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修正版本

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修正版本
会计科目表及详细解释修正版本

不考不看这些标记的不用看,从业资格阶段不考,初会或者注会考,不用记,带有成本类、损益类、共同类这些字眼是我进行的相关修正。

借或贷是一种记账符号,它蕴含有“增”或“减”的现实含义,但又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会计科目的借或贷,是不是增或减的含义,是与会计科目的本质内容相关联的,可以以会计要素来区别,会计科目主要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同类,它们有以下规律:

(1)资产类、成本(或费用)类的会计科目的借方是增加的含义,贷方就是减少(或结转——成本或费用)的含义;

(2)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负债类的会计科目的借方是减少的含义,贷方是增加的含义(正好与(1)项相反)。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

资产类

1. 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2.

3. 货币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周转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4.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在途货币资金。

5.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贷方垫付的运杂费。即:赊销。

6.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即:销售款未收而是收到商业汇票。

7.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8.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和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项代垫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金融企业专用)、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及所属单位款项等。

9.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10. 坏账准备: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11. 原材料:是指已验收入库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12. 在途物资:用于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

13. 周转材料:指企业能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的不确定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14. 低值易耗品:是指价值比较低容易消耗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15.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16.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工程中好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和周转材料。

17.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

18.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19.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各种长期股权性质的投资。例如,股票投资。

20.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其具备俩个特征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分为七类: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3)租出固定资产4)未使用固定资产5)不需用固定资产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7)土地。

21.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进行建造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未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等。

22. 累计折旧: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逐渐转移的价值,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23. 工程物资: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成本,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未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皿等

24. 固定资产清理: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

2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26.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27. 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转移为费用的价值,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摊销金额,累计摊销账户是无形资产账户的抵减账户。

28.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9. 待处理财产损溢: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

30. 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

31. 应收利息:应收利息则是指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一年内到期收回的利息。

32.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因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负债类

33.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或为抵偿某项负债,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34.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而支付的款项。

35.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的有承兑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额的书面证明,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36.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之前,按照合同规定,向客户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的货款。

37.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38.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金及附加。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所得税等。

39. 其他应付款:是指除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上述应付款项以外的其他应付、暂收、代扣款项。如应付经营性租赁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以及在计算薪资的过程中各种代扣款项等。

40.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1年或以上的各种款项。

41. 应付债券:债券是企业为筹集长期使用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企业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长期债券。

42. 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包括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所有者权益类

43. 实收资本:为了反映和监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除股份有限公司用“股本”科目以外,其他各类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

44.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45.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6. 本年利润:是指核算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47. 利润分配: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称为利润分配。

成本类

48. 生产成本:是核算企业为进行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49.

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50. 劳务成本:是指企业提供劳务作业而发生的成本,相对于公司劳务收入而言,可以是公司内也可以是公司外。如提供修理、搬运、服务等,相应的人工工资、福利、劳保、相关费用等就是劳务成本。

51. 研发支出: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损益类

52.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其主要的或主体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一般占企业的收入比重较大,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所取得的收入等。

53.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一般占企业收入的比重较小,如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材料销售收入、出租收入。该账户贷方登记的是取得的实际收入,借方登记的期末将贷方归集的收入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54. 投资收益:是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在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活动也可能遭受损失,如投资到期收回的或到期前转让所得款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即为投资损失。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则为投资净收益。

55.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例如: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56.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

57. 主营业务成本:是核算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的主要业务交易所发生的成本。

58.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销售材料。

59.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核算应由销售产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60.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展览费、广告费,以及销售本企业商品而声调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

61.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

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62.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以及相关的手续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如债券印刷费、国外借款担保费、等。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计入购建资产的价

63. 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而产生的费用。

64.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的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