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博士发表论文规定

2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博士发表论文规定
2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博士发表论文规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建筑学院学位分评委员会决定,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规定如下:

1.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学院认定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有效学术论文3篇(导师应为第二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EI、SCI、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的网络扩展版)、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制作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制作的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数据库)等重要检索源期刊或其替代期刊上(见附件1)。

注:EI、SCI、SCIE、SSCI检索源期刊以哈工大图书馆确认的期刊目录为准,不包含《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

2.以外文全文在境外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纸质或光盘版论文集正式出版)1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等同于在学科认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外文全文在境内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并在大会上宣讲1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或以中文全文在由一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并宣讲1篇学术论文,或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发表1篇并在大会上宣讲1篇学术论文,均等同于在学科认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0.5篇,各类符合要求的会议论文累计只能相当于1篇有效学术论文。

3.在申请答辩时,至少有2篇符合要求的期刊论文已经正式发表,其中1篇应发表在EI、SCI、SCIE、SSCI、A&HCI等重要检索源期刊或本学科替代期刊上;在未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1篇具有具体的发表论文的期刊号或相当于1篇有效学术论文的学术会议录用通知函件。

4.对于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其论文应发表在相关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上,但只能有1篇被计入有效学术论文要求总数。

以上规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博士生开始实施。

2010年秋季学期以前入学且2013年4月1日以后正式答辩的博士生发表论文也需按此规定执行。

2010年秋季学期以前入学、2013年4月1日以前正式答辩的博士生发表论文仍可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自2013年4月1日原有规定废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位分评委员会

2012年4月

附件: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定的国内学术期刊

72所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汇总

72所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汇总 (注:各校不同院系也会有所区别,有些可能已被更新,因此仅供参考)。 1.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2.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3.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5 .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 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 6 .中国人民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7 . 厦门大学:2014级起博士研究生自入学起,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我校文科最优学术刊物或一类核心学术期刊(均不含增刊、专刊、专辑)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在我校文科二类核心学术刊物

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可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专著、教材或学术著作的译著(本人完成字数专著在3万字以上,教材和译著在5万字以上)来代替1篇二类核心刊物论文。 8. 复旦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至少在国内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 9. 上海交通大学:1篇核心。攻读其它门类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至少须以第一作者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一篇。列入统计范围的学术论文必须以上海交通大学名义发表,并有研究生署名。 10. 南开大学:2篇北大核心。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两篇论文,核心期刊范围依照《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表》(2003年版)确定。 11. 四川大学:3篇CSSCI;或2篇CSSCI(其中一篇必须为权威期刊);或省部级科研奖励。 12. 中山大学:2篇CSSCI。 13. 中国政法大学:要求两篇南大核心。 14. 吉林大学:没有收集到具体文件。根据送到重庆大学评审的博士论文《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第150页《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来看,作者发表的5篇论文中只有1篇属于CSSCI,其余4篇均是非期刊论文(其中有一篇是报纸,另3篇为以书代刊。)

考研经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心得

考研经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 心得 由于一些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的需求,我总结了一下复习经验与大家分享,首先声明的是啊,我这些东西就只适合一些人,高手就看着乐呵乐呵吧,咱也是菜鸟级别的。 英语: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不一样,考的方向也不同,经常给你下陷阱。2010年的考研英语让我汗颜,英语单词是基础,必须每天都要夯实。 单词:首先核心词汇3300,俞敏洪那本书就可以,49个单元,好好规划,网上有一个17天搞定GRE的计划表,可以参考那个。利用碎时间去背,贵在反复,反反复复的,一词多义,考研一般不会考常用的词义,考的都是偏意。你可以结合历年真题来背诵,有本新航道的书,把所有年份的真题整理好了,然后把单词摘出来,可以看那个。直到考试前一天都要一直背诵单词,切不可背过就觉得可以记住了。 阅读:我参加了王若平的启航春季班,觉得没啥用,他就是给你讲讲基础,基础不好的人觉得他老牛了,其实不然。他主张划句子成分,剖析长难句,刚开始觉得挺好,后来发现很耽误阅读速度。后来在网上下了宫东风的阅读分析音频,对于以前几年的分析很准,但是从这两年的出题思路来看,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 我是考试之前加了一个群,一个好心的考研狂人开的,他给大家指导作文,免费的,他桀骜不驯抨击考研班和考研制度。他是从管卫东的高联辅导那里分析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做阅读一定不要掺加个人思想,完全客观。什么意思?就是答案一定在原文里找,原文没说的你一定不要去选。例如:什么动物能捉到耗子?主观思维里那一定是猫,但是原文里写的是猪。明知道这是错的,但是你是在考试,是用文章来分析解答问题。 这种思维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一旦适应了百发百中。我是考试前1个月才知道的,和之前复习思维完全不同,所以有点乱了。大家不要把题目分成各种类型,不要学宫东风的思维,但是可以听听解闷。 平时做什么阅读?真题3遍那是必须的,我最起码做了8遍了,看见题就知道答案了,有点儿恶心了。真题11月份开始做,别做太快了,留最近2年的题考试前来模拟,真题是稀缺资源,大家都知道。为了保持每天都学英语,你买2本阅读足够了,每天4篇,掐时间做。我之前听雷哥说他是8分钟一篇,我试了,我不行,做不到。我15分钟一篇掐时间做的,这样准确率能保证。 书呢我做了很多,但是难度来看,张剑出的150篇很难,很有挑战,5个选项我经常错3个。人大的那本书很好,但是难度很低。星火的难度不大但是很偏,词汇量也很大。个人觉得市面上的书难以和真题媲美,所以买2本意思意思就行,就是保持感觉,切勿刨根问底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模板

摘要 电子组装业有铅钎料禁用期限日益临近。行业内包括材料、设备、生产等各环节的厂商都在加快无铅制程导入的步伐。无铅化过程中,表面组装的焊接工艺至为重要,而随着熔点较高的新型钎料陆续应用,焊接过程的冷却速率也逐渐成为被关注点。 无铅钎料熔点较Sn-Pb共晶提高30-40℃,焊接温度相应提高。炉温的提高对元件和电路板构成挑战,焊接出炉温度也相应提高,钎料液相线上时间相对延长。较快的冷速可以控制出炉温度,从而一定程度的控制焊点内部组织以及界面化合物的厚度,提高焊点质量。本文基于实际的回流焊生产工艺,研究冷却速率对无铅焊点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两种无铅焊膏在不同冷速下焊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实测冷速在-4℃/S ~-6.5℃/S之间时形成的无铅焊点具有以下特点:微观组织细化,金属间化合物Ag3Sn和Cu6Sn5呈细颗粒状在钎料中弥散分布,使焊点断裂为韧窝断裂模式,可以起到类似复合材料的原位增强作用。在钎料和Cu盘的界面,化合物厚度较小,且呈大波浪形态,容易缓解应力集中的问题,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大;当冷速小于-1.5℃/S时,组织粗化。内部Ag3Sn粗大而尖锐,界面的Cu6Sn5呈冰凌状,且厚度较大。焊点在推剪时这成为裂纹萌生点,焊点的力学拉脱载荷最小。 关键词回流焊;冷却速率;拉脱载荷;推剪;焊点质量;

Abstract The legislation to ban the use of Pb-based solders will become effective im-mediately, which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enterprises to accelerate Pb-free process. It’s found that reflow sold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moreover, cooling rate in reflow soldering profil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fter the use of high-melting-point solders. The melting point of Pb-free solders is 30℃~40℃higher than Sn-Pb eutectic solder.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in reflower becomes a challenge of Print Circuit Board (PCB) and components. As a result, the Time Above Liquid (TAL) of solder joints becomes longer, therefore, fast cooling in reflow soldering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PCBA temperature , improv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and de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 , consequently, high quality products can be obtained. How cooling rate affects the quality of soldering joints in lead-free proces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s were based on practic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it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cooled at 4~6℃/S, the microstructure of joints were refined, the IMC of Ag3Sn and Cu6Sn5 phases disperse in eutectic network in joints which present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fracture of these joints after tensile failure presents dimple mode. Furthermore, the thickness of IMC was thin and it present gentle incline morphology. It Keywords Rflow Soldring;Cooling Rate;Pulll;Push;

博士生发表文章规定及重点期刊目录(201104)

人文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社会科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关于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身份至少发表2篇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正式刊出在重要期刊上(重要期刊名录见附件1),另1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集刊上。以上期刊、集刊的增刊不计。 为鼓励博士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凡在清华大学奖励期刊(见附件2)上发表论文或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并被SSCI 或A&HCI收录,其论文发表数量不作硬性要求。 具体说明如下: 1.第一作者允许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博士生可以是第二作者,且作者单位应署名清华大学的情况; 2.重点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正式刊出,另1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集刊上的学位论文,允许未正式发表,但已被正式录用的情况,除提供正式期刊录用函以及论文原稿外,还应由博士生导师写出认定意见,提交学位分委员会审核; 3.博士生在多国国际会议上发表1篇论文(被收入论文集),导师写出认定意见,学位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等同于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集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4.论文博士、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发表论文要求原则上与在校博士生相同。 如果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毕业,但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在规定时间期限(博士生毕业后两年)内,满足发表论文基本要求后,由本人再申请审议其学位。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2008年秋季学期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 2.2008年秋季学期前入学的在学博士生,可选择适用本次修订后的要求,也可选择适用未修订的现行要求; 3.当前已离校但尚未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适用该生毕业审查时的要求。

2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科博士发表论文规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建筑学院学位分评委员会决定,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规定如下: 1.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作为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学院认定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有效学术论文3篇(导师应为第二或第一作者)。其中,至少有1篇论文发表在EI、SCI、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的网络扩展版)、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制作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制作的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数据库)等重要检索源期刊或其替代期刊上(见附件1)。 注:EI、SCI、SCIE、SSCI检索源期刊以哈工大图书馆确认的期刊目录为准,不包含《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 2.以外文全文在境外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纸质或光盘版论文集正式出版)1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等同于在学科认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以外文全文在境内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并在大会上宣讲1篇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或以中文全文在由一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并宣讲1篇学术论文,或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发表1篇并在大会上宣讲1篇学术论文,均等同于在学科认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0.5篇,各类符合要求的会议论文累计只能相当于1篇有效学术论文。 3.在申请答辩时,至少有2篇符合要求的期刊论文已经正式发表,其中1篇应发表在EI、SCI、SCIE、SSCI、A&HCI等重要检索源期刊或本学科替代期刊上;在未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1篇具有具体的发表论文的期刊号或相当于1篇有效学术论文的学术会议录用通知函件。 4.对于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其论文应发表在相关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上,但只能有1篇被计入有效学术论文要求总数。 以上规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博士生开始实施。 2010年秋季学期以前入学且2013年4月1日以后正式答辩的博士生发表论文也需按此规定执行。 2010年秋季学期以前入学、2013年4月1日以前正式答辩的博士生发表论文仍可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自2013年4月1日原有规定废止。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位分评委员会 2012年4月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北京理工大学 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校学位[2012]5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激励研究生原始创新,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反映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的学术论文,特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 一、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 1.申请博士、硕士学位者,需满足本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具体见附件1、2。 2.在《SCIENCE》、《NATURE》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即可满足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 二、说明 1.本规定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含其他成果)内容应与申请者学位论文工作密切相关。 2.本规定中发表学术论文必须是申请者为第一作者(若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可视同),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获奖必须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理工大学;授权专利必须第一专利权人为北京理工大学。 3.本规定中发表学术论文是指已正式发表(含网上在线on line)的学术论文,允许有1篇学术论文处于录用状态。处于录用状态的学术论文需提交有确定卷期号的录用通知书、版面费收据及论文底稿;对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提交国外出版社的Email录用通知书或信函录用通知书及国外出版社提供的版权转让签字单、文章校样。 4.本规定中SCI是指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英文全称

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含网络版;EI是指美国《工程索引》的简称,其英文全称为:Engineering Index。SCI、EI源期刊以及SCI影响因子以学术论文收稿日期前(无收稿日期则以发表日期计)最新公布为准。 5.本规定中“核心期刊”是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版一次)。以学术论文收稿日期前(无收稿日期则以发表日期计)最新版本为准。 6.若申请者未满足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可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两年内,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年内,发表学术论文满足基本要求后,本人可提出申请审议其学位,逾期不再受理申请。 7.本规定自2012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施,同等学力申请者自2013年开始实施,我校专业学位申请者可不执行本规定。 8.本规定解释权属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附件1.博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附件2.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汇编)

中山大学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2014年6月修订) 依据《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前必须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或录用,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博士生必须是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经各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各学科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学校社会科学处公布的《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 目录》。 对于在国外、境外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认定,并报研究生院公示。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和学位论文属于同一领域并具有相关性。 4. 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以在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基础上, 制订更高的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理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由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确定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目录,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为鼓励对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对发表在高水平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或同等贡献者)情况进行规定。 2. 发表时间要求:以正式刊出或正式录用通知为准。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

4. 鼓励博士生选择高难度或攻关性的研究课题。若博士生所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经认定具有较大创新前景的,在审议学位时可不按上述条件要求。对于此类学位论文,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应有明确的认定程序和要求,博士生应在申请论文答辩时向所在培养单位提出申请,经导师书面推荐,培养单位组织专家认定,并在博士生论文答辩之前将认定的相关材料报研究生院公示、备案。 三、医学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的规定 1. 刊物范围:学术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专业学位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要求是SCI(含SCIE)收录的杂志,或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的杂志,或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排序在前400名以内的杂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在校期间的排位),或下列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协和医科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医科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科版、四川大学学报医科版、复旦大学学报医科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科版、中山大学学报医科版。 2. 发表时间要求:发表时间应在审议学位的当月底之前;对于在国外、境外发表的SCI(含SCIE)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以是清样,也可以是附有导师签名担保的校样或正式录用通知。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属于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 4. 为鼓励发挥我校科研团队的联合攻关作用,对于一篇SCI(含SCIE)学术论文出现多名作者并列第一(或同等贡献)署名的情况,作如下规定:IF≥3.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2位符合要求; IF≥6.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3位符合要求,署名无并列第一作者的,认可排名前2位作者符合要求; IF≥10.0时,认可并列第一作者中的前5位符合要求,署名无并列第一作者的,认可排名前3位作者符合要求。 5. 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可以在学位分委员会规定的基础上,制订更高的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经学位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研究生院备案。

建筑学考研院校排名完整版

2012年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出不再是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人居环境科学群由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独立的一级学科组成。这样建筑学作为一级学科就只包含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二级学科。本排名只考虑这三个二级学科,参考了建筑学硕士、建筑学学士专业学位授权情况,分档意义大于排名顺序。四挡、五档学科意义实为一档。 2011年初教育部新批准了一批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目前有8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54个高校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第一档) 院士领衔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东南大学 4天津大学 5华南理工大学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准一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7重庆大学 8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 建筑学一级学科: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培育) (第二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博士点:9华中科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湖南大学12大连理工大学 13武汉大学 14南京大学 (第三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硕士学士授权院校):15厦门大学 16西安交通大学 17西南交通大学 18合肥工业大学 19北京工业大学 20武汉理工大学 21郑州大学 22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3沈阳建筑大学 24昆明理工大学 25华侨大学 有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共25所):老八校、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华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四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重点院校):26上海交通大学 27中南大学 28 北京交通大学 29中国矿业大学 30太原理工大学 31中央美术学院 32福州大学 33河北工业大学 (第五档)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有建筑学学士授权普通院校):34深圳大学 35南京工业大学 36 北方工业大学 37山东建筑大学 38青岛理工大学 3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40内蒙古工业大学 41广州大学 42河北工程大学 43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44苏州科技学院45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0813) 建筑学

(0813) 建筑学(共 13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13强: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沈阳建筑大学} (081300) *建筑学清华大学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共 23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历史与理论5强: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共 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大学、后勤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9强: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共 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东北林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桂林工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林学院、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10强: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共 24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沈阳建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规定(最新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2009年7月15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学位申请者将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接受社会评价,对规范学位论文的评价准则、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激励研究生原始创新成果提炼,引导和促进研究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科技成果申报,经校各分评委员会会议讨论,校学位委员会2009年7月15日会议批准,对我校研究生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含相当于论文的成果)作出如下规定。 一、申请博士学位对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数学与系统科学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SCI分区表中Q1区、Q2区和Q3区,或SCI影响因子0.5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1篇论文,并且另外在EI、MEDLINE收录源刊物或在《中国科学》(中文版)、《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和《系统科学与数学》发表2篇论文。 2.物理学科 申请者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5.0以上,或累计达到5.0及以上; (2)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在国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3)在SCI(E)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且在EI收录源刊物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是用外文公开发表。 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SCIE收录论文;已受理国家(国防)发明专利1项(排名位于学生发明者的第一名有效)视同1篇EI收录论文。 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学生论文发表篇数和影响因子尊重导师意见。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大纲_哈工大考研大纲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 考试科目代码:[355] 本考试科目包含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构造理论三部分内容,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作图题、设计实践分析题等。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建筑历史与理论 (一)中国建筑史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传统建筑基本形态和形制及主要术语;认识中国古代宫殿、坛庙、陵墓、宗教、住宅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典型实例;了解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与典型实例。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活动和创作思想及代表作品。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1、木构架建筑做法:平面布局、构架形制、台基、屋顶、装修与彩画的基本形态与特征及主要术语。 2、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建筑:原始建筑实例与中国城市早期实例分析,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实例分析。 3、封建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城市主要特点及实例分析;宫殿、坛庙、陵墓、宗教、住宅建筑主要特点及实例评析。传统园林类别特点、创作思想、设计手法及其实例评析。 4、近代中国的城市和建筑:近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建筑师及创作思想与代表作品分析。 (二)外国建筑史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及主要作品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1、外国古代建筑部分: 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2、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 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及其主要建筑师的作品特色。 二战后西方主要建筑思潮概述。 3、西方当代建筑部分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理论与代表人物的作品分析。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三)题型结构:满分50分(中外建筑史各25分)

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范例(英文版)

Decoupling Scheme of Tracking Loop of Seeker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XXXXXX1, XXXXXXX 2, XXXXXXXX 2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XXXXXXX) Abstract:To get line-of-sight rate of high-accuracy for guidance, finishing aerial attack and intercept when the missile is controlled by lateral jets which will cause high frequency disturbance to missile attitude, a new decoupling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in this paper. Decoupling-ability,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noise rejection 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wo existing method.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eme proposed. Keywords:Guidance; Lateral jets; Line-of-sight rate; Decoupling; high-accuracy; compensation Introduction Contemporary military strategy has developed from underlining quantity advantage to technical quality advantag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is the main way of physical killing, and perform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zation local wars [1]-[3]. Precision guidance technology is critical for the precision guided weapon, so it is always studied by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from many countries. Seeker is a kind of measuring component in controlling loop of homing guidance [4]. It is required to output information of line-of-sight (LOS for short) rate for guidance. So the precision of its output, LOS rate, affects controlling precision of terminal guidance directly. While a seeker is in the state of tracking, the antenna on it should track the direction of the target. A seeker works on a moving missile. So the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missile body movement mus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ntenna to keep it stable in the inertial space [4]-[5]. The traditional design idea is to use a stabilization loop to attenuate the LOS output caused by body disturbance. We call it traditional multi-loop (TML for short) scheme [4]-[6]. There are also some schemes based on TML scheme, for example, decoupling-loop scheme which changes the position of the loop’s output to improve the decoupling-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some advantages on design of guidance [7]-[8].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decouple disturbance by using the schemes mentioned above. Line-of-sight reconstruction(LOSR for short) scheme, by F.William and Paul Zarchan, can decouple completely in ideal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receiver and the gyro are both equal to 1 [9]. In fact, these two conditions can’t be satisfi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frequency disturbance. In modern war, missiles need larger maneuverability to intercept aerial target with high speed and large maneuverability. New types of physical actuators bring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to missile movement. The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require more effective decoupling method for the seeker. Considering weight and cost, the open-loop gain can’t be too high while the time constant of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gyro fixed on the antenna can’t be too small. These restrictions limit further enhance of decoupling-ability. The existing schemes can only reject disturbance in low frequency segment and very high frequency segment effectively. In the frequency segment which missile moving disturbance can actually reach, decoupling-ability of seekers becomes weaker when missile movement frequency turns high. In fact, missile disturbance is able to be measured. Gyro fixed on missile for guidance and attitude

(20140521)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年修订)

附件: 南京理工大学 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4年修订)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投向指南(试行)》。 一、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在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并被其会议论文集收录1篇;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1项专利(排名前三); 4. 艺术类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参加两次国家级的设计竞赛或举办由设计与传播学位分位委员会组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同意的个人作品展1次。 二、对博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必须符合或高于以下四类标准之一: (一)第一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1篇或2篇) 申请人发表1篇SCI、S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

物的学术论文(SCI、SSCI分区表中一区、二区论文)或被A&HCI 收录的期刊论文; 或2篇SCI(E)、SSCI源期刊论文。 (二)第二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3篇) 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以下类别期刊中至少发表1篇论文: 《中国科学》(全辑); 《科学通报》(全辑); SCI(E)、SSCI源期刊。 2.被EI核心版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在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见附表1)发表的论文,若被EI 核心版收录,可冲抵本类标准中(1)的论文;若没有被EI核心版收录可冲抵(2)的论文。 3.在指南中的其它期刊发表论文1篇,如果申请人在第1、2条规定的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本条款要求可以取消。 申请人必须有1篇以上的外文撰写的正式发表(有出版刊号)的学术论文。若上述三个条款的论文没有外文论文,则另需1篇外文撰写的正式发表(有出版刊号)的学术论文。 (三)第三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4篇) 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以下类别期刊中至少发表2篇论文: 被EI核心版收录的期刊论文; 部分被CSSCI收录的期刊(见附表2)。 在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见附表1)上发表的论文可以冲抵本条款的论文。 2.在指南中的其它期刊发表论文2篇,如果申请人在第1条规定的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则超出的论文可以1:1冲抵本条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