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简史题

外国美术简史题
外国美术简史题

名词解释

1.中世纪美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故称“中世纪”。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有人将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罗马式美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人们将哥特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都称之为“罗马式”。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艺的复兴”。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思想体系人文主义。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

4.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5.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代表人物:贝尼尼。

6.荷兰小画派:原因有二:第一,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第二,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明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代表人物:特鲍赫。

7.巴比松画派:面对法国大地所作的写生从此更彻底地驱逐了意大利风景,这就是影响巨大的巴比松画派。主将卢梭画风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代表作《森林出口》。代表作《橡树林》出色地刻画了阳光下的草地和在浓重树影中嚼草饮水的牛群,生趣盎然,美不胜收。

8..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褐色调子,根据画家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一是以莫奈为代表。莫奈的代表作:《印象.日出》。

9.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的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用这种方法,颜色的彩度和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被称作“分割艺术”,又被称作“点彩派”。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新印象主义的发起人是修拉。

10.后印象主义: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试图另辟蹊径,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其代表人物有:凡高.高更和塞尚。塞尚反对印象主义因迷恋光色而破坏物象的实体结构和持久感,并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现与自然相似的有真实感和动态感的图像。

11.德国-罗马派:19世纪60和70年代,一些艺术家不愿适应资产阶级观众的欣赏口味而逃避德国现实,他们迁居罗马,认为在那里仍然存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他们喜欢选取古希腊神话为绘画题材,创造了具有古典色彩的.高贵自尊的理想人物。其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

12.拉斐尔前派: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青年学生要求复兴英国历史画传统,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观念,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拉斐尔前派在欧洲美术史上最先反映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包含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对欧洲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为:布朗.亨特.伯恩-琼斯。

13.拿撒勒派:这派画家的作品大多从宗教故事.圣经和古诗中取材,在选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复古倾向,十分尊崇古老的德意志艺术,作品表现了他们虔诚的宗教感情,并寄托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想。其代表人物有:奥韦尔贝克.柯尔内里乌斯.沙多夫。

14.伦敦印象派:印象派一词在英国的概念不是指某种技法或某种流派,而是指任何与批评家的传统观念和观众的传统欣赏习惯相悖的方法和风格。10人小组以西克特和斯蒂尔为核心,举办了独立的画展,名为“伦敦印象派”。

15.巡回画展画派:简称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代表人物:列宾.苏里柯夫.瓦斯涅错夫.谢洛夫。

16.野兽主义: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展出自己作品。被批评家称为“野兽”从而“野兽主义”得名。野兽主义是一个很松散的团队。他们特别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实际上,野兽主义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

17.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美术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悖逆。它承继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

18.超现实主义:在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及传统和自动性创作的观念,摒弃了达达主义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作为文艺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

19.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否定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阴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有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立体主义在1912年之前被称为“分析的立体主义”;1912-1914年,被称作“综合的立体主义”。

20.英国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英国美术史中属于历史画的范畴,指以古代神话.圣经故事和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大型情节性绘画。在英国,文学艺术上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一方面重新确立了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深刻改变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人与自然地关系。艺术家在注重感情表现的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审美范畴,梦幻.恐怖,甚至丑陋都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题材。代表人物为布莱克。

21.达达主义:达达主义抛弃了其他流派在美学上和艺术语言上的追求,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社会现实和现存的价值观。因此,与其说达达主义是文艺流派,毋宁说它是一种社会思潮。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一群有反抗情绪的青年,这群厌倦战争.怀疑现存社会价值的青年人,在反抗和嘲讽社会的同时,看不到社会的前途,染有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他们提倡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他们在法德字典中偶然翻到达达,决定用它来作为社团的名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