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期末测试题[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末测试题[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末测试题[1](1)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世英雄曹操》日前在象山开机。那么在下列给出的选项中,哪一句话最有可能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

A.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B.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这次兴师动众,非同小可。若一事无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就将迁都洛阳的大事办了。

D.只有鼎足江东,静观天下之变。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哪位人物所作()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3.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哪位著名首领采取攻心战略,七擒七纵,恩威并济()

A.孟获

B.卫温

C.周瑜

D.拓跋宏

4.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公元二世纪、三世纪之交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在这个不长的时段里,涌现出众多的风云人物,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下列哪部著作能映射这些历史的片段()

A B C D

5.南京是中国的著名古都之一,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在这里定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几次更名,下列给出的几个名字中,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建业

B.建邺

C.建康

D.健康

6.六朝时期,我国南方逐渐形成哪三个可与北方相媲美的先进农业经济区()

①巴蜀②江汉③江浙④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六朝时期,我国海上贸易兴盛,曾与当时的哪些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①高句丽②百济③新罗④日本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面条、油炸饼、馅饼等面食是北方人喜欢的食物,这些北方风味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下面哪本书中可以查阅到这些食物的做法()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金刚经》

D.《出师表》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最为生动的事例是下列哪一个()

A.胡人汉服

B.汉人胡食

C.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D.少数民族改汉姓

10.南北方对峙时期,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相互交替,在北魏政权稳固后,南北之间活动频繁,其中商品交易的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A.互市

B.市场

C.闹市

D.交市

11.在中国多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尽管历史上一些民族间曾经有过摩擦,但各民族的友好和融合是主导因素。下列哪两位人物能够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①孝文帝②汉武帝③冯太后④诸葛亮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舞台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哪些政权()

①前秦②西晋③北魏④东魏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3.根据给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写出相关的内容。(共7分)

(1)“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出自何人之口——

(2)“王与马共天下”出现的朝代——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六朝时期的哪两大家族——

(4)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最早源于何时————

(5)六朝时期新崛起的海外贸易城市————

(6)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

14.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中国北方的政权。(举出三个即可)

三、读图简答题(共19分)

15.东汉末年,各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成为天下的霸主,彼此之间长期混战。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当时最著名的两个战役。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请你分别写出两幅图片所对应的战役名称及作战的时间。(4分)

(2)在图一战役中,作战的双方都有谁?此战役结果如何?(3分)

(3)在图二的战役中,哪位人物决定南下讨伐哪两位人物?其目的何在?在此战役中,诸葛亮高瞻远瞩,提出联合策略的原因是什么?(5分)

(4)图二战役最终结果如何?双方一胜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5)两幅图片所展示的战役,从过程到最终结果有何相似之处?战役的最终结局给你怎样的启迪?(4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2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他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他”,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材料三:“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本民族的文化水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则材料所对应的历史人物?(3分)

(2)材料一中的人物非常有政治远见,196年,他曾将哪位皇帝迁到哪里,从此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在他的一生中,曾指挥哪两次著名的战役,奠定了一生的成与败?在农业上,他曾做出哪两项重大举措?这些举措有何重大影响?(7分)

(3)材料二中的人物曾为辅佐哪位人物而呕心沥血?作为蜀汉的丞相,他在哪一地区为根据地,大力开展屯田?为积极发展农业,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的优势,他提出哪些举措?(答出一点即可)(3分)

(4)材料三中的人物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少数民族?历史上把他在位时期的政权称为什么?他亲政后,实行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举出两例即可)历史上把他在位时的改革称为什么?(5分)

(5)请你依据材料,简要评价这三位历史人物。(3分)

五、结合探究题(共26分)

17.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观察下列一组简易图,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东汉末年,社会政局动荡不安,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请你举出中原混战的代表人物一位?(1分)

(2)魏、蜀、吴建立者分别是谁?(3分)

(3)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在长达370年历史时段内,只有西晋短暂统一,它在历史上仅仅维持多少年?(1分)

(4)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特殊历史阶段里,南方相继建立了哪六个朝代?都城都在哪里?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一时期,与我国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有哪些?请你举出三个即可。(11分)

(5)北朝包括哪五年朝代?其中哪个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6分)

(6)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归纳上述简易图示的历史发展趋势?其中,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间,历史发展有何特点?(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B

5.D

6.A

7.C

8.B

9.C10.A11.D12.B

二、组合列举题

13.(1)司马迁(2)东晋(3)王、谢(4)东汉末年(5)广州或县(今浙江宁波)(6)氐族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三、读图简答题

15.(1)官渡之战,200年;赤壁之战,208年(2)曹操和袁绍;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3)曹操;刘备和孙权;企图一举统一全国;诸葛亮认为自己兵力弱小,必须联合孙权,才能抗御强大的曹操。(4)孙刘联军大获全胜;曹操失败原因:骄傲轻敌,忽视了自己军队因长途奔袭十分疲惫、不习水战、军中流行瘟疫的弱点。孙刘联军取胜的原因:人数虽少但面临存亡关键,同心协力与敌作战,正确的战略战术。(5)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重用人才;要齐心协力等。

四、材料分析题

16.(1)曹操;诸葛亮;孝文帝。(2)汉献帝;许;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军屯和民屯;基本上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3)刘备;成都平原;修浚都江堰,推广“木牛流马”,实行盐铁官营等(答出一点即可)。(4)鲜卑族;北魏;迁都到洛阳,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孝文帝改革。(5)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孝文帝: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五、结合探究题

17.(1)董卓(8)曹丕、刘备、孙权(3)37年(4)吴、东晋、宋、齐、梁、陈;建康;六朝;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答出三个即可。(5)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北魏(6)我国历史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民族交往与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空格内应填入( ) A.三国五代 B.隋五代 C.隋元 D.三国元 2.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3.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4.“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5.“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6.“……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 A.商鞅变法 B.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图2所示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其反映了( )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权权分立 8.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 A.北方文化比南方先进 B.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9.“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10.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题之第3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3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及科技与文化2019预测 考向考查主干知识 [高频点:魏晋政权的基本史实;以少胜多的战役、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科技文化] 1.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 A.孙权B.刘备C.曹操D.曹丕 2.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D)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A)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4.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C) A.阿基米德B.张衡C.祖冲之D.宋应星 5.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D)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考向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 [高频点:魏晋时期政权的形成、人口的迁移]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D) 7.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B)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 8.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C)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考向对材料的综合分析和史料的结合 [高频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 9.“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D) A.手工业发展情况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农业发展情况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西晋时期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鲜卑族、氐族;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对北方的统治。

2019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历史提分训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解析版)语文

2019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选择题 1.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 北方经济发达 D. 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相互交融是主流。以下史实中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实现南北统一 4.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式的是() A. B. C. D.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6.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 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7.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A. 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 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C.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南方人口增多 9.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 都孝顺长辈 B. 都坚持自己鲜卑族身份 C. 都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 都将鲜卑姓改为了汉姓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一位数学家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这位数学家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刘徽 D.宋应星 11.《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改用汉姓 D.禁穿胡服 12.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220 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 221 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 222 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与测试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A B C D 2.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 5.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99 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 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9.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 1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该穿汉服 D.学说汉语 1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 B.祖冲之 C.司马迁 D.贾思勰 12.《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农学著作 D.数学著作 13.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更迭”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4.小李在一次知识竞赛中,遇到一个难题,是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请你帮他作答 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 B.东晋政权势力强盛,因此打败前秦 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迅速瓦解,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分裂 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 15.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A.恢复北方生产 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16.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17.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 1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 1.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冲之最突出的数学成就是() A.编制《大明历》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 C.编制《太初历》D.《缀术》被列入算经十书 【答案】B 2.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成了《齐民要术》,主要总结了() ①北方农牧生产经验①食品加工与贮藏①野生植物利用①商贾之事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答案】A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华佗──“麻沸散” C.贾思勰──《齐民要术》D.祖冲之──造纸术 【答案】D 4.祖冲之和贾思勰能取得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有() ①注重实践①吸收前人的文化成就①书香门第的熏陶①天资聪颖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答案】A 5.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运用的书法艺术形式是() A.隶书B.草书C.楷书D.行书 【答案】D 6.“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 A.柳公权B.米芾C.赵孟頫D.王羲之 【答案】D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A.王羲之B.陶渊明C.吴道子D.顾恺之 【答案】D 8.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胡昭B.贾思勰 C.祖冲之D.刘徽 【答案】C

9.他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兰亭集序》 B.《女史箴图》 C.《水经注》 D.《清明上河图》 【答案】B 10.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此字体是由谁独创的() A.胡昭 B.锺繇 C.王羲之 D.顾恺之 【答案】B 11.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灿烂的人文景观,如“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书圣”的一段段佳话与传奇。“书圣”的代表作品是() A.《离骚》 B.《水经注》 C.《兰亭集序》 D.《洛神赋图》 【答案】C 12.“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句话出自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A.《缀术》 B.《九章算术》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说的“算筹”。他计算圆周率,必须用算筹对九位的数字进行130次以上的计算,这其中包括开方,运算异常艰巨。 材料二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由我国

中国法制史考研题库【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圣才出品】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魏《新律》、西晋《泰始律》及北朝《齐律》的立法成就。 答:(1)《新律》的立法成就 《新律》虽属“删约旧科,傍采汉律”而成,但与汉代旧律相比,所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立法成就。 ①第一项改革内容是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李悝编撰《法经》时,《具法》位居第六篇,这次制定《新律》,将《具律》提前,置于全律篇首,并改为《刑名》,解决了原来的“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的弊端,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并且使之名副其实,堪称我国古代法典篇章体例结构的重大创新。 ②第二项改革内容是精简“旁章科令”,增加法典篇目。这次制定《新律》时,大量剔除“不宜复以为法”的内容,分门别类编成《州郡令》等单行法规,而把基本法典的篇目及其内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合并,最终编成《新律》十八篇。经过这次大规模的修订法律活动,大大扩充了基本法典的篇目与内容,使新的律令体系“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克服了原来国家基本法典“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的缺陷,既突出了基本法典的主导地位,也使其篇目分类更为系统、条理、规范,推动了立法技术的进步。 ③第三项改革内容是明令废止旧刑罚体系,确立新五刑制度。在制定《新律》的过程中,曹魏政权按照刑罚制度的实际需要,“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更依古义制为五刑”,正式规定于第一篇《刑名》中,“以为律首”。这项刑罚体系的改革,在墨、劓、剕、宫、大辟之类的旧五刑制度之外,首次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新五刑制度。它共有七种刑名三十七等,包括死刑三等、髡刑四等、完刑与作刑各三等、赎刑十一等、罚金六等、杂抵罪七等。其中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末测试题[1](1)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世英雄曹操》日前在象山开机。那么在下列给出的选项中,哪一句话最有可能出现在这部电视剧中() A.惟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B.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这次兴师动众,非同小可。若一事无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就将迁都洛阳的大事办了。 D.只有鼎足江东,静观天下之变。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哪位人物所作()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3.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哪位著名首领采取攻心战略,七擒七纵,恩威并济() A.孟获 B.卫温 C.周瑜 D.拓跋宏 4.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公元二世纪、三世纪之交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时段,在这个不长的时段里,涌现出众多的风云人物,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下列哪部著作能映射这些历史的片段() A B C D 5.南京是中国的著名古都之一,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在这里定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南京几次更名,下列给出的几个名字中,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建业 B.建邺 C.建康 D.健康 6.六朝时期,我国南方逐渐形成哪三个可与北方相媲美的先进农业经济区() ①巴蜀②江汉③江浙④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六朝时期,我国海上贸易兴盛,曾与当时的哪些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①高句丽②百济③新罗④日本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面条、油炸饼、馅饼等面食是北方人喜欢的食物,这些北方风味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下面哪本书中可以查阅到这些食物的做法()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金刚经》 D.《出师表》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最为生动的事例是下列哪一个() A.胡人汉服 B.汉人胡食 C.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D.少数民族改汉姓 10.南北方对峙时期,战争状态与和平状态相互交替,在北魏政权稳固后,南北之间活动频繁,其中商品交易的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A.互市 B.市场 C.闹市 D.交市

全国中考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专题练习(选择题,含解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2016?烟台)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 【解答】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故选D. 2、(2016?聊城)“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 【解答】从题干“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可知是公元前208年孙刘联军采取火攻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故选B. 3、(2016?菏泽)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解答】据题干框表关键信息“周瑜--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于水战,用火攻大败曹操. 故选C 4、(2016?海南)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2020高考历史复习刷题首秧 通史篇训练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练习

训练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全国卷Ⅱ)《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 C 解析材料表明,魏晋以后官修史书由专门的史官负责,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参与,官修史书体现了朝廷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修史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B、D三项结论。 2.(2019·安徽蚌埠二模)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更加注重德行的考察 D.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九品中正制实行并未“克服”察举制的弊端,排除B项;察举制选官标准并未改变,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选拔有用人才,排除D项。 3.(2019·全国卷Ⅲ)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又在西北地区,受到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的影响。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水平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 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王献之 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 3.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元朝时期 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这说明了当时() 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 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7.“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战”指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人教版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专项练习

人教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A. 元 B. 穆 C. 陆 D. 贺 2.赤壁之战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它发生在() A. 三国时期 B. 春秋时期 C. 东汉末年 D. 隋朝末年 3.龙门石窟中的佛像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征||,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4.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堪忧||,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 《齐民要术》 B. 《兰亭序》 C. 《伤寒杂病论》 D. 《九章算术》 5.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6.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 A.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 造船业发达 C. 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 丝织业兴旺 8.右图直接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9.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孝文帝改革 C. 张骞通西域 D. 江南的开发 1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钟繇 B. 司马迁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1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 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 解除对匈奴族的威胁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4) 一、选择题 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2.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 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 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3.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 ①东吴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南朝·宋 ⑤南朝·陈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4.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 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 5.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6.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7.“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 8.“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口口口口”应为() 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11.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 A.设计制造指南车B.设计制造千里船 C.编著《缀术》D.精确计算圆周率 12.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自测题

第三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 1. 东晋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有() ①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②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③发明了灌钢法④大量湖田开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杭州 B、扬州 C、建康 D、开封 3.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下面关于佛教和道教说法,不正确的是()A、佛教在西汉初传入我国 B、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C、道教宣扬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D、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5.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8.“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下列一现象? ( ) A.对外交流的频繁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民族融合的发展 D.南方经济的发展 9.史书记载:“(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B.西汉 C.西晋后期D.东晋南朝 10.下列著名战役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淝水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官渡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1.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相对位置的图示,正确的一幅是( ) 1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北魏④东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右图涉及的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迁都洛阳减少阻力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最高统治者支持 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14.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畜牧经验。这突出地反映当时社会() A、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B、畜牧业居于主导地位 C、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D、此时南北政权统一

初中历史七年级三国南北朝练习题

初中历史七年级三国南北朝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 以下示意图中①②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动荡与变革 B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 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城相近的处() A .司马迁 B .王羲之 C .李时珍 D .曹雪芹 3.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A .洛阳 B .平城 C .成都 D .北京 4.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A .改穿汉服 B .使用汉语

C .改用汉姓 D .与汉人通婚 5. 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A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6.下列关于祖冲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北魏杰出科学家 B .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C .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等 D .撰写有数学名著《缀术》 7.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8.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争霸北方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 .周瑜 B .孙权 C .刘备 D .袁绍 9.如图是我国某历史时期的政权并立形势图。下列对此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的A、B、C分别是辽、北宋、西夏 ②图中的A、B、C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③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④三个政权中最早建立的是A政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 .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11. 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自编的历史剧,内容是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历史,其中符合史实的是:年龄28岁的鲜卑族官员() A .在都城长安觐见孝文帝 B .上朝时穿鲜卑族服装 C .用汉语向孝文帝汇报工作 D .因为娶汉女为妻而遭罢官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二)·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7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二) ——诗歌的发展和艺术的大放光彩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吴家哲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①建安诗人的代表人物曹操、曹植和王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②南北方民歌的特点及北方民歌的代表作;③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④大画家顾恺之;⑤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要求学生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3.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从文学艺术中了解历史,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鉴赏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请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无神论者是谁?他写了《神灭论》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导入新课 这一课继续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3.讲授新课 一、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1)建安诗人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昌后使用的一个年号。建安年间(公元196—220

年),曹操实际掌握着东汉政权。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建安文学”即指汉末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建安时代的前期,社会动乱不止。曹操统一北方后,社会比较安定,曹操父子都是文学家,提倡文学,爱护文人,为文人自由创作提供了条件。 建安诗人最著名的是三曹、七子。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他们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其中曹操、曹植的文学成就较高。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幹、陈琳、应玚。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学以诗为主,有不少作品从汉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些作品的风格。这些诗篇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这是因为建安诗人,大都经历过汉末长期战乱,比如曹操本人就是乱世英雄,他大半生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对社会的情状了如指掌;曹植长期随父转战,从小生活在军队中;七子中的许多人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都目睹过广阔的社会画面,才会写出风格悲凉慷慨的诗篇,写出军阀混战造成的恶果。例如曹操的《蒿里行》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植在《送应氏》中写了“中原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王粲的《七哀诗》写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读了这些诗篇,令人毛骨悚然。正如诗人当时说的:“见此崩五内”,“气结不能言”“喟然伤心肝”。我们应当把这些名句看作史诗。不过,我们不能把建安诗人仅仅看作是时代的悲歌者,还应当看到他们是国家统一的热烈追求者,他们哀其不幸,怒而奋争。曹操的《龟虽寿》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能表达他的心志。曹植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青年战士的高尚精神,他写道:“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妻与子。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两句可以说是曹植本人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曹丕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从内容上看,是描写一个女子在深秋月夜怀念远出不归的丈夫,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征发徭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女诗人蔡文姬 蔡文姬,原名琰。文学家蔡邕之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博学多才,是著名女诗人,又有音乐才能。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归母家。东汉末年大乱,她被匈奴人所虏,嫁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曹操与蔡邕相好,就派遣使者以金璧赎回。蔡琰回归之后,作《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叙述了她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她写道:“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蔡文姬的不幸命运,代表了当时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她的诗同样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3)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原名潜(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大诗人。他曾三次出仕,三次归隐。这是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看不惯门阀制度的霸道。比如他最后当彭泽县令时,一位督察官要到该县,事先通知他要做好各种迎接准备。陶渊明知道这是督察官要求他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他不堪忍受这种人格的侮辱,愤然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填空 1.曹不兴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刘宋)时期的画家。 4.张僧繇yáo绘画用笔风格是(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吸收外来画法(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活跃于(肖梁)时期。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北齐)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6.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著有(画品录),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7.戴逵是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戴逵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ù)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陆探微)。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张僧繇)。 14.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曹仲达)。 15.六法处于(谢赫)。 16.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 17.江苏丹阳南朝墓出土的(羽人戏龙)等画像砖。 18.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中的(孝子列女)在题材上与顾恺之的《女史箴 第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