学,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 1921 索迪(Frederick Soddy,1877—1956)英国人,研究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 1922 阿斯顿(Francis Willian Aston,1877—1945) 英国人,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3 普雷格尔(Fritz Pregl,1869—1930) 奥地利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法 1925 齐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1865—1929) 奥地利人,阐明胶体溶液的多相性质 1926 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1884—1971) 瑞典人,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1927 维兰德(Heinrich Wieland,1877—1957) 德国人,研究胆酸的组成 1928 文道斯(Adolf Windaus,1876—1959) 德国人,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 1929 哈登(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奥伊勒(Sir Arthur Harden,1865—1940) 瑞典人,研究辅酶 1930 H.费歇尔(Uails Fischer,1881—1945) 德国人,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 1931波施(Carl Bosch,1874— 1940)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贝吉乌斯(Friecrich Bergius,1994—1949) 德国人,研究化学上应用的高压方法 1932 兰米尔(Irving Langnuir,1881—1957) 美国人,研究表面化学和吸附理论 1934 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1893—1981) 美国人,发现重氢 1935 F.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1900— 1958)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I.伊伦—居里(I reno Joliot—Curie:1897-1956)(女) 法国人,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6 德拜(Peter Debye,1884—1971) 荷兰人,研究偶极矩和X射线衍射法 1937 哈沃斯(Sir Walter Haworth,1883—1950) 英国人,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 卡雷(Paul Karrer,1889—1971) 瑞士人,研究类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B2 1938 R.库恩(Riehard Kuhn,1900—1967) 德国人,研究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1939 布特南德(Adolf Butenandt,1903—) 德国人,研究性激素 卢齐卡(Leopold Ruzicka 1887—1976) 瑞士人,研究聚亚甲基和高级萜烯 1943 海维西(Gyorgy Hevesy,1885—1966) 匈牙利人,利用同位素作为化学研究中的示踪原子1944 哈恩(Otto Hahn,1879--1968)德国人,发现重核裂变现象 1945 维尔塔宁(Aatturi Virtanen,1895—1973)芬兰人,发明饲料保藏方法 1946 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 诺思罗普(John Howard Northrop,189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斯坦利(Wendell Meredith Stanley,1904—1971) 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五)】1956年物理学奖得主

物理学奖 美国,布拉顿(WalterHouserBrattain1902-1987),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肖克利和巴丁分享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简历 布拉顿(Brattain,WalterHouser)美国物理学家。1902年2月10日生于中国(父母是美国人)厦门。布拉顿的少年时期是在牧场上度过的。他1924年毕业于惠特曼学院(在华盛顿州沃拉沃拉),192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成为一名物理学研究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潜艇磁探测的工作。他同肖克利和巴丁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他接受惠特曼学院的聘请,担任了自己母校的教授。 美国,巴丁(JohnBardeen1908-1991),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生平 1908年5月23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城,1923年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就学,毕业后即留在该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1930-1933年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28年获威斯康星大学理学士学位,1929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到普林斯顿大学,在E·P·维格纳的指导下,从事固态理论的研究。1935-1938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6年以《金属功函数理论》的论文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8-1941年任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41-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基本问题。1947年和其同事W·H·布喇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W·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这一发明使他们三人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并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科研方向与获奖情况 1951年迄今,他同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物理系和电机工程系教授。他和L·N·库珀、J·R·施里弗合作,于1957年提出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为此,他们三人被授予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同一领域(固态理论)中,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晚年他研究如何用简单而基本的成分理解大自然非常复杂的性质,对整个近代理论物理学发展提出明确的见解。1980年他发表题为《物质结构的概念统一》的总结性论文,强调相同的基本物理概念可以广泛地用于表面上似乎悬殊的各个问题上,包括固体、液晶、核物质、高能粒子等领域。 巴丁发明了晶体管.1956年和肖拉克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于1991年1月30日上午8时45分去世 美国,肖克利(WilliamBradfordShockley1910-1989),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 发明创造 获奖理由: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与巴丁和布拉顿分享了1956年度

与免疫学相关诺贝尔奖获得者

免疫学与诺贝尔奖1901—2017 1901—2017 此表主要列举1901年起至今的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相关贡献成就81150405 张晗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作为全球科学与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都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1974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免疫学研究所获诺贝尔奖 免疫学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它的褒奖达14次之多:首届诺贝尔奖就授予免疫学成就;70年代之后,免疫学每10年都有3次获奖。

免疫学的发展与医学进步 人类应用免疫的方法防治传染病的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至少在10世纪以前,已在我国民间流行。人痘接种术从17世纪开始东传日本,西经印度、土耳其、俄罗斯传向欧洲,并在这些国家民间使用。毫无疑问,人痘接种术对1798年琴纳(Jenner)发明牛痘苗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经过了200年的努力,由于牛痘苗的使用,天花逐渐被控制。1980年WHO正式宣布,全球根除了天花。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无疑是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高分作文范文-而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

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梦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梦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一本一本地叠加,已经初三的我已感受到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辛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忧郁。受自己支配的时间已一分一秒地减少,我多么渴望能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天啊!此刻,我有一个梦想,一个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能觉得:原来学习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它能使我们有能力去满足自己的所有的幻想;我们能觉得,学习不是在课堂上,而是无处不在的贴近着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能觉得,自己也能像宋濂那样勤学苦读,我们还能觉得……在我们长大后,能真正拥有一份愉快的、散发着淡淡童趣的、令人回味的儿时记忆,而不是那遥不可及的分数和满脸愁容的灰色童年。 在已经出过7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剑桥大学里,老师全凭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动手。在这种一切靠自己、老师一般不会限制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的自由学风下,学生可自由地异想天开,去创作、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犹太族,则是生来就在学习,不知辛劳。他们将蜂蜜涂抹在书本上,让刚出生的孩子们去舔食书本上的蜂蜜,让他们知道,书本是甜的。 似乎在中国人的教育理念里,往往只有对的存在,而忽视了错误的作用。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我们在小时候不经历一些社会上挫折的磨练,在未来哪能面对和解决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风雨起伏呢? 梦想是刀刃,让不应当强加在我们身上的锁链断开,梦想是开心果,让不应当苦恼的学习变得重新快乐,梦想是斗志,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充满挑战乐趣的未来!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启示 在普通公众的眼中,科学家是一群神秘人物:他们表情严肃讳莫如深,终日穿梭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常常为那些晦涩难懂的研究而放弃假日休息。 正在此间举办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上,4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与百余位清华学子座谈,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大学生们的眼中,大师们幽默机智,拥有充实而富有情趣的生活。交谈间,他们时而认真倾听,时而开怀大笑,看起来更像是一群聪慧的“顽童”。 罗伯特·拉夫林说,“我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理。” 父母不应该给孩子施加压力 教育应该是顺其自然还是刻意雕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中国父母。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经验是:孩子不是靠父母施压能成材的。 很多时候,父母无法预知什么道路才真正适合孩子。朱棣文说,他从小绘画成绩很好,父亲认为他应该学建筑业,但是他喜欢的是物理。父亲反对

说,“学物理是无法生存的。” 朱棣文上高中时发现,有些思想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证明,然后进行调试,“这实在太有趣了,实验是最后的裁决者。” 可是父母并不看好他的未来。家族中有着12个博士和硕士的朱棣文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家长警告说,等他拿到博士学位才准结婚。他的弟弟更糟,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 但是,朱棣文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弟弟则开了家律师事务所,是家中挣钱最多的人。 霍夫特说,父亲希望我当工程师,可是我从小希望当科学家,我想飞机轮船都有人发明了,没意思。物理学的核子、原子没人懂,我觉得自己聪明,有能力了解那些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不要让父母的期望改变了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罗伯特·拉夫林的父母希望他当大学问家,他们失败了。“我想做科学家,我要走自己的路。” 回顾走过的道路,他们认为即使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也不要太在意。康奈尔说,虽然学理科很好,可是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上大学时,这位勇敢的年轻人中途休学,改学中文和东亚文化,

有机化学与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与诺贝尔奖 ——现代有机化学之父Robert B.Woodward 摘要:本文对现代有机化学之父美国人Robert B. Woodward的人生经历及科研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他在现代有机化学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现代有机化学Robert B. Woodward 诺贝尔奖维生素B12 一社会背景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Robert B. Woodward,美国人,1965年获诺贝尔奖,for his achievements in the art of organic synthesis。16岁上MIT,3年读完本科,1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要不是只活62岁,肯定可以拿2次nuo贝尔奖。他手下获诺贝尔奖的就有4人。他的名言,"There is excitement, adventure, and challenge, and there can be great art in organic synthesis" 影响了很多的有机合成化学家。 Robert B. Woodward 1917年生于波士顿 193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36年获得学士学位 1937年提前获得Ph D学位 1937年进入哈佛大学任教 1979年逝世 二研究过程 Woodward对有机合成尤其是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突出贡献:先后合成了奎宁(1944年)、包括胆甾醇(胆固醇)和皮质酮(可的松)在内的甾族化合物(1951年)、利血平(1956年)、叶绿素(1960年)以及维素B12(1972年)等,把有机合成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合成水平,也反映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能力。因此,Woodward 被誉为“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有机合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改变自然或者创造出自然界存在的甚至是不存在的物质的一种艺术。正如一位合成大师所说,有机合成是在已有的自然界旁边放置一个新的自然界。我们现在用的生活用品,尼龙,橡胶,塑料,食品防腐剂,添加剂,药品,无不是有机合成的杰作。除了对有机合成的巨大贡献外,woodward在理论化学上的贡献还功不可没。他和霍夫曼提出了解释周环反应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然而在1981年颁发诺贝尔奖时,由于woodward已经逝世,所以颁给了霍夫曼和日本的福井谦一,否则woodward可以成为首次获得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 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生于美国马萨路塞州的波士顿。从小喜读书,善思考,学习成绩优异。1933年夏,只有16岁的伍德沃德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人美国的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班学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素有“神童”之称,学校为了培养他,为他一

那些错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565224.html, 那些错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作者:敬文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3年第02期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奖项,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 个类别,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由于诺贝尔奖在国际上的声誉,它也成为个人荣誉的重要体现。 自1901年颁奖以来,已有许多科学家和杰出人士获此殊荣,人类也因这些获奖者的贡献而更好地快速向前发展。不过遗憾的是,也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利塞·迈特纳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亨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因为迈特纳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当时的纳粹德国驱逐出境。 之后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亨继续合作。她的自传和两位科学家来往的邮件显示,是迈特纳指导亨实验,并且最终发现了核子分裂。但是,亨独自公开了这项发现,并没有提及迈特纳的贡献。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迈特纳表示可以理解亨的这一行为。 历史学家称,亨原本是想等政治形势安全后,把荣誉还给迈特纳的。但他最后独吞了荣誉,声称核子分裂是他一个人的发现。由此亨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迈特纳曾多次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最终都遗憾地错过了。美国物理学会首席科学家菲利普·舍韦表示,至今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迈特纳的诺贝尔奖是被亨抢走的。 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奥斯瓦尔德·艾弗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起初,艾弗里由于对抗原的研究工作而获提名,后来因为对DNA的研究被提名。但是,有一位评审委员近乎固执地认为,遗传物质存在于蛋白质中,DNA只是遗传物质赖以存在的框架而已,所以一直没有把奖项颁发给艾弗里。 1944年,66岁的艾弗里发表了一篇令人信服的DNA论文,代表了他学术生涯的最高水平。20世纪50年代,艾弗里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当时阿尔弗雷德·赫尔希、马莎·蔡斯、弗兰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等著名科学家发表的论文,都肯定了他的成就,可惜他在1955年就去世了。 作为应得诺贝尔奖,却被诺贝尔基金会拒之门外的伟大科学家,艾弗里与迈特纳一样经常被人们提及。

高考作文素材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试试把这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陪跑团) 写进高考 作文里 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期颁发了,不出意外,再次颁给了两个名字都要看很多遍才发觉真心记不住的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明天课间,又只能嬉笑那个善长跑步的男人了吗?

不,于老师不忍心同意!今天的推文,一起聊聊点今年诺奖的高级梗。毕竟,文学自古有绝对经典和相对经典之分,诺奖志在评选那些不会被时光埋没的绝对看不懂的经典,像村上春树这样因为文章内容通俗而不被诺奖赏识的作家,恰恰更适合高中生阅读。 除了村上,今年的陪跑团还有《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到底谁是主角·马丁,《使女的故事》原作者玛格丽特·主角竟然不是美女·阿特伍德等精彩程度不亚于获奖者的陪跑团。 退一步说,多一位作家陪跑,多一份作文素材,不是吗? 今天的推文,先写陪跑团,再写领跑者,一起来看。 1

高居诺贝尔文学奖赔率第一的女诗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 卡森的经历平平无奇,是个典型的学院派作家。她1950年出生于多伦多,从多伦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 有不少女诗人都戴着高高的博士帽,卡尔森也不例外,她是一名古典文学博士。她写诗,著文,翻译古希腊文学,译过萨福和三大悲剧作家。她在各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还兼职当编辑。 2001年,卡森凭借诗集《丈夫的美》(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 A Fictional Essay in 29Tangos)成为第一个获得艾略特诗歌奖的女诗人。

她乐于给诗歌正经的模样戴上面具,打破分行、打破标点符号,同样的句子可以获得另一层生命。每一首短诗就是一个世界,这些短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迷宫。 例如《小镇生活》(The Life of Towns)中,卡尔森建造了三十二座小镇,有死亡镇、记忆镇、爱情镇…她还把李尔王、老子、荷尔德林统统请到了这座理想国。(金舟译) 幸运镇 挖掘一个洞。 去活埋他的孩子。 於是他能够为年迈的母亲买食物。 一天。 一个男人挖到了金子。 LUCK TOWN Digging a hole. To bury his childalive.

实用类文本阅读:诺贝尔奖的思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

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 2020年7月21日,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10月照常宣布诺贝尔奖各奖项名单,但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不再举办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 2020年9月22日,诺贝尔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海肯斯滕说,2020年的获奖者将在瑞典驻相关国家的大使馆或其从事研究的大学被授予诺贝尔奖章和证书,而主办方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颁奖仪式。 2020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任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享有额外的100万瑞典克朗奖金。 2020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和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 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科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科学家安德烈娅·盖兹,以表彰他们在黑洞方面的贡献。 2020年10月7日,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由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珍妮弗·道德纳获得,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 2020年10月8日,露易丝·格丽克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2020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表彰该组织努力消除饥饿,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所做的贡献,以及在防止将饥饿用作战争和冲突武器的努力中发挥的推动作用。 2020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以表彰他们在“用于改进拍卖理论和新拍卖形式”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人民币)。

2020年10月最新作文素材——2020诺贝尔文学奖露易丝·格丽克

2020年10月最新作文素材——2020诺贝尔文 学奖露易丝·格丽克 作文原题 2020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Louise Glück 获奖。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揭晓获奖者时说,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 路易丝·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多本诗集和诗歌随笔集,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曾有1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16位。 “诗意之声”打动评委美国女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露易丝·格丽克小档案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格丽克于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在马塞诸塞州剑桥市,除了诗人身份外,她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英语教授。 介绍称,格丽克出版了12本诗集和一些诗歌散文集,曾于1993年和2014年分别获得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于格丽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1901年以来,已有110余位作家摘得诺奖桂冠,既有大众熟知的“文艺偶像”,如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也有比较小众的“低调实力派”。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在揭晓奖项得主时说: 我刚和露易丝·格丽克通了话。这消息让人大吃一惊。我今天一早就知道,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讨论。诺贝尔奖的公布不会受到影响,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不能于12月在斯德哥尔摩聚在一起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启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启示 在普通公众的眼中,科学家是一群神秘人物:他们表情严肃讳莫如深,终日穿梭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常常为那些晦涩难懂的研究而放弃假日休息。正在此间举办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上,4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与百余位清华学子座谈,进行“零距离”接触。在大学生们的眼中,大师们幽默机智,拥有充实而富有情趣的生活。交谈间,他们时而认真倾听,时而开怀大笑,看起来更像是一群聪慧的“顽童”。 罗伯特·拉夫林说,“我们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真理。” 父母不应该给孩子施加压力 教育应该是顺其自然还是刻意雕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中国父母。诺贝尔奖得主们的经验是:孩子不是靠父母施压能成材的。 很多时候,父母无法预知什么道路才真正适合孩子。朱棣文说,他从小绘画成绩很好,父亲认为他应该学建筑业,但是他喜欢的是物理。父亲反对说,“学物理是无法生存的。” 朱棣文上高中时发现,有些思想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证明,然后进行调试,“这实在太有趣了,实验是最后的裁决者。”

可是父母并不看好他的未来。家族中有着12个博士和硕士的朱棣文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家长警告说,等他拿到博士学位才准结婚。他的弟弟更糟,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 但是,朱棣文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弟弟则开了家律师事务所,是家中挣钱最多的人。 霍夫特说,父亲希望我当工程师,可是我从小希望当科学家,我想飞机轮船都有人发明了,没意思。物理学的核子、原子没人懂,我觉得自己聪明,有能力了解那些是怎么回事。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不要让父母的期望改变了孩子自己真实的想法。罗伯特·拉夫林的父母希望他当大学问家,他们失败了。“我想做科学家,我要走自己的路。” 回顾走过的道路,他们认为即使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也不要太在意。康奈尔说,虽然学理科很好,可是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上大学时,这位勇敢的年轻人中途休学,改学中文和东亚文化,还跑到台湾教英语。可是为什么最终还是回到了物理上?他笑着说:“这个挑战实在太大,我发现自己还是更能胜任物理工作。” 好奇心是成功的重要法宝 对于公认的成功者来说,最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别人向其讨教关于如何成功的秘诀。在一般总结的各种要素中,

近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1年12月10日第1届诺贝尔奖颁发 奖项获奖者国家及地区获奖原因备注 和平奖弗雷德里克·帕西 (Frédéric Passy 1822-1912) 法国 创立国际和平联盟 和各国议会联盟 和平奖琼·亨利·杜南 (Jean Henry Dunant 1828-1910) 瑞士创立国际红十字会 化学奖范托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 1852-1911) 荷兰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 压定律 生理学或医学奖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 1854-1917) 德国 血清疗法防治白 喉、破伤风 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 (Sully Prudhomme 1839-1907) 法国《孤独与深思》 物理学奖伦琴(Wilhelm Conrad R?ntgen 1845-1923) 德国发现X射线 1902年12月10日第2届诺贝尔奖颁发 和平奖埃利·迪科门 (Elie Ducommun 1833-1906) 瑞士 宣传和平、反对战 争 和平奖夏尔莱·阿尔贝 特·戈巴特 (Charles Albert Gobat 1843-1914) 瑞士创建国际和平局 化学奖费雪(Hermann Emil Fischer 1852-1919) 德国 合成嘌呤及其衍生 物多肽 生理学或医学奖罗斯(Sir Ronald 美国发现疟原虫通过疟

Ross 1857-1932) 蚊传入人体的途径 文学奖塞道尔·蒙森 (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 1817-1903) 德国《罗马风云》 物理学奖塞曼(Pieter Zeeman 1865-1943) 荷兰 发现磁力对光的塞 曼效应 物理学奖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 荷兰创立电子理论 1903年12月10日第3届诺贝尔奖颁发 和平奖威廉·兰德尔·克 里默(William Randal Cremer 1828-1908) 英国 仲裁国际争端,推 动国际和平运动, 领导国际工人协会 化学奖阿伦纽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59-1927) 瑞典 电解质溶液电离解 理论 生理学或医学奖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 1860-1904) 丹麦 光辐射疗法治疗皮 肤病 文学奖比昂松 (Bj?rnstjerne Martinus Bj?rnson 1832-1910) 挪威《挑战的手套》 物理学奖玛丽·居里(Marie Curie 1867-1934) 法国(原籍波兰)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奖皮埃尔·居里 (Pierre Curie 1859-1906) 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物理学奖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法国 发现天然放射性现 象

【英语作文】诺贝尔奖的来历The History of Nobel Prize

诺贝尔奖的来历The History of Nobel Prize Nobel Prize is part of the heritage of Alfred Bernhard Nobel,who is a Swedish chemist and dynamite inventor.He put 31000000 SEK as the fund to establish the prize.Nobel Prize contains five awards,which are physical,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literature,and peace prize.They awarded the people wh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year in the world in these areas last past depending on the annual interest of the fund or investment income.The first award set in 1901.It was a feather in one’s cap to win the Nobel Prize.Mo Yan sets a good example,who won the Nobel Prize recently.He is the pride of our Chinese.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

高考作文素材-20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高考作文素材 20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每年的10月都值得期待,一个象征世界顶级科技和人文奖励的最终结果陆续揭晓。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或生理学界有最重大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还有一份是增设的经济科学奖。让我们走近这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20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 获奖名单 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一西诺和吕克·蒙塔尼。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美藉日裔科学家南部阳一郎、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 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克莱齐奥。 2008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学者保罗·克鲁格曼。 2008度诺贝尔和平奖: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 2008度诺贝尔化学奖:美藉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科学家下村修。 人物素材 1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一生只钻研一件事 诺贝尔委员会用“标新立异”作为对他的评价,然而这四个字显然不能概括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在科研生涯中所经历过的孤独和失望。 1974年,豪森博士去美国佛罗里达参加一个关于疱疹病毒的会议。如同一名不速之客,他在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报道了一系列结果,证明疱疹病毒同宫颈癌无关。同时,他列出文献上一些关于HPV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疑点,呼吁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这个陌生的敌人。 报告中全场一片沉寂,他的观点也被忽视。更为残酷的是,之后很长时间内,从癌细胞中寻找HPV的所有尝试均无功而返,豪森博士的研究小组拿不出一份像样的答卷。那时的实验室无法培养HPV病毒,实验人员必须从病人的癌细胞中慢慢寻找病毒存在的线索。 10年之后,转机出现。豪森博士将HPV16和HPV18呈现给世人。 然而当时的研究仍举步维艰:美国财政部门驳回了他的基金申请,制药公司也在进行市场调查之后中止了对HPV疫苗研究的投资。有些人称豪森博士“一生只钻研一件事是愚蠢的”,一些早期同他并肩作战的同行纷纷离去。 然而,时间终究证明真相。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验证了HPV 病毒对宫颈癌的直接作用,人们对HPV病毒的态度由试探为肯定。 分析: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研究成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是可怕的。但只要认准了方向,毫不犹豫地做下去,最终会得到别人的肯定。 2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寻找艾滋病改变她的一生 巴尔-西诺西的生活分成两段:一段是1983年以前研究逆转录病毒与癌症的关系;一段是1983年之后,参与蒙塔尼领导的小组,寻找艾滋病原因,而后者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诺贝尔奖的启示

诺贝尔奖的启示 科学研究需要感性和直觉,而培养这种感性和直觉的最佳时期正是玩得满身是泥的少年时代。陈力摄新华社发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 从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善于自我反省和忘我工作之外,他们大多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都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都喜欢阅读、善于阅读,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从多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历。对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柴昌俊来说,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益民告诉记者,虽然日本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日本人往往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比较敏感,这不仅反映到日常民俗之中,也反映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之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等小说。日本的学校教育也很重视让儿童亲近自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会结合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保留了当地的自然特色。 “我一个人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几位更是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陈,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据高益民介绍,日本政府现在非常重视儿童的读书活动,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这部法律要求国家、地方、学校、家庭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