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思想1: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

阐释: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应该坚持

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否定就是扬弃,有克服,有保留,继承

一切积极因素,抛弃一切消极因素。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的“拿来”

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否定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言废人或因人废言,都是

偏激的,片面的。但是,一分为二地肯定和否定并不等于简单地“各打五十板”了事。一分为二,是要正确地分析事物,该肯定的部分要肯定,该否定的部分

要否定。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功过的评价就是这样,七分功,三分过。毛泽东同

志让中国人民站起了,这是伟大的功,晚年所犯的“文革”错误是其过。

思想2: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

段(肯定一—否定——否定之否定),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

阐释:不破不立,有了否定才有发展。奴隶社会尽管太残酷,但它否定了

原始社会,是一种伟大的进步。有时候,虽然否定的是形式,没有涉及本质内容,但也是一种进步。隋代替唐,元代替宋,明代替元,清代替明,这种朝代

更替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但一次否定都是了不起的进步。正如吃饼子,我们不能因为吃第八个才饱,就否定前七个的作用。没有前七个饼子的量变,

何来第八个饼子的质变呢?

思想3:新事物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阐释: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要历经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一方面,新事物

本身需要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即便是产生一个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

也和普通婴儿别无两样。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对立面——旧事物虽然气数已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旧事物仍然有强大的力量。鲁迅在《(呐喊)自序》中

就深刻地表达过新事物在旧事物面前的感受:“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

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了,这是怎样的

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荒原感”就是新事物产生初期必须经历的。新事物经过萌芽,长到足以影响

旧事物的利益时,旧事物便会暴突起来,举起钩镰,准备刈除。这时候,“血“的斗争开始了。弱小的新事物要毁坏旧事物的“铁屋子”,谈何容易!人类

历史上,有哪一种新思想的诞生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一出又一出惨烈的悲剧

在新思想的倡导者身上发生。美国作家房龙考察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后写了一本

书《宽容》,从书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和曲折。但是,凡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新事物最终都能取代旧事物而登上历史舞台。因为真

理的检测标准是实践,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新事物会体现出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最新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用与无用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听闻,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然而这无异与把我们的精神文化思想从我们的身体里剥离,我们是否可以想想,假如把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的“无用”大树砍掉,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 【篇二】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有用和无用本来是独立和统一的关系,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有用和无用,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世上本来就没有无用之物,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高考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高考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基本理论: 随着近几年话题作文被人们普遍认同,材料作文逐渐退到幕后。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写作空间的自由度较之以往的命题形式是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套构、宿构、抄袭等问题,去年全国高考,海南有一篇满分作文,在报上刊载后,被人们认为是抄袭《故事会》上的一篇文章;前段时间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两篇一等奖的作文又被判为抄袭。于是业内人士认为,试题封闭吧,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试题稍微开放一点,就会带来抄袭、套构、宿构等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材料作文是不是会由幕后再重新回到幕前来,应该引起同学们相应的重视。 材料作文较之话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文体上可议论,可记叙,可抒情,编造寓言、神话、童话、科幻,甚至写小说,都无不可。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 一、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二、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三、联系现实,提取观点。 四、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五、做出结论。 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引述材料,可以灵活机动,但对于高考作文来说,观点必须在显眼地方提出,不要含蓄地将观点包含文中,使阅卷老师费猜。要知道是阅卷老师审查你,不是你审查阅卷老师的阅读水平,看他是否能读懂你的文章。 审题分析训练: 1、题目: 与但丁、莎士比亚齐名,被称为世界诗坛三大巨匠之一的歌德,享年83岁,就在他逝世前的7个月,才完成了大型歌剧《浮士德》下卷的创作———补写完了难度较大的第四幕,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自己的颠峰。 他的好友爱克曼在问及歌德的创作经验时,歌德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歌德的回答非常简单,却给人很多启迪。请根据上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像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就要弄清歌德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是个比喻,它把创作的过程比作上山推石头,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就道出了创作的艰辛。伟大的作家总是为自己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用与无用(Word版)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有用与无用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

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在房产开发、GDP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听闻,国内许多城市都酝酿把大学迁移到郊区,腾出市中心的黄金靓地大搞房地产。然而这无异与把我们的精神文化思想从我们的身体里剥离,我们是否可以想想,假如把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的“无用”大树砍掉,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呢? 【篇二】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有用和无用本来是独立和统一的关系,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有用和无用,在一定条件下是互相转化的,世上本来就没有无用之物,关键是看你会不会用。 譬如用网捕鸟,用上的只是其中一个网眼,其余的看似无用,但没有这种众多的网眼,只拿一个网眼是永远补不到鸟的。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之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永远是第一位的 教学目标: 一、树立端正的写作态度,增强写作的兴趣与信心,提升审题思维能力。 二、运用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 (提取中心,抓关键句,由果溯因,由因测果,由物及人,由人及己,由己及他,明确褒贬,多向辐射) 三、确立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教学重点:学会多角度审题。 教学难点:在审好题的基础上正确立意,不立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审题就是仔细的阅读和观察题目,然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二.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作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作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 (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 [思维导引]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思想1: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 阐释: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应该坚持 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否定就是扬弃,有克服,有保留,继承 一切积极因素,抛弃一切消极因素。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的“拿来” 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否定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言废人或因人废言,都是 偏激的,片面的。但是,一分为二地肯定和否定并不等于简单地“各打五十板”了事。一分为二,是要正确地分析事物,该肯定的部分要肯定,该否定的部分 要否定。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功过的评价就是这样,七分功,三分过。毛泽东同 志让中国人民站起了,这是伟大的功,晚年所犯的“文革”错误是其过。 思想2: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 段(肯定一—否定——否定之否定),表现为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 阐释:不破不立,有了否定才有发展。奴隶社会尽管太残酷,但它否定了 原始社会,是一种伟大的进步。有时候,虽然否定的是形式,没有涉及本质内容,但也是一种进步。隋代替唐,元代替宋,明代替元,清代替明,这种朝代 更替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的本质,但一次否定都是了不起的进步。正如吃饼子,我们不能因为吃第八个才饱,就否定前七个的作用。没有前七个饼子的量变, 何来第八个饼子的质变呢? 思想3:新事物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阐释: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要历经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一方面,新事物 本身需要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即便是产生一个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 也和普通婴儿别无两样。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对立面——旧事物虽然气数已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旧事物仍然有强大的力量。鲁迅在《(呐喊)自序》中 就深刻地表达过新事物在旧事物面前的感受:“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 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了,这是怎样的 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荒原感”就是新事物产生初期必须经历的。新事物经过萌芽,长到足以影响 旧事物的利益时,旧事物便会暴突起来,举起钩镰,准备刈除。这时候,“血“的斗争开始了。弱小的新事物要毁坏旧事物的“铁屋子”,谈何容易!人类 历史上,有哪一种新思想的诞生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一出又一出惨烈的悲剧 在新思想的倡导者身上发生。美国作家房龙考察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后写了一本 书《宽容》,从书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艰难和曲折。但是,凡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新事物最终都能取代旧事物而登上历史舞台。因为真 理的检测标准是实践,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新事物会体现出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2018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与提纲训练一(含解析)

作文审题立意及提纲训练(一)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 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 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除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00元学费后以及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的立意: 我的题目: 我的构思:大致分段,每段所写内容及所选素材请列出提纲。 第~段: 第~段:

第~段: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十九大结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围绘就。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小张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小王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都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惩费劝学习了。” 小李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是到高处越是不敢松劲。” 小赵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有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刘说:“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因为前面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我们不能辛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我的立意: 我的题目: 我的构思:大致分段,每段所写内容及所选素材请列出提纲。 第~段: 第~段: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 (1)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 (2)荷蓧丈人责问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强调有用 (3)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民选学区委员说:“数学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首要罪魁,其实那些题目测试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强调有用 (4)庄子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无用中的大用 读完上述材料,你一定有不少感触,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目分析】 (1)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强调有用 (3)数学用不到强调有用 (4)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核心立意:1、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 参考题目: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无用与有用 2、强调有用 参考题目:惟去无用,但求有用 3、强调无用(这种立意不存在,因为完全无用是一种极端消极主义。) 【范文赏析】 1.“无用”之人终天年 张采艺 庄子言:“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而世人却不大懂得,其于事物如此,于人之命运,亦如此。 追溯刘邦项羽的时代,我们观极西楚霸王雄极天下,威震四方,却忘记看一眼他目光所不屑于至的刘邦。刘邦出身卑微,集结了一帮乌合之众,要与项羽分天下。项羽视他为无用之人,让他在荒夷之地称王。项羽太过自信,他不明白“无用之人终天年”的道理,让刘邦表面臣服,只当他是无用,可正是因其“无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养精蓄锐,蓄势而发,最终一统天下,成就汉室。 汉室已立,天下一统,刘邦担心的不再是外敌,而是内臣。功高震主自古君王大忌,更何况赢天下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依靠臣子之力成为帝王,又怎能不怕?他开国不久便杀功臣,外姓王所剩无几。萧何深谙君臣之道,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年和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要成为“无用之人”,才能留条生路。于是他公然侵占民众土地,自毁声名,为的是成为刘邦眼中“无用之人”的形象。他成功了,终成为唯一留下活路的外姓功臣。 《易经》乾卦上九卦辞为:亢龙有悔,其意是亢奋到极点的龙腾空而上终有一悔。这便是做得太过“有用”之人的下场。 韩信便是“亢龙有悔”的应验者,他实在太过于功高震主了,太过“有用”。刘邦问他带兵,他说“多多益善”,而问及刘邦自己带兵却不过几千人。刘邦与他喝酒谈话,就算是醉了,也会被这句话惊醒,他已然在此时留下戒心。果不其然,韩信手握兵权,触逆鳞,最终让刘邦杀他之心已决。于是身首异处,命丧黄泉,便是他的下场。 再看这句“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时,是否已有寒骨锥心之感?历史长河上多少人用生命为这句话做注解?我已不得而知。 我谨记“亢龙有悔”的教训,以免踏上“悔”的不归之路。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个体与集体 精品

2019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个体与集体 个体与集体思想: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阐释: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英雄名叫安泰,他力大无比,谁也战胜不了他,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据说,安泰对他的生身母亲——大地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感情。 他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身上不断吸取力量,战胜任何敌手。 后来来了一个英雄赫拉克勒斯在与他格斗时,看出他力量的源泉大地,就把他举起,在空中扼死了。 这个神话说明了个体的力量源于集体,个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自由,才能发展。 思想:集体依赖于个体存在,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对集体有影响作用。 阐释:个体从属于集体,并不否定个体的相对独立性。 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这些句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集体中的某一个体有相对的独立性,且具有集体的特征,有时甚至能够成为集体的代表。 个体对集体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一道菜中,作料是个体,但倘若没有这个个体,菜就要大打折扣了,但这个个体也不能太过,太过,这道菜恐怕也难以入口。 思想: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谁的利益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阐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体不存在,个体也甭想存在。 作为一个个体,应明白自身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害集体或集体中其他个体的利益,最终也会伤害到自己的利益。 二战中,一个法国人见法西斯屠杀犹太人,他以为与自己无关,没有理会;又见法西斯屠杀波兰人,他也以为与自己无关,没有理会;又见法西斯屠杀法国

高考命题作文的作文审题立意 教案范文

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教案) 江苏省宿豫中学朱先平 导入: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江苏近几年自主命题的作文(04水的灵动,山的沉稳,;05凤头、猪肚、豹尾;06人与路;07怀想天空;08好奇心;09品味时尚;10绿色生活;11拒绝平庸; 12 忧与爱)一直都是命题作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飨诸位并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命题作文的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带着感动出发》。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 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十一类型: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2、概念型。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如《说习惯》。《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等。 3、关系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人与路》。 4、对比型。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 5、比喻型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 6、象征型。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7、评议型。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 8引申型。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热门-高三作文:必须去做的,未必都要有效

高三作文:必须去做的,未必都要有效 初中毕业都已经两年多了。我已经从当年的无知懵懂逐 渐长大,踏入高三的战场,褪去青涩。 那时的我还太小,空有一身骄傲,不懂感恩。现在想来,还是无知。你是让我觉得最愧疚的老师了,哪怕所有人都觉得你不好――那时我也觉得你不好――可是再回首,我又确实不得不感激你当初让我所厌烦的所作所为。 初中,觉得只能用愚蠢来形容自己。一直很固执,即使 你一直对我很好,可我也不接受。我和同学一样埋怨你,在背后一起吐槽你,不肯去正视你做的一切……细细想来,你一定很委屈吧。 我是应该感谢你的!每每看到身边的人为数学头痛的时候,我就更应该感谢你。虽然我的数学也不一定很好,但是学起来却也不吃力。其实在初中时,我的数学是差的糟糕,是你一直在盯着我抓着我。你教数学的`方法也确实奇葩。作业、 试卷讲评后,还要我们把那些题目再讲一遍给你听,讲完才可以回家。通常又是利用放学时间,这自然引起我们的不满。那时,我们都太自私,没有想到你要陪我们到多晚。确实,因为你的猛抓,让我现在不至于去惧怕数学,让我有了一套自己对数学的法子。 在我都要放弃自己的时候你没有放弃我。我是那种只要 被人赶一把就能继续往前跑的人。或许所有的老师都觉得我没救了,可是你没有。你会时不时把我叫到你的办公室,谈话内

容我也是忘得差不多了,可我记得每次在办公室留下的泪。不知道是委屈还是真的为自己难过,至少我能开始自己往前跑了。 现在高中了,再也没有一个老师如你一样会追着我跑了。我只能一个人走在满是泥泞的路上,当我回头的时候,身后空无一人,可我不能停下脚步。 记得最深的还是中考的前两个星期,你一反常态,你放 弃了所有的人,可唯独没有放弃我,还是不停的狠抓我。每天晚上都留到8点多,校园里面一篇漆黑,只有教室里的那盏灯还一直亮着,可你也一直陪着我们。你本没有必要这么做,可是你这样做了。中考后,有个同学问我:你们整天留那么晚数学就考的很好吗?我说,没有。有些方法不是做了就一定有效,但是就是需要去做。 很久没有回过学校了,也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了。我想, 下次去找你,我可以送你一份礼物了。老朱说:成长是最好的 礼物。那么懂得感恩了呢?下次,带上这篇作文,去找你。

高考作文中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1、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没有一成不变的。 阐释:“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乐极可以生悲,苦尽才能甘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只注重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必然带来消极的结果。

作文:2018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备考

【特级教师押题】作文:2019年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备考? 高考作文命题与写作历来是广大考生关注的重心,因此,这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备考策略。那么,2019年的高考作文如何有效备考,并在高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呢? 一认清命题走向 备考就像射箭,准备阶段一定要瞄准靶向,这样才会射中靶心,所写作文也才会取得高分。 那么,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怎样的走向呢? (一)近三年来,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上尽管基本相对稳定,但还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稳中有变,形式灵活,不固守、不保守。例如,2019年全国一二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全国三卷是命题作文,北京是命题作文,天津是命题、话题与新材料交融而成的命题形式,江苏、浙江、山东是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 2.近三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保持新材料命题趋势,但写作指令任务却灵活多变。例如,2019年全国一卷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命题,2019年是新材料作文隐含任务驱动的漫画作文,2019年又运用了新材料作文+多项任务驱动型命题: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②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③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样的任务驱动,指向社会实践应用,增强了考生的自主选择性,写作的对象性也大为增强。 3.命题材料类型,也常常灵活变化。近三年高作文命题的材料类

型有漫画材料,有现实事件材料,有观点性材料等等;前几年,还有多项材料、寓言故事型材料等。考生一定要注意,命题材料类型不同,写法就不一样,因为材料作文命题的类型对考生审题、构思、思维等写作能力的制约性很大。 (二)从命题内容看,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突出政治导向性——弱化政治色彩——渗透政治因素——强化“立德树人”,突出“高考育人”的功能几个发展变化阶段。2019年全国高考一卷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打电话,2019年根据漫画唯分数论写作文,2019年用“一带一路”等12个关键词作为命题材料,即呈现立德树人命题趋势。 这样的命题内容变化,值得考生注意: (1)不断向“立德树人”,“高考育人”功能转化,意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华价值观、文化自觉;也越来越注重“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正视现实困惑、勇于担当,提升人生境界”等思想内容的引导,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呼应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命题思想。 (2)越来越贴近时代生活,贴近学生实际,逐年加重体现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三)高考作文在写作能力考查方面,呈现了如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考生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的考查,突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规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三)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三)(作文学案)姓名:班级: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北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以上六句是近期热播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中点评到的经典名句,读过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释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释义: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学识的箭头领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释义:人生没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释义:游泳健儿迎着惊涛而上,屹立于骇浪尖头,手中高举红旗同汹涌波涛搏斗,旗子上面始终不沾一点水。比喻勇敢的人不避艰险,在惊涛骇浪中巍然屹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释义: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

高考作文:时评精选五篇+高考作文20种哲学思辨

高考作文素材 《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五篇+高考作文20种哲学思辨关系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实际上,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又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内工作,竭尽全力还是敷衍塞责,尚得仔细权衡。得与失,取与予,风险与收益,付出与回报——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

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着“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独步天下,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在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邮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到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于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2015高考满分作文:审题立意篇

2015高考满分作文审题立意篇 2015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1 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2015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2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句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私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被局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

谈高考作文范例的有效使用

谈高考作文范例的有效使用 谈高考作文范例的有效使用刘晓英《语文报》(高考版)2012年作文专号合订本收集了2012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对文题进行解析,并在《参考思路》《评审条形码》《素材链接》《作文大家写》《最佳印象作文》《满分作文》《一类文、二类文及解析》《阅卷传真》等栏目下为读者提供了不少相关重要内容,最后还有专家预测新题。内容可谓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对高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备战高考作文极有帮助。类似的高考考场作文范例的资料还有很多,遗憾的是,老师们往往没有有效利用,只是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看,或者仅仅是稍加指点,教师就不再理会了。其实这些现成的好材料应该好好用起来,让它真正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析。析题目,找规律,定方向。首先组织学生通览17套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寻找规律与趋势,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找出一些较成熟的规律或趋势来。如果学生总结得不好,老师就进行讲解。以下是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与趋势:1.2012年全国17套高考题,16个省市的作文是材料作文,只有江苏省是命题作文;2.所给材料类型多样。有事例类材料、格言类材料、多材料类材料、文学类材料;3.继承前几年高考作文“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等要求外,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均将“自定文体”修改为“明确文体”,进一步强调文体特征要明确,要符合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具备不同文体的基本要素,即要“入格”。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一些2013年作文复习的方向:1.强化新材料类作文训练,各类材料类型都应训练到;2.强化文体意识,训练学生规范写作文体。读。阅读各类考场作文,析其优劣,总结优秀作文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找出写作应避免的误区和毛病。这个环节需要静下心来阅读、比较、分析,所以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如果是课后以作业形式让学生自行阅读,则需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和时间要求,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一定先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再进行指点,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感受会更真切。可以利用一段时间的早读课、阅读课或者晚自习,给学生阅读时间。教师要强调各类作文极其评析的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和分析中使学生明确优秀作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我们能够借鉴和模仿的有哪些内容。在比较分析中明确二类作文的不足在哪里,与自己平时的写作进行比较,反思自己的写作中是否存在这些不足。积。考场优秀作文给学生提供的借鉴和积累内容非常丰富,好词佳句、典型素材、构思立意、写法技巧等等。要求学生用专门的本子,分类别进行积累。先分成好词、佳句、素材、构思、立意、技巧六类,素材、立意等类中又可分几个主题,如爱国、创新、坚持、挫折、自然、社会、拼搏等等。佳句类可以分为哲理句、文采句等小类。这一个环节教师需要进行调控,不能听任学生随意进行,要指导学生如何挑选积累内容,并且规定每周的积累量,老师定期收上来评阅,表扬优秀的,指出不足的,指导修改,还可以组织积累交流会,请做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诵读积累内容,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等。另外,积累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要提醒甚至要求学生经常翻看,每次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使用积累本上的内容,并在作文中明确标示。甚至可以规定数量,如至少引用三处等。这样积少成多,经常熟悉,经常使用,学生脑海中有了积存,有了丰富的储备,自然就会体现在作文中。古人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写。其实这些例文为学生写作练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对于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可以进行仿写:可以选择文中优美语句、哲理语句,要求学生进行句子仿写;可以选择文中有明显特点的文段进行仿写,比如使用了精彩的修辞手法的文段、说理特别深入的文段、段内语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逻辑清晰的文段仿写;还可以仿写整篇文章。对于二类例文,我们可以进行改写。在读的环节,我们已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这类作文的不足之处,在写的环节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改写升格。可以改写某个文采不足的语句、说理不明的语句、不够精炼的语句,也可以改写某个不够生动的语段、内部逻辑联系不清的文段、析理不够清晰透彻的文段,甚至是改写整篇文章。还可以进行重写,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我写高考作文”征文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