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梁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班 2011级

摘要: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力学的进步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

展,建筑材料、设备、建桥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

快了人们对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桥梁力学的发展;同时,桥梁力学的研

究成果也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桥梁、力学、发展、现状

一、引言

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桥梁,那时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虽然还不具备造桥的能力,但已经知道利用桥梁为生活创造方便。在17世纪以前,桥梁一般是用的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钢材应用日益广泛。因为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得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那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大为减少。到了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但其价格却远低于钢材,为了增加其抗拉能力,设计了钢筋混凝土这类复合建筑材料,使其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但限于混凝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力学性能,将其作为梁式桥结构用材,跨度仍远逊色于传统的拱桥结构。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尽管有受力钢筋在承载,但在受拉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裂缝,若对钢筋施加一定的张力作用,可以克服此弊端,即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使得受拉区事先储备一定数值的压应力,当外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可不出现拉应力或不超过某个临界值的拉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而导致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出现。

二.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

1、国外桥梁建设简述和发展趋向

纵观国外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对于促进和发展现代桥梁有深远影响的,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18世纪在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兴起的工业革命。它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空前的发展。

1855年起,发共建造了第一批应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拱桥。法国谢儒奈教授在拱桥结构、拱圈

砌筑方法以及减少圬工裂缝等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对现代石拱桥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大约在1870年,德国建造了第一批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混凝土拱桥。之后,在20世纪初,法国建成的戴拉卡混凝土箱形拱桥跨度达139.80m。目前最大跨度的石拱桥是1946年瑞典建成党的绥依纳松特桥,跨度为155m。

钢筋混凝土桥的崛起,要追溯到1873年法国的约瑟夫莫尼尔首创建成的一座拱式人行桥。由于有石拱桥的技术和建筑艺术为基础,加之钢筋混凝土突出的受压性能,所以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兴起,一开始就引人注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间,钢筋混凝土拱桥无论在跨越能力、结构体系和主拱圈的截面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发展。法国费莱西奈教授设计,于1930年建成的三孔186m拱桥和1943年瑞典建造的跨径264m的桑独桥,均达到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后者作为此种拱桥的跨度记录,一直保持到1964年澳大利亚悉尼港柏拉马塔河桥的问世。1980年,在南斯拉夫用无支架悬臂施工方法建造了跨度达390m的克尔克大桥,突破了305米的前世界纪录。

国外在发展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同时,也修建了一些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但限于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力学特性,梁式桥的跨径远逊于拱桥。直至1928年法国著名工程师费莱西奈经过20年研究,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付诸实施后,新颖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首先在法国和德国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德国最早用悬臂法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特别是在1952年成功得地莱茵河上的沦姆斯桥(跨度为101.65m+114.20m+104.20m,具有跨中剪力铰的T形刚构桥)后,这个方法就传播到全世界。10年后莱茵河上另一座本道尔夫桥的问世,将预应力混凝土桥的跨度推进到208m,是悬臂施工技术日臻完善。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为1998年建成的挪威斯托尔马桥,主跨301m,桥跨布置为94m+301m+72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桥,是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的跨域坦波尔河的水道桥(主跨60.35m)。1962年在委内瑞拉成功地建成了宏伟的马拉卡波湖大桥,为现代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该桥的主跨为235m,桥跨布置为160m+5×235m+160m。1995年建成的法国诺曼底大桥,为混合式斜拉桥,主跨856m。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为1999年建成的日本多多罗桥,主梁为钢箱梁,主跨达890m。

吊桥是能够充分发挥钢材优越性能的一种桥型。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从法国引进了近代吊桥技术后,于19世纪70年代发明了“空中架线法”编纺桥缆。1937年建成的旧金山金门大桥,主跨1280.2m,保持了27年桥梁最大跨径的世界纪录。目前已建成桥梁中最大跨径的桥梁,为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全长3910m,主跨达1991m。

从以上桥梁建设简述可以看出,近年来的桥梁结构逐步向轻巧、纤细方面发展,但桥梁的载重、跨长却不断增长。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需要建造大量的承受更大荷载,跨越海湾、大江等跨径和总长更大的桥梁。这必然推动桥梁结构向高强、轻型、大跨度的方向发展。为此,在建筑材料上,需研究更符合实际状态的力学分析方法与新的设计理论,充分发挥结构潜在的承受力,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强度,力求工程结构的安全度更为科学和可靠;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会愈来愈重视空气动力学、振动、稳定、疲劳、非线性等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施工上,力求高度机械化、工厂化、自动化;在工程管理上,则力争高度科学化、自动化。

2、国内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

在距今约三千年时,我国就已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过大型浮桥,其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军事活动。汉唐以后,浮桥的运用日趋普遍。在秦汉时期,已广泛修建石梁桥。世界上现在上保存着的最长、工程最艰巨的石梁桥,是我国于公元1053年-1059年在福建泉州建造的万安桥。此桥长达800m,共47孔,位于“波涛汹涌,水深不可址”的海口江面上。此桥以磐石铺遍桥位江底,是近代筏形基础的开端;并且独具匠心地用养殖海生牡蛎的方法胶固桥基,使之成为整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造桥方法。

我国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02m,宽9m,拱矢高7.23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两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自重、节省材料,又能便于排泄、增加美感。

近年来,在拱桥的施工技术方面,除了有支架施工外,对于打垮拱桥,目前广泛采用无支架施工、转体施工、刚性骨架施工法等。1997年建成的万县长江大桥,使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作为拱架施工的箱形拱桥,全长856.12m,主跨为420m,跨径居目前世界同类型桥梁之冠。

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梁式桥,在我国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对于中小跨径的桥梁,已广泛采用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式或T形梁桥的定型设计,不但经济适用,并且施工方便,能加快建桥速度。目前,我国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是1988年建成的浙江瑞安飞云江桥,跨径为62m。除简支梁桥以外,近年来我国还修建了多座现代化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桥和连续梁桥。

在世界桥梁建筑中蓬勃发展的现代斜拉桥,是结构合理、跨径能力大、用材指标低且外形美观的先进桥型。1993年建成的杨浦大桥,主跨为602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结合梁斜拉桥。在桥梁基础方面,除了广泛采用明挖基础、桩基、沉井等之外,对于深水中的大桥建设,目前在大型管柱的施工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深沉井施工方面由于成功地采用了先进的触变泥浆套下沉技术,大幅度的减少了基础圬工数量,使下沉速度加快3-11倍。此外,我国还广泛采用和推广了钻孔灌注桩基础。与国外的同类型基础相比,它所要求的施工机械少,动力设备简易,操作方便迅速,易为群众掌握,且能钻入很深的土层。

三、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与发展

1、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弹模、轻质的特点,研究超高强硅粉和聚合物混凝土、高强双相钢丝纤维增强混凝土、纤维塑料等一系列材料取代目前桥梁用的钢和混凝土。

2、在设计阶段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有效的快速优化和仿真分析,运用智能化制造系统在工厂生产部件,利用GPS和遥控技术控制桥梁施工。

3、大型深水基础工程

目前世界桥梁基础尚未超过100米深海基础工程,下一步须进行100—300米深海基础的实践。

4、预应力结构应用的发展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与应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用、纤维增强塑料筋的研制与应用。在预应力结构理论方面,今后将更趋于理论与计算方法的统一性,结构的设计更符合于功能的要求;在设计与研究方面,预应力结构的裂缝控制问题、疲劳问题、抗震问题以及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会成为突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5、重视桥梁美学及环境保护

桥梁是人类最杰出的建筑之一,闻名遐尔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澳大利亚悉尼港桥、英国伦敦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中国上海杨浦大桥、南京长江二桥、香港青马大桥等这些著名大桥都是一件件宝贵的空间艺术品,成为陆地、江河、海洋和天空的景观,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宏伟壮观的澳大利亚悉尼港桥与现代化别具一格的悉尼歌剧院融为一体,成为今日悉尼的象征。因此,21世纪的桥梁结构必将更加重视建筑艺术造型,重视桥梁美学和景观设计,重视环境保护,达到人文景观同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

四、展望21世纪的桥梁工程

21世纪将会实现桥梁界沟通全球交通的梦想。在20世纪末已经开拓了几项大的海峡工程,但桥梁最大跨径没有超过2000m,深水基础深度也在50m左右。人们已经在规划的几项大的海峡工程,其设想方案的桥梁最大跨径要超过2000m,达到3000-5000m,深水基础深度可能在百米以上。

21世纪面临伟大的海峡工程建设,从先进国家国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到组成各洲际、各国间主要联线网络,去适应21世纪信息革命而形成智能化于高效率的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海峡桥梁工程必然要满足高速运输、重载运输、海上高通航的要求,建成全天候服务,有较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舒畅安全的交通通道。另一方面,无论在海峡或在洲际建设现代化桥梁,还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为描绘21世纪建设的宏伟蓝图,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要对建桥的有关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探索超大跨径桥梁(主跨3000-5000m)的新型建筑材料,合理结构形式,抗风、抗震、抗海浪的技术措施;要结合海洋工程的经验,探索100-500m的深水基础形式与施工方案;探索结构材料防腐的措施与方法;探索智能化结构的设计理论。21世纪面临新建大工程外,还担负着对20世纪上半世纪建造的桥梁的加固、改建与修复的重任,约占29世纪总建筑桥梁数的50%。由此不但引发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研究有效地维修、加固措施,而且提出了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研究的新课题,这包括结构的施工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桥梁生命期的监测系统、桥梁损伤判断与评估、桥梁生命保护的管理系统等。人们要控制结构,而且期望赋予结构智能。

五、结束语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桥梁建设方面的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材料、结构设计理论与软件工程、研究分析于科学试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钢桥制造拼装技术、深水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机具与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进步。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桥梁科学工程师们将会用自己的智慧创造21世纪的奇迹。

参考文献

罗娜,《桥梁工程概论》,2006年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房贞政,《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应用》,2005年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桥梁工程施工论文.doc

会带来严重损失。轻者设备受损,施工材料受损,不能正常进行施工,重则人员伤亡,延误高速公路桥梁的工期,带来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降低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和 效益。 2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2.1能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工程质量,促进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更好开展下去。2.2能够促进施工顺利进行安全事故发生往往导致施工受阻,机械设备不能有效运行,施工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施工现场处于混乱状态。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能确保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发生。2.3能够提高桥梁工程质量采取安全管理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能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促进机械设备有效运用。进而避免安全和质量事故发生,促进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提升。 3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3.1安全管理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施工质量和桥梁建设效益方面,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资金、人员、制度等方面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影响施工顺利进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3.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未能建立

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另外,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热情,影响高速公路桥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3.3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的训练,安全管理技巧不足,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记录不规范,难以有效发挥参考作用,给现场施工带来不利影响。3.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机械设备更新和管理维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难以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制约高速公路桥梁安全管理水平提高。3.5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被忽视现场巡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存在的违规违章操作没有及时纠正[2]。导致安全隐患出现而不能立即纠正,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4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 4.1 转变安全管理观念,提高对安全管理的思想认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相关领导要改变对安全管理淡薄的态度,在人员配置、制度、资金等方面采取措施,为保障施工安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奠定基础。 4.2 完善高速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对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有效规范和管理。建立动态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对每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确保每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到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明确他们的职责,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梁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班 2011级 摘要: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力学的进步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 展,建筑材料、设备、建桥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 快了人们对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桥梁力学的发展;同时,桥梁力学的研 究成果也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桥梁、力学、发展、现状 一、引言 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桥梁,那时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虽然还不具备造桥的能力,但已经知道利用桥梁为生活创造方便。在17世纪以前,桥梁一般是用的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钢材应用日益广泛。因为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得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那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大为减少。到了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但其价格却远低于钢材,为了增加其抗拉能力,设计了钢筋混凝土这类复合建筑材料,使其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但限于混凝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力学性能,将其作为梁式桥结构用材,跨度仍远逊色于传统的拱桥结构。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尽管有受力钢筋在承载,但在受拉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裂缝,若对钢筋施加一定的张力作用,可以克服此弊端,即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使得受拉区事先储备一定数值的压应力,当外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可不出现拉应力或不超过某个临界值的拉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而导致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出现。 二.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 1、国外桥梁建设简述和发展趋向 纵观国外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对于促进和发展现代桥梁有深远影响的,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18世纪在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兴起的工业革命。它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空前的发展。 1855年起,发共建造了第一批应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拱桥。法国谢儒奈教授在拱桥结构、拱圈

浅谈桥梁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

浅谈桥梁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 浅谈桥梁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 摘要:桥梁施工测量是整全施工进程和每一施工工序中的首要工作,它可精确测量桥梁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关键词:桥梁;施工测量;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 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如今,桥梁已经成为陆地交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论公路、铁路都离不开桥梁的身影,而大桥的施工质量就关系到了整条甚至数条交通路线的稳定通畅。而测量工作是桥梁施工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桥梁施工的全过程,本文以某高架桥为例进行分析桥梁施工测量的工作流程。 一、工程概括 大围高架桥起止桩号为左线LK106+282.998~LK107+082.998,全长800m;右线RK106+296~RK107+096,全长804m。本桥位于跨越丘陵间洼地。两端桥台位于低缓斜坡坡中和洼地交接位置,洼地分布农田、民居、鱼塘等,丘陵坡地种植砂糖橘,密布大量桔树,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约151.42~220.51m。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薄壁墩和箱型墩,桥台采用柱式台,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墩高范围为3.2~53.3m,平均墩高约40m;全桥跨径组合为:20×40m;采用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40mT梁方案施工。 主要工程量:桥梁桩基3853.2延米/148根、砼55801.5m³、钢筋9217t、280梁片。 二、桥梁施工的测量内容 (一)、桥梁施工测量等级 由于建造材料、施工环境与建造规模的不同,测量方法与测量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因为桥梁的长度,桥下河流等情况的差异,桥轴线的测量方法就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方法。另外,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也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划定,如表1所示。

桥梁工程论文

如何做好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新建铁路沪昆客专十一标岔河大桥线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施工中所遇到技术难题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钻孔桩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1. 前言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承载结构和地基支撑的构造物形式是施工建设中应用比较普及的技术内容。但是钻孔灌注桩作为隐蔽工程,其内部质量无法观察和监控,加之施工难度大,通常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和滞后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中都把它当作一项关键性工程看待,并且在人员配制、施工质量监控、施工管理上加大力度,把握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将一切不良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特别是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对于工程实体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桩身的强度、完整性和桩身整体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所以水下混凝土施工经常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下面就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施工中的难点及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2. 工程概况沪昆客专十一标岔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普安县和晴隆县境内,主要为跨越岔河沟谷而设。大桥起讫里程桩号为DK896+416.11? DK896+897.64,桥梁全长481.53m。桥梁设计纵坡0%。、处于半径为11000m 的平曲线上。桥跨结构为:主跨(88+168+88)m连续刚构+引桥(33+56+33)m 连续梁。 桥梁下部结构为:桩基+承台+空心薄壁墩柱(实心墩),桥台为空心桥台;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连续刚构及预应力连续梁。

桩基础施工设计图纸为钻孔桩。全桥共计桩基98根,其中? 1.5m桩基63根,? 2.5m桩基17根,? 2.8桩基有18根,最大桩长51m,最短桩长9m。 3.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 3.1 水下混凝土的性能参数 3.1.1 水下混凝土原料基本要求 3.1.1.1 水泥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类水泥,确保水泥的保水性,保水性差的水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和泌水。 3.1.1.2 粗骨料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含泥量小于2%,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3.1.1.3 外加剂混凝土中宜掺用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 矿物外加 剂。 3.1.2 混凝土配合比注意事项 3.1.2.1 外加剂掺入量 水下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和矿物外加剂的总量之比宜在0.5?0.6之间,即水胶比宜在0.5?0.6之间。 3.1.2.2 胶凝材料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400kg/m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8995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高速四标路基 施工组织设计 班级:建筑工程管理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老师: 土木工程

摘要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在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对于能否优质、高效、按时、低耗的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郑卢高速公路洛阳至洛宁段LNTJ-04标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寻村镇及盐镇境内。沿线经过13个行政村。起点桩号K17+255,终点桩号K24+900,路线全长7.645Km。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路基施工方法施工方案

Abstra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project is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design bidding, construction stage must submit technical documents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for quality, efficient and timely, low consump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asks completed plays a decisive role. Zheng Lu highway luoyang to flashed in the 2003-04 standard LNTJ period YiYangXian found in luoyang city village or salt town territory. Along through 1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Starting point K17 + 255 pile, line, no K24 + 900 pile length, route 7.645 Km.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subgrad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scheme

高层建筑结构实践任务书(剪力墙)

高层建筑结构实践任务书 一、设计实习目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国家规范密切相关的课程。学生在学过《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建立初步的工程经验,培养解决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的方式 实习方式主要是对实际工程进行结构设计。设计内容为两部分:计算书和图纸;全班人数105人,分为12组,每组人数为8-9人,每组学生自己分工,协同作业,最后每组交回一套完整的结构设计文件。 三、实习时间安排 2011年11月 5日至2012年 12月31日共9周。 四、对学生的要求及内容 1.内容:计算指定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的内力和位移,绘制框架和剪力墙配筋平面图。 2.要求:每个设计组根据设计任务书内容和时间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并为后续同学的任务提供条件,设计结束时,每人在自己的设计成果上签字,计算书手写。 五、设计实习考核 设计结束指导老师根据每人的设计内容及结果进行评定。成绩以等级制评定。 六、实习报告 内容:签名计算书。

七、剪力墙设计资料 某栋1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平面布置见附图所示。结构恒载标准值g=13.0KN/m2(包括梁、板、柱、剪力墙、围护墙、隔墙等),活荷载标准值为q=2.0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g,Ⅲ类场地,设计分组为第一组。结构总高度为H=39.2m,层高均为2.8米,梁、板、柱、墙均为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1-7层为C30,8-14层为C25。各构件截面尺寸如下: 剪力墙墙肢:厚度200 t,截面形状和尺寸、各洞口尺寸如图所示。 = 试计算在横向水平和纵向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组计算Q1,Q2、Q3、Q4、Q5、Q6、Q7、Q8内力,画出配筋平面图。 八、框架-剪力墙设计资料 某栋11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平面布置见附图所示。结构恒载标准值g=11.0KN/m2(包括梁、板、柱、剪力墙、围护墙、隔墙等),活荷载标准值为q=2.0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Ⅰ类场地,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总高度为H=33.2m,首层层高3.2米,其它层层高为3米,梁、板、柱、墙均为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1-7层为C25,8-11层为C20。各构件截面尺寸如下: 横向梁:L1(边梁)、L2(中间梁)600 =h ? b l; 250 , 6600? = L3:400 =h b l;连梁: ? = , 2400? 200 L4:600 =h b ? l; , = 180 2400? 纵向梁:550 b; ?h 250? = 柱截面:900 b; ?h 600? =

【完整版】浅谈结构力学在结构设计中的体现+

浅谈结构力学在结构设计中的体现 摘要:随着计算在工程上应用的日益广泛,结构设计是把数学上最优化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简图的选择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力学知识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经过科学抽象、实验论证,根据实际受力、变形规律等主要因素,对结构进行合理简化。 关键词: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应用 1 前言 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所谓工程结构是指能够承受和传递外载荷的系统,包括杆、板、壳以及它们的组合体,如桥梁、屋架和承重墙等。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及各种地下复杂结构也逐步增多,结构力学的在工程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当然这也促进了结构理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有限元法的问世使得大型结构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从而将结构力学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结构力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新型工程材料和新型工程结构的大量出现,向结构力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并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为结构力学提供了有力的计算工具,另一方面,结构力学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有限元法这一数学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就与结构力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 2 结构力学的重要性 实际结构是很复杂的,在对实际结构(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大型水工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之前必须加以简化,用一个简化图形(结构计算简图)来代替实际结构,略其次要细节,显示其基本特点,作为力学计算的基础,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力学建模,用于结构计算的称为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由实际结构简化抽象而成,取杆件轴线,或板壳中面,或块体轮廓加上结构内部的结点、结线联系,或外部的支杆、支座等边界约束,并考虑简化或分配的荷载,构成力学计算模型。 结构计算简图的选择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力学知识、结构知识、工程实践经验和洞察力,经过科学抽象、实验论证,根据实际受力、变形规律等主要因素,对结构进行合理简化。它不仅与结构的种类、功能有关,而且与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计算精度要求、结构构件的刚度比、安装顺序、实际运营状态及其它指标有关。计算简图的选择可能因计算状态(是考虑强度或刚度,计算稳定或振动,还是钢筋混凝土抗裂验算)而异,也依赖于所要采用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方能完成结构构件线性或非线性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实用上可以参考同类工程实例。 结构设计是先有“设想”后有“计算”,“设想”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力学始于定性分析,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结合现阶段实际工程现状分析了道路桥梁的发展趋势,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新时期,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已经逐步累积了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与施工方面的经验,并且施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发展,道路桥梁建设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新技术不同涌现的过程中,对道路桥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故研发及推动桥梁施工技术的进步刻不容缓,逐步成为桥梁道路建设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把握,进一步促进我国道路桥梁的整体发展。 1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现状分析 1.1 技术方面 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道路桥梁相关的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新型施工技术的开发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施工技术的垄断,其为施工质量的提高也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下面对现阶段技术进行汇总分析: (1)加固地基 桥梁建设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变为地基加固,现阶段的地基加固技术已经实现了针对复合地基加固的施工技术的研发。该项技术是以桥梁施工现场中的实际应用场地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的施工材料,包括合理的工艺条件,进而开展桥梁工程的建设工作。总的来说,该技术主要包括石灰桩、粉煤灰桩、水泥碎石桩等。与此同时,预应力管桩已经逐步代替预应力材料的方桩。 (2)混凝土与钢筋 桥梁工程施工中,最为普遍的基础部分为混凝土工程与钢筋工程。现阶段,这两项工程中起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为钢筋工程中的预应力技术与连接技术。连接技术方面,工程实际中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冷轧带肋的螺纹钢筋,高强度钢丝也逐步应用得越来越多。作为现阶段桥梁建设重要技术的预应力技术为现代桥梁技术提供诸多帮助。 (3)防水技术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关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桥梁建设工程中的防水工程越來

桥梁工程相关论文

桥梁工程相关论文 武汉白沙洲大桥屡次维修原因分析 摘要:投资11亿元的湖北武汉白沙洲大桥自2000年建成后不久就被称作为“十年九修”的“崭新的破桥”。09年3月,封闭大修后正式通车才三个月的白沙洲大桥其引桥上又露出“大坑小洞”,坑洞面积累计达到300平方米。货车超载、赶工期和对新型防水材料认识的不足,是桥面损坏的原因。” 关键词:白沙洲大桥维修滑移 桥址自然条件 (1)河道及水文 武汉白沙洲大桥位于武汉市的白沙洲河段上,从白沙洲中部偏上游处跨越长江。本河段中白沙洲、潜洲、荒五里边滩和汉阳也滩,自本世纪初形成至今,平面位置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河床近期平面变化主要表现在年际年内洲滩的消长,深槽随来水来沙条件上提下移。深泓纵剖面年际间变化特点是冲淤交替。桥址附近河段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航运 本桥桥址位于武汉至宜昌航段,高水位时能通行3000t轮船,低水位对能通行l000t轮船。本桥通航净高按内河航道标准I(2)级考虑。桥址处仅北汊是通航河道,通过高、中、低水位实船航迹线测量

和历年航道调查,桥址处航道覆盖宽约800m。桥址河段航道特点是高、中水位条件下航道顺直,在枯水期,由于汉阳荒五里边滩的冲淤年际变化较大,加之水位下落泥沙落淤所形成的河心滩埂,可行航道弯曲,可通航范围较窄。桥址河段枯水期水道深泓随每年来水来沙条件不同而左右变化。 (3)工程地质 桥址处基岩为白垩~第三系陆相碎屑岩,岩面较平坦,埋深约20~45m,岩面高程-24.5~-15.6m,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固结成岩程度不一,软硬不均。按岩性及成分可分为砂质泥岩、含砾砂质泥岩、砂岩、疏松砂岩等六类,其单轴极限强度在0.5~5MPa之间。主河槽中覆盖层的表层以粉细沙为主,厚8~23m,其下由硬塑半干硬粘性土及圆砾上组成,厚9白沙洲大桥始建于1997年3月,2000年9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1亿元。白沙洲大桥全长3586.38米,设计双向六车道,日通车能力5万辆,设计时速为80公里。 1.大桥现状 2010年09月18日起,白沙洲大桥开始局部封闭维修。此次维修时间为40天,10月底全部完成,期间白沙洲大桥不中断交通。这是该桥通车10年第24次维修。目前,白沙洲大桥日交通流量已超过7万辆,大大超出了日通行量,且货车比例偏高,超重车辆多。 根据监测数据,白沙洲大桥维修后每天有大量超重车辆通行,其中30吨以上车辆约3000辆次,55吨以上车辆约500辆次,最重车

浅谈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除效率并减少安全事故,笔者总结了传统的桥梁拆除方法,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并适用于桥梁拆除的混凝土拆除新技术和新机具。着重介绍了其中的超高压水枪、高效钻孔设备、金刚石圆盘锯、金刚石绳锯和液压劈裂机。最后介绍了几个新工具在桥梁拆除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可为设计既有桥梁的拆除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拆除技术;桥梁拆除;拆除方法 一、传统的拆除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的桥梁拆除方法主要有:1)采用简单风动机具(风镐、风钻等)的人海战术法;2)各种爆破法,包括静态爆破法、控制爆破法、切割爆破法、水压爆破法;3)采用炮头机的机械拆除法;4)火焰切割拆除法,如采用喷火器、高温喷枪、金属粉末喷枪等能产生高温的设备,在混凝土上形成熔槽;5)采用膨胀剂或水脉冲劈裂机的预裂法等。以上方法都是从岩石开实行业引进的,因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与脆性的石材有较大差异,使用效果相差太远,且存在诸多缺点,如混凝土飞溅,存在噪声和粉尘,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施工速度慢,一般需要封闭施工场地;过多的敲击极易产生裂缝,会对剩余结构造成直接破坏和隐患破坏;人工敲凿后还需要剥离钢筋及后期整平工作,接缝处平整度难以保证。 二、新的桥梁拆除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的重视,人们对安全、节能、环

保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大量具有能耗低、无噪声、无粉尘、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振动小、操作灵活、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的工具。这得益于金刚石工具、液压工具和激光技术的发展。 (一)超高压水枪 利用高速喷射水流,其压力可高达300 MPa ,其中超高压喷射和空腔水流喷射潜力较大。当需要保留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需清洗钢筋以再利用以及需尽可能不对存留混凝土造成微裂纹时,该法是唯一选择,且效率极高。一遍可切除150 mm 深,可随意去除其它大型设备难以施工的部位。 (二)高效钻孔设备 金刚石孕镶取芯钻机具有轻便、高效、噪音小、采用水冷降温且无粉尘的特点。动力可以是电气的、油压的以及压缩空气的。其钻头直径从13~1 524 mm不等,钻切的深度可随钻头钢管长度不同任意变化。液压凿岩机是以高压油为工作介质的强力凿岩设备,它扭矩大、体积小、钻速快、振动小,据悉,重量只有27 kg ,工作效率是风钻的5~10 倍,能耗只有风钻的1/ 3 ,连续工作可钻50 多m/ h 。 (三)金刚石圆盘锯 金刚石锯适用于板、桥面以及其它薄型构件的开槽,可精确切割,无振动、无尘埃。大多数承包商都愿意采用直径350 mm~1 m 以上的水冷金刚石圆盘锯片,而不采用其它常规锯切工具。且锯片多安装在以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的切割机上,切缝锋利、寿命长、停机少、故障少,切深能达到600 mm 以上,劳动力成本低,整机质量不足30 kg。选择

道路桥梁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道路桥梁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我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也取得较大的进步,并且在逐步完善中。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道路桥梁,供大家参考。 1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道路桥梁路基的平整度控制不佳 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路桥路面的平整度是道路桥梁工程最为重要的部分,如果在对道路桥梁工程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对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使路基路面的平整度进行快速的衰减,使得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颠簸和晃动,从而造成车辆的损坏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在现如今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依旧存在路基路面平整度控制不佳的状况,对车辆的通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道路桥梁路基的夯实不足 从现如今的道路桥梁使用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的道路桥梁在竣工完成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出现了大面积的破损和裂痕,更甚至于道路桥梁的突然倒塌以及严重倾斜等现场的出现。而导致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在道路桥梁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工程的平整度以及施工的进度,对路基的夯实进行了忽略,从而导致路基的夯实不足;(2)在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的不合格,以及施工过程中昼夜温差的不断变化,使得施工材料发生了热胀冷缩,导致道路桥梁路基的承载力不均匀。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竣工之后,由于车辆的通行,使得道路桥梁的路基路面发生变形,从而导致路基路面的损毁和断裂。 1.3道路桥梁路基的塌陷 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桥头的填土与沉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使得桥头大板与桥梁伸缩缝之间的连接程度无法得到要求,从而在连接的接口处形成凹凸不平的阶梯,对车辆的通行速度进行了降低。同时该阶梯的存在,不仅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给道路的桥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桥梁就会出现沉降及倒塌。因此,在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必要性的,从而对桥梁的塌陷进行有效的防止。 2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结构力学(自己总结)

设计方法与荷载 a)最普通取值:2.0KN/m2 住、宿、旅、病房、门诊、办、教室、阅览室。 b)坐着人较多:2.5KN/m2 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 c)坐着人很多:3.0KN/m2 礼堂、剧院、影院。 d)站着走动人很多:3.5KN/m2 商店、展览厅、车站、港口、机场。 e)站着跑动人很多:4.0KN/m2 健身房、演出舞台、舞厅。 f)存放物品:5.0KN/m2 书库、档案室、储藏室。(密集书库12.0KN/m2) g)机房:7.0KN/m2 h)厨房:一般2.0KN/m2 餐厅的厨房4.0KN/m2 i)浴室、厕所:一般2.0KN/m2 其它2.5KN/m2 j)阳台:一般2.5KN/m2 密集时3.5KN/m2 k)走廊、门厅、楼梯:1住、宿、旅、幼儿园、病房:2.0KN/m2;2门诊、办、教室、餐厅:2.5KN/m2;3 消防疏散梯、其他民用建筑:3.5KN/m2 l) 汽车库:1、单向板:客车4.0KN/m2 消防车:35.0KN/m2;2 双向板或无梁楼盖:客车2.5KN/m2 消防车:20.0KN/m2 7)活荷载的分项系数:1.4;对楼面结构,当活荷载标准值≥4.0 KN/㎡,取1.3 8)可变荷载标准值: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概率具有95%保证率的上分位值。 9)荷载准永久值:对可变荷载,在设计期内超越的总时间为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结构力学: 1.零杆的判断 2.截面的内力弯矩是对应的弯矩之和,弯矩M的纵坐标画在梁受拉的一侧。 3.在竖向刚架,弯矩图需要画在受拉的一侧。 4.刚架中间铰接弯矩为零。 5.抗弯刚度为EI,先由强度条件选择梁的截面,再校核一下梁的刚度 6.Y形心在Y轴上,上下对称时,会和X轴重合,ix的回转半径与Y形心对应,X形心 在X轴上,左右对称时,会和Y轴重合,iy的回转半径与X形心对应 7.常用公式:正应力=M/W W=I/Y I中性轴=BD3/12 I底=BD3/3 对于矩形截面 W=bh2/6 对于圆形截面W=πR3/32 8.挠度值:悬挑梁集中荷载PL3/3EI简支梁集中荷载PL3/48EI 悬挑梁均布荷载QL4/8 EI 简支梁均布荷载5QL4/384 EI 9.滚轴支座:水平移动、转动、不能竖向移动,铰支座:转动,不能水平、竖向移动,固 定支座:都不能。 10.位移Λ力P刚度K,Λ=P/K,转角dQ/dx、弯矩M刚度EI,dQ/dx=M/EI,EI叫做截面 的抗弯刚度。 11.平面体系的几何稳定分析的应用? 12.解超静定结构方法:力法侧重于利用单位荷载法,而变形比较法侧重于挠曲线方程。 13.墙梁、托梁的概念,抗震等级的概念。 14.简支梁是两个支座,一个为固定铰支座,另一个活动定铰支座;悬臂梁一端为固定支座, 另一端没有支座;外伸梁一端或两端从支座向外自由探出;静定刚架一般主要由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组成,这两种构件之间成一固定的角度而不成转动;拱结构两端为活动铰支座,承受水平推力;桁架是指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铰接而成的结构。 15.集中力作用下,剪力为水平线,弯矩为斜线,在此集中力处突变,均布荷载作用下,剪

结构力学培训心得体会(精)

结构力学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结构变形图在定性结构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许凯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008年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结构力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三天的培训使我受益良多,感谢两位主讲老师带给我们的新观点、新方法,这些新的理念引发了我对今后结构力学教学工作的诸多思考。 结构力学是结构工程师的看家本领,正因为如此,结构力学教学中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为教学工作的主导,应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和各个环节,袁老师认为结构力学中有三个方面的能力要重点训练培养,它们是:经典方法分析能力,计算机分析能力和定性分析能力。也就是“一个基础、两座大厦”。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点出了结构力学教学的重点以及结构力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定性结构力学”培养的是学生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定性分析是结构力学以及其它所有力学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概念性基础。工程中的概念设计、估算判断、计算模型建立、计算结果分析等都要用到定性分析。因此,对于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的高校,应该把该课程的内容融入到经典结构力学的教学中去,对此,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今后考虑如何系统化,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着眼点。 一、由变形图确定弯矩图 正确绘制梁与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图,有助于确定结构内力图的大致形状,校核原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在定性结构力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对于各种形式的拱(见图1,a、b、c),如果让学生死记弯矩图的形状,一是不容易记住,二是不能理解其力学本质。通过绘制变形图(图中虚线部分,将杆件受拉一侧标记为+),很容易地得到弯矩图的大致形状。至于变形图的绘制,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注意满足约束条件,注意荷载方向与变形趋势之间的关系,以及注意结点的特性等基本要素,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就可以掌握其方法,并在结构的定性分析中灵活应用了。 更深一层地,可以用变形图对结构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例:用变形图判断混凝土拱结构的开裂部位。根据变形图(见图1,c),判断构件可能出现裂缝的部位(见图1,d)。

浅谈桥梁工程的发展

浅谈桥梁工程的发展 邱思福241190050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2011土木工程专业(1) 摘要:交通事业是社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桥梁又是公路,铁路,农村道路以及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上,桥梁的造价平均仅占公路总造价的1/5左右,在国防上,桥梁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阐述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对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揭示桥梁工程得以迅猛发展的主导因素,并简要分析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桥梁发展历程桥梁结构发展因素事故分析未来发展 一、概述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对桥梁工程有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桥梁工程是集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各种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公路施工中,桥梁往往是全线通车的关键。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在交通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桥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未来桥梁的发展将会更加先进和全面。我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重大发展。而今我们正处新世纪之初,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对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做一回顾,对桥梁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队桥梁今后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桥梁发展历史 在距今约三千年的周文王时,我国就已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设过大型浮桥。后陆续涌现了一大批以石料铁为建材的桥梁建筑,其中以赵州桥(跨度37.02m,公 元605年)、大渡河铁索桥(跨度约100m,1803年)等为标志体现了古代桥梁的伟大成就,也显示了古代中国的强盛。18世纪以后,欧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200年西方文明的历史,促进了大规模的铁路桥梁建设。迄今,以英国不列颠尼亚箱梁桥(跨度141m,185年)、美国布鲁克林悬索桥(跨度486m,1883年)及英国福斯悬臂桁架桥(跨度520m,1890年)为标志的桥梁建筑仍散发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气息。20世纪初期,西方工业社会获得空前发展,日趋发达。于30年代

桥梁施工论文

桥梁施工学习报告 摘要:通过对对桥梁施工中总论、常备式结构与常用主要设备、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墩台施工、混凝土简支梁制造与架设、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混凝土拱桥施工、斜拉桥与斜拉索施工、钢桥制造及安装、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简介、桥梁施工组织设计章节的学习,对桥梁施工的发展以及相关技术有了一个体统全面地认识,也有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课程总结: 桥梁施工就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房屋施工一样,也就是可以用砖,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与各种金属材料建造的结构工程。它既就是一种功能性的结构物,又就是一座立体的造型艺术工程,也就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景观工程,桥梁具有一种凌空宏伟的魅力。发展建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也离不开建设桥梁。道路、铁路、桥梁建设的突飞猛进,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地域性的经济腾飞,起到关键作用。在经济上,桥梁的造价平均仅占公路总造价的10%~20%左右,在国防上,桥梁就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公路施工中,桥梁往往就是全线通车的关键。桥梁就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总论

1、桥梁工程中施工技术的作用 施工阶段的任务:具体实现设计思想与设计意图,把图纸变为现实。 施工技术的作用:①保证设计的可行性、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快施工进度与实现安全生产②为促进桥梁结构型式的发展、增大桥梁跨度与采用新材料等提供必要的条件。 2、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桥梁施工技术,就是在原始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提高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桥梁的建造技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充分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然而,封建制度的长期统治,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桥梁建筑方面,大部分就是外国投资、洋人设计、外商承包、技术落后、进度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桥梁施工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建设了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的桥梁,建设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先列。先后学习了: (1)中小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制造与假设 (2)式拱架配合缆索吊机施工混凝土拱桥 (3)悬臂法施工混凝土桥梁 (4)顶推法架设预应力混凝土梁

浅谈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新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桥梁拆除过程中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为提高拆除效率并减少安全事故,笔者总结了传统的桥梁拆除方法,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并适用于桥梁拆除的混凝土拆除新技术和新机具。着重介绍了其中的超高压水枪、高效钻孔设备、金刚石圆盘锯、金刚石绳锯和液压劈裂机。最后介绍了几个新工具在桥梁拆除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可为设计既有桥梁的拆除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拆除技术;桥梁拆除;拆除方法 一、传统的拆除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前些年的桥梁拆除方法主要有:1)采用简单风动机具(风镐、风钻等)的人海战术法;2)各种爆破法,包括静态爆破法、控制爆破法、切割爆破法、水压爆破法;3)采用炮头机的机械拆除法;4)火焰切割拆除法,如采用喷火器、高温喷枪、金属粉末喷枪等能产生高温的设备,在混凝土上形成熔槽;5)采用膨胀剂或水脉冲劈裂机的预裂法等。以上方法都是从岩石开实行业引进的,因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与脆性的石材有较大差异,使用效果相差太远,且存在诸多缺点,如混凝土飞溅,存在噪声和粉尘,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施工速度慢,一般需要封闭施工场地;过多的敲击极易产生裂缝,会对剩余结构造成直接破坏和隐患破坏;人工敲凿后还需要剥离钢筋及后期整平工作,接缝处平整度难以保证。 二、新的桥梁拆除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的重视,人们对安全、节能、环保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大量具有能耗低、无噪声、无粉尘、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振动小、操作灵活、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的工具。这得益于金刚石工具、液压工具和激光技术的发展。 (一)超高压水枪 利用高速喷射水流,其压力可高达300 MPa ,其中超高压喷射和空腔水流喷射潜力较大。当需要保留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需清洗钢筋以再利用以及需尽可能不对存留混凝土造成微裂纹时,该法是唯一选择,且效率极高。一遍可切除150 mm 深,可随意去除其它大型设备难以施工的部位。 (二)高效钻孔设备 金刚石孕镶取芯钻机具有轻便、高效、噪音小、采用水冷降温且无粉尘的特点。动力可以是电气的、油压的以及压缩空气的。其钻头直径从13~1 524 mm不等,钻切的深度可随钻头钢管长度不同任意变化。液压凿岩机是以高压油为工作介质的强力凿岩设备,它扭矩大、体积小、钻速快、振动小,据悉,重量只有27 kg ,工作效率是风钻的5~1 0 倍,能耗只有风钻的1/ 3 ,连续工作可钻50 多m/ h 。 (三)金刚石圆盘锯

高层建筑结构力学的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力学的分析方法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非常快,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都在不断增加。对于建筑物而言,稳定性是最重要的,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物的侧向位移和内力会逐渐增加,当侧向位移和内力超过了建筑的承载力就会发生偏移。因此,提前计算好建筑的承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用到高层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方法。 1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有限条法和样条函数法的分析方法 1.1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的分析方法 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是近年发现并逐渐投入应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在建筑物高度逐渐增加的背景下,离散化方法求解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高层建筑结构力学的分析。以往,建筑楼层不高,离散化方法非常适用,可以很快得到力学结构分析结果。但是随着楼层的逐渐增加,使用离散化方法使得运算量越越大。随着数据数量的增加和复杂化,使得运算求解变得愈发困难,常微分方程求解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最大的优势是求解的过程大大简化,运算过程变得简洁,可以快速对数据进行分析,设置方程进行求解。一般来说,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力学分析的方程组比较少,可以在初始设置好需要的误差范围,这意味着得到的最后分析结果可以更加准确,更符合最初的要求。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的优点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是完美的,就目

前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的应用情况来看,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的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受限制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的分析方法还不够成熟,需要完善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另外,常微分方程求解器在国外的研究比较深入,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果总体来说比较理想,因此,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多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 1.2有限条法和样条函数法的分析方法 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大多数都有规律,相似情况较多。因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决定的,所以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建筑物设计。比如欧洲城堡较多,我国则是平台楼房较多。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力学上也存在着规律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普遍较为简单,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使用常微分方程求解器,就会使得运算变得复杂,产生病态方程组,使得计算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可以采用有限条法。有限条法是一种可应用于简单的运算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最简单的多项式,因此可以实现有效的运算。另外,在有限条法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一种方法,叫样条函数法。样条函数是一种分段多项式,与有限条法相比,它的应用更加广泛一些。有限条法和样条函数法的共同点是都可应用于存在一定规律性的高层建筑结构力学。 2分区混合有限元、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和最优化理论的结构分析方法 2.1分区混合有限元分析方法

结构力学论文

结构力学论文

————————————————————————————————作者: ————————————————————————————————日期:

成绩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结构力学论文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 论文题目: 浅谈位移法 任课教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谈位移法 摘要位移法是超静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变位法或刚度法,通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位移法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应用基本结构列出典型方程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应用转角位移方程建立原结构上某结点或截面的静力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关键词基本原理典型方程超静定结构 一、简介 位移法以广义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为未知量,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一种方法。位移法的思想是法国的C.-L.-M.-H.纳维于1826年提出的。 位移法是解决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计算时与结构超静定次数关系不大,相较于力法及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可以应用于有侧移刚架结构的计算。此外,对于结构较为特殊的体系,应用位移法可以很方便地得出弯矩图的形状,位移法不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也适用于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所以学习和掌握位移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计算种类 1.典型方程法 位移法可按两种思路求解结点位移和杆端弯矩:典型方程法和平衡方程法。下面给出典型方程法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1.1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 欲用位移法求解图a所示结构,先选图b为基本体系。然后,使基本体系发生与原结构相同的结点位移,受相同的荷载,又因原结构中无附加约束,故基本体系的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矩)必须为零,即:R1=0,R2=0。 而Ri是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Z1,Z2和荷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按叠加原理Ri也等于各个因素分别作用时(如图c,d,e所示)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之和。于是得到位移法典型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