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质量与密度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质量与密度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质量与密度实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体积是50cm3,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10N/kg.

(1)图2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2)小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3中的图线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根据上述结论,小明对弹簧测力计刻度进行重新标度,将图2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它的零刻度应标在______N处,用它测量时,待测液体密度ρ液应不超过

______g/cm3;

(4)用此密度秤测量时,若物块未完全浸没,则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______;

(5)原物块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记为m0、V0、ρ0,将原物块更换为下列哪些物块后,可以提高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你选择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质量为m0、密度比ρ0小的物块

B.质量为m0,密度比ρ0大的物块

C.质量比m0大而密度比ρ0小的物块

D.体积比V0小的物块.

【答案】0.5 1 ③ 1.5 3 小 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物块的重:G=1.5N,

物体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G-F=1.5N-1N=0.5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G排=F浮=0.5N,

排开液体的质量

0.5

=0.0550 g10/

G N

m kg g

N kg

===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物=50cm 3,

液体的密度:

33501/50m g g cm V cm

ρ=

== (2)由F 浮=G-F 和F 浮=ρ 液gV 排可得,F =G -ρ 液gV 排,F 与ρ 液图象与③符合;

(3)当密度为零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零,根据F 浮=G-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所以它的零刻度应标在1.5N 处; 物体的重力是1.5N ,所以液态对物块产生的浮力最大不能超过1.5N ,由F 浮=ρ 液gV 排可得,

333631.5310/3/g 10/5010F N

kg m g cm V N kg m

ρ-=

==?=??浮液 (4)若物块未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gV 排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偏小,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小;

(5)要想提高液体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可以减少分度值,增大重力,需要增大m 0质量,或换用密度比ρ 0小的物块,故选AC .

2.小明和小华想探究一角硬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决定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一角硬币材料的密度。

(1)小明选取了5枚相同的硬币,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得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__cm ,再将5枚相同的一角硬币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计算出硬币的总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这5枚硬币的总质量m ,最后根据密度公式m

V

ρ=

计算出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测得硬币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大”或“小”),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2)小华的测量步骤是:a .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1h ;b .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塑料碗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2h ;c .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玻璃筒内的水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3h ;

①硬币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

②若将测量步骤b 和c 对调(即将沾有水的硬币放入塑料碗中),测得硬币的密度为

ρ',则ρ'__________ρ(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95 小 所测体积偏大

21

31

--h h h h ρ水 等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中可以看到,0到7.80cm 这段距离有4个直径,所以硬币的直径是

7.80cm

1.95cm 4

d =

= [2][3]因为硬币的表面凹凸不平,它们重叠时有空隙,则所测的体积会偏大,根据密度公式

m

V

ρ=

可知,密度将会偏小。 (2)[4]由题意可知,只把塑料碗放进去时,碗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平衡,即

11G F gV ρ==碗浮水排

当在塑料碗中加硬币后,可得到

22G F gV ρ==碗和硬币浮水排

两式相减可得

()()212121----5G G F F g V V gS h h G ρρ====碗碗和硬币浮浮水水硬币排排

那么一个硬币的质量是

()

21-5

G S h h m g

ρ=

=

硬币水硬币

从题中条件还可以知道,1个硬币的体积是

()31-5

h h S V =

硬币

硬币密度是

21

31--m h h V h h ρρ=

=

硬币硬币水

硬币

[5]先进行步骤c ,这时水面是h 3,硬币取出后,硬币上带有一部分水,玻璃筒内的水面会下降一点,小于h 1,带有水的硬币放在碗中时,这部分水的重力会让玻璃筒内的水面重新恢复为h 2,那么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硬币质量是正确的;先进行步骤a ,再进行步骤c ,则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硬币体积也是正确的;根据m V

ρ=

可知,测得硬币的密度'

ρρ=。

3.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聪同学一组的具体操作如下:

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聪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_。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用量筒测得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算得其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4)小聪根据所测数据,在下图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 ,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 ,若A ρ、B ρ分别代表石块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A ρ________B ρ(选填“>”、“=”或“<”)。

(5)对实验进行评估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 .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小 B .先测石决体积,后测石块质量,测出的密度偏大

(6)小华同学组调节天平平衡时,无论怎样调节指针都偏左,小华想了个办法:往右盘放了一个合适的小橡皮,再调节平衡螺母,终于使天平平衡,完成了实验,可是同学们认为这样误差会很大。若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答案】游码归零(合理即可) 右 62 3.1×103 < B 仍然准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归零这一步骤。

(2)[2] 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3]由图乙可知石块的质量为

50g10g2g62g

++=

[4]由量筒读数可知石块的体积为

80mL-60mL=20mL

根据密度公式

m

V

ρ=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2

33

53

62g 6.210kg

3.110kg m

20mL210m

m

V

ρ

-

-

?

====?

?

(4)[5]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根据A、B两个点分别做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A B

ρρ

<。

(5)[6]先测石块体积,后测石块质量,取出石块时,由于石块上沾有水,则测得的质量偏大,而体积测量值是准确的,由密度公式可知,所测出的密度偏大。故B正确。

(6)[7]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测量质量之前需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是天平平衡,往右盘放了一个合适的小橡皮就相当于把平衡螺母往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再使用天平对结果是没有影

响的。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或丙)金属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

得的数据。

表一(甲金属)表二(乙金属)表三(丙金属)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实验

序号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

体积

(厘米

3)

质量

(克)110274107871089 22054515117820178 33081630234940356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a)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 。

【答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7或2、8或3、6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一、二、三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2]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8或3、6可得: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3][4]分析表一、二、三知,各表中的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分别为27、78、89,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金属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或丙)金属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表一(甲金属)

表二(乙金属)

表三(丙金属)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在体积相同时,不同金属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a)_________;

(b)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_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_________概念。【答案】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7或2、8或3、6 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分析表一、二、三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2]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8或3、6可得:相同体积的不同金属,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3)[3][4]分析表一、二、三知,各表中的金属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分别为27、78、89,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6][7]由以上分析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6.小明和小丽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小明的测量方法如图A 所示,其步骤:①在测鹅卵石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②在量筒内注入30mL 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鹅卵石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鹅卵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cm 3。③则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 3。

(2)小丽的测量方法如图B 所示,其步骤:a .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正方体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1;b .将鹅卵石放在塑料块上,塑料块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2;c .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塑料块下方,然后放入水中,塑料块仍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块露出水面的高度h 3。

①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用所测量的符号表示)

②若在进行测量步骤c 时,不小心将部分水沾在塑料块的上表面,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为ρ',则ρ'________ρ(选填“>”、“=”或“<”)。 【答案】左 22.4 8 2.8×103 12

32h -h h -h ρ水

=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1]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由图乙可知,鹅卵石的质量为

m =20g+2.4 g=22.4g

②[3]由图丙可知,鹅卵石的体积为

V =38cm 3-30 cm 3=8cm 3

③[4]由m

V

ρ=

得,鹅卵石的密度为 333322.4g 2.8g /cm 2.810kg /m 8cm

m V ρ=

===? (2)①[5]设正方体塑料块一个面的面积为S ,则鹅卵石受到的浮力为

1

2F gS h h ρ=-浮水()

鹅卵石的重力G =mg =F 浮,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12m S h h ρ=-水()

鹅卵石的体积

V =S (h 3-h 2)

故鹅卵石的密度为

()()12122332

h h S h h m V h h S h h ρρρ--=

==--水水 ②[6]若塑料块上沾上水后,塑料块和鹅卵石的重力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但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变,即h 2、h 3都不变,故测量的密度不变。

7.小明测一块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___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平衡; (2)如图甲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g ;

(3)将小石块放入盛有50m1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___kg/m 2;

(4)若小明在第(2)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___。 【答案】游码 31.4 3.14×103 小 【解析】 【分析】

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弄清楚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面对应刻度来读数,零件的体积等于零件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然后根据公式m

V

ρ=求出雨花石的密度。 【详解】

(1)[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2]如图乙所示,标尺的分度值是0.2g ,小石块的质量为

m =20g +10g +1.4g =31.4g

(3)[3]由图丙可知,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3

60cm V =总,则小石块的体积

360mL-50mL 10mL=10cm V V V =-==总水

小石块的密度为

333

3

31.4g =3.14g cm =3.1410kg m 10cm m V ρ=

=? (4)[4]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小明向右旋动平衡螺母会导致所称小石块的质量偏小;由m V

ρ=可知,此时所测密度会偏小。 【点睛】

测固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比较基本的实验,本题考查用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8.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下列实验。

(1)实验前,小强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72.0g ;

b.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________。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3cm 。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横梁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g 。

(4)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3

kg /m 。

(5)在两次测量质量时,小强发现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则对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零刻度 右 称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 相平 30 39 1.1×103 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说明左侧更重,应将平衡螺母向其反方向调节,故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 [3]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故错误之处是称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 (3)b[4]在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5]量筒的分度值是2mL ,所以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30 mL ,即30cm 3。

c[6]由图丙,托盘中的砝码的质量是35.0g ,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0g ,所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m=35.0g+4.0g=39.0g

(4)[7]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72.0g-39.0g=33.0g m m m =-=总

液体的密度

3333'33.0g 1.1g/cm 1.110kg/m 30cm

m V ρ=

===? (5)[8]使用磨损的砝码会使读出的物质质量偏大,因为两次测量质量时,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所以两次读出的物质质量都偏大,但是在此实验中是将两次实验结果相减来计算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所以对量筒内液体的质量的结果不会有影响,也就对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9.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g ;

(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 ,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3kg/m ; (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左 69.6 31.110? 偏小 【解析】 【详解】

(1)[1]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说明右边较重,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2]从图乙可以看到,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

65g 4.6g 69.6g m =+=总

(3)[3]由题意可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

'-69.6g -25.6g 44g m m m ===总

从图丙可以看到,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是

'340mL 40cm V ==

盐水的密度是

'333'3

44g 1.1g/cm 1.110kg/m 40cm

m V ρ====?盐 (4)[4]若先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大小是正确的,但是再倒入烧杯中测量质量,量筒会有些盐水成分留下来,质量的测量值会偏小,根据m

V

ρ=可知,密度的测量值也会偏小。

10.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

(1)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

(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然后将石块放入左盘,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用排水法测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 g/cm 3.

(3)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操作中水可能溅出,会引起小石块体积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正确的操作是用细线悬挂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既能防止水溅出,还可以避免_________;

(4)小明整理器材时,发现使用的砝码生锈了,则测量的小石块密度会比真实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

(5)一只5.79g 的纯金戒指,用图丙所示的量筒________测量出这只戒指的体积(选填“能”“不能”),(ρ金=19.3×103kg/m 3)

(6)取出小石块擦干水,将小石块轻轻的放在一个装满某种液体的玻璃杯中,玻璃杯容积为120mL.质量为30g ,如图所示,溢出一部分液体后,用天平测量出玻璃杯剩余液体、小石块总质量为188g ,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答案】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调至零刻度线处 右 1.45 偏小 损坏量筒 偏小 不能

31.25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然后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2] 指针向左偏,左盘下沉,应使平衡螺母往右端调,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由图乙可知,则小石块的质量:

50g 5g 3g 58g m =++=

由图丙可知,石块的体积:

390mL 50mL 40mL 40cm V =-==

石块的密度:

3358g 1.45g/cm 40cm

m V ρ=

== (3)[4]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操作中,放入小石块时,不慎掉入量筒的水中,溅出水,这样引起测得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从而引起密度测量值偏大;

[5]正确的操作是用细线悬挂合金缓慢浸没在水中,既能防止水溅出,还可以避免损坏量筒;

(4)[6]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增大,这样用较少的砝码或少移动游码就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

衡,因此,测得的质量会偏小,根据m

V

ρ=得,他所测量的小石块密度将比实际小石块的密度偏小; (5)[7]因为m

V

ρ=

,所以金戒指的体积: 733

33

0.00579kg 310m 0.3cm 0.3mL 19.310kg/m

m

V ρ

-=

=

=?==? 由于量筒的分度值是2ml ,戒指的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因此不能用该量筒测出戒指的体积。

(6)[8]烧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188g 58g 30g 100g m m m m --=--=石液总烧杯

烧杯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333==cm 40cm 80cm V V V --=石液总120

该液体的密度为:

333

3

100g =

= 1.25g/cm 1.2510kg/m 80cm m V ρ==?液液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和密度

质量和密度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34分) 1.物体所含叫做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实验室中用测量物体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和而改变。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2.4吨= 千克; 5.2×1021毫克= 千克;35克= 千克。 4.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处,调节使横梁平衡后再测量物体质量。 5.物理学中把的某种物质的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常用的单位还有、。 6.水的密度为千克/米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ρ冰=0.9×103千克/米3= 吨/米3= 千克/分米3;V=50毫升= 米3。 8.一块铝的质量是54克,体积为20厘米3,它的密度是克/厘米3,合千克/米3;体积为10厘米3的铝块密度是千克/米3。 9.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铁块,的体积大,它们的体积之比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8×103kg/m3,ρ铜=8.9×103 kg/m3。) 10.若只用量筒量取200克煤油,那么量出煤油的体积是毫升。(ρ煤油=0.8×103 kg/m3) 11.1m3的水凝固成冰后,它的质量是千克,它的体积是m3。 12.能装1千克水的瓶子,最多可以装千克的酒精。若改装水银,最多可以装千克水银。 (ρ汞=l3.6×103kg/m3,ρ酒精=0.8×103 kg/m3) 13.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8:9,体积之比是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14.在图中,A,B,C三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 水、酒精和盐水,由图可知容器中装的是水。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 A.4.5×108毫克B.4.5×103克C.45千克D.0.45吨 2.在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由山脚运送到高山上B.把铁块锻压成铁板 C.把铁块熔化成铁水D.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 3,关于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平平衡时,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显示的质量之和等于物体质量B.不得用手直接取放砝码C.测量前,可以通过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D.天平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平衡 4.由密度公式 m V ρ=,可以判定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当V一定时,ρ与m成正比 B.当m一定时,ρ与V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两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同种物质的两物体,当体积相同时,它们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1m3的水和1m3的冰相比较( ) A.水和冰的体积与质量都相等B.水和冰的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比冰大 C.水和冰的密度相同,水的质量比冰大D.水的密度比冰大,水的体积比冰小。·6.把一个实心金属球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时,从杯中溢出10克水。若将这个金属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基础)知识讲解

密 度 (基础) 【学习目标】 1、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并会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值及其含义; 4、能运用公式 及变形计算; 5、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356649(密度)) 1、概念: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要点诠释: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 (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 (3)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还受温度的影响。 2.密度的公式 V m = ρ式中的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 要点诠释: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 当ρ一定时, 21m m =2 1 V V ;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一定时, 21m m =2 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 。 3.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 /cm 3 )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习题

1L= mL;1mL= L;1mL= cm3= m3; 1m3= cm3;1m3= dm3;1t= kg= g; 水的密度为:kg/m3= g/cm3; 冰的密度为:kg/m3= g/cm3; 7.02×103kg/m3= g/cm3 (2×103) ×(3×104)= ;(2×103) ÷(2×104)= ; (2×103) ÷(2×10-7)= ; 密度公式p= ;公示变形:m= ;v=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A. 质量变大 B. 质量不变 C. 密度变大 D. 密度不变 2.1kg的水凝固成冰,其质量kg,体积. A. 0.9;变大 B. 0.9;不变 C. 1;变大 D. 1;不变 3.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铅笔芯,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物理量是它的() A. 质量 B. 体积 C. 长度 D. 密度 4.2013年2月,我国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超轻材料,这种材料被称为“全碳气凝胶”.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其密度仅0.16kg/m3,则体积为2m3的这种气凝胶的质量 kg. 5.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B. 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 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 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 6.“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其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己知某飞机采用密度为6×103kg/m3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需要合金1.2×105kg,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合金材料,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 A. 6kg B. 60kg C. 600kg D. 6000kg 7.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8.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ρ 甲>ρ 乙 B. ρ 甲=ρ 乙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与密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与密度知识点 质量与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招考试的热点之一.同学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在天平的调节、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等方面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与密度相关知识点。欢迎阅读与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质量与密度)如下: 1、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单位:千克(主单位),克,吨,毫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2、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 理天平。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1放平) (2)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拔零) (3)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水平(调节螺母使平衡) (4 )物体放在左天平盘上,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右天平盘内(物放左、码放右) (5)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调节游码使平衡) 4、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 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并轻拿轻放。 (3)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4)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内 (5)不要把砝码弄脏弄湿,以免锈蚀。 5、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6、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ρ=m/V;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克/立方厘米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蒸发的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五、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8、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 分) 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 和最小刻度,只能一次并能较准确测出质量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 A.500 mL ,10 mL B.100 mL ,2 mL C.250 mL ,5 mLD.50 mL ,2 mL 2.如图2-15,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3.木铅笔是同学们天天用到的工具。你判断一下,小宇对木铅笔的下列估测哪个有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铅笔的质量约为5kg 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cm C .铅笔的截面积约为0.5cm D .铅笔芯的直径约为 1 mm 4.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 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 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 g 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 kg/m3 (13) C.2.2 kg/m3 5.有一个铝球,其质量为5 kg ,体积为3 dm3,密度为ρ铝=2.7 ×103 kg/m3,则该铝球( ) A.一定是实心的一定是空心的 C.可能是实心的 可能是空心的 6.把一块金属浸没在盛满煤油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了一定质量的煤油.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子中,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质量( ) A.体积变大,质量不变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和质量都不变 体积和质量都变大 7.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 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 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 ∶ ∶ ∶ 8.现有三个质量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实际体积之比为1∶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2∶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初二物理上册质量与密度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2、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位置的改变而改 变。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工具是天平。 2、生产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等。 三、天平的使用 1、基本步骤 (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 (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2、注意事项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用镊子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也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保持天平清洁、干燥,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盛在容器中。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国际单位制,kg/m3,常用换算1g/cm3=103kg/m3

4、含义:以水为例,ρ水=1.0×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5、应用:(1)求物体的体积(v=m/ρ)或质量(m=ρv);(2)测出物体密度来鉴别物质。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的使用 1、看:首先认清量筒采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2、放: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当液面是凹形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保持水平;当液面是凸形时,视线应与凸 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二)、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出杯与液体的总重量m1; 2、将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ρ= m/v = (m1-m2)/v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住固体,轻放浸没在水中,读出固体水的总体积v2; 4、计算固体的密度:ρ= m/v = m/(v2-v1)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 1、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个别物质除外,如水4℃时密度最大。) 2、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 (二)、密度与鉴别物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态及其变化 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温度计的分类: 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装液体 煤油、水银 酒精 水银 量程 —20℃~110℃ —20℃~50℃ 35℃~42℃ 分度值 1℃ 0.1℃ 1℃ 构造特点 无缩口 无缩口 有一非常细的缩口 读数 不能离开被测物 不能离开被测物 可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注意 无 无 测量前要甩一甩 5.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7.物态变化: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8.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9.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0.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2.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3.单元测试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 同 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沸点)下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 热,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变化 自身温度降低 自身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固体 液体 气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专题

八年级物理 上 综合应用题(4) 密度的应用 1.有一个瓶子装满油时,总质量是1.2kg ,装满水时总质量是1.44kg ,水的质量是1.2kg ,求油的密度. 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使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3:2,求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3.小瓶内盛满水后称得质量为210g ,若在瓶内先放一个45g 的金属块后,再装满水,称得的质量为251g ,求金属块的密度. 4.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21ρρ、,取质量相同的这两种金属做成合金,试证明该合金的密度为 2 12 12 ρρρρ+?(假设混合过程中体积不变). 5.有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100g ,体积为6cm 3,请你用两种方法判断它是否由纯金 (不含有其他常见金属)制成的?(3 3kg/m 103.19?=金ρ) 6.设有密度为1ρ和2ρ的两种液体可以充分混合,且212ρρ=,若取体积分别为1V 和2V 的这两种液体混合,且212 1V V = ,并且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求证: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123ρ或234 ρ. 7.密度为0.8g/cm 3的甲液体40cm 3和密度为1.2g/cm 3的乙液体20cm 3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变为 原来的90%,求混合液的密度. 8.如图所示,一只容积为3 4 m 103-?的瓶内盛有0.2kg 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声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9.某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55g ,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恰好悬浮于水中(如图21甲所示)。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5cm (如图21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 2,已知ρ冰=0.9×103kg/m 3,ρ水=1.0×103kg/m 3。 求:(1)冰块中冰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石块的质量是多少克?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甲 乙 图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