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_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文件编号________ 人

20 年月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

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1)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编写人:翁丽云)

多重比较,解读文艺性说明文

——《蝉》课内自读教学设计

重庆外国语学校李凝昕

教材定位:

《蝉》是部编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原文一共四个部分,分别是《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歌唱》《蝉的卵》,本文将第二部分《蝉的地穴》和第四部分《蝉的卵》选编在一起,完整的讲述了蝉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命历程。

从分册编排和单元来看,部编八上新教材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单元阅读方法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其中教读篇目《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自读课文是《蝉》和《梦回繁华》。五单元写作训练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后附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把握说明对象特征,品

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提取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信息,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文艺性笔法。

教学流程:

一、对比小思《蝉》与本文,明确文体说明文及阅读重点——文章的知识性。

二、速读提取课文的知识信息,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关定义印证,明确课文介绍了蝉的生长历程。

三、对比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蝉”与课文,归纳出文中主要用到的文艺性笔法。

四、总结并引出“文艺性说明文”的类别概念和阅读方法。

具体步骤:

1.课前导入:

学生吟诵与蝉有关的古诗。

教师: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写歌咏蝉的佳作,其实,写蝉的文章也不少。这节课,我们要翻开有“昆虫的史诗”之称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进一步来认识了解蝉。请

学生勾画注释一的作家作品。

2.对比浏览明确文体:

《蝉》位于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旧版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也有一篇《蝉》。我们首先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篇《蝉》,有什么不同呢?

投影: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学生浏览对比。

明确:法布尔的《蝉》是介绍由观察研究得来的蝉的知识,小思《蝉》是由一只病蝉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哲理小品文。

投影: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读者以知识的文章体裁。

教师:说明文以把事物和事理说明白为主要追求,读说明文,首先要读懂其中的知识。

三、速读提取知识信息。

教师:法布尔在文中为你介绍了哪些蝉的知识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把知识要点勾画出来。

投影:速读《蝉的地穴》和《蝉的卵》其中一篇,提取知识信息。

教师:这篇文章近三千字,我们来分一下工,一部分同学解读《蝉的地穴》,另一部分同学读《蝉的卵》。

投影:

主要知识点: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从地面的小圆孔爬出。蝉的幼虫有极黏的液体可以做灰泥。

幼虫做成涂墁很坚固的墙壁。

幼虫考察天气。

幼虫击碎顶盖爬到地面。

幼虫寻求地点脱皮。

幼虫变成平常的的蝉飞去。

蝉在干树枝上产卵。

蝉卵约三四百个。

蚋毁掉了大部分蝉卵。

蝉卵孵化变成幼虫。

鱼形幼虫到孔外脱皮。

幼虫落到地面寻找隐蔽。

幼虫扒掘地面钻入不再出现。

幼虫在地下生活四年。

教师:围绕蝉主要的生长变化过程,找出最主要的几个句子。

明确投影: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从地面的小圆孔爬出。

幼虫寻求地点脱皮。

幼虫变成平常的的蝉飞去。

蝉在干树枝上产卵。

蝉卵孵化变成幼虫。

幼虫扒掘地面钻入不再出现。

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上面的话连起来,为大家介绍蝉。

学生连句成段。

投影:

每年夏至,蝉的幼虫爬出变成完全的蝉。幼虫寻求适当的地点脱皮,然后变成平常的蝉飞去。蝉在干树枝上产卵,蝉卵孵化变成幼虫,幼虫挖土钻入不再出现。

教师:如果为这段话加一个结尾,你会说?(这就是蝉的一生。)

总结:原来,从《蝉的地穴》,到《蝉的卵》,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蝉的一生。通过提取关键性的知识信息,我们了解了蝉的生命历程,把握了蝉的主要特征。1.对比品析文艺性笔法

教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也有对蝉的介绍。

投影:

蝉科:同翅目的一种,雄虫发音响亮的类群。本科昆虫通称蝉,俗名“知了”,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

不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卵产在植物组织内;孵化后幼虫钻入土中生活;幼虫蜕皮后称“蝉蜕”;成虫生活在植物上。

教师:同学们提炼出来的句子和大百科全书的介绍非常接近。其实,要介绍蝉的一生,100来字就可以了,但是法布尔却写了近三千字。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他们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这次,同学们在两个小标题《蝉的地穴》或者《蝉的卵》自由选读一篇,重点对比两个文本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解说。把你的发现批注出来。

学生对比自读。引导梳理:

中国大百科全书:客观准确的陈述蝉的知识;

法布尔的《蝉》采用多种写作手法:

多种表达方式——说明中的叙述、描写;

多种表现手法——拟人的修辞;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多种特色句式——排比句;反复句;

有特色的用词——精准连贯的动词;流露作者情感的词语;

语言风格:生动形象的表达;充满情感的表达。

投影: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誉为“科学界诗人”。因为著作《昆虫记》享誉世界。1910年,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曾以“昆虫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2.总结全课明确文体:

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提取了关于蝉的知识,又赏析了作者精妙的笔法。

像《蝉》这样,既为我们介绍了科学知识,又表达得非常生动有趣,用了种种表现手法写出来的说明文,如果要给它一个称呼,称为“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

投影:

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常在说明中运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写得生动活泼,兼具有知识性和文艺性。

总结:

我们在阅读文艺性说明文时,要按照提取知识信息和赏析文艺笔法的阅读策略来读书。可以找到同题文或同体文进行比较阅读,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与特色风格。

课后建议同学们继续阅读《昆虫记》的相关篇目——《蝉和蚁》、《蝉的歌唱》等。

关于举办信阳学院2019年师范教育专业

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有效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将举行信阳学院2019年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比赛。现将本次比赛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与地点

比赛时间:2019年5月29日下午

比赛地点:综合楼6楼

二、参赛对象

全校师范教育专业2016级全日制普通本科、2017级全日制专科均可报名参赛。

三、比赛内容与要求

1.参赛学科

——初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劳动与技术15个学科。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10个学科。

——学前教育组设本科、专科两个小组。

2.比赛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