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概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病因

由于新生儿肺小动脉肌层在出生前即已过度发育,因某些病因所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时,可致肺小动脉痉挛,造成生后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存在。宫内或出生后缺氧酸中毒有关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宫内因素

如子宫-胎盘功能不全导致慢性缺氧,横膈疝、无脑儿、过期产、羊水过少综合征等。又如母亲在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

2.产时因素

出生时严重窒息及吸入(尤其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等)综合征等。

3.出生后后因素

先天性肺部疾患,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毒、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新生儿硬肿症等。此外,许多化学物质影响血管扩张和收缩,因而与胎儿持续循环有关。总之,除了少数原发性肺小动脉肌层过度发育及失松弛外其他任何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均可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甚至导致动脉导管及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

小结与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宫内慢性缺氧或围生期窒息

2.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器窘迫综合症(RDS)等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

4.心功能不良,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

5.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菌、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

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

临床表现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常发生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发育良好的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早产儿较少见。出生后重度窒息或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多于生后12小时内因严重缺氧出现全身难以纠正的青紫和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而常无呼吸暂停、三凹征或呻吟。

吸高浓度氧后青紫症状仍不能改善,临床上与发绀型先心病难以区别。约半数患儿可在胸骨左缘听到收缩期杂音,系二、三尖瓣血液反流所致,但体循环血压正常。

当有严重的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时右上肢动脉血氧分压大于脐动脉或下肢动脉氧分压,当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可闻及奔马律并有血压下降、末梢灌注不良及休克等症状,心电图可见右室肥厚,电轴右偏或ST-T改变。

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心影扩大,肺门充血及肺原发疾病表现;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并可发现存在经动脉导管或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检查

1.血象

如由胎粪吸入性肺炎或败血症引起时则呈感染性血象表现。血液黏滞度增高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增高。

2.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显示严重低氧,Pa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相对正常。

3.胸部X线

心胸比例可稍增大,约半数患儿胸部X线片示心脏增大,肺血流减少或正常。对于单纯特发性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肺野常清晰,血管影少;其他与肺部原发疾病有关,如胎粪吸入性肺炎等X线特征。

4.心电图

可见右室占优势,也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

5.超声多普勒检查

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

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并测定开放的导管和分流的方向以及计算肺动脉压力。当肺动脉收缩压≥75%体循环收缩压时,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诊断

在适当通气情况下,新生儿早期仍出现严重发绀、低氧血症、胸片病变不能解释低氧程度、并除外气胸及先天性心脏病者,均应考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可能。

1.患儿有围产期重度窒息史,或严重的胎粪吸入综合征。

2.诊断试验

(1)纯氧试验高氧试验头匣或面罩吸入100%氧5~10min,如缺氧无改善。

(2)高氧高通气试验对高氧试验后仍发绀者,在气管插管或面罩下行皮囊通气频率为100~150次/min使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至“临界点”(20~30mmHg)血氧分压可大于100mmHg。

(3)血氧分压差检查动脉导管开口前及动脉导管开口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差。当两者差值大于15~20mmHg或两处的经皮血氧饱和度差>10%,又同时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4)超声心动图为本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不仅可作定性诊断,而且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肺动脉压力的定量数据。

治疗

PPHN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肺血管阻力,维持体循环血压,纠正右向左分流和改善氧合。

1、人工呼吸机治疗

(1)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将PaO2维持在大于80mmHg,PaCO2 30~

35mmHg。当患儿经12~48小时趋于稳定后,可将氧饱和度维持在>90%,为尽量减少肺气压伤,此时可允许PaO2 稍升高。

(2)如患儿无明显肺实质性疾病,呼吸频率可设置于60~80次/分,吸气峰压25 mmHg,呼气末正压2~4cmH2O,吸气时间0.2~0.4秒,呼吸机流量20~30L/分。

(3)当有肺实质性疾病,可用较低的呼吸机频率,较长的吸气时间,呼吸末正压可设置为4~6cmH2O。如氧合改善不理想,可试用高频呼吸机治疗。

2、纠正酸中毒及碱化血液

可通过高通气、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及使用碳酸氢钠的方法,使血pH增高达7.40~7.55.

3、维持体循环压力

(1)维持正常血压:当有血容量丢失或因应用血管扩张剂后血压降低时,可输注5%的清蛋白、血浆或全血。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使用多巴胺2~10微克/(kg·min)和(或)多巴酚丁胺2~10微克/(kg·min)。

4、药物降低肺动脉压力

可试用下列药物,因都不是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应用时应注意有降低体循环压的副作用。

1)硫酸镁:负荷量为200mg/kg,20分钟静脉滴入;维持量为

20~150mg/(kg·h),持续静脉滴注,可连续应用1~3天,但需监测血钙

和血压。有效血镁浓度为3.5~5.5mmol/L。

2)前列腺素E1:常用维持量为0.01~0.4微克/(kg·min)。

3)前列环素:开始剂量为0.02微克/(kg·min),在4~12小时内逐渐增

加到0.06微克/(kg·min),并维持,可用3~4天。

5、保持患儿镇静

吗啡:每次0.1~0.3mg/kg或以0.1mg/(kg·h)维持,或用芬太尼3~8微克/

(kg·h)维持。必要时应用肌松剂,如潘可龙,每次0.1mg/kg,维持量为

0.04~0.1mg/kg,每1~4小时1次。

6、一氧化氮吸入

1.常用治疗PPHN的一氧化氮吸入剂量开始用20*10-6浓度,可在4小时后

将为(5~6)*10-6 维持,一般持续24小时,也可以用数天或更长时间。

2.应持续监测吸入气NO和NO2浓度,间歇测定血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可

每12小时测定一次),使其水平不超过7%。

3.早产儿应用一氧化氮吸入后应密切观察,注意出血倾向。

预防

1.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出生时重度窒息。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导致的

严重缺氧和重度酸中毒。

2.孕妇谨慎使用非甾体消炎药。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概要]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不能过渡到正常的新生儿循环,,大量血液经卵园孔及/或动脉导管右向左分流,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紫绀。 该病常发生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死亡率极高。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PPHN常并发于围产期窒息、胎粪吸入、肺透明膜病、肺炎及败血症,但 X线表现不成比例的低氧血症,也可能由于肺血管床的解剖学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与胸 部 和吸高浓度氧也不能改善的紫绀,临床酷似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体格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心 前区搏动,第二心音单一而响亮,胸骨右或左下缘可闻及三尖瓣返流性收缩期杂音。胸部X 线除原发性肺实质病变外,可见心影增大,肺血正常或减少。 2.筛查试验 (1)高氧试验吸入80~100%氧10min后测定动脉导管后PaCO2(左挠、股或脐动脉血), 若PaO2仍低于6.67Kpa(50mmHg)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但不能区分先心和PPHN。 (2)导管前、后血氧差异试验:同时取导管前(颞、右挠、右肱动脉)和导管后动脉血, 若导管前 PaO2高于导管后2~2.67Kpa(15~2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差>10%,提示存在 动脉导管水平的右向左分流,但试验阴性不能排除卵园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3.确诊试验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诊PPHN,既可排除结构型先天性心脏病,又可证实 肺动脉压力增高和直接看到血液通过开放的卵园孔及动脉导管右向左的分流。 [治疗] PPHN的治疗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的支持疗法和针对PPHN的特异治疗。治疗原则为降低肺动脉压力和提高体循环压力,逆转右向左分流。 1.药物治疗可选用妥拉苏林,首剂1~2mg/kg,10~30min内从头皮静脉滴入,然后以 0.15~0.3mg/kg.h维持。也可选用硝普钠0.2~0.6g/kg.min,持续静滴;或硫酸镁负 荷量200mg/kg,稀释成8%浓度于30min内静滴,然后以20~50mg/kg.h维持。上述药物对体 循环也有扩张作用。因此应严密监测血压,必要时可用多巴胺5~7g/kg.min及/或多巴 5~15g/kg.min,持续静滴,维持血压在 6.65Kpa(50mmHg)以上。 酚丁 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概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从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出现严重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死亡率较高。 病因 由于新生儿肺小动脉肌层在出生前即已过度发育,因某些病因所致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时,可致肺小动脉痉挛,造成生后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存在。宫内或出生后缺氧酸中毒有关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宫内因素 如子宫-胎盘功能不全导致慢性缺氧,横膈疝、无脑儿、过期产、羊水过少综合征等。又如母亲在妊娠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等。 2.产时因素

出生时严重窒息及吸入(尤其是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等)综合征等。 3.出生后后因素 先天性肺部疾患,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毒、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新生儿硬肿症等。此外,许多化学物质影响血管扩张和收缩,因而与胎儿持续循环有关。总之,除了少数原发性肺小动脉肌层过度发育及失松弛外其他任何严重缺氧和酸中毒均可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甚至导致动脉导管及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 小结与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宫内慢性缺氧或围生期窒息 2.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器窘迫综合症(RDS)等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 4.心功能不良,病因包括围生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 5.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菌、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 肺微血管血栓,血液黏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 临床表现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常发生于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发育良好的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早产儿较少见。出生后重度窒息或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多于生后12小时内因严重缺氧出现全身难以纠正的青紫和呼吸困难(气急)等症状,而常无呼吸暂停、三凹征或呻吟。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和护理。方法10例PPHN患儿在机械通气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为(15~20)×10﹣6,疗程为24h~7d.。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患儿心率血压,动态血气,氧合指数变化,重点加强一氧化氮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气道护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结论机械通气配合一氧化氮治疗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 标签:一氧化氮;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可由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所致[1],病死率高达40%,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近来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 INO)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获得良好效果,使病死率大为下降。现对我科NICU 2012年1月~2013年9月起10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PPHN应用机械通气配合使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胎龄33~40w,出生体重2200~3700g,均为生后1d入院。原发病分别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5例,肺炎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青紫,与低氧血症的程度不相平行。入院后经常规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进行性恶化,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有肺动脉高压,存在动脉导管或卵园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1.2方法确诊病例采用机械通气配合NO吸入通气方式为SIMV或HFO模式,PaCO2目标值为30~35cmH2O(IcmH2O=0.098KPa)。NO气源由上海诺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PMa)提供。通气质量流量控制仪调节流量,加入呼吸机输出环节路内(湿化器前)并使用NO×BO×PLUS型NO和NO2监测仪(英国)监测NO和NO2浓度患儿呼出的气体经特制管道排出室外。NO的初始浓度为20×10﹣6吸入NO 30min如SPO2升高>10%,PaO2升高>9098mmHg(1.33KPa)判定为有效,否则判定为无效。无效者增加吸入NO浓度(5~10)×10﹣6,若达到40×10﹣6仍无效,则停止NO吸入,有效者可每4h降低NO浓度5×10﹣6,直至6×10﹣6,以此低浓度维持24~72h。 2 护理 2.1清理呼吸道患儿入院后首先予以彻底清理呼吸道,予经口气管插管吸出气管内污染羊水、分泌物,再通过气管插管从气管内注入37℃无菌生理盐水0.5~1ml,加压给氧30s,用吸引器吸出冲洗液,如此反复至冲洗干净。

呼吸系统总结完整版

呼吸系统 一慢性支气管病变概论 慢支: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特征。每年发作3个月,且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心,肺和其他疾患时可诊断。 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阻塞型肺气肿(肺气肿COPD):临床上以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为特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慢支是感染和非感染长期作用的所致。 1.外因 (1)吸烟:与慢支与密切关系,杯状细胞增多↑。 (2)感染因素:是慢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为常见。 (3)理化因素:(4)气候因素: (5)过敏因素:(新大纲——COPD与过敏因素无关)。 2.内因: (1)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IgA(SigA)减少。 (2 )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气道反应增高。 (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 1.慢性支气管炎症使细支气管官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呼气时气道过早闭合肺泡残气量增加(进多出少,肺泡内的气体越来越多)。 2.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支架作用。 3.反复肺部感染和慢性炎症,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损害肺泡组织和肺泡壁.. 4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使使肺泡壁弹性减退。 5.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α1抗胰蛋白酶减少 三病理生理 (一)慢支早期呼吸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异常 (二)肺气肿呼吸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残气容积增大↑,大小气道气流阻塞;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四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一)症状慢支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当慢支并发阻塞型肺气肿时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二)体征慢支急性发作期可有肺部散在的干湿湿啰音,以背部和肺底部较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喘息型慢支肺部可听到哮鸣音,而且不易完全消失。 并发肺气肿时视诊:桶装胸,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降低,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明显延长等肺气肿体征 (三)慢支的临床分型,分期 1临床分型

心脏x线诊断[精华]

心脏x线诊断[精华] 心脏X线诊断 本文由fenghaha710928贡献 心脏与大血管X线诊断 一、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2摄影:后前位(靶片距2m) 右前斜位(向左旋转450) 左前斜位(向右旋转600) (二)造影检查 1造影剂:离子和非离子型 2手段:传统造影机和DSA 3方法:选择性(心室、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和超选择性(冠状动脉等) 二、正常心脏 与大血管X线表现 (一)心脏与大血管正常投影 1 后前位 右心缘上段: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下段:右心房,右心膈角区有时可见下腔静脉影心胸比率一般不大于0. 5 左心缘上段:主动脉结中段:肺动脉段(心腰) 下段:左心室 2 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心前缘上段:升主动脉中段:肺动脉圆锥下段:右心室心前间隙(胸骨后区) 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右心房心后间隙、食道正常压迹有主动脉结、左主支气管和左心房 3

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心前缘上段:右心房下段:右心室右心房上为主动脉,二者相交成钝角 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左心室透视下可见室间沟;后下缘心膈角内可见下腔静脉及心后三角;主动脉窗内可见气管分叉、主支气管和肺动脉 (二)心脏大血管搏动 心左缘搏动:代表左心室搏动,收缩向内,舒张向外,其上主动脉和肺动脉搏动与相反; 心右缘搏动:代表右心房搏动。 ( 三 ) 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大小的生理因素 1根据体型分为(生理分型): 横位心:矮胖体格,心纵轴与水平面夹角<450 ,心胸比率>0.5 斜位心:适中体型,夹角约450 ,心胸比率0.5 垂位心:夹角 >450 ,心胸比率<0.5 2年龄:如婴幼儿心影呈球形,老人呈横位 3呼吸:如深吸气心影趋垂位,深呼气趋横位 4体位:如立位心影伸长,仰卧位横径加大谢谢~ 三、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一)位置异常 1右位心: (1)右旋心—心长轴指向右,内脏正位 (2)镜面右位心—心长轴指向右,内脏反位 2左旋心(孤立性左位心):心长轴指向左,内脏反位 3中位心:心长轴居中,罕见 除镜面右位心外心脏位置异常常合并心内畸形 (二)形态异常 病 理 分 型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线影像学诊断

?继续教育园地(危重病医学系列第28讲)?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X 线影像学诊断 戴汝平 曹程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如果临床医生对PTE 有较强的诊断意识,善于进行识别,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并合理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明确诊断。胸部X 线平片常常是首选的初筛检查手段,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肺动脉造影目前仍为PTE 诊断的“金标准”与参比方法。需注意该检查具有侵入性,费用较高,而且有时其征象亦难于解释。随着无创检查技术如CT 检查手段的日臻成熟,多数情况下已可明确诊断,故对肺动脉造影的临床需求已逐渐减少。 一、PTE 的胸部X 线平片诊断 表现多缺乏特异性,通常包括: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如果发生肺梗死,可有特征性影像,如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肺不张或膨胀不全;如果累及范围较大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征;患侧横膈抬高;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征等。仅凭X 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PTE ,但在提供疑似PTE 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方面,X 线胸片具有重要作用。 二、PTE 的肺动脉造影诊断 肺动脉造影(PAA )目前仍为PTE 诊断的“金标准”。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将导管先端放置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行肺动脉影像记录。造影同时可以得到血液动力学资料,被公认为是PTE 诊断的金标准。肺动脉造影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诊断过程,同时也是介入治疗的重要步骤,如机械消融或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等。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主要目的是:(1)疑难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如与动脉炎、原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肿瘤等鉴别时;(2)拟作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者;(3)必须获得血液动力学资料时。 1.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1)同于常规肺动脉造影 适应证。(2)复杂病例鉴别诊断:CT 、MRI 及核素V/Q 不能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有困难的疑难病例。(3)慢性PTE 外科手术治疗前诊断需要。(4)急性2亚急性PTE 介入治疗。(5)需要血液动力学资料。禁忌证:同于常规肺动脉造影禁忌证。对于PTE 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大量咯血,肺内有较多积血者。(2)严重肺功能不全,严重气憋2呼吸困难;严重缺氧2紫绀。(3)严重右心衰竭。心包2胸腔2腹腔大量积液影响影像分析者。(4)生命体征不稳定,低血压2休克状态者。(5)活动性血栓影响插管安全性。四肢2腔静脉2右心房 室有新鲜血栓,插管造影有可能使之脱落者。 2.PTE 肺动脉造影的征象:(1)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可 存在于各级血管,呈偏心性或向心性,可骑跨于分支的双开 口之上。贴壁的少量附壁血栓呈管壁的不规则增厚。(2)血管完全阻塞,呈圆杵状、杯口状、不规则斜坡状。(3)外周血管缺支,呈截断现象。(4)血流再分配,未受累及血管增粗、扭曲。(5)肺灌注期呈楔形灌注缺损。(6)小循环时延长。 (7)肺动脉高压征象,中心肺动脉增宽,段以下分支变细,右 心增大。对于急性PTE 新鲜血栓与慢性PTE 的陈旧血栓造影征象的鉴别是困难的,相对鉴别要点如下:(1)急性PTE 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其中双轨征是新鲜血栓的典型征象,电影检查呈现漂浮征是其特点;②血管完全阻塞,新鲜血栓的完全梗阻可呈不规则杵状、杯口状,血管径稍增粗;③肺灌注期呈规则的楔形灌注缺损、伴出血、渗出、水肿、胸腔积液等。 (2)慢性PTE 征象:①血管壁的不规则增厚,②管腔呈不同 程度狭窄,或③完全闭塞,管腔稍变细,④血流再分配,未受累及血管增粗、扭曲,⑤陈旧性肺梗塞,⑥肺动脉高压征象。 急性与慢性PTE 影像学征象大多是相对的,应根据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提供的重要依据结合影像诊断做出评价。新鲜血栓与陈旧血栓常常同时存在,为鉴别带来困难。 3.肺动脉造影诊断PTE 的评价:肺动脉造影诊断PTE 的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在96%以上,在PTE 临床诊断上始终是“金标准”,是最终的依据。肺动脉造影阴性结果,临床不治疗是安全的。肺动脉导管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肺动脉造影及诊断是PTE 介入治疗的必要步骤。肺动脉造影是有创检查,肺动脉造影技术条件要求高(包括设备、导管技术),因此,未能作到广泛的应用。肺动脉造影检查大约有6%并发症,0.5%的死亡率,对于急性PTE ,病人处于紧急状态下,此项检查几乎不可能实现。碘过敏者、重度心、肝、肾脏功能不全者为禁忌证,应用受到限制。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CT 诊断 1970s 年代CT 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普通CT 扫描时间 长(4~5秒),影响了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的诊断检查,早年虽有报告,但是临床不能推广应用。1989年开发螺旋CT (SCT ),至1995年达到亚秒级扫描技术,CT 血管造影实现了可以观察肺动脉,对PTE 诊断成为可能。1998年多层螺旋CT (MSCT )的出现,容积扫描速度及成像速度明显提高,使 CT 的临床应用扩展到心血管系统。从而,使我们有可能重 新评价传统的诊断检查方法,并且有可能制定出一套准确、无创、简单易行、经济并能广泛应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保证临床对PTE 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 作者单位: 刊名: 高原医学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0(1) 被引用次数:3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西洲慢性高原病[期刊论文]-人民军医2008,51(11) 2.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的两支主力军[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 3.马勇.李彬.张西州.崔健华.哈振德慢性高原病患者脑-体生理能力的变化[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 4.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CMS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 5.崔建华.高亮.白晓玲.张西洲.哈振德.李彬.马广全.王宏运.Cui Jianhua.Gao Liang.Bai Xiaoling.Zhang Xizhou.Ha Zhende.Li Bin.Ma Guangquan.Wang Hongyun高压氧预处理对高原人体血气和血乳酸的影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09,19(1) 6.崔建华.王引虎.郭玉新.张西洲.高亮.李彬.王伟.哈振德.Cui Jian-hua.Wang Yin-hu.Guo Yu-xin.Zhang Xi-zhou.Gao Liang.Li Bin.Wang Wei.Ha Zhen-de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 7.关于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1995年中华医学会标准)及其英译本的介绍[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0,20(1) 8.才鼎.胡全忠高原脑水肿的诊断标准解读及误诊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2010,20(3) 9.久太.高芬.李凡.Jiu Tai.Gao Fen.Li Fan高原世居藏族慢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2007,28(2) 10.冯建明.沈括.FENG Jian-ming.SHEN Kuo慢性高原病的诊治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 引证文献(34条) 1.张翠莉.吴明阳.谢磊.尚冬梅.李博高原地区成年男性血常规参数差异性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率分析[期刊论文]-武警医学 2013(4) 2.吕春风.尤春景.高春锦.李茁.武连华高压氧对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1) 3.明平良.冯进.汤岚武警官兵高原驻训初期发病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1) 4.严亦平.李奇6例高原肺水肿继发ARDS的临床治疗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 2012(10) 5.肖蓬勃.李高元.刘争建.王洪涛.苏菲菲.石苗茜福坦治疗高原心脏病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 6.邓翠东.李方安.赵茂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原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1(31) 7.吕红英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与预防[期刊论文]-青海医药杂志 2011(7) 8.赵海鹰.郭利.李立新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急救体会[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2) 9.高红.周晶萍.任卫全.常荣268例高原肺动脉高压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分析[期刊论文]-高原医学杂志 2011(2)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最新治疗进展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7卷 第20期(总第424期)2019年7月- 184 -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7, No.20 July , 2019 ①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最新治疗进展 朱玲① 【摘要】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围生期缺氧、感染等因素使肺血管压力增高,导致出生后右心血液不能有效进入肺内氧合,产生严重低氧血症。因发病机制的不同,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别于儿童或者成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前治疗PPHN 的方法主要有高频机械通气、吸入NO、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方法。本综述旨在针对继发性PPHN 寻求最新且全面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持续胎儿循环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0e4495596.html,ki.cfmr.2019.20.0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0-0184-03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ZHU L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9,17(20):184-186 【Abstract】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Because of congenital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perinatal hypoxia,infection and other factors,pulmonary vascular pressure increases,resulting in the right heart blood after birth can not effectively enter the pulmonary oxygenation,resulting in severe hypoxemia eventually.Due to different pathogenesis,the treatment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hildren or adults.At present,the main methods of PPHN treatment are high frequen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inhalation of NO,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 and so on.This review aim to seek the latest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secondary PPHN. 【Key words】 Newbor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 First-author ’s address:Chengdu Women and Children Central Hospital,Chengdu 611130,China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 born,PPHN)是NICU 常见的危重症疾病。PPHN 发病率与地域及经济水平相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为(1.8~1.9)/1 000,亚洲国家发病率(1.2~4.6)/1 000 [1-2] 。死亡率高达20.6%[3] 。该病对新 生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均会造成严重威胁,死亡风险高。因此对PPHN 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1 发病机制及原因 PPHN 发病机制多由肺组织发育不全、肺血管发育不良、肺血管适应不良三大因素造成,最终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氧合,导致低氧血症[4]。肺组织发育不全及发育不良等肺组织原发的结构异常多致原发性PPHN,临床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但临床更多PPHN 为围生期低氧、低温、酸中毒、胎粪吸入、肺部感染、RDS 等原因导致肺血管适应不良造成继发性PPHN,治疗效果较理想[5]。 PPHN 多发生于足月儿及过期产儿,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早产儿发生PPHN 因发病早晚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早产儿早发型PPHN 是由于肺血管不成熟所致发育不全;而晚发型PPHN 则因严重BPD 所致肺血管适应不良所致。2 诊断方法 危重患儿中,若吸入纯氧亦无法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PaO 2<50 mm Hg),且排除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与肺部病变不符的低氧血症后可首先考虑PPHN。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动脉导管前后(右上肢与下肢)血氧饱和度,若上下肢血氧饱和度(SpO 2)相差大于20%则可诊断PPHN。临床中亦可出现上下肢SpO 2差异不显著,可通过心脏彩超测量肺血管阻力、肺血流、肺毛细血管楔压、右心压力、三尖瓣反流程度等参数间接测量 出肺动脉压力,从而诊断PPHN。心导管检查虽作为诊断PPHN 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操作,且PPHN 多为危重患儿,现临床很少使用。目前根据上下肢SpO 2差异联合心脏彩超得以确诊PPHN [6-7]。3 治疗方法 临床以继发性PPHN 多见,首先需寻找出导致PPHN 的高危因素,针对病因治疗。其次常规需要改善肺通气,纠正酸中毒,改善外周循环,强化心功能,维持正常血压等治疗。3.1 机械通气 PPHN 均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常选择具有小潮气量的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HFOV 能够募集更多肺泡,增加肺血管总表面积,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改善肺部氧合,降低肺动脉阻力,更能及时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氧合,防止多脏器功能损伤。但应用HFOV 时Paw 较高,使用前需纠正低血容量、低血压,改善心功能,保证回心血量。目前有条件进行HFOV 治疗的医院,多联合iNO 治疗PPHN,能够取得理想效果[8-9]。3.2 药物治疗 3.2.1 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 鸟苷酸环化酶(GC)能够使GTP 与5’GMP 合成环磷酸鸟苷(cGMP),NO 能够激活GC,促进cGMP 合成,cGMP 使细胞内游离钙减少,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从而扩张肺血管,见图1。 NO 能够高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直接降低肺动脉阻力,改善肺部氧合,国外有很多的动物研究肯定了iNO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10];iNO 对早产儿中PPHN,即使在早期预防性应用,并不能改善其预后,可能与早产儿本身合并肺发育不良有关[11]。 早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将iNO 作为治疗PPHN 最常用的方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诊断标准 肺栓塞在临床上是各种内源性以及是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 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占PE中的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PE即指PTE。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PTE的年发病率约为50/10万,已经构成了世界性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过去我国医学界曾将PTE视为“少见病”,但这种观念近年来已经发生彻底改变。虽然我国目前尚无PTE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诊断例数已有明显增加。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60万人患PE占死因的第四位。 PTE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未经治疗的PTE的病死率为25-30%,同时由于PTE发病和临床表现的隐匿性和复杂性,临床医生对PTE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由此可见PTE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PTE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PTE的诊断现状与进展做如下综述。 诊断程序与诊断措施 PTE的临床表现复杂,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特殊检查。检出PTE的关键是提高诊断警惕性,对于高危人群中出现疑似表现者,应及时安排相应检查。诊断程序通常包括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 (一)根据临床情况疑诊PTE(疑诊) 对于有创伤、手术、骨折、恶性肿瘤、长期卧床、应用止血剂和口服避孕药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在活动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气促、胸痛、晕厥、低血压、休克、咯血、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的情况下,尤其是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如下检查,以尽可能提供进一步支持或排除PTE的证据。

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采取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采取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06T14:44:51.2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作者:苗向荣[导读] 观察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运用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黑龙江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运用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病历,归纳总结出运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结果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在取得治愈效果后出院。结论针对PPHN患儿及治疗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对患儿获得良好预后、提高治愈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护理 在新生儿经常发生的危重病症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极容易增加新生儿死亡的概率。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除了运用曲前列尼尔、肺表面活性物质等药物加强吸入治疗,针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及治疗的特点,运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是极为必要的[1]。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病历,归纳总结出运用的护理措施,对护理措施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中发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PPHN患儿中选取40例为观察对象,13例属于早产儿,25例属于足月儿,2例属于过期产儿。主要表现为: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反复发生,动脉血氧饱和度<85%的情况持续出现。 1.2方法 针对PPHN患儿及治疗的特点,对PPHN患儿运用了这些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力度,对PPHN患儿在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上的改变进行可持续性的动态监测,对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者的自主呼吸和呼吸机的同步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与此同时,为了及时对低氧血症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正确的了解,确保血氧探头的所处位置在动脉导管后(左上肢及双下肢)。(2)基础护理:每隔两个小时对体温进行一次测量,给予保暖措施,旨在使中性温度得以维持。运用辐射保暖台对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者进行保暖期间,避免其皮肤丢失水分,使湿度控制在55%~65%。正确摆放肤温的探头,加强巡视力度,避免发生松脱而导致温度控制失去平衡,烫着患儿的皮肤。此外,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为避免对患儿造成操作刺激,所采取的动作都是轻柔的。遵医嘱,运用合适的药物帮助出现躁动不安状的患儿镇静。(3)呼吸道护理:在对病情改变加强观察力度、加强湿化的同时,对呼吸机使用也要加强管理,要将存在于呼吸机管道回路中冷凝水随时清除干净,避免因反流造成肺部感染发生,使出现的管道阻力减小。定时更换患儿的体位,使堆积肺内分泌物的情况避免发生或减少发生,使受压部位的肺扩张得到改善。注意要点:在保证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的情况下换体位,且分离呼吸机环路与呼吸机是不允许的。进行吸痰时,所采用的动作务必是轻柔的,吸痰动作次数不可太多,并运用浅层吸痰法,以防刺激和损伤患儿支气管黏膜。进行气管插管时,保证固定是牢靠的,深度既不太深,也不太浅。合理控制呼吸机管道环路中温度,控制范围大约在30~36℃,保证吸入气体的温度和体温差不多,以免刺激气道造成痉挛,避免因此增加气道压力而加重低氧血症。(4)治疗的护理:在应用诸如酚妥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期间,除了对是否发生外渗进行观察外,还要观察患儿的心率有无加快,血压是否升高等。在应用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时,要对输液的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是否发生外渗进行观察,对是否发生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应用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NO)这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期间,在掌握患儿病情改变情况的基础上对吸入NO的浓度、时间进行控制,对NO、NO2的浓度进行密切的监测,对患儿在血气分析及呼吸参数上出现的改变进行观察,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5)采集血标本的护理:采集时,动脉导管后动脉血可作为最佳选择,以免因采血位置不合适,而导致机体低氧血症无法真实地被反映出来,对判断疗效造成一定阻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压、SaO2。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和护理后,患儿的三尖瓣反流速度从治疗护理前的(4.60±1.20)m/s降至(3.50±0.30)m/s;肺动脉压从治疗护理前的(12.74±0.14)kPa降至(10.23±1.41)kPa;SaO2从治疗护理前的(0.74±1.32)%升高至(0.84±0.23)%,治疗护理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为:所有患儿最终在取得治愈效果后出院。 3小结 在对PPHN患儿进行治疗时,所要把握的治疗要点集中在:使患儿的肺血管呈扩张趋势,使患儿肺动脉的压力降低;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低氧血症、酸中毒进行积极的纠正等[2]。在具体治疗期间,对PPHN患儿病情出现的变化、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加强气道护理和治疗的对症护理,化以往采用的执行医嘱的功能性护理模式为“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加强护士的主动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以针对患儿的具体状态,施以对应的富有预见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的护理措施,这样可以使治疗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使患儿病情的缓解和痊愈速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快[3]。本组患儿在接受对应治疗和护理后,症状均得到显著的缓解,最终在取得治愈效果后出院。 由上可见,在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同时,给予PPHN患儿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患儿预后的改善均将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施永秀,谢基灵.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29):2734-2735.

肺动脉高压病例分型及质控

肺动脉高压病例分型判断标准及质控要求 一、单纯病例(AB型)判定标准 不存在CD型病例判定标准中的任何一项。 A型(单纯普通病例):中青年,诊断简单明确,诊断个数≤2个,病情轻,治疗反应好。 质控要求:参考医院标准,但治疗药物比例设置不合理,单纯普通病例诊断及治疗均较单一,药物费用少,检查费用更少,应适当调整。 B型(单纯急症病例):中青年,诊断简单明确,诊断个数≤2个,病情轻,起病急,治疗反应好。 质控要求:参考医院标准,但治疗药物比例设置不合理,单纯普通病例诊断及治疗均较单一,药物费用少,检查费用更少,应适当调整。 二、疑难危重病例(CD型)判定标准 满足以下任何一个条件: 1.年龄≥60岁; 2.诊断个数≥3个 3.需要1级护理或特级护理; 4.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III或IV级; 5.右心导管测定mPAP≥40mmHg或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力升高伴中、重度右室功能障碍; 6.6分钟步行距离较短300米或步行后SaO2下降超过10%; 7.右心房增大或右心房平均压增高或心指数减低; 8.合并心包积液;

9.心电图P II增高,V1呈qR型,符合右室肥厚标准; 10.肺功能FVC%/DLco%≥1.8; 11.系统性硬皮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依前列醇治疗3个月后分级仍为III或IV级; 12.儿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13.合并严重感染者; 14.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心率增快≥90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15.动脉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衰(PaO2≤60 mmHg)或II呼衰(PaO2≤60 mmHg,PaCO2≥50 mmHg); 16.出现休克或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 mmHg);17.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18.超声心动图有右心室功能障碍表现或右心室运动幅度<5mm,或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值>0.6或右心室横径/左心室横径比值>1.0; 19.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者; C型(复杂疑难病例):中老年病人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期间暂时没有生命危险,经济花费较多。 质控要求:参考医院标准,住院时间2周~3周为限。内科治疗药费比例应略高于平均标准,医院所制订标准各专业应有所不同。 D型(复杂危重病例):病情复杂危重,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抢救,住院时间会更长,经济花费更多。 质控要求:参考医院标准,但其中要求住院日较C型病例短不太合理,为鼓励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ofthe newborn,PPHN )是指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使由胎儿型循环过渡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的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出现严重低氧血症等症状。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一、与PPHN发生的相关因素 1.宫内慢性缺氧或围产期窒息。 2.肺实质性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3.肺发育不良,包括肺实质及肺血管发育不良。 4.心功能不全,病因包括围产期窒息、代谢紊乱、宫内动脉导管关闭等。 5.肺炎或败血症时由于细菌或病毒、内毒素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功能抑制,肺微血管血栓,血液粘滞度增高,肺血管痉挛等。 二、诊断依据 在适当通气情况下,新生儿早期仍出现严重发

绀、低氧血症、胸片病变与低氧程度不平行并除外气胸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者均应考虑PPHN的可能。 1.临床表现 多为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常有羊水被胎粪污染的病史。生后除短期内有呼吸困难外,常表现为正常。然后,在生后12 h内可发现有发绀、气急,而常无呼吸暂停、三凹征或呻吟。 2.体检及辅助检查 可在左或右下胸骨缘闻及三尖瓣返流所致的心 脏收缩期杂音,但体循环血压正常。动脉血气显示严重低氧,二氧化碳分压相对正常。约半数患儿胸部X 线片示心脏增大。对于单纯特发性PPHN,肺野常清晰,血管影少;其他原因所致的PPHN则表现为相应的胸部X线特征.如胎粪吸人性肺炎等。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室占优势,也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 3.诊断试验 (1) 高氧试验:头罩或面罩吸入100%氧气5~10min,如缺氧无改善或测定导管后动脉氧分压< 50mmHg 时,提示存在PPHN或紫绀型先心病所致的右向左血液分流。 (2) 动脉导管开口前(常取右桡动脉)及动脉导

肺动脉高压指南1

2015ESC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 > 25 mmH? 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 1. 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 )的若干意见 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I,C) 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I,B) 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IIa,C) 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I,C) 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I,C) 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IIa,C) 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IIb,C) 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 疗。(I, C) 关于血管反应试验的相关建议

肺动脉高压

ESC2015 指南:肺动脉高压诊疗(中文版) 2015-09-02 12:00来源:丁香园作者:Tylen Chen 字体大小 -|+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 25 mmHg。2015ESC 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的主要亮点为: 1. 该指南的一大亮点是提供了新的治疗流程,并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的分型方面进行了更新。对儿科情况也进行了分类,并将肺血管抵抗纳入肺高血压诊断。 2. 指南基于近期研究证据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方案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肺移植治疗」。 3. 指南推荐从超声心动图判定开始诊断流程,继以常见的病因检查。 4. 新指南强调专家中心对肺高压管理的重要性,推荐用于确诊PAH 和CTEPH 的右心室导管检查,应在专家中心完成。 关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导管检查(RHC)的若干意见 1. 建议使用RHC 确诊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I,C) 2.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RHC 治疗,毕竟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I,B) 3. 建议根据RHC 结果判断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效果。(IIa,C) 4. 对于先天性心脏分流,建议行RHC 检查,以协助确定治疗方案。(I,C) 5. 如果肺动脉高压是由左心疾病或者肺部疾病引起,而且考虑行器官移植治疗的话,建议行RHC 检查。(I,C) 6. 如果肺动脉楔压结果不满意,可以考虑行RHC 检查,以明确左心舒张末期压力。(IIa,C) 7. 对于疑似肺动脉高压和左心疾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建议行RHC 检查,以辅助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IIb,C) 8. 建议使用RHC 确诊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支持肺动脉高压的治疗。(I,C) 关于血管反应试验的相关建议 1. 建议只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行血管反应试验。(I,C) 2. 对于药物引起的特发性肺动脉、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高压,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以明确患者是否可以接受高剂量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I,C) 3. 血管反应试验的阳性反应为:心输出量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平均肺动脉压至少下降10 mmHg,平均绝对值至少为40 mm Hg。(I,C) 4. 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吸入一氧化氮气体。(I,C) 5. 建议行血管反应试验时静脉输注前列环素。(I,C) 6. 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可以考虑使用腺苷。(IIa,C) 7. 行血管反应试验时可以考虑吸入伊洛前列素。(IIb,C) 8. 不建议在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中使用口服或静脉输注CCB 类药物。(III,C) 9. 不建议为了检测患者是否可以安全使用高剂量CCB 类药物而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血管反应试验。(III,C) 关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策略的若干建议 1. 建议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线的无创辅助诊断检查,以排查可疑肺动脉。(I,C) 2. 对于不明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行通气/ 血流灌注或肺灌注扫描,以排查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