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

国之路

1

2020年4月19日

建立全球领先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路摘要文章从国家创新体系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探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道路和关键点,并指出美国在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二战形成了一个以政府、大学、企业三者伙伴关系为特点的创新体系,从而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美国科学技术也是在应对外部挑战而寻求变革中得到发展的。文章认为科学的自由和自主精神、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结合、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以及创新文化环境是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头号强国,成为科学技术的头号强国。美国不但在基础科学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影响美国和世界发展的高新技术;同时,美国的大学还是世界科学与教育的中心,长期吸引各国青年学生前往深造。为什么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强大的国家,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人们很容易想到的一个原因是,二战前后有大量的欧洲科学家来到美国,以及后来世界各国科技人才纷纷涌向美国,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可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或许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战后形成了一个激励创新的组织体系和研究环境,使各方面人才的热情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进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一个需要从多

2

2020年4月19日

方面研究的现象。笔者曾从历史根源、政府政策和制度界变(bounded change)3个方面对此做了探讨。本文则从创新体系起源和发展的角度为主,探讨美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关键的发展事件及转折点和成功经验。 1、二战以前的发展:学习、追赶、自立从建国到二战前,美国的科学技术走了一条学习、追赶和自立的道路。到二战之前,美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已经赶上欧洲先进国家,并形成了促进科学技术与创新的体系,为二战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美国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北美殖民地的科学来源于欧洲,在与欧洲科学交流的过程,美洲科学开始成长。从美国独立到南北内战结束期间(1776—1865年),美国科学开始从欧洲特别是从英国的附属中独立出来,尽管规模还很小。 18 美英战争结束后的30年称为美国科学的开端时期。在这段时间,美国科学领域的从业者从一个没有共同目标或方向的散漫业余者群体转变成为一个职业团体,出现了许多学会和期刊。1848年,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成立,标志着美国科学共同体的形成。1863年,美国科学家精英的代表——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成立,宗旨是为政府提供科学咨询。在美国的科学研究走向职业化的过程中,政府机构中开展的科学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美国宪法没有直接地提出支持科学,但在各种有关应用的上下文中却含蓄地准许联邦政府支持科学。因此,联邦政府是为实现国家和社会

3

2020年4月19日

发展(国防、资源考察、农业和健康等)目标,把科学作为附属支持。从19世纪开始,美国政府以应用为目标,成立了第一批政府科学机构,如18 成立的海岸测量局,1842年成立的海军天文台等。1862年美国农业部的成立,标志着联邦政府支持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政府科学机构雇用了第一批职业科学家,其中一些人同时也是科学学会的领导和骨干,领导全国的科学事业发展。 1.2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与科学研究除了哈佛(1636年)、耶鲁(17 )等是仿照英国古老的传统而建立起来的,美国早期大学中的大部分是面向地方实际需要而建立的。19世纪初,公立大学(州立大学)开始发展。19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在大学中受到重视。1862年,美国国会经过《莫利尔法案》(The Morrill Act),建立了赠地学院(land grant college),以促进州立大学的发展。可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学还是比较落后的。那时,美国的年轻人都去欧洲,特别是去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当她们回到美国后,把德国那种研究与教育结合的方式带回美国(如师生平等讨论问题的seminar),并加以发展,促进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包括一些新型大学(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创立和老牌大学的新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许多大学开始鼓励教师从事学术研究以及经过研究培养学生,研究作为教育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兴起。同时,科学开始进入大学的主体课程中,

4

2020年4月19日

大学成为“科学的家”,促进美国科学在19世纪下半叶快速发展。到1920年,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现代形态已经成型,并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大学具有鲜明的特点:①美国大学是一个以私立大学为主导的高度分立化的竞争系统。不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由中央决策机构(教育部)来决定大学的政策,美国高等教育的权限归各州而不是联邦政府。各州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的发展进行管理,强调大学办学的自主性。在这样一个自主、分立化和竞争的体系中,科学家能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科学价值判断,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对她们认为做出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同行给予奖励。这促进了大学的学术发展,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②实用化。美国的大学积极响应地方经济和工业发展需求,大学的发展与工业发展相伴相随。不但一些私立大学的建立与工业相联系,而且州政府对州立大学的支持也与地方发展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新的工程学科在大学里逐渐体制化,使大学与新兴产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以上特点,美国大学的突出特点是对其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有更快和更大范围的响应。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的科学精神更加强调本土化,从欧洲科学中独立出来。19 ,美国诞生了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迈克尔逊,这标志着美国科学走上自立。 1.3 美国工业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者,美国跟得

5

2020年4月19日

很快。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一些工业领域上已经超过英国,如仪器设备等。同时,美国的铁路和交通得到巨大发展。19世纪下半叶,美国以在生产品和消费品方面的创造和创新而闻名世界。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铁生产及其生产公司的高效已被世界公认。虽然大多数关键的发现和创造主要是由欧洲人所做出的,但美国在科学的实际应用方面已经超过欧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已经在大规模生产工业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在以化学和电气工业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紧跟欧洲,在大学建立起化学、电气工程学系。到一战时,美国的大学系统已经能够很好地为以科学为基础的新型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员。尽管在二战以前美国工业研究实验室一些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仍培养于欧洲,但在1920年之后大多数已经逐渐由美国自己培养。一战前,美国在电气工业建立了第一批经典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美国的电气工程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并与电报和电子工业联系紧密,共同发展。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经济以汽车产业为核心,带动钢铁工业、玻璃工业、橡胶工业以及石油工业的发展,加强和扩展了在大规模生产方面的领先地位。在合成有机化学品、化学过程仪器和精细机器方面,美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是欧洲强有力的竞争者。早期美国的化学工业比较落后,与德国相比差距显著,可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大幅赶

6

2020年4月19日

上德国。 1.4 科学技术领域的公私合作一战期间,美国动员科学家更大范围地参与备战。19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执行机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成立,其将大学、私人基金会和政府联合在一起,创立了新的公私合作模式。虽然这种模式整体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但为后来大学科学与政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其中,以私人基金会资助科学活动的模式,在一战后得到极大发展,促进了大学科学的成长及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1.5 二战以前美国的科学技术小结在二战以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和工业研究实验室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应用领域,以农业为主。1930— 1940年,工业研究实验室已经成为美国的创新主体,期间整个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的部门比例为:政府12%—19%,工业界63%—70%,大学9%—13%。这一体系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积极响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体系内部有着自然的联系和充分的流动性,强调自下而上的首创精神,为后来美国科学技术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欧在科学上依然保持着明显的领先地位,美国依靠西欧的原始创新开展应用和发展。科学社会学家本·大卫对20世纪上半叶50项重大创造的研究表明,这个认识至少部分是错的——美国的基础科学在1920年后的增速超过欧洲,美国不但不是靠欧洲的科学开展应用和发展,而且从原始创新到最终

7

2020年4月19日

产品整个过程的能力要强于欧洲。 2、二战中政府与科学关系的变革 2.1 二战中产生出来的政府与科学伙伴关系二战是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美国科技政策研究的权威布鲁克斯教授这样说:“在工业化国家中,美国是唯一一个在研发体系和科学政策方面被二战永久地改变了的国家。”在二战以前,联邦政府仅限于根据应用目标支持科学,且主要限于政府内部机构。在二战中,美国联邦政府政策方面发生根本转变,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支持者,并在战后确定和延续下来。为应对战争的需要,美国发展、部署和使用先进军事技术的计划包含许多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门,有大量各种不同的机构和科学家参加。由于战争的规模及紧迫性,需要创造新的机制,以管理复杂的计划和最大限度地加快研发速度,协调新的研发力量以及与军队整体发展相连。在战争期间,这些特殊的机制掌握在万尼瓦尔·布什为首的一小群科学精英手中,她们代表了各个主要部门科学家的诉求。万尼瓦尔·布什在评估战争的形势时,坚信技术将在未来美国卷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战争是高度技术化的,因此不能像一战时期那样完全留给军方控制。“时代召唤相反的情况:让熟悉科学最新进展的人来熟悉军队的需要,以便她们能告诉军方什么在科学上是可能的,由此她们一起来评估应该做什么”。万尼瓦尔·布什联合科学界的精英,祈求白宫动员科学技术资源。她们设想建立的机构是这样的:有自

8

2020年4月19日

己的资金,由民间科学家管理,直接向总统报告,独立于军事部门和其它政府机构,但与之协调。1940年6月12日,罗斯福总统批准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宣布成立国防科学委员会(NDRC)。NDRC的建立开启了政府与科学关系的新时代。美国科学史家杜普雷在其名著《联邦政府中的科学》中写道:“1940年标志着联邦政府与科学关系新时代的开始。到此为止,能够在历史连续的道路上划出一条线来,这个日期把美国在这一领域前150年的经历与随后的经历划分开来。随着运行规模的彻底改变,科学令人注目地进入舞台的中央。” 一年之后,国防科学委员会扩展为科学研究与发展局(OSRD),由万尼瓦尔·布什任主任,直接对总统负责,在联邦政府负责科学的机构中占据中心位置,成为战时美国国家科学活动的“指挥部”。OSRD成功地积聚起全国科学家的力量,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美国科学政策的形成。 2.2 制度创新:经过合同联合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基本目的是把科学的选择放在科学家的手中,由科学家单独地判断研究路线的价值。这种组织结构保持了科学家的自主性。各部门的领导人来自大学或其它地方,在执行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时被赋予了广泛的自由。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并非经过行政直接控制的方式来发挥其“中心”作用,而是经过合同制来实施,这是一个科学与政府关系的重大创新。这样,学术机构和工业界就作为联邦政府的伙伴,而不是

9

2020年4月19日

直接受其控制。从此,美国政府从支持自己的研究变为经过合同支持全国更为广泛的研究。 2.3 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影响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包括原子弹早期的研制,而且还有雷达、炸弹的无线感应引信、计算机、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和用于军用药物的DDT。二战中,美国政府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者,政府R&D经费从1940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1945年的50亿美元,占全国全部R&D经费的比例由18%上升至83%。经过国防科学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建立,美国的战时动员形成了一个联结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和军方的创新网络。虽然在二战以后,战时的组织形式被新的组织形式替代,但战时形成的网络关系和人际关系依然存在,这为后来政府(军事部门)—工业—大学之间复杂而有活力的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培养了整整一代科学管理者,这些人塑造了美国战后的科技政策。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实践中所采纳的尊重科学家自主性、支持最好的科学和使用合同制等一些做法被接受和发展(如合同制后来发展出补助金等更多形式)并延续下来,构成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基础。

3 、二战以后联邦政府支持科学技术的角色转变和组织创新 3.1 联邦政府支持科学技术的角色转变二战中科学家发挥的巨大作用带来了对科学的信仰,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相信科学是一种进步的力量,能促进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进步。战后,如何

10

2020年4月19日

保持战争期间形成的科学技术力量成为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1945年,应罗斯福总统的要求,万尼瓦尔·布什完成了《科学——永无止境的边疆》(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报告,展现了科学的前景——作为“没有止境的边疆”的科学将会取代物理上美国西部的边疆,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标准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新动力。这一个报告的基本思想有:①科学进步对于保证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是不可少的;②基础研究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基础研究的发展必然会为社会带来广泛的利益;③科学共同体需要保持相正确自主性和探索的自由,以免受政治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压力,保证科学知识的进展。据此,该报告提出,联邦政府应该承担起保持科学知识进步和培养新生科学力量的职责。报告建议成立国家研究基金会(国家科学基金会最初的名字)——一个全面包括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资助机构,而且包含一个支持长期军事研究的部门。布什把大学作为战后科学政策实施的中心。布什的报告是以战争中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成功经验为基础的。联邦政府应承担支持科学技术主要责任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美国朝野的共识。布什的报告蕴含着科学的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 for science)思想:政府保证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家的自由,科学家保证研究做出发现,并会为社会带来广泛的利益。二战后,有关科技政策不同观点的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布什关于政府支持

11

2020年4月19日

科学的思想取得胜利——政府承担科学主要资助者的角色;可是,她的具体组织设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完全由科学家自主管理的支持科学发展的机构——国家研究基金会并没有取得成功。1945—1950年,长达5年关于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辩论中,为了填补科学研究与发展局解散的空白,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原子能委员会(AEC,能源部的前身)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相继开始支持科学研究,AEC不但支持大学的合同研究,而且以大学管理的实验室为基础,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实验室。待1950年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时,它只是联邦政府多个支持科学研究的部门和机构中的一个。美国事实上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大幅度支持科学的发展,大学研究体系飞快扩张。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为大学各个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这些具有特殊使命的机构,也从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出发支持大学的发展,不但支持基础研究,也对应用研究和工程系提供支持,包括材料、电子和核技术的前沿。到了20世纪50

年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已经明显居于世界的前列。正如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国的学生都去德国学习那样,现在欧洲、日本以及世界各地的学生开始来美国学习。 3.2 面对“斯普尼克”的挑战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开辟人类航天时代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尼克”(Sputnik),表明苏联在火箭和洲际导弹上的技术

12

2020年4月19日

已居领先地位,这引起了美国朝野的巨大震动。惊恐的美国迅速做

出反应,动员巨大的国力资源应对苏联的威胁。从1957年底到1958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

制定和实施国家空间发展计划;国防部成立了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1972年改名为DARPA),目的是确保开展先进技术的研发,

以满足军事需要和应对将来意料不到的技术突破性进展;成立了总

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以加强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加强了新武器的

研制;1958年11月国会经过的《国家防卫教育法案》,大大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各个层次科学教育的支持。1958年1月31日,美国也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出现后的,是美国现代科学

技术史上所谓的“黄金时期”。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先者。

在这段时间内,美国R&D经费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大幅度增长,许多时候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率。1957—1967年,联邦政府的研究支出几乎增长4倍,达到150亿美元。非国防

研究类的研究开始在联邦R&D总经费中占据较大份额,特别是空间

科学和医学。所有支持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大幅度上升,到1967年,已达到联邦总经费的14%,其中国家科学基金会达到5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支持大学基础研究经费的13%。1960年,美国共培养出6 000名科学和工程学博士,到1971年已经超过1.8万名。美国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包括产生3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

13

2020年4月19日

国的科学技术系统不但产出了核武器和洲际导弹,而且还有喷气式飞机、计算机、半导体、核能、激光、卫星通信、微波通讯、无数种消费品和医学突破等。美国开始成为现代高技术的策源地和领先者。 3.3 联邦资助科研的组织创新二战后,在科技政策领域,美国联邦政府创立和更新了一系列支持科学研究的组织机构。每一个机构都是以实现其使命而建立和发展的。例如,原子能委员会为了利用原子能开展研究,海军研究办公室的成立为了海军的发展开展研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建立是为了国防而开展最先进的技术研发。这样,美国是按照国家的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求而部署和开展科学研究的。以实现机构的广泛使命开展研究,即所谓的使命导向的研究(mission-oriented research),把研究与应用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推动了科学技术突破性的进展。例如,美国能源部长期资助放射性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带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现有美国支持科学研究的主要部门和机构——国防部、卫生和公共福利部(主要是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农业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都已经建立。多元化是美国科研资助体系的一个优势:不但为研究人员提供不同的资助来源,同时带来了竞争,促进各个资助机构改进管理;而且,对同一个科技领域,不同机构从不同的角度资助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科技进展的相互促

14

2020年4月19日

进和协同发展,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美国高技术的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令世人瞩目的高技术,成为美国的新优势,包括计算机、半导体以及后来的互联网、生物技术与医药,并影响至今。美国的高技术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相互交叉的历史故事,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一个由政府支持、大学里的科研活动、创业公司以及现有公司私人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资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如与国防相关的研发和采购、反托拉斯政策)而构成的体系中而发展的。 4.1 信息技术革命美国高技术的代表是信息技术,即计算机、半导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和。这些技术在20世纪中叶最初各自独立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在不同发展阶段,这些技术领域的突破和进展不同程度上都是由政府、大学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带来的。 (1) 计算机领域。在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就开始为军事目标支持计算机研制。1945年11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运算的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不但资助了国家早期数字计算机的大部分发展,而且持续支持这个领域的突破,且范围广泛,包括计算机分时、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联邦政府的投资还为计算机前沿研究以及大学生、研究生教育所必须的物理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联邦政府资助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科学

15

2020年4月19日

技术后来由私营企业发展成熟。 (2) 半导体技术。该技术的起源与计算机不同,是由私营企业主导发展。1947年,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创造了晶体管,带来了半导体技术的关键发展,建立了美国半导体工业。半导体技术所有的重大突破都来自于私人部门的发展。可是,美国联邦政府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晶体管创造早期,由于价格昂贵且缺乏市场需求,正是军方的采购使半导体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存活下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联邦政府将采购合同更多地给予了那些新成立的专业化半导体生产厂家。靠着政府采购和公司的创新投入,美国在半导体工业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3) 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则是一个传奇。出于应对设想中受核打击下的指挥问题,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包括封装交换、阿帕网(ARPANET,1969年)以及包括TCP/IP在内的各种协议的研究。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也投入了大量相关资金来支持大学相关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NSF开始建立连接全国大学计算机系的网络(CSNET),并建立电话拨号上网的能力,这样可交换电子信件,这是阿帕网不具有的能力。1986年,NSF启动超级计算机中心项目,将全美5个大的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建立NSFnet,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最终取代了阿帕网。1991年,NSF建立的互联网向社会开放。美国学者斯泰尔、维克托和内尔森在论到美国政府对新产业的财政支持时写道:“美国政府

16

2020年4月19日

在创造互联网上所起的作用就像一个传奇故事,可是,就像所有的传奇一样,我们必须小心地从中得出正确的信息。美国政府从来没有试图建立这样一个互联网——事实上,互联网应该是不同的、常常带着相冲突目的的政府机构所资助的大量不同项目的不断演进的结果。” 4.2 促进信息技术革命的创新体系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计算科学和通信委员会(CSTB)从20世纪90年代初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做过多个专题研究。研究表明,在二战以后,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巨大发展,部分原因是联邦政府所资助的大学研究、联邦政府和私人所资助的工业研究及在大学与工业界之间流动的人才所组建的公司,以及三者富有成效的相互作用。CSTB的报告指出,尽管IT商业化的成功使人感到工业界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但充分的证据表明,联邦政府所资助的基础研究奠定了美国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业界的许多进展是建立在政府资助的大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有时需经过相当长的孵化期。由大学和工业界开展的许多根本性、基础性研究,在10—之后产生了全新的产品类型,并成为产值丰厚(10亿美元)的产业。例如,分时操作、用户/服务计算、图式计算、互联网、局域网、工作站、图形用户界面、RISC处理器、关系数据库、平行数据库、数据挖掘、平行计算、RAID/硬盘服务器、便携式交流和语音识别等。 CSTB的研究还表明,美国政府资助能取得成效还有两个重要因素:①计算技术研究

17

2020年4月19日

受益于多个政府机构支持,包括国防部——最著名的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研究资助机构的支持。这种多样性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利益,不但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多种潜在的支持渠道,而且有助于确保对不同研究题目的广泛探讨,考虑更广泛的应用,促进技术的协同发展。②强有力的职业项目管理者和灵活的管理结构提高了计算技术研究的有效性。 4.3 促进高技术发展的创新体系在战后很长一个阶段,美国形成的创新体系从两个方面促进高技术的持续发展。

(1) 公共投入与私人投入相配合。一方面,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前景让私营企业乐观地估计到投资研发会获得利润,因此私营企业大力投资高技术研发,R&D经费也相应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等在国家战略上和国防重要领域持续投资,促进了重要领域的进展。在不同的领域,公共和私人投资情况不同。在制药、化工领域,私营企业的资助占所有资助的一半。在电子和通讯领域,资金主要来源于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和大规模的国防资助。公共和私人投资两者形成了良性互动:政府资助那些无法马上进行商业化的研究,私营企业会很好地权衡风险与回报并进行商业化研究;政府经过相关政策支持(如政府采购),确保企业发展,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条件。 (2) 人员培养和自由流动。政府资助大学研究,培养新一代青年科技人员进入企业或者创业;同

18

2020年4月19日

时,大学里的科研人员受聘于企业,或创办企业。在这种发展过程中,大学研究、工业研究和产品发展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思想和人员的流动,推动着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5、应对挑战的不断变革美国在二战后得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有其历史机遇:欧洲国家在二战中都受到极大的毁坏,而美国则获得战争带来的发展时机。二战后的25年,美国在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方面占据世界绝对领先地位,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日本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不断受到外部竞争的冲击和挑战: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挑战,的“9·11”恐怖袭击,以及当今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崛起,这些都会使得美国的科技整体实力和领先地位相对下降。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积极应对变化,不断创新,力图保持世界科技的领先地位。从某一个角度看,美国科学技术之因此得到大发展,是因为国家在受到实际的或设想的挑战和威胁时所采取的创新措施:二战时建立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打败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20世纪50年代应对苏联发射“斯普尼克”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技术经济战,是一场真正的技术较量。日本靠着政府战略规划、企业联合等手段,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最初表现在钢铁和汽车方

19

2020年4月19日

面,后来又很快扩展到被美国人视为私有的高技术产品——半导体、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在与日本争夺市场的半导体之战中,美国企业全面溃退。1980年日本企业只拥有世界集成电路市场份额的24%,到1988年已提高到了50%,而同期美国则由67%下降到38%。20世纪80年代,在电视、照相机、录音机、机械工具和机器人等美国原来领先的技术领域,日本开始占据领先地位。在日本技术经济战的冲击下,美国政府则开始改变以往对私人企业不加干预的做法,开始拓展联邦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国会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联邦机构、大学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以及促进技术转移的法案,启动了一些关于工业研发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学、联邦实验室的资助和激励计划,如小企业研究创新计划、工程中心研究计划、先进技术计划(ATP),并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部门为大学的基础研究、设备和人才培养直接投资。同时,美国企业界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组建研究与发展联盟:1987年,由14家半导体公司组成半导体制造技术公司(SEMATECH),其研究对象是新一代芯片制造系统,其核心目标是在光刻技术上赶超日本。1988年,国防部决定每年经过高级研究计划署向SEMATECH匹配资金1亿美元。国防部没有白费力气,SEMATECH为美国重新夺回世界半导体市场的领先位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92年,伴随着经济的全面复

20

2020年4月19日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及落后西方的原因

补充问题: 1.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5)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3. 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特点,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特点:宋元科技具有开创性、开放性;继续领先于世界。 影响:科技发明应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朝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4. 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传统的科学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本草纲目》等几部综合性科技著作;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不能产生,而西方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 中国:见2。 西方:①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文艺复兴运动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思想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保障。 ④工业革命的促进。 5. 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A.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B. 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C. 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 D.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E. 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

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 1、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00年(上市公司大族激光)。 2、反卫星武器技术。我国已经发明寄生虫卫星(简称寄生星)多年。现在开始向美国的一颗商业卫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国才有,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研制出来。是我国镇国之宝(上市公司中国卫星) 3、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我国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世界水电技术的最高水平(长江电力) 4、航空母舰是我国发明的。当时为了保密,没有向全世界公布。 5、常规潜艇技术,超越俄罗斯,无法被探测。 6、航天技术,长征系列火箭,太空舱,月球登陆车。 7、IGCC,煤电热联产技术,包括煤制气,煤制油技术,以及正在成熟的合成气燃气轮机。 8、高速铁路技术,引进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技术,根据中国地理现状以及50年铁路建设经验,进行改进,已经是全球第一的水平。 9、量子通信,下一代通信模式,全球独此一家,已经在合肥建有全球唯一的城域示范,任何手段都无法窃听这种通信模式,怀疑在北斗二代上也有应用。10、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西方世界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上市公司隆平高科)。 11、陶瓷技术。陶瓷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领先技术,已领先西方世界50年。 12、建桥技术。我国是造桥王国,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桥(桥梁建筑霸主中国中铁)。 13、高原铁路建设技术。青藏铁路是世界高原铁路技术难度最大的技术(世界唯一高原铁路施工商中国中铁)。 14、排灌机技术。安装在骆马湖的抽水机直径8米,计划再安装直径12米的机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西方媒体称再过20年也造不出比中国更先进的设备。 15、智能机器人技术。我国的水下螃蟹系统,是世界独有的。 16 、打水井技术。我国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7、丝绸技术。丝绸是我国的传统技术。现在仍然世界领先。 18、治理沙漠技术。我国治理沙漠技术世界领先。 19、防治人畜瘟疫技术。我国在50--60年代已经基本消灭人畜瘟疫,当时和现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20、防治SAS病技术猪流感疫苗技术。我国防治SAS病技术世界第一水平。 21、汽车发动机技术世界一流(比亚迪)。 22、治疗性乙肝疫苗技术,世界唯一(重庆啤酒下属子公司)。 23、太阳能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包括零排放冶炼多晶硅技术,代表公司,无锡尚德。 24、生物燃料技术,包括秸秆生产乙醇、丁醇,节约粮食,拓宽能源应用范围。 25、常温中低速磁悬浮地铁,已经批准在北京和深圳开建,比普通地铁节能3倍,更安静,更安全,更能适合复杂地况,将来地铁建设可能不需要象普通地铁那样要求严格的工况标准。

中国领先世界的三大技术 有此后盾可傲视全球

中国领先世界的三大技术有此后盾可傲视全球2013-4-22 11:27 来源:战略论坛评论 1 条【字体:大中小】 (一)近来,中国有三大技术突破领先世界一是3D打印技术。所谓3D打印技术实际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依照3D设计图纸直接“打印”出零部件的技术。据介绍,传统的制作方式是“去除型”,如锻造切割制造技术,是在毛坯基础上将多余的材料切割下来;而3D打印则是“增材型”,采取叠加技术,层层粘贴,直至完成所要的部件。这种方法,一是快,二是省,三是精密。据介绍,近年来,中国军事科技之所以突飞猛进,以先进战机为代表的各种尖端武器密集亮相,与中国掌握爆出了领先世界的3D打印技术有绝大关系。 二是激光制造技术。3D打印加激光切割、打磨,可以使部件完美无缺。据介绍,早在2000年前后,中航激光技术团队就已开始投入“3D激光焊接快速成型技术”研发,解决了多项世界技术难题、生产出结构复杂、尺寸达到4米量级、性能满足主承力结构要求的产品。 目前,中国已具备了使用激光成形超过12平方米的复杂钛合金构件的技术和能力,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掌握激光成形钛合金大型主承力构件制造、应用的国家。在解决了材料变形和缺陷控制的难题后,中国生产的钛合金结构部件迅速成为中国航空力量的一项独特优势,目前,中国先进战机上的钛合金构件所占比例已超过20%。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也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在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的激光制造工程中心,通过激光立体成型技术为将于2014年投产、2016年投入运营的国产客机C-919制造了钛合金翼梁,长度超过5米。除制造外,这些部件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技术进行修复,而无需重新制造,这将可以节省大量用于更换受损部件的费用。凭借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中国在航空材料科学领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前列,正因为如此,今年1月18日,国务院向“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颁发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介绍,中国激光制造技术的成功应该归功于29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最年轻的研究员林学春及其于2005年带头创建的“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

中国治沙技术世界领先

中国治沙技术世界领先 据国家林业总局的最新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由七十年代的一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减少到一点二六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的省区。 专家认为,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治沙技术正创造出显著的治沙成果。 中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林业局治沙处处长洪家宜说,目前,中国研究发明和创造了水利治沙、生物固沙、沙区飞播造林种草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治沙技术。而且拥有上万人的治沙科技人员,建立起了以沙漠化起因、过程、监测、整治、评估为中心的多学科治沙科研体系。沙漠化这一“地球癌症”在中国可以运用先进适用的治沙技术进行根治。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三,达二百六十二万多平方公里,而且仍以每年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 利用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治沙始终是国际上的难题,而中国治沙科技人员攻克了植物的选择、籽种处理、飞播期的把握等一道道难关而获得成功。现在,飞播造林系列技术的推广使造林功效提高了五倍。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累计飞播造林种草超过一百万公项。 洪家宜说,引水拉沙治理沙漠是科技人员和沙区人民的又一项创造。引水拉沙造田主要是在沙区高处开沟,低处筑坝,引水左右冲刷,借助水的力量将沙丘拉为平地,成为可以灌溉的农田和果园。 他说,钻孔深栽造林法是中国治沙的一项创造性成果,而设置沙障固沙治沙则是一项令国际治沙界叹服的先进技术。 运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治沙技术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治沙成就。林业总局副局长李育才说,中国已有百分之十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百分之二十的沙化土地得到逆转,以防沙治沙为主的造林面积达二千多万公项,治理开发沙区六百万公项,保护了过去受风沙危害严重的一千一百万公项农田。 封沙育林还使九百万公项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得到改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十八万平方公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三亿吨。

F1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F13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将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各种发现与发明、科技革命与重大进展、科学家的贡献与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等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加以研究、从中得出它的发展规律与经验教训。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启迪学生在了解中外科学技术的前提下学习前人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概况,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史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石器和火、原始农牧业、原始手工业、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2、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甲骨文、青铜冶铸、农牧业、手工业、自然科学、自然观。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冶铁采矿技术的早期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水利工程的兴建、《考工记》与《墨经》、天文学、数学、地学、中医理论的奠基、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4、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农业与水利、冶金、造纸与漆器、建筑和交通运输、纺织与机械制造、天文历法与张衡、物理学与化学、中外交通、贸易与科学文化交流、自然观。 5、熟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农业和农学著作、天文学、数学、地学、医药学和医学教育、炼丹术、化学、瓷器和冶金、佛教建筑、机械制造、自然观和宇宙论。 6、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茶和农业生产技术、雕版印刷术和造

中国科技新成就

中国科技新成就——科技成就中国梦惊闻“中国崛起”排在全球新闻第一位,我感受最深的救是中国科技的腾飞。 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科技是动力,是支撑,科技要先行,要当先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必定是科技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也必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显现身手、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科协工作要始终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这个方位,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聚焦民生福祉大舞台,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开展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强大科技梦。然而,这不是空喊口号,需要的是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要实现强大科技梦,应该要做好以下两点,这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做好的。 其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事物是在矛盾中不断前进发展的,我们不仅仅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更需要“革新”以“胜夷”。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当今中国不能是大清王国。陈旧的观念会使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大潮中不进则退,放眼看世界,放宽胸怀学习世界才是科技工作者需要坚持的。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应当让世界觉得中华民族的科技工作者不是“士别三日”才需要“刮目相看”,而是“日日”“时时”都应该刮目相看。 其二,要扬真实干。科技工作的精度要求我们不能造假,科技的成功,是经得起同行的推敲和重复的,只为一时的风光到头来只会自毁前途,从而在强大科技梦的征途上留下唏嘘。习总书记也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原地。科技工作需要不停的实践、实践再实践,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构思所谓的想法,何时才能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强大科技梦的航程中,倘若科技工作者不能真正认识问题、不能挥动船桨,即使指明灯在闪闪发光,那么我们永远也到不了梦想彼岸。 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强大科技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强大科技梦亦是,需要诸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人间正道是沧桑,强大科技梦的实现有待解决很多科技问题;乘风破浪会有时,强大科技梦在前方、路在我们脚下。

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

. . 中国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 1、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00年(上市公司大族激光)。 2、反卫星武器技术。我国已经发明寄生虫卫星(简称寄生星)多年。现在开始向美国的一颗商业卫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国才有,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研制出来。是我国镇国之宝(上市公司中国卫星) 3、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我国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世界水电技术的最高水平(长江电力) 4、航空母舰是我国发明的。当时为了保密,没有向全世界公布。 5、常规潜艇技术,超越俄罗斯,无法被探测。 6、航天技术,长征系列火箭,太空舱,月球登陆车。 7、IGCC,煤电热联产技术,包括煤制气,煤制油技术,以及正在成熟的合成气燃气轮机。 8、高速铁路技术,引进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技术,根据中国地理现状以及50年铁路建设经验,进行改进,已经是全球第一的水平。 9、量子通信,下一代通信模式,全球独此一家,已经在合肥建有全球唯一的城域示范,任何手段都无法窃听这种通信模式,怀疑在北斗二代上也有应用。10、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西方世界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上市公司隆平高科)。 11、陶瓷技术。陶瓷技术是我国传统的领先技术,已领先西方世界50年。 12、建桥技术。我国是造桥王国,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称。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桥,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桥(桥梁建筑霸主中国中铁)。 13、高原铁路建设技术。青藏铁路是世界高原铁路技术难度最大的技术(世界唯一高原铁路施工商中国中铁)。 14、排灌机技术。安装在骆马湖的抽水机直径8米,计划再安装直径12米的机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西方媒体称再过20年也造不出比中国更先进的设备。 15、智能机器人技术。我国的水下螃蟹系统,是世界独有的。 16 、打水井技术。我国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7、丝绸技术。丝绸是我国的传统技术。现在仍然世界领先。 18、治理沙漠技术。我国治理沙漠技术世界领先。 19、防治人畜瘟疫技术。我国在50--60年代已经基本消灭人畜瘟疫,当时和现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20、防治SAS病技术猪流感疫苗技术。我国防治SAS病技术世界第一水平。 21、汽车发动机技术世界一流(比亚迪)。 22、治疗性乙肝疫苗技术,世界唯一(重庆啤酒下属子公司)。 23、太阳能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包括零排放冶炼多晶硅技术,代表公司,无锡尚德。 24、生物燃料技术,包括秸秆生产乙醇、丁醇,节约粮食,拓宽能源应用范围。 25、常温中低速磁悬浮地铁,已经批准在北京和深圳开建,比普通地铁节能3倍,更安静,更安全,更能适合复杂地况,将来地铁建设可能不需要象普通地铁那样要求严格的工况标准。

1第一讲 古希腊与科学的源头(考研讲义)

第一讲古希腊与科学的源头 概述 古希腊人的科学奠定了西方科学的基础,树立了西方科学独有的风格,所以希腊人探索自然的科学成就是科学史上传奇的一页,永远令后人欣赏、兴奋、困惑。 古希腊人科学探索中的偏颇,古希腊科学与近代实验科学的本质不同,又迫使我们进一步关注近代科学传统中来自东方及中世纪宗教文化等不同传统的贡献。 一、古达科学与技术 Q1 为什么说西方科学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及其内在本质的哲学研究;在古代指的是自然知识的总汇和统称,目的是获得自然界的完整图像。 古希腊自然哲学形成了独特的理性自然观: 1)把自然看作是一个独立于人的对象而从整体看待; 2)把自然看作是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 3)力图用哲学的概念和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Q2 科学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表现、根据及补充 表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是指近代在欧洲产生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实验方法、科学组织、科学活动、科学分类等东西,现代科学体系是在欧洲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依据:1)古希腊的科学传统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2)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补充:1)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在古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创造了更精湛的日用技术、发现了更独特的科学知识、建造了更宏大的传世工程。 2)古希腊文明的建立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就。 ①古希腊人的科学研究是在融会贯通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中世纪后期,当古希腊的科学传统在欧洲逐渐复苏时,欧洲还获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古代科技知识和中古古代的四大发明。 Q3 从古希腊科学到文艺复兴的发展历程 罗马帝国崩溃-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中世纪黑暗中的光芒:在欧洲诞生了大学)-中世纪中后期的大翻译运动(帮助欧洲人从阿拉伯文献中找回了失传已久的古希腊哲学文献) 二、希腊古典时期的自然哲学 希腊人的伟大贡献:创造了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伟大传统 公元前500年:希腊开始出现最早的哲学,也是最早的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的开始。 希腊哲学是以对自然的系统的研究开始的。特点为: 1)具有强调理性和逻辑,重视真理本身价值的态度;2)使得原先零散的、实用的自然知识成为一种对于世界的体系化的理性建构。 ΔQ4 古希腊人科学成就及传统产生的原因及局限性 1)自然条件 ①古希腊地区港口众多,适于航海和贸易,为向古希腊本土之外的陆地和岛屿移民提供了方便;希腊殖民地构成了一条连绵不断的链条:这些殖民地与不同传统、风俗、制度的民族经常接触,吸收其他文化的精髓非常方便;同时殖民地也没有丧失和希腊文化的母体的联系。 ②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希腊难以建立类似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为不同流派的思想争鸣提供了可能。2)物质基础

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 作者:陈普琴学院:生命科学班级:2014级生物科学01班时间:2014.11月摘要:回顾我国古代发展,科技一直领先世界。问及原因,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我国的大统一;是文化的交流;更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关键词:封建制度、统一、文化交流、教育事业、实践。 17世纪明清之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几个文化发展的高潮: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有特殊地位,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到了隋唐时期,其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我国古代创造领先世界科技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与此用时中国古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封建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相似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国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集体的智慧得到了不断地进步。 其次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这使百姓得到了相对安定的生活,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国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由于中国民族的统一,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了统一的前提,进一步的,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共同创建了龙古代文化。明之前,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华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国古代教育也不断地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革,原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层面逐渐被打破,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聚众讲学,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教学经验至今仍在延用。我国科技就因为这些伟大的教育家而不断突破前进。 我们知道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知道实践产生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当然,所有的科技创造都来源于人类自己,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最后,一些著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他们取得的卓越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比如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将中国古代的科技推向高潮,面向世界。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个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2014年初統計) 2010年,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就已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3年底,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排名第一的前20个主要工业产品情况: 1.生铁2013年中国的生铁产量为6.58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与1978年中国生铁产量3479万吨相比,增长了17.9倍,翻了将近9番。 2.煤炭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为全球最大产煤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为1978年 6.1亿吨的6.6倍。 3.粗钢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 7.17亿吨,占全球15.5亿吨粗钢产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与1978年的3178万吨相比,增长了21.6倍,翻了10番半。 4.造船2013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6021万吨,虽然受全球主要是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中国造船 5.水泥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排名世

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万吨的33.5倍。 6.电解铝中国的电解铝产量为1988.3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7.化肥2013年中国化肥产量6840万吨,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78年869.3万吨的7.9倍。8.化纤2013年化纤产量793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平板玻璃产量7.14亿重量箱,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工程机械销售总额达59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3%。9.汽车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1927.18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是1978年14.91万辆的129.25倍。10.彩电2013年中国的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48.8%。彩电装配 11.手机2013年中国的手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70.6%。12.集成电路2013 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90.6%。13.黄金更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14.贸易总额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82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与1978年的167.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惊人的230倍。15.科技人力资源截至2009

北师大版七上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1[教案设计].doc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2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1.教材分析 木课是木册书笫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屮的一课。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木课共分三个子目,即祖冲z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瓯的成就。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及学习中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难点是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索,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彖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行待正确引导。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屮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木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杳阅到,因而学生的白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1.课稈标准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叙述祖冲Z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Z,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悄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度量衡领先世界

中国古代度量衡领先世界 1、最早的度量衡器具商代骨尺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骨尺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出土的商代骨尺的长度分别为16.95、15.78、15.8厘米,相当于中等身高者伸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是商代一尺长度之参考。尺面十等分刻度线表示寸,而寸再十等分为分。 布手知尺的原型商代骨尺 图1布手知尺的原型商代骨尺 2、记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栗氏量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11年)齐国制造的标准量器“栗氏量”,可谓应用了当时数学、物理学以及冶金等方面的最新成就而制造。栗氏量器已不存,但《考工记》中对栗氏量作了详细的叙述:“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fu釜〕,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概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 这段文字简要地阐述了制造标准量器的技术要求:铜量铸作的工艺过程、量器的形制、各器的规格、尺寸、容积以及校准的方法等。“金锡”是指青铜,即铜和锡的合金。古代度量衡器多用青铜制造。

青铜冶炼精纯之后,便可以铸成量器。 栗氏量包括鬴、豆、升三量,鬴是主体,呈圆筒形,深一尺,底面是边长为一尺的正方形外接圆。圈足深一寸,容一豆;两侧有耳,深三寸,容一升,即“以度审容”。 栗氏量不仅有尺度、有容积,还要求有一定的重量,即“重一钧”,这样便可以从一件器物上得到度量衡三个单位的量值。根据《考工记》记载,第一步“权之”,把铜锡金属按比例熔炼成青铜合金,用天平称出它的重量m;第二步“准之”,用排水法求得青铜合金的体积v,从m和v可以求出其密度ρ(ρ=m/v);第三步“量之”,根据设计要求做出一定容量的量器模型,同样用排水法求得模型本身的体积。体积乘以密度则为此金属量器的重量。如果容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可以调节模型的厚薄,然后用模型翻砂成型,经过浇铸,修整成器,使它达到设计要求。这种用水来测定物质比重的方法与阿基米德所用方法同出一理,可是中国劳动人民用这种方法却比阿基米德至少早了一百多年。 3、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在公元前344年设计制造,现藏上海博物馆。由于栗氏量已失传,商鞅方升是现存最早“以度审容”的标准量器。 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的标准器商鞅方升 图2现存最早的以度审容的标准器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内口长12.4774厘米,宽6.9742厘米,深2.323厘米,

2018年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年科学技术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12一级学科名称:科学技术史 一、学科简介 20世纪60年代,王鹏飞、冯秀藻、陈学溶等老一辈气象学家开拓气象科技史领域。1983年成立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史志委员会,挂靠我校。2011年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组建科学技术史研究院,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点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以历史气候、地理、海洋、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研究见长,气象科技史方向独树一帜。在国内率先开展传统工艺理论体系与振兴路径探索,在造纸术起源与演变、传统工艺调查和古代科技交流传播研究等国内领先。 学科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七。已建成两个省部级平台:省部级(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省重点序列);四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拥有研究人员28人,其中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2012年以来共发表CSSCI、SSCI、SCI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40部、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60多项。 研究生优质就业率名列前茅,供职于国家级或省部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多数已成为本部门业务骨干。 二、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史学科旨在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科研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备在科学技术史、科技考古、科学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方向一:气象科技史 2、方向二:技术史与传统工艺 3、方向三: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4、方向四:科学技术与社会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雷达技术获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08月09日 09:18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孙自法)他31岁获得中国雷达学会最高奖“申仲义雷达奖”、32岁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6岁担任国家一类骨干雷达研究所所长、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领衔的团队通过创新突破和军民融合,打造出“中国雷达第一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推动中国雷达技术和公共安全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他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电科38所)所长、解放军总装备部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吴曼青。 咬定“雷达技术创新”不放松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刚刚踏出校门的吴曼青就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试验系统”研究工作,将中国双基地雷达研究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世纪末90年代中期,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吴曼青率先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个数字T/R组件及首个数字阵列雷达试验系统;2003年,吴曼青团队研发出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体制,研制成功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式产品。 解放军某重大装备的研制,在技术引进上遭受重重阻挠。2002年,吴曼青团队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部该型装备,改变了中国在该型装备发展上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5年,吴曼青又率先提出采用全新体制的新思路,并亲自担任该项目总设计师,部署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研制工作,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创新,标志着中国该项雷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军方和业内专家评价称,该项目取得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雷达发展史上罕有先例,是解放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范例,为解放军立足国产平台、发展先进装备,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必将对解放军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和先导作用。 吴曼青及其团队始终坚持将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的空白点、薄弱点作为中国电科38所的科技创新布局方向。2001年前后,他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需求,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布局为该所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成立初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该项技术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近代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将科学从宗教迷信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需求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政府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为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保证了科技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重视实践、勇于奉献、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果。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新世界观和哲学观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与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发展了他的学说,伽利略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因此他成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2、综合化阶段:19世纪前期电磁学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与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综合化的表现。3、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学科。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1、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十六、十七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4、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5、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迅速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促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中国与世界的四大科技差距

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看来,成为创新型国家要有一个度量和体系。我国是按照四个方面来进行测量的: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量的比重;对外国技术的依存度;一个国家的专利总量、论文总量;广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就是在整个GDP的增长过程中,扣除了资本的贡献、扣除劳动力的贡献等因素之后,剩下的那一块广义的科技贡献率。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讲,我们的差距都是不小的。” 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的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明确未来我国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 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看来,成为创新型国家要有一个度量和体系。我国是按照四个方面来进行测量的: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总量的比重;对外国技术的依存度;一个国家的专利总量、论文总量;广义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就是在整个GDP的增长过程中,扣除了资本的贡献、扣除劳动力的贡献等因素之后,剩下的那一块广义的科技贡献率。“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讲,我们的差距都是不小的。” 研发投入较低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 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 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 占世界GDP的92% 中位居第24位 处于中等水平。 王元介绍,2004年我国研发投入比例占到GDP总量的1.23%,而发达国家对于研发投入的比例大概占到GDP的2.6% 2.7%左右,甚至达3%,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到1998年为0.69%,2000年以后有所回升,但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投入研发的比例在逐渐增加,2000年超过了50%,2004年达到66%左右。王元认为,这说明在整个研发投入的动力机制中,增长的基础在发生变化,企业作为一种追逐利润的主体,愿意将钱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这种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增加,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信号。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 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我国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

斯坦伯格钢琴-世界领先的德国钢琴制造技术

斯坦伯格钢琴-世界领先的德国钢琴制造技术 低调的王者,世界领先的高端制造技术,斯坦伯格制造冲击中高端钢琴市场半壁江山! 十年磨一剑,长久以来默默低调地专注于钢琴音色美学研究,潜心高端钢琴制造的斯坦伯格钢琴公司,自2005年起频频强势出击,为的正是攻占中高端钢琴市场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 斯坦伯格钢琴公司技术副总裁Wolfgang von Goethe 沃尔夫冈·凡·歌德进一步解析,除“质量问题包换”的金牌承诺外,斯坦伯格一直实施的“音源和机芯三年免费服务”政策继续有效。至此,斯坦伯格钢琴公司成为全行业首家推出“三年免费服务,质量问题包换”标准的专业型企业。 斯坦伯格钢琴公司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Howard霍华德认为此举将引发中高端钢琴市场新一轮的品质竞赛。斯坦伯格公司不断提升服务门槛,从中体现了斯坦伯格对于自身品牌、产品、服务的多重自信;对消费者而言,购买斯坦伯格钢琴,不仅感受了德国传统钢琴制造技术的厚实与稳重、在体会德国制造先进技术带来的舒适体验的同时,也享受了斯坦伯格公司提供的后顾无忧超值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斯坦伯格钢琴的品牌价值;对行业而言,斯坦伯格公司此次的金牌服务升级必将再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斯坦伯格钢琴公司技术副总裁Wolfgang von Goethe 沃尔夫冈·凡·歌德称,斯坦伯格之所以敢做出“三年免费服务,质量问题包换”的金牌承诺,是源于斯坦伯格对自身制造技术.声音美学研究实力和产品性能质量的绝对自信。同时,这一承诺也是斯坦伯格保证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在高端音色表现力、引领行业顶尖水平升级的职责所在。据Wolfgang von Goethe 沃尔夫冈·凡·歌德介绍:过去10年,斯坦伯格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从来不设上限,从2003年起,斯坦伯格一直是钢琴行业高端人才引进.制造设备与技术研发投入资金最多的企业之一。此外,在钢琴质量控制环节,斯坦伯格制造标准之严苛早已得到众多专家级钢琴教授的公认:2005年,斯坦伯格A6和KU280推向市场以来,中国产区的斯坦伯格Sterinborgh 钢琴不断受到世界级钢琴大师Maksim Mrvica(马克西姆·姆尔维察).Paul Europe Leningrad (保罗欧格勒).Johan Schmidt(约翰-施密特).石叔诚.盛中国.濑田裕子.刘诗昆.(现代肖邦)秦川.盛原等众多专家教授的青睐; 市场人士分析,斯坦伯格公司此次出招还意在施展挤压战术推动行业洗牌。由于高端钢琴售后服务是新兴概念,缺乏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品的优劣。所以,斯坦伯格公司高层认为,斯坦伯格公司此次承诺,将为消费者树立了一个直观可信的产品质量标准。具有过硬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的企业才能做出“三年免费服务”的承诺,并在这场升级战中胜出,而技术和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企业,最终会成为“退潮后的裸泳者”。业内专家高先生表示,斯坦伯格做出“三年免费服务,质量问题包换”的金牌承诺,将使得我国钢琴行业整体水平迅速提高。 斯坦伯格钢琴-领跑行业的德国制造技术 音色: 声音表现力是高端钢琴制造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一直以来,斯坦伯格公司致力于钢琴声音表现力技术的研究:从独创的五音递进式拨音法,提高单位音色集中和声音表现力控制量;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秘密【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

超美国11倍!麦肯锡176页报告解读数字中国领先全球的 秘密【附下载】智东西内参 看点:到2030年,数字化将转变并创造高达45%的行业总收入。12月4日,麦肯锡发布了长达176页的中国数字经济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2016年交易额占全球40%)和数字支付(2016年个人消费交易额交易额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已经领先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占的1/3,独角兽价值约占全球43%;2014至2016年间风投金额达770亿美元(占全球19%)。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麦肯锡的数字中国调研报告,从国际地位、数字化进展、背后的驱动力,以及政策和商业环境五大维度出发解读国内的数字化生态及其潜力。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MGI-Digital China: Powering The Economy To Global Competiveness),可以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回复关键词“nc210”下载。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数字中国引领全球 从一些传统的衡量方法来看,目前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在全球仅仅居于中游,在2016年世界银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指数”中位列50(共131个国家),“网络就绪指数”第59(共139个国家)。这是以以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依据的。然而,从数字化应用和创投体量来看,中国已

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大国,在数字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净出口(过去五年连续保持年均100-1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正在改写全球数字化的格局,并为远在海外的创业公司提供支持和启迪。▲中国的数字经济引领全球电子商务和数字 化支付方面:十年前中国的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过40%,据估算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移动支付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渗透率也在迅速增长,从2013年的25%提升到2016年的68%,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 于美国的11倍。▲中国对关键数字技术的风险投资位居世界前三创业和投资方面:全球262家“独角兽”中,三分之一是中国公司,占全球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的43%;在金融科技领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独角兽”中就有9家是中国企业,而且占据了全球金融科技企业总估值的70%以上;中国风投行业从2011-2013年的120亿美元(占全球6%)迅速增至2014-2016年的770亿美元(占全球19%),此间对外风险投资总额达到380亿美元(80%流向发达经济体,75%流入了数字化相关行业)。中国有多数字化? ▲中国各领域数字化指标(资产、用例和劳动力三大维度) 上面的麦肯锡的中国数字化指标,揭示了中国22个领域的5大数字化发展阶段:1、ICT(信息通信技术)、媒体(数字内容提供商和出版商)和金融(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