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BBBCA DDAAA

二、多项选择题

BCD BCD ABD BDE ACD

ACD ADE ABE ACE ACD

三、判断题

×√×××√×√×√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单项选择题

BDBDD CAADC

二、多项选择题

ADE BCDE BDE ADE ABD

三、判断题

×××××××√××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CABBD ACACD

二、多项选择题

AD ACE ABC DC ABCD

三、判断题

√×√√×√×××√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业人数增减量指标属于(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下面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C )

A、某地区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产品产量;

D、中小企业数

3. 男女性别比是一个(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人均粮食产量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该数字是( D )

A.绝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

A.工人出勤率 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D )。

A.只能是绝对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既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11.结构相对指标是( C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

12.某商场2003年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为8800台,年末库存量有1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B )。

A.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3.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和8%,则甲、乙两厂饮料的不合格品数量(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14.某商场计划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 B.% C.% D.%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主要有( ACE )

A、实物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货币单位;

D、自然单位;

E、劳动单位

2.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BC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3.时点指标的特点是( BD )。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 D.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E.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直接相关

4.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CDE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5.在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常使用的方法有( BD )

A.平均法 B水平法 C.综合法 D累计法 C.比例法

三、判断分析题

1.一个总量指标究竟应属于总体单位总量还是总体标志总量,应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定。(对)

2.男女性别比为 : 100,这说明以男性为100,女性人口是男性人口数的倍。(错。说明是以女性为100,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数的倍。)

3.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不同,因为它不是同质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对)

4.所有的强度相对指标都有正、逆指标之分。(错。有的强度相对指标有正、逆指标之分。)

5.甲企业完成产值5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乙企业完成产值88万元,超额完成10%,则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50%。(错。甲乙两企业共超额完成%(=(50+88)/(50+80)-1)。)

四、简答题

1.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连续登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

的总量;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间断计数取得的,它的每个数值表示现象发展到一定时点上所处的水平。(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可以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即各时期数值相加是没有意义的。(3)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要受时期长短的制约;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无直接关系。

2.简述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答:(1)可比性原则。即要注意对比的分子、分母在内容、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

和计量单位等方面是可比的;(2)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原则;(3)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3.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有何区别

答:(1)强度相对数是由两个不同质但有联系的总体的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而平均数

是在同质总体内进行计算的。(2)强度相对数的分子与分母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平均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一一对应的,分母是分子(标志值)的承担者。(3)强度相对数反映的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之间的数量联系;而平均数反映的是某个同质总体的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

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

答:总体单位总量是指总体单位的数目,即总体个数(单位数);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前者是后者的承担者;后者是前者的标志值,二者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5.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累计法和水平法有什么特点

答:累计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内的累计水平,即看实际累计数是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累计数,如果达到了就表示完成了计划。水平法的特点是关注计划期最末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只要计划期内连续12月(可跨日历年度)达到了计划规定的最末一年的水平,则认为计划完成。 五、计算题

1.某地区2005年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执行结果是比上年提高了9%,问该地区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

%

81%

91++=109%/108%=%(超额%完成计划) 2、某工厂今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与去年相比降低5%,实际降低了%,问该厂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53.100%

95%

5.95%51%5.41==--(差%完成计划)

3.根据下表计算相对指标并填空。

世界总计 3187+++2303+178304+=

630146 630476/=

亚 洲 382339 120

中国 129227 129227/960=

日本 12765 12765/= 印度

106546 106546/=

非 洲 85056/28=

85056

28 欧 洲

*32=

32 北 美 洲 50667/22=

50667

22 南 美 洲 *20=35668

20 大 洋 洲

3223

4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第五章 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

A、A≤G≤H;

B、G≤H≤A;

C、H≤A≤G;

D、H≤G≤A

2.位置平均数包括(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A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 )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C )

A、可比性;

B、目的性;

C、同质性;

D、统一性

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

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

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

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

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

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

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

1.不受极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BC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2.标志变动度( BCDE )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

B、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依据;

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

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3.调和平均数的特点( ABE)

A、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则无法计算调和平均数;

B、它受所有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它受极小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

D、它受极大值的影响要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E、它受极小值和极大值的影响要比算术平均数小

4.平均数分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两类,其中数值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下列现象应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有( ACE )。

A.已知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求平均亩产

B.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C.已知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D.已知某厂1999年-2003年的产值,求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E.已知不同级别工人的月工资和人数,求所有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40%。则平均废品率为( B )。

A、%

B、%

C、%

D、%

7.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系数的关系是( BC )。

A.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志变异系数越大,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C.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大

D.标志变异系数越小,平均数代表性越小

E.标志变异系数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无关

三、判断分析题

1.平均指标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所以平均指标数值大小与个别标志值大小无关系。(错。平均指标数值大小要受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所有分位数都属于数值平均数。(错。所有分位数都属于位置平均数)

3.当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都不相同时,众数不存在。(对)

4.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错。中位数和众数都是位置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5.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总体中两个成数的几何平均数。(对。)

四、简答题

1.几何平均数有哪些特点

答:(1)如果数列中有标志值为0或负值,则无法计算几何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小;(3)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标志值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

2.什么是平均指标它的特点和作用。

答: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数,是指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其特点包括数量抽象性和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平均指标的作用是将一个同质总体各单位之间量的差异抽象化,用一个指标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是对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度量。

3.什么是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确定的

答: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处于正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实际运用中对未分组资料求众数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分组资料需用公式近似计算;未分组资料求中位数要先排序再找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对分组资料也需要用公式近似计算。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答: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数列的离散趋势。标

志变异指标的作用主要可来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程度;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5.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答: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是最常用的一个标志变异指标。

由于标准差是反映标志值离散程度的绝对指标,是带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因而对不同水平、不同性质或不同计量单位的总体进行比较时就会面临不可比的情况。这就需要将标准差与对应的平均数进行对比,转化为相对数后,才能进行比较。

五、计算题

(1)简单算术平均数;=

(元)5

3

4

56=++ (2)加权算术平均数;=(4000*6+6000*5+10000*4)/20000=元

(3)加权调和平均数。=94000/(24000/6+30000/5+40000/4)= 元

解:甲市场蔬菜平均价格=(元)3219.0160

5

.514540754536.04032.07530.0==++?+?+?

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元)

3265.05

.16205

.5345805.374536.08032.05.3730.0==++?+?+?

乙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一点。

试比较哪个地区平均价格高为什么

解:甲地商品平均价格=(13+24+11)/(13/+24/+11/=(元)

乙地商品平均价格=(13+18+/(13/+18/+=(元) 甲地商品平均价格高一点。

4.以下资料是某大学管理系学生月均生活费开支。

要求:计算表中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解:平均数(月均生活费)65.500=x ;

中位数5

.512100104

2182315002/1=?-+=?-+=-∑d f S f X M m

m L e

众数38.552100)

84104()82104()

82104(5002110=?-+--+=??+??+

=d X M L 5.某地20个国有商店,200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该地区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解: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程度=实际完成的销售额/计划应完成的销售额*100%=243/*100%=%

6.已知,甲、乙两班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各科目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甲、乙两班学生成绩表

试计算(1)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系数;(2)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解:(1)8068595=++=∑=

n x x 甲806

75

110=++=∑= n x x

乙 n

x x 2

)

(-=

∑δ 93.188.10=,=

乙甲σσ (2)由于甲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比较标准差,根据93.188.10==

乙甲σσ<,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同时,还可以计算标准差系数:

由于%=%=

乙甲66.235.13V V <,仍然说明甲班平均成绩的代表性高于乙班的。

7.两个不同品牌水稻分别在四块田上试种,其产量资料如下:

100%=?V X

σ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为:

假设生产条件相同,试分析哪个品牌的收获率的稳定性较高

解:根据公式

计算得42.638=甲x 11.499=乙x ;3.255.312=,=乙甲σσ

%=%,=乙甲07.595.48V V 。由于%=%=乙甲07.595.48V V >

所以,乙品种虽然平均亩产低于甲品种,但乙品种的稳定性比甲好,因此更具有推广价值。

要求: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根据公式 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3900/50=78(件) 标准差=(件)

9. 某煤矿有甲、乙两个生产班组,每班组有8个工人,各班组每个工人的月产量(单位:吨)记录如下:

要求:(1)计算甲、乙两组工人的人均日产量;

(2)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3)比较甲、乙两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 解:(1)甲、乙两组工人的人均日产量都为70(吨) (2)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吨)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吨) 甲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

∑∑-=

f f X X 2)(σi i i f f x x ∑∑=100%=?V X

σ标准差系数计算公式为:∑∑-=f f X X 2)(σi

i i f f x x ∑∑=

乙组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

(3)乙组比甲组的人均日产量的代表性高。

解:全距=600-100=500(元);平均值=132000/400=330(元) 平均差=84(元) 标准差=(元) 标准差系数=330=

(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 解:(1)是非标志的平均数=p=52% (2)是非标志的标准差=*^(1/2)=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和均值; (2)计算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解:(1)众数=1012

(4230)400100433.33(4230)(4218)

L M X d ?-=+?=+?=?+?-+-(万元)

中位数=1

/26049

400100426.1942

m e L m

f S M X d f ---=+?=+

?=∑

(万元) 均值=(万元),标准差=116(万元)

(2)分布的偏态系数SKp=0426.67433.330.0574116

x M σ

--==-

峰度系数=441

44

4

1

()425728680.4/ 2.3513116

n

i i n

i

i X

X f

m f

σσ

==-=

=

=∑∑

第六章、时间序列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C B B D A D B A B A B A A C B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ABC 、BCDE 、ACE 、ACDE 、ACD 、ABCD 、CE 、ABCD 、AC 、CD 三、判断题

答案:√ √ × × √ √ × × √ × 四、简答题 1、答:

编制和分析时间数列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2)可以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方向、水平、速度和趋势:

(3)通过对时间数列的分析,可以进—步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

(4)通过对比相关联的时间数列,可以发现同一空间不同现象之间或不向空间同一现象之间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答:

共同点:它们都属于绝对数时间数列。 不同点:(1)时期数列中各时间上的指标值可以直接相加,相加的结果反映现象在更长时间内的总量水平;而时点数列中各时间上的指标值直接相加是没有实际意义的。(2)时期数列的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对于指标值非负的时期数列,其时期长度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反之,指标数值越小。而时点数列的指标值大小与时点间隔无直接关系,如年末人口数就不一定比季末人口数大。(3)时期数列中各指标值表明了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总量;而时点数列中各指标值表明了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水平。

3、答:

平均增长速度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程度的指标,它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4、答:

移动平均法是以时间数列的第一项数值开始,按一定项数求出第一个序时平均数,然后按数列顺序依次逐项移动,边移动边平均的方法。

5、答:

测定季节变动要剔除长期趋势影响的原因是:(1)由于长期趋势影响月(季)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后期各月平均数会比前期各月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2)月(季)平均数包含着长期趋势的季节变动就需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变动。

五、计算题

平均发展水平

285327.5391.2413.82562.8580.82561.12

426.8566

+++++=

==(万元)

平均增长量42.563.722.62148.9818295.8

59.1655++++===(万元)

平均发展速度115.3%=

=

平均增长速度115.3%115.3%=-=

2、解: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90124143)/3119

1.9194586662(6064)/322

++=

==+++(万元/人)

。 3、解:注意,翻一番即为原来的两倍,也就是目标产值为1000万元。 (1)此时,平均增长速度

11107.18%17.18%===-=; (2)设后八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x ,则有2

8

1.052x =,即107.73%x =

= (3)平均发展速度109.05%=

== 设趋势方程为y a bx =+,则由最小二乘法,得

22

2

55328151728720

14.4()5551550

n xy x y b n x x -?-?=

=

==-?-∑∑∑∑∑ 17281514.4302.45

5

y x a b n

n

=-=-?=∑∑

因此,所求趋势方程为:302.414.4y x =+

2009年(即x=7)水稻产量的预测值302.414.47403.2=+?=(万吨)

要求;(1)按月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2)按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5、(1)计算结果见下表:

季节指数计算表1

调整季节指数4=?∑季节指数

季节指数

第七章 统计指数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BBBCD 6—10 BCACD 11—15ABDDB 二、多项选择 三、判断题

1—5√ × × √ √ 6—10×× × × ×

四.简答题 略。

五、综合题 1、解:(1)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单位成本指数见计算表

(2)产量总指数%21.130144

5

.1870

01==

=

∑∑p

q p

q k q 单位成本总指数%87.1055

.1875

.1980

1

11==

=∑∑p

q p q k p (3)总成本的变动分析

总成本指数%85.137144

5

.1980

11==

=

∑∑p

q p q k pq 总成本增加额==(万元) %=%×%

万元=万元+11万元

其中:由于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万元,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11万元。 2、(1)销售量总指数%32.1053060

7

.32220

0==

=

∑∑p

q p

q k k q

q

销售价格总指数%19.1057

.32223390

1

1

1

10

111==

=

=

∑∑∑∑p

q k p q p

q p q k q p

(2)销售额的总变动分析 销售额指数%78.1103060

3390

011==

=∑∑p

q p q k pq 增加的销售额=

1

1

q p ∑-0

q p

∑=330(万元)

其中: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00

q q p K q p

=

∑∑=%

由于销售量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1

q p ∑-0

q p

∑ =(万元)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

11

p

q p K q p

=∑∑

=%

由于价格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1

1

q p ∑ -1

q p

∑ =(万元)

3、(1)价格指数%10282

.558570

1

1

11==

=

∑∑p

p

k

p q p q k (万元)

(2)成交量指数%42.1160

01==

∑∑p

q p q k q (万元)

(3)成交额指数

%75.118480

570

11

==

∑∑p

q p q (90万元) %=102%×%

90万元=万元+万元

4、设用q 、p 分别表示销售量、价格

万元)

(8001

1

=∑p

q 万元)

(70010080000

=-=∑p q

%1150

01

==

∑∑p

q p

q k q 则万元)

(80515.170001=?=∑p q (1)销售额指数=

%29.114700800

11==

∑∑p

q p q (2)价格指数%38.99805

800

1

11==

=

∑∑p

q p q k p (3)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销售额=

50

1

1

1

-=-∑∑p

q p q (万元)

5、销售额指数%56.113354000

402000

011==

=∑∑p

q p q k pq

增加的销售额=

1

1

q p ∑-0

q p

∑=48000(元)

其中: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

00

q

q p K q p

=∑∑

=%

由于销售量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1

q p ∑-0

q p

∑ =67920(元)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

11

p

q p K q p

=∑∑

=%

由于价格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1

1

q p ∑ -1

q p

∑ =-19920(元)

%=%×%

48000元=67920元+(-19920元) 6、细粮小类指数%73.106100604.36.3405.27.2=?÷+?÷==∑

∑w kw k p

粮食中类指数为%35.107100355.1086573.106=?+?==

∑∑w

kw k p

食品物价指数为:%55.113==∑

∑w kw k p

7、设用x 、f 分别表示平均工资、人数,由题知:

x

1

=∑∑f f x 11

1=

1000

300

780400900?+?=828

x 0

=∑∑f

f x 0

=732

x n

=∑

∑f

f x

1

1

= 708

(1)总平均工资的变动为:

可变构成指数=

x

x 0

1=

732

828

= %,即总平均工资上升了%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

x 1

- x

)=828-732=96(元/人)

(2)、其中:

①受各组工人人数比重变化的影响为: 结构变动指数=

x

x n 0

=

732

708

= % 即由于技术工人的比重下降使总平均工资降低了%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

x

n

- x 0)=-24(元/人)

②受各组工人平均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为: 固定构成指数=

x

x n

1= %

即由于各组工人工资水平上升使总平均工资提高了%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

x 1

- x

n

)=120(元/人)

综合分析:关系式为: %= %×% 96 = -24 + 120

即该工厂工人的工资报告期相对基期,由于技术工人的比重下降使总平均工资减少24元,由于各组工人工资上升使总平均工资增加120元,两者共同作用,最终使总平均工资增加了%,平均每人增加96元。 8、略。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 C D C B 6-10:A B B C B 11-15:B B C C C

统计学原理苏继伟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BBBCA DDAAA 二、多项选择题 BCD BCD ABD BDE ACD ACD ADE ABE ACE ACD 三、判断题 ×√×××√×√×√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收集 一、单项选择题 BDBDD CAADC 二、多项选择题 ADE BCDE BDE ADE ABD 三、判断题 ×××××××√××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 CABBD ACACD 二、多项选择题 AD ACE ABC DC ABCD 三、判断题 √×√√×√×××√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业人数增减量指标属于(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下面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C ) A、某地区人口数; B、商品库存量; C、产品产量; D、中小企业数 3. 男女性别比是一个(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指标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C ) A、相对指标; B、平均指标; C、总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人均粮食产量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相对指标; D、数量指标 6.下面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 B.营业员人数 C.商品价格 D.商品销售量 7.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D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8.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6311人。该数字是( D ) A.绝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9.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 A.工人出勤率 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 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10.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 D )。 A.只能是绝对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既可以是绝对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11.结构相对指标是( C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实际数与计划数之比 C.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 D.甲单位水平与乙单位水平之比 12.某商场2003年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为8800台,年末库存量有1500台,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B )。 A.时期指标 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13.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率分别为5%和8%,则甲、乙两厂饮料的不合格品数量(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14.某商场计划6月份销售利润比5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66.7% B.95.1% C.105.1% D.99.0% 15.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B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2017年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 3 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3参考答案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 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A 7.B 8.D 9.A 10.B 11.B 12.D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BC 4.ABDE 5.BDE 6.AD 7.ABCD 8.BCDE 9.ABD 10.ACE 四、 略 五、 计算题 1. 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 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解: 400=n 5000=x 300 =σ%78.0400 ) 975.01(975.0)1((15400300%5.9740010 4001=-=-= ====-== n p p n n n p p x μσμ小时)

2. 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解:(1)根据样本资料编制计算表: (克) (克) (克) 26.00872.033 %73.99)(F 0872.0100 872 .0872.010076)(3 .150100 15030 2=?=Z =?=Z ∴=Z == = ==∑-∑===∑∑=x x x n f f x x f xf x μσ μσ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 判断题部分 1 :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 3: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 均分配次数。 ( × ) 3 : 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 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 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 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 或 100%。( ×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可称为次数分布。 (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 的差异。( ∨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小。( × ) .单项选择题部分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 必须是重叠的 B 、必须是间断的 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 、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 品质标志分组 的是( B )。 A 、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 、产品按品种分组 C 、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B )。 A 、60---70 分这一组 B 、 70---80 分这一组 C 、60— 70或 70—80两组都可以 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 分组属于(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分析分组 D 、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 、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A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C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 B 、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D 、编制统计表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统计学原理 》作业 1、某快餐店某天随机抽取 49 名顾客对其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 平均花 费 8.6 元,标准差 2.8 元。试以 95.45%的置信度估计: (1)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假定当天顾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8.6-0.8 ,8.6+0.8 )即( 7.8 ,9.4 )元 营业总额的置信区间:( 2000*7.8 ,2000*9.4 )即( 15600,18800)元 9* 2.82 2)必要的样本容量: n 9* 2.28 110.25 111 0.82 2、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 的看 法,分别抽取了 150 名男学生和 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02.05 (1) 3.842, 02.05 (2) 5.992, 02.05(4) 9.487 解: H0: μ1 =μ2 H1: μ1μ2 不相等 = 0.05 Df=(2-1)(2-1)=1 决策: 在 = 0.05 的水平上不能拒绝 H0 , 结论: 可以认为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相同 客有 2000 人); 2)若其他条件不变, 查? 提示: z 0.0455 1.69 要将置信度提高到 99.73%,至少应该抽取多少顾客进行调 z 0.0455 / 2 2 ; z 0.0027/2 3 , z 0.0027 2.78 ) 解:( 1)、 x 24.89 0.4 , x 2 0.4 0.8

3、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讲座。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讲座的听课者,有时是中级管理者,有时是低级管理者。该咨询公司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讲座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对听完讲座后随机抽取的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评分如下(评分标准从1——10,10 代表非常满意): 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低级管理者 7 8 5 7 9 6 8 8 5 7 10 7 9 9 4 10 8 8 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1) 2)请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方差分析。(15 分) 1) 1 2 3 提出假设: H0 : 1 = 2 = 3,H1 : 1, 2 , 3 不相等 (2)解:P=0.0008< = 0.05(或发F=11.76>F =3.68),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三种。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观现象的数据资料、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并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过程的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和它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即过程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哪些? 答: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 3.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单位、标志、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并举例说明。答:(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全体学生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例如,以我国全部普通高等院校为总体,每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工会、工资等属性或特征。 (4)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 (5)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在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是一个变动的量,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作变量。 (6)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 4.总体好和总体单位有什么关系? 答: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和范围的变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总体单位,也可以转化为总体

统计学原理答案(徐国祥)doc

第一章:总论P12 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主要有哪些重要学派?有何历史贡献?P1 答:A:1》统计学的萌芽期;2》统计学的近代期;3》统计学的现代期。 B:1》国势学派(1、为统计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起了一个至今仍为世界公认的名词“统计学”,并提出了一些至今仍为统计学者所采用的一些术语。2、在研究各国的显著事项时,主要是系统地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各国实力的强弱。); 2》政治算术学派(1、把统计资料加以全面系统地总结,并从中提炼出某些理论原则;2、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可度量方法,力求把自己的论证建立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数字上面,依靠数量的观察来解释与说明社会经济生活); 3》数理统计学派(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运用,明确了统计学的大数定律,并进行了大样本推断的尝试,促使统计学向新的境界发展);4》社会统计学派; 2、统计的涵义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4 答:统计一般具有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 A:统计工作--即统计实验,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B: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它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等,以表明现象发展的特征。 C: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进行数量分析、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D:三者之间的关系:1》: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2》: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提高,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5 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就其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4、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5------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A: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B:综合指标--就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想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C:统计推断法--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作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 5、统计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举出例子来说明这些要素。P7 答:总体(全部有资格投票的人)、样本(从某企业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中选出30人的选民样本)、推断(根据选民的回答情况可以推断全体选民如何投票)、推断的可靠性;个体。 6、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试举例说明。P8 答:(1)描述统计就是指如何从已知的观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并提供统计资料的伦理和方法,用以说明研究现象的情况和特征。(例如条形图、圆形图。。)(2)推断统计是指只凭样本资料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技术和方法。(例如推断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比率等)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P36 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几种组织形式?P13 答:A:统计调查就是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它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过程。 B:统计调查按照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包括普查、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统计学原理作业(1)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6.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7.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8.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9.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10.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二、单项选择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单位称为(A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状况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5.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57分、68分、7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2007-12-7 9:32:24 阅读数:6162 《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或错误的符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8、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 1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4、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15、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16、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17、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18、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9、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2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21、抽样平均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22、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2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24、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5、在销售量综合指数 ∑∑0 01p q p q 中, 00 1 p q p q ∑∑-表示 ( B )。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 直方图(略)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DE;3.ABDE;4.ABCE;5.ABDE;6.CE;7.BCE;8.BDE;9.ACE;10.ACE;11.BDE。 三.计算分析题 2.解: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160×96%=153.6 元 实际成本160×94%=150.4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50.4÷153.6=97.9%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资料整理第三章 判断题部分一.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2: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 次数。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 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 定组限。(∨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 ) ∨( 可称为次 数分布。)×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12. 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B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2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必须取整数、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C D。的是( B )3:下列 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家庭按年收入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 C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 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两组都可以 D8060—70或70—C、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 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6:、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B、选择的 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A. D、组数的多少不同、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C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 料如下: 2,5,4,4,3,4,3,4,4,2,2,4, A )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B.等距分组A.单项式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C.不等距分组8:在分组时, 凡 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 在组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另立一组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 C.)次数分配数列是( D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A.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划分连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1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2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3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4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5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6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题目7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8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是:增长量 题目10 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单选) 选择一项: a. 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b. 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