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BI)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智能(BI)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智能(BI)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智能(BI)项目

第一章、商业智能(BI)项目总体介绍

第一节、项目名称

商业智能(BI)项目

第二节、商业智能(BI)概念

商业智能又名商务智能,英文为Business Intelligence,简写为BI。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这里所谈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等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可以认为,商业智能是对商业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insight),促使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商业智能一般由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商业智能的实现涉及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及应用,其基本体系结构包括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三个部分。

因此,把商业智能看成是一种解决方案应该比较恰当。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第三节、项目产生背景

(一)急切的分析型需求

中国经济经历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20年,在2000年前后,很多企业都陆续积极建设核心业务系统,电讯行业的计费系统、生产制造的MES、零售分销行业的ERP系统等等都基本在这一时期快速得于实现,这些系统是让操作人员在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资金流得到严格控制和监管。

随着这些系统的完善特别是业务系统数据的积累,公司业务分析及决策人员越来越发现,基于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的各种分析对其决策非常有帮助,在工作过程中有越来越依赖系统数据的趋势,这一时期其分析工作普遍是如下流程:

1、先从业务系统导数据到Excel,然后通过灵活的Excel进行加工,最后生成漂亮的报表;

2、生成的报表除了支持自己工作之外,还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和领导。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业务系统压力大:业务系统数据量越来越大,从业务系统查数据导数据越来越慢,并且频繁的导数据,把业务系统也给拖死;

2、手工报表时间长:导数据,再加上Excel数据加工时间,通常,出个周报、月报最少需要1-2天时长,耗时太长;

3、数据不统一:每个部门都有分析人员,大家都在各自出报表和做分析,数据和分析结果难于共享,并且汇总到领导那里数据容易“打架”,数据不统一;

4、决策难于深化:大量时间在做数据处理,没时间分析,分析发现问题之后难于做相关分析,除非再花几天时间;最终造成员工很忙,领导很急;

在电子商务行业,其核心数据还是一些日志,比如点击日志、搜索日志等等,这些数据一开始就非常庞大,相比较传统行业还可以导出来Excel处理,在这个行业,Excel的数据支撑能力是无能为力的,只有BI起来之后才可能做的了该类分析。

这些问题在业务系统运营之后都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发展快的公司带来数据量的激增,问题更加明显。

(二)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BI支撑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还是快、精、准,几个基本要求都需要BI的强力支撑:

1、快,要求自上而下的实时把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需要BI支持,特别是高层领导对全公司问题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就需要把各种流程控制系统里面数据拿出来进行分析,发现异常;

2、精,能对问题追根溯源,需要BI的向下钻取、向上汇总、交叉分析、关联分析等基本技术支撑,否则看到问题也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3、准,还就是要求问题落实到人,问题出在谁身上?谁该受到惩罚?谁该进行工作改进?

(三)数据里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优化升级

数据-知识-操作-数据这样一个信息闭环其实就是实践-总结-再实践的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数据到知识的一步那就是简单重复的操作,而加入知识总结这样一个分析之后的实践,则是有提升的实践,其必然结果是促进我们工作不断得到修正和优化。所以说BI系统对数据进行知识化是企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需求。

(四)知识还可以产品化

在电子商务行业,不论是B2B还是B2C,知识可以提升网站的友好性,让网站设计者了解用户的习惯和行为,设计符合用户操作的流程和功能;根据买家的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可以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和采购效果,提升他们对网站的认可度;另外对于卖家来说在网站进行推广之后,迫切希望知道有没有效果,改进机会在哪里?

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BI把数据提取为知识,这些知识将提升网站对买卖双方的支持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对部分知识进行产品化,为电子商务企业在搜索排名等功能性收费之外创造第二条盈利模式——知识收费。

第二章、商业智能(BI)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现有市场状况及需求状况

制造业是商业智能的重要市场

Manufacturing Insights(IDC 公司附属公司)的报告显示,由于市场全球化和自由化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复杂性,亚太区(不含日本)的许多制造商继续对IT 进行投资,以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地控制不断增长的业务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在华建立了生产基地,降低成本并占领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些制造商需要对主要的IT基础架构、应用和服务进行投资以使其运营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并获得领先优势。这将继续促进中国和海外制造商的制造业IT投资。在对基础架构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大型市场的许多制造商将继续对企业资源管理(ERM)和商务智能(BI)解决方案进行投资,从而为更好的内部协作和决策制定提供基础平台。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发展商业智能已成为必然。随着基于互联网的各种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将收集越来越多的关于客户、产品及销售情况在内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未来。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推动了商业智能的进一步应用。

从行业发展来看,商业智能作为业务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其发展是以较为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和稳定的业务系统为基础的。商业智能未来的应用与行业内信息化的基础状况密切相关,以制造型企业为主,其次是流通企业,这两个领域将是商业智能不可忽视的新市场。企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商业智能产品将会与ERP 和CRM等管理软件进一步融合。

第二节、企业效益分析

商业智能帮助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快速,准确的决策,迅速的发现企业中的问题,提示管理人员加以解决. 但商业智能软件系统不能代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不能自动处理企业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智能系统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必须看到,商业智能为企业带来的是一种经过科学武装的管理思维,给整个企业带来的是决策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的及时性,以及发现那些对手未发现的潜在的知识和规律,而这些信息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不能快速,准确地指定决策方针等于将市场送给对手,不能及时发现业务中的潜在信息等于浪费自己的资源.比如: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发现各类客户的特征和喜欢购买商品

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精确的促销活动或向客户提供更具有个性的服务等,这都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商业智能(BI)发展趋势

与DSS、EIS系统相比,商业智能具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商业智能市场持续增长。随着企业CRM、ERP、SCM等应用系统的引入,企业不停留在事务处理过程而注重有效利用企业的数据为准确和更快的决策提供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带动的对商业智能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商业智能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功能上具有可配置性、灵活性、可变化性

BI系统的范围从为部门的特定用户服务扩展到为整个企业所有用户服务。同时,由于企业用户在职权、需求上的差异,BI系统提供广泛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从简单的数据获取,到利用WEB和局域网、广域网进行丰富的交互、决策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和使用。

2、解决方案更开放、可扩展、可按用户定制,在保证核心技术的同时,提供客户化的界面

针对不同企业的独特的需求,BI系统在提供核心技术的同时,使系统又具个性化,即在原有方案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代码和解决方案,增强客户化的接口和扩展特性;可为企业提供基于商业智能平台的定制的工具,使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使用范围。

3、从单独的商业智能向嵌入式商业智能发展

这是商业智能应用的一大趋势,即在企业现有的应用系统中,如财务、人力、销售等系统中嵌入商业智能组件,使普遍意义上的事务处理系统具有商业智能的特性。考虑BI系统的某个组件而不是整个BI系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比如将OLAP 技术应用到某一个应用系统,一个相对完整的商业智能开发过程,如企业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原型系统开发、系统应用等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4、从传统功能向增强型功能转变

增强型的商业智能功能是相对于早期的用SQL工具实现查询的商业智能功能。前应用中的BI系统除实现传统的BI系统功能之外,大多数已实现了数据分析层的功能。而数据挖掘、企业建模是BI系统应该加强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系统性能。

5、市场增长强势不减

BI软件市场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增长。在2000年,即使是经济不景气的一年,BI软件市场仍然增加了22%,达到了36亿美元。到2005年时,这个市场将以27%的年平均增长率发展,届时将会达到118亿美元。在这个市场中,终端用户查询、报告和OLAP工具占绝对主流,达到65%。用户希望从他们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遗留系统中发掘他们的数据资产,因此对BI软件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些需求推广来看,说明企业正逐渐摆脱单纯依赖于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而是明确要利用软件来帮助自己,依据企业数据做出更好、更快的决策。

此外,对分析应用需求的增加将持续刺激对商业智能软件的需求。这些软件主要用来进行复杂的预测,得出相对直接的执行报告,另外也包括以多维分析工具为基础的客户分类应用。

6、商业智能解决方案走向完整

第四节、现有商业智能(BI)产品的优缺点分析

1、市场现有厂家状况

目前,国际上大的商业智能公司,主要有IBM和微软,Oracle、Sap等,国内主要是用友和金蝶

2、各大厂商的优势

现列举最著名的两大商业智能(BI)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例:

IBM

IBM提供了全面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包括前端工具、在线分析处理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企业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器和数据预处理工具等。结合行业用户

的业务需要,IBM还向用户提供面向政府、电力、金融、电信、石油、医疗行业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IBM Cognos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基于已经验证的技术平台而构建的,旨在针对最广泛的部署进行无缝升级和经济有效的扩展,能满足各类型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Cognos10扩展了传统商业智能的功能领域,通过规划、场景建模、实时监控和预测性分析提供革命性的用户体验。该软件已将报表、分析、积分卡和仪表板汇集在一起,并支持用户在微软Office等桌面应用程序中分发商业智能数据,以及向移动智能终端(例如iPhone、iPad、安卓手机、BlackBerry等)交付相关信息。

微软

商业智能工具能帮助您分析业务流程,找出需要改进之处,并迅速根据条件的更改做出调整。Microsoft Dynamics CRM[7] 能够提供可视化工具和报告,帮助您根据所了解的情况采取行动。

在整个企业和供应链范围内采集信息,并在集中统一的位置进行编辑;

使用直观易用的仪表板实时查看重要的绩效指标;

将CRM 功能映射到特定模型上,如精益生产和准时制(JIT)库存策略;

将Microsoft Dynamics CRM 解决方案与ERP、车间控制、存货、财务及销售订单处理等用户现有的系统进行整合;

提供关于客户报价、订单以及服务查询的实时更新。

3、中小企业的痛点

大型商业智能(BI)厂商的优势虽然非常之多,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要使用大厂商的产品,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大厂商的商业智能(BI)产品,功能完善,但同时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操作人员和后台维护人员才能使用,并且使用流程非常繁杂。很多功能其实企业在使用中并未使用,但在产品设计初期都设计到产品中,不能剥离,这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

大型厂商的商业智能产品使用成本非常之高,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上千万的使用费,将很多有此想法的中小企业拒之于千里之外。比如在我们与oracal,sap 接触的过程中了,以及与湖南现有一些大型企业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大

厂家一般一套系统,都是在500W-1000W之巨,象有些大型企业更是高达上亿的费用。

实施周期长,一般大型厂商的BI系统实施周期动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时间一长,市场可能已经变化。

4、中小企业商业智能(BI)需求分析

大的商业智能(BI)厂家紧盯的是国内的大型企业,他们的BI产品功能完善,价格高、实施周期长,总而言之就是好用又贵。目前来看,他们的目光肯定不会放到中小企业的身上,那么中小企业是不是就没有需求呢,答案是否定的,请看下面几段话:

A、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26日在西安举行的“2010中国(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宏任说,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这充分表明,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此外,朱宏任表示,目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来自“东方财富网”)

B、从商务智能的应用规模和应用现状以及预计的市场走势上来看,商务智能产品的应用前景很广阔。根据目前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商务智能技术与管理软件的融合应该是必然的趋势。商务智能技术与财务软件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融合,将会促进管理软件产品和商务智能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随着中小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对于信息的需求和快速决策的需要以及从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的愿望,使得企业的决策者会认识到商务智能的对于企业发展、赢得竞争地位和获取市场、满足顾客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商务智能软件提供商来说,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需求提供柔性化的、可订制的、灵活的商务智能产品就成为关键。另外,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掌握和灵活

运用商务智能技术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商务智能人才的缺失也是国内商务智能市场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摘自CIO时代网)

中小企业的数量如此之大,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对产品、客户、销售数据、人力资源、财务成果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一款价格实惠,又适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商业智能产品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第三章、商业智能(BI)目标定位及发展规划

第一节、产品定位

国际大厂商的优势是:在咨询、实施、开发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但他们目标群体定位为跨国公司或者是全国性的公司进行。为这些公司提供商业智能项目的开发、实施、咨询和服务。因此在这些大公司业务的拓展上,我公司与这些国际性公司上毫无优势。但是国际性公司的缺点是,运营成本高,他们只能去寻找大型公司进行合作,而中小型企业,目前并不是他们的经营目标,因此我公司要找准这个市场空档,定位为:专业为中小型企业商业智能开发、服务的公司。

除了抢占大公司顾及不到的市场外,可利用我公司在数据仓库建立、提取、转换、清洗、加载这一块的优势,以及本土化、方便服务客户这一优势,展开与第三方厂商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简而言之,我们的产品定位就是:开发一款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完善、使用简单、实施快速、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想用,而且用得起的商业智能产品。

第二节、阶段性发展规划

1、产品研发期

产品研发期,公司主要以现有客户为基础,通过OLAP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装载、建立数据仓库,同时根据跨平台业务查询需要,建立多维数据集。最终利用报表工具,转换成客户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数据。对客户现有业务进

行多维度,跨平台的分析、整合。并最终形成商业化产品,和一整套开发理论与开发模式。

2、产品推广

形成完整的开发理论、开发模式后,我们即将产品面向市场进行推广,前期主要面向湖南全省制造、零售业客户,以每年三到五个大客户的速度推进。在对公司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材料商品数据形成完整的分析方法后,逐步加强产品研发力度,不断完善前期产品中的不足。

3、产品成熟与经销商合作期

在有三到五个成熟客户的,并有完整的实施理论、实施方法和开发模式的情况下,在全国寻求合作,与现有ERP经销商、咨询顾问公司展开合作。

第四章、商业智能(BI)应用产品设计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商业智能(BI)管理方案综述

商业智能(BI)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桌面+指标+报表”三位一体方式,为企业的运营监控提供一个集成平台,能够收集销售、客户、产品、渠道的信息和数据,从采购、生产、库存、销售、客户、人力、财务等方方面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运营流程分析和监控,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和市场管理水平、增强对收益和利润的洞察力及成本控制力。同时,将企业内ERP系统、财务系统和其他资源中数据汇聚在一起,创建统一、集成的数据中心,提供跨年度、距业务、跨模块的整合数据,帮助企业决策人员实现跨模块的业务关系分析,为准确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帮助企业管理决策者全面提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全面的制定有效决策,获得丰厚的利润。

第二节、管理方案构成

智能平台+财务主题分析+成本主题分析+预算主题分析+供应链主题分析+生产主题分析+HR主题分析+分销分析+零售分析+管理门户

第三节、解决方案

商业智能(BI)管理方案架构包含四个层次,数据整合层、商业分析平台层、设计层和应用层。针对很多企业数据量比较大,对系统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特性,商业智能在数据仓库之上单独建立多维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多维建模,提高分析速度和效率。

1、方案对策

1.1诊断问题:如何运用决策模型辅助企业科学决策

对策一、涵盖各项经营业务的监控与分析

通过各业务主题分析,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资金/成本/预算、采购/销售/库存/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业务的经营状况,通过全面的信息掌握更好的帮助决策者正确决策。

对策二:经营模拟实现对未来经营的预测

采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企业利润、成本、费用、价格、销售数量等关键因素的综合分析,以数据模拟的方法,直观的以图、表方式,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的状况。

对策三:决策模型辅助管理者决策

预置的管理决策模型,可以科学的指导企业新产品开发、预算目标制定,为企业利润价值分析、成本费用控制方向等提供指导方向。

1.2 如何保证企业战略在经营执行中的落实?

对策一:将企业战略目标落实为经营绩效指标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思想,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各项绩效指标落实到企业实际的业务执行当中,通过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设计,企业可实时的掌握经营执行中的各业务状况,及时纠正影响经营战略的经营问题。

对策二:结合预算实现KPI监控

通过将战略化为经营指标,同时将指标借助预算管理与企业各项业务执行相结合而实现对绩效指标的控制,从而保证经营不偏离目标。

1.3 如何快速、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销售、采购、生产经营、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状况?

对策一:通过财务主题、销售主题、生产主题、供应主题、HR主题,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销售、生产、采购、库存、人力资源等关键信息,以及对关键指标的预警。

对策二:及时掌控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库存、人力资源状况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如企业资金状况的监控,企业可以通过指标、资金收支报表、资金日报表等关键资金报表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还可通过历史数据模拟预测未来企业资金情况。

对策三:业务的多维度分析

从地区、组织、客户、产品、业务员等不同分析角度,全面剖析收入、生产、销售量、采购量、库存等关键业务指标,从而发掘企业运营中的真实问题与潜力。

对策四:预算执行差异分析

将企业财务经营数据与预算结合起来,可实时帮助管理者真实的掌握与计划目标的差距,通过预算差异分析、预警、有效的指导企业的控制与目标达成。

1.4 如何进行商品的数据挖掘的价值分析?

对策一:商品关联分析

通过后台大量的数据集结、运用数据关联分析算法,进行商品关联分析,推荐商品搭配销售策略。

对策二:商品牲推荐分析

通过客户的特征分析,运用数据挖掘算法,找出和客户特征匹配的商品,进行精准营销。

第四节、方案应用价值

商业智能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多业务数据的汇总、整合、分析,为企业提供真实全面的运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客户、产品、市场和渠道的可盈利性,便于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制定有效的决策,并从现有投资中实现丰厚的回报。商业智能(BI)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以下价值:

4.1 战略掌握:从平衡计分卡出发,为企业领导提供核心业务和流程的指标分析,帮助领导全面掌握集团主业经营、管理状况等,使管理层决策更科学准确。

4.2 风险预警:对主要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实时风险预警,有利于企业领导有针对性地、预见性地做出应对战略与策略决策和部署。

4.3 业务分析及预测:建立面向不同业务应的分析主题,对下属板块业务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以及数据挖掘和预测,支持企业运营管控和管理决策。

4.4 数据整合:有效实现企业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统一,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统一和共享,满足企业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

第五章、SWOT分析

第六章、经费预算

1、本项目资金支出主要分为前期开发资金支出及发展和推广资金支出;

2、前期资金出主要由人员工资和办公设备投入组成;

人员工资费用支出详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