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案6

《数与形》教案6
《数与形》教案6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设计

执讲教师:高凤琴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07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例1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3.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借助数形之间的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调节气氛,缓解紧张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周开始了,很高兴看到精神焕发的你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说反话”。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听懂了吗?谁想来试一试?(请一名男生)准备好了吗?

①我看天②我朝左③我张嘴④我越活越年轻⑤我是大美

师:谁还想试一试。

①我站着②我举左手③我是女生④我越来越漂亮

师: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不公平了,刚才游戏中有个人总占便宜,谁呀?(老师)想不想反过来?你们先说,我再说。(想)说来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过渡导入

师:同学们开心吗?(开心)快乐吗?(快乐)带着开心、放松的心情,我们开始上课好吗?(好。上课!)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请看。(播放课件,课件出示松果螺线排列图、玫瑰花、海螺)植物果实顺时针、逆时针两条螺线的交错排列,让我们感叹大自然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玫瑰花瓣的排列绽放着数与形合璧的美丽,海螺平滑的弧线中蕴藏着数与形结合的神奇与奥妙。在数学学习之旅中,数与形的结合是我们的好助手。一年级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小棒和计数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我们刚刚学习的分数乘除法,直观的形使抽象的分数问题变得一目了然。线段图的使用让复杂的数量关系清晰可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数与形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搭档!那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数与形又将进行怎样的对话?我们去一同去探究。(板书:数与形)

2.探究例1。

①师:老师带来几幅图形。

依次出示:

图1 图3

总个数吗?

生:1、1+3=4、1+3+5=9。(要求学生边指边说,从形中抽象出数)

②师:如果老师继续往下摆,(师在黑板板依次摆出

1、3、5的小正方形)猜一猜,第4个图形至少再添上几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就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

生:至少再填7个。

问:为什么是7个。

生可能:因为我看到前面几幅图,后一个加数总比前一个多2,比5多2是7,所以至少添7个小正方形。

生也可能:我发现前面的加数都是1、3、5连续的奇数,所以这次应该添7个。

师:我们摆摆看(教师依次摆出7个绿色的),的确是

这样。你们真善于观察!好样的!

师:根据颜色,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算式表示这幅图中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吗?等于多少?

生:1+3+5+7=16

③师:想一想,接着往下摆,下一幅图一共需要多少个

这样的小正方形?也能列个算式吗?

生:1+3+5+7+9=

问:再下一个呢?(+11)再下一个呢?(+13,教师一直写到黑板边)写不下了,就写到这儿。这一列数,他们的和事多少?敢不敢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快?(敢)好,开始!老师算出来了。(老师说得数)唉?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想)直接告诉你们就没意思了,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图和算式结合起来观察,发现的方法。可这一列数对应的图形摆起来很?(麻烦)大家研究起来也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可提示:我们能不能利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前面简单的图和算式中发现方法呢?能)想不想试一试?(想)

生可能:1+3+5+7+9+11+13+15+17+19+21+23=

④请听要求:4人一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观察左边的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你们的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⑤全班交流

师:找到计算的方法了吗?哪个组来汇报?请派代表到黑板前边指图边讲解。其他组的同学,请带着三个问题来听汇报,一他们的想法你听懂了吗?二他们的想法你赞同吗?三你还有补充吗?准备好了吗?请开始讲吧。

生:我们发现图2中,按颜色看1个红色加3个黄色共有4个小正方形;按行列看,每行每列都有2个,可以用2×2=4,也能算出一共用了4个小正方形。(如果学生说不到,提示:这个乘法算式也是算得这个图中小正方形的总个数,所以它和前面的加法算式是?想等到,板书等号)图3也是如此,按颜色1+3+5=9,还可以按行列看,每行每列3个小正方形,所以3×3=9。图4,按颜色

1+3+5+7=16,按行列看,每行每列有4个,4×4=16,也算出一共有16个小正方形。(如果学生说道边长×边长,教师顺势引导“也就是每行每列都有2个小正方形,所以用2×2”。)

师:这里第一个图形,1=1×1。

师:他们的想法你听懂了吗?同意吗?(同意)还有补充吗?(再请一名学生叙述方法,能说出平方最好,说不出教师引导。2×2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22。依次板书32、42)

师:从刚才你们的发现中,你们找到快速计算的方法了吗?

生1:我们发现,有几个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几乘几。

生2:有几个数相加的和就等于几的平方。(教师板书)问:还有补充吗?(如果说不到,提示:什么样的一列数能用这个方法解决?任意几个数相加都能用这个规律吗?同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生1:不能,必须是连续奇数相加。这几个算式都是连续的奇数相加。

师:嗯,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2:不能,还必须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如果没有从1开始就不能拼成正方形,就不能等于每行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了。(教师可以结合图指一指)

师:看来必须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数列才适用这条规律。(板书:从1开始,连续奇数)综合以上发现,你能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快速计算的方法吗?

生:从1开始,几个连续的奇数相加就等于几的平方。(板书)

⑥验证方法

问:接下来的图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吗?我们在大屏上摆摆看。(课件出示)这是之前1+3+5+7,4个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等于42;接着摆,又摆了几个小正方形?(9个)几个加数相加?(5个)每行每列有几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就等于52。以此类推往下看。接着

往下摆,也同样具有这个规律吗?(有,课件出示规律)。全班读一读。

师:如果有n个数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就等于?生:n2。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和总结!

⑥师:由几的平方得到的数,像1、4、9、16等等这样的数,数学上把它们叫做平方数,或正方形数。

二、练习提升

1.师:这回我们可以解决这道题了。(手指之前列出的那

一场列数。)利用规律算一算,检验老师做对了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得?老师做对了吗?

2.利用规律试着填填这道题。出示:()92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后全班交流)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看到92,我就想到了是从1开始的7个连续奇数相加。(如果学生说不到,提示:看到92,你想到的是怎样的一列数?)

2.完成108页“做一做”第1题。

师:算一算这道题。(出示:1+3+5+7+5+3+1=,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全班交流。)

(如出现1+3+5+7+5+3+1,把5+3+1写成9,1+3+5+7+9就是5个从1开始连续的奇数相加,等于52,等于25。教师要予以表扬,真有想法,一变通仍然使用了规律。真棒!)

小结:刚才我们结合形解决了数的复杂计算,也就是在以形助数。(板书:以形助数)反过来,我们也借助数的计算求出了各图中小正方形的总个数,这是“借数解形”。(板书)

3.①过渡:下面这道题书异性的结合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帮助呢?请看。(课件出示:教材108页“做一做”第2题)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要求。(学生开始数,课件出示数量,再出示第一个问题)

②打开数学书108页,“做一做”第2题,仔细观

察,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做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试做)

③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红色正方形,蓝色正方形从8开始依次多2个。所以第6个图形有6个红色的小正方形,有14+2+2=18个蓝色小正方形。

问:听懂了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也发现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红色的小正方形,还发现每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就会增加2个蓝色小正方形,左右各3个蓝色的小正方形始终不变。也就是红色的小正方形个数×2+6=蓝色的小正方形。

师: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如果第n个图,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n个)有几个蓝色小正方形?(2n+6)真聪敏!拥有大智慧啊!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

生1:遇到难解的计算问题可以借助形,画画图。

生2:以后学习数学我会看数想形,见形想数。

2.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高老师也在收获,在成长。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与“形”有很深的研究,他用一首词对数与形的结合进行了形象的论述。请看!(课件出示)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数与形的结合给我们带来的帮助会更多!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课。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找规律: 2、导入新课:刚才的找规律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或数字方面的规律,那么如果咱们把数字与图形结合起来研究,看看会怎样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与形》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首先请同学样观察一下,下面三幅图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然后用平方来表示他们的个数? 课件演示 2、再观察,从图一到图二,再到图三,依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 课件演示 3、如果继续这样摆下去,同学们想一下,第4个大正方形需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用平方表示是多少?第五个呢?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4、咱们现在再把刚才那三个图形的算式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等号左右二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小组或个人汇报。 5、教师引导小结数字规律并板书: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6、教师讲结从图形方面发现同样的规律。 7、课件出示规律,齐读规律二遍,师:这个规律同学们认为哪几个关键词比较重要,不可或缺? 8、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设计意图: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提升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这一规律的认识,清晰规律,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

数与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章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帮助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讨法。 教具准备: 挂图,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解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说得很好,你们在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并且想方设法去解决。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看看大家是否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做。

2、设疑。 (1)按规律填空: ○1 5 10 15 20 ()○2 1 3 6 10() ○3 2 3 5 6 9 10 14 15 ()() (2)计算: 100+101+102+103+…+2018=() (3)填空:(出示挂图) 小明用吸管和图钉钉三角形形状(如图,线段表示吸管,黑点表示图钉)。 如果小明钉100个三角形,那么又需要_____个图钉和_____根吸管。3、教师小结:以上问题,如果用常规方法,解决起来会很困难和繁琐,但是如果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使问题更简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形结合的方法。 4、板书:数形结合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题1——数转为图形。 1、计算。 1+3=() 1+3+5=() 1+3+5+7=() 1+3+5+7+9+11+13+15+17+19=() 观察这些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连续自然数) 2、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数与形》教案6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设计 执讲教师:高凤琴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07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例1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3.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借助数形之间的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调节气氛,缓解紧张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新的一周开始了,很高兴看到精神焕发的你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说反话”。什么意思呢?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听懂了吗?谁想来试一试?(请一名男生)准备好了吗? ①我看天②我朝左③我张嘴④我越活越年轻⑤我是大美 女 师:谁还想试一试。 ①我站着②我举左手③我是女生④我越来越漂亮 师:有的同学可能觉得不公平了,刚才游戏中有个人总占便宜,谁呀?(老师)想不想反过来?你们先说,我再说。(想)说来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过渡导入 师:同学们开心吗?(开心)快乐吗?(快乐)带着开心、放松的心情,我们开始上课好吗?(好。上课!)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请看。(播放课件,课件出示松果螺线排列图、玫瑰花、海螺)植物果实顺时针、逆时针两条螺线的交错排列,让我们感叹大自然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玫瑰花瓣的排列绽放着数与形合璧的美丽,海螺平滑的弧线中蕴藏着数与形结合的神奇与奥妙。在数学学习之旅中,数与形的结合是我们的好助手。一年级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小棒和计数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我们刚刚学习的分数乘除法,直观的形使抽象的分数问题变得一目了然。线段图的使用让复杂的数量关系清晰可见。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数与形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搭档!那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数与形又将进行怎样的对话?我们去一同去探究。(板书:数与形) 2.探究例1。 ①师:老师带来几幅图形。 依次出示: 图1 图3 总个数吗? 生:1、1+3=4、1+3+5=9。(要求学生边指边说,从形中抽象出数) ②师:如果老师继续往下摆,(师在黑板板依次摆出 1、3、5的小正方形)猜一猜,第4个图形至少再添上几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就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 生:至少再填7个。 问:为什么是7个。 生可能:因为我看到前面几幅图,后一个加数总比前一个多2,比5多2是7,所以至少添7个小正方形。 生也可能:我发现前面的加数都是1、3、5连续的奇数,所以这次应该添7个。 师:我们摆摆看(教师依次摆出7个绿色的),的确是

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数与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2,练习二十二第5题、第8题。 教材分析与目标:《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2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即使在以前的学习中,以前出现过一些相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所以,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道特殊的分数加法的计算,让学生体会进一步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形”沟通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及理解“无限接近1”。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积累经验。 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协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相关的问题。2.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形”(面积模型、线段图、直角坐标系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有时,仅仅通过算式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图形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2的教学就是如此,通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发现“++ ++”和“1-”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接着追问,“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加下去,会怎样?”然后就引出 “”,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继续借 助直观协助学生理解1—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如:练习中第5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题,然后出示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来理解题意。在搜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来解释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与例2配套的几道练习题,我们曾对两个班66人实行了前测,在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独立作业40分钟时间,结果如下:

《数与形》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数学广角——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PPT课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认真观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这些图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直观、最美妙的效果。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形结合(2)》教案.docx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数形结合( 2)》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方法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 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 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 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尝试法。尝试的方法属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 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新 同学,上我探究了形中藏的数的律,今天我研究有关数与形之的系。(板:数与形) 二、新学 (一)教与学生比算 1.教:你知道等于多少?(学生:) 教:那等于多少呢?(学生算需要)教接着:我已算好了, 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个分子是1,分母依次大 2 倍的律写下去,不管有多少个分数相加, 我都能立算出果。有的同学不相信是?咱就知道。了方便,我我班算 最快的同学跟我一起算,看看果是否相同。来出? 学生出。: , , , , ?? 在学生出后,老都能立刻算出果,并且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很惊奇。 3.知道我什么算得那么快?因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宝,你也想知道?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算方法 1.件法宝就是(件出示一个正方形),我来把它一,明的同 学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参考教案

《数与形(例1)》参考教案 教学过程: 片段一:例1的教学 师(出示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中图2和图3各有多少个像图1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图二中有4个图一这样的小正方形,图三中有9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动动脑,尝试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图一:1×1=1;图二:2×2=4;图三:3×3=90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出的得数(1、4、9)。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图一开始小正方形个数是在前一图基础上分别加3、加5。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中小正方形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演示。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表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而列出的不同算式综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师: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同桌两人合作,仿照黑板上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部分怎么写,一人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有困难可以在草稿上画一画图。 学生合作交流,并利用规律完成例1下面题目。 师:观察例1中的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师:根据这个同学的发现,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了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片段二:例2的教学 师(出示例2):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从左往右看这些分数越来越小。 生2: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 生3: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师:算式右边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生:意思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写下去,加数有无数个。我准备先求出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和去加第三个加数,得数再去与第四个加数相加,依此类推。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师:谁再来说说你加到了第几个加数,得数是多少? 学生汇报,板书:……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福建省南平市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八:数形结合规律

福建省南平市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八:数形结合规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面的3个图形都是由相同的小棒拼成,根据前3个图形的排列规律,第5个图形由()根小棒拼成. A . 20 B . 18 C . 16 D . 14 2. (2分)将一些小圆球如图摆放,第六幅图有()个小圆球. A . 30 B . 36 C . 42 3. (2分)下面各图是由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根据前三个图形表面积的排列规律,第五个图形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 . 20 B . 22 C . 24 二、填空题 (共9题;共14分) 4. (1分)(2018·成都模拟) 下图中各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根据规律可以知道a=________ 5. (2分)下列漂亮的花型图案是由基本的菱形摆成的。 如果我们要摆三朵花型图案,需要________个基本菱形,如果摆n个又需要________个基本菱形。 6. (1分)用小棒按照如图方式摆图形。 摆n个八边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用2010根小棒可摆________个八边形。 7. (1分) (2018·江苏模拟) 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 8. (1分)“ ”“ ”“ ”分别代表什么数?

++=18,+=14,+++=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分)在平面图上画两条直线最多能形成一个交点,画三条直线最多能形成三个交点……直线数(a)和交点数(n)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10. (2分) ________ 每次少________个。 11. (2分) (2020六上·余杭期末) 如下图所示,用白色和灰色小正方形按下图的规律摆大正方形。照这样接着摆下去,第6幅图一共有________个白色小正方形。 12. (2分) (四上·嘉兴期末) 观察下面四幅图。 (1)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第(5)幅图中有________个O。 (2)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第(27)幅图中有________个O。 (3)按此规律继续画下去,小明画的图中有1002个O,他画的是第________幅图。 三、解答题 (共2题;共9分) 13. (7分)大科学家牛顿有一次在纸上画了一幅图.这三幅图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你知道第四幅图应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与形》教学反思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关系的学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的性质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运算的意义,可以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说涉及数学学科的各个领域,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帮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思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我教学的内容是教材第107、108的内容。一接到这个任务,我就懵了。因为这个教学内容是新出现的,以前并没有。我接连看了几次教材,也不知所以然。后来经过两个晚上翻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因为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不仅直观易于寻找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繁杂的计算和推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显优越,所以在本节课上帮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启蒙,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其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处: 一、给学生提供学具,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应用学具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节课我主要是给每一组学生准备小正方形,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正方形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发现与数的联系。这一块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当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自觉利用手中的直观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具体形象的学具的支撑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摆一摆、议一议,借助直观学具发现并理解规律。 这一块让学生明白,在面对问题或疑惑时,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可么自主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课题《数与形》课时1课时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 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小正方形卡片。 教学流程 一、驱动导入 1、拍手游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拍手的小游戏吧。听清要求:我竖 起几个手指,你们就拍几下。 (从1个手指到5个手指)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下,接下来我们会拍几下呢?(分别是7下和9下) 那么,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一共拍了几下?(学生一下子 算不出) 2、写出算式:1+3+5+7+9=(请学生说说算法) (预设:生1:依次从前面加到后面; 生2:先算1+9=10,再算3+7=10,最后10+10+5=25)师:这个算法的确很快。其实,像这样的算式还可以用一咱更快、更奇妙的方法,那就是借助图形来解决。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数与形) 二、单元展开 第一单元:利用小正方形构造直观。 1、(出示一个正方形) 师:这是1个正方形(板贴)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如果我想把它变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至少得增加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3个) ①请一学生摆一摆,再说说1和3分别在哪? ②说说算式(板书)1+3= 师:这里小正方形的个数除了用1+3来计算之外,还可以怎么算? 设计意图 用拍手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连续几个奇数想加。 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 )21+3=( )21+3+5=( )2 (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 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 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16——117页。【教学目标】: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并能帮助学生建立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除了研究各种数以外,还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利用图形来研究问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的知识,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后举例。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用图形来研究问题的有关知识进行初步的梳理,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某电脑公司2008年各种电脑销售情况的具体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某电脑公司2004-2008最畅销的两种电脑销量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描述数据更加直观、有效。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个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看出数量增长情况。 【设计意图】将原始数据和统计图同时呈现,可以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原始数据杂乱无章而统计图简单明了,能够帮助阅读的人有效的提取信息。对于用图形描述数据的优越性,学生一目了然。 2、师:图形不仅在描述数据方面有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体现出优势。你还能举例说明数形结合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生独立思考)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方法、图形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利用了数形结合。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利用了数形结合,你能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吗? 【设计意图】学生个人的想法可能是粗浅的、片面的,而通过小组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呈现相关的例子,通过这些数形结合的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经典)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答案:30。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答案:,1+4×4;37,201。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 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答案:21;51;。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答案:10;。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答案:16,4;5;。解析: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个点看作边长是1的正方形,并由此类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结果。对于的解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结果归纳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这一结论即可。 二、选择 1.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 A.82个 B.154个 C.83个 D.121个 答案:D解析:分别数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图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总结出白色三角形的增长规律,以此推算出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9+27+81=121。 2.有一个从袋子中摸球的游戏,小红根据游戏规则,做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树形图,则此次摸球的游戏规则是()。

数与形的教案

数与形 井陉县威州中心固底小学刘欣燕 教学内容: 107页的例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形或数列等活动,找出简单图形或数列的数学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复习: ①1、3、5、()、9 ②())( ③按照这样的规律穿珠,第19个是什么颜色?

19÷4=4(组)……3(个)答:第19个是红色。 做这种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相联系的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找规律,通过规律来解题。今天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二、新授 1、感知数与图形教学例 1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把算式补充完整。 2 1) ( =,2 3 1) ( = +,2 5 3 1) ( = + + (2)请学生回答并补充算式。 2 2 3 1) ( = +,2 3 5 3 1) ( = + +,2 5 9 7 5 3 1) ( = + + + + (3)利用规律,延深练习。 2 7 ) (= 2 19 11 9 7 5 3 1) ( = + + + + + + + 1+3+5+7+…+(2n-1)= ()+() ()+9 + = +2 4) ( 22 8 6 4) ( = + + + 2 2 n 2 9 =

趣味题 为庆祝“元旦”,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 …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n 条“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 … +( ) 三、拓展提升。 1、 45÷2=22(组)……1(块) 22+1=23(块) 答:正方形的瓷砖有23块, 长方形的瓷砖有22块。 2、 2+6n 2 2n 161412108642) (=+++++++++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3.使学生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数形结合活动经验,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早就听说咱班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口算小能手,老师不信,特意找了几道题想考考你们,怎么样?敢不敢接受挑战。 师课件出示:1+3= 1+3+5= 1+3+5+7= 师:咱班的同学果然名不虚传,那如果我加大难度呢?你还能很快口算出答案吗? 师课件出示:1+3+5+7+9+11+13= 师:那像这样的题有没有什么简便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说出答案呢?平时你们如果遇到很难理解的题老师一般会建议你怎么做?

(借助图形。) 师:是的,有的时候借助图形可以让很多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那像这样的求多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能不能利用图形来解决呢?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与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师:复杂的问题先从简单的开始。我们先看两个加数的,(板书1+3)我们先拿出1个小正方形,再拿出3个小正方形,(师板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正好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师:那这个大正方形和算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 生1:我们发现1+3的和正好是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2:我们发现1+3的和正好是22,也就是大正方形边数的平方 师适时引导:1在图形中的哪?3呢?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1+3的和,每行有2个,一共有2行,所以1+3的和还可以算成22。(板书22)师:那1+3+5这道题你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图形去验证一下它的结果?拿出学具袋,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吧! (生小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我们发现1个红色,3个黄色,5个绿色的小正方形正好也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有三行三列,也就是3×3,也是32,所以我们发现1+3+5=32。)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形结合(1)》教学设计及意图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数形结合(1)》教学设计及意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吸铁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教师: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非常神奇的本领。什么本领呢?我发现只要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你们信吗? 教师:不信也没关系,我们现场来比一比。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教师:这个方法快吗?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这个方法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 【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以形解数 1.教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比如,1+3,我就先拿一个小正方形,再拿三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那我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教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 教师:先来两个加数的,再来三个加数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完成第一步,再完成第二步,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老师的方法。 2.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析。 先讨论1+3,再讨论1+3+5。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大家认为1+3=22,1+3+5=32。除了这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学生:算式中加数的个数是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教师:你们认同他的方法吗?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 学生1:1+3+5+7+9=52。 学生2:1+3+5+7+9+11=62。 教师:那我们从头来看一看。请看屏幕:1+3+5+7+9=(52)。 教师: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看成12,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1个是不够的,增加的个数要比前一个加数再多2(也就是3);想拼成更大的正方形,再增加3个是不够的,还要比3个再多2个(也就是5个),此时是1+3+5;再往下去,要加7才能拼成更大的正方形,依此类推,加到了9,就能排成每行、每列的个数是5的大正方形。 教师:那看来只要是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就能排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 4.练习。 (1)1+3+5+7+9=()2; 1+3+5+7+9+11+1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 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核对答案。 (2)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计算结果和原因。 5.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1+3+5+7=()2 1+3+5+7+9+11+13=()2 =92

【校级公开课】《数与形》教学设计

数与形 执教教师: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林晓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例1。 教学目标 ⒈自主探究数与形的联系,能借助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数的问题。 ⒉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高数学能力。 ⒊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发现数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 PPT课件、正方形教具若干。 学具: 若干个小正方形、学习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引发冲突。 师:在以下1+3+5+7+9+11和6×6的计算中,你认为哪个算式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乘法相对计算简便,6×6可以表示边长为6的正方形。质疑:加法算式也能借助正方形表示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活动二:借助图形,探索规律。 教师活动:出示一个加数1、两个加数1+3、三个加数1+3+5等等。 学生活动:猜想图形、拼摆图形,再通过图形序列,发现数与形的联系,探索出数的规律。 1 = 21 1+3 = 22 1+3+5 = 23

1+3+5+7= 24 【设计意图:借助正方形图,通过学生自己的猜测—探索—验证—归纳,引导学生利用活动经验,一步步地发现一般的数的规律如1+3+5+…+(2n-1)=n2,了解相应的等式特点,以及它与对应图形间的联系,解决之前提出的疑问,从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方法与意义。】 活动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方法运用,拓展提升。 下图是正方形最外围“7”字型,它的格子数为15,这个正方形边长为()。 【设计意图:感知图形,从中发现数可以解决形的问题,感知数形结合的紧密联系。】 1+3+5+7+5+3+1=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活动四:拓展延伸,感悟思想。 ⒈通过形认识100以内的数。 ⒉认识分数时,由数表示形。 ⒊数对中,数形不可分离。 ⒋解决问题中借助形理解数量关系。 ⒌感受数形之美。 【设计意图:回忆数形结合思想在以往学习中的应用,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 活动五:畅谈收获,情感升华。 介绍华罗庚教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